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作为一种国际化的语言,在信息化、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其作用越来越重要。为大家精心整理了英语语言学论文(最新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具体而言,语料库研究都是围绕英语教学主题开展。众所周知,充分利用该语料库,需要做好研究工作。这个研究对象应该从几个方面入手。第一,目标语研究。对英语学习强化过程中,指出语言在某些结构上的搭配以及用法,虽然这些表现形式还没有被使用到高职英语课程学习中,但是对教学内容和方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当前我国的英语存在典型特征,很多的英语在我国本土使用中出现本土化现象,这样的问题需要避免的。第二,课程教学话语分析。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的各种名词和语义,需要根据英语教学当前存在的问题确定,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法。当前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快速,英语作为一门学科语言,作为交流介质,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我国新社会建设人才,这些人才在我国未来发展中,将起到领头人的作用。然而,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下,英语学科应该跟上社会发展需求。但是,当下存在的现实使得我国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水平低下,为了改变这一现实问题,需要借助语料库语言学进行教学,这样才可以使得我国英语教学水平逐渐提高。
二、语料库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及主要特点
(一)语料库语言学的基本概念
语料库语言学是对自然语言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这个学科对语言进行采集、存储、加工和统计分析为主。这些工作最终目的是可以凭借语料库具备的大量语言资源作为从事语言教育工作之工具。当前,虽然探究还存在一定的争议,但是将其进行归纳就会发现,主要有两层含义。第一,语料库是使用语料库进行研究,对某些语言某个方面深入解析和研究。它不是新的学科名称,只是当成一种研究手段进行研究。第二,根据语料库反映出来的语言事实对当前的语言进行理论批判,这样就可以获得全新的观点和理论。在某些意义上,这是一个语料库语言学,这是新的学科名称。虽然,当前进入第二层次的研究范围比较小,而且研究的成果也比较小,但是它也带来未来的语料库语言研究方向趋势。
(二)语料库语言学
总而言之,语料库语言学教学具备以下几个显著的特征。第一,语料库具备高度的抽象性,不论是在传统的语言学研究上,还是作为研究对象上,当前该阶段的语料库语言学选择的是信息研究方法。对信息的研究基本处于一个抽象外表上,这是最为关键的特点。建立起语料库应该适应语言的应用规律,在语言使用基础上,可以进行高度抽象化研究,而且可以更加深入地利用本质规律,使得研究具有科学性。第二,简单的进行总结,语料库语言学具备的特征除了上述的特征之外,还具备几个显著的特征。(1)语料库具备高度的抽象性,不论在传统意义教学中,还是传统意义研究上,这都是作为最直接的研究对象。当前阶段,语料库语言学使用的信息研究方法很简单,在本质表现中都是以高度抽象为主要特点。建立起语料库,应该充分的研究其中的语言规律,这样才可以把握住抽象化的研究,从而总结出语言的本质规律。(2)语料库语言学具有良好的应用性。虽然当前的语料库语言学具备了超强研究手段,研究成果突出。当前,使用的范围非常广,发展前景比较广阔。(3)语料库语言学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虽然现阶段语料库语言学相对其他学科交叉领域不是很多,也并不是很复杂。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英语语言学得到深入发展,随着信息技术得到革新,这样的研究方式势必变得更加广泛,应用范围也得到推广。研究的深度会逐渐得到拓展和深入,当前学科之间的融合更加明显,这将为学科不断交叉提供更广泛的空间,这些新的活力将得到沸腾和保持。
三、语料库语言学理论应用于高校英语教学
近几年发展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工作快速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呈现繁荣发展景象。很多的高校开始开设了英语语言教育以及相关的学科教育。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水平快速提高,发展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教学地位也得到确定。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英语作为一门外来的语言,在其背后该语言蕴含大量的知识,其中包含西方的经济学知识、文化知识还有社会知识等。当前,我国对语言本质规律研究还不够深入,因此在语言的运用上能力还比较差。当前高职院校开展的英语教学,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现实问题,英语学习还存在缺陷。英语学习中出现了实际和理论相互脱节问题,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未来英语发展之关键,也是当前我国英语教学水平难以提高之根本原因。
(一)重新编纂英语教材
当前,使用英语语料库教学理论对我国高职院校英语教材进行编制,编制出符合我们英语教学需求的教材,能够提升我国英语整体教学水平。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选择的英语教材时间都比较悠久,老套的教材中存在诸多的语法、篇章还有词汇问题。这些问题已经不能满足实际教学需求,尤其是在进行词汇教学时,选择的部分词汇严重缺乏连贯性还有科学性。使用语料库教学理论对我国高职院校英语教材的编制,可以使得教材编制更加晚上,编排更加合理。尤其是对词汇的教学环节,这个需要重新确定和整合,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我国教学水平,才能满足我国教学需求。
(二)投入人力、物力、财力
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英语语料库,这是一项长期且系统的工程,需要长时间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这些投入不是短暂的投入,而是需要长时间投入。高校是英语教学实施的主体,高校具备开展教学的条件,因此,根据高校自身特点结合实际情况,为我国资料库的完善和建立做出奉献。高校可以选择设置新的课题,可以将其作为研究方式。当前,语料库的建立是英语教学一个重要环节,为了更好地构建出英语教学水准,需要教师根据教学需求,开展针对性教学工作,不断地完善语料库资源,使得资源更加丰富。
(三)理论应用于教学中
在进行应用语料库教学理论时,应该将其运用于实践教学中,根据教学环节开展教学。众所周知,语料库教学理论相对实践教学而言,应该将理论放置于实践中,通过实践反映出教学成果。随着我国教学工作不断推进,我国教育水平逐渐提高,在实际应用中,我国获得了丰富经验。当前,我国的“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拥有中学到大学的所有中国学习者的作文语料,一共有100万词,而且在作文标注中,标注出常常出现的62处错误。这些错误包含拼写错误、词语搭配错误还有语法错误等。这些标注对我国开展英语教学有推动作用,对我国学生学习英语将起到积极作用。在今后发展阶段中,应该将重点放置在语料库教学理论的应用上,在实践教学中将其表现出来,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带动学生应用能力提升。
四、结束语
关键词 语料库 语步 学位论文 英语摘要 语言学特征
中图分类号:H04 文献标识码:A
English Abstract Linguistic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of Step Language in Dissertations
LI Dawei[1], CHANG Zhe[2]
([1]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 and Electric Power, Zhengzhou, He'nan 450046;
[2] Institute of Foreign Languages, He'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Zhengzhou, He'nan 450046)
Abstract In this paper, corpus-based approach to analyze John Sinclair English abstract dissertations experimental medicine, combined with the concept of Swales pragmatic step, observing and analyzing the dissertation is typical language features step linguistic features of each language. Through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experimental medicine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 English linguistic features foun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tudents to some extent, basic grasp of basic writing features dissertation abstracts academic English.
Key words corpus; step language; dissertation; English abstract; linguistic characteristics
1 研究方法
基于国家哲学社科基金项目《中国英语语料库》的建库平台,构建一个总词量约32万词的子语料库,其中包含540篇中医院校8年的硕、博学位论文的英文摘要。
首先对从comKI优秀硕博论文库中随机抽取的每年30篇的中医药实验性论文摘要处理成为干净文本;然后,运用XML语言对其明显的结构语步分别进行标注;接着,用语料库软件分别提取相应语步文本,分别建立4个独立的语步文本库;最后,对每个文本进行词性赋码。
2 结果讨论
2.1 人称代词
本文通过研究他们的语步内频数来观察不同的语步中人称代词的真实运用情况。通过赋码软件的标注和语料库软件的提取可以得到这个人称代词语步内词频的分布图(图1):
人称代词有三类:第一人称代词、第二人称代词和第三人称代词;通过图1可以看出,第一人称代词I和we被用于目的语步,通过观察索引行发现,it多用来指代“本文”的研究目的;we多用来指代“我们”的研究目的是什么。而方法语步中第一人称代词的复数形式we具有很高的使用频数,第三人称代词的宾语形式them次之,因为在方法语步中,论文作者常用we表示试验方法的操作者,用them表示实验对象,“我们”对一些“对象”实施了某种试验。
图1
同时第三人称it被大量使用在结果和结论语步,尤其是结论语步之中,结果结论多为客观的事实描述,论文作者采用it做主语表明客观性。
2.2 情态动词
医学论文的英文摘要中,情态动词在作者的观点表达上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运用语料库软件,在赋码软件处理过的每个独立语步文本提取出所有的情态动词。情态动词出现的总频数为1210,占总词频数的比率为0.54%。从情态动词的分布途中,可以发现,在结论语步中出现了极高的频数;can的频数最高,其次是could,并且这连个情态动词主要被用在结论语步中。结论在实验性论文中是作者总结关于结果数据的概括性观点,经常被用来证实研究实验的目的。因此,在结论语步中,论文的写作者会使用can或者could来表达他们对某种治疗方法的肯定程度。
2.3 语态
语态是表示主语和谓语之间关系的一种形式;在某种特定语境下,当动作的发出这不需要解释时,被动语态可以更好地强调作者的意图。因此,通过同样的方法,我们提取了每个语步内的被动语态。统计结果表明,方法语步中的被动语态出现的频数高达2199,要远高于其它语步。通过观察索引行可发现,在这一语步中,作者常常被用来表达:“我们”对某些实验的分组实施了某种治疗方法。实验的动作发出者均为“我们”, 因此,不必每次都进行解释,但是需要对不同的分组进行强调。
2.4 时态
实验型医学论文摘要有其独特地特征,因此,时态的使用有其特定的规律,并显示出一定的规律性。通过在语料库软件中运用正则表达式,提取出每个时态,得到如图2中的分布情况。通过观察分布图发现,进行时、过去将来时和完成时在所有语步中均没有出现。图2的数据显示,一般现在时高频出现在目的语步和结论语步中。在方法语步中,最常用的是过去时态,也会偶尔用到现在时。
图2
在目的语步中,作者需要表达实验目的,所以他们多使用现在时来进行描述;大量的描述实验过程的句子出现在方法语步中,这些过程多发生在过去,所以方法语步多用过去时态。然而,在结果语步中,实验者为了强调实验结果的客观性,可这些实验结果又出现在过去,就表现出了有些人采用现在时,有些人采用了过去时态。在结果语步中,使用现在时还是过去时,目前仍存在学术争论。结论是结果的升华和作者自己观点的高度概括,多采用了现在时态。
3 结语
通过对中医药实验性论文的英文摘要全面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目的语步,常用现在时来描述实验目的,第三人称单数it表示论文,第一人称复数we做主语表示实验者。方法语步的最大特点是使用了大量的被动语态,多用过去时表示实验发生在过去。在结果语步中,现在时和过去时均被使用,现在时强调结果的客观性,而过去时强调实验结果得出的时间性。在结论语步中,采用现在时态来总结实验的结果,并表达他们的观点;这一语步的最大特点就是使用了大量的情态动词can和could。
总体而言,通过对中医药实验性学位论文英文摘要进行语言学的全面分析发现,中国的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基本掌握了学术英语摘要的写作特点。然而,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学生在结论语步中使用了大量的情态动词,高于本族语者的使用,这可能是由母语负迁移造成的。
论文关键词:语言学学术论文,英文摘要,名词化
摘要是对研究者的学术研究过程及成果的高度概括,能直接反映论文质量高低,影响论文的传播和影响力。目前,对英文论文摘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如下方面:对英语摘要从学术规范的角度(例如,在时态、语态、句式等方面应该遵循的规范)进行研究;从跨文化的角度进行对比研究中西方学者英文摘要差异,或是研究不同语种英文摘要差异;对某一学术领域论文(如财经类、医学类等)摘要的结构进行研究。学术论文摘要需要具备特有的客观、严谨、学术的特点,朱永生、董宏乐曾指出,在正式的语体中使用名词化结构可以增加语篇的理性、技术性和客观性[1],这无疑与英文摘要的要求不谋而合。因而近年来有学者开始从语法隐喻的角度对论文摘要进行研究,以期更好地为学术论文摘要的写作和翻译服务。本文将聚焦于语言学类学术论文英文摘要,试图为语言学类学术论文英语文摘要写作教学提供一定的思路。
1 名词化概念隐喻
语法隐喻理论认为隐喻除词汇层面外还发生在语法层面,即语言意义未发生变化,只是在隐喻化过程中发生了语法性状的变化,可分为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两种形式。韩礼德曾明确指出概念语法隐喻主要表现为名词化,即本应由动词和形容词体现的过程(一致式)和特征由名词或名词词组(隐喻式)来体现[2]。很多学者指出语法层面上的隐喻度越高,语言正式化程度也越高。由此可见,名词化隐喻式常见于相对正式的书面语中。
摘要是对学术论文主要内容的高度概括,其语言需要符合简练、客观、逻辑性强,而名词化是将复杂的小句成分“浓缩”为名词或名词词组,使得语言结构更加凝练、紧凑。由此可见,名词化语法隐喻恰恰迎合了英文摘要写作的要求。聚焦于学术论文摘要中名词化语法隐喻特征对摘要的英译与写作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2 语言学论文摘要中名词化现象总体情况
有些学者曾从实证的角度对其他类学术论文英文摘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学术论文英文摘要中名词化现象非常普遍。杨信彰[3]指出,以名词化为特征的语法隐喻的出现是为了满足科学方法、科学论证和科学理论的需要。语言学类学术论文摘要同样存在大量的语法隐喻,陈兰[4]选取从国内外的核心期刊上随意挑选了20篇字数上较为接近的语言学论文的英语摘要,发现以英语为母语的语言学论文摘要的名词化频率平均值为10.6%,就说明每100个单词中出现10.6个名词化结构;而以汉语为母语的语言学论文摘要的名词化频率为9.13%,存在一定的差异。此外本文按照“-ion等名词后缀及其变体的相应名词进行检索统计发现中国作者的使用频率(33.7%)比英语为母语的作者(19%)高得多,可以看出这方面中国学者存在一定的过度使用的问题。以上两点值得研究者加以重视,小学英语 论文以期在语言类学术论文摘要的书写中提升名词化语法隐喻意识,同时尽量纠正不良倾向。
3 名词化隐喻在语言学论文摘要中的构建功能
名词化语法隐喻对于语言学类论文摘要的构建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实现摘要简洁凝练的文体特征
语言学学术论文摘要力求以最短的篇幅,用最凝练的语言传递最丰富的信息量,向其他研究者介绍其研究的背景、内容、方法等。表示过程的“动词”和“形容词”(即“一致式“)经过名词化(即”隐喻式“)后,信息打包重组,在表述相同的内容时,可以有效地提高语篇的信息密度,真正实现了语言学学术论文摘要的简洁性和概括性。
3.2 实现论文摘要术语化、客观化的文体特征
术语的大量使用是论文摘要的一个显著特征,可以增强摘要的科学性和严谨性。语言学类学术论文摘要可以通过语法隐喻把信息量繁多的小句凝练为名词或名词词组,从而实现摘要术语化的文体特征。同时,语言学论文的英文摘要应该客观表述研究内容,尽量避免出现显示出主观臆断色彩的表达方式。在名词化隐喻式中,名词化的使用使得动作的参与者信息得以淡化或是隐藏,从实体概念向抽象概念转换,可以脱离时态和情态的限定。因此,名词化结构可以避免行文的主观色彩,增强摘要的客观性。
3.3 提高摘要语篇的连贯性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句子有主位和述位两部分构成。主位是话语的出发点,表现已知信息。述位是主位之外的成分,传递新信息。如果将前句述位部分隐喻化,作为后句的主位。通过“主位—述位”的承接可以加强语篇的连贯性。
4 本研究教学启示
理解语言学类学术论文英语摘要的名词化特征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更重要的意义是可以更好地为学术论文摘要的写作和翻译服务。基于以上研究,笔者提出以下可供借鉴的训练方法:
4.1 “以阅读带动写作”提升学生名词化语法隐喻意识
首先要培养学术具有名词化语法隐喻意识,阅读是不可或缺的手段。在英语专业精读教材,特别是高级阶段的教材中,政论性的问题和演讲文体占有很大的比重,在这样的文体中,语篇中大量的名词化隐喻是一种典型的“动因的突出”,是作者为顺应某种交际目的而使用的一种语言策略。教师可从体裁分析的角度分析大量的典型范文让学生了解名词化隐喻与文体正式程度的相关性。
4.2 提供一定量的范例语料加以分析与模仿
教师可从体裁分析的角度分析大量的典型范文让学生了解语言学类论文摘要的语言特征,教师也可提供国内外不同学术杂志进行英语本族语学者与非本族语学者英文摘要的主要差异。然后学生通过模仿所分析的范文提高英文论文摘要的写作能力。主要模仿对象为常用名词化句式,使得学生能够掌握一些模式化的可供直接借鉴的语料在学术论文摘要翻译和写作过程中直接使用。
总之,学术论文英文摘要通过使用名词或名词词组等名词化隐喻手段,具有高度的浓缩性和概括性。语言学类学术论文摘要语言要求简洁凝练,具有正式性、客观性,同时语篇需要具有衔接性和连贯性。研究语言学论文的英文摘要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摘要这一特殊语体的理解,从而撰写出更具学术性,语言规范、得体的英文摘要。
【参考文献】
[1]朱永生,董宏乐。科技语篇中的词汇隐喻、语法隐喻及其互补性[J].山东外语教学,2001(4):5-8.
由于商务英语是专门应用于商务环境中的一种功能语言,商务英语作为普通英语的变体语言和普通英语有着较大的差异。在发展的过程中,商务英语逐渐形成了“一词多义和多词一义”的语言特色。社会文化背景影响着商务英语的使用条件以及使用环境。商务英语中所使用的英语词汇可以灵活的表现出交流双方在社会地位、文化程度以及意识形态等方面的细微差异。比如说在国际贸易交往中,英系商人以及中国商人都会应用“如果您订购我方商品,将十分感激”的语言,这句商务英语仔细研究就会发现其有两重含义:第一,希望谈判方订购己方产品;第二,如果对方购买了自己的产品,表示对谈判方的感谢。但是受到文化背景差异的影响,中英双方在商务英语词汇选择上有较大的不同,在实际应用时双方都会融入自己独特的文化背景因素。从中方与英方对于同义商务英语不同应用的比较中可以看出,中式商务英语较为生硬,容易引起交易方的反感;英式商务英语融入了更多的绅士特点,更容易拉近交易双方的心理距离,促成交易的成功进行。由此可见,从商务英语中能够清晰地发现不同社会背景以及文化背景下人们意识形态以及思维习惯的差异,对于研究社会差异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社会语言学角度下对商务英语其他特点的探索
社会语言学是一门运用语言学与社会学等学科手段来对语言进行研究的边缘性学科。这门独特的学科涉及多种不同领域的交叉融合,其中包括人类学以及心理学。之所以社会语言学被冠以“社会”的名号,主要是取决于社会语言学把语言看成了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这种研究的出发点不同于其他的语言研究学科。社会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主张就是要把语言放入人类发展过程中宏观的社会背景中进行研究,结合语言与语言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这样自然而然就会使语言的研究带上社会的色彩,并深入的挖掘出语言中的社会含义,探索出语言在社会背景下的发展规律以及运作机制。语言是在社会运作条件下而产生的一种具有独特社会功能的产物。这种独特的社会产物会受到使用者社会地位、从事职业、年龄、性别、国籍甚至是生活习惯、个人性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其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各种各样的社会性差异。在国际贸易的经济背景下,商贸英语充当了人们交流与合作的载体,成为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为了达到“获益”这一统一目标的工具。人们在使用商贸英语的过程中会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词汇以更好的适应交流的语境,这些因交流环境以及交流对象而异的商贸英语能够体现出贸易双方在社会、文化、教育等不同方面所存在的差异。正是由于这种较强的社会功能,为商贸英语的研究提\\供了社会学语言学的切入点。除了“一词多义”以及“一义多词”的特点之外,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商贸英语还具有如下特点:
1.商贸英语具有目的性以及一定的客观性。
由于商贸英语的应用环境主要是国际的交往贸易,在这种应用背景下商贸英语的使用目的主要是为了通过沟通交流来促使贸易双方达成共识,形成合作关系的。这种目的性驱动下就会使商贸英语经常表现出简单、直接,不拖泥带水的特点,这种语言特点更适合贸易过程中的谈判与交流。另一方面,商贸活动属于业务交往,个人在参与商贸活动的过程中往往是代表了商业团体或者是企业、单位利益与形象,在这种情况下带有个人色彩和个人习惯的词汇是应该杜绝使用的。
2.商贸英语的表达更具准确性。
商贸英语是国际贸易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语言,在国际贸易中交易的双方大多是来自不同的国家,为了避免因为文化差异而引起歧义或者是表达不当而给交易双方带来不必要的误会或者损失,商贸英语的使用对于准确性以及逻辑性的要求更为严苛,在使用商贸英语的过程中一定要达到把准确的信息传递给对方的目的,所以这就使得商贸英语中的比喻、夸张以及带有修饰色彩的语句和普通英语相比要少之甚少。不过也正是这种特殊的使用环境使得商贸英语更加严谨,也更加具有科学性和逻辑性。
3.商贸英语具有简洁明了,凝练经济的特点。
商贸英语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经常会用到一些缩略语来达到让语言更加简单明了的目的。商贸过程中很多的活动受时间限制比较严重,这就要求商贸英语在最短的时间内表达出最完整、最准确的意思。比如在日常的传真以及电话交流过程中经常会使用缩略语来节省时间,这一点充分的表现出了商贸英语经济性的原则。
4.商贸英语趋于正式化。
商贸英语中所使用的词汇大多是规范性的正统词汇,由于商贸英语在贸易过程中经常用于签署合同以及签订协议,为了表现出商贸英语正式、严肃的语言风格,在进行这些商贸活动的过程中经常会使用一些较为生僻和不常见的占体词汇。这些生僻的专业词汇以及占体词汇的应用更能充分的体现出商贸英语正式、严肃的特点。
三、商贸英语受到文化规则的制约
文化从本质上影响了语言的结构和交际用语的特点,文化规则制约了商贸英语的发展方向。受到商务英语特殊功能的影响,商务英语的发展取决于贸易双方文化背景的共同作用。这种来自不同文化的碰撞使得商贸英语的发展中融入了不同的地域特点和文化色彩,只有能够满足不同国际背景以及文化条件的商贸英语才能够算作是有生命力的商贸英语。比如从不同国家对于人们的称谓就可以看出文化对于语言习惯的影响,中国自古男尊女卑的思想较为严重,所以中国人在称谓方面基本不存在性别之分;相比于中国,西方国家追求男女平等,所以在西方语言中就会用“Mr和Ms”来区分男女。从上面的分析来看,商务英语具有极强的社会语言学研究价值,商贸英语的表达形式受到社会差异和使用环境的影响十分的明显。不管是其目的性与客观性,还是其正式性和简洁性都是和其社会功能所相互契合、相互适应的。也正是这种语言的社会性特点充分反映了贸易双方所处的不同文化体系的差异与共性。
四、结语
商贸英语具有极大的社会语言学研究价值,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对商贸英语的语言特点进行分析能够更加准确的总结出其在特殊的使用环境下所逐渐形成的社会学特点,对于帮助我国更加快速融入世界经济贸易大潮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国内在认知语言学与英语语法教学相结合的研究方面,紧跟国际步伐,积极引进和吸收国际领域所取得的科研成果。所取得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从总体上介绍认知语言学对英语语法教学的启示。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比较多(如曾欣悦、刘正光,2009;林正军、姜晖,2012等)。他们主要基于国外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重在介绍和阐释认知语言学的语言观及其对语法教学的启示,并且根据相关文献和他们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一些语法教学原则为相关研究者和一线教师参考。
第二,详细探讨认知语言学中的某个理论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国内的有些研究者在认知语言学与语法教学相结合的大框架下,选取某个具体理论开展研究,他们探讨的主要问题有如何把原型范畴理论应用于英语语法教学(比如李艳平、朱玉山,2011;季淑凤,2012等),图形—背景理论对英语语法教学的启示(杨敏,2009等),语言符号象似性对语法教学的启示(李耕科、牟玉新,2007等),构式语法在语法教学中的应用(林正军、刘永兵,2012等)等等。
第三,针对某个具体语法点开展实证研究。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年轻人取得的,大部分是他们的硕博士论文。代表性的研究包括基于原型范畴理论和空间隐喻的英语介词教学实证研究(陶丽,2011),认知语言学观照下英语名词可数性的教学实证研究(粟志祥,2010),基于原型理论的多义词教学对多义词习得影响的实证研究(卢烈宏,2013),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名词化习得的认知语言学实证研究(钟书能,2004),意象图式理论与英语短语动词教学的实证研究(黎金琼,2008)等等。但总的来说,国内的相关研究成果原创性不够,理论深度不够。同类研究过多,比如,仅仅在中国期刊网上,关于象似性对英语语法教学的启示的论文就二十多篇,这是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
二、简评
从以上的文献调查来看,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认知语言学与英语语法教学相结合的研究都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但综合起来看,这方面的研究偏思辨的多,实证研究还显不足。我们认为,思辨性的研究不宜再做,这个领域更需要的是数据和实证。要知道,一线的英语教师对理论性过强的框架有排斥,他们更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操作规程。所以,我们建议,这方面的下一步研究应该更加关注如何把抽象的认知语言学理论转化成通俗易通的教学操作原则,并且一定要通过实证研究加以证明,这样才更有说服力,更有可能为一线的教师和学生接受。
Geeraerts(2006)预测认知语言学必然对实证研究有不断增长的需求:语料库研究、实验设计、实地调查等,同时,定量化的数据分析极有可能越来越占据中心位置,逐渐在语言学尤其是认知语言学中将学术标准提高到这样一个水平,即空洞无物的宣言将不受欢迎。他认为语言学需要一场实证革命,实证研究并不意味着要摒弃有利于纯描写研究的理论构建方法,而是要努力为理论提供证据并因此改进和完善理论。理论阐释因此应被视作成功的实证研究过程的一个步骤,好的实证研究尤其需要运用假设。
学生由高中进入大学,英语能力参差不齐。由于英语大多是从初中开始要求的必修课程,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加之应试的压力,很多学生从初中到大学的这个较长的学习时限中,没有从中体会到英语学习的真正乐趣,更多的是将它看作是任务来完成,从而忽略了阅读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另外,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精读、轻泛读”,将阅读课的大部分时间用于处理词汇、句法等方面,而没有注重背景知识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学生本身对阅读不够重视,加之不适当的教学方法导致他们在阅读上存在障碍。具体体现在这几个方面:(1)词汇量不足,词汇记忆方法不得当;(2)阅读量不足,课外阅读缺乏,阅读能力差;(3)阅读习惯差,或“指读”,或“唇读”,或“回读”、“重读”,或“译读”,或遇生词即查字典,造成阅读速度缓慢;(4)背景知识欠缺,无法建构图式框架,望文生义;(5)阅读教学停留在对表层信息的理解,忽略语篇结构和语篇语义的完整性,使学生产生语篇障碍;(6)阅读目的不明确,动机不强,阅读主动性差。
二、利用心理语言学理论提高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效果
从心理语言学在阅读领域的发展看来,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不仅是一个教授信息的过程,而且是解释信息的过程,我们理应从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解放出来,打破以往传统的重词汇、句法的教学模式。
1.阅读的心理语言学模式。
阅读的心理语言学模式主要包括概念能力、处理策略和图式知识。图式知识和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的心理语言模式中,主要是依靠处理策略影响阅读效果。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主要经历两个阅读过程,一个过程是将阅读的信息从书面转移到大脑,另一过程则是新的知识在读者大脑中透过已有的知识和概念得到吸纳和消化,从而完成对新信息的加工。这两个过程相互依存,互为补充。读者在前一过程中对新信息进行寻找和挑选,在后一过程中,读者的头脑在固有知识的引导下,对新信息进行对比和综合,从而完成对新信息的验证、补充和分析,完成对阅读内容的理解。
2.运用心理语言学理论提高大学阅读教学效果。
心理语言学尝试从知觉、动机、记忆、智力等角度去解决关于语言习得和语言能力培养的问题。这些理论合理应用在阅读教学中有利于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1)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情感,加强阅读内在动因。
心理语言学家认为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那些带着积极情感学习的学生比缺乏热情和情趣的学生学得更加轻松和迅速。由此可见,积极的情感和兴趣对阅读过程将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Goodman认为阅读是一种积极的心理过程,提出了“自上而下”的模式。他认为阅读的过程就是一个体验、预测、确认和修正的过程。他的观点对我们的启示则是,阅读者应该有选择性地接受阅读篇章中的信息,在阅读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预测文章的大意,而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在快乐的情感中进行阅读活动。在阅读课堂中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①改变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将课堂转变为学生为主动参与者的轻松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中应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诙谐生动的教学语言,亲和、平等、热情的态度积极地引导学生,同时,教师要注意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求知欲及自觉性等内在心理因素,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②教师在备课时也要注意挖掘文章中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指导学生在阅读时能进入角色内心,投入情感。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善于挖掘文章的背景信息以及其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思想感情,以情启智,使学生在阅读中能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寻欲望,促使其逐渐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2)明确阅读目的,增强阅读动机。
在传统阅读教学模式中,由于缺乏阅读的目的性,教师又多是阅读的主导者,将本应该属于学生去积极寻找、主动思考、努力解答的问题和信息由教师代替完成。学生被剥夺亲自理解、分析判断、推断对比、评价总结的机会,就很难尽快培养高效的阅读能力(吕生统,蒋菊,1997)。由此可见,阅读目的在阅读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缺失阅读目的,将无从确立阅读策略和阅读技巧。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释”理论认为情感是语言过滤器,学习者的动机会将部分外界语言输入筛选出去,降低语言学习的质量。因此,学生的阅读动机和阅读效率具有正向的影响关系。
(3)扩大词汇量,巩固语言基础。
Treisman(1960)认为人脑中存在一套处于巨大网络中的多条目词汇体系,网络中词汇间的距离越短,词汇之间的关系也就越近,激活越快。实验表明:词频效应和语境效应(上下文效应)是词汇识别的重要因素。词频高的词更容易被提取,于读者而言,将低频词变成高频词可以通过增加词汇重复出现的次数来实现。语境效应在阅读理解中则是指上下文语境。结合上述几个因素,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方面:①打破孤立学习词汇的方法。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依照词汇间的各种关系帮助学生记忆词汇,如词汇的同义关系、反义关系、上下义关系等;另外帮助学生掌握一定构词法,如通过添加常见词缀构成的派生词,使学生在掌握常见词缀含义的同时能够更容易掌握派生词的含义,从而在阅读当中能够根据自己已有的词汇量联系上下文更准确地猜测生词的含义。②增加词汇出现的次数提升学生的词汇量。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课上和课后阅读大量与课文内容尽可能相关的材料,增强阅读的趣味性,提高新词的出现频率,从而摈除传统阅读课中的枯燥性,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让学生愿意主动去学习和记忆应该掌握的知识和词汇。
(4)注重背景知识的传输,构建图式框架。
Rumelhart认为理解就是选择能够说明输入信息的图式与变量约束的过程(陈贤纯,1998)。阅读过程是在新信息与图式逐步匹配的过程中完成的。因此,读者对文章背景知识了解得越多,头脑中的图式就越丰富。而当读者在语言能力相对薄弱的情况下,可以借助背景知识更好地解决词汇和句法方面的问题。构思图式分为形式图式和内容图式两种。形式图式主要指读者对整体篇章框架结构的认知。文章类型不同,其篇章结构模式也不尽相同。如果读者能从篇章模式把握整体框架,即便没有逐句阅读整个文章,也能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从而了解文章的内涵和意义。内容图式则包括与文章相关的文化背景、政治历史状况、当地风俗等方面。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当读者与作者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内容图式时,文字带来的障碍往往可以轻易克服,而且随着读者对内容图式的深入了解,也加深其对文章的理解。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当注意扩大选材面,选取涵盖政治、科技、文化、娱乐等不同题材的文章,可以拓展学生的阅读面,丰富学生的内容图式。
(5)通过语篇线索,引导学生对文章更好地认知和理解。
根据心理语言学理论,语篇线索是学生正确理解词汇、句子以及语篇的基础和依据。句子只有用在语篇中才能发挥交际功能和价值,才是作者表达自己思想的最好的通道。因此,只有当读者正确理解了文章的语篇结构,理顺了段落间的逻辑关系,才能正确地理解文中的词汇和句子。遵循这一原则,教师在阅读课程中可以采用以下的教学手段:①要求学生仔细阅读首段和尾段。特别注意每一段的主题句,并引导学生找到其中的连接、过渡方式。段落间的连接与过渡方式主要有连接词、表替代重复意义的词或词组、平行结构以及表示强调意义的词或词组。②讨论段落大意,同时预测下段的内容,然后阅读下段,检测预测正确与否。然后再重回原段落,利用语篇结构理解段落中词汇及句子的意思。因此在这部分,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注意主要段落句子间的连接词,掌握段句子间内在的关系,这样能帮助学生有效了解段落文字的大意。
(6)阅读策略。
阅读策略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所用的技巧和方法,包括略读、详读、预读、寻读、推测上下文含义等。在阅读课中,学生主要集中在词汇语法的学习、篇章结构的分析,而对阅读策略的学习和训练则不太重视,经过笔者长时间的教学发现,培养学生对不同阅读材料的阅读策略和技巧的实践,可以很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与知识的学习。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应试能力,也能帮助其提高阅读效率。
三、结语
关键词:整体语言教学;大学英语教学;教学理论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版)中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因此,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已成为当前大学英语教育的当务之急。整体语言教学因其崭新的教学理念,实用的教学方法引起了教育界广泛的重视。
一、整体语言教学
整体语言教学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最初应用于美国中小学语言阶段教授本族语儿童的语言艺术及阅读教学中。整体语言教学强调语言的整体性,反对把语言肢解成音素、词素、词汇、语法等;它强调口头语言(听、说)和书面语言(读、写)之间的互动性及内在联系,认为在自然的环境中,儿童书面语言能力的发展过程与口头语言能力的发展过程十分相似。因此,主张在教学中同时培养儿童的听、说、读、写能力,后来,整体语言教学法广泛应用于外语教学等领域之中。
从此,整体语言教学在各国的语言教育者的共同努力下,被不断赋予新的内涵和解释。语言学家Goodman认为,整体语言教学不是一种简单的语言教学方法和技巧,而是关于语言学习语言教学语言内容及学习环境的一整套理论和原则(1992)。Brown概括了整体语言的内涵。它包括:合作学习;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对学习社团的集中关注;语言的社会性;真实自然环境下的语言使用;以意义为中心的语言学习;整体的、非传统的评估技巧;四种语言技巧的结合(1994)。
二、整体语言教学的理论依据与教学原则
整体语言教学是建立与构建主义心理学、功能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多种学科研究成果上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整体语言教学法的研究者们认为,事物的整体不是部分的简单总和,整体永远大于部分的相加,学习和被学习的对象不能割裂开来(Weaver,1988)。Rigg也强调,语言是一个整体,不应当被分割成一个个独立的成分,任何企图把语言分为语音、词汇、语法、句形等部分都会使语言丧失其完整性(1991)。Genesee也认为,听、说、读、写是语言作为功能结构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语言技能不应当被分成听、说、读、写,而应当同时教(1994)。整体语言教学法的主要倡导者Goodman指出,儿童对文字和书面语言的知识以及读写能力,并不是等口语能力发展完善以后才开始发展,而是很早就开始与听说能力同时发展的,很早就对书面语言已有一定的认识并在一定的程度上使用其形式和功能(Goodman,1992)。在自然的环境中,儿童能像学会听说一样学会读写,他们读写能力的发展过程与听说能力的发展过程是并驾齐驱的,是自然语言学习的延伸(Goodman,1987)。因此,把语言分为听、说、读、写的传统教学法是不符合语言学习规律的,是不科学的。
整体语言教学的主要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学习的整体性。整体语言教学理论认为语言教学应从整体入手,而后再从整体到部分。Goodman提出,“应将语言作为一个整体,而不是孤立、零散的部分学习。”语言不应被分解成语音、语法、词汇,语言技能也不应被分为听、说、读、写。语言教学应从整体出发,听、说、读、写同时发展。
2.语言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能力、兴趣、动机、目的和差异,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能够有目地的学习和运用语言。通过观察,根据学生的差异,分别给予不同的指导和要求,使学生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个性化的指导与提高,有效地促进个人的学习。
3.通过自然的语言环境来培养语言知识和应用技能。不应人为地把语言知识和技能分割开来孤立地进行培养。语言环境对语言学习具有直接影响,因此,要为学生提供一种自然良好的语言环境,创造一种即自然、轻松又备受重视,能够展现自我价值的学习氛围和语言实践机会。课堂上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语言实践,课后要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第二课堂、英语俱乐部等活动,使他们能够更多地生活在英语语言的环境之中。
4.学生之间的互助同伴关系。学生之间不是竞争对手,而是相互合作、相互促进的伙伴关系。他们可以一起阅读、一起讨论,互相批改作文,互相辅导;还可以小组的形式就某些话题或某些内容进行辩论,可以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种互助合作学习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学生的语言交际活动。5.学生听、说、读、写技能同步发展。英语教学一直遵循着“听说领先,读写在后”的传统规则,即必须在听说能力达到相应程度时才能进行读写能力的培养。相反,整体语言教学认为听、说、读、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应该同时教授,而不是按技能分别培养。在听说语言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使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在自然的环境中得到同步发展。
6.教师的功能从语言知识和技能传授者转变为策划者、鼓励者和启发者。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上的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实践培养自己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
7.允许用学生的母语组织教学。整体语言教学法认为使用母语组织教学有助于学生建立概念,促进学生的英语习得。在成人教育中,适当地使用学生的母语组织教学能使学生更迅速地理解教学意图与内容。
三、整体语言教学实践
整体语言教学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课上活动的主角,一切活动都以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并得到提高为目的。教师要清楚自己的多重角色的作用——既是问题的提出者,提出问题使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提高语言能力;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通过设计组织教学中的语言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言实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他们的学习潜力,进一步提高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
整体语言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可分为三个步骤:
1.课前活动。
作为整体语言教学的第一环节,读前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对即将学习的课文产生兴趣,以探究的心理完成课文的学习。教师通过引入课文的背景知识,或者提出与主题相关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兴趣。
2.读中活动。
读中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从宏观上加强对课文的理解与分析。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skinning,scanning,skipping”等阅读技巧快速完成对课文的阅读,同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思考与讨论。讲解课文时,既要注重语篇教学,又要兼顾语言点的解释,使学生在对课文通篇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文中的语言点。对于结构复杂较难理解的句子,可以通过分析语法结构译成中文的方法进行讲解。讲解课文时,对语言点只需指出基本意义,不必详细讲解,以免误导学生过于注重词句而忽略语篇,语言点的详细讲解可以放在词汇学习时进行。整体语言教学这种由面到点的教学方法不仅能使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而且所学的语言知识也更加扎实。
3.读后活动。
读后活动的目的就是进一步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教师应为学生创造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如可以就课文中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可以让学生对课文中的片段进行角色表演,锻炼学生英语思维与表达能力,进一步巩固与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Brown,:AnInteractiveApproachtolanguagePedagogy[M].NJ:PrenticeHALL
Regents,PrenticeHallINC,1994.
[2]Geneese,Fred.SomeHolesinWholeLanguage[J].TESOl,1994,4(6,7).
[3]Goodman,K.Ididn'tFoundWholeLanguage[J].TheReadingTeacher,1992,46(3).
[4]Rigg.Pat.WholeLanguageinTESOL[J].TESOLQuarterly,1991,25(3).
关键词:大学英语;语言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措施
加强大学英语语言学有效性教学的理论探索,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经途径。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发展,社会对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遗憾的是,当前大学英语语言学所采取的灌输式教育模式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影响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大学英语语言学教学应当加快转变落后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方法,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1大学英语语言学教学现状
现阶段大学英语语言学教学普遍受制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理论灌输占据课堂主流,学生不堪忍受大量枯燥晦涩的语法知识灌输,学习兴趣大大降低。与此同时,教师没有关注学生课堂主人公地位的凸显,片面采用单一教学方式,课堂成为教师演戏的舞台,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不强。不少学生认为:英语学习就是单词记忆,花时间背单词、背句型就可以了。由于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学生容易出现一定消极心理,久而久之,更加不愿意配合英语语言学教学活动。
2应用型人才培养观下大学英语教学何去何从
2.1营造积极教学氛围
环境对人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处于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之内,学生会更加乐于参与课堂教学。为了全面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教师应当努力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动员学生积极参与英语语言学学习活动。例如利用图片、视频、音频导入新知,这一方面将抽象晦涩的理论知识变得直观形象,另一方面极大活跃了课堂气氛,为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Atestoftruelove》一课教学过程中,笔者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了一段《泰坦尼克号》主题曲《Myheartwillgoon》,学生沉浸于优美的音乐欣赏之中,课堂气氛相当轻松。在浓浓的音乐渲染氛围之下,我适时在课件上出示问题:“Areyouinloveornot?”伴随歌声,我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自由开展讨论,他们兴致都非常高,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2.2结合生活实际教学
与其它学科相比,英语语言学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更为明显。应用型人才培养观下大学英语语言学教学不仅要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教师还应当结合生活实际教学,让学生感受英语学习的现实意义。例如一定理论知识讲解结束之后,给学生留出相应时间进行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并展开相应实践训练。这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锻炼了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Atestoftruelove》一课教学结束之后,为了让学生学会应用“某人或某物的与众不同”的这一句型,笔者请学生两两一组,联系生活实际,用句型编写对话,反映生活中某一个小片段。学生两人一组,一个负责提问,一个负责回答,配合得相当默契。节选对话如下:A:Youarereallyoneofakind.B:Uhhuh?A:Whileallpeopleisreading,youaretheonlyonetoplaythecomputergameselse.B:Iamsoashamed.
2.3改革传统教学内容
应用型人才培养观下大学英语教学应当改革传统教学内容,引入更为实用的教学内容。当前不同专业所选用的英语语言学教材版本略有不同,非英语专业普遍选用《新视野大学英语》,有的专业选用《语言学教程》,也有的专业选用《简明新编英语语言学教程》。虽然不同版本教材教学内容侧重点存在差异,但是总体而言,不论哪一本版教材,想要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都应当从学生获得实用的英语技能这一角度出发。宏观意义上的英语语言教学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词义、文字等内容,分别涉及听、说、读、写四个不同维度的技能。从语言自身角度而言,教学时间有限的现实情况下,教师不必面面俱到,可以抓住其中的精髓要义展开分析。此外,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一教学理念决定了大学英语语言学教学不仅仅是将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学科单独进行教育,教师还应当引入边缘学科教学内容,促进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例如引入语言翻译学、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神经语言学、计算机语言学等。
结合以上内容进行教学,更加有助于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英语是一门重要的交际工具,加强应用型专业英语人才培养,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应用型人才是当前大学英语语言学教学的重要方向,每一位英语教师都应当积极转变传统教学方式,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设计促进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以上笔者简要分析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观下大学英语教学的具体措施,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继续加强此方面教学研究,以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真正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作者:郭文琦 单位:宿迁学院
参考文献:
[1]董少华.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大学英语语言学教学设计与教学改革[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11):101~102.
语言学就是一门把人类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同时,对于语言学来说,它所探索的范围并不是单一的。比如,语言的相关规律、语言所具有的社会功能、语言具有怎样的发展历程。更重要的是,语言学还会对其它和语言相关的问题予以探索。相应地,对于英语语言学来说,它也是对英语进行研究的语言学。在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这门课程予以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以及对语言予以研究的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可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语言学对教学有着非常深远的指导意义。
二、基于语言学理论的高校英语教学
从当下高校英语教学的现状来看,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最为严重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把教学实践与语言学的理论知识有机融合在一起。因此,本文作者从高校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对相关方面予以了分析。
1.衔接理论与高校英语教学。一般来说,在教学中,衔接就是相关语篇分析的领域里面的一个基本概念。相应地,在英语教学中,语言学的衔接则是以语篇的连贯为基础,建立起一种关键的词汇以及语法手段。它会借助对应的方式来展现出来。比如,替代、连接、照应。与此同时,在英语教学中,衔接手段在这些方面随处可以看到它的身影,比如,写作、翻译。相反,在听力方面的应用却很少。比如,在这些听力材料中,衔接手段的使用。例:M:I’dliketocashacheck,please.Ihaveanaccounthere.W:Fine。Justmakeitoutto“cash”。针对这段对话,问到的问题是这段对话发生的地点在哪里。在听这段听力材料的时候,需要把对话衔接在一起,抓住其中的关键词。比如:“haveanaccount”和“cashacheck”。由此可以从中知道该段对话发生的地点是在银行。
2.输入理论与高校英语教学。在第二语言习得之中,输入理论是需要引起重视的理论,特别是在英语教学中。这主要是因为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对于那些刚习得的语言,能够使自己处于那种可以对语言信息的输入予以理解,并把自己所理解的知识反馈到学习环境中去。相应地,想要使这些可以理解的信息增强,就需要创造出多样而真实的语言材料以及现实的学习环境。面对这方面的要求,教学需要对学生予以文化方面的输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使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增强。除此之外,据相关研究表明,个人以及社会群体对目的语所持有的态度会对外语的习得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由此,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对英语的语言教材予以充分地把握与选择。以此,来使文化与语言都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得到很好的展现。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更能融入到语言环境中,调动他们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对于语言环境创设方面,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设置。
3.隐喻理论和高校英语教学。在语言学习中,隐喻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作为一种认知手段以及思维方式,隐喻是人们使用那些简单而形象的经验来对那些复杂而抽象的概念进行重新构建的构成。从实质上说,它就是一个认知领域步入到其它的认知领域。相应地,在高校英语教学中,隐喻是英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主要是在这些方面发挥作用。即听力教学、翻译、阅读理解方面。比如,在英语阅读理解方面,隐喻知识的应用可以为学生对问题深层次的探入埋下伏笔。
总而言之,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语言学理论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相应地,在高校英语教学中,需要对语言学理论予以充分的利用。这样不仅可以使高校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还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率,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它有利于我国教学事业步入更高的台阶。
(1)创设语境,激发兴趣
认知语言学强调语言以使用为基础,语法产生于语言使用。在中职英语语法教学中,教师应该要创设学生感兴趣的、能够积极参与的英语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语言使用”的过程中学习语法。根据不同的语法内容和教学目标,教师可采用图表式、音像式、竞猜式、谈话式、大脑风暴式、游戏式、调查式和表演式等方法进行导入。
(2)循序渐进、合作探究
认知语言学不再把语法看作是一个封闭的、分割的系统,而是与各种不同认知能力以及各种经验相联系,这就要求学生在语法学习过程中,把已有的经验用于理解新的语法知识,即“与词汇教学相似”,通过学生合作探究,构建新的图式。
(3)形意结合、关注体验
认知语言学认为认知语法中“语义具有中心地位”,教师应注意语言形式和意义的结合,突出多层次的语言体验,避免学生一味地对语言形式进行简单的机械操练,而忽视语言意义的表达。特别是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中职学校学生,教师更应通过创设生活情境,促进学生体验,加深对英语语法形意的理解。
(4)任务驱动、拓展运用
认知语言学强调人作为认知主体的作用,强调语言能力的建构基于语言的使用。教学中如果仅学习一些基本的语法结构,无法确保实现语言交际的流利性,教师应在语法教学中通过任务驱动,促进学生拓展练习,灵活运用。
(二)教学应用
以外研社中职英语第一册Unit7AhealthyLifestyle的语法项目——形容词、副词比较级、最高级规则的变化形式及其用法为例,说明教学中上述四个环节的运用:创设语境,激发兴趣播放歌曲“AmericanRide”(sungbyTobyKeith),ppt呈现歌词,目标语法加下划线:接着教师指着划线部分问学生:(2)ppt呈现四张当地气候的图片以及以下句子。学生小组讨论:根据以下句子的内容,找出对应的图片。这个环节中,教师利用视听歌曲导入新课,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巧妙地把目标语法的内容展示出来。接着,教师又联系当地的气候特点,创设出目标语法的语境,使学生自然地在语言使用的过程中学习。在这个环节中安排“小组讨论”目的是,更好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其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发挥。
(1)循序渐进、合作探究
①以旧带新,唤醒已有的图式根据已经学过的课程“coachpotatoes”,学生分组完成以下任务:以竞赛的形式,选出最健康的生活方式。学生回答后,ppt呈现:
(2)合作探究学习
在“coachpotatoes”课文中找出含有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句子,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使用观察、发现、分析等方法,归纳出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规则的变化形式。这样,学生对形容词、副词不同的形式、意义和用法就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然后,学生一边欣赏歌曲“Longer”(byDanFogelberg),一边填上所缺的词: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核心,先是教师通过把已经学过的课程“coachpotatoes”作为材料,引导学生运用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形式回答问题,起到了“温故知新”的效果。接着,让学生合作探究,归纳出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规则的变化形式。学生在观察、分析、讨论、总结、归纳的过程中,较好地构建了“形容词、副词比较级、最高级规则的变化形式”这种新的图式。
(2)形意结合、关注体验
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开展调查活动——Whoselifestyleisthemosthealthyinyourteam?要求每六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学生对小组成员的起居、饮食、运动等方面进行调查,最后得出结论。a.教师先引导学生罗列完成该任务需要用到的短语,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任务。最后,采取小组互评的方式,选出优胜队。这个环节教师以“健康的生活习惯”为语义,结合“形容词、副词比较级、最高级规则的变化形式”,让学生进行课堂训练。这个过程不仅是克服了通常课堂教学中简单的、枯燥的、机械的操练,而且是在对学生进行语法巩固练习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生活素养,比较好地体现“教书育人”。
(3)任务驱动、拓展运用
设计情景:ppt展示福鼎市的太姥山、福安市的冰臼、霞浦县的杨家溪、屏南县的白水洋的相关图片,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相关图片,评出宁德地区最美旅游景点。实施过程:把学生分成四个代表队,分别代表这四个地方。由各组选代表陈述,哪个组说的句子最多,正确率最高,哪个组获胜。四个代表队分别运用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级、最高级的形式,阐述了各自景点的优势。最后屏南县的白水洋获得宁德地区最美旅游景点这个环节,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对当地旅游景区的描述,拓展学生对“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级、最高级的形式”的运用。这个过程,一方面以任务驱动,鼓励学生进行语法的拓展训练;另一方面,以“当地的旅游景区”为主题,又突出了语义,起到“一箭三雕”的功能。上述教学过程遵循以学生生活为活动中心的教学原则,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掌握语法项目。BenjaminFranklin说过:“Tellme,,Iknow.Involveme,Ilearn.”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体会到现实生活中的形容词、副词原级、比较级、最高级的用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节语法课中,笔者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原理,通过上述四个环节,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语境,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体验的环境中进行语法学习。当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四个环节的教学方式仅仅是笔者教学中的一种尝试,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还有其他的教学方法需要我们不断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