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的确是一部伟大的电影。我不想说关于贪慕虚荣,也不想说女性成长,这是关于人的精神探索。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蒂凡尼的早餐》的观后感(优秀9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蒂凡尼的早餐》这部电影拍摄于1962年。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梦露是所有男生心中的性感女神,凹凸有致的曲线,烈焰红唇,浅金色的卷发,每一个元素都是原始的欲望象征。而到了60年代,社会环境中的理想主义情结引发了一场时尚界的嬉皮风格,在这个所有人都为披头士疯狂的年代里,赫本那种纤瘦骨感的身材引领了新的时尚潮流。和同时期出现的模特Twiggy一样,赫本也十分瘦、平胸,没有玲珑的曲线,举手投足像个孩子般稚气未脱,却又流露出一种天生的优雅。
在电影中,奥黛丽·赫本的装扮再次掀起时尚界变革。修长的鸡尾酒裙、张扬的蛤蟆墨镜、曼妙的高耸发髻,以及夸张的长款烟圈等透过赫本的演绎一夜之间红遍全球,成为最热门的时尚道具。近半个世纪后,霍莉一角仍荣登英国《WhatToWear》杂志票选的“影史最时尚主角”冠军。尤其是她所穿的GIVENCHY小黑裙被评为史上最令人难忘的小黑裙。这套用黑色丝绸制作,无袖的鸡尾酒裙亦堪称时尚界不朽的经典之一。出自纪梵希工作室的原作的复制品在1992年巴黎的回顾展中再次亮相,被描述为“带着利索线条的晚装,在腰部做了隔开处理,黑色的缎纹,无袖”。高贵的赫本营造了一种清纯、典雅的感觉,堪称史上最经典的银幕扮相之一。
在电影中,赫本梳着一个高贵型的盘发,前端垂下的刘海,为盘发增添了中性气质,迸发出豁然、大气的感觉。微微隆起的盘发上端呈现略尖的感觉,提升自然大方的气度。而一侧刘海的加入则为整体感觉增添了自信的一面。化的是一个赫本复古妆,眉毛部分着重加粗,令整个人看起来更加精神,使得脸庞的整个轮廓更为清晰。粗眼线令眼睛看起来更有神,并且拉长眼线并在眼尾轻扬,缔造出深邃的眼睛轮廓。在颧骨处以打圈方式大面积扫上腮红。高圆圆的红唇、红甲加上露背黑色更是具有别样的风情。
另外,赫本的几种经典服饰配件使其形象更具特色。
一、丝巾。一般人围丝巾都在旁边打结,而赫本在剧中偏偏于脖颈正中打了一个结。虽然用现代的眼光看太过中规中矩,但却令赫本的俏丽展露无遗。
二、手套。式样简洁的长手套能够把她显得高雅、大方、轻盈。
三、平底鞋。一双清爽无负荷的平底鞋突现亲切的“简约主义”。
这独特的造型是赫本开创了时尚之风。著名华裔设计师王薇拉亦曾这样评价赫本开创的时尚之风:“她的穿着迥异于当时好莱坞流行,她是为自己而穿。”
很多人说,没有奥黛丽。赫本的演绎,这部片子不可能出名,故然如此,但只要主题是发光的,谁来演都会折射出光辉。
这部影片,不只是爱情这一个主题,更多的是在阐述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需要与多少挫折和迷茫擦肩而过,甚至搏斗到遍体鳞伤。
影片的前半部分,无论是场景,还是人物的语言以及情节,无不显示出浮躁、颓废、迷茫。一个为了生存14岁嫁给一个有4个孩子的兽医的女孩霍莉,为了梦想(拥有一片农场,与弟弟相依相伴,或者说是给弟弟创造一个舒适的生存环境),来到大城市,企图通过融入上流社会这种捷径嫁一个有钱人,也许是所有穷过而且穷极了的女孩的一根救命稻草吧,在这个过程中,主人公一次一次的碰壁,一次一次被拒于豪门之外,所以,她是极度浮躁的,极度敏感又极度歇斯底里的。
霍莉坐在消防栓上唱《月亮河》的时候,她的内心其实是没有清晰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她仍然是迷茫的,如果说有,只是萌芽。
霍利梦寐以求的生活,是像蒂凡尼珠宝店那样的熠熠生辉,她所渴望的爱情,也期望像到蒂凡尼珠宝店里可以无拘无束买首饰的那些男男女女的爱情,她以为那就是美好的爱情,当她和保罗在蒂凡尼竟然买不起10元的首饰时,来自保罗的尴尬,仍然是她的困局,穷人的爱情显得那么卑微,她无法授受这种爱情,在这个过程中,霍莉还在她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里挣扎,她仍然未能醒悟,最典型的例证是,她从警察局被放出来,保罗去接她,在出租车上,即便得知荷西来了封电报直接拒绝了她,她仍然怀抱她的美梦坚持要去巴西,并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巴西的前50名富豪身上。
是什么时候她才醍醐灌顶?是保罗愤然把那枚买巧克力赠送的在蒂凡尼刻了名字的戒指扔给她时。这时候的场景很有意思,霍莉刚从警察局被放出来,外面下着瓢泼大雨,雨天本来就令人心情沮丧,恰恰此时,又收到巴西富豪荷西的拒绝信……似乎所有倒霉的事全串在一起被她不幸遇到了,这个场景折射出霍莉的心理承受能力已到了极限,她开始感到绝望,甚至把与自己相依为命的猫也扔出了车外,直到保罗说“无论你走到哪里,你都受困于自己”的这句话,令她极度脆弱的心灵突然像被电击一样,事实上,霍莉就是一直受困于自己,才把自己的人生画得如此仓促,如此狼狈,如果人生是一幅画的话。
大雨里,陌生的出租车上,周遭是雾茫茫一片,街上的行人,没有一个会关注到自己的窘迫,就连出租车司机,也只认钱,不认识她这个交际花;自己所熟悉的猫被自己放逐了,爱自己的男人保罗也毅然下了车,这个时候的霍莉,就是一座孤岛,加上保罗的那句话,令霍莉突然崩溃……
其实,每个人在世上,都只是一只没有名字的猫。
正如影片的最后部分所揭示的那样:一个人的成长、一段爱情的恒温、一种生活的选择……从来不会有纠结,不会有抑郁,只要不被自己困住就好,没有什么地方,可以替你解脱,没有什么人,可以替你解脱,只要你自己为自己松绑即可。
《蒂凡尼的早餐》,一部描述爱情和生活的电影,片中的女主角是个奇特而优雅的女子,她像是很明确的在追求着什么东西,然而其实自己根本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很多时候都在向弗列说着很多琐碎的事情,似乎无关紧要,又似乎哪些事都是很重要的事情,在得到她的弟弟弗列死去的消息之前,她很乐观的向往着有一个牧场,可以养很多马,可以和弟弟快乐的在过简单生活,而很爱她的前丈夫来了,要她和他回去曾经的家,可是,她说她自己已经不再是那个叫露拉美的女人,前丈夫失望的回去。然而不久却带来了噩耗,她的弟弟弗列意外事故死了,她霎时崩溃。然后又很执着的要嫁给富豪。
影片中的男主角,帅气可靠的男人,和女主角同住在那个自称摄影师的脾气怪异易怒的房东家,女主角为了逃离喝醉酒的男人的骚扰跑上男主的房间,然后和男主说着自己的向往、生活等等,并称呼男主角为弗列,她弟弟的名字。身为作家的男主角欣然接受她的一切。
两个人在那个安静而美丽的城市各自过着自己的生活,时常来往,像朋友,又像恋人一般。最滑稽的是女主角举办PATI的场面,趣味至极,很喜欢一个镜头,男主趴在人潮拥挤的地面接电话,接完了,拉起正在跳舞的男人擦得黑亮的皮鞋把烟头放进去,很搞笑也很别致。作家得到自己的故事被卖出的喜讯,女主角提议去做自己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然后他们去了蒂凡尼,一个高档珠宝店,在那里,男主要赠礼物给女主角,女主角忽发奇想,要在蒂凡尼买个十元以内的饰物,没想到真的有,可是却是个纯银电话拨器,这却和男主想要送给女主的浪漫的东西完全不符。
男主从怀里拿出吃爆米花的赠品——一个戒指,询问是不是可以在上面刻字。蒂凡尼欣然答应。果然是个好极的地方。他们去了图书馆,男主在女主的要求下在自己的书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却被图书馆管理员责骂,实在滑稽的无奈。然后他们居然去店铺偷东西,而且顺利的各偷了个可爱的面具出去。在街上遇到警察,警察还莫名其妙的看着他们两人离开。分明将他们当成了热恋中的情侣。然而就在女主角认为自己可以嫁给那个拥有牧场的富豪的时候,房东却举报他们涉嫌贩毒。虽然被保释了出来,可是拥有身份的富豪却取消了取女主的约定。
女主依然想要离开那个住了一年多的城市,她说那里没有什么可以留恋的。甚至将男主特地从女主家里抱来的猫咪丢下车,她说,他们谁也没拥有谁,人们不属于对方,没有人可以将我放在笼内,她荷猫咪都是无名氏,不属于任何人,也不属于对方。男主很气愤的下车,说她懦弱,缺乏勇气,害怕承认人生就是这样,然而人们相爱,结成佳偶,这是人们获得真正幸福的唯一机会,她说的自己野性难驯,害怕别人将她困在笼子里,其实她已经在笼子里,而那,是她自己造成的,那和什么城市无关,无论去了哪里,她依然会遇到自己。男主从口袋掏出随身携带的盒子,里面是那枚他们在蒂凡尼刻字的戒指。男主角下了车,去找那只被她遗弃的猫,雨很大,女主从车上下来,追上男主的身影,问找到猫咪了没有。
影片基调很平静,就像生活安静的流淌,略有浮躁和不安。而哪些从缝隙间洒落下来的阳光安抚了一切。使得喧哗荷浮躁也变的安静,平和。
我在看书之前先读了大师村上春树和张悦然为这本书做的序,一开始我对这部小说可以说是一无所知。是他们做的序让我对这部小说有种肃然起敬的感觉,原来它是这么一部经典之作啊!所以对于这本书我不会写任何读后感的,我的这种感觉自己也描绘不清楚。讲一个村上春树说的故事,也许我的感受和他有那么一点相通之处吧。他在序中写到:我在高中时第一次读到英文版的卡波特作品,记得我深深地叹息“这么好的文章我如何也写不出来啊”。我在29岁之前都没有试图写小说,就是因为数次经历了这种体验。因此我一直认为自己没有写作才能。我在高中时代对于卡波特的文章的感受,即便在四十年后的今天,也几乎没有变化,只不过如今我的态度变为……
我恐惧写任何关于这篇文章的读后感的感觉,就和村上春树当年恐惧写文章的感觉一样。通过村上春树写的序,可以看到他对卡波特本人,对卡波特的作品,对卡波特所处的历史背景都是了如指掌的。所以不管是读后感还是为书作序,都不可以随便写的,对作品一定要有很深厚的了解和积淀才行。既然我并不了解,我就只能通过村上春树和张悦然的眼睛向大家展示一下这部经典之作了。
村上春树说:在写《蒂凡尼的早餐》时,卡波特经历了长期的呻一吟痛苦,因为在写这部作品的时候他经历了“战略”的转化,由青年时代的卡波特自然而然的编写自己的故事,转变为创造新小说以及与其相适应的。新文体。很显然他成功了。正像诺曼梅勒曾预言的那样,《蒂凡尼的早餐》成为了一部绝妙的古典,并广为流传。
因为喜欢奥黛丽。赫本,所以非常喜爱《蒂凡尼的早餐》。不管是那身最经典的黑色小礼服,睡衣,还是很休闲的T恤,都被她诠释地优雅舒服以及淋漓尽致。而这身高高的盘头,经典黑衣小礼服,长长的烟斗,被无数人经久不衰的模仿。因为她是由奥黛丽。赫本演绎的。
这的确是一部伟大的电影。我不想说关于贪慕虚荣,也不想说女性成长,这是关于人的精神探索。
她是一个天真的、颓废的、邋遢的、时尚的、迷人的、轻佻的、贪慕虚荣的、妄想症的、不相信真爱的、优雅的、生活混乱、没心没肺的女孩子,把电话机藏在箱子里,养一只无名的猫。危险地大胆地追逐她那不存在的将来。当然她认为是触手可及的。她是善良的。她对前来追婚的兽医流着泪说抱歉。她在窗台深情弹唱moon river的时候,我相信字字句句都是为她而写,诉说她内心深处的家园。
在这部影片之前,赫本一直都被认为是个类型演员,就是纯情优雅的代表,但是这部影片很好地展现了赫本的`表演的多样性,可以说是她演技最成熟的一部片子,她把女主角霍利的敏感、脆弱、虚荣、任性、优雅、天真与纯情都完美结合在一起,宛然就像在演自己。奥德丽赫本生长在战争中,经历过亲人的死亡、疾病的虐待和饥饿的滋味,她终身没有忘记那种感受。她进入演艺圈后,选择的大多数电影都是明媚浪漫带有童话色彩的,因为她觉得她从事的行业对观众有很强的诱导性,而美好的电影可以让人们发现生活里光明的一面,可以激活人们心里善的东西。而同时,她自己也忍受不了拍摄苦涩黑暗影片时她心灵必须经过的折磨,所以即使因为想改变戏路而选择了《蒂梵尼早餐》,有意无意地,在表演中,她依然将以往的风格注入到影片里面。而这种风格,也贯穿了她一生的演绎之路,她是把人们带向美好的人间天使。
原来这个角色属意玛丽莲·梦露,梦露非常喜欢这部小说,她肯定地告诉卡波特她愿意出演霍莉。当时她还即兴表演了几段故事里的情节。可是她的经纪人不以为然:“梦露小姐不会演出一个昼伏夜出的应召女郎的角色的!”在保守的六十年代初,女演员演出这样的角色还属大胆行为。最后是银幕形象一直清纯圣洁的奥德丽赫本接受了这个角色。这样一来,反倒成就了奥黛丽·赫本,这成了赫本最卖座的影片。赫本清纯优雅的气质,在银幕上大展淑女风采,彰显了霍莉这个交际花的特别之处。尤其是她坐在窗前抱着吉他唱《moon river》不知打动了多少人。会让人觉得交际花也有自己内心不可言明的悲哀。
影片中,霍利的经纪人经常在说霍利是个装腔作势的人,这个“装腔作势”,我理解为人的两面性,一面就是霍利戴上的向外人展现的收放自如、八面玲珑的交际花面具,另一面就是在防火梯自弹自唱《moon river》的那个纯真的女孩。为了追求金钱和繁华,只能把真实孤独的一面藏起来,就像把真正的自己关在笼子里,不敢追求笼子外面的世界,不敢与相爱的人一起去追求和创造未来。
“我就像那只小猫,一个没有名字的可怜虫。我们不属于任何人,也没有任何人属于我们,我们甚至不属于对方。”
保罗:“无名小姐,你知道你有何不妥?你怕事,你没胆量,你害怕挺起胸膛说‘生活就是这样’。人们相爱,互相属于对方,因为这是获得真正快乐的唯一机会。你自称为不羁野性,却怕别人把你关在笼子里。你已身处樊笼,是你亲手建起来的,那不受地域所限,它随你而去。不管你往哪去,你都受困于自己。”
霍莉和保罗其实代表很大一部份小人物的欲望与梦想。而这部分人也一直都存在,我想这也是影片堪称为经典的又一原因。我们都会被金钱、美貌、权利、名望所迷惑,可是不管如何,知足常乐的我们才会幸福,小人物有小人物的快乐幸福,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点滴的快乐,我想这样才是生活真正的意义。像结局一样,勇敢地面对自己的爱,勇敢地面对真实又朴素的幸福。
生活中,我们并非不幸福,我们只是将幸福错误地定义了。我们错误地将它认为,我们必须要用金钱去装扮自己才是幸福,要别人看起来羡慕才是幸福的。甚至因此,我们还必须放弃一些东西,放弃一些自己的挚爱。可是,当我们自己真正才内心感到满足快乐和幸福的时候,别人才会真正的羡慕。因为我们看到了自己的内心。生活不在别处,她只在你心中。
赫本不能说完全因这部影片改变了戏路,但是在这部电影里,她的表演自然流畅如行云流水。她的轻灵纤巧赋予了霍莉独特的魅力,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尽管卡波特一直在抗议着,尽管书上更加古怪而魅力四射的霍莉在角落里玩世不恭地冷笑着,1961年的电影《蒂梵尼早餐》已经成为永远的赫本经典。而赫本与卡波特在这一年彼此交汇却又没在对方身上留下任何痕迹,连轻轻的挥手都没有,他们行走在各自的轨迹上,互不相干。
看这个电影是因为无意中在图书馆瞥到了一本杜鲁门。卡波特的的《蒂凡尼的早餐》,随手就借回来读了。读完以后听说有这部电影,还是奥黛丽。赫本的经典之作,就赶紧找出来看了。
说实话,小说看得我有点云里雾里,一定意义上来说,我囫囵吞枣的看了,可是看得不太懂。从小说来看,“我”一直作为一个旁观者而存在,并没有过多的参与郝丽的生活。“我”只是在一旁把所见所遇安安静静的叙述出来,“我”对郝丽确实有一定好感,但我认为这种好感并未升级成真正地“爱情”。“我”对于郝丽这样一个热情开朗的女孩子确实有着欣赏,“我”认为自己透过它浮华放荡的外表,看到了她更为美好而纯洁的灵魂,一定程度上来说,这种喜爱是带有同情和怜悯的。小说结局说,郝丽走了,被荷西抛弃依然“不想浪费一张机票”而飞往了巴西去寻找更大的财主依傍,“我”叹叹气,觉得心里空落了,好像了一个心爱的玩具。小说中,郝丽个性塑造是重点,而不是郝丽的感情。那个不安于庸碌向往上流社会,对着蒂凡尼珍宝吃早餐,为了不被别人拘束而自我拘束的女人。
再来看电影,不禁感觉成了流于庸俗的爱情故事。痴情浪漫文艺气息十足的作家保罗(话说男主好帅,对着屏幕流足了口水),物质薄情流于尘世的拜金女。郝丽接近男主的初衷只不过是因为他长得像她心爱的弟弟弗雷德,她把他当做弟弟来依靠和宠爱,可她从不设想她会去爱他并与之相伴。因为,保罗不能给她她所想要的金钱和物质,他从来都是被她排除在候选人名单之列的,即使她对他不无好感。为了追逐物质富足的幸福,她选择放弃得己所爱的幸福。
郝丽是个热情开朗,心地善良的女子。不禁想起了艾薇儿褒贬不一的好女孩理论。这样的女孩儿是否真的是好女孩,看客们自己定夺罢。我自己总觉得这是悖论。可是看到郝丽,也却总觉得有可爱之处。我要说我喜欢赫本的演绎,这个欢快的像只小鸟的形象我喜欢,可看到她对保罗一片痴情所表现出的薄情寡义,我也愤懑。
在电影中,保罗的形象比小说丰满了不是一星半点,简直是被无限地描摹和放大了。他作为一个文艺青年,他作为牛郎的甘与不甘,他对郝丽的真情实意,完完全全成了一个痴情贴心的爱情至上主义小男人,就是因为这样的修改,小说和电影的风格和构成完全的不同了。
好吧,最后我得说,我喜欢电影这样的庸俗结局。郝丽最终打破了自己用来封锁自己的牢笼,与保罗在雨中紧紧相拥。
因为喜欢奥黛丽。赫本,所以非常喜爱《Breakfast at Tiffanys 》。不管是那身最经典的黑色小礼服,睡衣,还是很休闲的T恤,都被她诠释地优雅舒服以及淋漓尽致。而这身高高的盘头,经典黑衣小礼服,长长的烟斗,被无数人经久不衰的模仿。因为她是由奥黛丽。赫本演绎的。
这的确是一部伟大的电影。我不想说关于贪慕虚荣,也不想说女性成长,这是关于人的精神探索。
她是一个天真的、颓废的、邋遢的、时尚的、迷人的、轻佻的、贪慕虚荣的、妄想症的、不相信真爱的、优雅的、生活混乱、没心没肺的女孩子,把电话机藏在箱子里,养一只无名的猫。危险地大胆地追逐她那不存在的将来。当然她认为是触手可及的。她是善良的。她对前来追婚的兽医流着泪说抱歉。她在窗台深情弹唱moon river的时候,我相信字字句句都是为她而写,诉说她内心深处的家园。
在这部影片之前,赫本一直都被认为是个类型演员,就是纯情优雅的代表,但是这部影片很好地展现了赫本的表演的多样性,可以说是她演技最成熟的一部片子,她把女主角霍利的敏感、脆弱、虚荣、任性、优雅、天真与纯情都完美结合在一起,宛然就像在演自己。奥德丽赫本生长在战争中,经历过亲人的死亡、疾病的虐待和饥饿的滋味,她终身没有忘记那种感受。她进入演艺圈后,选择的大多数电影都是明媚浪漫带有童话色彩的,因为她觉得她从事的行业对观众有很强的诱导性,而美好的电影可以让人们发现生活里光明的一面,可以激活人们心里善的东西。而同时,她自己也忍受不了拍摄苦涩黑暗影片时她心灵必须经过的折磨,所以即使因为想改变戏路而选择了《蒂梵尼早餐》,有意无意地,在表演中,她依然将以往的风格注入到影片里面。而这种风格,也贯穿了她一生的演绎之路,她是把人们带向美好的人间天使。
原来这个角色属意玛丽莲·梦露,梦露非常喜欢这部小说,她肯定地告诉卡波特她愿意出演霍莉。当时她还即兴表演了几段故事里的情节。可是她的经纪人不以为然:“梦露小姐不会演出一个昼伏夜出的应召女郎的角色的!”在保守的六十年代初,女演员演出这样的角色还属大胆行为。最后是银幕形象一直清纯圣洁的奥德丽赫本接受了这个角色。这样一来,反倒成就了奥黛丽·赫本,这成了赫本最卖座的影片。赫本清纯优雅的气质,在银幕上大展淑女风采,彰显了霍莉这个交际花的特别之处。尤其是她坐在窗前抱着吉他唱《moon river》不知打动了多少人。会让人觉得交际花也有自己内心不可言明的悲哀。
影片中,霍利的经纪人经常在说霍利是个装腔作势的人,这个“装腔作势”,我理解为人的两面性,一面就是霍利戴上的向外人展现的收放自如、八面玲珑的交际花面具,另一面就是在防火梯自弹自唱《moon river》的那个纯真的女孩。为了追求金钱和繁华,只能把真实孤独的一面藏起来,就像把真正的自己关在笼子里,不敢追求笼子外面的世界,不敢与相爱的人一起去追求和创造未来。
“我就像那只小猫,一个没有名字的可怜虫。我们不属于任何人,也没有任何人属于我们,我们甚至不属于对方。”
保罗:“无名小姐,你知道你有何不妥?你怕事,你没胆量,你害怕挺起胸膛说‘生活就是这样’。人们相爱,互相属于对方,因为这是获得真正快乐的唯一机会。你自称为不羁野性,却怕别人把你关在笼子里。你已身处樊笼,是你亲手建起来的,那不受地域所限,它随你而去。不管你往哪去,你都受困于自己。”
霍莉和保罗其实代表很大一部份小人物的欲望与梦想。而这部分人也一直都存在,我想这也是影片堪称为经典的又一原因。我们都会被金钱、美貌、权利、名望所迷惑,可是不管如何,知足常乐的我们才会幸福,小人物有小人物的快乐幸福,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点滴的快乐,我想这样才是生活真正的意义。像结局一样,勇敢地面对自己的爱,勇敢地面对真实又朴素的幸福。
生活中,我们并非不幸福,我们只是将幸福错误地定义了。我们错误地将它认为,我们必须要用金钱去装扮自己才是幸福,要别人看起来羡慕才是幸福的。甚至因此,我们还必须放弃一些东西,放弃一些自己的挚爱。可是,当我们自己真正才内心感到满足快乐和幸福的时候,别人才会真正的羡慕。因为我们看到了自己的内心。生活不在别处,她只在你心中。
赫本不能说完全因这部影片改变了戏路,但是在这部电影里,她的表演自然流畅如行云流水。她的轻灵纤巧赋予了霍莉独特的魅力,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尽管卡波特一直在抗议着,尽管书上更加古怪而魅力四射的霍莉在角落里玩世不恭地冷笑着,1961年的电影《蒂梵尼早餐》已经成为永远的赫本经典。而赫本与卡波特在这一年彼此交汇却又没在对方身上留下任何痕迹,连轻轻的挥手都没有,他们行走在各自的轨迹上,互不相干。
蒂凡尼的早餐,说真的只能说金絮其,外败絮其内。故事线平庸,情节媚俗,商业广告也穿插的有条不紊。但这部电影还是让我觉得好看,好看的原因大概是因为三观正。三观真正,拜金女和软饭男终于因为爱情决定自力更生。这样的三观现在大概是见不到了。
对于拜金,我早想说几句。虽然说着现在是物欲横流的时代,但是以物取人这事是不见光的,得背地干。从小时代开始,就高举着我们就是拜金我们就是屌的旗号,堂堂正正地对毛爷爷五体投地。搁原先,势力是个贬义词。现在,上赶子般的夸自己势力。这说明自己成熟,认清楚事实了。
在电影的前半段,霍莉说,我要嫁给我不爱的人是为了我弟弟,因为我要养着我弟弟。多么好的理由啊。后半段她弟弟去世了,她也不是义无反顾的收拾东西准备去巴西。纽约到底是荷娜一个不切实际的梦,明晃晃亮堂堂,就挂在那里,好像你触手可及。看见星星和摘到星星毕竟不是一样的。梦就挂在那里,看见了就要去追。你说我在追梦啊,我是对的。但充满铜臭味的梦是飘不起来的。你把它抱在怀里,就一起向下坠了。
成熟真的等于拜金么。电影里,送走医生后霍莉跟保罗说,你知道最可怕的是什么么,我还是那个露娜美。十四岁的小女孩离家出走了,梳起大人的头发,穿上帅气的小黑裙。但是还差了点什么,差什么呢?不够成熟。怎么变成熟呢?大人拼命的赚钱,从未满足,这样就够成熟了吧。于是拜金就开始了。比起许多人,荷娜是自卑的,她瞧不起自己,因为拜金。有的人因为梦想太高了,就松了手,让梦自己飞走了。有的人的梦想本来就是沉的,自己的飞不起来,还想人别人的一起沉下去。
霍莉被自己的梦困住了,梦越来越沉,她越陷越深。作家拿着从爆米花中找出的指环,敲敲敲,把她的梦敲碎了。把她拉出来说, “You know what's wrong with you, Miss whoever-you-are, You're chicken! You've got no guts.”看看吧,这早就不是梦了,这是个笼子。
这让我想起来另一个故事,我最喜欢的那个故事。也是在美国,不过年代更早。年轻的战士退了伍,开始发起不义之财,只为完成恋人的梦,一个带豪宅带泳池的梦。一位“听起来像金钱”的女人,自然毫不客气的收下了这个沉甸甸的梦,然后毁了战士。这证明拜金梦是无法满足的,只能被摧毁。
电影结局是童话式的,雨中拥吻。但是我真的对他们恋情不抱希望。毕竟一直被拜金欲往下拽的人,一时半会是飞不起来的。但是奥黛丽赫本真是太好看了,以至于从头到尾我都觉得她十分清纯涉世未深。片终,再回顾,浓浓的铜臭味才浮出来。
拜金都是迫于生活无奈之举,没事不要随便把自己往泥潭里按。
一些书读过之后,便束之高阁。过几年,再拿出来,又好像是崭新的。崭新的意思就是,除了书名很熟悉之外,对内容几乎已经一无所知。我一度怀疑自己是否真正读过这本书,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想要记下一些读书笔记。
一方面,不能过高估计自己的记忆能力;另一方面,记忆是具有欺骗性的,也像弹簧,可调节亦可收缩。即使你再捧起一本书来看,也肯定不是初读时的那番滋味了。
《蒂凡尼的早餐》就是这样的一本书,作者 Truman Capote 。他讲故事的能力还不错,有种一气呵成的感觉。
合上书,叹了一口气:郝莉 —— 戈莱特利真是个傻姑娘!她在书中唱过的一首歌,歌词是这样的“不想睡,也不想死,只想到天际去漫游。”她的确是一个漫游者。从她是个小姑娘的时候起,她就知道她想要的是什么。她活的真实,不虚伪。尽管在别人眼中,可能是有些放荡不羁。
“我并不是说,我不要钱,也不要名。这是我追求的主要目标,我总有一天会达到目的。但是在达到的时候,我愿意自己还保持着自尊心。”在一大波装模作样的女人中,她实属难得,难怪,有那么多人喜欢她。
但喜欢又能怎么?她还是过高地估计了她身边的男人。这些道貌岸然的家伙 ! 因此呢,对于女孩子来讲,永远不要过高估计你在一个男人心中的位置,同时,却要自信自己的魅力,真是件两难的事情。
小说毕竟是小说,现实中,如果遇到郝莉这样的姑娘,恐怕你还是想要退避三舍。除非她能像 Capote 在小说中展示自己的叙述才华一样,把自己剥开了让你看。
谁能了解除了自己之外的另一个人呢?就连自己,也是一知半解。
书中还有两段话,记下来:
“她成功地克服了丑陋,这常常比真正的美丽还要迷人。哪怕这是因为其中包含着自相矛盾的道理。”
“一般人的性格常常发生变化,每隔几年,甚至我们的身体也会发生彻底的改变——不管你愿不愿意,我们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