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读后感优秀8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这次为您整理了《爱的教育》读后感优秀8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爱的教育读后感 篇1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在1886年写的一部儿童小说。这是一本日记体的小说,以一个四年级男孩安利柯的眼光,从4年级10月份开学的第一天,一直写到第二年7月份。记载了小学生安利柯九个月的四年级生活。爱是整篇小说的主旨,就在最平实的字里行间,融入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老师之爱、学生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同学之爱……每一种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但却感人肺腑。整部小说以一个小学生的眼光审视着身边的美与丑、善与恶,完全在用爱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爱的教育》是一部极富感染力的儿童小说,它通过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写的日记,抒发了人类最伟大的感情——爱。本书讲述了无数个发生在学校和生活中的小故事,它告诉我们的小读者:一个人从小不仅要学好各种文化知识,还要学习比这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对祖国、对家乡、对人民、对父母、对师长、对同学、对周围所有人的爱与尊重。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让人动情,字里行间洋溢着儿童的纯真与情趣。

教孩子学会为人处世,学会爱,成为一个有勇气、充满活力、正直的人、一个敢于承担责任和义务的人。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著名作家亚米契斯的一部取材于儿童生活的作品,最早发表于1886年,自此以后一直畅销不衰。目前已有一百多种文字的译本,多次被改编为动画片、电影和连环画,成为一部最富爱心及教育性的读物,是世界公认的文学名著。

《爱的教育》一书是以一个意大利三年级的小学生的日记形式为主的小说,共一百篇文章,记述了主人公安利柯在三年级这一学年里在校内外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其间还包括父母为他写的许多劝诫性的、具有启发意义的文章,以及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每月故事。通过一个个平常而又饱含人性美的生活事件,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人世间各种伟大的爱:对老师的爱、对父母的爱、对子女的爱、对同学的爱、对祖国的爱;通过塑造一个个看似渺小,实则不凡的人物形象,在读者心中荡起一阵阵情感的波澜,使爱的美德永驻读者心中。

从而,可以使我们了解到如何为人处事,如何成为一个有勇气、充满活力、正直的人,一个敢于承担责任和义务的人――不仅是对家庭,还包括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爱的教育》的读后感 篇2

前几天,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爱的教育》。

这本书写的是:单纯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形形色色的人或事都像一支笔,画在这张纸上,相互关爱、相互照顾是最浓重的一笔。朴素是这本书最大的特点,纯洁的看待世界也是它的特色。

在这本书中,看似微不足道的故事,却深深打动了我。

卖炭人与绅士的故事:绅士,一个对孩子呵护有佳,每天护送孩子的父亲,当他的孩子对劳动者的孩子歧视的时候,毫不客气的教育了孩子,让他的孩子向卖炭者道歉。这段描写冲激了我小小的心灵。真正的绅士待人平等,知错能改,不溺爱孩子,这个行为打动了卖炭者。

父亲的先生,一位奉献毕生精力给教育事业的的老者,将其一生化作了一本本孩子们的作业和名单。父亲相隔几十年后见到了他,先生的严厉批评在他的脑海中还不时浮现。年迈的先生已不记得父亲的名字,但当父亲提起的时候,先生竟然找出了他当时的作业。父亲被感动了,书外的我也被打动了。先生谆谆教导影响了一群孩子,他的奉献精神感染了大家。父亲念念不忘的看望慰藉了年迈的先生的心,他老泪纵横。书中先生曾说:“不,不!我没有学校没有孩子了!没有孩子是不能生存的。我的末日大约就到了吧!”多么可敬的一位老先生。

一本书就像一个世界,使我足不出户学习了很多。以后,我还要多读一些书,懂更多的道理。

《爱的教育》读后感 篇3

当我第一次看到《爱的教育》那本书时,我的脑海里立刻产生了疑问:爱是可以教育的吗?爱应该是一种条件反射,它是一种心灵的感悟,怎么会是教育出来的呢?

带着这个疑问,我迫不及待地翻开《爱的教育》那本书。当我如饥似渴地看完这本书时,我似乎被它征服了,令我产生一种迫不及待,要把这一整本书给一口气吞掉的感觉。那一个个感动人心的故事带我去领悟,带我去感受着这个“爱”。因为这个“爱”是最令人感动的!

这每一篇日记,都记录着安利柯对生活的感触,他的身边总会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爱:父母的爱、兄弟姐妹的爱、老师的爱、朋友的爱、亲戚的爱,甚至是一些陌生人的爱。小小年纪的安利柯竟然愿意与他的父母同用一本日记本,而且还真实的把每一天发生的事情写在上面。我们能有多少家庭会像他们一家人那样和谐?

我们就像生活在爱的海洋里,也是像安利柯一样得到很多的爱,甚至更多,只是因为我们没有擦亮双眼认真地去观察,去发现。你看:扶起倒地的老奶奶、帮助环卫阿姨捡垃圾、扶老奶奶过马路……其实这些都是爱,即使那些事情有多么的微不足道,但同时也要有一颗真真正正的爱心才能做出。

看完那本书我终于明白,爱的确是可以教育的。爱可以化悲痛为力量;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可以催人奋进;可以抚慰伤痛的心灵;可以让人弃恶从善……做为一个新时代的学生,我们不能只做一个爱的享受者,而应该做一名爱的奉献者。为家庭,为学校,为社会奉献我们的爱!

此时,我想起了《爱的奉献》这首歌:只有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爱的教育的读后感 篇4

爱,是世界上最单纯、最美好的情感;爱使世界变得光明;爱能化解矛盾,爱能消除猜疑。这些特点,都在《爱的教育》这本书中体现了。

《爱的教育》原名“心”,是意大利小说家亚米契斯根据自已儿子的日记改编而成的。这是一本日记本体小说,以一个意大利四年级男孩安利柯的眼光,讲述了从开学第一天到第二年7月份在校内外的所见、所闻、所感。

全书共100篇文章,包括发生在安利柯身边感人的故事,父母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以及十则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每日故事”。

在《爱的教育》这本书中,《佛罗伦萨的小抄写员》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叙利亚是一名十二岁的学生,为了不让父亲太过疲劳,他在父亲睡觉后,悄悄地起来为父亲抄写信件。可每天深夜起来抄信件使他睡眠不足,学习成绩下降,父亲因此渐渐冷淡他。最后,父亲发现了他的秘密,面对懂事的儿子,他忍不住流下泪来。

叙利亚真懂事啊!他年纪小小就已经能体谅父亲的辛苦!努力帮父亲分担工作,默默承受着各方面的压力。浓浓的亲情温暖着这个家庭,爱使他们幸福。

《爱的教育》每一章、第一节都把“爱”表现得精髓深入,淋漓尽致。大至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间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可以说,亚米契斯用爱的钥匙,打开人们的心扉。

《爱的教育》读后感 篇5

我最爱看的书是《爱的教育》。这本书我已经看过三遍了,但我还想多看几次,越看越有滋味,越看越受教育。

《爱的教育》这本书中的主人公是三年级的一个意大利小孩—安利柯。这本书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了安利柯所见所闻的感人故事。

书中倡导的是要教育儿童有爱心。例如《囚犯》这个故事讲的就是师生的感情。故事中讲到,有位老师到监狱的礼堂给囚犯上课,78号囚犯是个年轻人,学习比谁都认真,课后不久老师就走了。六年后,老师又遇到了这位囚犯学生,令老师觉得意外的是,这位学生把一个刻着“78号奉赠先生,当作六年纪念”的墨水瓶。虽然只是短短的一堂课,但囚犯学生铭记在心,不忘回报。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爸爸看护着》这个故事。故事讲的是一个乡下少年去看望爸爸却阴差阳错认错了爸爸,但在这个年轻人知道真相后还好心地照料这个“爸爸”,直到这个老人家去世。故事太感人了,年轻人的爱心真伟大。

这本书中我最崇拜的人是卡隆,他善解人意,还乐于帮助同学,充满智慧和正义感。我以后也要向他那样,他是我学习的榜样。

如果我们从小就知道爱别人爱自己,给予和帮助别人的不图回报,别人帮助我们的常怀感激之心,人们就会因富有爱心而善良,世界因充满爱心而美好。

《爱的教育》读后感 篇6

我看的这本书叫做《爱的教育》。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篇是“告别‘’这一篇日记。

《爱的教育》这本书是通过一个小学生记日记的形式,记述了一个小学生的所见所闻,反映了社会各个阶层的状况,与高尚的爱心情感联系在一起,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人生画卷,带给我们爱与美的享受。

这本书没有任何虚伪的说教,没有骗人的宗教式宣传,也没有任何豪言壮语或标语口号。它是通过对生活的朴素的描写,让人们感受到人类多么需要互相关心,互相理解,互相帮助。这本书在1886年发表后,轰动了意大利文坛,先后被译成许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读了这本书,让我知道了许多好词好句,感人的日记。让我明白了文学是比鸟飞的还远的梦想,比花开的还美的情感,比星星闪的还亮的智慧,是我们到了一百岁还忘不掉的信念。

我喜欢《爱的教育》这本书。

爱的教育读后感 篇7

在这个寒假里,我读了《爱的教育》一书。这本书是意大利著名作家埃迪蒙托。德。阿米琪斯写的,全书以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恩利科的视角,通过他一个学年的日记,向人们介绍了他的伙〔〕伴德罗西、卡罗纳、等等,以及他们深爱的老师、家人所发生的最平凡的事情。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扫烟囱的人”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个清扫烟囱的小孩,他清扫烟囱得到了三十个铜币,却因为口袋破了个洞而漏掉了,他害怕地不敢回家。几个女孩都拿出了自己的钱,凑来给清扫烟囱的小孩,连没有钱的小女孩也拿出了自己的鲜花送给了他。清扫烟囱的小孩拿着大家凑的三十个铜币高兴的回家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要相互帮助,要助人为乐,伙伴之间要充满友爱。

全书只用一个简单的“爱”字,教我们学会要爱爸爸、爱妈妈、爱老师、爱同学、爱生活以及爱祖国,让我们生活在爱的世界里。

爱的教育读后感 篇8

暑假,我读了一本《爱的教育》,是一个意大利的小孩写的日记。其中有一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卡拉布里亚的小男孩来到了意大利的一所学校,他感到有些孤独,老师说:"如果有谁欺负卡拉布里亚的小孩,就因为它不是本地人,那谁就没有资格应对我们的三色国旗。"在老师和同学友好的关爱中,卡拉布里亚男孩感受到了温暖。读了这个故事,我想到了我们学校也有不一样肤色,不一样国家的小朋友,我们也就应和他们热情友好的相处,让他们感受不到孤独和陌生,爱上我们的学校。

还有一篇让我感动的文章是<同学科列蒂>。科列蒂在爸爸出门的日子照顾生病的妈妈,帮忙搬木头还给妈妈煮咖啡。作为小学生的我们,也就应象科列蒂那样,帮忙爸爸妈妈做事,为他们减轻负担,要孝敬父母,在他们生病的时候端水送药,因为我们生病的时候,爸爸妈妈一会儿摸摸我们的头看看有没有烧,一会儿给我们喂药,担心的不得了。这让我想起一句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