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一新生军训的演讲稿(通用3篇)
曾经,老师们总像我们讲大学生活是多么美丽,精彩,灿烂,这使我们有了一个追求的目标,如今,我已经过了大学生活接近一年多了,才知道真正的大学生活。
告别了复读的高中道路,有过了诸多的不舍,终于,踏进了不是目标的大学。进入这所学校后,由于这不是我心目中的学校,这使我对学校产生了诸多不满,有对学校的操场的不满,有对学校教室的不满,有对学校宿舍的不满,种.种的不满使我更加迷失了自己。在军训生活中和宿舍室友不熟,只能呆呆坐在宿舍玩手机,每天按时军训,后来,我们慢慢熟悉了,宿舍有了,猴子、猩猩、黄牛、山猫、桑姐。也许我们都能觉得军训生活期间很苦很累,但是我们都觉得那段时间是美好的,虽然当时大家都不怎么熟悉,但是那是当时的我们都很纯真。过完军训,就走上了校歌之音,在唱歌时,因为我们班上的人员都还没完全磨合,所以出现了诸多矛盾,在此,请允许我向大家说对不起了。
接下来真正踏上了大一路途,也许会有人感到空闲,有人会感到忙碌,有人会感到无聊,但每个人都会感到迷茫,而我,大一加入了诸多的社团,多的是打发时间,但也是因为这样我加入了青协,也许在许多人看来,青协很苦很累,活动多,其实,我也是这样看的,身边的朋友都因为这样退出了青协,而我没有,原因有二:第一,青协里面的主席是我的高中同学,他不肯让我退出。第二,我不愿在青协里面什么都没有做就退出。所以我坚持下来了,到现在我才知道我当初没有退出是对的选择,因为在青协里面有许多让我感到,让我学习的事,只有参与了这些活动,你才能真正理解我此刻的心情。青协不仅仅能够让我学习到很多知识,也让我认识了很多知心好友,我想问大家,你们有过一大帮人唱完歌淋着雨唱着歌回宿舍吗?我有过,这些都是青协给我的,在此,请允许我向大家说声:谢谢你们了!!!
大一过了,我在大一即将结束的时候,我在心里向青协鞠了一个躬,感谢你,感谢你让我对这个学校有了重新的认识,感谢你让我对生活有了更好的理解,感谢你让我获得的不是知识而是生活的全部。
随着军训汇报表演的结束,我们为期十六天的军训也就随之结束了。军训的结束,虽然表面上是摆脱了苦海,但是现在有感觉到对军训生活的不舍,对我们军训生活的那一幕幕的铭记,还有xx学院的那一位位军训的教官,都是我们非常难忘的。总之,现在的心情真的是五味杂陈啊,但是还是充满了对军训生活的怀念啊。
军训,是一次有组织性的活动。同时,军训,更重要的是一种考验、磨练、成熟性的活动。儿时的军训,纯粹是游戏;少年时的军训,仅不过是一种锻炼;大学的军训截然不同,性质也得以升华。长达十六天的大学军训,让我明白了太多的人生哲理,唯有一句话让我感触最深,只有坚持才能迎来胜利。军训后才真正感觉到它的内涵。如果不坚持,何来最后的胜利呢?要做得好,得付出;要做得更好,就要学会坚持。对于生活中的磨难和坎坷,我们不但不要惧怕,逃避,应该勇于面对,学会坚持,学会磨练自己,因为磨练对成就不平凡的人生有重要的意义。能够用心去感受磨练,我们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游刃有余。
这次军训,可以说是最辛苦的一次咯,我们不但要走分列式,还要打擒敌拳,最重要的是倒功和对打,可以说是对我们全方位的磨练啊。
漫长的军姿,踢不完的正步,挨不完的训斥,使个个脆弱的我们慢慢变的坚强,严肃的训练场使我们每个同学英姿飒爽,但绝没有矫揉造作,有的是勇敢,坚强。
残酷的倒功,凭借的就是一份坚持,一份信念,只要你不怕疼,不怕困难,不怕训练,是能够坚持下来的,那一次次的前倒,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次考验,不但是对技能的考验,还有对精神的考验。只要勇于坚持,能够坚持到最后,不管是上场的还是没有上场的,都是好样的,倒功不但是一项有用的技能,还是磨练我们意志的一种好办法,它教会了我们如何磨练自己,如何努力,最后才能获得成功。倒功,对我来说是这次军训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也是最有意义的,最有价值的。
严明的纪律,严格的要求,紧张的节奏,以及辛苦的训练,这就是军训生活的几大特点,在这里有酸楚的泪水,有苦咸的汗水,有飘扬的歌声,有欢乐的笑声,这些就像不灭的音符跳动不已,我们是充实的,我们是快乐的,军训对我们来说是丰富多彩的。
军训,教会了我们一点就是要有团队精神,要有集体观念。现在的我们,现在的社会,需要的就是这种团队精神。每一个步伐,每一个口号,团队精神让它们发出一个单一的声音。而团队精神需要个人,一天天的训练,使我们深深了解到团队精神之重要,可以说刚开始我们的队伍缺乏默契,以致疏远了整齐,队伍便显得毫无生气。我们要达到整齐,就必须不断纠正步伐的错误,一遍不行,再一遍,再不行,再一遍……在一个团队中最重要的还是不要起内讧,这个是我们承受不起的。最终,尝试和毅力让我们渐成一个集体,只要有团队精神,一切就会成功。
虽然我们的军训没有部队里的正规、严格,但从这十六天的军训中足可以让我们深深的体会到什么叫做军队,什么叫做军人,真正感受到作为一名军人的酸甜苦辣,作为一名军人的不容易,作为一名军人的艰辛,瞬间心中油然而生了一种对中国军人的崇高敬意。
最后,我想说的就是:军训,让我们明白了许多的东西和道理,最重要的还是精神,这些东西不仅对我们大学的学习生活有重要的影响,并且这些东西还会影响我们的一生,对我们终身受益。
感谢军训,它教会了我很多以前没学到的东西;军训——我们不后悔!
汉族——大年初一,人们不扫地,不向外泼水,不走后门,不打骂孩子、相互祝贺新年吉祥富贵,万事如意。
满族——年节将近时,家家打扫庭院,贴窗花、对联和福字。腊月三十,家家竖起六米多高的灯笼杆,从初一到十六,天天红灯高挂。年三十包饺子,讲究褶子多为好,子时煮饺子,有的里边包上铜钱,吃到者有好运。春节要拜二次,年三十晚上一次,为辞旧岁;年初一再拜一次,为迎新春。春节前还要举行跳马跳骆驼等比赛。正月十五还有闹灯会。
朝鲜族——家家户户贴春联,做各式丰盛饭菜,吃“八宝饭”,除夕全家守岁通宵达旦,弹伽倻琴,吹洞箫。初一天亮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给长辈拜年。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纵情歌舞,压跳板、拔河。正月十五夜晚举行传统的庆祝集会,由被推选出来的几位老人,登上木制的“望月架”,伴着长鼓,筒箫、唢呐载歌载舞。
鄂伦春族——除夕,全家围坐,共进晚餐。品山珍,喝美酒,吃年饭。青年人给家族及近-亲长者敬礼,叩头请安。午夜,人们捧着桦树皮盒或铁盒绕马厩数圈,祈祝六畜兴旺。初一,着新装互相拜年请安。青年男女聚在一起跳转圈集体舞。有打猎舞,“红果”舞,“黑熊搏斗”舞等。
赫哲族——除夕,大家忙着做年饭,剪窗花,糊灯笼。初一,姑娘、妇女和孩子们穿上绣有云边的新装,去亲朋家拜年,用“鱼宴”款待客人。有酸辣风味生鱼、用味香酥脆的“炒鱼毛”和大马哈鱼籽。民间诗人向人们献诗、讲故事。妇女们玩“摸瞎糊”、“掷骨头”。青少年则进行滑雪、滑冰、射草靶、叉草球等比赛。
蒙古族——五更吃饺子、放鞭炮与汉族同。此外,除夕要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团圆。初一凌晨晚辈向长辈敬“辞岁酒”,然后青年男女跨上梭马,骑串蒙古包,先给长辈们叩头祝愿,接着喝酒跳舞,随后串包男女还利用这一机会廷行赛马比赛。
纳西族——正月新春人们互相访亲拜友,轮流做客,中青年男子组织灯会,并与别村竞赛。城市、乡村都办灯会 灯会节目演的是本民族故事:如《阿纽梅说笑》、《老寿星放鹿》、《社戏夜明珠》、《狮子滚绣球》、《凰舞》等。
藏族——除夕之夜,举行盛大的“跳神会”,人们戴上假面具载歌载舞,以示除旧迎新,祛邪降福。
彝族——春节期间集会跳“阿细跳月”,有些村寨年初一取水做饭都由男子承担,让妇女休息,以而对她们劳累一年的慰问。
苗族——把春节称作“客家年”,家家户户杀猪宰羊,烤酒打粑庆丰收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还要唱《开春歌》、歌词大意为思春、盼春、惜春、挽春等。
白族——白族人民从除夕开始互拜、赠送礼品。除夕岁守夜。子夜过后,男女青年争先挑水,以示勤劳。清晨,全家喝泡有米花的糖水,以祝福日子甜美。大家或结伴游览名胜古迹,或耍龙灯,舞狮子,打霸王鞭。
壮族——年三十晚上,家家的火塘上要燃起大火,终夜不熄,叫做“迎新火”。民间习惯包粽子过春节。节日期间还要组织丰富多采的民族文体活动庆祝,唱“采茶”、舞狮龙、跳打扁担舞、闹锣、打陀螺、赛球、演地方戏等。
京族——初一要拿上香烛到井边烧拜,叫“买新水”,藏族妇女初一的天不亮就要从河里背回“吉祥水”。认为初一的新水可以带来福音和好运,能保一年的吉利。 东乡族——喜欢在春节期间打土仗,以示对养育自己的土地的热爱之情。
羌族——每家每户要做各种油炸面粉小牛、小羊、小鸡等祭品,用以祭祀祖先和天神,过年要喝咂酒,大家围坛而坐,由最长者唱《开坛词》,然后用约二尺多长的麦管从左至右,依次咂饮。
鄂温克族——正月初一,互相拜年,特别是对自己的长辈和亲戚必须在初一那天去磕头拜年。在年初一晚上,男女老幼集合在一个较大的房子里尽情地快乐,一般都由老年人召集这个娱乐晚会,由妇女们先开始跳或唱,接着不分男女大家都跳起舞来。
从’99世界园艺博览会举办地的省城昆明,到“风-花雪月”的大理名胜;从高原水城丽江、神奇的“香格里拉”—中甸,到孔雀曼舞的西双版纳;从“天下第一奇观”的石林、千姿百态的元谋土林,到世所罕见的“三江”并流,江狭水凶的虎跳峡、这些迥然相异的山川景色,如一个天然的自然博物馆,每一位来到这里的游客,都会深深地感受到这是一块博大而充满激-情、深邃而富有魅力的神奇之地。
美丽、富饶的云南,是祖国西南边疆的一块宝地,它土地辽阔、山川壮丽、资源丰富,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早在170万年前,元谋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这里是中国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和口岸。云南有10个国家级风景区,48个省级风景名胜区。有海拔6740米终年积雪的高山东省,至今无人能够攀登顶峰;不古老茂密的原始森林,险峻深邃的峡谷,喀斯特岩溶地貌开成的石林以及九乡溶洞等奇观。
绕三灵
又叫“绕三林”,始于南诏,最初是古代宗教祭祀的一种仪式,后来逐渐演变为白族群众文体娱乐与郊游活动的民族盛会,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洱海周围白族群众穿红戴绿聚红成队,前来参加活动,或挂一彩绸,葫芦,手执蚊帚、拿着扇子、毛巾,一人主唱,一人打拍,后边跟随一男女,唱着调子,打霸王鞭,弹着三弦琴和月琴,载歌载舞,由苍山东麓至庆洞,喜洲、金河。沿路逛三都,即是“绕三灵”。三灵指的是佛都、神都、仙都这三都。
彝族踏歌 打歌,又称踏歌,以巍山、南涧、漾濞等县流行较广。大体可分为模拟动物体态的动物舞。以及抒发情感的情趣舞两类,大凡婚丧嫁娶,民族节日都要打歌,舞步主要在脚下,为踏、蹉、跺、抬、踢、跳等步法,边跳边唱,可随意编词,也加固定唱词。有领有和,潇洒自如,激烈时,热情奔放,情绪激昂。打歌调以葫芦笙,竹笛吹奏的曲调为两个声部,与人唱的打歌调结合,形成三个声部的打歌音乐、音乐效果非常强烈,这种特殊的和声,在其它打歌中是少见的。
同时,“三日街”、“火把节”、“蝴蝶会”、“花朝节”、“石宝山歌会”、“泼水节”、“赛花船”、“要海会”、“渔潭会”、“菊花会”、“本主节”等也都是云南著名的民风民俗。
白族风俗 大理地区的白族男子多着白色对襟上衣,外穿镶花边黑领褂,下穿白色或蓝色肥宽裤子,头缠白色包头,肩挎绣花挎包。白族妇女穿白衬衣,着艳红、蓝或浅蓝色领褂,下穿灰蓝、绿色布料加绣花加绣花边裤角的裤子,脚穿绣花鞋,腰系加绣有花、鸟等图案的绣花短围裙。
白族婚礼热闹而且繁琐,一般要三天。结婚这天称“正喜日”,头一天叫“踩棚”,后一天叫“散客”。其中头两天较有特色,“踏棚”这天的夜晚要在男家唱“板凳戏”。
大理地区的白族民居建筑独具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白族民居多为封闭式建筑,正房对面的院落围墙通常都要砌成照壁,照壁尺度比例匀称,外观十分优美。照壁除注重造型精美外,还非常注重装饰,使照壁显的更加高雅秀丽。
摩梭风情 摩梭古称“摩沙”,是宁蒗境内的土著民族之一,其族源属于我国古代游牧民族“牦牛羌”。
特殊的社会地理环境,使永宁摩梭人一直保留着独特而神奇的风俗礼仪。泸沽湖畔摩梭人传奇式的家庭婚姻形态,成为东方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最具神秘和吸引力的母系文化奇观,形成一个扑朔迷离的幽远的梦境。普米族和摩梭人的孩子,长到13岁,便要举行成年礼。
摩梭人至令还保留着人类母系氏族的婚姻形态。流行于摩梭人中的阿夏婚姻形式有两种,即阿夏异婚和阿夏同居婚。摩梭人崇拜大自然,信奉神灵,相信天地万物、日月水火、风雨雷电,引经据典由神灵主宰,所以长期以来逐渐形成了形式各异的祭祀方式。
摩梭人过年分为大年和小年。过小年在每年的农历十一月十二日。村村寨寨饮酒食肉,歌舞狂欢,放牧人员备受优待。全家都会赠给放牧人员猪膘肉、香肠、鸡蛋、粑粑等礼物。他们还在牲畜尾巴上系一条红布,以示度年。放牧人员到山上野餐祭山神,祈求山神保佑来年水草丰茂,牲畜兴旺。过大年在每年的腊月三十日。院子里正房门前要栽两棵青松,房顶上插松枝和彩色经幡。桌上供煮熟的猪头祭祖先和神灵,青年们举行摔跤,打秋千,对山歌,跳土风舞等活动。 他们的传统节日是转山节,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湖畔的摩梭人都要盛装前往“格姆女神山”朝拜。
本主崇拜是白族特有的普遍的宗教信仰,“本主”即本境之主,即一个村落或某一地域的保护神。
白族对本主的信仰具有悠久的历史。各村每年都有定期祭祀本主的盛大节日,这是村中重大的宗教活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