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显著表征和重要载体,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构成和重要方面。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下面是可爱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中华传统节日作文三年级的相关文章,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今天是传统佳节——清明节,今天是国务院第一次把“清明节”纳入法定假日,所以今天放假。我就和爸爸、妈妈还有姐姐一起去上坟扫墓。
爸爸开着车,我向窗外望去,真是一片春意盎然啊!田里的油菜花金黄一片,仿佛一张张灿烂的笑脸;远处望去,郁郁葱葱的山上几朵映山红将整个画面点缀的恰倒好处。车子慢慢地开着,马上要到奶奶家了,路边时不时有几只小鸟飞过,唧唧喳喳地叫着,好象在说:“欢迎回家!欢迎回家!”又好象在唱歌,声音很清脆,悦耳动听。
终于到了老家,我们准备好一些祭祀用品就上山了。首先我们来到了奶奶的墓前开始祭祀。妈妈拿出清明酒,一些米酒。姐姐、我准备好香一起上香,爸爸去放鞭炮。接着我们又去了其他几位祖先的墓前进行了祭拜。
经过了一天的`祭祀,我对祖先的尊敬又有了新的认识。我们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过上了小康生活。我们不能忘记这些先烈,是他们流血牺牲换来了我们的幸福。
我多盼望“清明节”踏青能够万里无云,阳光明媚,而春雨不期而至,给这次踏青之旅增添了别样的风情。
在我们下榻的农庄周围,拱桥石阶,白墙黑瓦,犹如一幅江南水墨画。细雨蒙蒙,如烟、如雾、如尘。风拂过脸颊还略带着一丝早春的凉意。古人云“水至清则无鱼”而此处的河水是别样清,却依旧可见鱼儿在欢快地游着。
最迷人的是那片油菜花田——绿色的叶上一簇簇黄花,那黄和绿紧密地连为一体,春意盎然!细雨飘撒在天空中、湖面上、花丛里。应了那“清明时节雨纷纷”的诗句……
我和家人坐在亭中,听着古曲,沏一杯明前茶,聊着清明节的由来与习俗,农庄赠予的几个青里透红的`豆沙青团,甚是让人喜爱。
离开钢筋水泥的喧嚣城市,听琴、看雨、赏花、品茗。与家人享受着这份从未有过的恬静,无比舒适……
这就是我独一无二的清明节,一个与家人团聚与大自然亲热邂逅的踏青之旅。
端午节是农历的五月初五,端午节的习俗有:吃粽子,赛龙舟。今天,是端午节,我快乐极了!中午奶奶和我在包粽子,奶奶预备了粽叶,糯米。奶奶把粽叶做成漏斗形,在里面放了栗子馅儿、小鲜肉馅儿、蛋黄馅儿……第一个粽子放的是枣馅儿的,奶奶放好馅儿,用粽绳把粽子绑好,放进锅里。我看着很简单,真没想到那么难,包了好几次也没成功,终于有一个成功了!奶奶把粽子下了锅,要等个几分钟才可以吃。
于是,我们就去看了赛龙舟,一号、二号、三号、四号都预备好了,裁判说:“三二一,开始!”话音刚落,龙舟就往前冲,上一届的`冠军落后了,于是,他用了许多力气,比四号快了两秒,赛龙舟终于结束了,我们回去吃了又香又好吃的粽子。
绿色的艾草,飘香的粽子,漂亮的龙舟,构成了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这一天,我不仅品尝到了美味的粽子,还欣赏了龙舟竞赛,感受到了祖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和民族传统,这真是一个欢乐的端午节啊!
正月十五的晚上,天气晴朗,外面风不大。我和爸爸妈妈吃好了汤圆,准备去小区里逛一圈。爸爸一边走一边给我介绍起了“元宵节”。我明原来正月就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因为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春回大地的夜晚。
按照我国的民间传统习俗,人们要点起万盏彩灯,燃放焰火,喜猜灯谜,同庆佳节。正走着,看到小区活动中心张灯结彩、热闹非凡,有各种各样的灯笼:鲤鱼灯、西瓜灯、兔子灯等等,绳子上还挂满了“灯谜”,我和爸爸妈妈三个人分别猜对了几个。
我们还没尽兴,题目就被别人领光了,不过还是玩得很开心,并且领回了一大堆奖品。接着,我又去参加了钓鱼、小熊过桥、盲人击鼓、吹乒乓球、套圈等节目,我还碰到了好几位同学。希望每个周末都能过得像元宵节啊!
春节,前一天就是除夕,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忙着贴春联、做年夜饭,我们家也不例外。
到了晚上,年夜饭终于做好了,丰盛的菜肴摆满了一桌。我一看,都是我爱吃的,有特色年糕、凉拌海蜇、水煮白虾、红烧带鱼、清蒸小黄鱼、羊肉烧粉丝……,让我垂诞三尺,真想立马吃上一口,解解馋。开席了,妈妈叫我去敬酒,我点点头,端起酒杯首先敬奶奶,我祝奶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还敬了其他长辈,他们也祝我学习进步。
我们吃完了年夜饭,就来看“春节联欢晚会”。“春晚”的节目真是丰富多彩、精彩纷呈。其中我最喜欢的节目是黄宏的`小品《荆轲刺秦》,让大家捧腹大笑的同时,也告诉我们历史是不能随意更改的。
啊,今天真是个难忘而又快乐的除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