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妈辣妹》讲述了单身母亲苔丝和自己15岁的女儿安娜对各种事情的意见都不一致,总是在斗嘴,直到因一次意外互换身体,两人才慢慢学会相互理解的故事。为大家精心整理了辣妈辣妹观后感(3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辣妈辣妹》这部电影大致上是说妈妈跟女儿之间互相都不懂得体谅了解对方,当饭店的女主人的妈妈看到她们吵架之后就施了一种魔法,让妈妈跟女儿的灵魂调换过来,让妈妈拥有了女儿的`身体,同时女儿也拥有了妈妈的身体。在一系列事件中,她们开始懂得体谅对方,并且发现自己对对方的爱,最终在妈妈跟未婚夫的婚礼上,她们由于爱回到了自己的身体,一切又回到正常的轨道。
这电影的名字其实并未太吸引我,但是资料却令我陷入沉思。处于青春期的女儿有喜欢的人妈妈反对这个正常,但是当女儿说有人针对她时,妈妈第一个反应是自己的女儿做错事让别人厌恶并没有相信自己的女儿,反而更偏向外人。我不太明白为什么大人在小孩有事的时候都不会选取相信自己的孩子,孩子也是有自己的思想的她懂得自己什么是错什么是对。电影中,女儿多次被"好"朋友耍却未有耍回"好"朋友的打算,但有妈妈灵魂的女儿却在自己被陷害作弊后,改掉"好"朋友的卷子,这大概说明了问题不必须在孩子身上,所以为什么家长们不在相信自己子女的基础上再去决定对错呢而对于有女儿灵魂的妈妈来说,她并不想自己的妈妈跟不是自己爸爸的男人结婚,所以三番四次无理取闹,但由于那个男人很支持女儿去搞音乐并不介意妈妈带着孩子跟他结婚,最终还是打动了女儿,让女儿明白了妈妈选取这个男人的原因,所以最终在结婚当天,她没有听妈妈的话说延迟婚礼,而是在说出了自己真实感受之后主动说她要跟这个男人结婚,由于一系列误会的解除,妈妈跟女儿体谅了对方并都在对方的身上发现爱,所以魔法最终还是解除了。这告诉我们父母跟儿女之间的沟通很重要,所以无论父母工作多么忙碌也请不要忽略自己的孩子,要明白父母是孩子的导航。有时孩子叛逆的行为只是因为想得到父母注意,让父母更多地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而已。
其实在剧中,妈妈还是有体谅女儿的。她没有反对自己的女儿玩音乐,只是规定了时间与地点,但是女儿却没站在妈妈的立场想,一味地为自己着想,这大概是我们青少年的通病吧。凡事先为自己着想,没有想到感恩父母。总之,无论是什么主角都就应适当地换位思考,这才能感受到对方的感受,才会少点争吵,多点爱,少点冲突,多点谅解。
《辣妈辣妹》这部电影是名符其实地"辣",它告诉了我们,在如今的经济社会,父母跟儿女更要懂得理解对方,体谅对方,毫不吝啬地表达对对方的爱。
单身母亲苔丝?科尔曼和自己15岁的女儿安娜对各种事情的意见都不一致,两人总在斗嘴。母亲不理解女儿的高中生活,女儿也不明白做医生的母亲的责任和她的未婚夫。这天两人又闹起来,并认为对方在生活中的表现让自己很不满意,觉得如果相同的情况让自己来应付,肯定可以轻松搞定,活得漂漂亮亮,而不像现在这样。
这天在唐人街的一家餐馆,两人同时冒出个念头,希望自己变成对方,好让对方看看自己是如何应对的。这种幻想,在一块神秘的幸运饼干的参与下,在这个奇怪的星期五,居然实现了……妈妈跑到了女儿的身体中,而女儿则变成了妈妈的样子。这还不算完,就在这个星期六,苔丝就要嫁人,再做新妇了。她当然不想错过自己的婚礼!而女儿也不想糊里糊涂成了继父的新娘,这太超过她的想象了。
在星期五的这一天当中,她们不仅必须以对方的身份应付各自原本认为简单轻松的日常生活,还必须想出办法在星期六婚礼之前恢复原来面貌,否则,事情就大糟特糟了。
光是看简介,我便觉得这是一部很有意思的片子,它直接地讲述了两代人之间的代沟,片中的母亲与女儿存在着各种矛盾,他们不能相互理解……通过了中国婆婆的互换身份的“帮助”下,她们到了对方的身体里,过着对方的生活,努力地扮演着对方的角色。
其实,很多东西也不是光沟通就能相互了解的,就像这部片子中,母亲一直认为女儿小时候的玩伴是个很好的孩子,她通过长辈的眼光去看……根本就不了解她对自己女儿的行为,一味的问女儿为什么她们之间不能像小时候一样相处?然而当身份换了以后,母亲的友好同样遭到捉弄,最后母亲也同样干出了一件幼稚的事来……把她的答案擦掉等等……
最后,故事里的母亲,女儿终于能相互理解。她们也同样知道了对方生活的差别,学会了尊重、理解。而安娜也了解了母亲,了解了弟弟
我觉得很多时候不是孩子去和妈妈沟通,而是他们主动沟通——如果他们想来真正了解自己孩子的话。因为我们很多事情并不能很好地和父母讲,我们不了解他们的想法,不知道等来的后果是什么……时间久了,代沟也越来越明显……再例如我们在学校犯了什么错,却永远无法和父母说,他们不可能当一个聆听者,听完之后一定会是一顿教育甚至教训,甚至他们还没听完。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事我们不愿和父母说,愿意和同龄人交流……
依我看来,片子一开始女儿对妈妈的逆反与抵触,到不主要是妈妈管她管得太多,而是妈妈武断地先入为主的认为她是个坏孩子:比如突然冲弟弟大喊大教甚至动粗教训他,妈妈认为是女儿在以大欺小折磨小儿子,再比如跟某女同学的不睦,妈妈认为是女儿没修养不肯与女同学交好,又比如考试得F,妈妈认为是女儿在胡乱找借口而直接强硬否认是老师故意针对她,还比如得知女儿跟爱慕的男孩子是在悔过室认识的后,妈妈毫无犹豫地认为那男孩子也同女儿一样是被老师惩罚得坏学生。
但是作为台下的观众,对于幕后的真实情况看得一清二楚,所以在我心里,着实替女儿冤屈。
然后妈妈就一再地跟女儿强调:是你自己不够好,才导致与别人相处地不好。
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妈妈这是在给女儿极为负面的心理暗示:你不好,一切都是你的错。而如果这行为又是建立在虚拟事实之上的话,女儿对妈妈的负面心理暗示将不仅仅是不认同和自卑,还将带来对妈妈的厌恶和反抗。
所以,我觉得女儿对妈妈的态度其实非常正常。
影片似乎一直在着力把母女的焦点放在“欣赏对方长处”方面,最费劲扒拉的就是让妈妈知道女儿弹琴弹的有多么好,知道女儿欣赏的那个男孩子其实是有礼貌有修养有品德有内涵有情趣的好青年。但其实最感动我的,是妈妈终于有机会知道女儿“坏”的真相,比如那个女同学的阴险陷害,比如那个老师因爱生恨的报复,妈妈终于有机会知道,女儿从来没有撒谎,女儿一直在忍受至亲不能相信的折磨。
“如果把我换成你,结果一定不会是那样!”当把女儿换成妈妈后,妈妈甚至“道德低下”的把女同学的试卷恶意涂改,甚至当众揭穿老师报复行为的丑事。她比女儿更高尚么?
若讲“欣赏对方长处”,我更愿意把这赞美送给女儿乐队的同学们,是他们一直对女儿说:“你琴弹的很棒!你很优秀!”正是因为他们的鼓励,女儿才能够在某个舞台尽力绽放自己的光彩。
这够不够讽刺?女儿唯一的“长处”,却是由他人培育出来的,而本应最亲近的妈妈,却给了女儿无比的压抑与愤怒,和差一点就到位的绝望。
不吐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