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很荣幸为大家作国旗下讲话,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在开始这个话题之前,我想随便问同学们几个生活上的问题:当你和家人去逛商场,看见你喜欢的名牌鞋在打折,而你这时并不缺鞋穿,你会怎么做?当你在运动场上大汗淋漓,面对众多饮料新产品,你是不是毫不犹豫地挑上一大堆?当你的文具已足够满足你的需求,你是不是还在与人攀比,追求新奇、时尚?你每年用几个书包?你房间里的高档玩具多久增加一次?这些问题似乎在平时并不困扰我们,可是仔细想一想,这些都是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不应该有的奢侈浪费和攀比现象。我要对具有这些行为习惯的同学说:从小养成勤俭、朴素的生活习惯能促成人们各方面的成功,奢侈则会导致失败。
中华民族一向崇尚勤俭,以勤俭为荣,以浪费为耻。古往今来,大凡有成就、有作为的人都具有勤俭的美德,在悠悠历史长河中,勤劳节俭的故事不胜枚举。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一生为百姓造福,做了许多好事,他自己的生活却十分节俭,三餐粗茶淡饭,从不浪费;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艰苦奋斗四十余年,功勋卓著,但他终生廉洁,不求厚禄。
一个国家如此,一个人也是如此。淡薄可以明志,玩物可以丧志。勤以励志,俭以养德。这些都是人们长期生活经验的总结。清朝的八旗子弟就是丢掉了勤俭的传统,从而葬送了清王朝。一个王朝衰败的残酷现实难道还不能警醒世人:奢华浪费必然导致失败!难道我们还意识不到勤俭这个优良传统应该成为每朝每代,每个后人应该传承的一种文明和美德吗?
“勤如摇钱树,俭如聚宝盆。勤劳又节俭,富裕长万年。”历史已迈向二十一世纪,勤俭的传家宝仍需代代相传。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养成勤俭的好习惯,关键在于从小培养,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近来我们不断看到校园里有这样一些现象:有些同学把吃剩的点心、不合口味的面包随意丢弃;教室后面常常有喝剩的饮料无人认领;讲台上、专用教室里常常有人拣到成套的美术、手工用具;失物招领处的没有主人的东西在与日俱增。我们每个同学不妨都想一想,你珍惜这些用父母血汗钱换来的物品吗?如果勤俭、朴素是一张满分为100的卷子,你能考几分呢?
社会每天都在进步,生活条件都不再象旧社会那么简陋,并不是说要大家再穿上有补丁的衣服,啃树皮挖草根,而是在个人生活上不挑吃穿,不乱花零用钱,不摆阔气,不图虚荣,不搞攀比,不向父母提出超越家庭经济条件的高要求,要节约粮食,爱惜学习和生活用品,要与同学比勤劳,比节俭,比学习,比成才,比将来谁对集体、对社会的贡献大,做一个品德高尚、智力均衡、体魄强健、情趣高雅、勤劳朴实的全面发展的好学生。今天就开始吧,和勤俭交朋友,让他成为你举手投足的好习惯,你会发现你越来越成为一个大方的人,热爱生活的人和受人尊重的人。
我的演讲完毕。
谢谢大家!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在这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完美时节,我们怀着喜悦的情绪,带着完美的憧憬,迎来了崭新的一年,又回到我们熟悉而美丽的校园。这天我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勤俭节约,从我做起》。
20_年秋季,国家有关部门发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倡议,随着“全民节约、共同行动”的深入开展,节约这个似乎已经过时的话题重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曾几何时,“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常在耳边回响;
曾几何时,“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古训仍在心头萦绕。
观察我们的校园,浪费现象就在身边,瞧!塑料袋们正随风起舞呢,的确是点缀了天空,我们且不说这些“白色污染”会给我们的环境和身体健康带来怎样的危害,单是这些被浪费的塑料袋会给我们的经济带来怎样的损失呢?我们何不再将它们回收,再利用呢?推荐你不妨去食堂转一转,定会让你收获不菲。没吃完的饭、菜无奈地躺在桌子上,“馒头太没味了”,咬一口,随手一扔,还有,那关不紧的水龙头、白天亮着的电灯、只用一张纸就扔掉的作业本,等等。
应对这些浪费现象,我们也许早就习以为常,见怪不惊。然而,当我们随手扔掉一个馒头的时候,我们是否想到过自己的父母也许正为全家人的一餐饭食而辛苦奔波,当只用了一张纸的作业本就扔掉的时候,我们是否想到在遥远的山区里还有很多孩子用树枝在地面写出的话语:“我想上学!”
也许你会说,一个人浪费一点算得了什么,但我想说的是,十个人浪费,百个人浪费,全中国13亿人都浪费一点了?又有谁想过后果呢?据报道,中国普通餐馆一桌饭菜一般至少会剩下10%,一家餐馆平均每一天要倒掉50公斤的剩饭菜。依次推算,全国一年在餐桌上的浪费就高达600亿。也有人计算过,全国一共有28万个各种旅店、酒店和宾馆,如果每一个酒店每一天节约一度电,那就意味着每一天能够给2800万个家庭用40瓦的灯泡照明25个小时。如果仅一个北京市的空调将温度从24度提高到26度,就能够节约用电4到6亿千瓦时,能够为老百姓节约电费两亿多块钱。
这些数据不算不明白,一算吓一跳,同学们,当我们在指则别人浪费的同时,是否也注意到自己的浪费行为?是否想过节约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命题,我们要从何做起?在这我想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
主人公是我的小表弟,他的名字叫童童。一天,奶奶、妈妈、二姑在吃松子。但是,那些松子很小,十分难剥。于是我们便让他去扔掉。他把松子拿到垃圾桶时,他犹豫了。随后便自言自语:“这样是不是太浪费了呢?粒粒皆辛苦呀!”这次,他果断地拿起装松子的袋子向柜子放去……说到那里,我想问问在那里搭餐的同学们:“当你们在倒饭的同时,可曾意识到这是一种浪费?可曾想到粒粒皆辛苦呢?这个年仅4岁的小朋友都懂得这个道理,那些曾浪费过粮食的同学,是否能从这个故事中得到启示?
节约是美德,节约比创造更容易,节约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
节约一张纸、节约一度电、节约一滴水、节约一粒米、节约一块煤……不要小看我们身边的这些不起眼的小小的“一”,如果13亿人都能做到,这将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能够毫不夸张地说,我们每个人的手里都紧握着珍贵的“资源”,掌握着对这些民族发展“命脉”生杀予夺的权力,成之毁之、爱之损之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行动。
节约是一种美德,节约是一种智慧,节约更就应成为一种习惯和风气。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共同行动,找回失去的节约意识,从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节约一张纸,节约一粒米开始,持之以恒,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将节约这个“传家宝”进一步发扬光大!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们从牙牙学语起,第一个会发的音是“妈妈”,第一个会写的词是“中华”,会唱的第一支歌是《我爱北京》。从那时起,稚嫩的心啊,就一心向着我们的祖国“妈妈”。人生道路上十七个春、夏、秋、冬,我们很庆幸,时时充满欢乐,处处铺满鲜花,老师曾教导我们,只有祖国的富裕和强大,才能使幸福之花永放光华,因此,为了使我们的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使这个发展中国家在世界上站稳脚跟,从现在起,必须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因为只有节约,幸福之花才能永放光华;只有节约,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古代就有“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的说法。有的同学会问:“现在我们的生活这样好了,还需要勤俭节约吗?”我的回答是:“当然需要。”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精神,它不以物质是否丰富为前提。
生活贫困要勤俭节约,生活富裕也要勤俭节约。俗话说:坐吃山空。历“今日花天酒地,明日乞讨过街头”的例子屡见不鲜。我国五代时期有李存审“赠簇教子”的故事,李存审出身贫困,40年为国征战,100多次被敌箭射中骨头,后来他做了大官,看到孩子们整日吃喝玩乐,从小娇生惯养很不放心,他就把过去从骨头中拔出的箭头送给孩子,告戒他们不要忘记勤俭节约,并说“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我国西部地区和一些偏远的山区,经济比较落后,生活在同学勤俭节约,为改变自己和家乡的命运而奋斗。
随着我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勤俭节约的精神内涵更加丰富,继承这种精神要从现在做起,古人的话今天仍值得我们借鉴: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意思是说,节约是美德中的美德,奢侈是邪恶中的邪恶。如果我们从现在起,节约没一滴水,那么日积月累,我们就可能节约一个江河;节约没一张纸,日积月累,我们就可能节约一片森林;节约每一度电,我们就可能节约一个小型发电站!那么,既然节约这么重要,就让我们从现在起,为了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富强,幸福之花用放光华而努力奋斗,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