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优秀9篇)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优秀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论文 篇1

1互动式教学改革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探索实践

1.1关于互动式教学改革的几点认识

互动式教学改革是近年来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探索方向,即以任课教师为主导,为学生为主体,强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并且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讨论与互动,切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互动式教学有其突出的自身特点:一是互动性,相对于传统课堂教育中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更突出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由被动到主动,教师则由主讲转向引导与参与。课堂上师生关系处于平等地位,对话与合作;二是合作性,互动式教学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学生以组为单位开展学习研讨,通过头脑风暴,交流讨论,集思广益。这一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与团队学习力,学生之间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三是趣味性,互动式教学中教师根据实际教育需要有意设置一些互动游戏、案例分析、提问抢答、角色扮演等环节,极大地提高了课堂学习氛围和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与学习热情。

1.2我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互动式教学改革的背景

笔者所在的学校近年来学院不断重视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设置成全院公共必修课,总计32个学时。

进入20xx年,学校部分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反映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一些瓶颈,90后大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与积极性不高,教堂出勤率明显下降,课程教学实际效果难以保证。有鉴于此,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做过大量调查研究后,决定在20xx级新生部分班级中试点推行互动式教学改革。

1.3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互动式教学改革一次实践运用

根据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统一规划,笔者针对所教的市场营销xx1班进行教学改革的实验。

(1)教学前期准备工作。一是教学方案的整体设计。笔者坚持“启发原则”与“参与原则”,即将引导启发与学生参与作为整个教案方案设计的核心;二是教学内容的设计,在研究过营销专业学生的特点(知识结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等),对此笔者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提前写好教案并适当调整教学课程内容;三是教学场地安排,结合于互动式教学特点,笔者提前申请了学院多媒体多功能活动教室,并且科学地布置好场地。

(2)教学实施开展情况。首先,上课之初,笔者将全班42名学生随机分成6组,每组7人。紧接着在笔者的主持下进行了一个简单的破冰活动。10分钟的热身小游戏过程中,选举出每位小组的小组长,同时活跃了课堂氛围;随后,笔者以一个视频案例切入教学,要求各小组就视频内容进行讨论并且发言。教师借机观察与推测学生学习的热点、难点,进而在接下来的讲解中有针对性地引导与讲解。两节课的教学过程,教师通过各类问题引导发学生自主思想,自己找答案。下课前笔者为学生列了1—2本参考资料,要求学生课后阅读,下次课上进行分享与发言。

(3)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评估。2节课的教学中,有热身游戏、案例分析、交流讨论与自由发言,学生认真投入,积极性与主动性强、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与把握也较为充分,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2此次互动式教学改革中存在的若干不之足与几点思考

2.1课前的准备工作仍有不足,教学技能技术仍需提升

尽管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从教学程序、教学内容到互动方式上都有认真的设计,但仍然未能最大限度地摆脱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在引导与启发学生自主思考与学习过程中也显得有些生硬。这些从另一个方面也反映出互动式教学不但要求教师具有很高的教学技能技巧,还要求教师对互动式教学有深刻的理解。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效引導学生积极参与,良性互动,既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及教学技能的熟练掌握,更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年龄、性格特点、知识水平、行为习惯有深入的了解。教师要将大量的精力放在学生身上,为学生为主体,全力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潜力。

2.2互动式教学改革的预期教学效果难以有效把控

两节课的教学过程,课堂氛围热烈,学生积极性高涨,争先恐后地发言,欢声笑语不断。但学生对课程教学知识点的掌握是否到位,则难以有效把控。在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教学重点和难点设置问题,让问题切中要害,真正让学生通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掌握教学重点内容。同时教师在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结构、个性特点和理解能力,在引导学生思考时,充分地激发其想象力与创造力,让学生深入到教学核心内容中去。

3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互动式教学的几点思考

3.1互动式教学是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教育教育课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有其自身特点,心理健康教育课在传授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同时,还担负着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互动式教学不同于传统的“教师说,学生听”,而是通过师生双方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创设情境,学生充分参与,对教学内容通过多情境、多内容、多形式的良性互动方式的探讨,使每一名学生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良好个性品质的目的。互动式教学能有效切合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特点,它通过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充分调动双方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学生在参与中磨炼自己的思想,形成相应的情绪情感,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效益。笔者认为互动式教学将是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教育教育课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3.2进一步调动广大高校教师运用互动式教学的积极性是关键

笔者近一年的教学实践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互动式教学改革在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和保证实际教育效果等方面起到了十分明显的效果。但在这一教学改革中教师对互动式教学改革的态度起着关键作用。互动式教学要求教师地过去认真备课、认真组织课程教学的基础上,投入更多地时间设计教学环节和与学生良性互动,同时要也需要教师掌握更多地教学技能技术。与此同时还要教师克服过去陈旧的教学观念,真正做到课堂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自己最好的老师!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真正发挥互动式教学应有效果。

3.3互动性教学改革要进一步突出学生为本,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教学方式是一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接受主体的教育过程。互动式教学改革则突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教师把握提问引导的质量,教师提问的水平直接关乎最终的教学效果。学生正是通过教师的问题得以更加深入地思考与探究;二是课堂上的专题讨论要有一定的深度,才能激起学生主动思考的兴趣;三是教师要掌握倾听的艺术。教师通过通过有效倾听鼓励学生积极思想、畅所欲言,引导学生向更深的方向发展。四是教师要充分把握好互动的范围,用自己的情绪感染学生,用专业知识吸引学生,努力接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并且尽可能让全班学生都参与进来,最大限度地展现互动性。

参考文献

[1]刘野。互动教学内涵及实施策略[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1(3)。

[2]许倩。课堂互动教学的分析与认识[J]。课程教育研究,2014(1):123-124.

[3]冯萍。谈互动式教学中的教师角色定位[J]。大学教育,2014,(5):88-90.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论文 篇2

在当前复杂的社会环境下,由于学习压力、就业压力、情感受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很可能在心理方面出现问题,严峻的竞争形势又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这样的环境下,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为了帮助当代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其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环境,学校要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和完善,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奠定基础。

1影响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1.1学生个人因素

大学生在开始大学生活的时候,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们汇集在一起,由于不同的背景与学习、生活习惯,在进行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当出现交际失败的时候,会给一些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影响,甚至有的学生会陷入孤僻的困境。另外,在大学校园里,学生与教师接触交流大多仅限于课堂,学生容易产生不受重视的想法,埋怨没有获得教师的激励与肯定,没有给自己提供发展机会等。所有这些情况,都会让学生的心理出现不利的反应,甚至还有些学生会出现抑郁情绪。

1.2家庭因素

家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几方面,第一,部分学生家长存在严重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给孩子过多的压力,而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第二,部分学生是由于家庭贫困而出现的心理困扰,尤其是在高等院校的消费水平比中学要高很多,学生家庭环境不好的话,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第三,有些学生家庭条件富裕但家庭感情不和谐,这些学生往往内心很孤独,很容易产生交际障碍,影响心理的健康发展。

1.3社会环境因素

学生们在经过了紧张的高中生活,踏入大学的校门,在全新的环境中,不论是学习方式,还是生活方式,都不能够一下子完全适应。一方面,高中生活是只以学习为主的,大学生活不仅仅强调科学知识的学习,还需要锻炼和提升其他方面的能力素质,很容易给大学生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的大多数“90后”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备受长辈的关心照顾,而大学是一个完全独立的环境,在生活中不但要考虑自己怎么生活,还必须得考虑其他人的感受。如果自己不能很好地适应大学的集体生活,则势必会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2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

2.1学校领导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也相当严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文件要求学校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从目前来看,部分高校虽然在口号上和政策上强调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真正落实的过程中却没有给予必要的支持,没有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相关的师资队伍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没有合理组织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等,这些都制约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落实。甚至部分学校领导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落实与否并不会对教学工作产生影响,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在开展过程中缺乏政策和资金支持,更缺乏整体科学的规划,不利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2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现阶段我国高校当中普遍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大部分都是由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兼任,还有的是由辅导员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他们普遍缺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所必须的专业理论知识,也没有经过专门的心理素质训练,一旦操作不当,很可能会带来负面的效果,不仅不能帮助学生解决心理方面的问题,还可能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由此可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建设是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然要求。

2.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

长期以来,很多院校都是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来开展的,采用专业化的教学模式,而不是心理健康教育所特有的一对一的辅导模式,不能从根本上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另外,除了几门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类的课程之外,没有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选修课也没有引起广大师生的重视,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3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改进对策

3.1提高重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切实提高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学校首先要从观念上予以重视,并在政策和资源上予以支持。首先,学校要改善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环境,配备专门的心理咨询室,鼓励大学生自办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社团组织。其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对现有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开展相关的培训,鼓励他们积极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而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榜样,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学校还要加大对心理专业教师的引进力度,便于为大学生开展专业化的、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以专业的态度切实帮大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3.2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为了更好地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校要将其纳入整个课程教育体系当中,在课堂教育当中丰富学生的心理体验,使学生在实践体验当中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学校可以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目标将该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对于必修课程要侧重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技能、素质的形成,注重课程的普及性和全覆盖,该类课程要特别注重相关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能力,要懂得如何利用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的心理进行引导。对于选修课程,侧重于拓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视野,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内在的积极品质,从而提高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同时学校还要组织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课外实践活动,如个人成长主题的活动体验课、人际关系主题的团体辅导课等,使学生在参与中正确认识到自身在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自我调节。除此之外,每一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都要具有针对性。比如对于大一的学生侧重适应性的心理辅导,对大二、大三的学生侧重人际关系心理学、爱情心理学等内容的教育,而对大四的学生则侧重于就业心理指导。如此就可以很好地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3.3利用网络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被应用到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等方方面面,网络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拓了新途径。当代大学生非常乐于利用网络工具进行交流,以寻求心理上的安慰和帮助。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站的功能,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板块的设计,设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所必须的知识讲座、心灵对话、心理咨询等栏目,使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途径及时发现自身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可以通过网络与心理咨询人员、教师,以及同学进行咨询讨论来获取指导和安慰,进而形成良好的自我认知,摆脱心理困扰。

3.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和谐融洽的校园文化环境自然会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体验,在当前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学校要想真正帮助大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就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比如,学校可以经常开展心理健康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融入集体生活当中,还可以通过与同学的交流沟通来缓解各方面的心理压力。此外,学校还要加强和谐班集体、以及宿舍文化的建设,鼓励同学之间互相关心、平等交流,为大学生营造和谐平等的成长环境,从而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非常普遍,面对当前现状,学校要提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构建科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会利用网络手段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从而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篇3

摘 要:独立学院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新生力气,独立学院的学生生源的特殊性,决定了独立学院展开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这篇文章从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动身,论述了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业中存在的疑问,最后提出了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以期对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实习起学习作用。

关键字:独立学院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对策

独立学院是由普通本科高等学校与社会力气协作举行、运用民营办学机制和形式的本科层次高等教育组织。现在,中国有303所独立学院,承当了30%以上本科生的培育使命。准确而全部地把握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剖析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作业中存在的疑问,是做好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业的根底和关键。

一、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1.自决心缺少,自卑感较强。

独立学院有些学生的自卑心理与其他本科院校学生有着显着的不一样,既有来自于就业竞争、学习才能、自个实力等,又呈现出一些特有的来历,如“同学之间的比照”、“社会的情绪”和“家人的期望”等。

独立学院的有些学生因社会评价、本身评价等方面要素的影响,在学习与生活中缺少自我认同感,发生了自卑感,自认为学习才能、学习成绩不如普通本科学生,看不清自个应有的定位,对出路和将来缺少决心,加之看到旧日的同学进入了重点大学或是知名学府,便发生“低人一等”的'主意,由此发生自卑心理。

2.人际关系不协调,沉迷网络。

独立学院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受爸爸妈妈的溺爱,形成了以自我为基地的特性,缺少人际往来经历。有些独立学院学生只管自个不关心别人,没有团队协作精力。不爱参加团体活动,与同寝室的同学多有摩擦;在各项荣誉评比过程中选用各种不正当手法,缺少推让精力;在与别人的往来过程中多从自个的视点考虑,总期望别人尊敬自个,缺少忍受别人缺陷的衡量,对别人求全责备[1],一朝一夕,就会被周围同学孤立,然后发生人际关系敏感、焦虑、自闭、偏执等心理疑问,发生严峻的心理障碍。

独立学院有些大学生自控才能差,在丰厚的网上信息面前,由朴实的上网查找学习材料变为阅读页面、谈天,甚至无节制地上网玩电脑游戏、结交,严峻影响了学业。过火沉迷网络,影响大学生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还会发生精力依赖性,在平常生活和学习中举动异常、神情恍惚、行为奇怪。

3.方针缺失,学习缺少意志。

独立学院中的大有些学生家庭经济状况都比较好,社会关系多,家长明确表明孩子只需可以顺畅结业,家里就能为其组织一个好作业。他们的学习动机仅为“学习为了拿文凭,找作业”,如此,他们便缺失了学习的方针,缺少主动学习的知道,平常学习松松垮垮,考前临时抱佛脚,这种冷漠的学习知道,直接致使学生缺少学习的恒心和意志,遇到困难常常选用躲避和抱怨的情绪,然后失去了学习的决心,发生无助和失望、厌学等消极情绪。

二、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作业中存在的疑问

1.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化。

一方面,一些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多半是名不副实的,搞形式化,名曰“三有”(有场所、有经费、有人员编制),实为虚设,仅仅做做心理测量,测验完把材料装入档案便完事了,忽略测验结果在具体教育、教育作业中的应用。另一方面,独立学院许多心理健康教育作业者没有通过专门训练和查核,由做思维政治作业的老师做心理咨询,所选用的方式办法简略老套,随意操作,表面上让人感受很重视,实际上是流于形式,走过场。这种形式化的教育掩盖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不光没有解决学生的心理疑问,反而致使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发生反感和抵触情绪。

2.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作业既相联系又相差异,但在教育作业实习中,有些独立学院呈现了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景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榜首,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基本上是德育老师或思维政治作业者,大多数老师没有接受过规范的、系统的心理学常识和技能的训练。第二,在心理教导与咨询中,常把学生身心展开生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些知道偏差、情感失调归结为思维疑问,忽略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准则与办法,呈现了心理健康的德育化倾向。第三,把心理健康教育划归在德育管理组织,并在作业展开中一向套用思维政治教育的办法或手法,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显得机械板滞,收效甚微。

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

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归纳运用心理学、教育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基本原理,选用多种办法对学生的心理施加影响,推进独立学院学生身心正常展开。其施行的路径和办法是多种多样的,但现在一些独立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仅限于开几门选修课,开一些讲座或举行几次现场心理咨询活动。别的,因为老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约束,教育内容仅限于通常的理论常识教授,老师讲,学生记,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教育形式上简略化,不能科学地剖析学生特性心理疑问,忽略对学生的心理疑问进行防治和引导。

4.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专业化水平低。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作业,它对从业者的道德、常识结构、专业技能和作业经历都有非常严格的请求。国外从事此项作业的人员都必须有咨询心理学、临床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作业博士以上学位,还要有一定的实习经历。[2]相比之下,国内高校尤其是独立学院的从业人员还远远不能满意这种请求。现在在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作业基本上处于起步期间,受人力、物力、财力约束,许多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业者基本是由德育老师或教导员等非专业人员兼任,一方面,他们中大有些没有通过规范的心理学常识和技能的训练,缺少心理学方面的常识,另一方面他们大有些没有从事心理咨询需具有专业资质的工作资格证书。一起,学生业务的冗杂也使教导员无暇对心理健康教育作业进行深入细致的研讨。

三、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教育的对策

1.树立一套新式的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形式。

首要,要树立和健全独立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业机制。独立学院领导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教育列入学院教育作业主要议程并予以执行,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支撑。今后独立学院的展开方向应是逐渐树立在专家和校长的领导下,以专、兼职心理健康老师为骨干,思维道德课和思维政治课老师、教导员和团学干部为载体,整体老师一起参加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业体系。[3]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论文 篇4

摘要:

作为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和较强自尊心的群体,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文章阐述了本人经过心理健康教育之后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感想感悟,并就大学生不适应大学生活的一个案例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大学生心理教育提出了建议和看法。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感想感悟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中的黄金时期,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最明显的时期。这个时候,个人的情绪容易不平衡,并且一系列的现实问题扑面而来,例如人际关系中的问题、性意识的困惑、学习中的挫折、无法适应新环境等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很容易产生心理矛盾冲突,扰乱学业和生活,甚至可能影响自己和他人的前途和发展。因此,认清一些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并学会避免、解决这些问题对大学生至关重要。通过一个学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本人对这些问题有了深层次的认知,对这些问题也有了一些自己的认知和感悟。

对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类别,主要有这几种类别:难以适应环境、对网络的依赖、自我认知问题以及生活中的挫折等问题。以下将分别就这几种类型的问题以及原因做一些分析。

首先是难以适应环境。大学生在跨入大学校门之前,都经历了激烈的高考竞争,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之中,家长对他们过度照顾,学校推行应试教育制度。然而进入大学之后,一切都变了,学生要面临新的学习、生活方式。例如大学中的学习强调自主性,老师不会像中学那样将知识点讲的面面俱到,也不会添加很多自习课,有的只是每周短短的几节授课,如果学生不做好充分的准备,会很难接受如此密集的知识量,以至于跟不上学习进程导致破罐破摔;还有很多学生进入大学之后,第一次离开父母的照顾,个人的独立性又很差,因此无法适应新生活。这种不适应的原因既有个人不良习惯的因素,也有之前父母教育方式的因素,进入新环境有不适应的现象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非常严重就必须进行心理辅导。

网络因其跨时空性、匿名性、互动性及便利性等特点,很快为大众所接受并迅速发展成为一种流行的沟通形式。进入大学之后,学生能够更容易地接触网络,同时空余时间较多,易沉迷于网络。一些学生迷恋网络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存在交际困难,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能够弥补现实生活的缺憾,从而得到慰藉;还有些学生是沉迷于网络游戏当中,他们大多数自制力较差,也大多存在现实生活单调空虚或者不如意的情况。对网络的迷恋和依赖久而久之造成大学生学习成绩直线下降,自我封闭,不愿与他人交往,严重时会导致心理错位或人格分裂,这会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性格和人生观的形成。

在进入大学后,学生身边是与以往不同类型的人,心理学家有结论指出,一个人对自己的价值,是通过与他人的能力和条件的比较而实现的。这时候这种比较的变化容易产生自我认知的失调。在一些名牌大学,学生中学时都是学习高材生,时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羡慕、家长的称赞,他们所体验到的是成功时的喜悦,心中不免产生一种自豪感和优越感。而等到进入了大学,人才荟萃,高手如林,一些学生开始不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学习上不再被人称作是尖子生,自尊收到了严重的打击,甚至有少数人不再有之前的自豪感,对自己缺乏信心,在学习和生活上也失去了进取心,意志主见消沉。还有些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也由于对比的巨大反差极易产生自卑的心理。

在生活中,往往会有一些偶然的或是突发的因素,例如:家庭发生变故、家中经济困难、失去朋友、失恋等等,这些挫折对于某些大学生来说,会导致他们情绪上的巨大波动。可以说,大学生中大部分的人都是在老师和家长的庇护下成长起来,一路都是顺风顺水,从没有遭遇过很严重的打击和挫折,这使得他们在独自面对挫折时的心里承受能力较差,遇到了挫折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应对,缺乏耐受性,容易导致他们产生逆反、失望、嫉妒、痛苦、自卑、烦恼以及焦虑等不好的心理状态。

总结起来,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社会因素、学校因素,也有家庭因素和学生自身的因素。在社会因素上,主要是学生易受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潮,易产生消极思想和道德的滑坡;学校因素主要是同学之间存在不良氛围,校园文化不够健康,并且学校缺乏思想健康教育,学生的思想问题在其中得到发生和蔓延;在家庭方面,表现在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或过分严格管教,孩子容易表现出自卑、敏感、冷漠等不良性格;自身因素主要包括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不能正确地自我选择和自我发展,并影响与他人的交往。解铃还须系铃人,要避免和解决大学生的心里健康问题,也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二、大学生心理问题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

小吴是个自尊心非常强烈并且多愁善感的男孩,在中学时,虽然并不是特别聪明但是凭借自身的刻苦努力,在班级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经过高考的拼杀,他成功考入了理想的大学。然而进入大学后,他忽然发现自己以前良好的感觉没有了,在高手如林的集体内,昔日鹤立鸡群的优越感不复存在,众星捧月的地位改变了。在大学的第一次期末考试中,他还出现了不及格课程,自信心受到重大打击。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他对自己越来越没信心,成绩越来越差,生活也变得没有了规律,食欲不振,经常失眠,到后来竟然想着要退学。家长实在没办法,只好把孩子送到了医院去看心理医生。

分析:

小吴的问题主要就是难以适应新环境,并且对自我的认知存在问题。一般来说,能挤过高考独木桥考上好大学的同学,在高中阶段都是学习上的佼佼者。老师的青睐、同学的羡慕,是他们成为同龄人的中心,无形之中可能会产生过高的自我评价。进入大学后,全国各地的佼佼者汇聚以让,相比之下,很多新生会发现自己显得很平常,成绩比自己优异的同学比比皆是。另一方面,大学的课程相对于高中会更难更多,这些突然的变化使一些学生措手不及,无法接受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一种失落感便袭上心头,一些学生甚至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

对此,老师和家长需要教育这类同学正式现实,认识到考上大学只是人生征途的一步,今后的路还有很长,要做好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适应新的环境,做好面对各种困难的准备。除此之外,学生还要自己认识到大学的学习方法和中学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大学中不再是老师追着学生,而是要学生主动求教老师;大量的时间需要自己去安排,而不是被老师占有;要学会研究性学习,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等。从旧的学习方法向新的学习方法过渡,是每个大学生必须经历的过程,正确认识到角色的改变,尽早做好思想准备,适应新的学习方法,才能顺利度过这一过渡阶段。

三、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看法

在大学中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很有必要的,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本人在心理调适的能力方面有的很大的提高,但是在教学方法上,还局限在传统的粉笔、黑板、PPT的阶段,教学内容以灌输方式为主,我从学生的角度想到了以下几种方法,如果可能实施的话我想会对课程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把团队心理活动引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在团队心理活动中,团队中的成员之间通过互动活动相互影响,相互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从而达到每个成员得到提升和成长的目的。在课堂上,老师可以设置合适的团队活动,进行团队讨论,引导学生领悟情绪管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体验,培养学生丰富的内心感受,增进对生活、对世界的思考。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增加心理咨询的案例教学:

引用的案例须具体且贴近生活,学生更易接受。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案例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有联系,以学生生活实际为基础,增强学生兴趣。在对案例进行具体描述之后,再现当事人的经历和情境,然后引导学生对当事人所处的情境和困难之处进行讨论,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法和心理调整思路,促进学生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中引入心理测验:

在课堂中,一般常用的是心理量表测试,其专业性和科学性相对较强,可信度和有效度也较高。通过心理量表测试,大学生可以从客观的角度更深入了解自己。在进行心理量表测验的同时配合教学内容效果更佳,比如讲人际关系章节时,可以进行人际关系的测试,使学生在了解自己人际关系状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调整。通过测试,学生可以更准确把握自己,增强对自己的认识,这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辅助方法。

总之,这些方法相信都能更好促进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开展,从而使大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健康地生活在大学校园里,不断充实自我,获得自我的提升和成长。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论文 篇5

摘要:

随着高等教育的日益普及,精英人才的增多,社会竞争的加剧,大学生群体的优势并没有随着大学生人数的增加而有所上升,相反是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压力和考验。这一系列的现实背后,会给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状况带来怎样的影响,本文着重从这个方面入手分析讨论。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健康高等教育压力

一、引言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首先,有才无德。一个人的学历是代表他学习经历,反映了他知识教育一方面的成果。外科学期刊而无法反映出他的人格、身心,而人格的教育、身心的教育、心理的教育,这些教育才是对一个人起到更大作用的教育。其次,功利主义。无论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都指向功利的功能,非功利的价值渐渐淡薄。进入大学之后,学生的目标也是为了就业或者考研、出国。整个教育会陷入严重的功利化氛围当中。第三,漠视生命。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尊严的意识、尊重他人的人格、保护自我这方面的教育是比较缺乏的,因此遇到矛盾的时候,学生可能就会采取非常过激的手段来进行处理,甚至根本就没有想到过面对的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大学生群体所面临的潜在的心理危机值得我们关注。综合分析来看,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根源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认同危机

大学生活与以往的生活不一样,在面对学习、生活、爱情等方面纷繁复杂的选择时,易陷入内心与外界环境的不平衡与不稳定之中,人格处于自我矛盾的状态,压抑了自我的积极性,出现了严重的情感损伤和内心冲突。

2、意义世界的缺失

由于大学教育自身的特点,在大学生生活中体现出的空虚与混乱、冷漠与消极。大学生在经历心理失衡后必将以消极的形式追寻本真的存在。当所珍视的意义缺失产生心灵空寂时,生活与学习的勇气与信心也将消失殆尽。

3、应对机制的不当

通常大学生所采取的积极防御机制能帮助他们平安地度过危机,而采取的消极防御机制虽暂时能缓解内心的紧张状态,但是,却为心理危机埋下了隐患,特别是在危机发生时采取“聚焦式”的思维认识事物、分析问题、进行消极归因时,都不利于行为的坚持性进展,所表现的是头脑中形成的一片暗区,形成无可奈何的消极、失落心态。

二、反思背后的举措

从外部环境看,高等教育的普及从客观上降低了大学生自身的竞争力但其骨子里的自视甚高却没有因此减少,除此之外,来自社会的就业压力,学校的考试压力也是的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进一步加大。很多悲剧的产生一方面来自大学生自身认知的偏差,没来得及调试自身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来自学校,社会等方面没有及时的引导。因此,如何妥善的预防和解决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所引发的悲剧再次发生,对我们来说显得尤为重要。这需要来自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努力。

正确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非是一朝一夕之功,也绝非权力所能奏效。所以预防是减少大学生犯罪的最有效的途径。预防大学生犯罪是对人才的珍惜,是对社会的责任。因此减少和预防大学生犯罪,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明显效果。预防大学生犯罪与预防其他犯罪具有相似性,最根本的措施还在于防范于未然,针对其犯罪原因,实行综合治理,形成一种有利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环境,才能收到治本的效果。

1、作为学校

开设相应的心理咨询的课,普及心理的一些知识,同时完善学校的心理服务机构,及时了解掌握学生一些心理的问题,给他们进行相应的救助。帮助大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到自身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从而可以引导大学生更为有效地而对现实,为大学生提供建立新型人际关系的机会;增加大学生的心理自由度,帮助其改变过去的心理异常,最终恢复健康的心理。

2、作为家庭

父母应该把学生作为是未成年的社会公民对待,应该建立起平等沟通的关系。

3、作为大学生群体自己

第一,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第二,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经济管理期刊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亿能力减退。

第三,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幼稚决定了这个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这些心理问题如果总是挥之不去,日积月累,就有可能成为心理障碍而影响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

第四,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通过社会交往才能不断地丰富和激活人们的内心世界,有利于心理保健。

三、结束语

有心理危机并不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关键在于,如何结合学校,社会,家庭等各界力量帮助大学生群体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能够“安全着陆”,用一颗成熟,从容的心态面对处理自身的心理危机。这其中要反思和行动的不仅仅是外界,大学生群体自身也应该开始重新定位自身是否拥有正确的,积极地,向上的人身观,价值观,能够在关键时刻帮助他们认清自身,走出心理健康危机,走上真正属于大学生群体自己的阳光校园道路。

参考文献

[1]钱铭怡。借鉴国外经验,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2(8)。

[2]樊富珉。心理危机及可能引发的后果〔EB/OL〕。北京社科规划,2003-08-01.

[3]刘效仁。公民发言:心理危机干预应成为公共福利〔N〕。新闻周刊,2004-10-12.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论文 篇6

《浅说大学生的挫折与困惑》

摘要:对于我们,虽然身份还是大学生,但是从年龄上来讲我们已经是成年人了,离开父母的襁褓,离开了家里的温室环境,离开了象牙塔的保护,可以暂时不用考虑婚姻,就业,创业,工作等琐事,但是对于那些第一次离开父母的人凭借着天之骄子的优越感,最是觉得自己是最棒的,自然眼高手低,但是在实际的学习,考研,恋爱等问题上却又屡遭坎坷,第一次经历人生的低谷和逆境,对谁都是那一接受的问题,那么对于我们到底该如何面对这些挫折和坎坷?这是一个问题。

关键词:心理健康;困惑 挫折;解决方法

前言:人生的道路曲折漫长,在人的一生中充满着成功与失败、顺境与逆境、幸福与不幸等矛盾。而人生挫折与困惑则是一个人迈向成功的征途中所必须认真对待的一个基本课题。适度的挫折与困惑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困惑可以让我们在感到迷茫时静下来思考,找寻解决的方法,寻觅人生的真谛。适当的挫折亦可以帮助人们驱走惰性,增强我们的意志与责任心,促使人奋进。挫折又是一种挑战和考验。英国哲学家帕克森说过:“超越自然的奇迹多是在对逆境的征服中出现的。”遇到困惑与挫折并不可怕,谁的人生又会是一帆风顺的呢。关键的问题是应该我们遇到挫折与困惑时怎样去应对。

所谓人生挫折,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在所要达到目标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和由此在个人内心深处引起的痛苦体验,通俗的说,人生挫折也就是人们常见的逆境状态与不幸感受。

人生挫折,本质上是人生实践与人理想的矛盾冲突,,现实的实践未能达到理想所企盼的目标,使理想未能变成现实。这一理想的落空,在人们心灵深处引起强烈的震撼从而造成人生毁灭感或努力改变现状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自身条件限制使目标无法实现的境况是显而易见的,诸如个人的相貌,身体素质,经济状况,智能水平,心理素质等原因使个人的需要难以满足而形成挫折感。个人认识的偏差造成理想失落的景象则往往是隐形的。 个人对人生价值目标定位失当或追求的理想与奋斗途径方法相背离,都会使奋斗目标无法实现或达到的现实目标与心中企盼的理想目标产生距离,引起内心的失落与不平衡感。

人们在社会中生存,就必然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惑与挫折。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人的活动与交互关系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复杂。这一变化在激发人们多种多样的动机和目标的同时,也增加了个体人生挫折的概率。对此我们不能消极地忍耐或回避而应直面正视人生挫折,积极寻求克服和战胜挫折的有效途径,抚平伤痕,向人生的成功目标奋斗。

对于我们遇到困惑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将奋斗的目标定得过高,能力与期望值存在差距等。另外还包括心理冲突的因素。比如,一个大学生很想专心攻读硕士学位,可又处于热恋之中;读书与恋爱如鱼与熊掌,他希望兼而兼得之,但对他来说最佳做法是只选其一,这就是一种“双趋冲突”。又如,一对正谈恋爱的男女,接触几次后就觉得该谈的都谈了,再也没什么可谈的了,俩人只能你看我,我瞧你,显得十分尴尬,可一个人会更觉寂寞。这就叫“双避冲突”人在遭遇困惑时,往往会感到缺乏安全感,使人难以安下心来,工作和生活都会受到影响。那么,人在遭受挫折与困惑的时候,又应如何进行调试并加以客服呢?或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社会上的竞争压力也在逐渐增加, 对于刚刚成为大学生的我们, 随之而来的心理问题也日益严重。 对于我们这里的一切都是陌生的, 包括周围的同学。这会使很多学生刻意的去回避与陌生事物打交道。 就我而言,真不知道,我该何去何从。我本身就是一个不善于表达的人,加之枯燥的高中生活,使我变成了一个非常内向的学生。对这一性格缺点我深有体会,因为在一个陌生的环境如果不能够很好的去表达自己,去主动沟通,是很难适 应新环境,并建立属于自己的新的人际关系的。

于是,抱着锻炼性格的态度,我加入了学生会和学生社团,并且,在活动过程中,我会不可避免的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可以说经过与不同人的接触,大一的这半年,我的性格有了可观的变化,同陌生人在一起,通过沟通的方式我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完全的表达出来。并且,由于这一变化所带来的效果,我同周围同学的关系非常融洽。其实,人总会长大,终会脱离父母的襁褓去面对未来属于你的世界。 无论新接触的环境如何陌生, 要学会去面对他们,去接受他们。刚刚开始新生活的或许还不适应自己的改变,但时间久了你就会发现,原先的墨守陈规让自己错过了多少美妙的东西。所以,我个人认为,要想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突破自己的性格缺陷是非常必要的。

二、应对挫折与困惑的方法

不同的人遇到困惑与挫折的可能性的大小是不同的,不同的人对困惑与挫折的反应也不会一样。一般说,人们面对困惑与挫折时表现的不同反应是由其对目标的理解、心理承受力、情绪调控力三个因素所制约的。在实际生活中,每个人追求的人生价值目标是不同的,目标的重要性往往与反应强度成正比。面对困惑与挫折产生不同的反应,还与个人心理素质有关。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人在身处逆境、面对挫折时,能够做到处变不惊,表现出较强的承受能力。人的挫折承受能力与人的性格、阅历、教育程度等因素直接关联,青年人之所以在遭遇挫折时容易走极端,与其人生的社会经历比较简单、缺乏生活的磨练和体验是有必然联系的。人们面对折的反应,首先表露于情绪,能否恰当调控情绪,是一个人自我意识水平的重要反映。有的人之所以在别人看来总是事事如意、一帆风顺,并不是他们不曾有挫折,不曾有困惑烦恼,而是他们有较强的调控能力,能够从消极的挫折反应中尽快摆脱出来,正视现实,重新认定目标。反之,长时间地被挫折的困惑所缠绕、不能自拔,则可能引致更大的挫折,造成恶性循环。那么面对生活中的困惑与挫折是的具体的应对方法又是什么呢?

1首先摆正心态,正确认识困惑与挫折。困惑与挫折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可以说没有挫折就没有成长。因此,当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应该庆幸,因为这是上天给予我们成长的机会,我们需要的不是畏惧而是感激,进而摆正心态,从容的面对挫折。

2适当的宣泄。有时候造成挫折的原因并非自身的能力问题,而是这个社会残酷的现实,例如职场上常见的裙带关系,因为这样的原因而遭受到挫折很多人都会觉得委屈,心中会存在一股闷气,此时我们就需要把这股闷气宣泄出来,如果任其堆积对我们的健康也没好处,但是有一点要注意,宣泄要适度。

3向家人或朋友倾诉。果你不会自我宣泄的话,向他人倾诉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效果或许比自我宣泄更好,很多时候家人或朋友的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令自己信心倍增,那些挫折带来的负面情绪自然会烟消云散。

4客观和冷静的分析。虽然产生的挫折可能是由于现实的不公,但是同时也反映出了我们的不足。我们应该客观的和冷静的分析产生这次挫折的原因,是能力,是信心,或者是关系。只有正确的认识了产生挫折的原因,才能寻求解决之道,进而避免下次因为同样的原因再次承受同样的挫折。

5寻求解决之道。找到原因之后我们就需要方法战胜由此原因所产生的挫折。例如同等能力的情况下而被淘汰所产生的挫折,此时我们不应该埋怨而是应该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优越的能力战胜这个原因可能会带来的挫折,这也正是挫折能使我们成长的原因。

6学会宣泄,摆脱压力。面对挫折与困惑,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有人惆怅,有人犹豫,此时不妨找一两个亲近的人、理解你的人,把心里的话全部倾吐出来。

从心理健康角度而言,宣泄可以消除因挫折而带来的精神压力,可以减轻精神疲劳;同时,宣泄也是一种自我心理救护措施,它能使不良情绪得到淡化和减轻。

7学会幽默,自我解嘲。“幽默”和“自嘲”是宣泄积郁、平衡心态、制造乐的良。当你遭受挫折时,不妨采用阿Q的精神胜利法,比如“吃亏是福”、“破财免灾”、“有失有得”等等来调节一下你失衡的心理。或者“难得糊涂”,冷静看待挫折,用幽默的方法调整心态。

三、认识自我

对于我自己从小成长在一个和谐的村子里,父母不是白领,不是企业家,更不是名门望族,他们都是老老实实的农民,我从没有因为自己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而感到卑微,因为我是幸福的,小学初中高中都不曾像现在这样彻彻底底完完全全离开他们,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一切都要靠自己去争取,现在正是我经历生活的洗礼,成长磨练的机会,自从高三起,也许是为了备战高考,真的,自己都能感觉到自己变化很多,不再去和别人去计较那些没有意义的事情,有些事不用去与人讲道理,因为你和他根本没法讲道理。

对于美好的未来我充满了无尽美好的憧憬,随让我知道梦想是美好的,现实是骨的,但只要我不懈的努力,与梦想的距离也会一步一步的接近,虽然对未来还是有点惧但我能够认清自己知道自己缺乏什么,需要什么,不该碰什么……我想在未来大学三年生活里学习必要的专业知识,取得应该获得的荣誉,用知识丰富我还未开发的大脑,在步入社会这个激烈的战场后得以坚强的生存下去。

四、总结

人的一生总有坎坷与挫折,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但无论何时何地,也无论是何种困难,我们都不要失去自己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只要我们用自己百分百的努力去获得自己百分百的汗水,即使结果并不如人意,但人生的命运仍旧会给你以幸福的微笑。

参考文献

[1]《心理健康全书》朱月龙山东人民出版社

[2]《大学生心理与健康》李大卫主编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3]《积极心态的力量》邱小亮译东方出版社

[4]《心理健康枕边书》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论文 篇7

摘要:

影像艺术以其独特的思想性、审美性与娱乐性充分调动人的情感和心理活动机制,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有效提升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论述了影像艺术赏析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并对其存在问题提出思考与对策。

关键词:

影像艺术赏析;心理健康教育;应用;探析;

为有效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内容、方法、模式上做了很多积极的探索与研究,但就目前而言,其教学效果仍存在以下困境:多数老师仍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易让学生感觉晦涩平淡而产生厌倦;少数教师虽尝试课程手段创新,又易让学生感觉理论知识不够深入而产生抵触。鉴于此,笔者结合新时期大学生特点与心理需求,尝试将影像艺术引入课程教学,采取自主式、互动式、体验式教学模式,通过生动、丰富、形象的立体教学,提升心理素质,凸显心理健康教育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

一、影像艺术赏析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

1、情境创设。

心理健康教育更重视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教学中更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体验与感悟。优秀的影像艺术是人类心理世界的投射,寄托着人类真实而美好的情感世界,所以教师借助影片设计活动情境,更能让学生在影片中与未知的自我、未曾发现的世界相遇,激发学生“不吐不快”的情绪,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如在生命教育中,为了让学生真切体会时间的宝贵与生命的不可复制性,教师截取美国电影《时间规划局》中一个关于心理体验的片段,让学生观影后摸着自己的脉搏,闭眼感受:如果生命只有倒计时30秒,你的内心感觉是什么?通过情境创设,学生无一例外地参与其中,无形中激发了探索欲望,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与思考。

2、情绪表达。

优秀的影像艺术会对人的内心世界产生一定的冲击,正如罗伯特·麦基所言:“诸多电影故事高手为我们提供了我们渴求的双锋际遇。首先,使我们发现了一个我们不知道的世界……就像一名劈路而行的林中探险者,我们瞠目结舌地步入一个未曾触及的社会,一个破除了陈规俗套的领域,在其间腐朽化为神奇,平常变成非凡。其次,一旦进入了这个奇异的世界,我们又发现了我们自己。”所以,当学生进入教学情境氛围后,教师还需适时适地让其表达感受,觉察他人的情感世界。如在引导学生处理失恋危机时,教师截取爱情电影《失恋33天》中黄小仙觉察自己男友已移情别恋的片段,没有直接播放其内心痛楚与委屈的画面,而是先让学生体验:当你处于这样一个情感状态,你的内心会发生什么?让学生体会剧中人物与自己的内心世界,促其主动表达真实情绪。教学中,我们发现当学生的内心真实体验被表达后,感受、认知与思维能力也随之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3、觉察反思。

影像艺术往往通过人物一系列的困惑、痛苦与成长等塑造人物性格、表现深刻主题,让人们在影像中自觉地与人物发生情感碰撞,进而影响自身心理活动。如在引导学生如何发现独特自我、成就最好自己时,教师选取青春励志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中安迪因穿衣风格遭到同事嘲讽的片段,引导学生通过“影片中哪个情境、哪句话让你有所触动?”、“哪位同学的发言让你印象深刻,你的内心在发生什么变化?”的分享,体会安迪对自我质朴诚实形象的认可,更从交流中看到不一样的视角,共同探索人生问题,学会努力去做最好的自己。教学中,教师可从事实与感受层面两个维度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多角度、多层面感受世界、觉察自我,丰富生命体验。

4、净化提升。

优秀影像艺术具有无可比拟的力量,能让观影者看到世间百态,并赋予人们一定的观看视角,进而影响观影者的信仰、习惯和情绪状态。如为了引导学生学会在困境中实现自身人生价值,教师选取励志电影《中国合伙人》中成东青因开办英语学习班面临被学校开除、采取独特教学模式壮大学校两个片段,让学生在体验人物内心世界基础上,用“你觉得自己从主人公身上学到了什么?”、“如果你内心深处也有这样一个角色,你会对自己有何新认识?”等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不仅体会了我国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的文化背景、社会观念、人物命运等,更学会了如何凭借坚忍不拔与拼搏进取等优秀品质实现人生、社会价值,在对话中帮助学生形成新感受、新认识与新思考,促其学会通过心理调适赋予生命新活力、新境界与新意义。

5、改变认知。

优秀影像艺术往往具备积极的教育意义,人们可以通过观影感受人物内在优良品质,激发自身潜在的强大力量。如为了让学生获得压力应对方式,教师选取《肖申克的救赎》中主人公在雷雨交加之夜从漫长下水管道中爬出的片段,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使其反思自身思维模式,聚焦情节、人物、主题等获得新感悟,尝试改变过往固化的行为模式。教学中也可以给学生布置相关作业,促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不断学习、尝试、行动中改变认知,获得自我觉醒与完善。

二、影像艺术赏析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思考与对策

虽然影像艺术赏析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课堂教学效果起到了很多积极作用,但在应用中仍存在作品选择不太适当、教师把控课堂能力不够、硬件条件受限等带来的问题。为充分发挥影像艺术的育人优势,笔者认为教师除了需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高综合素质外,还应侧重培养以下能力:

1、影像的选择与运用能力。

选择切合教育目标的影片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前提,教者首先要准确把握影片选择的价值与贴切原则,即选择的影片不仅是积极向上、促进大学生深入探索和感悟的,还应贴近学生实际,能引起共鸣。此外,鉴于课堂时间有限性与教育实效性,还需根据教学目标与内容对所选影片做适当安排与截选,考虑哪些影片是学生提前观看并思考的,哪些是现场调用配合特定教学环节的;思考哪段影片能迅速让学生聚焦于具体事件的经验与感受,哪段能巧妙创设教学情景。上课前,教师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片段,切忌不加选择地运用影片、大段时间播放影片,削弱教育效果。

2、教学节奏的把握与驾驭能力。

影像艺术能否发挥独特教学魅力取决于教师是否具备高超的教学水平。所以,教师一定要提前做足功课,提升对影片的鉴赏、解读与思考能力,适时调整教学设计,把握教学节奏。总体来说,需做到四个“切忌”:

(1)导入:切忌限制思维。在影片放映前可做简要介绍,但应把握适时适宜原则,不能先入为主表达自己的价值观与感受,让学生形成思维定式,影响课堂的顺利进行,丧失影像艺术赏析应用于课堂教学的优势。

(2)引导:切忌感受缺位。一般而言,教师可以通过一个贴近教学目标的关键点进行提问,但不能只注重事实层面引导而忽视感受层面的启发。

(3)分享:切忌打断。在创设轻松和谐讨论氛围后,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吐不快”的冲动,教师需尊重学生的表达欲望,避免因课堂时间限制打断学生,导致其体验不深刻、感悟不到位,错失自我探索与探索最佳时机。

(4)总结:切忌冗长。教师在总结时可引用学生分享的最精彩话语,将其与课程理论要点巧妙连接与提升,力争精要、深刻、灵动,但不能话语过长,脱离分享实际。

3、与学生对话的能力。

影像艺术因其互动性、灵活性、渗透性的特点,可通过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打破传统的封闭式、灌输式教育模式,让学生全身心体验、多角度思考,实现与自我、他者的对话,达到自我的教育、提升与完善。所以,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审美与文本解读能力还不够,还需站在学生角度去感受他们的情绪、困扰,体会他们的态度与情感,倾听他们的表达与诉求,与他们同呼吸、共情感,并能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内心情感与智慧调动学生遇见过去与未来的自己,让学生在对话中去体验、感悟和反思,享受自我成长的生命乐趣,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本体价值。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门集知识、体验与训练于一体的自我教育课程,具有很强的自主性、互动性与体验性。影像艺术赏析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通过影像搭建体验与思考的平台,在平等对话中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情感的支持,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有效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陆晓娅。影像中的生死课[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蒋萃。浅论影视欣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应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3,(9)。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篇8

一、“三个到位”的工作保障

(一)“机构到位”。

学校成立由校领导,机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相关人员组成的大学生心理教育指导组委会,负责本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由学工处心理健康中心具体执行,同时各院设置具体负责心理的老师,各班增设心理委员,形成“学校———院部———班级———寝室”四级心理教育网络模式。全校开设大学生心理课程、针对部分学生开展心理咨询、特殊学生心理干预三个层面上发挥着积极作用。

(二)“师资到位”。

学校层面突出专业化建设,目前我校专兼职咨询员均获得国家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证且大部分就是心理学专业的教师,在心理教学、咨询以及危机干预三个层面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校层面突出准专业化的队伍建设,充分发货学生工作者深入学生的优越性,挑选责任心强、工作热心同时对心理健康教育感兴趣的老师或学生工作者,经过培训使他们成为相对专业的心理疏导员。

(三)“场地到位”。

学校提供心理咨询室和心理活动室,尽可能地满足学生接受咨询和心理拓展的需求。

二、“学校———院部———班级———寝室”四级心理教育网络体系初显成效

学校积极践行"平行渗透”教育模式,充分调动各院学生骨干、心理社团、各班心理委员在大学生日常心理教育与管理工作中的优势作用,并对他们进行心理知识和技能培训,使之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补充力量。在班级层面选择素质较好的学生担任心理委员,在寝室中选择寝室长担任心理调解员,突出朋辈互助队伍的建设。这一体系的构建既可以实现学校———院部———班级———寝室的纵向联系与互动,也可以加强院部与院部,学生与学生横向之间的联系与互动。关于学生的心理危机的预警与干预工作,我校也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即快速预警和及时干预双管齐下。学校还根据四级网络的不同功能,形成了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培训体系:一是“送出去”、“请进来”。学校不定期邀请心理专家讲学,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对辅导员进行心理知识,心理案例解析等相关知识的培训;二是学生干部业务培训。;三是鼓励辅导员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三、“教育———测验———咨询”相结合的工作格局

(一)立足教育。

一是开展新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把心理教育作为新生入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每年开学,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都会给入校生进行心理知识的讲座,从而提高新生的心理保健意识;二是心理活动分类指导。就我校经济贸易学院为例,自20xx年起,每年不定期邀请武汉理工等高校心理专家对大学生心理活动进行分类指导;三是心理团体辅导。切合实际的开展不同内容团体辅导活动,20xx年学校以“寝室关系”为主题,给各学院代表寝室做了有关寝室融洽关系的团体辅导。在院部也经常开展不同内容的团体辅导,就经济贸易学院为例,在20xx年为20xx级学生做了“相识湖科”的新生工作坊、为20xx级学生做了“我的团体我的家”的。团体工作坊;四是就业心理指导。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内容丰富的就业指导活动。每到大二下学期,学校会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内容丰富的就业指导活动。在第三上学期开设的毕业生求职心理讲座,在不同层面提升了我校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有效地缓解了学生的就业焦虑,为学生职业生活做好铺垫。

(二)实施测验。

近年来,教育部组织了全国心理学著名专家、学者,共同研究,开发了一套高可靠性和有效性,符合国情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这些量表的研制和使用,为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供了依据。大学生心理测量常用的量表有16PF、SCL-90以及UPI等,三种量表各有千秋。我校在大学新生入校伊始,就启用心海导航系统,采用SCL—90和UPI系列量表进行大学生心理状况筛查。历年的心理测验,可以科学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效建立新生心理健康档案。就学生个体和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分类指导,积极做好预防、疏导、干预、治疗等工作,化被动为主动。同时,面向全校学生开展个别与团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模式构建体相结合的日常心理测量,并为学生提供指导,从而促进学生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

(三)主动咨询。

实施主动咨询措施:一是有效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心理咨询是帮助特殊学生消除或缓解心理问题和疑惑,提高心理品质的一种措施。我校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常规心理咨询,即依托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小组,开展日常的、全方位的心理咨询服务;二是有针对性的团体辅导,即面向特殊群体和热点问题进行团体咨询,为学生提供切实的帮助,对特殊学生(就业困难、违规违纪、贫困生)群体的共性问题以及大家所关心的热点问题,组织专家开展团体咨询和心理训练,保证咨询的针对性以及心理咨询的时效性;二是建立危机干预体系。探讨大学生建立早期发现,早期评估,早期预防,早期干预的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入学伊始建立心理档案,然后定期对高年级进行抽查。学校实施班级心理委员机制、心理月报制度,异常学生及时汇报制度、访谈对象反馈制度,实行动态管理。

四、心理教育实施途径多元化

(一)进入教学课堂。

学校在不同学期为各行政班级开设心理课程,将知识普及与问题探索、行为训练、案例分析融为一体,充分发挥心理教学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为:学校融课堂教育与心理训练于一体,通过思想品德课、就业指导课等进行心理健康的强化教育。

(二)步入宣传阵地。

学校充分利用广播、网络等媒介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宣传阵地,有效提升了大学生心理健康保健意识,并使他们熟练掌握维护身心健康的方法,使有问题学生能主动到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

(三)融入校园文化。

每年五月为我校心理健康月,各院系举办特色心理活动,如:工商管理学院的心理知识竞赛、经济贸易学院的心理趣味运动会、机电工程学院的心理主题班会等。此类活动已成为心理健康月的校园活动品牌,对大力弘扬我校校园文化起到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

五、总结

心理健康作为我校学生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整合现有资源,我校建立了预警和干预的长期机制和较为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保证了我校学生心理工作的良性发展,确实提升了在校学生心理品质,促进了他们全面发展。然而面对职业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我们要创造更多条件加速构建心理健康校本模式,使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的放矢。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论文 篇9

摘要:

人生的过程总是充满了喜怒哀乐。我已经踏入人生第20个年头了,借心理健康课的这次作业,我回顾了自己的成长历程。学会了如何进行自我完善,如何进行情绪的调控,如何应对挫折和压力,如何塑造和培养人格和意志品质。家庭、学校、教会生活的体验,形成了今天的我。在每一段成长历程和人生经验中,每一步成长都是我学习积极面对人生的机会。我是如何生活到现在的,我的现在如何,以后怎么发展,回答好这些问题,对我们以后的生活和发展都很重要。

关键字:

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分析

(一)发展史之高峰低谷

个人发展史的过程为:

1、开始对社会、人文、科学等有一个简单的接触,学会了基本的知识,了解了基本的概念,有了一定的自我认识和基本的道德准则的选择等。

2、开始规划并努力实现梦想、愿望,并懂得如何正确地选择生活方式。

3、发展潜力和提高专业技能;尽量多方位发展个人能力,在挫折和成功中学习并提高自己。

4、提高生活质量,改善个人精神生活,丰富个人情感等,包括注重在健康、文化、家庭、朋友、特长、交流和沟通等方面的个人发展。

5、增强自我认知,取得个人生活的控制力和自我智慧的实现。我想我的发展史高峰是在初中阶段吧,那时的我已经慢慢地开始理解父母的艰辛,了解父母的难处和不容易,不再和父母斗嘴,不再叛逆,不再惹他们生气,学习也更上一层楼,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而到如今,自我感觉低谷就在高中阶段了,那时的我从熟悉的地方搬到了一个全新的地方,面对不一样的新世界,完全不知所措,迷失了动力和目标,尽管最终的努力使自己找回了状态,但始终都觉得是给自己的人生留下了一点遗憾,这也使自己更加珍惜得来不易的幸福和成功。

(二)意识到自己成为成人

开始意识到自己成为一个成人最初的感觉是在初中阶段,当时父母说得最多的话就是:你现在已经快xx岁了,应该懂得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吧。当时一听这话瞬间觉得自己似乎真的长大了,该懂事了。其实真正感觉自己已经成为一个成人的时候便是自己18岁生日的时候吧,说也奇怪,仅仅一天之隔,18岁前和18岁后就是不同的两种感觉,从此肩上无形地多了一种压力,不,是责任感。所以我当时就下定决心,再也不要让父母为我操心,我给他们更多的应该是安心、放心、舒心、宽心、关心。而体现我成熟的标志就是能够完成常规性的日常工作,并且进行复杂思维的工作;富于冒险、敢于竞争,经营、管理、劝服、监督和领导,并实现机构、政治、社会及经济目标的工作。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在劝说、支配和言语方面的技能,以及自信、精力充沛、领导力强的优势;能克制自己冲动的想法和行为。感情明确,热爱家人,朋友,懂得谦让,不会随情绪办事情等等特点。

(三)最好的五个品质

我觉得应该是积极、乐观、有耐心、幽默、虚心。

在我看来最值得骄傲的就是我乐观的心态,在经过人生最低谷之后,在我看来,一切的问题都不值得一提,自然,这就造就了我乐观的心态,成为了我最引以为豪的优点。我是一个热情开朗的人,很容易和他人交往,合作和适应的能力特别强。喜欢和别人共同工作,乐于参加或组织各种社团活动。不会斤斤计较,对于别人的批评也能欣然接受。和陌生人初次见面时,也很能和对方聊得来。情绪比较稳定,对于生活中的变化和各种问题,一般都能比较沉着乐观地应对。能较好地协调自己的想法和别人的想法,一方面,对事物有自己的判断和想法,不会人云亦云;另一方面,也听得进别人的意见,虚心向别人学习,不会固执己见。活泼好动,为人幽默,在集体中比较受人欢迎,对人对事非常热心。有自己的目标和理想,虽然不是特别远大,但会持续地去追求。客观理智,注重现实,独立坚强。遇事果断、自信。能坚持完成自己计划的事情,一般都能保持心情平和。

(四)心目中的英雄

在个人兴趣爱好上,我喜欢音乐,但只是喜欢,从其中获得快乐,并没有太多的奢望和梦想,我认为一个人喜欢一种东西,并不是极力地去追求和崇拜,而是从中获得一种心灵及精神上的养分,从而获得快乐,这才是最重要的。我有两个偶像,一个是拥有亿万家产却始终靠自己努力奋斗的香港影视歌三栖明星——林峯,一个是新加坡歌手,新四大天王之一,金曲奖歌王——林俊杰。毋庸置疑,他们都有惊人的天赋,而我在他们身上看到的是他们光环背后的努力奋斗和一次一次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并最终功成名就。我从他们身上看到的不是谣言的光环,而是一种坚忍不拔,勇敢向前的毅力和决心。我希望我也能像他们一样,在人生的道路上跌跌撞撞,但最终走向成功、“功成名就”。

(五)基本人生观

我一直在追求人格的升华,注重自己的品行。我崇拜有巨大人格魅力的人,并一直希望自己也能做到。无论是在高中,还是现在的'大学生活中,我坚持着自我反省且努力的完善自己的人格。我读很多书,并积极参加各种活动,然后越来越认识到品行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关系到是否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以品德至上来要求自己。无论何时何地我都奉行严于律己的信条,并切实的遵行它。平时友爱同学,尊师重道,乐于助人。以前只是觉得帮助别人感到很开心,是一种传统美德。现在我理解到,乐于助人不仅能铸造高尚的品德,而且自身也会得到很多好处,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帮自己。对于老师,我一向是十分敬重的,因为他们在我彷徨的时候指导帮助我。如果没有老师的帮助,我可能将不知道何去何从。我现在领悟到,与其说品德是个人的人品操行,不如说是个人对整个社会的责任。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得对社会负起一定的责任义务,有了高尚的品德,就能正确认识自己所负的责任,在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我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的努力为社会,集体作出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六)自身不足、他人的批评意见

自身的不足:一、没有自信,很多时候开会时,都要求大家尽力地想出办法和方案,即使我想出一个方案,但由于没有自信,也只能默默地听别人在那儿侃侃而谈,这就导致了朋友都说我仅仅是去凑数的,在我这里没有寄予多大的希望。二、压力很大时,会过度紧张,甚至产生消极情绪,特别表现在考试前。现实中,考虑的东西太多,往往把简单的事情考虑的太过复杂,无形中增加了自己的压力,反而产生了副作用。自然,这些不足我已经慢慢在改进了,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就能逐步摆脱他们,使自己更优秀。

最后来个总结吧,我认为每个人通过写这篇报告都再次了认识了自己,其实这个对于自我的分析还是很必要的,不断的完善自我才是美满的人生!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我还是有收获的。我一直觉得,我的心理很健康,尽管进入大学以后,各种问题都涌到了面前,心理很容易出现问题,我在一次次困难挫折面前,学会了如何坚强,所以在短短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发现并解决了自己原来的心理障碍。发现问题总是比憋在心里不知道,不疏导好。我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和与人相处中,知道了该如何来发现,疏导,防范这些心理障碍,快乐地度过这四年以及以后的时光。不过我知道我还只是学了些皮毛,懂了那么一点点,我更想知道一些解决心理问题的实际方法和一些关于人际交流的实践性的技巧的知识。这些实践性的知识很实用,也能和理论结合。最好多点理论和实践结合的示例来加强理解和应用。非常感谢同学朋友的关心和老师对我的教导,我也会继续努力完善自己的!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