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课前演讲(通用6篇)
毕业生有两种:一种是圆的,一种是有棱角的。
看到一则关于教育的趣闻。有一年,中国一个访问团去美国考察初级教育,回国后,访问团的报告中有这样的描述:学生不分品德优劣、能力高低;小学二年级学生仍然不识字;孩子们重视音体美教育,轻视数理化教育;课堂纪律不好,学生无视老师的存在。这个参访团的结论是:美国的初级教育非常糟糕。
同一年,美国也派考察团来中国,他们也有考察后的感想:中国小学生上课纪律很好,手放在背后,除非老师发问,学生不敢讲话;中国学生回家还需做作业;以分数排列优劣。美国考察团认为,中国学生的成绩是最好的,中国的科学文化也许会在20xx年内赶超美国。
但30多年过去了,两个参访团的结论都是错误的。被人不看好的美国式教育越来越被人推崇,而被人看好的中国式教育却越来越受人诟病。
这则趣闻事实上是一个关于教育的“天问”,教育到底是什么?瑞吉欧学前教育系统的创始人马拉古兹有一首诗《其实有一百》里面写道:“儿童,是有一百种组成的。儿童,有一百种语言……一百个世界……但是被偷走了九十九个。”他的观点非常明确,孩子其实不是属于你们的,而是属于世界的。你不能占有他们,而应该由他们自由自在地成长。马拉古兹的教育观点非常鲜明,教育不仅仅是知识教育,而是生存教育、生活教育,最后才是知识教育。
而我们的教育,知识被看成最为重要的东西,似乎有了“知识教育”,人适应社会的能力、人性的教育、劳动技能、实践技能等等,都可以一并解决了。事实上,这是教育最大的悲哀。有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现在80%的孩子不会洗衣、做饭、做家务。在我国18岁以下的青少年中,大约有17%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不少人难以应对逆境,在受到打击或者不如意时,有的竟然选择自杀。这就是应试教育的悲剧。
我认识一位父亲,他给5岁的女儿一个小布包,里面装有一张写有电话号码的纸片、一部手机、20块钱,然后让她自己去幼儿园。最初一段时间,他每天跟在女儿后面。后来,这女孩就自己上幼儿园了。很多人都在背后说:“天下哪有这样不负责任的父亲?”但没有人看到,这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教育。
美国一位名叫安妮·斯通的母亲写了这样一封信:“我的孩子上学了,我把他交给你——世界。请你轻轻挽起他的手,告诉他应知之事。让他知道,每有恶人之地,必有英雄所在;每有奸诈之人,必有义士;每有敌人,必有朋友在旁相助。告诉他为成功可以付出百倍精力和智慧,但不可以出卖灵魂。告诉他读书虽然重要,但也要欣赏这大自然赐予的美丽景色……世界啊,你要给孩子坚强、信念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我很喜欢这段文字。
有这样一个孩子,他搬了一架梯子想取下掉在屋顶上的球,但是没有人为他扶住梯子,孩子黯然神伤。孩子的父亲来了,他对孩子说:“孩子,你上去吧,我在这里扶住梯子。”孩子爬得很高,他从来没有想到自己可以爬得那样高。这位父亲名叫洛克菲勒。孩子下来时,他告诉孩子:“其实,梯子很安全,我自始至终没有扶过梯子。”每个孩子的生活里都有这样一架梯子,许多孩子都为了等待那个扶梯人而徘徊不前。其实,孩子一个人也可以爬得更高。
你把孩子交给世界,也许孩子会更强大。
当自己孤身一人面对着星辰寂寥的夜空,有时会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我很重要吗?”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一个宏大,复杂但又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
也许,和辉煌宏大的集体相比,作为一个单薄的个体;我不重要。
或者,和处于社会金字塔顶尖位置上的精英相比,作为一个平凡的普通人,我不重要。
还有,对于一个我未曾涉足的世界,我这个陌生者也不重要。
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从此也就妄自菲薄,日趋堕落;直至被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当垃圾清理掉?不,恰恰相反。作为一个有思想,有灵魂的高级动物;我应该明白我存在的价值不是他人强加给我的定义。
世间万物都需要遵从生老病死,春华秋实的宇宙法则;因此不论是一个伟岸的人还是一个卑微的人,他的人生就是短短几十年的光阴刻度。人的生命来自于父母相爱的一瞬间,生在何时何地是自己无法决定的。一个人降临人世间好比旭日东升,日上中天的轨迹是一个人成长,奋斗,走向成功的历程。等到了夕阳西下时,他将会在在黄昏与暮色中回首生命之火燃烧的几十年。保尔·柯察金说过“一个幸福的人在这个时候不应该感到虚度岁月”。这句话同样与那本书的名字一起铿锵有力的走到了今天。生与死在宇宙空间里构成了无数条人生的线段,不过要想在这两个端点间画出怎样的人生曲线,全靠每个人用心去施展。时间的长度是有限的,但价值是无限的,我们的生命是创造价值的过程。
人从生下来开始,他的生命就被赋予了一种无形的保障权。这就是人权。从刀耕火种的人类开端一直到电子信息技术掌控一切的今天,人权这个概念在战火的洗礼下越发越清晰起来。罢黜奴隶制,承认犹太民族;这几个举世瞩目的事件让全世界真真切切地听到了一声声扞卫人权的呐喊。我们作为整个群体中的一个成员,我们每个人都是重要的。因为这个社会群体就是由无数个像我们这样的人构成的,就好比没有农民的辛勤耕种,哪来的一望无垠的麦田;没有一块块火成岩的堆积,哪来的耸入云霄的大山。面对整个社会有增无减的需求,我们还有理由妄自菲薄吗?想想看,每个人都有意义务为社会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因此每个人都有被尊重的权利,被承认的权利,被保护的权利。
整个社会是由一张无比繁大的关系网构成的。血亲关系,亲朋关系,恋爱关系,合作关系,师生关系等等;每一个人都在这个关系网中占有一席之地,成为连接一片区域内的重要一环。对于我们的父母来说,我们是他们身体中的一部分。也许我们走路不小心被荆棘刺扎了一下,给他们带来的却可能是万箭穿心般的痛。父爱母爱比天高,似海深;我们体内的基因牢牢的嵌合在一起,守护着这不可替代的血缘亲情。面对将我们生养十几年的父母亲人,我们的良心不允许我们面对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时说出“我不重要”这样轻率的话。而且等到有一天,我们也会为人父母。到那时我们更肩负起了培育自己后代生命的重任。野兽尚知用身体为自己的幼崽遮风挡雨,何况早已在生物进化链上遥遥领先的人类?他们是我们的孩子,我们给他们体内注入了最初的生命密码,我们同样有义务竭力让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成为社会中受人尊敬的一员。
从生命的本质,到生命的诞生,到生命的延续;“我”作为一个生命个体应该能够响亮的说出“我很重要”,不论面对苍天还是大地,高山还是海洋;海枯石烂,信念永恒。这是一股内心深处真正的自信,不是自负,更不是无知。
杨朔是有一篇同名的赋,然此文的庚齿比我父母还大,我是不堪比的,好在梁实秋书中带言“‘老子爱花成癖’这话我不敢说。爱花则有之,成癖则谈何容易。”既然如此,我便写这一回,大方之家莫要取笑。莳花之事,我也做得,君子兰、太子参、橘、梅、五针松,都非娇柔纤细。且不说养,对付也得了,茶花也是对付不得的。
年末里,我请过一座山茶,品相不错,就是不知名讳花骨朵近乎舔饱了枝间,留得些空敝,颇懂留白之美。茶末色的蕊头羞绽出些红艳。心中暗自得意,想些花开之时,也能“春深似海”,就料闭门家中坐,“花从天上来”,得了个“花谢花飞花满天”,三个晚上,含冤之花去了九成。之后竟未有全放者。校院里一样高的山茶已怒放开来,就连楼下的不足手臂高的茶花也不慌不忙地挤出两朵紧拳大小的红花。花未开,地先红,果真奇了。奇也不奇,查问行家,扣询典籍,方知山茶不宜家中三寸瓦盆侍养。应种在厚实圃园,如今哪有立雅之地。我只得将其种在楼下。土虽不肥实,倒也深厚。花不求艳,但求有之。花植西墙下,有空便浇些鱼缸的旧水以肥埂。过了近百个天头,花不负我,终有起色。碧叶葳蕤,红花闹枝。若说金蜡约三分淡,那丹茶闹叶九日红便是了。茶花不比常花,莫说得如李易安词中“白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那样神乎。李笠翁说得着实可信,“具松柏之骨,挟桃李之姿,历春夏秋冬如一日,殆草木而神仙乎?”茶花的树干光滑,树皮也厚,耐冬,树叶呈梭形,同金桂树叶,只是叶齿更密。牡丹花好似从花心处翻折出来,太平俗;水仙花五瓣平铺,太普通;兰花形如倒插,太牵强;安石榴花如裂嘴,太心急;桂花心乱如麻,太多心;香茗臭囊,太娇媚,西府海棠风摇欲坠,太贪杯;而山茶花则似从花心处卷出,真可谓“叶叶心心,舒展有馀情”。花大不压枝,花小不乱心。山茶花色繁多,“滇中品有七十二,谁能一一取之看。”依我之言,红山茶既最普通却又是最耐看,红得出彩作羞时,似抿了抿红泥纸的薄唇;慵懒时,似未睡足的美人;尽兴时,似烧滚了的腥红;忘己时,似贵妃时醪糟泛红时醑浆酩酊大醉。梁实秋先生还说过“凡是花,若是紧贴在梗上,便无姿态,例如茶花,好的品种都是花朵挺出的。”这花说得不全,茶花的花托很大,龙鳞参差,即便无花丝也不乏姿态,“挺”倒是在理。宋人姚宽《西溪丛语》载“三十客之说,品藻花之风格”。其说曰“牡丹,贵客。梅,清客。李,幽客。桃,妖客。杏,艳客。莲,溪客。……”竞无山茶。若依我之言,山茶,地客。踯躅生山间谓山客,安石榴生村野谓村客,鼓子花生田圃谓田客,山茶吸地气且性喜阴,天地地为阴,故可谓地客。吸摄大地之气方可存活,舍其予谁?有人问茶花之叶可作吗?怕路人也要怕路人也要捧腹。但若问为何带个茶字呢?这便无从回答了。我只能说山茶又名海石榴,海石榴与安石榴差得远。安石榴与山石榴差得远。取名只怕顺口而已。若此解在理,作数;倘不在,作废罢了。山茶倒可入药,这不假。“景物诗人见即夸,岂怜高韵说红茶,牡丹枉用三春力,开得方知不是花。”杨朔至滇池看到春韵满园却不禁生出思国之愁,看到茶花更是千头万绪,山茶开得山坳却开不进三寸青瓦盆,不止是汲取地气吧,那便是要将自己的根须深深拓进黄土,无论地底下是否松软还是磐石如割,都要抓紧。
春天的夜晚,淡月胧纱,娉娉婷婷。有风拂过脸颊,掠起了额前几缕碎发。月光如水,平静柔和。一把古朴的木梳静静的躺在我的手中,有一种古色古香的味道,而思绪,早已在风中远扬。
那时,我大概五六岁,住在乡下外婆家。那是一间古老的小屋,窗子很小,光线不足,屋内显得很暗,就连那把木梳也染上了小屋灰暗的颜色。儿时的我觉得这把木梳一点也不好看。
那时的我还是一头长发,外婆会在每天清晨帮我梳头。外婆用来给我梳头的就是那把旧梳子,梳子上已有三四个缺口,就像外婆那一口七零八落的牙齿。
外婆从屋里搬出一把椅子,我搬了一个小凳子跟在外婆身后。外婆坐了下来,我便将凳子放在外婆跟前,披散着一头凌乱的长发,坐在外婆跟前,向后靠了靠。外婆就开始给我梳头了,从头顶一下一下的往下梳,很有节奏。
上小学了,我便不住在外婆家了,也很少有机会去看望外婆。
有一次,我在放学的路上碰到了一位卖梳子的老奶奶。她佝偻着身子,头发凌乱,很可怜。我摸出口袋里所剩无几的零花钱,买了一把梳子,一来是出于对老奶奶的同情,二来是因为我想起了外婆,也想起了那把该“退休”的破木梳。我想把这把木梳送给外婆。
那个星期天,我去了外婆家。小屋一点也没有变,依旧显得昏暗。那把木梳除了有多了两个缺口外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就像外婆只是比先前多了些白发却依然泛着慈祥的笑。我把梳子给外婆时,外婆笑了,口里却说:“我现在用不着,那把旧梳子还能用,挺好!”
暑假时,我又去了一趟外婆家。这时的外婆显得愈发的苍白了,头发也从花白变成了雪白。稀稀疏疏的,凌乱极了。
进入小屋,我竟然有看见了那把熟悉的旧梳子,就是六年前外婆用来给我梳头的那把。不知怎的,一种很亲切的感觉涌遍全身。我伸手拿起那把梳子,它如今已经面目全非了,只剩寥寥无几的几根梳齿突兀的立着。
“你送我的那把梳子我至今未用,还藏着呢。还是喜欢这把旧梳子,毕竟用了十多年了,丢了还真的舍不得。”不知何时,外婆早已含笑站在我的身旁。
“外婆,让我也替你梳一次头吧!”我转过头,巧笑嫣然的望着外婆。
外婆先是一愣,随后高兴的点了点头。就像七年前那样,只是被梳头者和执梳者的角色早已在时光的河流中悄然转换。外婆啊!外婆!儿时,给我梳头的总是你,如今,孙女终于可以给你梳头了。我含笑看着外婆从屋子里搬出了椅子,她坐了下来,椅子便跟随着“嘎吱”响了一下,她叹了口气。
金色的夕阳洒在她布满皱纹的脸上,我看见了阳光沿着她的皱纹在流淌。外婆看起来格外安详。我摘下外婆头顶上的帽子,用那把参差不齐的木梳给外婆梳头,一下一下,很有节奏。
忽然,一阵微风吹来,满头的银发便随风飘起来。透过发隙,我看见了七彩的阳光,完美的没有一丝瑕疵。
我连忙拿梳子去梳被风吹乱的银发,银发缠住了梳子,越缠越紧,似乎银发与木梳之间缠绕着特殊的情感。
猛然间,我似乎明白了外婆为什么舍不得扔掉这把梳子的原因了。因为这把梳子梳过我的头发,也梳过外婆的头发,与它缠着的哪是头发呀!分明是那连绵的爱呀!
风静了,外婆的头发也垂了下来。取下梳子,模糊间,我发现在夕阳照耀下这把梳子竟闪着太阳的金光。
从回忆中惊醒,才发觉把木梳握得太紧,手上已有了数齿印,在充满无限眷恋的眼神中,无比温柔的抚上了木梳。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具有全球影响的政治大国,其崛起的速度令全世界为之惊叹;而较之旁观者的狂热,我们更应该冷静思考,如何让国人的整体文化素质与我国世界大国的地位相匹配……
当奥运的圣火在北京点燃;当“天宫”在太空轻盈盘旋;当亚运会的号角在广州吹响;当世博园在上海建成;当“蛟龙”号潜入海底;当“辽宁”号在大海上起航……历经改革和建设的风雨洗礼,伟大的中国终于崛起了!
当我们为祖国的伟大进步而欣喜自豪时,更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在当今风云变幻的国际舞台上,国与国的竞争已不再局限于经济、军事、政治了。当今的世界似乎更看重人才,越来越以国民素质的高低来评判一个国家的强弱。我有一个梦想,我希望中国不仅在经济、军事上成为一个大国,更需要成为一个“文化强国”。
实现“文化强国”梦想,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承是必不可少的。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孕育了如繁星般璀璨的中华文化。令人痛心的是,如今我们的许多国人却放着祖先辛辛苦苦积累下来的财富不知开发,还盲目地四处寻找,孰不知身边的中华文化便是无尽的文化宝藏,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岂能让这古老的财富白白流走?
我有一个梦想:希望每个中国人都能学好汉语。汉语不仅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更是联结亿万中华儿女的纽带。我一直觉得汉语是世界上最动人的语言,它历经人类文明的浸润,读起来才如此的字正腔圆、美丽动听。汉语文化博大精深,它不仅是人们交流情感的工具,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那平平仄仄的音韵,古老的方块字包罗万象,字里的乾坤非了解它的人是不能言其韵味的……
然而国人对此却视若无睹。当今,英语大行其道,我们疯狂地学习英语,甚至从幼儿园起,孩子们就每天被老师教唱着“ABC”歌了。我并不反对学习英语,但因为英语而抛弃了我们的母语,那就万万不应该了。殊不知,在我们苦背英语的同时,国外却逐渐掀起了“汉语热”,神秘古老的东方文化深深吸引了无数的外国人来学习它。
汉语作为世界上最早用书法表现的艺术文字,草书、行书、楷书各有千秋。但如今钢笔、圆珠笔、键盘早已取代了毛笔的地位。如今毛笔大概已经成了“稀有之物”,拿过毛笔的人很少,能写一手漂亮毛笔字的人只怕更是寥寥无几了,每所学校里的语文,数学科占满课程表下的孩子们,不停地张望,徘徊着我们隐藏心底的渴望。在小学的课程里,开设的并不是能让学生产生兴趣与创新精神的内容,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难道不应该反省吗?
我有一个梦想:希望每个中国人都能发自内心地尊重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习俗。如今中国人在热情高昂地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似乎逐渐迷失了自己,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习俗已经处在了悬崖边缘。
茶道本源自中国。在古代,茶是中国人的生活必需品,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观念的改变,茶渐渐退出了人们的生活。在今天,中国人津津有味地品尝着苦涩的咖啡的时候,日本却将从中国学去的茶道发展成了自己国家的特色文化,恐怕世人只知道日本茶道了吧!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先人的辛勤积累,“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如今我们不遗余力地庆祝情人节、愚人节、万圣节和圣诞节的时候,还有几人记得我们的清明、端午、中秋和重阳呢?国家为了保护这些传统节日,已将它们定为法定假期了。但依我所见,收效甚微。这些在中国历史上有重大意义的节日,在当今许多国人看来不过是吃顿好的、睡两天懒觉罢了!
无论是以前国外旅游景点特意用中文写“请不要随地乱扔垃圾”、“请自觉排队”等类似的标语,还是最近网上讨论得沸沸扬扬的中国游客旅游时爱在建筑物上刻写“某某某到此一游”,都提醒我们提高国民文化素质的重要性。因此,谈到“中国梦”,我最大的梦想就是我国能成为“文化强国”,当世界人谈到中国,都能为这个国家的国民文化素质竖起大拇指。
我有一个梦想:希望每个中国人都能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一个民族的思想文化无疑是这个民族一切进步力量的源泉,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基础。若孔夫子今天还活着,当他看到自己的思想被自己的子孙忽视,而许多的外国人却对他顶礼膜拜,孔子学院遍布全球许多国家,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被挂上了联合国的大楼的时候,真不知道他是该喜还是该忧呢?
其提倡的“仁”、“义”、“礼”、“信”等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然而从新文化运动起,国人开始对儒家文化如弃敝屣。即使到了今天国学有所“回温”,国人对这一文化瑰宝也还是不够重视。
但令人惋惜的是,如今我国仍有许多的高科技人才外流,而我认为这恰是我国必须发展成为“文化强国”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只有文化上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才能激发我们的爱国之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周从小便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辈亦当为中华“文化强国”之梦想而奋斗。
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谆谆如父语,殷殷似友亲。轻盈数行字,浓抹一生人。寄望后来者,成功报师尊。——题记
我停下脚步,回首望望您,看见了您在花园中辛勤的身影;我放下耳机,侧耳倾听您,听见了您的淳淳教导;我翻开书本,仔细回想您,想到您那沾满粉末的双手……
老师,我从不曾忘却,在讲台上您飞扬的风姿,因为,讲台是您最美的舞台;老师,我从不曾忘却,当您踩着上课铃踏入教室时您自信纯美的笑容,因为,教室是您最温馨的家园;老师,我从不曾忘却,当您拿着教科书时舒展的心情,因为,教科书是您为我们指路的明灯。
当我们还很小的时候,是您,用那双温暖的手引领我们进入知识的天堂。年幼的我们,不懂事,不听话,如一只顽皮的小猴子,总是调皮,总是闯祸,然而,您从不曾用暴力教育我们,更不曾嫌弃我们,您会责备我们,会生气,然后教我们如何做人,我们知道,您的责备,您的生气,您的教育都是为我们好,因为我们是您的学生,因为您在乎我们,所以,您愿意燃烧自己的最美青春来教育此刻还是正待萌发的我们。老师,在此,我要感谢您,感谢您的教诲!
渐渐地,我们学会了懂事,学会了成长,只是,成长的道路上有太多的荆棘在等待着我们,而我们在这些荆棘面前,显得太稚嫩,太柔弱,是您,给予我们一句话,鼓励我们踏过荆棘;是您,给予我们一个微笑,让我们浑身充满力量;是您,给予我们一个眼神,让我们找到了成功踏过荆棘的方向。在荆棘面前,我们太过幼嫩,您当然不舍得我们受伤,但是,为了我们的将来,您放手了,您放手让我们去尝试失败的痛苦与成功的喜悦。放手,何尝不是一种爱呢?当我们成功时,您与我们一同分享喜悦,当我们失败时,您也不曾抛弃我们,你告诉我们“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个道理。您愿意多花一些时间来帮助此刻正在学习开花的我们。老师,在此,我要感谢您,感谢您的帮助!
经过时间的洗礼后,这棵幼苗退去了当初的青涩。也许,那时的我们是社会高层的成功人士,也许,那时的我们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白领,也许,那时的我们每一天要为生计奔波,但请我们记住玛丽·居里所说过的话“不管一个人取得多么值得骄傲的成绩,都应该饮水思源,应当记住是自己的老师为他的成长播下最初的种子。”难道不是吗?曾经在我们闯祸的时候,是老师的循循善诱,让我们学会做人;曾经在我们失败的时候,是老师站在我们的身边,让我们找到了正确的方向;曾经在我们自卑时,是老师用一句话、一个微笑、一个眼神来鼓励我们,让我们自信的走上人生的舞台。那时的我们,早已开花,无论这棵花开的是否美艳,我们都应当将老师的教导铭刻于心中。老师,在此,我要感谢您,感谢您无私的奉献!
在世界这个大花园中,是老师化为甘甜的雨露浇灌我们的成长,是老师化为默默的绿叶心甘情愿的烘托我们这些红花,是老师化为明亮的灯塔引导我们走向洒满阳光的人生道路!
老师,请允许我,摘一朵高尚的兰花给您,把它别在您的发间,这朵花,是我们对您满满的谢意!
老师,我想为您摘一朵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