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日记》读书笔记【精彩5篇】

已到了一天的末尾,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想,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日记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狂人日记读书笔记精彩5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狂人日记》读书笔记 篇1

我依稀记得当年是学过狂人日记这篇课文的,但是印象全无了,又或许是一贯的删减版吧,这次重读之后心里的震撼程度不亚于知道原来小时候学的马克思在大英博物馆磨出脚印的事情是假的。

最重要的一点发现,那个人似乎是得了精神病,当然其实是千百年来少数没有的病的人,鲁迅假借这个精神病的口说了很多话,例如吃人、凶狠、赵家的狗,于是大家都说他疯了。可是《狂人日记》的开头是这样说的,那人得了病后来好了,还补了道台也就是当了不小的官,所谓狂人日记是得病期间写的,于是我被彻底震惊了,原来这个人曾经醒来过后来居然又昏沉沉的睡去了——鲁迅万难毁坏的铁屋子里又多了一个沉睡的人。他一定是故意睡去的,因为他发现醒着很累睡着却很舒服,他发现的一切都被别人说成是精神病于是他干脆就把自己变得跟大家一样有病,于是乎这个人居然就能去补了个道台。

吃人不可怕,不要说这是比喻就算是真的吃人我们也做过不少,易子而食居然是出现在中国最古来的典籍上,黄巢大军随时把随行的农民舂成肉泥当军粮,李自成也曾把了明朝的福王和鹿一起煮了吃,名曰福禄宴。这些虽可怕但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狂人自己说也许自己也吃过妹妹的肉,读到这里我算是真正领略的鲁迅拿笔做钢枪,他这话真的是戳到了每个人心里。吃人者也被吃,自己不经意的时候或许也吃过人,只是自己没有仔细去想过。

狂人的下场是最好的,不但没死还做了官,很多人都死了,孔乙己死了阿Q也死了,连那个吃了血馒头的也死了,鲁迅从不畏惧死亡,他直面的是最血淋淋的人性和最丑陋的劣根性。也许这世上本该有很多狂人,只是后来那些狂人的病竟一一都被治好了。

秋有肃杀之气,人类的许多病都被治好了,尤其是矫情这病,我竟许多年没见过矫情这病了。林黛玉有择席之病葬花之行焚稿之心命断之泪,恐怕这矫情也算是冠绝古今了。欧阳修也矫情,听到刮风于是写了《秋声赋》。我的矫情病早被穷这种更强大的病给以毒攻毒给治好了,不过秋风瑟瑟我虽不会写秋声赋,写点读后感还是可以的。

《狂人日记》读后感 篇2

《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小说,作者是鲁迅,原名周树人,收录于《呐喊》。

这篇短篇小说塑造了一个狂人的形象。狂人他满口胡言、神经过敏、多疑焦虑、错乱偏执等表现了他患有严重的精神病,“狂”由此而来。可我们又可以看到,他也不狂,他能对封建社会清醒地认识和批判。他的狂与不狂,造就了他能在这“风雨如磐”的黑暗社会中,敢于向传统和世俗挑战,坚决地反抗旧社会。

“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这是狂人,也是鲁迅对封建社会本质的发现。它教人“吃人”,却又写满了“仁义道德”,狂人看透了他们的猥琐和虚伪:“又想吃人,又是鬼鬼祟祟,想法子遮掩,不敢直接下手”,吃人时则是“话中全是毒,笔中全是刀”,“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然而这却代代相传:“但是小孩子呢?那时候,他们还没有出世,何以今天也睁着怪眼睛,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这真叫我怕,叫我纳罕且伤心。我明白了。这是他们老子娘教的!”

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想吃人,却又怕被人吃。他们不但不起来反抗吃人的人,反而一有机会还要跟着吃人的人一起吃人,荟荟众生的愚昧麻木、浑浑噩噩和良知的泯灭,令人惊讶,令人痛心,令人扼腕。

狂人的不满和不解让他坚定地反抗着封建,但一个人的力量毕竟太小,于是在最后他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呐喊,这撕心裂肺的呼喊声不只是狂人的,也不只是鲁迅的,是全社会的!

《狂人日记》的读书笔记 篇3

鲁迅的《狂人日记》发表于1918年5月的《新青年》上,它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吃人本质有着入木三分的揭露。《狂人日记》要“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作品虽然是一篇狂人的日记,却始终围绕着中国几千年历史中不断发生的吃人现象展开,其用意就是告诉大家,在写满“仁义道德”的历史中,其实满本都只写着两个字:“吃人”!这是鲁迅对封建道德下的定义,也是他多年来思考的结果。作品通过主人公狂人的眼睛,观察了他身边的人:“他们——也有给知县打过枷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给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然而,他们不但没有起来反抗吃人的人,反倒也要跟着吃人。狂人为此而困惑,作者为此而愤怒:“是历来如此惯了,不以为非呢?还是丧了良心,明知故犯呢?”在狂人或作者看来,这些人如果不改,最后终会被吃掉的,而未来的希望只能寄托在那些“或者还有”的“没有吃过人的孩子”身上,因此,他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小说塑造了一位狂人,看见什么人都以为是要吃他:他看见邻居交头接耳地议论,就觉得是在密谋害他;医生给他诊脉,他也觉得那人不过是刽子手假扮,是来“揣一揣肥瘠”的,好分他一片肉吃;大哥安慰他,让他静养着,他却怀疑是想养肥他,好多吃些肉;“狂人”还听说邻村狼子村有个“大恶人”,被佃户打死,连心肝也被挖出炒了吃,又联想起小时候大哥讲书时说的“易子而食”、“食肉寝皮”的事,就越发相信了自己的判断。最后他终于鼓足勇气,发出:“你们可以改了,从真心改起!要晓得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的愤怒的呐喊。

你莫笑“狂人”的疯傻怪诞,他在疯狂中却有着时人中难得的清醒。兄弟邻居固然不会吃他,然而封建礼教却能杀人于无形。礼教杀人不是以人的生理功能的衰竭为表现,而是以人性被扼杀,人“或为奴隶,或为奴隶而不得”,人不成其为人为标志。而封建礼教的思想基础,就是北大清华等名校十博士极为推崇的孔孟之道。

我们的近邻日本,曾经是顶礼膜拜虔诚学习中华文化的好学生。然而,中日战争期间的日本军队是一支野蛮暴虐的兽军,可与历史上满清入关、张献忠屠四川相提并论,为现代史上所罕有,所到之处给中国百姓留下痛苦的回忆,至今无法忘怀。当年的日本人经受了明治维新后的普及教育,很多士兵都是高中毕业生,应该是文明人,但在那次战争中,在中国的土地上表现得却像一群披着人皮的畜牲。

日本东北大学的大西仁教授对此残暴行为的解释是:“那时的日本人虽然接受了西方的科技文明,可以造出飞机大炮,但在骨子里却还是‘君君臣臣’那一套东方文化的底蕴,没有虚心学习西方的文化,特别是没有形成现代人权观念和人道主义思想。那时的日本人,上级可以随便殴打下级,老师可以殴打学生,丈夫可以殴打老婆;这样的人在敌对国的土地上凌辱虐待残害俘虏和平民,自然也就毫不稀奇了。同时,因为缺乏人道主义思想,国家把人民视为工具;当领导给他们灌输了一种所谓的‘崇高事业’和‘伟大理想’时,他们就会像疯子一样抛头颅洒热血,更会把别人的生命视为草芥,想杀就杀。”

“把别人的生命视为草芥”的现象至今没有灭绝。**年12月20日,四川一辆奔驰车将一名3岁的男孩撞倒拖行数米,孩子母亲哭喊着叫停肇事车,不料车上两名男子下车看了看,然后就上车启动车子,倒退着再次从男孩身上碾过……血腥现场5米长的血迹触目惊心。**年4月4日上午8点40分左右,浙江台州市黄岩区双江丹桂花苑小区发生了一幕惨剧,64岁的小区居民陈冬香老人散步时,在离小区门口约5米的地方,突然被一辆正在倒车的白色“帕萨特”轿车飞快撞倒,送医院后死亡。而小区监控录像清晰显示,“帕萨特”反复碾压了老人五次。2006年元旦前一天下午,成都一辆红旗轿车交通违法,交警曾云盛执法时被突然加速的红旗车拖行500多米。随后红旗车又将在三环路辅道骑车的夏大爷撞倒,随后逃逸。一位目击者说:“那个交警伤得那样厉害,躺在救护车上动都动不了。”**年4月29日,一堆骨头和碎肉出现在107国道良乡路段肖庄路口南侧。附近居民猜测死者是遭遇车祸后被往来车辆碾压成肉酱的。

残酷血腥的人狼行为不仅发生在陌生人之间,家庭暴力上升趋势亦很明显。根据妇联和相关部门统计,致伤致残致死的严重家庭暴力事件非常普遍。其中,妇女受害者占97%,老人和儿童占3%;对女方施暴的男性的文化程度从小学到研究生都有,学历越低,施暴越凶;农村的家庭暴力远远超过城市。单就文化影响而言,城市居民和高学历者受西风吹拂较多,农村居民和低学历者保留传统的中华文化较多。但能否因此而得出中华文化比西方文化有更少的人性,我不得而知。但我确实知道,深受美国文化熏陶的胡适发起组织“怕太太协会”,主张新时代的男人要“三从四德”,一辈子反对暴力;而深受中华文化熏陶的刘海洋往黑熊身上泼硫酸、卢刚被公派出国留学却连杀多名世界级天文学家,却绝非良善之辈。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以北大学人为首的知识分子发出“打倒孔家店”的呐喊,开始了新文化运动;今天却有北大清华等名校十博士发起抵制圣诞节,认为“拒斥西方文化是复兴中华传统文化的必然命题和必要工作”,要求“国人自觉回归传统,弘和光大孔孟之道,重建中国文化的主体性,确立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文化在国人心目中和日用中、以及在国家政制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体性和主位性。”

什么是人性?谁对谁错?我在此不作任何评论,事实是最鲜明的证据。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教育已经很普及,在接受了高等教育之后,为什么人们依然如此麻木不仁呢?是教育的失败吗?还是我们接受教育的学者扭曲的学习的本质?把读书考学当做一种手段,学历很高,专业知识非常了得,但是思想素质却非常缺乏,这样的人才能对社会做出多少贡献?我期待着国民道德素质的提高,期待着中国真正的富强起来。

狂人日记读书笔记 篇4

“狂人日记?怎么书还有叫这名的?有这本书吗?”听到这本书的书名时,我心里这样想。所以就带着疑问,回到家来从网上查,找到了《狂人日记》这本书的原文,我和妈妈仔细地阅读了一遍。读完后,我想起了同学的一番话:“《狂人日记》就是吃人的!特别恐怖……吃人的……”我觉得他说的也对,但是还有很多地方我看不懂,所以又和妈妈查了查故事的赏析,看完后,我才了解到:原来鲁迅写得这篇文章并不只是说“吃人”:

鲁迅生活的那个年代,有很多不正当的礼教。由于当时肺结核是很难治愈的,其中一些礼教发明了很多偏方。所以这些礼教就说,可以用人血站着馒头给得病的人吃。很多人被逼无奈,便信了这种偏方。鲁迅就想借着“狂人”的口来抨击这种不良行为,来唤醒国民的愚昧。

看完后,我感觉鲁迅先生是一位主持正义,足智多谋的人。

《狂人日记》读后感 篇5

爸爸给我借了一本书,题目是《狂人日记》,里面的一章章内容让我看到津津有味。所谓“狂人”就是一个精神错乱的人物,他语无伦次,意识好象也有些不清,鲁迅先生用了非常夸张的手法,借狂人之口,说明了中国从前的面貌:人吃人。虽然说文章是虚构的,但是泛出恐怖的味道,在看书的那一晚,我几乎整夜未眠。整篇文章读上去会有怪怪的感觉,流露出十分暗淡的味道,可你只要细细品味这篇小说,就能知道鲁迅用一篇简短的文章叙述了旧中国儿女的绝望,让我们赞不绝口。

是啊,在当时那个黑暗的旧社会,在那位“狂人”眼里,他不仅想保护自己,又想保护那些千千万万人当中又要被“吃”的孩子。作品虽然是一篇狂人的日记,却始终围绕着中国几千年历史中不断发生的吃人现象展开,其用意就是告诉大家,在写满“仁义道德”的历史中,其实满本都只写着两个字:“吃人”!这是鲁迅对封建道德下的定义,也是他多年来思考的结果。作品通过主人公狂人的眼睛,观察了他身边的人:“他们——也有给知县打过枷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给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然而,他们不但没有起来反抗吃人的人,反倒也要跟着吃人。狂人为此而困惑,作者为此而愤怒:“是历来如此惯了,不以为非呢?还是丧了良心,明知故犯呢?”在狂人或作者看来,这些人如果不改,最后终会被吃掉的,而未来的希望只能寄托在那些“或者还有”的“没有吃过人的孩子”身上,因此,他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

这篇文章让我看到了一个我从来没有看到过的画面,看到了一个吃人的世界。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