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关于家乡的风俗

作文关于家乡的风俗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作文关于家乡的风俗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作文关于家乡的风俗(通用12篇)】,供你选择借鉴。

作文关于家乡的风俗篇1

“石溪久佳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每每提起端午,谁不是先想到那香气扑鼻的粽子来呢?

当这美味的粽子入口后,不禁会想,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是怎么来的呢?原来在我国战国时期,有一位非常受人爱戴的诗人和政治家——屈原自沉于汩罗江,百姓非常哀痛,纷纷涌到江边去凭吊,后来当心凭吊的饭团被鱼虾所食,就想出用树叶包裹饭团并外缠彩丝,慢慢地发展成了现在的粽子。

包粽子的工序也不简单。首先要把采来的棕榈树叶子一条条撕开来,然后一段一段结成绳子备用,再将包粽子的粽叶提早一天洗净并泡在水中使其变软。第二天将糯米洗净过滤掉多余的水,之后按家里人口味拌上酱油盐等备用。再就准备粽子馅:有芋头的、有肉的、还有板栗的、豆沙的……这些备好后,拿出泡好的粽叶,两片粽叶打底,加上一勺糯米,放上自己喜欢的馅,面上再铺一层糯米,之后用另外一张粽叶盖上,最后用棕榈树叶做的绳子将整个粽子一圈一圈把它绑好,这样一个粽子就做好了。

粽子全部做好后就把他们放进锅里加上水先用大火煮,等水开了之后,那棕叶的香味,棕榈树叶的香味,还有糯米的香味,混合起来,慢慢的从锅盖缝隙里钻了出来,闻着这些香味,我实在忍不住,总是一会儿就去闻闻,一会儿就过去提起锅盖看看,并不断的问外婆:“熟了没,熟了没?”外婆笑着对我说:“等一会儿”。可没过多久我又跑去问外婆,外婆笑眯眯的说:“再等一会。”我就一直这样子等着、盼着,总觉得时间过的很慢。

终于,外婆掀开锅盖,对我说:“快来快来,新鲜粽子出炉啦!”煮好的粽子散发出了更迷人的味道,这味道如同磁石般吸引着我,拆开一个粽子咬上一口一股清香顿时间溢满了我的口腔、沁入我的心脾……五月初五这天开始是为了纪念屈原,经过千百年后的发展今天成为了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作文关于家乡的风俗篇2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地区的民风民俗不同,我家乡更是别具一格。

在广东潮汕地区,一直以来,每个人的一生都要举行一个成人仪式——出花园。也就是说,你从今天开始,就从花园出来了,已经不再是小孩子了。具体礼俗是这样的:有十五岁男女孩子的家庭,要在农历的正月十五为孩子举办一次隆重的仪式,是个人生的转折点。还要用三牲果品(鸡、鸭、鹅和水果类)拜别公婆母,表示孩子已经长大了,不再是终日在花园里玩闹的孩童了。

出花园的孩子要穿上红皮鞋、吃公鸡头,所有食品都要吃一点,因为传说明嘉靖年间潮州状元大钦小时候没钱,但在路边对上了对联,得到了一只公鸡和红皮鞋,父亲为大钦烫了鸡头吃。后来,大钦果然得中状元,名扬天下。还有的用榕树枝、竹枝、石榴花、桃树枝、状元竹、青草各一对合十二样泡水给出花园者沐浴。

在我们普宁市,当天要吃炸猪肠和肚,并且邀请小朋友于地下围着竹箕,同时进食,祝贺出花园者“换上了成人的肠与肚”,和童年告别。

潮汕人有着与众不同的食俗,日常生活中特别喜欢喝粥,有着皮脆肉嫩的“炸豆干”,有着以大米制作的名目繁多的酥香的饰品,而且非常喜爱腌制的佐餐小菜(主要用于喝粥时),如,咸菜、菜脯,以及精致的小食蚝烙、肉丸等。尤其是牛肉丸,令我吃完后仍然回味无穷。

潮汕都非常注重“吃”不过最出名的还是潮菜以及潮州的功夫茶,潮菜远进闻名,是由潮汕原有的菜式与按潮汕味加工改造的菜式构成的一个开发体系。潮菜中不仅有名贵的燕窝、鱼翅、鲍鱼烹制的精品,也不缺少粗菜的特色菜。如地瓜叶做成的“护国菜”芋头做成的“芋泥”,大芥菜做成的“大菜羹”等等许多。

潮州功夫茶十分富有地方特色茶艺。小到用水,大到冲泡,品尝都很讲究。

潮汕农村传统民居样式很多各有着生动形象的名字,例如“四马拖车”、“四点金”、“下山虎”、“爬狮”。简单介绍一下吧,“四点金”是潮汕独特的村居,旧时只有殷富显达的家庭才能建造,建筑格局有点像北京的四合院。“下山虎”房屋的建筑在潮州农村较普遍。建筑格局比“四点金”简单,少了两个前房,其余基本一样。“四马拖车”也称“三落二火巷一后包”,是“四点金”的复杂化。无论是“四点金”还是“下山虎”潮汕民宅有个突出特点就是装饰,故有“京华帝王府”和“潮汕百姓家”之说。

不论是潮州的“出花园”、饮食、民居还是功夫茶,都有着独一无二的特点。

作文关于家乡的风俗篇3

大家都明白,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元宵节。这一天,大家都要看花灯,猜灯谜,而我的家乡—歙县汪满田的花灯可是别有特色哟!

说那里的花灯很有特色,因为它们大都是由竹架子骨在内,糊纸于外,加以形象逼真的绘画与色彩点缀共同组成的各式各样的鱼儿。花灯为何都是纸鱼儿呢?传说由来以久,老人们说,古时火神总是来烧房子,人们损失了许多的财产,为了驱赶火神,人们就把花灯都做成鱼的形状,并带着如同真的大纸鱼绕着村子转。火神看见鱼,以为整个村子里有好多水,就不再敢来烧房子了。以后,人们就年年做鱼,戏鱼,以求平安。

每逢正月十五晚七点,花灯会便开始了。瞧!只见那天空中出现了许多烟花,有的金光闪闪,似一座金桥横空而架;有的五彩斑斓,升上天空呼啦开出各色的花朵…,各种烟花争奇斗艳,让人目不暇接。之后,真正的主角上场了!一个个头能装下两三个小孩的巨大纸鱼游来了,它的身体里有几十枝甚至上百枝红蜡烛,把路面照得亮堂堂的。在鱼队前,一个汉子拿着一个火把引路,十几个壮汉抬着一个“巨无霸”鱼缓缓地走来。“巨无霸”鱼摇头摆尾的,似乎在向人们问好,人们欢呼着挥手表示欢迎。紧随其后又是几条大鱼儿,后头跟着一条条可爱的小纸鱼欢快地游着,不时地互相亲昵着。小纸鱼的主人可是我们孩子,花灯会上也随之增加了几分童趣。

鱼队的中间杂着敲着铜锣,打着大鼓的大人,声音震耳欲聋,使花灯会更显热闹。几个淘气的小男孩跟着他们的爸爸和爷爷,举着燃完的烟花剩下的杆儿做成的小小火把,走在鱼队的最终面,来回跑着,乐着。鱼队走到另外的地方,又该烟花炮竹上场了,“叭”,这儿的炮竹响了,“轰”那边放烟花了,真不明白该看哪儿了呢!

元宵灯会“纸鱼儿”游,灯火通明喜乐洋洋!

作文关于家乡的风俗篇4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的天空中下着蒙蒙细雨,我们一家加上姑姑和我表弟一起去扫墓。

到了扫墓的地方,我们拿出了食物,你们想知道我们这边要带什么食物吗?还是我来告诉你们吧!我们这边要带的食物有:豆腐干、青团、馒头、米饭、清明果和酒。

接着我们站在去世的亲人面前,给她送上食物,然后爸爸点燃了香,平均分给了我们,让我们去拜。我们给逝去的亲人背了古诗和国学。

等扫完了墓,姑姑说:"我来教你们制作青团吧!""好!"我叫了一声。"首先把艾草放锅里煮,等煮好了就把它拿出来拧干,然后和面粉合为一体之后,并分成一个个小小的团子,接着在里面放进八八喜欢的东西并封住口,最后放锅里蒸,就大功告成了!"姑姑说。

我按照姑姑的说法我果然完成了。

清明节这一天,我既懂得了我老家的习俗,又学会了青团的制作。

作文关于家乡的风俗篇5

我还记得小时候,大人们都害怕过年,进了腊月便开始愁这个年怎么能过得不那么窘迫。那时候不比现在,称半斤肉都要掐着指头精打细算,更别提什么腊八节的十八种食材了。奇怪的是我们家却很神奇,每年的腊八都过得颇有滋味。

在那个与我来说艰难的年代,一碗甜糯可口的腊八粥可谓人间珍馐。初八的前一天我都会很认真地做一天作业,直到夜深的时候妈妈满意地跟我说声:“早点睡了,明天给你煮腊八粥吃。”我才用假装满不情愿的神色恋恋不舍地收拾好书包爬上床去,偷偷地一个人躲在被窝里乐。一

作文关于家乡的风俗篇6

一年一度的春节到来了。在我的家乡有一种风俗,那就是在正月初一这天晚上舞龙。

“鼓咚咚,咚,鼓咚咚,咚……”哪儿来了一阵击鼓声?难道有什么特别的节目在广场上表演吗?

刚一走向广场,就见到一片火红的灯光在路道上跳舞,看戏的人们响起一阵阵排山倒海的掌声。十几位舞龙者有的伴奏乐器,有的舞着龙,有的在喝彩……

只见那龙,全身都是火红的鳞片,一片连着一片,中间没有一丝缝隙。龙头上长着75度至85度的嘴,头上两个龙角向后倾斜,鼻子上长着两条又细又长的龙须,上面还有一双既圆又炯炯有神的大眼睛。

舞龙开始啦!只见一位魁梧的大汉手上举着一个跟足球一样大的龙珠,上面镶着五彩缤纷的花纹。龙看见后,立刻直奔龙珠,随着龙珠升腾。大汉在龙面前把手中的棒子抡了几大圈,龙也随它,一圈又一圈的盘起。过了一会儿,龙似乎累了,停留在半空,身子围成一个大圈。接着龙珠又上下摆动,龙紧追不舍,也跟随着上下摆动,犹如海面上刮起了一阵风,把浪吹掀翻了。不一会儿,龙珠直冲云霄,龙也不甘示弱,一圈一圈往上盘,仿佛这是一座黄鹤直冲太阳。龙珠见状,马上缓缓下降,准备落入人间。龙可不想放弃,仍就跟龙珠一起下凡。最后,龙珠边上下摆动,边围着广场绕圈,龙也在它的带领下形成连绵不断的山脉。

这正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所讲到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作文关于家乡的风俗篇7

每逢过年,家家都会吃饺子。饺子,原名“娇耳”,传说有一年冬至,张仲景在白河岸边,见很多老百姓都忍饥受寒,甚至连耳朵都冻烂了,他就在冬至那天向穷人舍药治病,药名就叫做“祛寒娇耳汤”。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所以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们还保持着吃饺子的习俗。

“小祎子!过来帮忙!”瞧,我们家正在包饺子呢!“你有硬币吗?”因为我们家过年包饺子放硬币,所以爸爸一脸期待地问我。“有啊!我有两个五毛的还有一个1块……的。”我突然感觉我的硬币要没了!果然爸爸放心的说:“那就好,你拿来洗一洗。”我眼珠一转,“行,那你得还我5块钱!”“行!”我高兴的想:嘿嘿,赚了!

第二天早上,我一起床就闻到了饺子的香味,迅速收拾妥当,坐到了饭桌旁。我听哥哥说吃到硬币代表着吉样如意,财源滚滚。我决定专拣大的吃,因为我估计大饺子里才可能会有硬币……一家人火速“光盘”了一多半的饺子,最后只剩一枚一元钱硬币饺子没被“咬到”。

晚上经过我们的努力,就只剩四个饺子了,我夹了一个饺子,只听“咔嚓”一声,我牙好像被什么东西磕到了,我激动的定睛一看,“我中奖啦!我吃到硬币啦!”妈妈笑着说:“嗯,那你今年可要财源滚滚了!”爸爸则是一脸羡慕的看着我,爷爷说:“大孙女就这么幸运!”

我满心欢喜的去洗干净硬币,装到了我的小包里。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习俗很多,可我最爱这个习俗!

作文关于家乡的风俗篇8

我的家乡在里商乡洞坑口村,那儿十分优美,山美,水美,山会在不同的季节绘制出不同的景色,水会在不同的季节向你展现出不同的舞姿,人们也是十分热情好客。

在我们老家,到端午节就十分热闹,每家每户都早早起了床,忙了起来。我们家也不例外,奶奶准备好了糯米、粽叶,粽绳与馅儿。依次摆好,我迫不及待想包了,奶奶看了我那着急劲儿说:“甜,别着急心急可吃不了热豆腐。”奶奶的话像定心丸我的心一下就平静了下来,我拿了两片粽叶有模有样的学了起来,可看似简单却怎么包也包不好,无奈之下我只得向奶妈求助了。

奶奶看了看我的粽子,有不对的地方,她马上给我指出。在困难的尝试中我终于包好了第一个,突然我心中有了个疑问:“为什么在端午节人们都要包粽子?”于是我问了下奶奶,奶奶对我说:“屈原是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意见不被国君采纳,反而被罢了官。楚国快要灭亡时,农历五月五这天,屈原投泪罗江自杀。屈原投江后,楚国人民往江里投好吃的食物。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就这样年复一年,九形成了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

奶奶一边说,手中一直都没有停下过,总之就都包好了,我十分吃惊对奶奶竖起了大拇指。包好的粽子立马被放到水中,泡了一个桑拿不一会儿就好了,一股清香在鼻子中不停回味着。

我喜欢端午节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还包含着一个悲伤的故事,我喜欢里商的端午节。

作文关于家乡的风俗篇9

说起我们家乡的风俗,那可是三天三夜说不完,就拿春节来说吧!

春节,就是每年的第一天,家乡人叫大年初一。大年初一这天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迎新,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让人感觉到欢愉和吉利。

家乡的春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吃饺子。为了驱邪恶,求吉利,饺子要煮的多,必须有余,饭后内要放上馒头,必须有余,意在年年有余。一旦煮烂饺子,不可以说“破了”,要改说“挣了”,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到两碗,意在希望人丁兴旺,吃饺子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春节饺子是包有硬币、枣、栗子等,吃到红枣,意味着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硬币,寓意新的一年能发大财,不管谁吃到吃到其中的哪一种,大家都衷心地祝贺。如果小孩吃到钱,家长更是十分高兴,认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励以外,还会发红包,以示祝贺。

我觉得家乡的习俗蕴含了一个千古不变的含义——希望辛苦了一年的人们能开心的好好休息几天,调整好心情,再准备开始下一年的奋斗。

作文关于家乡的风俗篇10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是我最喜欢节日,因为在那天不仅可以吃到香甜美味的粽子,还可以看上激烈的赛龙舟,人们整天都沉浸在这天喜气洋洋的气氛里。

端午节这一天人人都要吃粽子,包粽子,听奶奶说这还有一个故事呢: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楚王因听信谗言而在与秦王决业战中失利了,后来首都也被秦国的军队占领了,面临着之国之痛的痛苦,在五月五日这天,悲愤地投进江泪罗的江,屈原死了之后,楚国人都十分伤心,为不让鱼伤害屈原的身体,便用粽叶包米,就是现在的粽子,煮熟后扔进江里,所以每到了五月五日,人们都会煮粽子,包粽子,纪念着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屈原,把五月五日这天定为了端午节,以示悼念。

这天一大早,奶奶就要开始包粽子了,先把粽叶洗的干干净净,然后端出昨天晚上泡的糯米,把水倒掉,随后就要开始包粽子了。先拿出粽叶,用勺子舀一些糯米放在叶子中间,再放几颗蜜枣、豆子,用线包起来一个可爱的粽子就包好了。我看奶奶包的那么容易,于是便也照着奶奶的样子包了起来,不一会儿,我们就全部包好了,当水发出“咕嘟嘟”的声音时,就把粽子全部倒进锅里,等待个五六分钟,粽子就煮好了,一打开锅盖,屋里就满是粽子那香喷喷的味道,把线拆开,剥下粽皮,那蜜枣就像玛瑙一样,又大又红还有些透明,咬一口糯米又黏又软又糯,豆子已经面面的了。蜜枣十分甜腻,吃上一口真是十分满足,忍不住让人多吃几个。

吃完了粽子,我们一家人就一起去了西湖看赛龙舟,西湖人山人海,十分热闹,只见两只船上的选手目视着前方,眼睛里充满了斗志,开始两对选手的小舟就像箭一样飞了出去……

就这样充实的到一天就过去了,吃到了香喷喷的粽子,也看到了十分热闹的赛龙舟。

作文关于家乡的风俗篇11

我的家乡来自四川内江市资中县的一个小镇,有被称为“小资中”的美誉。家乡每年年底就会有做香肠和熏腊肉的风俗。每逢过年佳节,最想念的就是香肠的味道,特别是离开家乡这几年。

在我们四川,做香肠的材料都是要精挑细选的,农家养的猪最合宜。半肥半瘦的猪肉做香肠,猪排骨和五花肉可以做熏肉,小肠洗干净留着灌香肠用。

说到做香肠,也是一门学问。半肥半瘦的猪肉切小块小块的,放入适量盐,味精,香油,芝麻,花椒粉,辣椒粉,把它们和匀,腌制一个小时。等肉腌好以后把洗干净的小肠尾端用线打好一个结,用小圆筒把小肠撑在内壁,猪肉一小块一小块的往里面灌,灌到30厘米就用线打一个结,接着刚才的步骤继续灌猪肉。直到全部肉灌完,香肠就灌好了。最后灌好的香肠拿到通风有太阳的地方晒,大概晒几天以后准备烟熏。

腊肉是用五花肉做的,盐涂满五花肉全身就可以了,这个比较简单。腌制几天和香肠一起拿去烟熏。烟熏的材料是木料的锯木粉和松柏枝叶。选一个天气晴好的日子,搭一个简易棚子,炉子上放香肠和腊肉,下面烧火,火上浇木料的锯木粉,熏得黑黑亮亮的香肠和腊肉是最漂亮的成果。

四川过年的风俗和各地过年都差不多,大年三十前一天晚上就开始准备食材了,主要是因为特色的大菜工序比较繁琐,比如说香碗,肉包豆腐,梅菜扣肉等等。可能唯一不同的是三十过年是吃中午,大多数地方是吃晚上吧!虽然香肠和腊肉过年的时候吃不了很多,但是在以前,奶奶那个年代,有香肠和腊肉就是过年,家里来了客人,就切上几块腊肉,解解馋。现在市面上出现了广式腊肠,和四川香肠差不多的,如果有机会,大家可以试试自己动手做的香肠,也别有一番趣味。

作文关于家乡的风俗篇12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老家的风俗·,被我们带回了上海。于是,我们就成了整栋楼中最特别的一家。因为每年,独独我们家要为过年炸红薯丸子。

每次炸的红薯丸子,都能让我回味无穷,作为我最爱吃的小吃,我每年也会帮忙。

先看着他们把红薯煮熟,捣碎,加入面粉,接下来,就轮到我大显身手了!

我把捣烂的红薯与面粉倒入一起,再加一点水,把它揉成一个面团,又把他捣一捣。然后撕下来一小块面团,把它揉圆,再拉开,如此反复,就做成了一个有一点嚼劲的丸子。每做完一个丸子,我都会想一下等会该蘸什么酱。于是就做成了很多“四不像”似的丸子“哈,“这些丸子是方的,绝对够惊喜!”我自嘲似地说到。把面团全做完时,我既开心又有点哭笑不得。因为这些丸子圆不圆,方不方,活像一些没皱起的锅贴。看别人做的。哇,这些丸子简直就是从一个圆模子里刻出来的!对比了一下我的丸子,我感觉到了一些羞愧。

丸子做完了,就要开始炸了。我抬着一堆丸子走到了油炸池面前。爷爷在一旁帮着我下锅,而别人们却拿出已经完成任务,不管自己事的态度已经在看昨天没来得及看的联欢晚会了。把锅内倒满油,等到用手贴近油面感觉手要融化了是,就可以下锅了。

相传丸子一般都会做成圆形,是因为有团团圆圆的寓意,大年三十吃年夜饭的时候,会煮一些丸子汤喝,一家人团团圆圆,这才像过年,一是为这一年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二是预祝下一年的生活也会美满。

随着生活越来越忙,现在做这种传统美食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这种家乡的风俗,我却永远不会遗忘。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