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关于清明的作文700字(精彩4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作为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清明节可以算得上是很重要的了。可是我们又对清明节了解了多少呢?
相传春秋时期,公子重耳为了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又累又饿,粮食匮乏,大臣介子推便悄悄从身上割下一块肉,煮了一碗汤给重耳喝。当重耳发现这件事时感动地流泪。后来重耳做了国君,却没有赏赐介子推。有人为介子推抱不平,劝他向国君讨赏,介子推不慕名利,收好行李与老母亲隐居深山。重耳听说后羞愧莫及,想去找介子推。有人献计把林子点燃,从而逼介子推出山,可是仍没找到介子推。火灭后,人们在一棵老树下找到了介子推的尸体。重耳见状痛哭。人们在树洞中发现一片衣襟,上面写着:“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重耳下令将这天定为寒食节。后来,又将寒食节的最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一开始,清明只被当成是一个气节。清明节习俗形成的重要条件在于时间和天气物候的特点。清明节的名称与此时天气物候的特点有关。到了清明,气候变暖,降雨增多,是耕种的大好时节,农谚“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我国的传统节日一般都有自身独特的习俗,清明节也不例外。
各地关于清明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都是以祭奠祖先,缅怀先烈为主题。古时候,在寒食到清明这几天要禁火,食物只能吃冷的,人们会带上亲朋好友一起去踏青、扫墓。清明节的一些习俗仍流传至今。清明节最重要的是祭祖扫墓。在外奔波的子女会回到家乡为先祖扫墓、添香、烧钱,并祈祷先祖保佑。
随着国际间频繁的文化交流,大批外国节日在国内悄然兴起,许多年轻人却冷落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传统文化凝聚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和魂魄,承载着民族文化的精华,标志着一个民族丰富和谐的文化内涵,丰富着人们的思想,是我们民族前进航行中的灯塔,因此,我们要把它继续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历书》中有言:“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气清景明,万物皆显。”“清明”因此而得名。
清明里,生机勃勃,则萌生出了览物的念头,然而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温婉四月,四月清明。春分之后,万物复苏,春意盎然,正是出游踏青的好时节,家人朋友共聚一块,出外游览青山绿水。路上行人众多,人们唱着歌、哼着调儿,前者呼,后者应。累了就靠在树旁休息,渴了就掬一捧溪水畅饮。溪水潺潺声、莺歌燕语声、欢快交谈声和着美好景色随我们一路前行,直到那守财奴似的天空,不愿将夕阳展示给人们,一点一点将红色挪回囊中,人们也踏着细碎的光回了家。此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此乐何极!清明踏青,唯有心旷神怡!
哀婉四月,四月清明。小雨淅淅沥沥地从天上洒落下来,这烟雨不仅迷蒙了远山近水,还笼罩着人们悼念亲人的情思,不禁想起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诗句,凄凉的氛围从心中涌了出来。于是拿了纸烛,捧了白菊去怀念先人,细心地割着墓旁的杂草,扫去碑上的尘土。站在祖先墓前,不免满目萧然。追忆祖祖辈辈们的艰苦历程,警醒后人要不畏艰辛。清明扫墓,唯有感极而悲!
清明节时,踏了青、扫了墓还一定得折柳插柳,据说柳条是圣洁之物,经过春风吹拂、春雨浸润的柳条是可以避邪的,把折下的柳条插在门上,可以保佑家人平安,也可以驱除鬼神。还有一些偏僻的人家,他们要在自家门前洒上一些灰,也是此意。
清明节前两天是寒食节,在寒食节时是不能生火做饭的,但又担心人们生病,于是便有了许多的娱乐活动,比如:踢球、做清明粑、投壶等。
经过岁月的洗礼,清明节已沉淀为中华民族的民俗传统,已成为了民俗文化。清明节异彩纷呈的文化运动,清明节的复杂情怀,清明节的风趣习俗,无不在我们心中留下印记。
清明清明,春和景明,在春风和煦,阳光明媚之时,产生出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以及众多习俗,这就是民俗文化的魅力之所在。
这,就是我身边的清明。
已是入夜,户外扬起了一场春雨,雨滴渐落,冷冷作响,留下了一道道雨痕。就在这场华丽的春天圆舞曲中,清明节带着份迷离而神秘的色墨彩,缓缓地向我们走来。时光荏苒,在我的记忆里,永远挥之不去的,便是奶奶做的清明镍。也许只有像奶奶这种年纪的人才会年年记得清明,每年到了这个时节,奶奶便捋起袖子,系好围裙,早早的开始张罗清明节的食材,什么艾叶,米粉,咸菜笋干啦,分门别类地挤满了家里的小餐桌。
早晨,天蒙蒙亮,便听见奶奶在厨房里忙活,为做清明课做准备,炒一些芝麻白糖馅之类的。等到我放学回来便可以帮奶奶打打下手了,有了我的参与,奶奶乐开了花。我俨然成了一个重要的角色。说实话,其实我也没干什么,无非是站在一旁看着,按按锞印之类的。我能于的活就是拿大锤子砸艾叶,抓一大把翠绿的艾叶,放在一个不锈钢盆里,抓起锤子对着叶子一番狂轰乱砸,满屋子叮叮铛铛,不一会儿一股股青绿色的渣汁水流了出来,躺在盆底。砸好的艾叶渣汁与米粉混在一起,变成了一块墨绿色的团子。团子需放入蒸屉里蒸熟才行,待到团子熟了,稍微冷却后,便开始在里头包入芝麻白糖馅。为了让清明课更加美观,在按模前还要在团子上点上一块小红粉,这样按下去,课中间就会出现一抹红点,就像绿草丛里开出的一朵小花,向着春天发出了微笑。一会儿功夫,厨房里就摆满了一屉屉的清明课,这时,便会迎面而来一股糯米的清香和淡淡的艾草味。尽管清明课还没有做好,在书房里复习功课的我,就会不由自主地从房间的`门缝里探出头来,朝着香气飘来的地方望去
成形的课再放入蒸屉里进行二次加热,我便在餐厅里开始了漫长的等待,直到清明课新鲜出笼。清明课—般分为褐,白,青三种,我最喜欢吃青的,融化了的糖汁拌着芝麻的香味缓缓流入嘴里,与艾叶的清香交融在一起,那是清明节最好的美食吧。如今清明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清明节艾叶的清香却一直永存于我的记忆。
云遮艳阳雨绵绵,湿红落英惹人怜。往年的清明细雨绵绵下个不停,渲染迷蒙黯然的气氛,勾起人们的忧愁和悲伤。幸运的是今天天公作美,终于肯放了一点晴,我们一路人,出发准备去扫墓,但更多的是兴冲冲地去寻觅春天的芳踪。
车行在公路上,四周的油菜花将我们包围其间,田野里的油菜花衬天空的光辉,显得格外生机盎然,虽然没有牡丹那样堂皇,没有玫瑰那样绚丽。没有工笔雕琢的刻意,也没有浓墨重彩的痕迹,只轻轻几笔,就勾画出春的律动。多想驻足,漫步到那无际的花海中去啊。但是还有任务在身,我只希望能在接下来沿途会遇见更多的春景。下了车,一棵桃树,终于来到我的眼前,粉红的花儿,已经被昨日的雨浇得所剩不多,然而剩下的如一个个含羞娇美的女子,纷纷投来盈盈的笑意。
走在记忆中的崎岖上路上,青松漫布了大半个山陵,两旁仍是一年四季清丽的草儿,还有点点细细羞羞的小小野花。淡淡的`紫色花朵,黄色的小小花朵,一片片,一簇簇,一丛丛,散落在草儿之中,交相辉映,一片繁盛景色。这里的一切那么熟悉,又那么陌生。路边有一些棉菜,说是可以做清明团子的东西。在绿叶外面好像是裹了一层绒毛,这样看上去好像是银白色的,绿叶之间的花呢就像米粒一般大小,是黄色的。我弯下腰一摸,毛茸茸的,那么柔软,那么娇嫩。我们埋头摘棉菜,虽说不是满载而归却也已是收获不少。
到了太公墓前,像一把大交椅。经历了一年的风吹日晒,这里布满了杂草和一些蜘蛛网。大家都动起手来清理,我看自己帮不上什么忙,罢了,还是去看看小花小草吧。小心翼翼的踏在松软的泥土上,一种不知名的花儿映入眼帘,是白色长条的花瓣,花朵不是很大,却散发淡淡的幽香,后来知道说这种花是可以止血的。祭奠过后,我们就带一路春色准备启程回家了。
远远地,挥手再见,春色明年我们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