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者》观后感【优秀9篇】

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攀登者》观后感【优秀9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攀登者》观后感 篇1

国庆节期间,我们全家来到电影院,观看了《攀登者》。

影片讲述了六七十年代中国国家攀登队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故事。当时的登山设备和条件都很差,但是队员们凭借着一腔爱国热忱,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的团队精神,两次登上珠穆朗玛峰,证明了我们国家的实力。看完电影我觉得很震撼,很触动。当时他们那么难都能完成自己的梦想,现在我们有点困难就会哭鼻子,真是很羞愧啊。

以后我要向先辈们学习,不怕困难,敢于挑战自我,敢于攀登。

《攀登者》观后感 篇2

沉闷的9月电影市场终于即将结束,国庆档的多部大片开始了密集的宣传活动。从题材来看《我和我的祖国》作为献礼片肯定是重中之重,不过在网络预购和观众观看意愿上,吴京领衔的《攀登者》才是第一名。尽管《攀登者》的演出阵容同样是众星云集,但吴京很明显是最受关注的那个。

仅仅靠着两部电影,吴京就飞速蹿升成为了国内最好的男演员之一,可能在演技方面他算不上完美,不过他在电影题材创新和市场风格的引领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战狼2》让大IP加小鲜肉的圈钱模式彻底破产,观众不必看着垃圾电影还被制作公司嘲笑素质不行,从此内容和口碑才是电影成功的第一要素。

年初的《流浪地球》让吴京的眼光再次被市场惊叹,小众题材的科幻电影都能大卖,靠的不是花钱造假,实打实地用心才是被观众们肯定的原因。作为国内第一个票房过百亿的男演员,吴京并没有骄傲,还是一如既往的接地气。拍戏时各种苦都亲自尝试,闲暇时他也会和媒体调侃一些圈内的不良现象,同样会对自己的粉丝们循循善诱,让他们不要盲目追星,先做好自己的事。

在《攀登者》的宣传活动中,有人采访吴京,问他担不担心这次的登山题材票房很难冲高。吴京的回答是,当他选择这个从没有出现过的题材时,他就已经有收获了。演员就应该不断尝试,不断挑战,如果只在乎票房就会被圈起来,越来越小心翼翼。用心去拍电影大胆创新,最终观众会给你投票,好电影不会被埋没,夸夸其谈才是真的堕落。吴京的话展示了他的格局,这样的人才称得上是好演员。

《攀登者》观后感 篇3

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有多渺小,或许有时我们自己都不清楚。可生命本就顽强。顽强的生命背后支撑着的是雷打不动的坚忍与满满的家国情怀。

在“珠峰”之巅,那里是深数十厘米的白雪,气温从零下几度开始骤减,凌晨四五点可达零下三十三度,还伴随随时可能发生的雪崩与狂风。在漆黑的夜晚,是珠峰山巅那一束光点亮了1960年中国人的天空。可这次登山的壮举因没有影像资料,让攀登者们在“珠峰”的征途上只画了一个逗号。

冬天,我们在几摄氏度的教室中,被冻得缩手缩脚。零上的几度,我们也无法忍受的,更谈何零下。我不明白,难道他们的身体是铁制的,是什么让他们坚持下来,是什么坚固的后盾在支撑他们呢?

当他们逆着寒风,坡度将近六十度,依靠单薄的被褥来勉强应对零下二十多度的气温,在那看起来不太结实的麻绳上挂着十几条鲜活的生命,我疑惑,他们真的不惧怕死亡吗?

他们翻滚着,在冰凉的雪地上,在呼啸的风雪中。他们难道没有家人吗,竟然如此大义凛然可以这样“无牵无挂”?家中也应当有搬着小板凳,坐在门口盼儿归的老母亲,也应当有襁褓中嗷嗷待哺的儿女。“舍小家为大家,有国才有家”,才是对他们最好的赞誉。

十九世纪的中国,在国际上是缺少发言权的,好像任人宰割,听从摆布是中国“唯一”的路。攀上“珠峰”那个属于我们自己的山,也成为了证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必由之路。

国旗和红领巾是鲜血染红的,当五星红旗飘扬在山巅,当胜利的号角在耳畔响起,我知道中国正在崛起的路上,“如果你认为当前的路难走,那这一定是条上坡路。”我已然记不清这是在哪本书上看到的,只是觉得祖国一定在攀珠穆朗玛峰!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中国历经的重重困难,都是为了逐渐崛起的未来。1975年,他们再次站在珠穆朗玛峰山顶,他们就是祖国怀抱鲜红的攀枝花、英雄花,他们就是“山高人为峰”。

时代养育出的英雄是不惧风雨的。而我们青年学子,既是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也应当是勇往直前的攀登者。我们零零后在这美好的时代更应努力学习,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2020年5月27日,中国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2020年12月8日,中尼两国共同宣布珠峰新高程:8848。86米”。这个消息振奋人心。

零零后自有零零后的“珠峰”。

我现在在海拔2314米的雪坡之上,第一阶梯是4927米的高考,我知道这条路是雪崩的洗礼之地,但山巅一定是理想之光的殿堂,是我们人生的希望。和所有攀登者一样,我们的背后也同样是祖国温暖的怀抱。在求学奋进的攀登过程中,我们将秉承攀登者的意志和决心,登求学之山,攀成才之峰。

祖国与我同在,一起攀登向上我坚信,和那些攀登者信仰的一样。

《攀登者》观后感 篇4

电影《攀登者》讲述了1960年中国登山队克服万难,成功首次北坡登顶珠峰,并在1975年,于珠峰“第二阶梯”架设“中国梯”,成功精确勘测珠峰的“中国高度”两次大事件,证明了中国的毅力与硬实力。

《攀登者》中登山队员们为了登顶,玩命往上冲,为了团队,坚决不拖后腿,为了梦想,砥砺前行。登山过程中,扑面而来的暴风雪,让原本容易的几十米变得举步维艰。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停歇,冷风直灌。

恶劣的环境,让人们由起初的信心满满,慢慢转为立场的动摇。有的人开始怀疑,开始麻痹,置身于死亡的边缘,带着一股令人恐惧的气息。

虽然,影片给人紧张的气氛,但是《攀登者》依然让人心潮澎湃,那种专注执着让人感动,“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专注执着是一种心无旁骛的态度,更是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

在新时代,敬业就是要求我们每个人在小到个人职业,大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上,都能专心致志,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攀登者》观后感 篇5

今天有幸跟随新浪观影团提前观看了电影《攀登者》,坦白说它带给我的震撼真的不止一点点。这是一部献礼片,对此类影片似乎总有种模式化的印象,即意义是大于好看的,可是《攀登者》恰恰打破了,它调动起了你所有的情绪:紧张、懵懂、心疼、难过、释怀、振奋再联想到真实的时代事件,场灯亮起时,你还在那个故事里。对于珠峰,作为普通人其实是陌生的,它的概念大约存在于地理课本和风光纪录片,登山,那就更遥远了。从普及知识意义上,《攀登者》首先做到了。1960和1975两年的登山,前因后果明了。

前一次未能留存影像的遗憾,由此引发的国际争议和国人怀疑,你会和主人公一样觉得憋屈。适时出现在台词和字幕上关于珠峰的地理、气象等知识,你会更明确攀登珠峰的困难程度和首次北坡登顶成功对中国领土主权的重要意义。再来讲讲片中两段感情,在我看来是有着对照感的。方五洲和徐缨相识多年,虽中有分离但不曾忘记,是最懂也最相信彼此的人,是彼此的助力。李国梁和黑牡丹在珠峰大本营相识,有点一见钟情的味道,年轻人的互生情愫虽是暗暗的,也有直接的时候,他会默默给她拍照,洗出来放在房间的墙上,她会给他加菜(花絮中看到),也会因一点私心给他添了麻烦,当然还有情急之下的人工呼吸,两人都青涩的可爱。这样在完成国家登山任务过程中萌发的爱情之芽,并没有最终得到花开圆满的结果。不同的是,李国梁终没有机会对黑牡丹表达,他的爱全在那一张自己拼成的合影里,而徐缨,等到了不善表达的方五洲说我要娶你,微笑而逝。

很难说,谁的遗憾更大一点,但正如那句山就在那儿,珠峰见证无数人的攀登,千年矗立不变,爱人在心里也会是一座山峰,他/她就在那儿。然后就是攀登这件事。整部影片我的心情都像坐过山车一样,紧张到不行,有时甚至觉得都不敢呼吸,演员们精湛的表演更是把气氛推向高潮。毫不夸张,每个人都恰如其分,鲜明的展现了每个人物的性格。吴京的方五洲有主心骨的气场和铁汉柔情,章子怡的徐缨是过硬的专业气象保障是柔中带刚,张译的曲松林有执念有悔恨,井柏然的李国梁敢于担当勇于牺牲还有胡歌、陈龙、曲尼次仁、何琳、拉旺罗布等所有主创,都让我跟着他们体会人物的悲喜,跟着他们或流泪或欢呼。最后,我要说我最爱的演员井柏然。今天之前,我从没想过会为一部电影流这么多泪,也没想过会因为一个角色而这么心痛。李国梁是有登山经验的摄影师,所以有着艰巨任务。

完整影像资料是登顶的必需证明,承载着两代登山人的梦,井柏然的表演很准确,他对登山的热血,对黑牡丹的动心,对曲松林的坦诚,还有主动请缨的魄力,都让人物立住了,立体了。我看他反复拖轮胎、爬梯子、水中憋气,我脑中反复的是他从梯子上摔下来擦破手掌的样子,记得后来宣传另一部电影时他手疼的拿不了话筒,可他依然没有在任何地方提过这段,粉丝们都是在花絮出来后才知道。井柏然现在还是不主动提受,因为他说这不值一提,演员最重要的是戏,为角色的付出都是应当的,观众看的是最后呈现好不好,而不是过程。我边看边哭边在心里说,井柏然你做到了!

而李国梁生命的戛然而止,在登上第二台阶的喜悦之后,来得那么突然,快得我无法接受。我的泪水再次决堤,是为这个角色,他在最好的年华,拥有很好的身体素质和登山能力、摄影能力,他离登顶近在咫尺,他用生命保住了相机和相机里的登山成果。不难理解曲松林拖回李国梁尸体时那种悔恨,他哭喊的我错了,是对方五洲说的,更是对这个年轻生命逝去的痛心,而我还想到李国梁未说出的那些话,觉得生命好渺小,想做的事,真的要及时去做啊,别等到来不及了才后悔。李国梁是有遗憾的,但他和无数登山人的攀登精神是不会消亡的。就像主题歌里唱的:必定有我登上绝顶只为国旗飘扬,是信仰和使命感支撑着他们克服了我们想象不到的困难,让世界看到中国人站上世界屋脊,而我们也不会忘了他们,更应该向他们学习,做自己人生路上的攀登者!

《攀登者》观后感 篇6

又一部好电影,看后心潮澎湃。该片子演员阵容强大。有吴京,张译,章子怡,还有胡歌,井柏然,成龙等,一场精彩的视觉盛宴和正能量的传递。

该片是关于攀登珠穆朗玛峰,咋一看像是纯粹的登山片,但是了解背后的历史却不是这样的。珠穆朗玛峰涉及中国与尼泊尔之间的主权问题,在当时的背景下,登上去就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为此,一切困难在满怀爱国精神的勇士面前都能被战胜的,虽然路上失去了很多优秀的同志,但是为了祖国勇攀高峰的精神却是不会失去的。将永远留存我们心中。向为新中国奋斗的英雄们致敬!

《攀登者》观后感 篇7

九月的最后一天参加了新浪的活动观看了攀登者这部电影。电影真的很好看。讲述了建国后我国第一只登山队攀登珠穆朗玛峰的真实故事。队员的艰辛抗压能力不怕牺牲不怕吃苦一心要证明中国人的能力。让世界人认可中国的壮举。都是我感动的。演员的表演也很精彩很到位。

国庆三部曲第一个打卡的就是攀登者,作为90后,感谢导演和演员们将历史重现,观影的时候,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看到中国人前赴后继,用生命征服珠穆朗玛峰,十分感动。整部电影,故事线与情感线相结合,十分不错。最终登上顶峰飘起国旗时,更是令人难忘。最后,要好好夸一下张译的演技,太强了!!!

《攀登者》观后感 篇8

个人觉得张译的演绎最让人满意,眼神里那种执着,那种遗憾,演绎得恰到好处,台词也很棒,但相比之下,其他演员的台词或演绎就或多或少有瑕疵了。首先说说章子怡吧,感觉影后把生离死别演绎得还可以,但对于徐樱这个气象科学家的形象刻画得不够立体,太过文弱,离开前后区别不大(个人感觉还是要一点区别的)。然后,个人感觉吴京老师的配音不够出色,在60年登顶成功时的台词演绎得不够好,与张译一对比差别就很明显了。再者胡歌,井柏然俩人演技还OK,但配音很让人出戏(个人感觉),然后小井和藏族姑娘的感情进展有点快啊,萍水相逢,暗生情愫,英雄救美,然后就爱得死去活来撕心裂肺?个人感觉在含蓄一点可能更好。

然后看完电影之后,觉得张译好帅,有那么一瞬间吴京也好帅,但看完电影之后对张译真的好爱。

《攀登者》观后感 篇9

国庆期间,爸爸妈妈带我去看了一部电影—《攀登者》。

1960年,中国组织登山队等珠穆朗玛峰,当时,尼泊尔等上了珠穆朗玛峰,并且说珠穆朗玛峰是他们的,中国就决定也要登上珠穆朗玛峰,在外国人面前展示我中国人的真正能力。

1960年的一个夜里,中国登山队三名成员成功登顶,可是万万没有想到,在方五洲救曲松林的时候,摄像机掉下了山谷,登顶了之后,没有东西拍摄,他们就拿了一个手电筒,把国旗放在电筒里埋在雪里,下山了。

可是外国人不承认,在1975年,登山组委会书记又组织了一批人登山,包括第一次等的人,他们要走北峰登,北峰非常危险,尼泊尔是从南峰上的。第一次他们等到了大风口,因为有成员受伤,需要治疗,所以他们不得不撤退。第二次,一名摄影师带了一群年轻人登山,到了第二台阶,准备搭梯子,正当他们拍照时,队长被一个氧气瓶砸晕,为了不让摄影机带入深谷,牺牲了自己,他们也撤退了。

每年有2个窗口期,都过了,暴风雨要来了,气象组说,等风暴过后就还会有一个短暂的窗口期。于是他们就坚持了下来,终于在1975年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同时还建了一个人造梯,插上了中国国旗,拍下了照片,纪念这神圣的时刻。

不畏艰难,勇攀高峰,胜利终将属于你。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