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诗意作文700字

诗意,是在绵雨霏霏之时泛舟西湖;诗意,是在萤火点点之时穿梭原野;诗意,是在鸟雀相鸣之时烹茶吟诗作对。诗意,是一幅美好景象,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初三诗意作文700字,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初三诗意作文700字1

在书本里,在诗词中,古人用一首首诗词诠释了充满诗意的生活,或幸福,或悲伤,或豪迈,或决绝,无不令人回味无穷。

走进诗词,也就走进了他们情比金坚的亲情。走进陶渊明的亲情,那里有懊悔:“昔闻长者言,掩耳每不喜。”长辈的唠叨,小时候觉得厌烦,长大才知其可亲。读懂了辛弃疾“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一家人在一起的悠闲喜乐。明白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烽火连天中,一封家书穿越比火,何其珍贵!

走进古诗词,我欣赏古人兄弟间的情谊。“朋友,以义合者。”让我明白朋友不是嘴上说说,是一同并肩,大步向前。在朋友落难时,有“锦襜突骑渡江初”的热血,兄弟的肝胆相照!在友人离去后,也有“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乐观祝愿。

走进古诗词,我体会到诗人们无论思家、爱国都充满诗意。陆游即使退隐,一样拥有“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豪迈。而退隐后的辛弃疾仍有“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的报国之心。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不屈的民族气节更令我钦佩!

战乱是中国历史的伤痛,但战乱中,诗人们依然用诗意之笔书写痛苦。我读懂了“卖衣得钱都纳税,病骨虽寒聊免缚”的无奈。体会着“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的惊天地、泣鬼神,哀哀欲绝,难以名状。在逃亡中,“遗民泪尽胡尘里”,依然“南望王师又一年”,对国家统一、安定是多么渴望。

走进古诗词,品读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自在,“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的幽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希望与信念……仿佛自己也走进了诗意生活,品味着人生的酸甜苦辣。

无论悲喜,学会用诗意表达与化解。生活充满诗意,人生更有意义!

初三诗意作文700字2

诗意是什么?诗意是主席的“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诗意是徐志摩的“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诗意更是一颗颗纯真无暇的心。在这金秋十月,伴随着金色的秋风,我们开展了“诗歌朗诵大会”

梦想从来不是幻想,有人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砥砺前行;有人为了让自己如愿以偿,历尽了千辛万苦。有人说,梦想,梦想,不就是在梦中想想而已嘛。但我们的班长用她那平静而又理性的声音告诉我们:梦想,是自己对自己的承诺,而不是坐在地上等待天上掉馅饼。我相信她以后也一定会用自己的例子去证明这首诗

在夜晚寂静的气氛里,有多少人漫漫长夜无心睡眠。但世界上睡不着觉的人千千万万,又有多少人会留意自己当时的想法并把它写下来呢?但我们班的同学做到了,她用这首诗来证明:睡不着觉,是诗意在敲门。

“我说你说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这是人间难闻的情感诗,他代表了对生活的希望以及对自然的喜爱。我们班的同学用自己那清脆的声音带我们看到了那遗留的春光……

“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是多少不屈服命运的人的象征。艾青写的这篇文章,是在激励着人们对生活要充满希望。我们班同学用着自己那激昂的声音告诉我们: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不要放弃,因为黎明总在风雨后。

《鱼化石》是诗人艾青“归来”之后吟唱出的一曲独具特色的歌,作为咏物诗,它借助对一种生物被无故尘埋的血淋淋事实的描述,抒发了对于逝去生命的祭奠与悼惜之情。我们的同学用自己那悲痛和沉重的声线,以朗诵者的身份将我们带到了那首诗的面前……

我们还有好多好多的诗……

我们还有好多好多的诗人,也许我们平时没有注意到他们,但是,在他们的心里,依然保留着那份真挚的感情,让我们为之所动容……

就这么陶醉在这一阵阵的富有感情的朗诵声中,我们的诗词大会已经走到了尾声。但我相信,诗意绝对不会到此为止,在这条诗歌道路上,我们一定会越走越远……

初三诗意作文700字3

喜欢在淡淡的月光下,托腮凝思;喜欢在暖暖的晨曦中,翻阅书籍;喜欢静静听着风声,喜欢看窗外的烟雨蒙蒙,喜欢用诗意,装点生活。

在我世俗的眼里,推窗见绿是诗意,落花满天是诗意,因为诗意,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遥想历史,走进一本又一本线装的、发黄了的古籍,找寻诗意……

我看见陶渊明放弃了官场,归隐田园,种豆南山下,悠然见南山,带月荷锄归,复得返自然,东篱下的菊花,成片地灿烂,饮一杯淡酒,消一份闲愁。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远离了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过着一个人的诗意生活,得一份悠哉游哉。从此,便是一个人的田园,一个人的洒脱,一个人的地老天荒。

我看见林黛玉,看见了她诗意的生活,潇湘馆里,清竹悠悠,抚琴作诗,无心世俗,无意附和,与竹为伴,倒也清心寡欲,只眼角眉梢的憔悴,没人看得懂,可毕竟合了她的性情过了一段属于自己的淡淡岁月。之前总为她感到悲戚,此生就如此香消玉殒,落花流水终去也,从此便是天上人间,可后来竟也释怀了。如果她没有那份诗意,纵是活得再长久,也是不好的吧!是诗意,让她的生活多了一抹色彩。

再看现在,看三毛,看她和荷西在撒哈拉,住着木屋,过着自己的诗意生活,简简单单的几件家具,却十分别致,漫天狂沙中手牵手幸福地微笑着,没有灯红酒绿的生活,没有川流不息的车辆,没有林立的高楼大厦。只一间木屋,一个轮胎做的小椅子,却让三毛度过了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纵使荷西先她一步去了天堂,可那段诗意的时光,给了她所有的笑容。

诗意,犹如一盏灯,点亮了生活,她是陶渊明田园中的淡菊,是林黛玉眼眸里的冷傲,是三毛在撒哈拉的微笑,诗意,让生活更美好。

初三诗意作文700字4

不知何时,爱上了古诗词,走进了诗意生活。走进诗意生活,享受那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走进诗意生活,感受烟波江上的乡愁;走进诗意生活,品古人的豁达人生。

走进诗意生活,首先让人回归自然。那里,有漠漠水田上的一行白鹭,有阴阴夏木上啼叫的黄鹂。这样的美景,怎能不叫人流连忘返?乡村四月,有子规在烟雨如画的山川上唱歌,有傍着桑阴学种瓜的孩童,怎能不叫人心情愉悦?即使古都长安,也不乏河边的“万户捣衣声”,即使“有约不来”,也有青草池塘边的蛙声陪伴,即使被贬离京,也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然自得。自然处处充满诗意,让我们跟随这古典诗词,去品味吧!

走进诗意生活,总能感受到对故土的一往情深。古代没有现代发达的交通,人们只能“凭君传语报平安”,于是,很多时候便有了“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感慨。“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时光易逝,不知不觉中,故乡已变他乡。古代,回家,似乎总是游子们最美丽的梦。在“黯乡魂,追旅思”的夜晚,好梦也只能留人睡,留给游子的,只剩下明月和高楼,于是,“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成了游子们消愁的方式。

走进诗意生活,感受千古哲思。时光总是匆匆易逝,“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岁月是不待人的,所以,除了珍惜,就只有加快自己的步伐。不知不觉中,已是今天的21世纪,但古人说过的那些话依旧适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看问题的结果不同,很多时候是因为所处的高度不同,若“身在最高层”,又哪有浮云能遮望眼呢?

品读古诗词,走进诗意生活,那里或豪迈,或委婉,或悲痛,或乐观,或茫然,或坚毅,我愿意就这样诗意着生活。

初三诗意作文700字5

印象中,南外校园里最引人瞩目的不是那些姹紫嫣红的奇花异卉,而是角落里那几株清秀俊逸的竹。

炎炎夏日,万里碧空,阳光如利剑般照射着。繁花盛草受不住这酷暑,耐不了这炎热,只得垂头丧气,显得无精打采。阳光下的奇花异草虽陆离斑驳,却充斥着浓浓的睡意。然而,竹依旧郁郁葱葱,高大挺拔,默默给师生送去一点浓郁,一份清凉,一片温馨,一丝甜蜜。

秋,天高云淡,带来无限的清爽。万物被浸染在秋的寂凉中,在轻缓并不惬意的秋风中,只得静静的无奈凝听着那轻吟的秋风,摇曳着树叶,是落叶的祭奠。叶枯萎,生命断层,泛黄的叶片一碰就断。然而在落叶的观悟中,我却更情钟那苍翠的竹叶。在秋风的吹拂中,竹叶依旧展现着翠绿的翅膀,即便是奔向土壤的瞬间,也生机勃勃,丝毫显不出死寂荒凉。风,大了,竹枝弯而不折,依旧伫立,毫不动摇。

忽然想到了北方寒冬中的竹。寒风卷席着,铺天盖地的涌着,光秃秃的树蜷伏着好似一个饥肠辘辘的流浪汉,向来来去去凛冽的风跪着乞降。竹,却巍然屹立,不屈不挠,任凭寒风无止无休的进犯,它没有软弱,没有动摇,只是努力的抵抗。雪飘然而落,片刻,鹅毛般的大雪松软覆盖在竹杈上,竹依旧不屈地挺立着,依旧是那样的绿。那样的笔挺。

竹顽强的生命力令人佩服,无论是在平原还是山顶,无论是在沃土还是旱地,甚至在山崖峭壁间它都迎风斗雪,敢于斗争。竹子四季常青象征着顽强的生命、青春永驻;竹子空心代表虚怀若谷的品格;其枝弯而不折,是柔中有刚的做人原则;生而有节、竹节必露则是高风亮节的象征。竹的挺拔洒脱、正直清高、清秀俊逸,是人格追求。

南外别有诗意的竹的精神,正是莘莘学子所要学习的。学习诗人郑板桥诗中竹的精神品格: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初三诗意作文700字相关文章: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