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西里》讲述的是一群志愿寻山队员为保护珍稀动物发生的一个悲剧故事。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电影可可西里观后感-影评【优秀9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可可西里》诞生于2004年10月1日,一个特殊的日子。话说,美丽寂寥的可可西里安睡在宁静中。突然,枪声打破宁静,保护站上的巡山队员被盗猎者残杀,鲜血染红戈壁,又一批藏羚羊群惨遭屠戮。一定要抓到盗猎者!巡山队长日泰(多布杰)下了死命令,巡山队连夜紧急出发,闯进了正在流血的可可西里。但是盗猎者如同鬼影般忽然消失在稀薄的空气中,留下的只是成百上千具剥去皮毛的藏羚羊尸骨。 巡山队员在遍布危险的茫茫大戈壁上奋力追踪,终于,盗猎者出现在冰河对岸,队员们不顾一切地冲入湍急的冰河之中。一场生死搏斗之后,只捕获了一些盗猎分子,狡猾的盗猎头子再次漏网。风雪中,继续追赶盗猎分子的巡山队员已濒临绝境:车辆抛锚、汽油耗尽、食品短缺、大雪封山,巡山队员不断倒在冷枪之下…连最顽强的藏族汉子也哭喊道:我们走不出去了! 打击盗猎,是巡山队义不容辞的责任;守护家园,是巡山队不可动摇的信仰。巡山队员顽强地在风雪戈壁中追捕盗猎者,枪声在可可西里的'群山中长久地回响——这不只是一次巡山,这是一次撼人心魄的生命历险。 影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创作,是陆川执导的第二部作品。整部影片以新闻记实报道的形式,从一个随队采访记者的角度,讲述了荒凉的无人区,可可西里巡山队员们与疯狂凶残的藏羚羊盗猎分子展开殊死斗争,最终全部牺牲的惨烈故事。导演陆川为完成此片,率领100多人进入可可西里无人区,苦战120天,将屠杀和保护藏羚羊的情节以纪录片的形式真实且不加修饰地记录下来,通过猎杀藏羚羊和阻止猎杀藏羚羊这个载体,讲述了人在绝境中的生存挣扎和人与自然的相互抗争。 可可西里见证了荒原的转变,代价却是生命的消亡,不论是人还是藏羚羊,都在戈壁的掩映下渐渐淡去,留下的只有缅怀的赞歌与珍惜保护动物的灭绝。作为一部电影,它走的是纪录片的形式,可它不是真正意义的纪录片,一反常规的戏剧式叙事方法,空前加强了不确定因素的使用,甚至强化到不确定叙事已经成为主导全片的叙事策略。但看起来又是那么真实,真实地似乎就发生在眼前。
当秃鹫背负起亡者的灵魂,当为了信念的死亡一次次悲壮的发生,我们必然明白《可可西里》里出现的频率最多的一个词:“保重”的意义。
《可可西里》本质上这是一部男性电影,阳刚、粗犷和惨烈,可可西里志愿巡山队员以他们的奉献精神和牺牲告诉了我们怎样才是一个顶天立地的汉子!
影片没有导演的主观评判,只是通过北京来的记者尕玉的眼睛默默地展示着发生。以写实主义的手法真实地再现了发生在可可西里的故事。
影片从志愿巡山队员强巴被盗猎分子枪杀开始,让观众近距离目睹事情的严酷性,偷猎者为了追求利润是毫无人性的,马克思的话在此得到了充分的印证,当强巴鲜血喷溅开来,我们看见了保护藏羚羊正义所付出的代价,同样在影片最后偷猎者罪恶的枪声再度响起,我们的英雄甚至没能说什么就扑向大地,为了信仰和保护藏羚羊他们以生命祭奠了这片神圣的土地。它的真实和悲壮会让观众自省良心的含义。
记者尕玉跟随他们进入无人区追捕偷猎者的近20天时间里,导演以近乎记录片的纪实手法描绘着可可西里严酷的自然环境,风雪和流沙对生命的吞噬、大量的藏羚羊骸骨和毛皮给我们带来的视觉震颤、偷猎者“道德”缺失的原因,巡山队员的真实的生活,这些全景式的记录让观众自己寻找答案和内在,虽然是故事片但是有了人文记录片的特质,值得我们引起重视。影片的大多数演员都是非职业的,他们生活化的演出为影片的写实主义定下了基调。
在影片里,导演着重塑造了队员刘栋的形象,他有着缺点但是他在大义上从不含糊,为了营救被肺气肿折磨的同伴,刘栋孤身去筹款,在返归的路上被流沙吞没,这个场景是极具震撼的,导演平静地记录了这个过程,没有用一点外部的音效来煽情,只是以刘栋沉入流沙挣扎的呼告来表现这份惨烈,这组镜头是每个有良知的人一生无法忘记的,所以,我们应当让世界上所有的人目睹在可可西里发生的一切,特别让那些围着藏羚羊的西方达贵名伶知道羞耻和触动。
巡山队员有的常年独守着一个关卡,艰辛的生活,还必须提防偷猎者的暗杀,是何种力量让他们留了下来,尕玉询问着这个问题,导演没有正面回答,只是在他们离开的时候那面高扬在帐篷上的国旗告诉了观众巡山队员留驻的原因,对祖国的赤诚和对故土的热爱,所以他们才有着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勇气。
这些为了保护野生动物的可敬的巡山队员们,在生与死之间选择的总是良知和正义,队长泰日和偷猎者狭路相逢,面对他们的威逼利诱毫不动心。面对枪口大义凛然的怒斥,导演在他的死负载了对于信仰和正义的理想主义的悲壮色彩。成为生命意义最好的诠释,中国银幕从此多了一个真正阳刚的人物。
导演的所有细节都是站在理性上的,他没有一味指责偷猎者,而是将他们和生存境遇的无望联系在了一起,有着天问式的悲凉!当那位曾经被队长抓捕的老人良心发现告诉尕玉出山之路时,可以看到导演内心对人性还是有着希望的,那时一种质朴的相信,相信,所有的生灵内心都有善的一面,虽然有时被残酷的境遇遮蔽,但是,人类和动物的差异在于人类会反思,这是通向良知的路,这是所有生命的希望。
就像在所有的无言里神圣的藏歌声起,导演将一位英雄的牺牲赋予了英雄主义的壮烈和信仰的崇敬。
导演最好的字幕给了观众一份信心。民间志愿巡山队的义举得到了国家的足够重视,因此建起了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近年来,藏羚羊的数量正在回升,这些就是英雄们的鲜血和赴死的意义!
陆川,在今年带给中国影坛我们缺乏已久的感动和阳刚,这部电影对观众而言必然是难忘的,因为它表现的是真实的人性,让人思索和共鸣。
万恶的月考结束了,晚上组织看电影。原以为会给我们放些打打闹闹的电影来慰劳我们这些可怜人一下,不想放的是《可可西里》,把我们的情绪推到了压抑与沉闷的最高点。
去的晚,于是靠着报告厅的后立柱把电影看完。事实证明我是对的,这样才能表达我对它的敬畏。
也许电影讲了些让人很难想清楚对错,或曰无法简单的分辨对错的事情。巡山队固然可敬,他们失去了家庭,一年都没有发过工资,缺人缺枪缺钱,可他们无奈地卖羚羊绒来当资金,这是犯法的。队长说的朴实“宁愿我坐牢,也要保护羚羊和兄弟们。”是县里的问题吗?可巡山队没有编制,理应没有下拨的资金。于是,巡山队没权,抓人罚罚款,连逮捕的权利都没有。他们,只能尴尬地生活、工作在罅隙中。还有刘栋,用一个陪女的钱,去做保护藏羚羊如此“高尚”工作。孰是孰非?
翻过来说,那些捕羊人就该是反派了。高占西是拨羊皮高手,自己说起剥皮“又快又好”都有几分自得。抓了一次又一次,罚了一次又一次,又逃了一次又一次。可他真的那么坏吗?当他回忆起自己种田、放羊也是一脸甜蜜。可无奈的是,土地沙漠化,牛羊饿死。他面对或自然或认为的变化,毫无力气。可重要生存啊!于是走上了剥羊皮的道路。说起剥张皮才五块钱,很多人都笑起来。可我心中却掠过丝丝寒意。对于这些人,单纯的告诉他们捕藏羚羊的危害,或是罚罚款是没效果的。相反,他们要生存,这是他们面对大自然变化的本能啊!他们承受着自然变化最直接的受害者,理应被同情,被接济,却成了口诛笔伐的对象。当队长抛下高占西一行时,说,“走不出这山,就是你的命。”还不停地拥抱着,说一帆风顺。他们本来就不是对立方,他们的命运本来就相连。只是,面对自然,他们选择的路不同。殊途同归。
说不清的还有自然。它生养人类,却又粗鲁地吞噬生命,毫不留情。当刘栋陷入流时,他先是奋力挣扎,可当他越陷越深时,他不再拼搏,而是以一种无比虔诚,听天由命的姿态,一点一点,下陷,下陷,直到面庞,鼻子,嘴巴。他就这样离开,不留痕迹。说自然可怕吗?可没有他,人类又从何而来呢?
活着,本来就是一环扣一环,相互制约。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突然想到繁星满天,一个队员说:“你在这儿踩的每个脚印,都可能是人类第一个足迹。”
说不清楚的事,就交给缄默的宇宙吧!不断轮回,自明分晓。
昔日的可可西里,美丽的青山,美丽的少女,一个神圣的地方,藏羚羊满山奔跑,在青草地上撒下欢快的脚印。而今的可可西里,大漠、狂沙、雪暴、追逐、枪声、鲜血。
看过几篇捕杀藏羚羊的文章,羚羊眼中哀求的眼神让猎人放下猎枪,再不杀生。一直以为人都会像那样有同情心,都有爱护生命的爱心。当看到千百张藏羚羊皮平铺在地上,看到每张皮上冲锋枪穿过的洞,才知道错了,原来真有如此残忍的人,杀羊不眨眼的人。
“剥一张皮子五块钱。”撕扯着那柔软的皮毛心里坦荡荡?活生生的一只动物,前一秒活蹦乱跳,后一秒鲜血满地,可怜死都无完尸。给你五块钱,你就撕下了自己的画皮,露出黑色的面孔。你,难道就值五块钱?
端着冲锋枪,眯着眼,子弹壳清脆的落地声,一个酷毙了的姿势被你糟蹋的一无是处。当子弹穿过羚羊心脏时,你有没有听到她的哀叹声?她不只为自己肚子里的孩子,还为你,为我们人类,她绝望的眼神似乎在呼喊:人类,积点德吧。鲜血汩汩地从心脏流出,枪孔中看到你在笑。该千刀万剐的家伙,车裂都不解恨。
从来都是打着“动物是人类朋友”的旗号的我们又几时曾为动物们做过点什么,又一种珍稀动物快灭绝了,虚伪的人们流下几滴虚伪的泪,摆一张虚伪的似乎很哀痛的臭脸,写几篇号召人类保护动物的文章,似乎真的很慷慨激昂,放下笔后就像失忆了一样,什么都忘记了。于是动物一种接一种地灭绝,人们一次接一次地装哀悼,如此而已。
我也很虚伪,只有在看着电影时怒发冲天,看完后写一篇通篇都像泼妇骂街的文章,写完后有一种快感,就像给杀羊的人放血一样,痛快,而我又为它们做过点什么呢?
我无能为力,因为我是那么的渺小,那么的平凡,渺小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对钱的追求。
美丽寂寥的可可西里安睡在宁静中,而罪恶的枪声打破了那里的一切安详,贪婪与血腥的气息笼罩着这片圣洁的天空,宁静的土地上轰然演绎着生命的救赎……
蓝色的苍穹,茫茫的戈壁荒原,银白的雪山,还有让人触目惊心的藏羚羊尸骸,《可可西里》中的画面出奇的平静,却窒息的残酷,生命的挣扎与死亡在那里淋漓尽致地展现。我死死地盯着荧屏,忘了呼吸。
这是一个关于一群固执而无谓的男人为了他们的信念挣扎的故事,最终男人还是死在无法逾越的命运的门槛前,不明白这是不是就是所谓的宿命。死亡,在这片传说中的净土上既卑微又可敬。他们在这片茫茫的戈壁荒原不停地追逐着,迈向信仰,迈向死亡。当真正的死亡到达之后,生命显得那么脆弱。刘栋明白自己没有办法爬出流沙,所以在努力与挣扎之后放下,静静地等待死亡的来临,无助的眼神,无力的挽回。当他发出最后一声对生命绝望的嚎叫时,时间与空间都在这一刻定格,见证英雄的体魄在流沙地吞噬中消逝。那是一种怎样的悲壮?原始荒原上的一切都在哭泣,为脆弱的生命,为忠贞的信仰,为不屈的灵魂,为生命的救赎。人性的贪婪让藏羚羊为人类而死,然后人性中的悲悯让人类为藏羚羊,这就是救赎,生命的救赎。
可可西里的干净让这场生命的救赎显得尤为悲壮,这片圣洁的土地容不得残酷的血腥,所以当日泰队长在盗猎分子的枪口中倒下时,我们没有见到鲜血,留下的只是坚硬而冰冷的土地上蜷缩的身影在激烈的颤抖,然后一切又归于寂静,镜头中看到的依旧是皑皑的雪山,可它心碎的疼痛只有可可西里明白。巡山队员的鲜血与可爱的藏羚羊的鲜血相互交织洗礼着这茫茫苍穹下本不该有的罪恶。他们用无谓与纯真为可可西里做着虔诚的救赎。
没有夸张,没有浮华,广阔单调而又干净的画面上彰显了所有的真实。《可可西里》中的情节简单的纯粹,却朴实的可敬。因为谁都无法亵渎这场生命的救赎,况且那是在可可西里的土地上。影片中日泰队长曾对尕尔说:“见过磕长头的人吗?他们的手和脸脏的很,可他们的心个性干净。”
“可可西里,是地狱,是天堂,还是见证生命与信仰的圣地,可可西里的故事难以诉说,只有真正走过的人才能体会”导演陆川这样讲述着他心中的可可西里。那个叫聂鲁达的诗人曾写过:当华美的叶片落尽,生命的脉络才历历可见。电影亦如此,一切震撼人心的力量最终回归于朴实,因为这份朴实与真切让我们有了感动与深思,尽管滴血的伤口在无尽的呻吟。
那群执着坚强的男人用所有呵护着他们对生命的救赎,也许有遗憾,因为盗猎分子的继续逍遥,也许悲壮,因为死亡在他们身上演绎。可那场生命的救赎足以震撼我们的心灵,都市的繁华让我们淡忘了还有这样一种执着,这样一种信仰,穿透心灵。
当电影的帷幕渐渐拉上,请记得在遥远而又谦卑的源头有这样一场关于生命的救赎,刻骨铭心,荡气回肠……
可可西里-这部影片带给我的是一种无言的伤痛,人类对待藏羚羊的谋杀以获取钱财,破坏生态环境以谋取个人的私立,权利的斗争与争夺而去杀害他人的生命。我慢慢的开始不明白,这种人为什么把金钱和权利看得比一个人的生命更加重要。可以说的就是,这部影片的各个镜头给我留下的感觉都是十分深刻。刘栋在援助自己队员的路上,因为沙漠之中的一颗坑,小小的一个坑,就深陷其中,起初他还是在拼命地挣扎着,挣扎着,但是越到了后期他放弃了,安然接受自己即将死亡的现实,他的身子慢慢被沙子卷入其中。旁边所映衬着的是他这次旅程之中的所带给队员的补给。生命在可可西里之上是那么脆弱,人在大自然之中是那么的渺小。还有的是捕杀藏羚羊分子,面对巡查队的追捕,可以毫不留情的开枪杀死一个人,仿佛这个人并不是人,仅仅只是一个动物一样。这部影片告诉我当下生活在平原的生活是多么的幸运和幸福,没有高原之上的肺水肿,没有因为拼命追赶一个人所带来的缺氧而致死的情况发生。一切都是那么的舒服一切也是那么的平和。在现实生活当中困住我们的,只是我们自己罢了。作茧自缚就是这个含义吧。
四个月前我来到这座西班牙小城读书。
四天前得知市立图书馆在办免费影展,2月13日,《可可西里》。
我想到了自己少得可怜、又被拖欠了近半个月的奖学金。想起这四个月来我窘迫的生活,我一次电影院都没有进过。
于是我决定去看看这部一直想看却一直错过的《可可西里》。
放映室很大,跟平常的影院没什么分别。
周末的晚上,爱去酒吧的西班牙人去了酒吧,罕有的一些怪人坐得疏疏落落,等开场的时候,十分安静。
我跟我的墨西哥朋友Jimena在一起。
她就快要回国了。我很舍不得她。虽然起初她常常偷吃我的食物,但四个月的时间足以让我们相互谅解,让我们彼此之间生出一份不算微薄的情谊。
六点钟,不爱准时的西班牙人准时开始放电影。
第一眼看到屏幕上出现中文字幕,我有些激动。
看到那个独个儿在无人区守了三年,又坏了收音机的人跟他的朋友们挥手道别,我觉得他真是条汉子。
而仍可上网的我四个月来却常常觉得自己是孤独的。
接下来我就开始哭了。
一把火烧掉的几百具藏羚羊的尸骨。
顷刻间淹没在滚滚沙尘中的活生生的人。
为了生计不得不把自己用生命保护的羊皮亲手卖掉。队长说,我管不了犯不犯法,我只能管我自己的兄弟。
Jimena一直在重复一个词,fuerte,是,这一切太强烈,太浓重了。
每一次分别前弟兄们的拥抱都充满了感情,因为每一次都有可能是最后的一次。
他们这一伙人很穷,很落魄,但当你看到他们开着摇摇欲坠的吉普车、不眠不休地追赶捕猎者,你很容易就想到一个词儿叫意气风发。
灿烂的星河下,他们曾经一起唱过那首关于把洁白的花朵献给阿妈的歌。
他们一个个死去,最后,孤独的队长面对一大群捕猎者的枪口,语调依然平静着说:我想你们跟我回去认罪。
最后的最后,我们两个都泪流满面。
Jimena抱住我说,不哭了不哭了。
我说对不起我忍不住,那是我的祖国,我的祖国还有人过着那样的生活,而我拿着祖国给我的奖学金却每天为了自己的一点点烦恼不停发愁。
我很惭愧。
想起初中时看的《十七岁不哭》,里头青春期的孩子们都很有理想。
彼时我也有。
我想现在我仍是有的,我们人人都有,只是大部分时候,他睡着了。
我感觉到一种力量。
热血青年,只要愿意,我们其实都可以的。
《可可西里》——一部触动观者灵魂的影片,它震撼着我的心灵,使之久久不能平静,与内心的感受相比,自己的文字是显得那样的苍白无力。可可西里以记录片的形式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残忍而悲壮的故事,以日泰为首的巡山队员义无反顾的保护藏羚羊,他们无私地守护着可可西里,守护着自己热爱的那片残忍而美丽的土地。他们的敌人不仅仅是那些残害藏羚羊的凶手,还有那恶劣的环境,这些可爱的人们最终却没能逃脱死亡的厄运,壮烈牺牲。
电影给我的启示很多,比如生命在恶劣环境中是如此的不堪一击,比如保护环境靠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政府应该采取相关措施,今天我想从价值观的角度来谈谈这部影片。
我不知道是怎样的信念使得他们如此执着,如此坚强,他们没有经济来源,没有外来援助,暴风雪,流沙无时无刻不威胁着他们的生命,他们面对着的应该是怎样的困难?但是他们依旧勇往直前,毫不退缩!在巡山队员们的心中藏羚羊的价值是高于一切的,家庭,爱情,亲情,甚至于自由都比不上他们保护藏羚羊的心情,为此他们舍弃了一切以至于生命。这种为了人民,为了社会,为了环境而甘愿奉献小我的价值观激励着他们,是他们源源不绝的精神动力。他们的价值观是积极的,是值得学习和推崇的,这样的价值观能推动社会发展,思想进步,他们是伟大的,可敬的,是英雄!
影片中有无数的场景触动着我,最深刻的应是那无情的流沙,这是我第一次知道流沙的存在,夜里居然梦见自己陷进去了,接着是声嘶力竭的叫喊,和内心无助的痛苦,梦中的感觉之真切使我忘记了那是梦境,醒来后思想仍深陷其中。巡山队员们比谁都了解这吃人的流沙,依然义无反顾的执行着保护藏羚羊的使命,可见正确的价值观能够给予人们多大的鼓舞和勇气。
影片的开始,屠杀藏羚羊的侩子手竟然无情得像杀羊一样杀害了一名巡山队员;影片中多次出现大数量藏羚羊被屠杀后的场景,那一堆堆的尸骸,那一片片的羊皮羊绒,真是触目惊心;影片末尾,那些侩子手枪杀日泰的画面……盗猎分子就是这样对待生命,这些使得我深感愤怒和悲哀!我不禁想质问盗猎分子们人性何在?难道为了金钱利益就可以不顾环境,无视生命吗?难道为了一己私利就可以胡作非为,泯灭人性吗?难道你们的内心就不感惭愧和羞耻吗?难道……
我很难理解为什么有的人为了保护藏羚羊可以一个人三年呆在一个地方,忍受着孤独和寂寞,不曾离开;有些人却为了自己利益而不惜屠杀生命。盗猎者是可耻的,他们把金钱利益的价值摆在了第一位,唯利是图,错误的价值观使得他们的灵魂肮脏龌龊,做出损害社会的事情,自己却一无所知。
正确的价值观对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着促进作用,我们在敬佩那群巡山队员的同时,要学习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唯有如此,社会才能进步,环境才能得以保护。
从头到尾都是震撼,人性的震撼。当动物保护人员掉进流沙,无助的眼神,拼命的挣扎。当出现满屏的野生动物被剥皮后的尸体。有个人开车去找救援,路上困的不行,把自己的头发栓在一根绳子上,低头的时候就会疼的清醒一下。到了目的地下车,腿已经麻木的不会走路了。
和人类生活在一起,是它们的不幸,我们也有取舍地保护某一些濒危物种,其余的大家好像不在乎它们的生死。
我实在没有能力给出一个标准,能力有限,我只是希望能奉献自己的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力量,让类似的影片让更多人看到,大家的观点受到一些冲击,或许能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显得稍微友好一些。
旨在呼吁大家保护珍稀动物,它们是我们大家庭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