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口才的故事(9篇)

关于口才的故事(精选9篇)

关于口才的故事 篇1

北宋著名文学家王安石在其名篇《伤仲永》中,讲述了一个五岁就会作诗,天资超群的神童方仲永的故事。由于仲永的父亲认为自己的儿子是神童,根本无需进学堂学习,所以方仲永根本没有读过书。由于缺乏后天练习,他最终才学泯灭,文思干涸,再也写不出诗了,一个前途无量的神童最终变得和常人无异。同理,如果我们自视自己语言天分很高,就不去进行有意识的、系统的口才训练,那么,我们不但不能具有出口成章,字字珠玑的好口才,而且还恣意挥霍、浪费了自己良好的口才条件,不能不令人扼腕叹息。所以,我们说,只有训练才是通往好口才的必由之路,训练是拥有好口才的不二法门。

关于口才的故事 篇2

三国著名书法家钟繇的儿子钟毓、钟会,人漂亮,才学也出众,在当时很有名。魏文帝(曹丕)听说此事,下令召见他们。召见时,钟毓十分紧张,脸上出汗,文帝问他:“你的脸上为什么出汗呢?”钟毓仍然不失机智,随口应道:“天子威严,心中紧张,所以汗如水出。”而钟会镇定自若,脸上一点汗也没有。文帝问他:“你为什么没有流汗呢?”钟会的回答更巧妙,说:“天子威严,心中紧张,汗流不出来。”

晋武帝刚刚登基的时候,就去卜筮,想问晋朝能传多少世代,结果,卜筮的结果是“一”,武帝很不高兴,觉得很不吉利,臣子们也大惊失色,不知该说什么好。侍中裴楷有急才,随口说道:“我听说,古人有这么一句话:‘天得到一就清,地得到一就宁,诸侯、帝王得到一,天下就安定。’”武帝很高兴,臣子们叹为观止。

关于口才的故事 篇3

在群雄会盟之时,秦国、赵国相互订约,说:“从今以后,对于秦国想做的事,赵国要帮助它;对于赵国想做的事,秦国要帮助它。”过了不长时间,秦国发兵攻打魏国,赵国想援助魏国。秦王不高兴,派人责备赵国说:“盟约上说:‘秦国想做的事,赵国要帮助它,赵国想做的事,秦国要帮助它。’现在,秦国想要攻打魏国,赵国却想援救它,这不符合盟约。”赵王把这件事告诉了平原君,平原君把这件事告诉了公孙龙。公孙龙说:“赵国也可以派使者责备秦国,说:‘赵国想要援救魏国,秦国却偏偏不帮助赵国,这不符台盟约。’” 宋徽宗政和初年,宋汝霖出知莱州掖县。当时,户部命提举司购买牛黄以制药用。使者们催逼得急如星火,州县的老百姓竞相杀牛,寻找牛黄,但一时根本无法满足。宋汝霖向提举司上疏说:“牛要遇到疫年,才多病(胆结石)生出牛黄。如今长期过太平日子,融和之气充塞天地之间,本县境内的牛一个个膘肥体壮,没有牛黄可以提取。”提举司的使者无法反诘,掖县因此免缴牛黄,全县百姓无不感恩戴德。

关于口才的故事 篇4

我国著名的民主战士、诗人、演讲家闻一多先生,他的卓越的口才也不是从娘肚子里带来的“原装货”,而是勤加练习的结果。1920xx年在清华大学读书时他就热爱并刻苦练习演讲。他曾在日记中写道:“近来,演讲课练习渐疏,不猛起直追,恐便落人后。”又道:“演讲降到中等,此大耻奇辱也。”据记载:有一天他曾到钟台下练习演讲8遍;第二天又“夜外出习演说12遍”;5天以后,他又在天寒地冻的深夜,到清华园工字厅北面土山上的凉亭里,对着一片湖水,迎着呼啸的北风,用低沉坚定、富有感情的嗓音练习演说,直到严寒刺骨才返回宿舍。回到宿舍仍不罢休,又“温习演说5遍”。我们在为闻先生大气磅礴的演讲所倾倒的同时,更为他的执着精神所深深折服。

关于口才的故事 篇5

香港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窦文涛,小时候性格内向、不善言辞,见生人讲话羞羞答答。他上初中时,班主任发现他嗓子不错,就推荐他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开始窦文涛是死活不肯,但班主任说如果不参加演讲比赛,就要受处分。窦文涛只好硬着头皮,壮着胆子,像上战场一样迈上讲台。由于高度紧张和怯场,他在台上不知所措、不知所云,刚讲几句就说不下去了,结果灰头土脸地溜下了讲台。知耻而后勇,倔强的窦文涛没有因为这次的“丢脸”而破罐子破摔;相反,这次失败的经历却激发了他锤炼口才的决心。在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奋发努力,刻苦练习,他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飞速提高,以致后来成为香港凤凰卫视的“名嘴”。

关于口才的故事 篇6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曾于20xx年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为观众解读《论语》,七天就红遍全国,人们为她的语言魅力所深深折服。当她作客《鲁豫有约》节目被问及“你从小口才就这么好吗”时,她的回答居然是“我小的时候几乎不说话”!同样我们熟知的“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幼年的时候沉默寡言,几近自闭;著名电影演员葛优上幼儿园的时候性格内向,说话脸红……像这样一些从小在口才方面并非灵气逼人的孩子,长大以后却成了口若悬河的口才大家,这其中的秘密是什么呢?那就是自发自觉、持之以恒的练习!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面对这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事例,我们还能言之凿凿地说好口才是天生的吗?!

关于口才的故事 篇7

相传某布政使请按察使喝酒。席间,布政使因自己儿子太多而表示忧虑。按察使只有一个儿子,正为儿子太少而发愁。布政司的一个案吏就在旁边说:“子好不须多。”布政使听了这话,于是说:“我儿子多,你又怎么说呢?”那位案吏回答说:“子好不愁多。”说得二人皆大欢喜,大加赞赏,一起举杯痛饮。

关于口才的故事 篇8

美国前总统林肯为了练口才,曾徒步30英里到法院去旁听,仔细观察、琢磨律师们是如何论辩的,一边倾听,一边模仿。他还曾把成排的树桩、成行的玉米假想为万头攒动的人群,对着“他们”一招一式、一丝不苟地认真练习口才。虽然林肯的语音条件不是很好,声音略带沙哑,但持之以恒的练习最终使他成为口才巨擎,并凭借出众的口才当选美国第16任总统。

关于口才的故事 篇9

狼孩的故事大家想必并不陌生。1920xx年,在印度加尔各答附近的一个山村里,人们发现了两个由狼抚育过的女孩,她们刚被发现的时候,生活习性与狼一样,而且不会讲话,每到午夜后就像狼一样引颈长嚎。后来,她们中年龄较小的去世了,年龄较大的活了下来,在经过了漫长而艰辛的七年的教化后,她才掌握45个词,勉强地学会了几句话。因此,科学家指出,言语能力并非人天生的本能,而是后天社会实践和劳动的产物。狼孩虽然具备了开口说话的生理基础(如发音系统等),但她没有学习说话的语言环境,所以也就无法像正常人一样开口讲话,更谈不上拥有好的口才了。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