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老李为大家整编的4篇小学作文教学案例。
[关键词] 案例教学; 会计教学; 方法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1. 047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 - 0194(2012)11- 0075- 02
会计教学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会计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掌握有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而会计案例教学,将学习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学生解决现实会计问题,来探索问题背后隐含的会计概念和会计原理,有助于会计教学目标的实现[1]。本文以会计案例选取、使用、讨论及总结4个方面作为切入点,就如何提高会计案例教学的有效性进行研究和探索。
1案例选取的策略
教学案例是案例教学的载体,会计案例的选取是会计案例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会计案例的选取,应依据会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目的,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多个维度来衡量和选择。
(1) 针对性。会计案例的选取,要充分考虑会计案例教学的目标。会计案例教学的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会计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选取案例时,要看案例的主要内容是否与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相吻合,是否与学生现有的理解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相吻合,案例教学进度是否与理论教学的进度相吻合[2]。
(2) 真实性。案例的真实性是案例选取的重要标准。会计案例教学内容一定来自于实际的经济活动,并根据会计环境、经济活动的变化而及时调整。如果内容与情节是虚假的,复杂的描述引不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就丧失了案例教学的意义。
(3) 研究性。会计案例应是从错综复杂的经济活动中选择和整理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实例,内含复杂、冲突的元素,以及有待解决的问题,并且这些问题没有简单或单一的答案或解决方案,需要学生运用已学会计理论去研究、去分析,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激发研究兴趣,挖掘创新潜能。
(4) 综合性。案例教学是促进知识转换和知识创新的过程。综合性会计案例教学有助于引导学生从对单一会计知识点的了解转化为对综合、复杂实务的分析和判断,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
2使用设计的策略
案例的基本结构总体上包括两大部分:案例正文、案例使用说明。案例使用说明,主要供教师和课堂讨论之用,使用说明提出案例教学目的、案例问题、背景信息、分析思路、教学计划等。如果会计教学案例不配有使用说明,其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精心设计会计案例使用说明,可以使会计案例教学更加完善。
(1) 教学目的。会计案例需要明确的教学目的。对于本会计案例适用于哪门专业课程的哪些章节,以使学生借此验证、练习和运用什么会计概念、理论,想让他们通过分析与讨论,掌握和提高哪些会计知识与技能,在案例使用说明中必须有清楚、具体的表述。
(2) 案例问题。会计案例一般用思考题的方式提示学生本案例的思考方向。思考题的设计要有层次和梯度,一般按概念性问题、分析性问题及整体性问题排序,以便满足班级不同知识水平学生的需求,调动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3) 分析思路。在会计案例使用说明中,要给出会计案例分析的基本思路和逻辑路径,便于学生掌握案例分析的脉络。在分析思路的说明中,要明确案例问题所在,基于核心问题进行分析,最终解决问题。
(4) 理论依据。在会计案例分析讨论中,需要使用相关的会计理论和会计法规。需要根据会计案例所涉及的主要问题对这些理论与法规进行相应的整理,使之符合案例使用者分析的要求。
(5) 背景信息。由于案例篇幅所限,案例正文不可能包含与案例中事件、背景有关的所有信息。背景信息用于阐述与会计案例相关而案例内容又无法体现出来的一些资料和信息,如会计政策、报表资料等。
(6) 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对会计案例教学过程中的时间安排及组织实施提出建议。教学计划一般包括:课前计划,提出案例问题,组织学生课前阅读、小组讨论;课中计划,组织学生小组发言、全班讨论,进行归纳总结;课后计划,学生提交案例分析报告、成绩评定[3]。
(7) 呈现方式。根据会计案例材料的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可以采用文字材料、多媒体、口头描述、学生表演等方式,把案例呈现给学生。并列示案例呈现所需的一些手段和设备,如计算机、视听设备等。
3案例讨论的策略
会计案例教学的讨论环节是案例教学法互动式、启发式教学特点的集中体现。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向互动,通过发言讨论的方式促进思想的交流和观点的碰撞。因此,分析与探讨讨论环节中教师和学生的行为规律和互动模式将有助于提升会计案例教学的质量和价值。
3.1小组讨论的策略与方法
教师所设计的会计案例是学生分析的对象。会计案例具有复杂性和综合性,单个学生分析难以全面,甚至找不到解决案例问题的思路,因此,学习小组讨论显得十分必要。
学习小组可由教师预先安排分组,也可让学生自行决定小组成员,两者各有利弊,视教师教学设计和学生性质而定。预先安排小组,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学生,加以混合;而由学生自由选择成员组成小组,可以通过改变小组的成员,提出广泛的意见和想法。
学习小组作为会计案例教学的基本单位,依据教师事先准备的案例问题,在课前准备阶段,搜集与会计案例有关的会计理论、会计法规等背景信息,进行筛选、整理,从各自角度来分析,阐述观点,然后相互辩论,最后整理出本小组的意见和结论,并做好课堂讨论的发言提纲。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用巡视的方式,对学习小组讨论情况加以了解和记录,表达对学习小组的心理支持及关怀,引导学习小组成员积极发表意见,营造良好的讨论氛围[4]。在无法巡视的情况下,需要特别强调各小组做好讨论记录,督促每位同学参加讨论并提出个人意见,避免有的学生“搭便车”;同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保持与小组联系,及时处理小组讨论中的突发问题。
3.2课堂讨论的策略与方法
课堂讨论是会计案例讨论的核心。从组织形式来看,是小组讨论基础上的全班讨论,各小组根据此前讨论的结果选派代表在课堂上发言,小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小组代表表述完毕后,各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质疑,在问答中不断吸收各种观点的可取之处,形成各种有效解决会计案例问题的方案。从讨论方式来看,案例讨论可以分为对抗式和合作式,学生可以就不同的观点和建议进行对抗性争辩和讨论,也可以共同对某个会计案例问题的决策方案进行补充完善。教师应激发学生阐述自己观点的兴趣,适时提供会计理论支持和背景资料,有效引导课堂讨论的方向,纠正讨论中出现的偏差。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3.2.1营造自由、开放的讨论氛围
教师在会计案例讨论过程中,要营造自由、开放、和谐的讨论氛围,让学生感到受尊重,教师重视学生的意见和想法。首先,教师应放弃权威的角色,引导而不是控制班级的讨论,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想法,接受学生偶尔答错或离题。不能对学生的发言随意加以批评,或以评定等级等方式来威胁学生。其次,会计案例问题可能涉及会计前沿领域、相关学科知识,让学生感到忧虑和不安,产生畏难情绪。这时,教师要发挥催化剂的作用,善于抓住学生发言的闪光点和行为中的积极因素,鼓励学生提问并相互质疑,保持课堂轻松活跃的讨论氛围。
3.2.2把握好课堂讨论的内容和节奏
会计案例教学前后延伸的时间长,经历的环节多,并且整个讨论进程处于一种开放式的状态,教师不能像传统讲授教学那样直接控制教学的进度,这就给课堂教学节奏的把握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课堂讨论节奏过快或过慢,或偏离主题等,都会影响会计案例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必须把握好课堂讨论的内容和节奏。
(1) 做好时间分配。由于会计案例课堂讨论的时间有限,所需讨论、解决的问题较多,为使教学时间得到有效利用,教师应合理分配课堂讨论时间,不仅要确定各案例问题讨论时间的长短,还要确定案例问题讨论的顺序。
(2) 引导讨论方向。在会计案例课堂讨论中,由于每个学生的兴趣点不同,对案例问题和信息的关注点也会不同。学生有时可能陷入对案例情节细枝末节的讨论,偏离了教学的主题,需要教师及时加以引导,把学生注意力集中到关键的问题上来。
(3) 沟通澄清见解。课堂讨论中学生出现错误与误解在所难免,教师以包容的心态,引导和澄清学生发言中需要展开和完善的问题,或请发言的学生进一步解释说明自己的观点,或通过教师表述其意思,然后征询学生的意见。这不仅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理解,还可以避免无谓的争论,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4案例总结的策略
在课堂案例讨论接近尾声时,教师需要对案例讨论进行总结,归纳学生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做出恰如其分的评判,阐明案例分析的重点、难点,指出学生分析结论中的优缺点,对学生的不同见解进行提炼,上升到一般假说或理论,并指出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反思整个会计案例中问题的解决过程,形成对问题比较深入的认识[5]。
教师总结时应该关注以下两点:
(1) 总结的性质定位。会计案例讨论总结不是教师向大家介绍自己对案例问题的认识、看法、解决方案,而是要求教师就学生对案例问题的分析和看法进行归纳,形成条理化、结构化、系统化的总结,让学生从中受益。
(2) 总结的针对性。会计案例教学是学生面对真实会计情境、深度参与的思考和讨论过程,不同背景、不同特点的学生对于同样的会计案例问题会有各自的见解和解决方案。教师总结应密切结合学生的发言内容,对各种观点和主张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既肯定那些正确合理的主张,又应该补充完善不够完整的观点,同时也要指正错误的看法,让学生从总体上对该案例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总之,案例教学在会计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应该得到提倡和推广。要充分发挥会计案例教学的优势,教师除了做到认真选择案例、调动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案例讨论中以外,还应该注意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会计案例教学的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1] 邵瑞庆. 会计教学法研究——课程·模式·理念[M]. 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96.
[2] 刘婷. 案例教学及其在会计专业课程中的运用策略[D].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31.
[3] 傅永刚,王淑娟. 管理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M].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68.
关键词:案例教学 气象培训 成人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12-373-02
1 案例教学法的内涵和特点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学者使用案例,以团体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增进成员间的交流,引发学习者思考,并给予成员真实状况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的教学形式多种多样,基本上有几种形式:
(1)讲解型案例教学。即教师先讲解案例,然后组织学员就案例进行讨论。
(2)讨论式案例教学。即教师事先将案例材料发给学员,提出思考问题,然后在课堂进行分析讨论。
(3)体验式案例教学。即把体验式教学和案例教学结合起来,先组织学员进行实际体验或现场观摩,然后组织学员进行案例分析和研讨。自上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法引入我国后,在法学、医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以及现代成人培训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案例教学法作为培训学生能力的新型教学方法,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明确的目的性。案例教学以提升学员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通过一个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让学员在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和讨论中,建立适合自己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客观真实性。案例教学中的每一个案例都是以现实生活中人和事为基础,符合客观实际,不加入编写者的分析和评论。
突出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案例的实践性;(2)案例思考过程的实践性。案例教学中,教师引导学员进入案例所描述的真实情景中去感悟和体验,从而提高学员从理论到实践的转换能力。
过程的互动性。案例教学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提升学员和教师面对复杂情景的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
结论的多元性。案例教学中没有正确答案,只有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案例强调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生活经验,从不同的视角进行分析、思考、讨论案例,并非刻意寻求唯一的正确答案。
2 案例教学法在气象教育培训中应用的必要性
2.1 案例教学法符合成人学习的规律
(1)成人在学习过程开始时,已积累了一定程度的知识和经验。在学习过程中,主要立足于调动过去的知识和经验以激发联想,引发思考。成人学习与其说时由教师教会他们学习,不如说是他们自己学会如何学习,自己在对以往的知识和经验的反思和领悟中学习。
(2)从学习内容看,成人学习不是简单地、系统地学习一些理论知识,而是要通过学习,解决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很多情况下,要靠学员间的相互交流来实现经验和智慧的共享。因而,成人教育培训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给学员创造一个能激发其学习的情景,引导大家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讨,激活思维。案例教学符合成人学习的基本规律,有利于增强学员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2.2 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员综合素质
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升学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具有结论的多元性的特性,学员被置身于特定的情景中,围绕主题进行发散性的思维。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学员综合运用各种理论知识和经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员的实践能力。案例的选取是真实的、具有代表性的,学员可以通过案例教学学会如何解决工作遇到的类似问题,从而提升学员的实践能力。
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员的沟通能力。案例教学通常要经过小组的合作,在合作中相互沟通,在沟通中增进合作。学员通过倾听别人的发言、发表自己的思想,在观点的争论与碰撞中学会聆听和说服别人,全面打造学员的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提升团队效率。
2.3 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既要有一定理论素养,又要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做到两者有机结合。教师通过案例的编写,了解和关注社会实际,通过案例教学,师生互动,实践反思,提升自己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通过案例教学这个桥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3 案例教学法在气象教育培训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现以广泛应用于气象教育培训。如:县局长综合素质轮训、气象行政执法培训、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骨干培训等。现以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骨干培训为例,全国共举办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骨干培训轮训班24期,每期培训班均设有4次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在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骨干培训中应用如下:
(1)案例导入。在正式上课前,教师将案例选编发放给学员,学员首先认真研读案例,上课时,教师通过视频短片或幻灯片对案例背景、发生的过程以及思考问题、案例讨论方法做简要讲解。
(2)小组讨论。根据不同的案例,采用不同的讨论方式。如:满城案例采用的是角色扮演方式、德清案例采用的是小组讨论方式、重庆永川案例采用的是体验式交流讨论的方式。在讨论过程中,每个小组指定一个执笔人和一个课堂讨论的发言人,小组成员依次发表自己的观点,成员间的观点不能重复。学员通过共同切磋,共同启发,进行思维撞击,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最后小组形成本组的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3)课堂讨论。每个小组的发言人上台发表本组观点,其他小组成员可以就他们的观点提出质疑,并由发言人或该组成员回答。教师要归类和梳理学员的不同观点,就讨论过程的难点、要点作必要的总结和点评。但教师的点评不是给出正确答案,而是指导学员重点分析事实背后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4 案例教学法在气象教育培训中运用的成效
“两个体系”培训共开发教学案例24个,其中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案例有浙江德清的“气象服务新农村的创新之路”、重庆永川的“永川区自然灾害应急联动预警体系建设”以及辽宁喀左“坚持科技创新 做好地方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等,内容涵盖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的各个领域。案例全部是来自于基层气象部门在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中的真实实例,经过教师或学员整理编辑而成,丰富了气象为农气象“两个体系”建设理论体系。在我院已经开展的3期培训班教学调查中,在培训方式选项中,72.3%的学员认为案例教学、体验式教学更适合于“两个体系”培训,远远高于讲授式教学的15.5%。通过案例教学,94.9%的学员们认为学到了先进的经验,对拓宽自己工作思路有较大帮助,50.1%的学员认为案例教学更有力于推进“两个体系”工作。通过小组讨论,各小组撰写专题研讨报告,总结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的难点及破解之法,编写了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成果汇编。
5 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及破解策略
案例教学法也有其局限性,在运用过程中存在下列问题:
(1)选择的案例质量不高。1)将案例等同于先进事例,案例情景缺乏代表性。案例的选择大多来自于自然灾害多发地区,当地经济比较发达,成功的案例为主,在讨论过程中学员们容易受案例当事人解决问题方法的影响,形成思维定式,难以展开思路提出有自己特色的解决方案。2)案例的篇幅过长,环节过多、信息超量。往往造成学员讨论时问题不集中,偏离主线。3)案例问题设计缺乏多元性。案例教学没有惟一的答案,只有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案。虽然每次案例教学中,学员们可以得出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案,但在3期培训班的统计中,同一个案例,3期培训班学员的方案较为集中,缺乏亮点,说明案例设计上问题的多元性欠缺。
(2)案例讨论过程中的沟通障碍。1)学员参与度不高,易出现冷场。在案例研讨过程,部分学员思维敏捷,口齿伶俐,在课堂发言中占主导地位,使得其他学员参与积极性受到影响。2)问题不集中,讨论偏离主线。由于培训学员个人经历不同,有的学员来自“两个体系”建设的试点单位,而有的学员单位没有开展”两个体系”建设,出于不同的实践经历,学员们往往会主动选择自己熟悉的方式解决面临的问题,容易出现问题不集中,讨论方向分散,影响案例教学的质量。3)问题讨论不能深入本质。学员围绕案例材料进行讨论时,往往就事论事,没能够深入到问题的本质。在讨论中,学员们往往更关注当地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当地政府的投入等客观因素,而忽略当地气象部门为克服这些困难而进行的努力和服务。
(3)教师的实践能力欠缺。进行案例教学的教师大多数没有基层工作的实际经历,对基层“两个体系”建设的具体情况缺乏了解,在教学研讨中对问题的实质难以把控,研讨问题的引入缺乏层次和深度。
跨越案例教学局限性的对策有:
(1)加强案例规范性。案例教学的前提是拥有大量生动的案例。目前,气象教育培训中用于教学的大部分案例均来自于基层成功经验的总结,基本上套用一种模式或范式,对案例发生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的分析不够,对问题的设计多元性考虑不足。
(2)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案例教学和编写队伍。案例的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师的水平,案例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高度的逻辑分析和概括能力和课堂驾驭能力。而且光靠几个优秀教师具有高素质还不够,还必须有一批高素质的师资团队才能取得案例教学的最优效果。
(3)完善教学设计。案例教学设计中应合理选择案例的教学方式和合理安排教学流程。根据案例的内容选择分组讨论、角色扮演、体验式教学等不同的教学方式,整个教学过程将教学内容模块化,合理设计每个模块的时间,确保教学过程的张弛有度,高效进行。
(4)营造案例教学的文化氛围。中国传统文化讲折衷之道,不善于提出质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习惯于讲授式的教学模式。培训单位要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积极培养一种积极开放的文化氛围,让学员大胆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奠定这样的文化底蕴对案例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尽管案例教学法存在局限性,但作为一种自主创新性研究性学习方式,它紧系现代教育培养目标,具有一定的生命力。随着案例教学法的不断研究、实践、反思和升华,一定会趋向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武亚军,孙铁。中国情境下的哈佛案例教学法:多案例比较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0(02):11-25.
关键词:心理学;案例教学;活动对策
心理学案例教学活动指高师公共心理学案例教学活动。相比于商业、医学和法律等领域的案例教学实践,心理学案例教学实践明显落后。本研究立足于岗位实践,尝试探索心理学案例教学规律。采用的主要教学操作,一是将案例作为例题或习题呈现给学生,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理论知识的实践形态,应用所学的心理学知识,解决案例故事情境中的疑难问题。二是抓住时机呈现不同类型的案例。小型案例有简单的故事情境和比较明确的问题,通常要求较少的讨论,适合于缺少感性基础的学习。大型案例有复杂的情境和困难的问题,通常要求较多的讨论,适合于阶段性复习。三是呈现的案例选编于已经出版的案例书籍、教师资格统考复习资料中的案例分析题、网络视频等。四是为了便于课上讨论,开课之初,就请学生自愿结成学习小组,并要求在后面的心理学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表现,结课时,每个学生都会有小组活动分数,这个小组活动分数会加权进入个人心理学总评分数。为了解心理学案例教学活动现状,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改进心理学案例教学活动,本研究采用自编调查问卷,针对上课的150名学生(从所教的两个平行教学班的192名学生中随机选出),在期末即将结课时,利用某一次课的课前和课间时间,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去除6份无效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44份。问卷调查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学生在心理学案例教学活动中的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和学习挑战。现将相关现状表述如下。
一、心理学案例教学活动的现状
(一)学习动机现状。学习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使学习活动指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力机制,可表现为愿望或希望,根据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可分为长远动机和暂时动机。在心理学案例教学活动中,希望上课时使用案例是暂时动机,准备参加教师资格证全国统考是长远动机,为了便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既是暂时动机又是长远动机。相关调查结果是,93.7%的学生希望上心理学课时使用案例,其中36.8%的学生非常希望使用案例;74.3%的学生准备参加教师资格证全国统考;88.2%的学生认为除了考试,心理学知识有生活和学习价值,其中,13.9%的学生认为心理学知识在生活和学习中非常有价值。开展心理学案例教学活动时,多数学生有良好的学习动机。少数学生在上心理学案例教学课时学习动机缺失,甚至起阻碍作用,表现为自主性不强,无法专心于大学学习,忽视专业学习等。
(二)学习行为现状。学习行为指在心理学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曾经有过的真实行为表现,是学生接受教师要求,投入时间和精力完成任务,实现发展的过程。学习行为主要有课堂(上)行为与课外(下)行为。首先,课堂行为方面。教师在课堂上呈现案例故事,要求同学当堂用所学的心理学原理对故事中的问题情节进行点评,60.4%的学生认真思考,尝试写出详细点评,13.9%的学生认为点评要求太简单,想出答案后做其他无关的事情,16.7%的学生认为点评要求太难,一直想不出具体的答案,8.3%的学生心不在焉,做与案例点评要求无关的事情。其次,课外行为方面。一是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下对给出的案例进行思考,并准备在下一次课上回答相关问题,25%的学生花费超过20分钟的时间进行准备,29.1%的学生花费超过10分钟的时间进行准备,18.1%的学生花费超过5分钟的时间进行准备,13.9%的学生花费不足5分钟的时间进行准备,13.9的学生根本没准备。二是学生课外自觉应用心理学知识。调查显示,在课下没有作业时,74.3%的学生偶尔有意结合实践应用心理学原理,7.6%的学生经常有意应用,18.1%的学生从未有意应用。78.5%的学生课下偶尔(10次以下)与学生谈论过包括案例在内的心理学知识,4.2%的学生课下经常(10次以上)谈论,17.4%的学生从未(0次)谈论。出现上述整体不均衡的学习行为,一方面是学生的原因,如学生由于习惯或传言,认为学习心理学这样的文科课程,不用写作业,考前背一下就可以过关;由于缺少社团组织,难以了解和接触家教服务活动、支教志愿活动和支教实习活动等应用心理学知识的活动等。另一方面是教师的原因,如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求不具体、不明确;引导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方式不合理等。
(三)学习挑战现状。学习挑战是在心理学案例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活动要求与学生现有心理水平之间的差距,是学生发展的可能空间,是学生学习的目标要求。学习挑战主要有四方面:一是传统授课教学带来的习惯障碍。学生习惯于上课听教师讲,不习惯当众发表自己的观点。习惯障碍表现在调查中,46.6%的学生愿意在全班同学面前回答或提出问题,5.6%的学生非常愿意当众回答或提问。59.1%的学生在课堂上分小组讨论解决案例故事中的问题时,愿意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观点,4.2%的学生非常愿意在组内当众主动发表观点。二是缺乏做答材料分析类型题的经验。材料分析题是教师资格全国统考试题中的一种基本题型,一道材料分析题通常就是一个案例。在本学期的案例教学实践中,曾经多次使用材料分析题案例。调查显示,在上心理学课前,18.8%的学生熟悉材料分析题型,0.7%的学生非常熟悉材料分析题型。三是对案例教学课堂环境感到陌生。在课堂环境方面,案例教学与传统授课教学有较大的差别。传统授课教学组织结构通常为单层,即教师直接面对每个学生。案例教学组织结构通常为双层,即教师直接面对每个小组长,小组长直接面对每个学生。在案例教学环境中,学生更自由,更容易明确责任。调查显示,上心理学课之前,27.1%的学生上过案例教学课,0.7%的学生上过并且很熟悉案例教学课。四是结合理论与实践的能力水平偏低。课上用心理学原理对案例故事进行点评时,54.2%的学生的最大挑战是难以建立心理学原理与案例矛盾情节的联系,24.3%的学生的最大挑战是理解不透心理学原理,11.8%的学生的最大挑战是找不出案例故事的矛盾情节。
二、心理学案例教学活动的对策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校园文化是在学校发展过程逐步形成的物质环境、精神氛围和规章制度等,集中体现在班级竞赛、社团活动、学风和校风上,会潜移默化地熏染学生。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通过宣传突出榜样示范作用,将学校里的优秀学生的先进事迹报道出来,营造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在当前网络日渐发达的条件下,充分利用校园网平台进行宣传非常重要。有些学校已经在校园网上视频报道自己的学生,有的视频来自校外权威媒体报道,有的视频则是学校自采自编的,这是很好的做法。优秀学生成长的案例故事,有力地说明在本校校园内学生是可以成材的,没有必要再重新高考,并选择其他学校;也会向学生展示校园成功主要取决于学生自主,要求学生自己决策、计划,直至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创新,利用好教师和学校这样的重要条件或资源;同时,会告诉学生专业学习是立身之本,其他活动起辅助或延伸作用,做出的成就都应该直接或间接地与自己专业相关联,是恰当切入专业学习的结果。以上述方式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一方面要注意持续视频报道,定期更新,另一方面要注意多方面多层次地进行报道,便于不同水平和不同兴趣的学生)○(有选择地模仿。
(二)规范课程作业要求,控制学习行为。课程作业是为完成既定的课程学习任务而进行的活动,是学生的功课。课程作业的形式多样,包括写课程论文、画知识结构图、做实验并提供相应的报告、解答课程习题、生产出产品等。解答案例题是心理学案例教学中的一种典型课程作业。规范课程作业要求主要指在布置作业、检查作业和讲评作业等各环节上,教师要做到位,提出详细具体的要求,提供及时准确的反馈,给出适合的支持,使学生坚持自主并成功地完成作业。在上心理学案例教学课时,要注意从三个层面规范解答案例题的要求。首先,布置作业时,教师一要并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向学生解释案例题的答案形式、作答时间、解答技巧、知识范围等;二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理解作业要求,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允许学生讨论案例题;三要引入反馈机制,要求坐在教室不同位置的几名同学,向全体同学口头表述教师提出的作业要求;四要提醒每一位同学通过仔细阅读与深入思考求得案例题答案,对于全班同学讨论案例都至关重要,都是在为班集体做贡献。其次,检查作业时,教师要突破时间限制,在较短的时间内弄清楚全体同学解答案例题的情况,并向全班做出告知。一要在普遍检查全班同学课上表情及行为的基础上,重点检查准备发言的学生的详细点评,并给出反馈建议。二要在直接抽查少数学生详细点评的基础上,通过小组长收集和整理每位学生的详细点评观点,间接检查其余多数学生。三要科学利用网络工具,通过QQ群、电子信箱等准时接收课外作业的答案等。最后,讲评作业时,教师一要在各组同学充分交流讨论后,总结归纳出更加全面且合理的观点,领导全体同学共同建构出案例题答案;二要引导学生积极评价建设性的观点,而不对与答案无关的观点做消极评价,确保课上气氛活跃,课后继续探索;三要表扬课上踊跃发言的人和小组,并做好课堂记录,将其公布于全班面前,为成绩评定提供事实依据;四要发挥组织的作用,要求课上以小组为单位落座,让小组学生坐在负责的小组长周围。
(三)深化课程教学改革,迎接学习挑战。课程指一门学科,一门课。课程教学是一门学科的教与学,即在一门课上的师生合作活动。每个专业有独立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包含特定数量的课程,学生从一个专业毕业,要参加所有的课程教学活动。深化课程教学改革,针对某个专业的课程体系,从整体上尝试和完善新的课程教学管理规范,引导全面深入地开展案例教学,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要在心理学课程案例教学试点改革的基础上,推动开展专业课程体系中其他课程案例教学。推动开展过程中要注意如下四点:第一,专业带头人和相关领导协商确定专业课程体系中适合于案例教学的课程。第二,考虑课程特点,安排课程案例教学。通常情况下,在商业、管理、法律、经济等学科领域开展案例教学的经验比较丰富。培养方案中,这样领域里的课程应优先得到案例教学安排。第三,根据教师素质,安排课程案例教学。案例教学要求教师熟练驾驭课堂,有深厚的功底。由高级职称教师担任的课程才能得到案例教学安排。第四,尽量多安排课程案例教学。案例教学要配合授课教学,二者在课程教学中的比重因学生而异。“对本科生,特别是低年级的本科生还是应以‘授课为主,辅以案例’的原则进行教学为好,对本科生采用案例教学的课时应保持在10%至15%,最多不超过20%”[1]。同一段时间内,开展案例教学的课程越多,越容易使学生接触到案例教学环境,有利于养成发表观点的行为习惯。二要在当前大班上课条件下,用好小组学习形式,以促进开展心理学案例教学。在实践中要注意下面几点:第一,要明确小组学习的基本要求及特点。小组学习要求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组内合作促使个人明确责任,恪尽职守,得到锻炼;通过汇集智慧,大大提高小组成功的概率,使小组在全班面前出彩,增强个人成就感。组间竞争则可能带来小组失败,使小组成员承受压力,甚至是痛苦(当然,小组失败造成的间接打击,远远弱于个人失败带来的直接打击。)。第二,要科学建立学习小组。一方面,在班级人数确定的条件下,平衡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要求,设置全班的组织结构,即小组划分。比如,对于一个六十人的教学班级,管理层次是二,管理幅度可以定为七八,即教师面对八个小组,每个小组的组长面对七八个学生(管理幅度越小,管理效率通常越高)。另一方面,如果小组表现连续多次欠佳,则应该重新根据学生知识与能力水平,调整小组划分,以保证小组有较大的成功概率。三要衔接案例教学与实习教学,开设心理学课程实习,提高结合理论与实践的能力。心理学课程实习要按如下几步要求学生:第一,在熟悉案例教学活动形式的基础上,根据自己近期的亲身经历,写出曾经引发焦虑、恐惧、抑郁、强迫、痛苦、快乐等情绪的案例故事,并明确提出案例问题。第二,进行交流讨论,将自己的案例呈现给小组其他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全组学生的案例整编成一个案例。第三,根据案例故事写出心理情景剧剧本,在教师检查指导后,改进和完善剧本。第四,坚持排练剧本,能在全班学生面前演出,通过小组学生的合作,将学习、健康、发展和管理等方面的实践问题及应用心理学知识解决上述实践问题的过程展现出来。
作者:刘伟洋 单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小学语文;营造气氛;学习方法
近几年,随着教育事业的蒸蒸日上,对教育事业的建设成为国家关注的重点,在对小学教育的研究中,如何有效实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本文研究的话题。研究表明,案例教学法的实施使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教师以自身经验与教学价值为载体,充分落实教育知识体系,使每个学生的创新思维与个性得到发展。本文以小学语文教育为核心,阐释案例教学法对教育的作用与意义,从小学课堂现状与作用两方面进行分析;其次论述了小学语文案例教学法的应用,阐述实际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与前进的方向,为新型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出建设性意见。
一、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意义
1.小学教学课堂现状
中国的改革发展不断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也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新课标全面实施的大局下,传统教学模式已不再适用于目前中国的教学大纲,探索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才是关键。在教学中,老师的引导起了关键性作用,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小学生年龄都比较小,处于人生的新阶段,因此在这个重要的时期教师的正确引导将会使孩子终身受益。但是就目前来看,现如今有许多老师的教育能力都不过关,传统死板毫无创新与活力,强行灌输给学生解决方法,小学生对于这种教育方式态度大多反感,毫无生趣的课堂带给他们的是痛苦的学习时光,还可能导致一些负面情绪的形成。这种小学教学现状令人担忧,出现许多问题,例如,不能对每个学生实施有效的教育、教学质量下降等。
2.案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案例教学法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进步,在进步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目前社会上出现的案例,可以让学生对社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与印象,尤其是对于年纪尚小的小学生而言,可以教会他们明辨是非与懂得保护自己。在无形中充分吸收了知识,并能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是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二、小学语文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1.选择典型案例
案例教学法创始于美国哈佛大学,这是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所得出的教学方案,实施之后发现效果显著,因此推广范围逐渐扩大并逐步传入我国。由于传入时间较晚且不能完全适应我国的教学,因此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我们需要探索最合适的案例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小学语文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关键在于对案例的筛选,作为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掌握知识与心理,选择经典案例。在选择时需要注意的因素有很多,首先案例需要符合课本上所学的知识,这样才能使学生结合课本深入理解;其次案例需要具备典型性,频繁出现的案例能更大程度上引起人们的关注;最后案例具有可扩展性,较普通的案例具有真实、客观的特点,案例可能就发生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将对这些案例进行改善。
2.营造气氛,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虽然可以解决目前出现的教育问题,但也需要教师的调节,缓解课堂气氛,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此种教学方式得到有效实施。为了营造良好的气氛,教师应该在教育过程中做好充分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专业性培养不仅是课堂上理论知识的认知,更要让学生成为具备可操作能力的人才。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营造活泼有趣的课堂氛围才能达到最高效的学习效率,多与学生互动是增加课堂生机的最好方式,此外,最重要的是让教师与学生保持一个平等的态度进行交流与沟通,切勿在课堂中形成尴尬紧张的氛围使学生产生厌恶心理。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颖且有效的教育方式,它是通过老式古板的教育不断蜕变而来的新时代的产物,它的建立依赖老师案例经典性与课堂中的积极互动,能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案例教学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通常在引导学生开展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巧文。案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5):178-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