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一种植物的成长过程的作文三年级精选4篇

每个人都会有写日记的时刻,每篇观察日记都是自己观察得来的,写观察日记的方法还可以图文结合。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观察一种植物的成长过程的作文三年级精选4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观察一种植物的成长过程的作文三年级 篇1

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色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这奇迹就如同我家的仙人掌,它就像那粒种子。

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四岁的我正在舅妈家甜甜的入睡,等我醒来时,发现桌子上摆放着两盆幼小的仙人掌,我惊奇地想,哪来的仙人掌呀?舅妈走来告诉我,今天她去花店买了许多花,给我和哥哥也买了盆仙人掌。

不久,我把仙人掌放到了爷爷家就不管它了。一个多星期过去了,我根本就把仙人掌的事儿忘得一干二净了。仙人掌天天都生长在阳光明媚的天气下,和炎热无比的太阳下。不仅仅是这样,过几天我们全家还要去西苇水库去玩玩呢!这次,仙人掌真不知会怎样儿了!

过了三四天,我们回来了,这时我忽然想起那盆儿仙人掌,我想它肯定死掉了,但当我走到阳台时,不可思议的事发生了,那盆仙人掌还活着,就是有些干枯了,我很惊奇,就去查了查百科全书,这时我才知道这是为什么。我给仙人掌浇了水,它又恢复了完好的体魄。

虽然,生命是有限的,但是我们却能把有限生命发挥出强烈的价值,小小的仙人掌竟有如此的气魄,真让我震惊啊!

植物生长观察日记范文 篇2

关键词:幼儿;科学活动;有效记录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2-0236-04

记录是科学探索中一种常用的辅助手段,幼儿用图表、绘画、照片、符号等方式来记录、表达自己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所见、所想、所知、所做,使探索过程具体化、可视化、操作化。我校在开展“院园合作的学前教育实践课程体系”的课题研究中,重视记录在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的重要价值,在与幼儿园的合作研究中采访、记录了大量幼儿园教师科学活动的案例,开展了一系列关于科学记录的实践研究,发现了科学记录中内容空洞而缺乏目的性、记录形式单一缺乏年龄的适宜性、注重结果记录缺乏过程性的探究记录、注重对记录结果的个体交流缺乏集体展示、幼儿缺乏一定的科学记录能力等问题。为此,本文通过具体的活动个案与教学问题思考,追寻影响有效记录的元素,初步探析促进幼儿有效记录的策略。

一、因年龄而异,考虑记录的针对性

【问题思考】在一次科学领域的学科教研活动中,调研员向幼儿园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幼儿园小班、中班、大班都有“自然角”,都在自然区角种植了花、草等植物,饲养了金鱼、乌龟、蚕宝宝等小动物,都培育过玉米、小麦、黄豆等种子的发芽生长过程,并要求小朋友们观察记录动植物的生长过程,大家有没有想过不同年龄班的小朋友在观察记录上有没有什么不同呢?

显然,幼儿不同年龄的发展差异,要求在科学活动的记录内容、记录方式、记录工具及教师的记录指导上也有明显的不同。

1.因年龄而异,明确不同的记录内容。小班幼儿一般只对事物的明显特征和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比较关注。因此,教师可选择小班幼儿感兴趣事物的明显醒目的外在特征去记录。比如,教师可要求小班幼儿在观察了班级自然角的植物后,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植物记录其生长过程中高度的变化和叶子、根茎、色泽等外形特征的改变。

中班幼儿对事物之间的简单关系感兴趣,能对事物进行初步的观察比较。因此,教师可让中班幼儿在对比中记录事物的相同与不同特征。比如,教师引导幼儿对幼儿园“小菜园”中种植的青菜与萝卜在叶子形态、根茎状况、生长条件等方面的差异进行观察记录。

大班幼儿已经能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发现并描述不同种类物体的重要特征或某个事物前后发生的变化。因此,教师可针对性地引导大班幼儿去观察记录事物的重要特征,关注事物变化的一些主要原因,比如,水、土壤、温度、阳光对植物的影响。调研幼儿园教师曾指导大班幼儿追踪记录“冬季大蒜在户外和室内的生长”,帮助孩子获得“温度对植物生长影响”这一重要经验。

2.因年龄而异,使用不同的记录工具。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发展到大班幼儿的初步抽象概括水平,这决定了教师为幼儿提供的记录工具、材料及方法一定要考虑和支持幼儿的不同年龄要求。例如,在“植物有多高”的活动中:小班幼儿在老师指导下制作了大象鼻标尺,刻度是形象生动的水果图案,下端画着的是长在地上的西瓜,中端画着长在矮树上的西红柿,上端画着长在高处的苹果。幼儿在记录黄豆苗的生长时,非常形象化地了解了黄豆苗从西瓜处长到了西红柿处,又长到了苹果处。对于中班幼儿,教师提供自制的测量标尺是按等距方式排列的卡通图案,他们在记录幼儿园小菜园中的植物时常常这样描述“萝卜菜的高度超过三个小动物啦,小青菜的高度才达到二个小动物”。大班幼儿具有初步的数概念和简单的计数能力,于是教师改进卡通标尺,在上面增加了数字刻度,这样大班幼儿在测量与记录事物时,常常这样描述“菜园中种植的黄豆苗长到10厘米小黄狗处了,旁边种植的茄子苗已长到15厘米大黄狗处了”。

3.因年龄而异,教师不同的介入程度。同年龄幼儿观察记录的经验与能力不同,决定了教师指导的程度要有差异。小班幼儿离不开教师直接参与式的指导,这是因为小班幼儿持续并细致观察事物的能力不足,缺乏观察与记录的经验,需要教师引领并不断示范与鼓励下进行观察记录。指导中班的老师可适当放手,采用间接参与的方式,当幼儿在探索与记录中遇到困难时再给予及时的指导,这是因为中班幼儿不仅有一定的观察与记录的经验与技能,还有独立学习、自主探索的需求,这样有利于鼓励与推动中班幼儿进行独立探究和记录,逐步培养独立探究的精神。大班幼儿已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记录方法上也已具备一定的经验,为了充分发挥大班幼儿的独立自主性和创造性,教师应创造大班幼儿独立表现的机会,在他们进行独立探究与记录的同时,可通过经验分享活动,间接引导与帮助幼儿整理、提升经验,做到自主与引导的有效结合。

二、因内容而异,考虑记录的趣味性

【问题思考】在指导幼儿进行有效记录时,幼儿教师最大的困惑是如何选择合适的科学教育内容,以及如何开展不同科学活动的有效记录。由于前一段时间出现的一次日全食,激发了孩子们对天文现象的浓厚兴趣,于是,调研幼儿园组织了“月亮变变变”的月相观察活动,要求家园配合,让孩子们每天晚上把观察到的月亮形状记录下来。问起组织这次科学活动的原因,教师是这样回答的:我们科学教育内容的选择是基于幼儿原有经验和兴趣点,考虑对孩子适应生活有没有帮助,能不能培养幼儿的科学精神。

因此,科学活动应来源于幼儿日常生活的兴趣点,记录的内容应满足幼儿的探究兴趣。幼儿的特点是好奇、好问、好动、爱探索,日常生活中的动植物生长、生活现象都能激起幼儿的遐想,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成为幼儿观察、探索、记录的良好素材。

1.记录植物生长,让幼儿趣味萌生。《纲要》与《指南》中明确把“亲近自然”作为科学领域的活动目标,大自然的花草树木又是幼儿天性使然最喜欢探究和记录的对象。调研幼儿园利用园区资源,科学规划幼儿观察记录内容。第一,“植物园”的秘密。紫薇是调研幼儿园的攀爬类植物中的一个部分。“紫薇架”上:紫薇叶、花的颜色、形状、气味各是什么?“百草园”里:有哪些种类的草?哪种野草长得快?草叶的形状怎样?“花果园”里:有哪些类鲜花、果树?第二,“种植园”的探密。调研幼儿园利用园内可利用的场地与墙角开辟了各个探索的“种植与水生栽培区”。“种植区”:我们的小菜地里可以种什么?什么时候种下最合适?怎样浇水施肥?“水生区”:铜钱草、菖蒲、水竹、吊兰为什么长在水里?它们吃什么?幼儿在“种植与水培园”里边劳动、边观察、边思考,收获着成功快乐的体验。

2.记录动物生活,让幼儿趣味无限。调研幼儿园创造条件,利用多种途径让幼儿参与饲养多种小动物,在亲身体验中探究记录动物的特点习性以及积累动物成长知识。第一,园部饲养的观察记录。园部利用一定空间统筹饲养了多种小动物,树上是各种鸟和昆虫的家,池里是各种鱼和虾的家,园角是各种兔和鸡鸭等家禽的家,园部老师规划观察主题,带领幼儿进行“小鸟的世界”、“小兔的一日生活”、“会游泳的金鱼”等主题研究记录。第二,班级饲养的观察记录。每班自主确定特色饲养区,由老师和幼儿一起商讨饲养什么,怎么饲养,观察什么,怎么观察,并对确定的观察主题进行连续完整的观察和记录。例,“小蝌蚪的成长”、“小乌龟的睡眠”等。第三,日常动物的观察记录。家园配合,结合幼儿的爱好特点,选择观察对象,例:小金鱼、小乌龟、小蝌蚪、小仓鼠、小兔子、蚕宝宝、小蚂蚁等进行持续探究记录。

3.记录周围事物,让幼儿乐趣无穷。“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科学领域的要达成的活动目标之一。因此,周围事物也成为幼儿探究记录的重要内容。第一,感知自然现象。自然现象中的风、雨、雷、电及季节的变化,事物间的沉与浮、斜坡与速度、植物与阳光、光与影等潜藏着丰富的探究记录价值。例如,调研幼儿园利用园内植物的变化开展“感知春、夏、秋、冬”的活动,让幼儿比较记录四季变化中园内植物的变化过程。第二,关注生活经验。生活中各种经验与常识隐含有丰富的知识,是幼儿感兴趣的话题,老师要巧妙利用日常生活去渗透和激发幼儿对其了解与掌握,要鼓励幼儿去了解感受身边熟悉的科技成就对生活的影响。例如,“生活中的垃圾”就是利用活动让幼儿了解与记录生活中的垃圾种类,并学会分类回收,做到变废为宝,保护环境。

三、因方式而异,考虑记录的适宜性

【案例探析】教师设计了小班科学活动“落下来”。在活动中教师先鼓励幼儿仔细观察餐巾纸、沙包、“丫”字形纸片落下的情景。孩子们纷纷向教师报告:“餐巾纸飘来飘去慢慢地落下来”、“沙包是快快地落下来”、“纸片是转着圈儿落下来”接着,教师在幼儿自由探索、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幼儿填写记录表,当教师发现孩子在记录时发生困难不知如何记录时,教师及时指导与启发,用准备好的三种物体的图片取出,与幼儿一起边交流边贴在记录表空格中,并与幼儿共同探讨用“直线落下”的符号“”帮助幼儿记录沙包快快下落的过程,用“曲线落下”的符号“酢奔锹疾徒碇铰慢飘落的过程,用“螺旋线型”的符号“S”记录“丫”字形纸片转着圈儿飘落的过程。

这次记录活动获得了成功,在活动中教师考虑到小班幼儿独立的个体记录能力欠缺,采用了师幼共同记录。记录中教师指导幼儿用三种物体的图片代替,增加了直观性和可操作性。记录中教师还自编儿歌“沙包落下,直直快快;纸巾落下,摇摇摆摆;丫型纸片落下,转着圈儿”来帮助幼儿提炼整理经验,为幼儿学习用符号记录提供了榜样。因此,教师应本着形象、简明、有效的原则,科学地设计规划适宜的记录活动。

1.恰当运用适宜的记录方法。幼儿科学活动的记录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把实物或实物的图片粘贴到记录表上用于代表记录对象,可以用连线或绘画的方式代表记录对象或记录的现象,更可以用符号、数字或图像表征的方式对观察对象加以记录;按记录时对结果的处理方式可以分为描述性记录和统计性记录;另外记录表分全封闭式记录表、半封闭式记录表和全开放式记录表;不仅有单人使用的记录表,还有两人、多人合用的记录表,还可以添加“观察记录汇总表”;记录中可只要求记录结果,也可记录过程与结果,更可以先预测再记录过程与结果;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活动目标采用不同类型和不同形式的记录方式和内容,充分考虑记录表的针对性,使幼儿的观察记录更趋于客观、准确。

2.将个人记录、小组记录与集体记录有机结合。科学活动的记录形式有个人记录、小组记录和集体记录。个人记录是以个人的探究为基础的个体记录,表现为幼儿个体对事物、现象及关系的理解。小组记录是以几个人共同实验为基础的合作记录,体现了团队的合作与配合。幼儿的集体记录既可以在个人记录、小组记录的基础上进行,也可能在个人或小组记录之前,因为有些探究记录不适合以个别或小组记录方式进行,尤其是在幼儿较难自主记录的情况下,主张由教师的帮助下进行集体记录。这三种方法,性质和功能各不相同,教师应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观察类型及观察要求,灵活机动选择合适的记录方式,发挥记录的真正效用,从而促进观察活动能够持续、有效地进行。

3.关注记录的个性化。科学活动的记录虽然有严谨规范的一面,但是也要体现和追求个性化的一面。这是因为幼儿之间存在着能力、个性、发展水平的差异,记录活动也不可能整齐划一。因此,在科学活动的记录过程中,要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法记录自己眼中的世界,要给予幼儿一定的创造想象的空间,满足幼儿个性化记录的需求与表现。例如:在中班科学活动《吹泡泡》中,幼儿记录每次吹出的泡泡个数。教师有意识地提醒与鼓励幼儿可以用自己喜欢和擅长的方式记录,很快孩子们的记录百花齐放、个性十足,有的用圆点,有的用图画,有的用数字,有的甚至每次画不同的符号来表示泡泡的个数。这种个性化的记录方法为每个幼儿搭建起自主创造的舞台,构建起自由想象的空间,提供了大胆表现的机会,彰显了幼儿个性魅力。

四、记录与探索同步,考虑记录的真实性

【案例探析】中班科学活动“漂浮的蛋”,幼儿将鹌鹑蛋、鸡蛋和鸭蛋分别放入水杯里,然后往水杯里放盐,数一数一共加了几勺盐分别使蛋漂浮起来。教师观察发现,幼儿在操作中只关注几勺盐的数量,一直忽略蛋在水中的细微变化,记录表上也只是单调的几个数字。经过调整后新设计的记录表,注重引导幼儿对实验过程进行记录,于是,记录表上是若干盛水杯子的图案,要求幼儿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记录:每增加一勺盐,蛋在水杯里的位置。

幼儿的科学记录活动往往与探索发现同步进行,幼儿边探索、边发现、边思考、边记录,这时记录为幼儿的观察发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那种没有及时记录,过后补记,或者是回忆记录,都会与具体的活动情境有很大偏差,成为实践探索的一个符号与摆设。因此,强调记录活动与操作活动同时进行,是保证记录活动真实与有效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幼儿科学活动中教师设计的记录活动往往只强调对实验结果的记录与保留,忽略对科学活动中现象的变化过程作观察记录,正如上述案例,第一次的记录无意中引导幼儿只对盐的数量加以关注,忽略了实验要重点关注的是盐的数量与蛋的漂浮程度的关系。因此,作为科学记录活动设计者的老师,要有良好的科学素质和精准的把握能力,设计有效的记录表,引导幼儿记录与探索同步、记录为探索服务。

五、记录为交流提供支架,考虑记录的有效性

【案例探析】大班的科学活动“吸管的测量”,幼儿学习用吸管来测量自己坐的桌子和椅子的长度与高度,目的是让幼儿感知用同一测量工具,长度越短,量的次数就越少;长度越长,测量的次数就多。凯凯用吸管在桌面上随便比画了几下,就开始在自己的记录纸上歪歪扭扭地随意写了几个数字,然后开始这边摸摸,那边弄弄,一副无所事事、心不在焉的样子。在评讲环节中,凯凯也没被老师请出来发言,最后那张错误的记录单还被小组长收走了。

在科学活动中有一种普遍存在的情况:讲评活动中,由于时间的原因,老师只能听取部分幼儿的代表性发言,无法充分展示和讨论每个幼儿记录的情况与想法,怎样创造条件为幼儿提供更多展示与交流的机会呢?

1.交流分享,发挥记录价值。记录活动的重要功能之一是为交流、分享提供支架。教师应创设条件,给幼儿充分交流的时间和机会。在幼儿小组记录的过程中,调研幼儿园改变了过去只能静悄悄地记,不能进行轻声地小组商讨的惯例,允许幼儿在小组商讨中形成一致的观点,解决了记录的初步交流与分享。同时在评讲展示环节,为了给每个小组、每个幼儿的记录得到充分展示的机会,教师可以准备一张大纸,尽量把每个幼儿、每个小组的记录结果粘贴在上面,供全班幼儿进行集体交流,也有利于活动后的继续交流、互相纠正和提高。在评讲的时候,老师的评讲要短小精练,节省更多的时间让更多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和展示,让孩子在相互交流与分享中学习与提高,使观察记录不再是一个生硬的数字、一个有限的结论,充分发挥记录的潜在价值。

2.及时展示,提升交流经验。科学活动中的记录表,除了记录观察结果、提升记录能力、加强同伴交流外,我们还可以延伸记录功能,可以将孩子们的记录表在班级中展示出来,既巧妙布置和丰富了班级环境,还方便了学生比较、概括和相互学习。每到自由活动时间,孩子们总会三五成群围绕在一起,向别人介绍陈述自己记录的内容,拓展了幼儿学习时间和空间。调研幼儿园还特意在幼儿的记录表上贴上幼儿个体或小组的个性化标签,让学生有荣誉感、自主感与自信感,每当孩子自信满满地向别人介绍自己的记录内容时,那种满足与成功油然而生。

六、单次记录与系统记录结合,考虑记录的系统性

【问题思考】科学的探究是个持续的过程,科学记录也应追随整个探究过程,科学活动的记录怎样随主题探索不断深化?区域活动中的记录又怎样配合、延展主题探索活动?调研幼儿园的科学活动“有趣的磁铁”,围绕磁铁分别开展了“磁铁走迷宫”、“磁铁能和谁交朋友”、“看看磁铁的力量有多大”等系列主题活动。老师不仅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边实验边记录,甚至在科学区域也设计与安排了相应学具,并要求学生自主完成观察记录。

记录应追随幼儿整个探究过程,本身一项科学探究不是一次两次就完成的,有些科学探究还要进行反复的验证性探究,因此,要考虑单次记录与多次记录、多次记录与系统记录之间的系统规划与比较。有些教师的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会围绕主题多方面、多层次地展开,科学记录也会随着探究的深化而深化;有些教师会在科学教学活动完成后,又将记录单投放到区域里作为活动的延伸,这样把教学活动与区域活动中的记录有效连贯起来,可以帮助幼儿有目的、有针对性进行持续系列的科学探索活动,进一步激发探究兴趣,培养探究能力。因为老师知道,单次记录只显示了一次的探究结论而不是全部,单次记录的结果也不代表一定是正确的结论或能从这次记录结果中发现和找到事物的规律,而系统记录可以弥补单次记录的缺陷,成为延续、提升探索兴趣的动力。

总之,通过课题研究,合作幼儿园的教师更加明确:记录是幼儿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合理有效的记录将是自主与个性的,参与记录的幼儿将是投入与愉快的,幼儿的记录虽有方法、技巧可循,但教师对于幼儿的记录指导并非在于技能技巧的训练,而是在于科学地引导幼儿通过观察记录去直接感知、亲身体验、积极思考、大胆发现科学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左茹。开展幼儿观察记录活动的价值与实施要求[J].学前教育研究,2009,(7).

[2]金波。记录,让科学探究更有效[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3,(1).

[3]应晓玲。大班幼儿科学活动中有效记录的策略[J].教学月刊:小学版,2013,(7).

[4]党刘强。幼儿科学探究中的记录能力[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5,(25).

Effective Use Effective Value

―The Analysis of Children's Effective Records in Scientific Activities

HUANG Mei-rong

(Preschool Education Department,WuXi City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Wuxi,Jiangsu 214000,China)

小学生作文观察一种植物的生长过程 篇3

春节前,爸爸到花市买回一盆水仙花,摆在客厅里,美丽极了。

水仙花像婷婷玉立的仙女,既漂亮又高雅。水仙花的底部比我的拳头大,一层褐色的皮包着洁白、细嫩的肚子,储存着大量养料,为水仙花的成长提供营养。它的头下面长着密密麻麻的白色的根,像老太爷的白胡子,雪白雪白的,吸收水份和营养。

头部向上分开五、六个枝条。枝条都是由叶子组成的,长长的叶片均匀地生长,直直的,没有一片叶子下来,叶子的底部是青白色的,上面是翠绿色的,摸上去有厚厚的手感,枝条的中间长出一枝筷子大小的茎,每个枝长开出四、六朵鲜花,每个花朵分为三层,最外层是六花瓣洁白的、均匀的花叶,中间像一个金黄色的木桶,直直的,内层是三根毛茸茸的枝条,还有一根是白色的花芯,整个花朵就像一个特致的小酒杯,金光闪闪。当水仙花开放的时,发出阵阵浓郁的清香,整个房子都能闻到,令人心旷神怡。

一阵风吹过,小花摇晃着脑袋,摆动着它美丽的身躯,似乎在翩翩起舞,真是令人赏心悦目。怪不得水仙花有“凌波仙子“的美称。

植物生长观察日记范文 篇4

观察植物的周记

那天,我去实验田里观察我可爱的小番茄。

小番茄种下去时,不是种子,而是8株翠绿的小苗。小苗不高,只有15厘米,叶子也不多,但很密,一片接一片,没有留下一丁点的空隙。最近,小苗的颜色加深了,叶子也更多更密了。小小的

叶子上透出几条暗暗的花纹。叶子呈下宽上窄,周围有一圈大齿轮,看上去很锋利,摸上去却又软又滑。小苗长得好快,几天时间,已经有40厘米高了,叶子越来越多,数也数不清。小苗有很多分枝

,左一条、右一条,每一条分枝上全是又多又密的新叶。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惊喜地发现番茄开花了,在浓密的绿叶中,露出一朵朵黄色的小花,每朵小花有6片花瓣,如指甲盖大小。

这几天小番茄长高了许多,茎上还长了许多小小的细细的毛,叶子也肥大了许多。它的旁边又长出了一个小番茄的嫩芽,它们成天依偎在一起,像一对好姐妹。离它们不远处的另一株小苗上结了一

颗小番茄,它的身子有些倾斜,好像在向另一株上的番茄姐妹挥手问好。果子越来越多,它们青中带着透明,小巧玲珑,表面覆盖了细细的茸毛,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好似一颗颗小太阳。番茄越来越多

,越来越大,把绿枝都给压弯了。怪不得我每天测量时,都短了几厘米呢!

小番茄虽然又大又多,却怎么也不红。我盼望着它们快快成熟。

观察植物的周记二

前几天,张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有趣的作业—————种绿豆。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回到了家,我迫不及待的做起了这项作业。

我先拿出几粒比较饱满的绿豆,又拿出了一个圆柱形透明的罐子,把餐巾纸铺在最底层,在把绿豆均匀的撒在上面,随后再铺几张餐巾纸,最后撒上一些水就大功告成了。我看着罐子的“杰作”,心里美滋滋的。这时绿豆上的一个像减号一样的白色的东西进入了我的眼帘,我对妈妈说:“那个可能是它的呼吸器官吧。”妈妈说:“不对,那个东西其实是豆芽的芽胚,是从那儿开始发芽的。”我恍然大悟。

第一天绿豆没有任何的变化,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躲在她的一个绿色的“小房子里”,不肯出来。第二天早上,我起了床,迫不及待的跑向阳台去看绿豆有没有什么变化,只看到舒适的躺在自己的床上还在睡懒觉,依然如当初一样。就这样,一天两天过去了,我的心情开始变得有些焦急起来,这个时候我甚至怀疑是自己的种植方法出了问题,只好耐心等待着。

直到第五天早上,我按捺不住自己焦急的心情,早早地起了床又迫不及待的去观察绿豆的变化,心里想:这次总应该有点变化了吧。到了阳台,看到罐子里的绿豆,我顿时惊呆了,它们像一只只小蝌蚪露出了“小尾巴。”我欣喜若狂,赶忙拿出来相机把它们的成长变化拍了下来。

看着罐子里的绿豆,我心想:希望你们快快长大,变成一颗颗又嫩又壮的豆芽。

观察植物的周记三

观察,是发现问题,揭示事物本质和提出解决办法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逐步养成良好的科学的观察事物的方法。

这一次我打算观察一下绿豆从发芽到生长的全过程,认识植物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条件。

九月十四日 星期日 多云

昨天,我把一小把绿豆放进温水里,准备做绿豆生长的观察记录。今天,我去观察绿豆的情况,看见绿豆已经脱下了厚厚的“外衣”,露出了白白的豆肉。

九月十五日 星期一 晴

我依然观察绿豆,发现已经脱皮了的绿豆开始裂开了,在裂隙中,长出了 一根根白白的、尖尖的小根。水边漂浮着已经脱落下来的绿豆外壳。

九月十九日 星期五 阴

今天,我想起了长长的绿豆芽,到了客厅,我被震惊了,那芽已经长出叶子了,叶子是椭圆形的,头很尖,叶脉还是十分的淡,几乎看不见。也许是温水帮助它长大的原因吧?那翠绿的颜色,令人心旷神怡。根长在绿豆的背后,不停地吸收水中的矿物质,帮豆芽一天天长大。

九月二十三日 星期二 多云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