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你凭什么不坚强心情日记(优秀6篇)

也许每个女生心底都有一件旗袍,穿上它,可以看到自己内心最向往的样子。只是那件旗袍一直都没有出现,因为女生见一件衣服爱一件,衣柜里永远缺一件能穿出去的衣服。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女人,你凭什么不坚强心情日记(优秀6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女人心情日记 篇1

无论多么的热恋,多么亲密的关系,两个人都融成一体了,却依然有话讲不出来。

一个女孩每天写日记,她写的方式很特别,只记载和男朋友的爱情,有的很长,长达十多页,有的很简单,只有两三行。我发现前面的部分都很长,到了后面则愈短――“我等了他一天电话,他都没打来。”或者,“今天我传了7个短信去,他都没回。”或者,“他在哪里?”

日记写的是心情,好的时候会写得很长,郁闷时也会写的很短,我也写过,翻开以前的日记,我大部分都写得很简单,例如:“牙膏用光了。”或者,“7月28,天阴。”或者,“没女人的日子,还真无聊。”

我的日记比不上那个女孩的,她很真诚地记下一整天的心情,其中有一天她写到,“他难道不知道我爱他,为什么三天也不来电话?不是说爱情最具体的表现就是关心吗?有什么事比关心我还重要?如果回电,他一定又说工作太忙,会开不完,可是传个短信用不了一分钟,他连忙到一分钟也没有?难道他已经不爱我了?”

我看了很感慨,我问安安说,你真的忙到连回她一个短信的时间也没有?安安什么也不说。我看到他的脸,早已给酒精熏得通红,两眼无神,像那种刚刚对完彩券,连一个号码也没对中的倒霉鬼。可我知道,安安还是爱那个女孩的。

之所以看到这个女孩的日记,是因为女孩和安安分手了,女孩把她的日记当成分手礼物快递给安安,我抢过来看,看到一个女孩最初的喜悦和最后三个月的痛苦。安安沉默了很久,酒吧快打烊了他才说:“你见过有份把日记当成分手礼物送人的吗?我把它烧了,有点不忍;留着呢,证明我是个没心肝的男人。再说既然都分手了,这本日记迟早会被另一个女孩看见,然后我会再收到一本日记。”

他说得没错,女孩寄来的不仅是日记,还有她的无奈、痛苦和诘责。要是我收到这种礼物,我也会不知所措吧。可是我有个疑惑,她既然有这么多的不满,为什么当时不表达出来,却要藏进日记里,等到一切都来不及才把“心情”寄给对方?难道做女人非要把感情压抑得如此沉重?

比利时作家Frences Dennemark在他的小说《九月的男人》里说:“如果一直注视着加热的水,人们可能会以为那些水永远不会煮沸。”当写日记的女孩每天只盯着她的爱情,也不会把爱情加热到煮沸吧?爱情呀爱情,无论多么的热恋,多么亲密的关系,两个人都融成一体了,却依然有话讲不出来。

西班牙著名导演阿莫多瓦在他自传体的著作《宛如A片的现实人生》中写过,一个女人为了美丽而留长指甲,愈留愈长,花在保养指甲上的时间也愈长,结果她根本没时间出门向男人炫耀她的美丽。阿莫多瓦说,美丽的指甲把她给活活掐死了。

太钻牛角尖总不是件好事,更麻烦的是,只在自己心里面钻。钻呀钻,她以为男人应该了解,但她却忘了,男人是不同于女人的另一种生物,可以说自私,也可以说没脑子。女孩不把话说清楚,男人恐怕永远不会明白。

女人心情日记 篇2

关键词:姜女庙;孟姜女传说;燕行录;山海关

作者简介:皮庆生,男,历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从事民间信仰、文献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K248 K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504(2017)03-0141-08

一、前言

山海关地区的孟姜女传说出现于明代中后期,用顾颉刚先生的话来说,它属于孟姜女故事最后起的地方,“但到现在三百余年中是最占势力的”[1](P33)一系。对该地姜女庙和孟姜女传说的记载,较早的是清初的地方志,如康熙《畿辅通志》卷九,《永平府志》卷六、十、二十一都谈到孟姜女庙,介绍了关外孟姜女故事的梗概。民国十八年(1929)的《临榆县志》则记载了姜女庙修建的详细经过,附录了最早的三通庙记(张栋,万历二十二年;张时显,万历二十四年;程观颐,康熙八年),以及多篇清人诗作。1

显然,关于早期山海关孟姜女传说的地方文献并不多,所以学者们也将重心放在民间流传故事的搜集与整理上2,或者使用今人收集的口传故事来分析山海关孟姜女的才女形象与燕赵文化和齐鲁文化之间的关系,对其演变情况则无法做更深入的研究。[2]

值得注意的是,朝鲜使臣在前往北京的途中,大多要去姜女庙参观,并留下相关记录,从郑士龙的《望夫石》诗,到李容学对19世纪晚期姜女庙的记载,至少有80余种燕行文献记载了使臣们对姜女庙的观察,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地方文献的不足。对于这些文献,王国彪曾利用其中的燕行诗来勾勒明清孟姜女传说的主要内容,惜该文掌握的材料不够全面,只能简单列举诗中所述的孟姜女传说,无法揭示其流传、演变的情况。[3]本文拟全面梳理燕行日记和诗歌中关于姜女庙和孟姜女传说的记载,结合相关地方文献,以揭示明清时期山海关姜女庙和孟姜女传说演变的大致情形,并对燕行文献的性质略加讨论,希望对孟姜女传说和燕行文献的研究有所帮助。1

二、燕行使臣所见姜女庙

燕行使臣最早提及山海关孟姜女的记载,是明代后期的两首诗。一为郑士龙(1491―1570)的《望夫石》,作于嘉靖二十三年(1544),诗中点出望夫石是孟姜女望夫精诚所化,这里的传说有“近诬”的嫌疑,这是我所见最早的一首燕行使臣吟咏孟姜女故事的诗篇。2第二首是裴三益(1534―1588)所作《望夫石》,诗中叙述了孟姜女故事的梗概,作于万历十五年(1587)。[4](卷3,P531―532)两首诗仅言望夫石,未言及祠庙,或许说明孟姜女故事在关外已经流传,与地方自然景观勾连在一起,但还没有出现人造的庙宇。

至万历二十六年(1598),有三人在日记或诗中专门记录了贞女祠的存在,都很简略,只知道庙额为“贞女祠”,由张栋所建,张时显重修,贞女祠在前,后有观音庙,庙后有振衣亭。根据随后的几种燕行录,我们可以了解明末贞女祠的大体情况,祠额为“贞女祠”,或“贞女孟姜祠”,贞女祠内有“石心松节”(赵梦麟书)“姜母金石”(李开芳书)两块题匾,都是为了表彰孟姜女的贞节。祠中孟姜女塑像的旁边,“有一小婢,抱伞侍立,乃自陕东来时与之同行,与之同死者也”[4](卷2,P498)。塑像左右,有万历年间张栋和张时显的碑记,门外有“石心松节,匪石不转”的对联。贞女祠后为观音庙,既有观音大士的金像,又有妙法莲华的变相,有老僧五六人守庙。[4](卷9,P294)

清代姜女庙的演变,大体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康乾为兴盛期,庙宇时有修葺,康熙、乾隆为之题咏甚多,这里遂成为山海关外著名的古迹和教化之地。燕行使臣也注意到姜女庙的变化与清廷的重视密切相关:“皇帝置行宫,去岁行沈阳时,所历行宫,皆重修,故金碧所在炫耀。”“闻此祠本是颓废一小屋,自乾隆历临之后,建构丹彩十倍于前云。”[4](卷55,P584;卷52,P382)这个时期的姜女庙规模扩大,金碧辉煌,逐步形成贞女祠、观音殿、望夫石一线的整体布局(由南向北),东面还出现了清帝行宫(乾隆时),庙前则有其他神灵的祠庙。嘉道以后姜女庙地位有所下降,庙宇走向衰败,到了道光末年,这里已经是“庙宇甚荒凉”,东墙下的楼阁,原为行宫,由于皇帝不再有巡幸之举,也是“颓落不修”。3

在这个过程中,姜女庙及其附属建筑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先来看姜女庙的附属建筑,除了前述乾隆在庙东侧为巡幸所建行宫之外,最重要的是主轴线上的建筑。明清碑刻逐渐从祠中移置于贞女祠与观音庙之间的庭院中,观音庙内的塑像也不断增加,最初只有观音,明末清初改供佛像,乾隆之后供三尊金佛和数十小佛像,“佛皆金身、绿长髯”[4](卷57,P254)。北面的望夫石上,刻着帝王、地方官员的诗句,供游人观摩。由于这些题刻十分醒目,燕行使臣往往不厌其烦地抄录在日记中。随着姜女庙影响的扩大,有人在庙旁建了一些民间祠宇,如乾隆年间出现的催生娘娘庙[4](卷70,P116),正殿南墙外则有天后庙、药王庙。[4](卷65,P89;卷71,P88)

姜女庙内部的变化则主要体现在塑像、楹联与壁画三个方面,为免枝蔓,以下只谈最重要的变化。明清的姜女像一直是村女素妆,“头冒棋子布巾,衣白绫衣,面白而带悲苦憔悴之色,令人怜悯”[4](卷57,P253)。康熙三十八年(1699),姜女像为坐像[4](卷28,P518),道光三十年(1850),姜女庙已衰败,“有一白面女像,身穿白衣,手持一封书,临海而立,宛然有垂泪被面饮泣⒕之状”[4](卷90,P443)。塑像由坐而立的原因已不可知,或许是为了适应孟姜女故事中望夫的主题。神像傍侍立者在明末是一位侍女,至康熙五十一年,已经变为两童子,“左者持伞,右者持带,两童即贞女之子,而伞像行,带像其夫所服常服,而女持来也”[4](卷31,P381)。两人的身份或曰是孟姜女的一子一女,或说是二子。另外,大约在乾隆末年,祠中又设了一尊塑像,据说是范郎。[4](卷58,P73;卷80,P501)姜女庙的楹联最醒目的是庙门外的一幅对联: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尚留片石流芳。它出现在康熙三十八年之前,据传是文天祥的笔迹(或云明钱塘人宋纪所书)[4](卷31,P381),后来移到祠内[4](卷38,P261),至嘉庆初,使臣们发现庙中已找不到这幅对联。[4](卷65,P91―92)庙门外的对联已改作“要知一点烈女心,试看千秋望夫石”[4](卷38,P260),庙中孟姜女塑像旁一直是“万古无心夸节义,一身有死为纲常”,这是乾隆御诗的节选。[4](卷62,P83)有三位使臣还提到墙上的壁画,崔德中发现“四面壁上,画姜女勤苦之状矣”(康熙五十一年)[4](卷39,P481),俞拓基看到“彩画贞女行迹于四壁上”(乾隆十九年)[4](卷38,P87),李押的观察更为仔细,他在日记中写道,“四壁画其往来辛苦之状,至谓姜上诉天帝,秦皇之死,蒙恬之戮,皆其报也,语多荒诞不经”(乾隆四十二年),不仅谈到壁画的具体内容,似乎壁画上还有文字。[4](卷52,P379)这是一个比较连续的记载,说明庙中壁画一直存在,上面是孟姜女的故事。不过,后来的使臣在四壁看到的都是牌匾或诗句,再也无人提及壁画,应该是被题诗取代了。[4](卷41,P62;卷74,P145)

如果将燕行文献与地方史料结合起来,我们可以看到明清姜女庙的变化过程。根据方志所载碑记,最初庙宇的修建者张栋、张时显,以及崇祯十三年将山海关列女十九人纳入庙中y祭的范志完,都是地方长官,庙额则是“贞女祠”,显然是官方试图利用姜女庙来推行其教化理念,属于明代中后期“孟姜女立庙运动”一部分。1所以,明清时期的姜女庙一直由官方控制2,无论庙宇的结构、碑刻、塑像,还是匾额楹联、壁画,都是官方主导的。乾隆御制的“万古无心夸节义,一身有死为纲常”一联,反映了官方的宗旨在强调孟姜女的贞节。但民间因素也并未缺席,它们无处不在。庙中碑记的内容,其来源主要还是民间传说,而且不断添加新的要素,只是还有一些道德评价而已。假托文天祥所作的那幅对联,痛斥秦始皇修长城导致民怨,不一定完全符合官方的意图,所以它的位置从显眼门柱移至祠内两壁,最后干脆消失了。壁画的内容在叙述孟姜女传说始末的同时,宣扬因果报应,甚至将秦始皇之亡、蒙氏之死都归因为孟姜女上诉天帝,难怪被朝鲜使臣斥为“荒诞不经”[4](卷52,P379)。在康乾鼎盛之后,姜女庙中的民间因素也更加突出,甚至祠后的佛殿也出现了怪异的神像,徐有闻在嘉庆二年(1797)在这里看见“坐四佛像,或抱幼儿,或举人眼,极为可怪”[4](卷62,P233)。@些“荒诞”“可怪”的因素出现在官方教化之所的姜女庙,不仅与朝鲜使臣所持的儒家伦理不符,亦非官方宣传的贞节观念,可能反映了民间的宗教心理,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乾嘉后期,或许与清帝巡幸减少,地方官府重视不够,控制松驰有关。

三、明清时期山海关孟姜女传说的演变

燕行使臣去姜女庙,不仅是为了游览古迹,对孟姜女的故事也很感兴趣,他们在日记和燕行诗中对山海关流传的孟姜女故事有很详细的记载,我们据此大体可以了解明清时期山海关孟姜女传说的大致情形。

贞女祠创建前后的孟姜女故事形成有趣的对比。郑士龙、裴三益的《望夫石》写于建祠之前,对这里的孟姜女故事不太了解,认为孟姜女是本地人,丈夫筑长城而亡,妻子登台望夫化石而死。建祠之后,则比较统一:

女名孟姜,姓许,陕西人,夫名范郎。昔秦皇筑长城时,范郎死于役所,许氏手制寒衣,万里寻来,则夫已逝矣。积骨丛中呼号,觅尸葬之,因死于节,化为石,立海讨小[4](卷8,P297)

上面这段文字尽管与方志所载的三通碑记略有不同,但确实反映了明代孟姜女故事的主要情节,这说明山海关的孟姜女故事与其他地区既是相通的,又有其地域特色,比如孟姜女“化为石,立海讨小保就是别处少见的。在这个传说的基础上,明清山海关的孟姜女传说还出现了一些异说或新的情节。

先来看孟姜女的故乡,几乎都说是陕西同官人,其依据应该是庙中的万历碑。1但也有人坚持说她是“齐人”:

望夫祠者,齐人姜女望夫处也,姜女之夫十年筑城,死而不归,姜女至于此地,思望哀号,久犹不去,因化为石,人怜其节,立祠云。

作者是天启四年(1624)出使的李渲,没有遵从庙中碑文之说,而是直接将姜女理解为齐人,应该源于传统文献关于杞梁之妻记载的印象。[4](卷22,P184)康熙五十二年(1713),译官还听说“旧日往来时见石上有刻像,肖妇人忧悴状,后忽劈去,闻女是南州人,南人以为女生在吾邦,像不可留他域,讼于官,移之云”[4](卷29,P292)。南州当是泛指,为了争夺孟姜女的籍贯,居然去告官,使得山海关的姜女庙铲去石上的刻像,所以日记作者也称“其言亦邻诞矣”,似乎不太相信。但是,康熙二年、二十九年都有使臣听说孟姜女与丈夫是南方人[4](卷24,P409;卷24,P186),可见明末清初山海关地区关于孟姜女籍贯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说法,乾隆年间陕西同官说才定于一尊,使臣都说姜女是陕西人,或陕西同官人。

差异较大的是寻夫的经历与孟姜女殉夫的方式。明末的故事说范郎筑长城,一去十年,姜女思夫,制寒衣,辞别舅姑,携一女婢前去寻夫,诗中也谈到路上的艰辛,比如“山m茧足风裂衣,满路沙尘迷彩藻。行投荒戍问伯也,握手庶慰平生恼”[4](卷9,P43)。这可能是文人的想象,未必是见闻所得。大约在康熙晚年,出现了姜女携二子寻夫的传说,也有说是一子一女,与之相伴的是庙中有了二童子的塑像,二者谁先出现,尚难断定。[4](卷31,P381;卷29,P292)在这个阶段,姜女殉夫有两种方式,登望夫石哭死与抱尸投海而死。前者最早见于张时显的碑记,“郎操版锸于辽,无返期。女矢心远觅,至则郎已物故矣。遂哭而死,土之人遴高阜祀之,因名曰望夫石”[5](卷10《重修孟姜贞女祠记》)。明末清初的燕行文献基本沿袭该说,有的直接节录碑文。这个说法有一个变化,即郑士龙所说的“精诚化形躯”,形成了姜女望夫化石的传说。至于投海而死,今存张栋、张时显、程观颐的庙记均未提及,而庙中僧人已经传言孟姜女葬于海中。[4](卷8,P297;卷2,P498)至康熙年间,出现了姜女负尸投海而死的说法,其依据是庙中清人所撰碑记。[4](卷39,P481;卷36,P57)

不过,在雍正之前,姜女殉夫的两说并存,不分高下。在雍正七年前后,出现了范郎死于役,“暴骸六螺山下,梦感其妻许氏”[4](卷38,P261)的情节 ,并为随后的日记和诗文反复提及,投海殉夫也成为主流。比如李在学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记录了一个完整版本,包含了孟姜女故事的基本要素:

俗传秦时范七郎从役长城,死于六螺山下,感梦于其妻孟姜。姜,陕西人也,携其二子跋涉数千里访其夫,闻已死,日夜哀怨,收其夫骸,将入海同死。负尸而s于此岩,二儿亦左抱右挈,同日投海而死。[4](卷58,P74―75)

在这个过程中,民间传说又将孟姜女与秦始皇联系起来,卢以渐听到“俗传”的一个故事,即七郎是蒙恬所杀,而孟姜女死后诉于上天,导致秦亡、蒙氏之死。嘉庆六年(1801),李基宪还听说范郎赴长城久不归,“秦始皇闻其贤,欲纳之”,孟姜女不肯从。道光二年(1822)又增加了哭崩长城、滴血验骨的情节,咸丰九年(1859),又增加了孟姜女嫁给范郎三日,范郎参加筑长城之役未归,遗腹子十五岁又赴役不还,姜氏前去寻访,则父子俱死,最后赴水而死。[4](卷41,P63;卷65,P89;卷80,P503;卷92,P42)

透过燕行使者的见闻,可知山海关的孟姜女传说有一个由简到繁的演化过程,其内容与姜女庙中的碑记、塑像、壁画密切相关。其中官方碑记整合了民间的故事,确定了孟姜女故事的基本框架,使孟姜女传说具有一个稳定的形态,各种异说或新的情节都可以纳入其中,官方、士大夫的权威与民间的创造性和谐共存。相比地方史料而言,燕行文献的记载更能呈现孟姜女传说的演变轨迹和多样性,孟姜女携二子寻夫或遗腹子的说法,在后来的传说中都很难见到,足见燕行文献对于认识孟姜女传说之重要性。[6](P109)

四、朝鲜使臣对孟姜女传说的态度

朝鲜使臣参观望夫石、贞女祠,最初是因为交通便利与自然景观。望夫石在山海关外的平野中突起,很是引人注目,距八里堡与山海关之间的大路很近,这也是使者燕行的主要路线,使臣如果不急着赶路,往往抄小道游览。有些日记会谈到望夫石乃绝佳的观景之处:“北望医无千峰,东临渤海,西俯角山,南连山海,眼界漭阔,形胜清绝,实关外之第一名。”[4](卷41,P63)徐长辅还根据店主的建议去姜女庙观日出,赋诗云:“红澜荡晓云迷,渤海东头眼更低。忽睹光明新气像,扶桑振起火乌楼。”[4](卷66,P421―422)

当然,姜女庙更多的是作为地方古迹吸引着异域的使臣。望夫石、贞女祠相关的传说故事有不少变异,但所表达的夫妇之间的忠贞情感却是一致的,符合使臣所接受的儒家伦理教育,也成为他们在日记、诗歌中一再赞叹、吟咏的内容。所以,尽管使臣们对清朝的政教民俗有很多批评,但对康乾诸帝表彰贞女祠却无异词。有趣的是,他们以异域的眼光,敏锐地注意到孟姜女故事诸说之间的矛盾,他们的态度反映出传统儒家士大夫对于姜女庙与孟姜女故事的复杂心态。

在燕行日记和诗歌中,作者不断重复庙中碑记所讲的孟姜女故事的主要情节:孟姜女是陕西同官人,其夫参加长城之役而亡(后增死于六螺山),姜女制寒衣(后增托梦),千里寻夫(后增携二子),负尸暂憩于此,最后殉夫而死(哭泣或投海)。有的使臣在诗作中大胆地发挥,添加了一些细节,比如孟姜女的成长过程、寻夫经历,使孟姜女传说更为丰富,人物形象更加饱满。如李恒福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所赋长诗:

糟糠娘子称淑美,雪玉空闺徒自宝。郎情山重妾水清,妾守孤灯郎海岛。秋风日夕辽水寒,愁敛蛾眉谁为扫。羞人不敢说分明,夜向灯花心暗祷。曲砌萧萧断根草,蓬麻兔丝相颠倒。重复幕任组钏,一生不识堂前道。边城望望意奋飞,出门敛策辞姑考。山m茧足风裂衣,满路沙尘迷彩藻。行投荒戍问伯也,握手庶慰平生恼。[4](卷9,《朝天录》,P42―43)

诗中写了孟姜女对丈夫的思念和寻夫路上的艰辛,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出门敛策辞姑考”一语,与他同时出使的李廷龟在诗中也有“寒衣裁罢寄无人,远别高堂白发考”,意思是做了寒衣却无人去送,只好辞别公公婆婆,亲自前往。雍正十年(1732),李显宜赋诗一首之后,又写了一组五首的诗,从诗中“四坐且勿喧,听我歌孟姜”“多谢后来人,事合登篇章”这一首一尾的用语来看,便知这是一组铺陈孟姜女本事的长诗,其内容与近代的孟姜女传说多有相合之处,很可能是源自使臣在庙中的见闻。[4](卷35,P287―288、291―294)

另一方面,朝鲜使臣也提出孟姜女传说的歧异之处,或质疑,或用斩钉截铁的语气进行批评,以表明其荒诞不经。比如,他们都怀疑孟姜女与山海关望夫石之间的关系,毕竟唐代诗人王建所咏望夫石在武昌,使臣对汉文典籍也很熟悉,那么山海关的望夫石的真伪就成了问题。嘉靖二十三年(1544),郑士龙在诗中明确说“武昌风雨留真迹,辽海荒言却近诬”[4](卷3,P40)。随后的使臣,无论是谈到望夫石,还是传说中孟姜女登石望夫的足迹,大多持怀疑态度,将之斥为“附会”“荒诞”“可怪”,或者直接说,“山头人化石,此事恐非真”[4](卷36,P261)。当然,也有曲为弥缝者,“或云姜氏望其夫于此山,化为此石,此则与王仲初诗相似,而未知其孰是。行台云,此非真个望夫石也。仲初云,望夫处,江悠悠,而此无江,岂真望夫石耶?余曰:此则不然。古人之称江,不正如我东凡大川及海水来往处皆谓之江?今此石之下海水相通,望之苍苍,则独不可谓之江耶?”[4](卷41,P63)这样的解释显然是软弱无力的,所以李在学干脆说:“姜女事迹之在此,虽无可信,而立祠设塑,亦足以风砺千古耶。”[4](卷58,P75)

如前所述,明末清初的山海关孟姜女传说一直在望夫、化石、投海之间徘徊,朝鲜使臣通过对自然、人文景观的考察,认为姜女望夫合乎情理,批评化石说,更倾向于用投海殉夫取而代之。申厚命登览望夫石,发现“一石双峙,各可坐三四人,必非人化为石,似是望夫之女,日日等望于石上,故仍名之也”[4](卷28,P122)。黄强调姜女是登望夫石“日夜悲呼,终至枯死”。石头的顶上可坐三四人,下面的岩石“有层层作阶之迹,此或后之好事者故为刻,而以此观之,古所云身化为石者,似无稽也”[4]卷37,P273)。金时让直接说“无化石之形”。1而投海殉夫与相关的石浮图,则反复出现在燕行使臣笔下,很少有质疑的,只有金舜协一方面说“记烈女之行者,虽近乎荒唐傅会”,同时也肯定海中的浮图乃是造化“留其迹”。[4](卷38,P261)

朝鲜使臣在对待姜女庙、孟姜女故事时,有着一种求真的、怀疑的精神,前述望夫石真伪的讨论,就是很好的例证。他们对于庙中出现文天祥的对联,一方面认为联句表彰了孟姜女的贞节,所以不断在诗文中提起,另一方面也注意到文天祥为姜女庙题句在时空上有不合之处,也在诗文中将自己的怀疑和盘托出,“文山足迹未曾到此,何以有此题耶?岂在燕狱时好事者受其题而揭之耶?亦未可知也”[4](卷52,P379―380)。m然没有否定,至少未敢直接判断其为真迹。2

最后要提到的是,朝鲜使臣对孟姜女传说的态度很可能受到中国文献的影响。比如李恒福“出门敛策辞姑考”一语,与张时显的碑记中一段话相应。张氏特意强调女子出嫁之后轻易不离家出行,而孟姜女“艰关万里,往行旅宿,必死与同穴,则所遭之不幸者,窃意姜女当时舅姑已没,可无井臼虑,不则安得事远征。又或以无后为郎惧,傥有子代行必属之矣”。而黄世康所撰的《秦孟姜碑文》刻意安排了寡姑去世、葬事既成之后寻夫的情节,以解决这一问题。3当然,使臣很可能并未见过黄文,但他们入庙后大都会阅读张栋、张时显的碑文,所以燕行文献对孟姜女故事的态度有时间接地回应了中国文献的叙述。而李在学的山海关望夫石真伪的态度令人不禁联想到此前乾隆的看法,“事虽不经,而有关风化,故咏之”,他的诗句“讹传是处也何妨”也在姜女庙的显要处镌刻[7](卷13,《姜女祠》诗、《题望夫石》诗序),朝鲜使臣对孟姜女与山海关之间关系的态度,或许也存在中朝之间的相互影响。

五、余论:孟姜女传说和庙宇中的官民互动

募尉付十三年(1544)郑士龙的《望夫石》诗算起,到光绪二年(1876)李容学在《燕蓟纪略》记载了19世纪晚期姜女庙的情形,燕行使臣留下了大量诗歌和观察记录,使我们得以了解明清时期山海关姜女庙和孟姜女传说演变的大致过程。

显然,在山海关姜女庙修建之前,已经有望夫石的相关传说故事。万历二十四、二十六年张栋、张时显主持庙宇的创建、修建,并为之塑像立碑,从而确定了山海关孟姜女形象及其传说的基本面貌:孟姜女,姓许,陕西同官人,其夫范郎赴长城之役死,许氏万里送寒衣寻夫,至此地哭而死。这是一个官方认可的贞女形象,所以祠额为“贞女祠”。这也是一个开放式的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孟姜女传说在寻夫、殉夫等情节上发生了一些变异,寻夫的过程越来越复杂,从独自上路,到两三人的(或一子、或侍女、或一子一女)集体寻夫之旅,路上的经历也越来越丰富,有一些长诗甚至描写了姜女寻夫途中的心情、景物、遭遇。[4](卷9,P42―43;卷35,P291―294)与此同时,由望夫石演绎而来的登山望夫,哭夫化石的殉夫传说也不断更新,逐渐出现负尸投海而死的说法,在嘉道年间还有了秦始皇欲纳孟姜女为妻、姜女哭崩长城、滴血验骨等情节。结合《临榆县志》、《盛京通志》等本土方志所载诗文、碑记等资料,我们发现山海关地区孟姜女寻夫、殉夫等传说发生重大改变是在康乾时期,这是否与姜女庙得到清帝重视,庙宇不断修建有关,尚有待进一步论证。而且,这种变化不只是民间的口传,还进入到姜女庙的壁画和碑记中。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山海关的孟姜女传说与全国其他地区是有交流的,但这里的携二子寻夫、投海殉夫、石浮图等则有其地域特色。

姜女庙从建立伊始便有很强的官方色彩,万历年间的两通庙记中都提到“关内外部曲慕义者”、“关内外有慕义者”的捐助[5](卷10),庙宇结构从孟姜女、观音共处一祠,到分处前后二祠,以及后来的不断扩建,前有孟姜女及其二子塑像,后有观音和诸佛塑像,一直有几位守庙的僧人,按理说应该是一处地方性宗教场所。但令人奇怪的是,我们在燕行诗文中从未看到汉人进庙烧香祈拜的记载,这是否反映了明清时期官方控制的姜女庙主要是教化场所,其偏房一度作为学堂也是一个很好的证据。[4](卷42,P231)如果视姜女庙为一个祠庙建筑群,其宗教则由庙后的观音殿,以及乾隆之后陆续修建的催生娘娘庙、天后庙、药王庙等来承担。乾隆四十九年(1784),一位使臣看到二三十位女子前去姜女庙侧的催生娘娘庙“烧香祝子”,这是《燕行录》中难得一见的与姜女庙相关的宗教活动。[4](卷70,P116)当然,主要由官方控制、作为教化场所的姜女庙与观音殿、催生娘娘庙等宗教性祠庙并非截然两分的,后者顺应了民众的宗教需求,成为姜女庙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姜女庙由官方修建,其空间布局、塑像、楹联、壁画等都有强烈的官方色彩,但民间的表达也见缝插针地渗透进去。比如孟姜女的塑像从一位童子侍立到二子侍立,后来又新增其夫范七郎塑像,反映了子女、夫妻齐全的家庭观念,而壁画所绘孟姜女的经历,有上诉于上天,使得秦皇死亡、蒙恬被杀的故事,则透露出强烈的因果报应观,我们已无法得知主持塑像、绘画者是什么人,但塑像的变化与壁画内容与普通民众的观念是一致的。

当然,我们也注意到,学者们已经指出燕行文献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之一是使臣通常沿着同一路线进京,季节大抵相同,出使前往往会阅读前人的燕行日记和诗文,这就使燕行文献往往前后雷同,大量重复,如果将“这些见闻和感受当作‘当时当地’的资料,可能会有问题”[8](P22―24)。这个判断无疑是正确的,值得高度重视。我们在阅读燕行日记时,也注意到这个现象,比如《燕行录全集》第95册所收光绪年间佚名所撰《燕辕日录》几乎照抄《燕辕直指》之文,而金景善的《燕辕直指》,应该是燕行录中比较有名的一种了,作者虽然未去桃花洞,但并不影响他写一则十分详尽的“桃花洞记”,长达数页。当然,作者也在记文最后写明“桃花洞诸胜既如此,而阻于风雪,未得一览,殊可恨也。”[4](卷72,P159―164)明示此文乃抄录或删改他人记录而成也。毋庸置疑,《燕行录》中对姜女庙、孟姜女故事的记录也存在层层相因的现象,使臣们绕道进庙,往往行程匆匆,未必能够准确记住庙中的碑文、楹联、题诗,有些日记也谈到他们出行前已经阅读过其他人的燕行日记,辗转传抄在所难免。有时日记的作者连具体问题的讨论都相互“借鉴”,朴趾源曾对王建所咏望夫石的地点有所怀疑(乾隆十六年,1751年),李押(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和金景善(道光十二年,1832年)承袭其说,后者几乎是照录原文。[4](卷55,P584;卷52,P381―382;卷71,P88)燕行文献前后相因的现象提醒我们在使用燕行日记时需要特别小心,但因袭之外的变化也可能说明一些问题。比如,李基宪在嘉庆六年(1801)发现庙中已无据传文天祥所书的柱联,并说是对照金昌业的《稼斋日记》得出的认识,这至少确定这副对联在嘉庆初已被人撤去,道光十二年(1832)金景善所见也是如此。[4](卷65,P91―92;卷71,P87―88)而徐有素在道光二年(1822)燕行的日记中说还有这幅对联,细勘原文,相关记载极可能是对金昌业日记的删改。[4](卷80,P502―503;卷31,P381)

总的来说,朝鲜使臣燕行文献丰富了我们对山海关的姜女庙与孟姜女传说的认识,其记录主要来自他们的“见闻”。[8](P8―11)他们入庙瞻仰塑像,观看楹联、碑刻、壁画,留下对庙宇结构、塑像安排、楹联内容的详细记录,他们对孟姜女故事的叙述,往往是对明清碑记、壁画内容的概括,甚至直接照抄碑记原文,反映了明清时期被官方认可的孟姜女传说的版本。此外,他们还经常跟寺中僧人交流,所以日记中还会提到僧人讲述的孟姜女传说[4](卷2,《朝天录》,P498),而不能确指的信息来源,则以“或曰”“谚传”“世传”“古今传以为”“故人称”“俗传”等方式来表述[4](卷8,P297;卷29,P292;卷24,P409;卷31,P381;卷38,P262;卷52,P379),应该是使臣与庙中其他人员接触后获得的信息。这些长时段、多样化的记录,既为当代的采访故事续上了历史的源头,也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分析民间传说的因革损益。

参 考 文 献

[1] 顾颉刚:《孟姜女故事研究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2] 巫瑞书:《各地孟姜女形象比较》,载顾颉刚等:《名家谈孟姜女哭长城》,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3] 王国彪:《朝鲜汉诗中的孟姜女传说》,载《民族文学研究》2009年第2期。

[4] 林基中:《燕行录全集》,首尔:东国大学校出版部,2001.

[5] 赵允v等修,高锡畴等纂:《临榆县志》,民国十八年(1929)铅印本。

[6] 黄瑞旗:《孟姜女故事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7] 阿桂、董浩等:《盛京通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8] 葛兆光:《想象异域――读李朝朝鲜汉文燕行文献札记》,北京:中华书局,2014.

女人心情日记 篇3

凤眼识“财”:女演员床上抚慰市委书记

1998年4月10晚,福建宁德地委书记接到噩耗,其母亲因心脏病突发而撒手人寰。在赶回福州奔丧的途中几度哽咽,泣不成声。

在处理母亲后事的悲痛日子里,接到宁德地区青年女演员吕玉萍的吊唁电话:“荆书记,你不仅是一位出色的领导,也是一条坚强的汉子!如今慈母驾鹤西去,你千万要保重身体啊,宁德320万父老乡亲盼望着你回来……”

祸不单行,就在母亲去世两个月后,的16岁独生女儿荆薇病危。1998年6月14日凌晨,荆薇在医院永远闭上了眼睛。抱着爱女的遗体泪如泉涌,呼喊着女儿的名字直到嗓子嘶哑。

6月16日,怀抱女儿的骨灰盒从北京飞回福州,天空下着细雨。他一下飞机,机场上一个熟悉的倩影让他不禁一愣:吕玉萍撑着一把雨伞,眼圈红红的。她一边递手绢给拭泪,一边安慰:“我听说小薇的事后,请假连夜赶到福州,在机场等您父女俩3个多小时。此时此刻,我的心情和您一样悲痛……”非常感动,他没想到在这种场面,女演员会千里送手绢。

1999年11月14日,宁德撤地设市,被任命为首任市委书记,但人生劫难似乎咬着不放。丧女之痛尚未抚平,又一轮打击接踵而来:他的妻子张建心在瘫痪16年后停止了呼吸。

“苍天啊,你为何对我如此残酷?!”生命中最重要的3个女人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相继离去,倒下了,倒在医院的病床上,连哭的力气也没有,整个人虚脱得奄奄一息。

“荆书记,你别太难过,以后我会像对待亲人一般常来看你。”吕玉萍手捧鲜花走进病房,用毛巾帮他擦汗,一种久违的暖流蹿遍的全身。他轻轻抓住吕玉萍的手,感觉眼前这位29岁的美丽女演员心地善良、善解人意。在一系列精神重创中,吕玉萍用女性的细腻与温柔安慰他,为买剃须刀,送给他好听的歌碟。

吕玉萍系浙江嵊县人,后来调到福建宁德在越剧团演花旦,剧团解散后调到闽东革命纪念馆工作。为了感谢女演员的抚慰,出院后的特意单独宴请吕玉萍。就在这晚,吕玉萍含蓄地表达了芳心“荆书记,我对您倾慕已久。如果您不嫌弃,我愿终身伺候您。”

“可是,我比你大17岁呀!”早已从女演员的眸子里读懂了柔情。吕玉萍说:“年龄不成问题。你是一个孝顺的儿子、重情的丈夫、慈爱的父亲。这样的男人没有哪个女人见了不动心。”吕玉萍还说:“另外,我还特别仰慕您的才华。”

原来,祖籍河南,1952年出生于福建闽东,其父亲是南下干部,曾任福鼎县第一任县长。少年得志,在仕途上一帆风顺。32岁时便出任共青团福建省委书记,享受正厅级政治待遇,36岁任福建省体委主任,1995年当选为宁德地委书记,成为福建少壮派政治明星。

“阿萍,其实早在四年前我对你的印象就特别深刻。”面对女演员的主动示爱,没有拒绝。吕玉萍抓住时机,面带羞涩地顺势醉倒在市委书记怀中……

后,吕玉萍展开了猛烈的“床上抚慰”,烫热的情话和酥软的身子,将一次次融化。奇迹很快出现满脸憔悴的一夜之间精神焕发、生机勃勃。

沉溺于美女温柔梦乡里的渐渐走出了人生阴霾。应吕玉萍的恳求,他将她调到宁德地委接待处。随着感情急骤升温,缠绵悱恻的和女演员已发展到谈婚论嫁的阶段。

就在吕玉萍憧憬着头披婚纱的幸福时刻时,她意外地发现了一个重大秘密,并因此上演了流血事件。

割腕逼婚:继任太太一把火烧掉“遮羞布”

2000年12月底的一天,吕玉萍在的抽屉无意中发现了一个精致的笔记本。吕玉萍对还有写日记的习惯感到非常好奇,打开一瞧,顿时目瞪口呆!

那是一本“爱情日记”,记载着同多位女士风花雪月的故事。日记本里还夹着靓女玉照和浪漫诗签。吕玉萍掐指一算,这些风流韵事大都发生在妻子去世前的时期内。更令吕玉萍惊愕的是,在她对市委书记上床抚慰后,仍然和两位年轻女孩保持着两性关系。是网球爱好者,特别喜欢运动女孩,其中一位丰乳肥臀的网球美眉和打得火热,正准备缝嫁衣。吕玉萍只觉得天旋地转。

毕竟是舞台上长袖善舞的女演员,吕玉萍没有将此事戳穿,她将日记本原样放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为了在情场博奕中占据主导权,吕玉萍明确向提出尽快进洞房的强烈愿望。

果然不出吕玉萍所料,婉言谢绝,推迟婚姻的理由听起来很贴切:“我妻子刚去世不久,怎么能这么快就再婚呢?如果现在急着再组家庭,外人会嚼舌头啊!”

面对的退缩,吕玉萍泪流满面:“我是一个很传统的女人。为了爱情,我可以为你而死。”闻言惊骇不已!

2001年3月6日后,吕玉萍多次电话约请出来商谈“婚事”,躺在网球女孩的被窝里避而不见。3月26日晚,吕玉萍放出狠话:“荆书记,今晚要么你过来敲定婚事,要么我关门写遗书。”

吓了一大跳。因担心情人做傻事,更害怕闹出人命案后不可收拾,驱车赶到吕玉萍的住处。见女演员此时正穿着性感睡衣两眼放电等着他,并无“写遗书”的迹象,二话不说拂袖而去。

“站住!”就在转身开门时,吕玉萍一声断喝。他回过头来,只见吕玉萍手握一把水果刀:“荆书记,你的亲人已经离你而去,难道你还忍心看到一个深爱你的女人流尽最后一滴血吗?”大惊失色!只见吕玉萍猛然举刀往左手腕划下,鲜血顿时渗出。吓傻了,当他反应过来后,一个箭步扑上去夺下水果刀,撕下浴巾为她包扎。

“阿萍,求求你别闹了,我答应娶你!”当场哭了。亲眼目睹了妻子和女儿的死亡,这位市委书记的神经早已脆弱,不得不在血光中做出彻底妥协。

根据郑重承诺,待女演员伤愈后便踏上婚姻红地毯。结婚前夕两人又生小小波折:吕玉萍要求大张旗鼓地举办婚礼,动机是还给“爱情日记”本上的情敌们一点颜色,警告这些美女们今后不要再跟荆书记走得太近;而执意“低调”,他担心豪华婚礼刺激其他情妇,一旦哪个

小情人打翻醋坛子,他这个市委书记的绯闻肯定会轰动全国。

2001年3月18日,没敢大办筵席,他挽搂着吕玉萍悄悄到桂林度蜜月。回来后才给双方亲友和同事发喜糖,人们这才知道市委书记闪电结婚。尽管“爱情日记”中的女主角们一个个花容失色,但生米做成熟饭,没有人揭竿而起“造反”。

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书记夫人,吕玉萍第一件事便是查的家底。结果,翻箱倒柜不仅没看到什么存折、金条、古玩字画,反而翻出了一大把欠条,总共数百万元。解释说是为了给妻儿看病而向老板们借的。

“既然是借的,那么你会偿还吗?”吕玉萍哼哼一笑,一把火将这些欠条给烧了。她对新郎说:“如今我俩成了一家人,希望你今后不要把我当外人。欠条这种把戏是演给纪委看的,而不是自己的妻子。”当时非常吃惊,他没想到演员出身的继任太太居然懂得官场上用于防御的“遮羞布”道具。

结婚后不久,吕玉萍吹第一次枕边风是伸手为自己要官:“我在市委接待处整天管吃喝拉撒睡,干这种差使太没面子了。”于是,将吕玉萍调任宁德市驻厦门办事处主任,享受副处级政治待遇。吕玉萍眉飞色舞,用热辣辣的长吻奖励老公的提拔。吕玉萍没想到,送给妻子这顶乌纱帽另有意图:将演员夫人调虎离山,一来可以避免妻妾纷争,二来可以避开吕玉萍具有穿透力的目光。通过焚烧“欠条”事件,他发现女演员那双美丽的丹凤眼像鹰一样敏锐。

悲情做秀:竖立“贞节牌坊”掩耳盗铃

就在给吕玉萍安排好官位后不久,登上了权力巅峰。2001年12月,荣升为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长。

“算命先生说我生就一副旺夫相,果然给言中了!”欣闻丈夫官升副部级,吕玉萍立即赶到福州,亲自下厨做了一桌山珍海味,祝贺老公飞黄腾达。首先对妻子的能干与贤惠夸奖了一番,然后对吕玉萍悄悄耳语:“关键是记者朋友帮了大忙。”

原来,出道很早,从32岁便位居正厅级,干了16年后仍然是正厅级,他觉得不能老是原地踏步。经过深思熟虑,摒弃了其他人常用的买官跑官的仕途升迁之路,另辟蹊径,深挖自己的“品德资源”和“政绩资源”,以期引起中央高层注意。于是,他派人进京四处联系媒体记者,主动报料自己的“闪光点”。

2000年初秋,北京一家杂志派出记者飞抵福建宁德,流泪讲述着自己一桩又桩的故事,他的记忆力之强令记者惊叹:叙事有条不紊,对时间、地点、情节等如数家珍。于是,该刊在2000年11期刊物上隆重推出报告文学《无悔的选择――记福建宁德市委书记》。2001年5月22日,一家权威报纸在第4版刊出事迹的长篇通讯《市委书记的“家”事》。

中央权威报刊的报道,让一夜之间成为炙手可热的新闻人物。在一报一刊的文章中,主政宁德6年来,摘掉了4个国定贫困县和49个省定贫困乡的贫困帽,一个“闽东人民的好儿子”的公仆形象跃然纸上;在这两篇文章中,的高尚道德情操催人泪下:他16年如一日为瘫痪妻子洗澡、擦身,还背着妻子从四楼下到草坪,享受阳光和新鲜空气,一个重情重义的忠贞男人让千百万读者感动得泪雨纷飞……

“老公,我日日夜夜想你想得好辛苦啊!”在坐上省委宣传部长的交椅后不久,吕玉萍借口“两地分居人憔悴”,要求结束“牛郎织女”的生活。于是,轻而易举地将老婆调回福州市,出任福建省石油公司副总经理。

吕玉萍原来想回到福州看紧位高权重的丈夫,但后来她发现比拴紧老公裤带更好玩的差使:充当“账房太太”,大肆收受贿赂。对妻子“日进斗金”睁只眼闭只眼。

或许尝到了媒体炒作的甜头,抑或担忧暴富后引起外界注目而掩耳盗铃,开始了第二轮宣传热潮。这一次他亲自操刀捉笔,撰写了洋洋洒洒数千字的理论文章《领导干部要带头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强调党政高层务必廉洁自律,此文在2004年10月的一家权威杂志上发表。

就在意气风发之际,他隐隐约约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不祥预感:他从团省委带到宁德市任周宁县“三光书记”(官位卖光、财政的钱花光、看中的女人搞光)的林龙飞身陷囹圄,与关系密切的黑社会头目――福建华隆房地产公司老总冯德耀被捕。紧接着,主政宁德栽培的几个县(区)委书记纷纷落马。他的亲信、宁德市国土资源局局长高胜慈也被“”。更离奇的是,曾经的工作搭档、时任福建省工商局局长的周金伙神秘潜逃出国……

2005年9月28日,的继任太太吕玉萍突然在北京被中纪委“”,惶惶不可终日,但他极力掩饰着惊恐和不安,照常在宽敞的办公室里批阅文件,还到处去“视察”。

吕玉萍在“”后,很快交待有100多人给她家行贿,经她本人之手就进账达300多万元。在妻子的直接证据下,2005年10月12日,被中纪委“”。这一天,赴厦门调研,被人约请到悦华大酒店“喝茶”。进了包厢之后,两名中纪委的官员正在恭候着他。

女人心情日记 篇4

《安妮日记》它不是一部虚构的小说,它是一个女孩最真实的手笔写下的一部日记,一部感动世界的日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安妮日记品鉴心得和感受2022,更多阅读心得点击“读书心得”查看!

安妮日记品鉴心得和感受1直到今日,我仍不愿去回想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那场全球性的战争,一想起它,脑中便会浮现出遍野的尸首和撕裂心肺的痛苦呻吟,我不要看到不幸的泪,不要看到绝望无助的眼神,我要听到全世界人民高声颂读渴望世界和平的赞美诗,而不是吟唱无助的咏叹调。

初涉《安妮日记》大约是在两年前吧,好奇的我与一名犹太小女孩进行了一番心灵的交流。正是这番不寻常的交流使我的心灵有了如此的震撼与触动……小女孩名叫安妮,出身在一个犹太家族,父亲是一家糖果公司的老板,因此小安妮从小就过着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然而,正值豆寇年华的小姑娘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有悲惨遭遇。元首发动了对波兰的突袭战,二战由此爆发,接下来便是对犹太人的大肆屠杀……无奈的安妮一家悄悄躲进了父亲公司中的一间密室,躲避战争。然而,他们最终还是被发现了。安妮一家被凶恶的纳粹党徒关进了令人窒息的集中营。但是,安妮并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她坚强,她努力。她每天在发黄的床榻上悄悄记录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信念……我坚信,这么一个对生活充满向往的少女有理由活下去,并且活得更为出色。出人意料的是日记突然中断了,无奈的她终于含泪倒在了黑暗中,但是她的精神并没倒,坚强的犹太人顽强地生存了下来,法西斯政策倒台了,她们获得了重生……

读完整本书,我的心中漾起了莫名的感动,有为安妮的不幸而感到悲伤,也有被顽强的犹太人民的斗争精神的感动,更多的是对那种黑暗_统治的憎恶、不屑与鄙视。我悲愤,为什么有人在制造不幸,难道在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战争是维护利益的仅有手段吗?我怅惘,为什么我们不能生活在一个和平的世界,就像桃花源一样,蒙太奇也好,乌托邦也罢,但那儿没有硝烟,没有战争,男女老少平等博爱,愉快地生活在一个宁静的世界,但这可能吗?是的,我敢说可能。因此,我希冀,希冀我们的世界停止战争!希冀白色的和平鸽在这方乐土抛下橄榄枝,希冀我们的人生色彩斑斓。

听,远处传来了颂读赞美诗的声音,浑厚而圆润的嗓音萦绕在我们耳际——人性的光辉!

读书,总会有感想;但读书,更是为了找到心灵的寄托。读后感,就是这种寄托的外观读课外文学作品,要把自己融进去,慢慢体会,在思想上交流,在心灵上沟通。本篇读后感,基于这种体验,实实在在地写出了自己内心的触动和思考,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融进去了,又跳出来了,固而“希冀我们的世界停止战争”的感叹是深刻的,又是现实的;对“人性的光辉”的赞美,对人类良知的呼唤又是普遍的。就文章语言而言,由于闪烁着思想的光辉,因而虽不华美,却很准确,也很丰富。

安妮日记品鉴心得和感受2如果说战争是一个黑色的主题,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落下的最沉重的一笔。在朋友的推荐下,我买下了《安妮日记》这本书。每一次翻开它,看到那一行行刺痛人心的语言,我的心格外沉重,我替那些可怜的人儿深感倍愤,对无情战争和可恶的纳粹也感到更加生气。

《安妮日记》里面讲述的是作者安妮·弗朗克的生活和经历。安妮·弗朗克于一九二九年生于德国的一个犹太家庭,当时的犹太人是受到歧视和排挤的,同常人地位都差之毫厘,当时是法西斯主义,犹太人是要遭到残酷迫害的。就在安妮过完13岁生日不久后,他们一家就开始躲藏生活。安妮一家和范·丹夫妇一家在朋友的帮助下,躲进了安妮父亲曾经办公的大楼的一处隐蔽地方,被安妮称为“密室”。

自从来到这里后,他们每天过着心惊胆战、惶惶不安的生活,无论干什么,都得小心翼翼、悄悄的,生怕弄出声音来被人发现了。窗户拉上了窗帘,不让一丝光线透出来或照进来。只有在深夜稍微探下空气,但更不能出发响声了。本来,一个本应在家里享受阳光、享受自然,在学校快乐学习,一个拥有蓝天、自由飞翔的花样少女,现在却因民族被歧视而躲在看不见阳光,享受不了生活快乐的小屋中,比鸟笼中失去自由的鸟儿更加痛苦,是多大的打击和折磨啊!

在这种情况下,她用她的笔记,记述了在小屋的一切,笔记陪伴安妮度过了26个月艰难而悲伤的时光,同时也在这样的暴烈情境下,去纠正自己的错误和缺点,锻炼自己的性格。虽然她很不幸,生活条件更差勇,但身处逆境却不屈服,不丧气,仍然抱着乐观的心态面对一切,胸有理想、顽强拼搏的性格真让人佩服啊!我记得安妮曾说过一句话:“假如我仰望天空,我就想,一切都将会变好的,这种苦难必定会有尽头,和平与安宁将重新降临世界。”

安妮说得没有错,其实只有人们才会愚蠢地去斗争,战争是无情的,战争是残酷的,战争是痛苦的。如果人们用“善”,对待每一个人,和睦相处,一定可以成为朋友。要战争的,发动战争的,残害百姓的,都是恶人。我想,不只是安妮一个人对和平的呼唤,那是千千万万的人都盼望的,呼唤着的世界成为一家,他们那些可怜的犹太人可重在同一个蓝天下成长!只是安妮没有那么幸运,就在战乱和黑暗即将过去,和着光辉的来临前,一朵含苞欲放的小花在法西斯集中营悄然地凋谢了,一个终符无声地划过了那那短暂的生命。安妮,虽然你没有看到今天世界的和平。

但是,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你不是希望你的《密室》能成为作品吗?虽然你没有写出,但是你的文章日记却保留了下来,完成了你的“作家之梦”,也让你的和平之声漾起了激情。只要人们心中有爱,手牵手,心连心,通天塔也可以建起;

如果我们不团结,斤斤计较,老想着自己得利,就算通天塔建了也会轰然倒塌掉。和平是人类发展的桥梁,一起加油吧!

安妮日记品鉴心得和感受3前两天,我读了一本书,名叫《安妮日记》,它记述的是一名名叫安妮的犹太女孩从1942年到1994年写下的日记,在日记中安妮讲述了作为一名犹太人为躲避残忍的德国纳粹党在秘密小屋中的生活状况。

在日记中,安妮如实的记录了当时的元首政府攻下荷兰后制定的一些法规“法令规定:犹太人应在衣服上绣黄色六角星徽;禁止犹太人深夜出门;禁止去一些娱乐场所!……”看到这些规定我觉得十分气愤,他们这样做完全限制了犹太人的自由,没有一点民主可言,完全就是将犹太人逼上死路,这样的情况下,让他们怎么生活!可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安妮一家仍然坚强努力生活着,他们不放弃,他们相信总有一天他们会等来成功的那一天。七月八日,安妮的姐姐突然接到了召急通知,玛格当时仅16岁啊!难道这些惨无人道的纳粹党连一个小女孩也不放过吗?纳粹党的残忍激起了大家的反抗精神,最终,大家决定全家搬进秘密小屋,那是一个办公楼上的废弃屋子,由他们的朋友送来食物,他们生活在秘密小屋里,为了防止被别人发现,他们白天夜里不敢大声说话、走路,只能做一些静态的事情。压抑的生活使大家都变得敏感而易怒,后来秘密小屋中又住进了凡格一家和善良的大夫狄斯亚,自私吝啬的凡格太太总是找安妮的缺点,甚至经常发生争吵,在这样的情况中,安妮学会了忍让,学会了坚强。在秘密小屋生活的这段时间中,安妮并没有放弃学习,还是每天认真的学习各种语言,同时安妮也有了自己的心事,安妮与皮特恋爱了,可是安妮的父亲却很生气,他告诉安妮她应该冷静的处理这段感情,并告诉她将来会有更多的选择,安妮也决定自己应该她冷静的处理这段感情。在这种时候安妮明白坚持下来就意味着胜利,而放弃就意味着死亡。在他们住在秘密小屋的这段时间,他们的同伴都被成群的逮捕,受到盖世太保无情的对待他们有的被赶上火车送进维斯德堡,还有的被送到遥远的荒芜之地,中煤气而死……1944年,盟军登陆,他们终于等到了期盼已久的喜讯,可他们的食物却越来越少,可他们始终保持着乐观积极的态度,相互安慰、鼓励,相信未来一定会很美好。最终,德国失败了,可安妮也走了,她终究没有等到成功的那一天。

通过读《安妮日记》我懂得了即使面临天大的灾难也要学会坚强,要始终保持的处理事情,要保持坚韧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下学习,不可轻言放弃,要相信自己,要学会在困境中寻找希望,就像安妮说得:“我相信自己”,“包括我的思想、我的愿望以及我的梦想”。

安妮日记品鉴心得和感受4看着醒目的书名、可爱的肖像,翻开崭新的封面,品读着里面通俗易懂的文字,起初我以一颗平常心去阅读这一本书,接着继续读下去我的心情是复杂的,同情、难过、愤怒、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安妮日记》是以犹太小女孩安妮的视角记录二战期间密室里的人的生活实录。安妮原本居住在德国的法兰克福,为了躲避纳粹党的追杀,一家人避难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她收到一本日记本作为生日礼物,从此开始用日记记录生活,就这样她度过了漫长的25个月,她在密室里白天不可以拉开窗帘,晚上不可以开灯;可以说她的生活是暗无天日又痛苦,她是失去自由的,只能在密室里活动,只能靠聊天、阅读、写日记打发时间。安妮,一位成长中的少女,花一样的年纪,但她却承受了她这个年纪不该有的压力,如果没有杀戮,她可以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可以与同学朋友快乐地玩耍,可以享受生活的欢乐。然而现实没有如果,她生活在恐怖的密室之中,整天提心吊胆活着;即使过着如此恐惧的生活,她也没有放弃生活、放弃自己,做一个开朗乐观、理性的女孩。比起安妮,我们非常幸运,生活在幸福、和平的中国,不用担惊受怕,物质丰裕,生活快乐。可是一些同学经常抱怨学习太累,不按时完成作业。因此我经常告诫学生:少年强则国强,祖国的富强就要靠你们这一代,要清楚明白自己肩上的责任。

从历史我们知道《安妮日记》是元首领导的法西斯德国纳粹党对犹太人种族灭绝政策的最有力的见证,纳粹党是冷血无情的,由于种族歧视,纳粹党硬生生杀害了600万犹太人,这惨绝人寰的杀戮让我想起了日本侵华的南京_,整整30万人啊,我们的同胞成为日本人比赛的载体,取乐的对象,夺去同胞们宝贵的生命;这手段极其残忍,极其野蛮,真是丧心病狂、令人发指;这是对生命的践踏、不尊重,日本人为何要疯狂地屠杀?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清楚:落后就要挨打呀,只有中国富强,才不被欺负。如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越来越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障,我们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安妮,让我们明白:人可以被消灭,但不可以被打败;她永远活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就像她所说:“我希望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历史不能被改变,但可以被牢记。我们要吸取教训,友善待人,与人和谐、平等相处。

安妮日记品鉴心得和感受5如果大家读过《安妮日记》就知道安妮是一个乐观的女孩,字里行间都透漏出她对未来的美好希望,她将温暖带给了周围的每一个人。当人们都在黑暗中挣扎、绝望时,她正等待着黎明并鼓励别人,温暖别人。下面我们看看作者是怎样写的吧。

那是一段并不美好的日子,刚过完13岁生日的女孩安妮跟随家人躲藏在父亲公司的顶楼上。为了不惊动别人,安妮做什么事都是小心翼翼的,连上厕所和用水的时间都被控制,还常常担惊受怕。在这样的环境下安妮拿起笔记录顶楼内每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长,她思考战争、反犹太人主义,思考与父母的关系、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等,她逐渐由一个任性的女孩变为成熟的少女。

“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美丽开端。当我抬头凝望天空,我总会感到事情会越变越好,残酷终将结束,和平与宁静会重新来临,我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也许有朝一日我能够实现所有的梦想: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记者并最终成为享誉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坚信,人们的内心是善良而美好的。”安妮在日记里写道。

安妮想当一名记者,但这个简单的愿望被当时的黑暗笼罩和淹没,像海面上的泡沫一般,只能远望而无法触碰。但她依然怀着希望,用乐观的眼神观望现在,畅想未来。

日记本该是少年少女记录日常,平凡而快乐的“流水账”,而随时受着死亡威胁的安妮却留下了一本不一样的日记!因为元首发动的战争,她的美好花季被埋葬在纳粹集中营里,冰冷黑暗的集中营成了她人生的句点。战争不是我能想象的,我也不期望有战争来临,我只能敬佩和缅怀这位女孩,同时珍惜现在的时光。

“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

她做到了!1947年,幸免遇难的安妮的父亲,将安妮的日记整理后出版。迄今为止,日记已被译成55种文字在全球发行三千万册,成为一笔人类共同的精神遗产。也许,在法西斯的疯狂怒吼中,还有许多孩子在微笑着说:“我相信善良。”

我不敢去想象当时的情景,也无法可想,但日记里自始至终渗透出的一份温暖却让我无法忘记。战争能摧毁一切,但它无法摧毁人的心灵,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安妮日记》,它寄托了一个少女的美好愿望,记录她对自己和社会的思考,感动和启迪着我和更多人。

女人心情日记 篇5

2、女人啊!高了是亭亭玉立,矮了是小巧玲珑;瘦了是苗条,胖了是丰腴;爱打扮是天性,不打扮是朴素;勤快了是贤惠,懒了是地位提高了……妇女节快乐!

3、三八妇女节到了,祝你在XX年成为一名“富”女,健康“富”,无灾无病体安康;爱情“富”,甜甜蜜蜜受宠爱;运气“富”,吉星高照好彩头!

4、妇女节到了,我祝你身体倍棒,健康富;恋人甜蜜,爱情富;鸿运当头,运气富;合家幸福,家庭富;金榜题名,学业富;大展宏图,前途富!你就是真正的富女!快来都给我们沾沾光!妇女节快乐!

5、踏破繁水三千,只取你一瓢饮,这是我给你承诺,你在家操持家务,穷其半生为了我的幸福,今日妇女节,你就给自己放一天假,让我好好服侍你一天!

6、又到女性朋友的节日了:最温暖的阳光照耀你,你的心情是“晴朗舒爽”;最和煦的微风吹拂你,你的脸上是“快乐花开”,最幸福的时光陪伴你,你的生活是“美不胜收”,最真心的短信祝福你:你的今天是“无忧无虑”。妇女节快乐!

7、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三月八日妇女节到了,祝福美女:青春永驻,漂亮美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幸福快乐,创造辉煌。三八妇女节祝福语

8、3月8日到了,在这专属于你的节日,祝福你:美貌“沉鱼落雁”,爱情“卿卿我我”,工作“顺风顺水”,心情“春暖花开”,财运“无尽无休”,幸福“大路无边”!

9、温馨三八,享受真情与美丽,我已在五大酒店为你定下了一桌“美丽主题自助餐晚宴”,届时将有刘德华陪同,龚琳娜祝唱,更有数位名人表演助兴,愿你度过一个不平凡的浪漫节日!

10、妇女节来到,“三从四(德)得”要记牢。心情服从快乐,身体顺从健康,生活随从和睦;孝顺老人要记得,勤俭持家要记得,自我肯定要记得,生活美满要记得。“三从四得”遵守,幸福生活无忧。祝你节日快乐!

11、三八妇女节,妇女总动员:勤加锻炼,做健康妇女;多做保养,做美丽妇女;驰骋商场,做职业妇女;成家育儿,做幸福妇女!

12、我用一缕春风,二滴夏雨,三片秋叶,四朵冬梅,织成五颜六色的礼盒,结着七彩八飘的丝带,用九分真诚十分热情装进永恒的祝福:祝你妇女节快乐!

13、一个美丽的女人是一颗钻石,一个好的女人是一个宝库。三八妇女节日快乐,美丽健康幸福愉快。

14、没有太阳,花朵不会开;没有爱,幸福不会来;没有妇女,也就没有爱;没有你我不知道什么叫未来,祝福你,妇女节快乐 !

15、送你一盘鸭吃了会想家;还有一碟菜天天有人爱;配上一碗汤一生永健康;再来一杯酒,爱情会长久;加上一碗饭,爱情永相伴!节日快乐!

16、通知:值三八妇女节到来之即,为表示庆贺,所有女厕和女浴室均免费向您开放,欢迎光临!

17、今天我看到一颗流星从天空划过,我赶紧闭上眼睛,合起双手祈祷。你想知道我许的什么愿吗?告诉你吧:妇女节快乐!

18、想送束花给你,却怕你误会我的意思;想写一首诗给你,却发现别人已经写过好多,我只能真诚对你说句:妇女节快乐!

19、君子之交淡如水,所以每到节日的时候,我总不忘记对你送上一句:节日快乐。等我说完了,我才想起今天是妇女节!

20、遇到你之前,世界是一片荒原,遇到你之后,世界是一个乐园,过去的许多岁月,对我象一缕轻烟,未来的无限生涯,因你而幸福无边。

21、有吸引力的女人并不全靠她们的美丽,而是靠她们的漂亮。包括风度、仪态、言谈、举止以及见识。

22、女人最可贵的两种品质,那就是:辨别善恶的能力和羞耻心!今天是三八妇女节,愿天上的每一颗星星,都为你而在天空闪耀……

23、一个贤淑的女人是尘世的天堂。一个温柔的女人能唤醒一座麻木沉睡的宫殿。今天是国际男人劳动节,祝女人们节日快乐,天天美丽!

24、女人应把身心培养得像月光一样,慈悲柔和,胸襟博大,燃起智慧光芒,让相处的人如沐浴在清凉月光中一个安详的,镇定的,端庄的,美丽的少妇,那就是你。祝你节日快乐!

25、世界因为女性的诞生,显得分外美丽!只是一个小小的问候,却是一个浓浓的真意!女人节快乐!

26、女人花美,愿你被真爱映照更缤纷;女人花娇,愿你被真情保护能长存;女人花香,愿你被真诚点缀醉显神韵。祝福天下的所有女子,生活幸福,好梦成真。妇女节快乐!

27、女人是水,以柔克刚,多少铁血汉子都拜倒在石榴裙下变成绕指柔!女人还能撑起半边天,再查阅男女比例,综合结论:女人能征服世界!妇女节快乐!

女人心情日记 篇6

主持人:赵 金

嘉 宾:杨学莹 大众日报经济新闻中心记者

卢舒倩 深圳晚报经济部副主任

李 丽 生活日报济南记者站站长

主持人的话:据新闻出版总署数据,截至2012年11月5日,我国持新闻记者证的新闻采编人员共248101人,其中女记者107417人,占43%。而在有些新闻单位,在采访一线跑动的女记者的人数甚至超过了男记者,实实在在扛起了传媒界的“半边天”。在工作中,女记者凭借着细腻的思维和比肩于男性的能力,构成了新闻采访领域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生活中,她们以柔韧的肩膀与家人一起支撑着家庭的风雨彩虹。

姐妹们,好样的!姐妹们,加油!

都说记者无性别,在新闻面前,身为女记者的我们要和男记者一样去拼抢;但在采写过程中,女记者有自己的视角和风格,有属于自己的秘密武器。

秘密武器一:女性天生善于沟通、感情丰富、富有同情心,对采访对象的喜怒哀乐能感同身受,容易让采访对象信任,说出掏心窝子的话。

2007年7月,我采访精神病人和其家属的境遇时,经医生介绍,好不容易才有两个家庭同意接受采访,但还是有防范的心理。其中一位患者妻子还特意叫了一位邻居在场,不停地对我上下打量。见状,我并未急于表白自己,而是先问“最近去医院看你家我大哥了没?”她一愣,眼神立刻变柔和了,渐渐打开了话匣子。

在她家中,整整一下午,她边哭边说,我边哭边记。生活在丈夫弑父的房子里、有娘家不敢回,还要保持嫁入城市的光鲜,命运的捉弄和各种隐藏着必然性的悲哀,让我们两个女性促膝对哭,《家有“狂人”》就是这样写出来的。大众日报编辑部少有地拿出“今日关注”版大半个版面刊登了这篇稿件。

秘密武器二:女性天生敏感,观察细致,表达入微。伍超在《新闻学大纲》(1925年1月版)上曾说:“妇女之家政,美术,音乐等之评论,纪事及文学类之作品,则男记者往往不及女记者成绩之优良,以其笔致纤丽,观察明细故也。”像大众日报女记者王文珏的专栏“第一时间看外片”,对外片中晦涩的情绪和看起来混乱的意识流背后的意图条分缕析,没有敏锐的感知力和精准的表达能力是难以做到的。

秘密武器三:女性性格柔韧,“脸皮厚”,善迂回,遇到闯关的时候,往往可以以柔克刚。2007年济南“7·18大雨”后第二天,济南市防汛指挥部开会,我和两家媒体的男记者被拦在门外。刚好有人从会场出来,我心想“好男不和女斗,大夏天你又不能拉扯我”,趁值守人员不注意,一扳门闯了进去;后边的男记者也跟了进来。但第二个男记者就被拉住了,没能进去。

每年全国两会,都有女记者“堵部长”、“抓代表”的照片流传出来。在通道、存衣处、厕所门口,女记者连拉带拽,部长们也不恼;相反,男记者这样做就困难许多。

秘密武器四:女性做事认真仔细,更注意采访的方式方法,采访成功率更高。我曾经看过一本营销学的书中讲“电话是带表情的,对方可以听见你的微笑”,从此我电话约访采访都保持微笑和积极的语气。每次采访之前,我一方面要做好功课,同时每次即将见到采访对象前,我都要调动起全部精神,用热情的声音开口,不允许自己疲疲沓沓地对待任何一个采访对象。

我的很多女同事还有很好的习惯值得学习。同事魏然将通讯录打印成密密麻麻的小字号表格,贴在采访本上制成专门的电话本,井井有条;同事代玲玲,每年春节前坚持给重要的采访对象寄一张亲笔明信片,维持良好的关系。

秘密武器五:女性的心理调适能力较好,能有效地自我减压,这对保持心理健康很重要。当记者是一份苦差事,突发新闻的压力、信息海洋的压力、截稿时间的压力、各种正负能量对情绪的干扰,都要面对。相比男记者,女记者有更多的调节手段:哭一场、找好友倾诉一下、做一次瑜伽,或者索性拿“我是女的,男人都做不好,又要我怎样”来宽解一下,暂时“不思进取”一下,也未尝不可。

当然,女记者也有自己的事业短板,比如,做记者最重要的是交朋友,特别是与官员和专家交朋友。这方面的典型例子就是胡舒立,她在当记者时就在工作中和部分高官建立了“可以直呼其名”的关系,他们不仅成为独家的信息来源,还在重大时刻发挥了咨询作用。我身边的男同事也有这样的先例,得益于和采访对象的良好关系,拿到了独家新闻,获得了新闻奖。

但是,我身边的多位女同事表示,这一点比较难以做到。很多女性因为要照顾家庭,业余时间深居简出,刻意压缩社交活动;为维持家庭稳定,也有意无意地和男性保持距离。多数女记者和官员学者的交往维持在工作关系上,公事公办,谈不上有多“铁”的私人关系。这也或多或少限制了事业发展。

此外,媒体要提供观点,记者应该在某些报道领域特别是在经济报道领域成为专家。同时,媒体人也需要分析时势、拿捏分寸、预判影响等专业功夫。在这些方面,习惯于感性思维的女性应该多下些气力。

过去有对女性参与“软”“硬”新闻的调查,认为女性在政经严肃话题上的参与度不如社会、人文话题高。中山大学学者张志安、沈菲2010至2011年对于中国调查记者接近全样本的调查结果显示,“调查记者队伍中,男性占84%,女性占16%”。女性还需努力。

胡舒立一直倡导新闻专业主义,认为记者们要想在两种强大的力量(政府和市场)之间保持清醒和独立,除了正直和敏感外,还必须专业。能够“看到事物的关联度,小中见大,由表及里”。对我们以形象思维见长的女记者而言,更是值得警醒。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