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还有几个节日要吃香喷喷的粽子呢?世界上还有几个节日要比热闹的龙舟赛呢?没错,只有端午节,一个伟大的节日,一个神圣的节日。说起端午节,还得从屈原的故事说起。
传说,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荐能,富国强兵,力主联秦抗齐,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反对,使屈原被谗免去职位,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屈原报国无望,便含恨投江自尽。屈原死后,出国的百姓异常悲痛,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凭吊屈原。有些渔夫则驾起船只,把事先准备好的粽子、鸡蛋扑通扑通地往江里丢,说是让鱼吃了,就不会咬屈原的尸身。流传至今,便有了吃粽子的习惯。所以过端午节的这天,满街都是卖粽子的小贩,我们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你知道粽子是怎样包的吗?哈,不知道吧?那就让我来告诉你吧!先用一些新鲜的粽叶包住糯米,在里面放各种配料,然后用线捆扎好。包好的粽子放在锅上蒸,等满屋飘着粽子香的时候就可以吃了。吃粽子的时候,要先把线解开,剥开粽子叶,里面藏着红红的粽肉,升腾着热气,散发着一种特有的粽香,两个粽子用盘子装着,活像两颗亮晶晶的红白宝石。糯米在灯光照耀下晶莹剔透,散发着浓郁的糯米香。我不禁抓起一个粽子,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味道真是棒极了。
吃完粽子,便来到河堤上观看龙舟赛。在这一天,每个村子都会组织一支队伍,而后拉到涟水河进行比赛。只见碧波荡漾的河面上,五颜六色的龙舟整装待发,队员们个个摩拳擦掌,仿佛胜券在握。而站在岸边的观众比队员们还要紧张,个个屏息凝视着河面。裁判一声令下,一艘艘龙舟像离弦的箭一样,飞一般地向前冲去。顿时,河面上鼓声震耳欲聋。一千米的水道上,队员们憋红了脸,咬紧了牙,拼命地划。太好了,我们村的龙舟了,因为我们村的队员配合默契,所以龙舟就特别听他们的指令,行动自如。龙舟的身后留下了一条条波纹,原来平静的水面,如布满硝烟一般。尾随在后的龙舟,不紧不慢地跟着,鼓手们也使出了吃奶的劲,使劲地敲,这锣声一声接着一声,清脆而有力。别的龙舟也不甘落后,一边划船,一边和着鼓声,“一二一二”地喊着口令往前冲,那口令里充满了对胜利的渴望。河面上热闹极了,口令声、锣鼓声、划桨声,汇成了一首激昂雄浑的乐曲,乐曲里有着浓重的端午节的气氛。
故乡的端午节啊,你给了我多少喜悦和欢乐啊!端午粽飘香,龙舟响当当,好事成双双!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的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原爱国精神的一种钦佩。吃着正宗的家乡粽子,看着精彩的家乡龙舟赛,心里别有一番滋味。
又是粽叶飘香时,可我用力的想啊想,却怎么也想不起那包着粽叶的粽子的模样。
每到端午前夕,家家户户是要腌制鸭蛋,浸泡粽叶的。因为妈妈工作忙,加上她对这些传统的节日一向不在乎,所以我从未见过自己家里有这些迎接节日的准备,但是每到端午前,奶奶一定是会托人送来煮熟的粽子和咸鸭蛋的。
在那没有冰箱的年代,送来的粽子们,需要一直浸泡在凉水里,吃的时候,现捞现剥现吃。每每看到他们沾着白糖吃,我总是暗暗吞着口水:因为我肠胃不好,老是积食,自然妈妈从不允许我吃哪怕一口粽子。一直到我上初中了,她才偶尔允许我吃上一两个解馋。
而有关做粽子的记忆,就是去朋友家玩,看到她们家做粽子的热闹!
朋友家四世同堂,一大家人,因为爷爷刚从中国台湾回来,对传统节日格外重视。我亲眼看到,阿姨在一个大木盆里浸泡了很多的糯米,糯米粒被水滋养的柔软粉嫩,慵懒的沉在盆底。另外一个铁桶里装的是去年用过的粽叶,浸泡的神采奕奕,那里有前几天挂在厨房墙上干枯的模样?旁边的小茶几上有若干个小盆,里面有红豆、黑豆、花生、芝麻等等杂粮,还有红枣、蜜枣、桂圆等干果。最让我诧异的是,居然还有煮熟的腊肉、牛肉、猪肉等等肉类。朋友告诉我,这些都是包在粽子里面的馅。我也品尝了这些稀奇古怪的粽子,味道的确鲜美,尤其是肉馅的粽子,但却总觉得,没有奶奶包的白糯米的粽子味道诱人。
端午节总是在上学,是没有机会在老家看到奶奶忙碌的身影的,但是我知道,她也一定是早早买来上好的糯米,早早浸泡在木盆里,洗刷干净粽叶,挑出破损的叶片,撕成条状,搓成细绳备用。
到了端午前一天,奶奶忙完家务,把木盆端到堂屋,准备好粽叶和装粽子的盆,坐在小板凳上开始包了。
她是怎样随手就把粽叶在左手中完成一个圆锥形的样子的呢?尖尖朝下,大头朝上,右手抓一把糯米放在粽叶里,然后双手像变魔术似的,就几下,手中出现一个饱满的、被捆的五花大绑的三角形的立体的粽子。
奶奶把粽子放到盆里,继续开始包下一个。一不小心,粽叶的锋利边缘,划破了奶奶的手指,奶奶随意用嘴巴吸一吸,又继续麻利的包起来。我明明看到,伤口里渗出血丝,混入糯米里,包进粽叶里……
全包好了,奶奶在灶上烧一大锅热水,放进刚包好的粽子和洗干净的鸭蛋,不一会,蒸汽袅袅,突然看不清奶奶的样子,等烟雾散去,灶台上,装好满满一盆粽子和鸭蛋。
下午,这些粽子和鸭蛋就被送到我家,被妈妈浸泡在凉水里,静待第二天的到来。
那含着奶奶手指血丝的粽子,到底会被谁吃呢?这并不重要,因为每一个粽子,每一粒米,都浸透了奶奶的心血。
后来我吃过很多种类的粽子,有同事的妈妈亲手包的,有学生家长亲手包的,有食品公司做的,甚至品尝过一些所谓“天价”的粽子,但总是没有小时候,我吃过的那一两个白糯米的粽子味美、熨贴。
过年,带豆豆去一个小镇摘蘑菇,路过奶奶的小镇,我问爸爸:你现在还回去吗?爸爸说:我还回去干什么?
没有爷爷奶奶的小镇,能算故乡吗?没有奶奶亲手包的粽子的端午节,算是端午节吗?
又是粽叶飘香时……
“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眨眼间又到了肉香飘粽的时节了,我也不禁诗兴大发。
“来来来,你也别闲着,帮我把那些包粽子的材料都准备好。”妈妈今天似乎特别高兴,声音不自觉地高了几个分贝,却也带着无法描摹的轻快。“好嘞!”这正应了我的心意,其实豆沙、红枣、竹叶、糯米这些材料早就提前准备齐全,只要摆放好就行,可我还硬是“忙“了十几分钟,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宣泄出心中的迫切。
包粽子,这个技术活自然交给了心灵手巧的妈妈,我和爸爸则在一旁“打杂”。妈妈先取两片竹叶煮上十分钟左右,紧接着,折叠、翻转、合拢,几个难以把握的动作如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妈妈的手似在花园中盘旋翻飞的两只蝴蝶,这会才有了稍稍的喘息。妈妈向呈圆筒状的竹叶中放进了一些糯米。“加什么?”妈妈向我递来一个询问的眼神。“哦呵呵”我有点儿小激动,“加上……哦对,红枣!再加点儿花生……哦不!还是绿豆吧……”这么说着,我一面暗暗观察妈妈的脸色,今天妈妈不只是受什么感染,变得格外有耐心,等我觉得差不多了的时候,妈妈把配料一一加上,第一个粽子就此完工!接下来,又是一阵眼花缭乱……
“好了没?”等我第101次询问时,总算看到了一个久违的点头。我小心翼翼地从锅里端出粽子,解开缠在粽子上的细绳,白色的热气扑面而来,红枣、绿豆,这些花花绿绿不算华丽的点缀,也让人眼前一亮。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糯米的浓香夹杂着枣泥的香甜在口中蔓延,竹叶的清香萦绕鼻尖,我拼命地往嘴里塞。“小花猫。”一向严肃的爸爸在一旁打趣道。
我吐了吐舌头,目光却定格在电视荧幕上无法离开。划龙舟哎!我的心一下子被勾了去。只见浆手每人持一支短浆,随了鼓声短促为节拍,擂鼓打锣的,坐在船只的中间,为水手调理下浆节拍。偶尔,镜头切换为围观的群众,他们将包好的粽子投入江河,这样浓浓的节日氛围让我不禁浮想联翩:粽子带着一缕淡淡的思念,随着汨罗河留向下游,送去在那已腐烂上百年的身朽。然后,慢慢祈祷……
端午的味道,是盛开紫罗兰的芳香,淡而优雅.
端午的味道,是绽放茉莉花的幽香,妙而纯洁.
端午的味道,是开放百合花的清香,淡而高雅.
端午的味道让人回味无穷,记忆忧新,
临近端午,就会想到他,他是一位博学才子,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气质过人.他在战国时期创下业绩.他不光创下业绩,还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转变为个人歌独立创作的新纪念.他是文坛的一位高手,也是仕途的弃儿.他每次都想一心报国,让自己的国家像一只雕耸立于大地上,却总是遭遇小人的妒忌与报复,是自己的辛苦迟不被采用,最后在自己临死前创作了一篇,用血和泪写成的忧国之恩的柔情长诗《离骚》.
诗创作后,他带着满脸的忧伤和愤怒来到了江边看着冰冷的河水,他突然笑了,仿佛是在笑那些小人笑今日的庸君,笑自己的衷心没有被人发现.他带着冷笑,纵身一跃跳入这冰冷的河水中,让他冲洗着自己的身躯.他走了走的凄凉与悲伤,只是他对国家的爱太深了.
他热爱祖国,坚贞不屈的精神浮现在我们的眼前他坦然面对以,死报国,显出他是多么地热爱自己的国家他打意凛然的豪杰气魄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深思.
端午的味道,就是屈原,他那忠心耿耿的报国情怀为祖国为人民的安居乐业以幸福做出我显得努力.端午的味道是有气魄的,也是有甜味的就像棉花糖一样甜.
端午节这天,也是游子回家团聚的日子,大家欢聚一堂其乐融融,品尝这美味的粽子.今年我的叔叔婶婶都回来团聚,共度端午.我们家的粽子都是母亲自己亲手抱的,母亲在厨房里忙来忙去,我和姐姐在屋里看书,可我的思绪早就飞远了,想起了去年我们家的粽子不是母亲亲手抱的,而是从小摊上买来的,蒸好之后,我满怀希望,可刚尝第一口,我想被泼了一瓶水一样这个粽子一点也不好吃,我嘟囔这,母亲用慈祥的眼神望着我,温柔的说:"吃都吃了,还是下回母亲自己做吧!"我急忙叫好眼泪都流出来了.突然听见母亲那清脆的声音,粽子好了,我的思绪才飞回来,我看着桌子上热腾腾的粽子,脸上露出了微笑,大家一起坐在饭桌旁,边吃边讲着端午的来历与意义.大家都是兴高采烈.我看着这样一桌团圆饭,心里美滋滋的.
端午的味道,就是游子们回家团聚的喜悦与幸福那是甜甜的味道.
夏天的味道,是那一簇簇盛开的花团;顽强的生命力,展示了夏天的主旋律,人生的味道,就是一次次磨练的意志与顽强,绽放人生的主旋律,而端午的味道,那是一种种传统的习俗,是那衷心报国,是那家家户户团圆,弘扬了端午的主旋律.
端午的味道,与众不同.
今晨起得很早,想去早市买些菜蔬,随手关门的时候,竟在门楣上方发现了一束系着红绳的艾草,哦,我恍然想到,又是一个粽叶飘香的端午来了。也不知是哪位善意的友邻,给我在门前挂了驱邪的艾草,满心的感激又不知和谁道谢。
细细想来,中国的每个传统节日都充满了厚重的人情味,互赠礼物,互表心意,已成为每个节日的潜则,这些叫人心生温暖的小举动,串连起了国人传统美德的延续,礼仪之邦的盛名也远播海外,这也是许多外国人神往炎黄文化的所在。
每逢端午节来临,孩童们的手腕上都系着五彩绳,有的胸前还佩着香囊,等端午节过后,便把五彩绳扔进河里,大人们说:“这样做可以驱避邪气,带走百病,让人健康好运”。这样的说法虽有些迷信,但也是节日的一种习俗特色,把节日氛围营造得更加浓烈。端午节的清早,家家户户的门楣上,都插上了碧绿的艾草,忘了插艾草的人家,总有好心的邻居给插上,这时,悠长悠长的巷子里飘起了浓浓的粽香。
东北的粽子不像南方那般精致。我小的时候,包粽子的材料也只有江米和黄米两种,条件好的用江米,而农村用的基本都是黄米,粽子包的虽然简单,但蘸着甜甜的白糖,吃起来还是口齿留香,余味难忘。如今,粽子已经是中国传统美食的经典,大江南北,口味繁多的粽子,诱惑着我们的味蕾,但是却再也吃不出儿时的心情和味道了。
关于端午节的传说有很多种,我只记得其中的一二《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在流放中,他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他抱着忠于故国的玉碎之心,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实现了“士当以死报国”的未了夙愿。后人“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为深远。
另一传说是纪念春秋时期的伍子胥。伍子胥乃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助吴伐楚,五战而破楚都,楚平王虽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终报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子胥佐夫差百战百胜,吴国攻越大胜,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彻底灭越,吴王不听,后吴国大宰,受越王贿赂陷害子胥,夫差听谗言,赐剑与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死前对人说:“我死后,将我眼挖出悬于吴京之门,以看越国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听说大怒,令取子胥之身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民间便有了端午节为纪念伍子胥之日的传说。
无论是哪一种传说,其实都是在讴歌一种气节,纪念一种品格,自古以来中国人崇敬“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忠诚报国”,有民族气节的名士和英雄,所以每个节日都有一个或悲壮,或美丽的传说故事,让我们在美好的节日里,既能享用美食,又能经历一次人性品格的陶冶和升华,这也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妙处所在吧。
在这粽子飘香,艾草青青的夏日,在我们品尝美味与家人团聚的时刻,让我们向那些浮沉在历史星河中的英灵们,敬上一盏淡淡的雄黄酒,奉上一枚甜甜的糯米粽,他们那些美好的传说故事,似一座丰碑,永远铭刻在世人的心里,正所谓:“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