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下面是小编醉清风帮大家找到的5篇雨中的树林小学作文,欢迎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 合理整地
整地是造林前的一项重要环节,一般是上年雨季整地,次年造林。也可春季整地雨季造林或者雨季随整地随造林。整地方法、规格的确定,要按照水土保持的要求,尽量减少破土面,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整地方式。一般对山坡上部及25。坡以上的地段.采用穴状、鱼鳞坑整地,规格:穴径30-40厘米左右,深20-40厘米:鱼鳞坑长径30-50厘米,短径30-40厘米,深20-40厘米土堰宽,高10-20厘米。山坡中部及15°-25°坡的地方,采用鱼鳞坑、水平阶整地,规格:鱼鳞坑同上,水平阶宽1-1.5米。长以便于整平田面为宜,深30-80厘米。山坡下部及15°坡以下的地段采用窄幅梯田整地,规格:宽2-5米,长度随山坡情况而定,深30-80厘米,垒坚固的双层石堰,两阶之间保留2-3米的生土带。无论采取那种方式整地,都必须在整地前做好规划设计。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
2掌握适宜的造林时机
雨季造林种植时机非常重要,尤其是裸根苗造林,若能在栽后下雨,并有几天的阴天,则对提高造林成活率具有重要的盛义。因此,在一般情况下,造林时间最好安排在下午,以减少太艄对苗木尤其造林当天的暴晒时间,经过一夜的缓冲,可以提高苗木的抵抗能力,对提高造林成活率也有一定的作用。切忌在无雨和降雨不多的时期强栽等雨,要严格遵循”三不栽”的原则,即”雨不透不栽,天不连阴不栽,雨过天晴不栽”。
3树种选择和苗木规格
雨季并不是所有的树种都适宜造林,要选择水分蒸散强度较小,萌芽力强的树种。山区宜选择松类、柏类、刺槐、臭椿、花椒、金银花等;河岸滩涂、低湿地区宜选择旱柳、杞柳、紫穗槐、白腊条、黄杨等树种。具体说来,荒山以营造防护林和薪炭林为主;青石山宜选用侧柏、火炬树、刺槐、紫穗槐等树种。沙石山则宜选黑橙、油松、臭椿、紫穗槐等树种苗术规格:荒山荒地植树造林时,针升树苗选用1.5~2.5年生,阔叶树1.5年生。杨柳插条应从优良母株上采集l~2年生直径2~4cm,长度30~80cm发育充实无病虫害枝条。城市园林绿化,宜用3~10年生太苗栽植。雨季造林的苗木,尽量采用容器育苗,即省时间又保成活高,裸根苗要进行科学处理。①针叶树苗应带宿土(老坨土),每坑2~3株丛植。②阔叶树栽前要剪去部分枝叶,沾泥浆草袋包装。③萌芽力强的树木可截于(枝)造林,如柳枝等。
4植树造林技术
1)随起苗、随包装、随运输、随栽植,当天苗木当天栽完,雨季温度高,湿度大,苗木易失水发热霉烂,降低生命力。据报道,油松起苗后在阳光下裸露10min栽后成活率30%,1h后全部死亡侧柏裸露1h成活率67%,裸露4h成活率3.1%。因此,雨季造林一定要做好苗木保护措施,最好在阴天,清晨或夜间起苗,包装好。运输中每隔3h喷水降温1次,放置在阴凉、通风、湿润处;栽植时将苗放在桶内,以减少手握裸露时间有利成活。
2)荒山造林要园地制宜,15°以下缓坡可开挖“大卧牛坑”或整理水平阶水平梯,规格:宽1~2m,深30~45cm,垒坚固的双层石堰,两阶间保留2~3m生土带。15~25°坡的地方,采用“鱼鳞坑”方式,规格:长1~1.2m,深20~35cm,垒双层石堰。25°以上地段,可采用“穴状”,规格:穴径40cm,深l5~25cm,也可搞“一镢松”造林。
3)栽植方法。不同树种栽植方法有所不同。松柏类一般栽在山坡中上部,挖一镢见方的坑,每坑栽2~3株。杂交杨剪叶留叶柄,顶梢留13个嫩叶,挖一米见方的大穴,深埋于半米以上。浅根性刺槐,紫穗槐苗栽植时可把升全部捋去,沾满泥浆埋结实。旱柳、杞柳、白腊条可挖坑或开沟截干(30cm)埋橛造林,踏实,以提不动为准,上端高出地面一扁指,最后盖一层松上保墒采用种子(刺魄、臭椿)播种造林时,播前用50热水浸种(随倒热水随搅拌20min以不烫手为止),浸泡一昼夜即可。刺槐种每穴10粒,臭椿每穴5~7粒 培上垄厚度2~3cm,待种子发芽时划破土垄除草管理。
4)造林密度。松柏类造林密度可掌握在每667m2,220~331株。花椒一般裁于地堰、水平阶、梯田边,株距可掌握2m左右,成片造林130~160株/667m2,株行距2m×2~2.5m。金银花地堰株距1.5m,每墩3株,成片造林330~440墩/667m2。阔叶树造林密度一般日可掌握在每667m274~110株。(如刺槐、臭椿),将株行距lm×l~1.5m。
5)大力推广新技术造林如容器育苗造林,高分子吸水剂以及阿斯匹林泥浆沾苗根造林(3克阿斯匹林溶于5
[1] [2]
奴水加。稀泥浆可处理苗~株)等新技术 ,大大提高植树造林的成活率。
做好雨季造林组织准备工作
雨季造林是在高温炎热多雨情况下完成的,条件艰苦,且时间短,任务急,一旦雨季来临,必须全力以赴,一气呵成。
结语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北票市小塔子乡母子山,年平均气温8.6℃,1月平均气温-11.1℃,最低气温-26.6℃;7月平均气温24.7℃,最高气温40.7℃,年平均降水量470~509mm,无霜期153d,年平均日照时数2861h。土壤属于褐土,质地为黏质壤土。
1.2试验材料
1.2.1树种及苗木
雨季造林供试苗木全部为容器苗,春季造林全部为裸根苗,油松、樟子松为种子繁殖的实生苗,桧柏为无性繁殖扦插苗,苗龄为3a。
1.2.2培养土
3份园土+1份农家粪肥。
1.2.3容器规格
直径11cm,塑料材质,容器高15cm。
1.3试验方法
1.3.1苗木培育
在休眠期,把油松和樟子松播种实生苗、桧柏扦插苗移植到容器内,栽苗时苗子提至根茎与土平面相齐,装填培养土后,轻微按实土壤后,集中摆放到水泥地面或砖砌地面上按正常管理浇水、施肥和病虫害防治,进行集中养护。在上山造林前,容器苗培育需要2a。裸根苗在上山造林前,需要用1a床苗进行移植,培育移床苗,苗龄与容器苗相同,需要培育2a。
1.3.2试验地的整地
(1)雨季造林整地。在雨季来临之前进行,清除有碍造林的地面障碍物,按所设计的造林区域进行造林地的表面整地,可按设计的株行距用铁镐刨鱼鳞坑,增加地表粗糙度促进土壤的熟化和增加雨水的截留量。(2)春季造林整地。在土壤化冻后进行鱼鳞坑整地,整地方法同雨季。
1.3.3造林方法
春季造林时间为4月20日,株行距设定为2m×2m,树坑规格为30cm×30cm×35cm,采用鱼鳞坑整地技术,采用“三埋、两踩、一提苗”的传统造林方法。雨季造林时间在7月中旬进行,株行距、树坑规格和整地技术同春季造林,容器苗脱去容器后,把整个土坨放置树坑中央,保持土坨完整无损,埋土深度与树苗根茎相平。
1.3.4试验林的管护
春季造林,视造林地的杂草情况进行2次割场,控制杂草滋生,防止高棵杂草与苗木争夺阳光和养分,在土壤上冻之前要进行造林苗木根部培土防寒。雨季造林,试验林管护方法同春季造林。
1.3.5调查方法
在造林后次年春天,当树木抽生新梢后,进行春季裸根苗和雨季容器苗造林成活率的调查,沿造林地的对角线方向每个造林树种随机抽取120个造林定植点,调查造林成活率情况。秋季调查苗木生长量,每个树种分试验处理和对照,随机抽取30株,进行苗高、地径、根系生长量的测定。
1.3.6统计方法
数据用2003版Excel进行统计分析,方差分析采用农业统计方法。
2结果与分析
3种针叶树容器苗雨季造林苗木生长量和造林成活率明显比裸根苗春季造林的高。由表3和图1分析结果看出,容器苗雨季造林,油松苗高提高38.97%,地径提高29.9%,主根长提高21.17%,侧根数提高40.74%,成活率提高43.67%;樟子松苗高提高37.59%,地径提高31.69%,主根长提高16.89%,侧根数提高20.90%,成活率提高30.29%;桧柏苗高提高27.49%,地径提高34.56%,主根长提高18.9%,侧根数提高35.75%,成活率提高50.76%。供试的3个树种苗高均与对照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说明容器苗雨季造林,由于水分条件较好,促进了苗高的生长;地径除了樟子松不显著以外其他2个树种也达到极显著水平;在主根长度显著水平比较中,3个树种都没有显著差异,说明容器苗雨季造林与对照相比,不能提高主根的生长量;成活率与对照比较,3个树种造林成活率与对照差异极显著,充分说明容器苗雨季造林能够提高造林成活率。
3结论
3.1北票地区由于土壤贫瘠、缺水,土壤板结,土壤的物理性质不好,非毛管孔隙度较少,土壤水分下渗的功能不强,因此在雨季造林前,先行整地作业,有利于蓄积降水,改善土壤物理性质。
3.2在北票地区造林,影响造林成活率的主要因子是降水量少,土壤缺水,采用容器苗进行雨季造林,主要解决苗木的抗逆性和需水的主要矛盾,可使3个树种(樟子松、油松、桧松)一次性造林成活率达到97.2%~98.7%。
走进去你就会变成一个小精灵,
每个小草都会送你很多的喜悦,
你还会发现许多新奇的事情。
柳树姑娘梳着它碧绿的头发,
蝴蝶飞舞给你看美丽的景象。
落叶飞舞下来铺成了地毯,
还有熊猫为你表演搞笑的舞蹈。
兔子蹦蹦跳跳地跳着舞,
百灵鸟唱着欢快的歌。
小雨点淋过的植物十分茂盛,
鱼儿在水中快乐的游。
雨中的树林十分奇妙,
你若仔细观察,
降水输入及分配的月变化
由表2可以看出,2011城郊樟树林1月降水量为34.8mm,林内降水量为8.2mm,其中穿透水为8.2mm,占降雨量23.56%,而截留量为26.6mm,截留率达到76.44%,为全年最高;于此相比,市区樟树林1月份的降水量比城郊少很多,仅为8.5mm,但截留量为7.1mm,截留率达到83.53%;由表2、表3数据显示,1月、2月、11月、12月林冠对降水再分配规律具有相似的特征,因为该时段属于冬春季节,降水少,且多以小雨为主,所以出现截留量与林内降水量较少,但林冠截留率为全年最大的现象。由表2还可以看出,从3月份开始降水量开始增加,3~6月降水1176.6mm,占年降水量58%,净降水898.6mm,占年降水量的44.3%,其中穿透水890.1mm,茎流量为2.86mm,该时段截留总量比冬春季节增加,但是截留率呈下降趋势,3~6月平均截留率为26.45%;与表2相比,表3中3~6月降水810.8mm,占年降水量58.7%,林内降水量590.9mm,占年降水量42.8%,其中穿透水为585.3mm,茎流量为2.53mm,3~6月平均截留率为30.43%。该时段降水量均占年降水量58%左右,而市区截留率略高于城郊,而总体来看该时段属于春夏季节,降雨量多、降雨强度大,所以截留量与林内降水量较多,但林冠的月平均截留率比冬春季节有所降低。从表2可以看出,7~10月份降水量为711mm,占年降水量35.1%,穿透水565.9mm,占该时段降水量79.6%,同时产生茎流5.1mm,林冠截留量140mm,占该时段降水量19.7%,而7~10月平均截留率为20.17%;于此相比市区该时段降水总量为455.21mm,占年降水量32.9%,穿透水336.8mm,占该时段降雨量74%,产生茎流3.4mm,林冠截留量115.01mm,占该时段降雨量25.3%。总体来看该时段属于夏季,气温高,辐射强,空气湿度小,林冠干燥,大气的蒸散力大,降雨次数减少,降雨多为大雨或暴雨,造成单次降雨雨量增加,降雨强度大,林冠截留作用减弱,所以该时段林冠截留率相对较低。
林冠对不同类型降雨再分配规律
从表4可以看出,随着降雨的加强,穿透水量会增加,中雨及以上强度才会出现茎流,而且与降雨强度呈正相关;截留量随降雨强度增加而降低,截留率也随之降低。在小雨情况下,截留率最大,城郊全年降水165次,其中小雨112次:市区降雨141次,小雨103次,小雨次数占全年降雨次数的70%左右,但是小雨累计降雨量仅在300mm左右,城郊总降水量高于市区,主要是由于大雨及暴雨的次数多一些。城郊小雨降雨量329.7mm,穿透水92.3mm,截留量237.4mm,截留率72%;市区小雨累计降雨量296.91mm,穿透水101.7mm,截留量195.21mm,截留率65.75%。表4中暴雨下穿透水量为569.7mm,穿透率89.48%,截留量为61.6mm,截留率9.67%,这说明林冠截留能力是有限的,达到饱和后就不再增加,而表4反应出市区林冠层对暴雨截留率高于城郊,可能是因为暴雨次数比较少,累计暴雨降雨量少,所以截留量占的比例会稍微高一点。
穿透水的变化规律
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两块样地林内穿透水与降雨量都呈明显的线性关系方程分别为:y=0.927x-2.8247,R2=0.99,N=165;y=0.8718x-2.011,R2=0.98,N=141;(y为穿透水,x为降雨量)。而穿透率与降雨量之间存在的非线性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当雨量小的时候穿透率不高,从表4可以看出,在小雨雨量级下,城郊平均穿透率为28%,而市区为34.5%;随着雨量的增大,穿透率也随之提高并在大雨到暴雨雨量情况下趋于稳定,由表4可知,在中雨时,两块样地穿透率在70%左右,到大雨或暴雨时,穿透率则在80%以上。
截留量变化规律
从图3和图4可以看到,截留量与降雨量之间关系为指数函数关系,函数关系是分别为:y=0.8128x0.6452,R2=0.8689,N=165;y=0.7754x0.6571,R2=0.823,N=141(y为截留量,x为降雨量)。同时,从图中还可以看出截留率与降雨量呈对数函数关系。总体来看,降雨量越小截留率越高,随着降雨量的增加,截留量减少,截留率也降低。同样,从表4中可以看出,小雨雨量级下,城郊截留量237.4mm,截留率为72%,市区截留量195.21mm,截留率为65.75%;但到中雨时,截留量分别为132.2mm和90.1mm,截留率降低到30%左右;到大雨以至暴雨时,截留率降低到15%左右。这说明,两块监测样地在雨量级低的时候截留作用有差异,但是随着降水量增加,截留率趋于相似。另外从降雨强度角度分析,雨强越小,截留率越高,林冠对雨水的截留时间越长;雨强越大,截留量越小,截留率越低,截留作用的时间越短,降雨强度与林冠截留量之间存在负相关性。
茎流变化规律
从表2和表3可以看出,2011年城郊产生茎流13.7mm,市区产生茎流9.3mm,不足年降水量1%。从表4看出,在中雨雨量级及以上才产生茎流,在暴雨下茎流最大,但总量很小,从月降水量角度分析,城郊降雨量最大的6月份,月茎流量也仅为3mm,市区降雨量451.2mm,茎流量为3.5mm,各月茎流率在0.5%~0.9%之间波动。虽然树干茎流量所占的比重非常小,但是茎流输入的养分对植物生长、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作用却是不容忽视的。
讨论
樟树林冠层在各时段截留能力有所差异,这是因为林冠截留降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截留雨量受到植物本身特性和气象因素的影响[3],植物本身的特性,如树种、树龄、林冠厚度、茂密度等;气象、气候因素,如降雨量、降雨强度、雨滴直径、气温、风和前期枝叶湿度等。研究地降雨集中在3~6月,降雨事件发生间隔时间短,冠层湿度大,截留率相对较低;7~10月气温高,辐射强,空气湿度小,林冠干燥,大气的蒸散力大,降雨次数减少,降雨多为大雨或暴雨,造成单次降雨雨量增加,降雨强度大,林冠截留作用减弱,所以该时段林冠截留率普遍较低;11月至翌年2月,降雨次数多但都小雨,降雨量少,冠层湿度处于不饱和状态,所以降雨基本上都被冠层截留了。而城市市区和城郊樟树林林冠截留效应的差异主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分析:第一,郊区总降雨量大于市区,郊区樟树林的穿透水量及穿透率要高于市区樟树林;第二,市区樟树林的龄级高于郊区,林分的郁闭度、冠幅高于郊区,市区的林冠截留率高于城郊。#p#分页标题#e#
结论
一、热带雨林的基本认识
什么是热带雨林?1930年,植物学家辛伯尔认为热带雨林是常绿的、喜湿、高逾30m的乔木,富有粗茎的藤本、木质及草本的附生植物。全国科技名词委的定义是:在热带潮湿地区分布的一种由高大常绿树种组成的森林类型,它具有优势种不明显,结构复杂,层外植物丰富,以及常具板状根、支柱根、气根和老茎生花等现象,
如果放任我们的想象,热带雨林是一种茂盛的森林类型,进入到森林之中,你仿佛来到一个神话世界,森林中。到处是静静的池水、奔腾的小溪、飞泻的瀑布、参天的大树、缠绕的藤萝、繁茂的花果,交织成一座座绿色的迷宫。在森林里抬头不见蓝天。低头满眼苔藓。密不透风的林中潮湿闷热。脚下到处湿滑。这里光线暗淡,虫蛇出没。处处充满生机。也充满死亡,却是生物的乐园。如图1、图2.热带雨林动植物种类非常丰富。是地球最重要的基因库。据推测,生活在热带雨林中的全部生物种类至少占到全球现存物种总数的一半。在巴西雨林的树木王国中,一块8km2的区域就有乔木400种:我国西双版纳密林中。2500m2的面积上就有高等植物130种。而整个欧洲总共才有250种乔灌木,
热带雨林里的各种树木外貌彼此很相似。树干粗直犹如圆柱,在近树梢处才有分枝,浅色树皮薄而光滑,高大乔木的茎下部生有扁平三角形的板根。它们的叶片通常全缘、革质发亮,特别是大多具有显著突出的尖形顶端,称为滴尖。热带雨林中木质大藤本和‘附生植物特别发达,叶面附生某些苔藓、地衣,林下有木本蕨类和大叶草本。花普遍生在无叶的树干或老枝上。这种茎花是雨林乔木的典型特征,
绞杀植物又称毁坏植物。更是热带雨林典型的也是特有的类型。它最初附生于乔木茎上。然后勒死后者再用长出的根独立生活,因此在一株树上有时可见两种叶子,
热带雨林有特殊的生态环境。有蹄类动物种类很少,丰富多样的动物以树栖攀援型占优势。在林间攀援的有猿猴、灵猫等;在树间滑翔的有鼯鼠、飞蛙等:树栖生活的爬行类有飞蜥、蛇蟒等;两栖类有树蛙、雨蛙等;地下穴居动物以蚁类最多,为清除森林枯落物起着很大作用。在中美洲巴拿马运河雨林里。16km2竟发现2万种昆虫,而整个法国只有数百种。热带雨林中鸟类和蝙蝠不仅捕食昆虫,还与茎花传粉、附生植物传播等密切有关,
至今仍有许多动物和植物没有被人认识。更说不上了解其性能和用途。完全可以确认的是,热带雨林是全球生物基因最丰富的宝库,已被利用的仅仅占非常微小的比例,
二、热带雨林的生态价值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最强大的生态系统。维护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热带雨林里茂密的树木。在光合作用时,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大量的氧气。研究认为,树木每吸收44g的二氧化碳,就能排放出32g氧气;树木的叶子通过光合作用产生1g葡萄糖,就能消耗2500L空气中所含有的全部二氧化碳。0.01km2的阔叶林,每天就能吸收1 t二氧化碳,制造生产出750kg氧气。热带雨林每年释放的氧气占全球氧气总量的1/3,被固定下来的碳有上千亿吨。热带雨林会吸收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有极大的提高空气质量的能力。并能减少温室气体。减少热岛效应。热带雨林就像地球上的一个大型“空气清净机”。因此有“地球之肺”的美名,
热带雨林水汽丰沛。森林地表枯枝落叶形成较厚的腐质层。就像一块巨大的吸收雨水的海绵。具有很强的吸水、延缓径流、削弱洪峰的功能。另外,树冠对雨水有截流作用,能减少雨水对地面的冲击力,保持水土。据计算,林冠能阻载10%―20%的降水,其中大部分蒸发到大气中。余下的降落到地面或沿树干渗透到土壤中成为地下水。所以。一片森林就是一座水库。森林植被的根系能固定土壤,使土地免受雨水冲刷,制止水土流失。防止土地荒漠化,整个亚马逊雨林所涵养的水量约占地表水淡水总量的23%.热带雨林成为地球水循环的重要部分。有效地促进着全球水循环。为调节全球水平衡起着巨大的作用,
人类利用热带雨林丰富的物种,进行培育、耕种,获取食物和香料等。我们熟悉的咖啡、香蕉、芒果、番木瓜和甘蔗等种植园中的许多作物,最初都来自热带雨林。热带雨林供应了大约250个种类的果子,
热带雨林还有丰富的医药和生化资源,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药房,大量天然成药均能在热带雨林中找到。
此外,热带雨林还具有物质用途,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大量的木材,
三、热带雨林的破坏与保护
热带雨林光合作用强烈、循环旺盛、生长迅速、生产力极高。但热带雨林地区土壤积累养分很少,加上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土壤很贫瘠。热带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植物体内,地上植被成为热带雨林系统中最主要的关键部位,又最容易被人类破坏。热带雨林植被一旦被毁,养分遭受强烈淋洗会很快丧失。使地表植物很难恢复,整个生态系统就会陷于崩溃。所以,热带雨林生态非常的脆弱,
人类对农田、牧场、木材资源及薪炭资源的需求。是造成热带雨林大面积毁坏的主要原因。根据世界粮农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估计。每年约1.1x104km2热带森林和林地被毁。其中有6.1x104km2是热带雨林。另外,每年选择性伐木的热带雨林面积约为3.7x104km2.时至今日,世界热带雨林的面积还在剧减。目前仍以每分钟近0.2km2的速度消失。
热带雨林被破坏后最严重的后果是进一步导致土地的退化。由于丰沛的降水和土壤有机质的迅速分解,失去森林覆盖的土壤在农业耕作等人类活动影响下,土壤侵蚀加剧,土壤养分流失,导致粮食产量下降,乃至于被最终遗弃。而失去土地的人们又必须开垦更多的森林。获取新的耕地。极度退化的砖红壤由于表层侵蚀严重。结成硬块(如图3),阻碍植物生长。因此。遭受破坏的雨林很难恢复,
因火灾而对亚马逊雨林造成的去森林化。使巴西成为温室气体排放量最高的地方之一。巴西每年排放约3x108t二氧化碳。当中2x108t来自砍伐及焚烧亚马逊雨林。亚马逊河流域集中分布着地球上大约一半的热带森林。其全球生态环境效应尤为显著。一旦热带雨林毁灭。热带雨林积累的大量碳素就会转化为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将引起多方面的环境问题。例如,全球变暖、干旱少雨、动植物资源减少、水土流失、沙尘暴和空气污染加重等,
热带雨林是生物界生存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环境。如果它不复存在,地球的环境气候都将产生重大的变化。而那样的变化无疑将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