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的材料作文带【优秀3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这里是勤劳的小编帮大伙儿分享的高考的材料作文带【优秀3篇】,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高考的材料作文带 篇1

几千年前,姜太公与庄公一同垂钓,却有着迥然不同的目的,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于是他辅佐文王,成了伟人。而庄子呢?他只喜欢这平凡而平静的生活,于是他成了“曳尾于途中”的小民,但也正是这种平凡使庄子拥有更加锐利的眼光和更加睿智的头脑,才留下《逍遥游》,让我们体味真正的自由;才留下了“有蝶翩然入梦,不知蝶是我,抑或我是蝶”的神奇供我们玩味。同样的千百年后,平凡的小民庄子成了我们对自由的追求象征,没有人否认他的伟大。

平凡,并不意味着生活的平淡。我是一个平凡的人,但我坚信,我的生活绝对不平淡,我的生活充满情趣,我从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去玩耍,去看绿色,享受生活。别人寻找周杰伦,我却寻找自己的一片天地。我的人生充满了青春的活力,我绝不放弃对平凡的追求,但同时也要不懈发展;不断完善自我,做一个平凡而不平庸的人,平淡而乏味的人。假如我不能作一条平坦宽广的马路,那么我一定会当好一条窄小的乡间小路;假如我不能成为太阳照射出的万丈光束,那么我也会化作夜空中的北斗星散发点点星光。

一般人都认为:平凡人不能创造光辉的业绩,但是事实不是只有。安徒生当过学徒;惠牧曼做过工匠;狄更斯成名前是缮写工;高尔基甚至在码头干过苦力。那他们是平凡还是伟大?

也许如左拉所说:“没有平凡的经历,就不能产生伟大的业绩。”思考着其中的原因,这其实很简单,成功需要两大先决条件:平和的心态和丰富的实际,而这两样,恰是平凡人最容易拥有的。平凡的人没有谋略家飞扬跋扈的言辞,没有政治家遮天蔽日的野心,他们只有海一般宽广的胸怀和不急不躁的性情,他们朗如日月,清如水镜,不诱与誉,不恐不诽。不刻意追求功名利禄,只用自己的劳动静静等待成功得逞女神到来。

平凡,平常,不稀奇;伟大,超出寻常,令人景仰钦佩。平凡与伟大,事物内在属性相对的关系。平凡中蕴涵伟大,伟大来自平凡。

高考材料作文 篇2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中心是令人向往的地方,处于中心地带往往有诸多便利、机会和认同。当然也有人在中心地带迷失,最终边缘化。

边缘是让人平静的地方,它的质朴和别样让生活其中的人受益良多,甚至还吸引中心的人们探寻它的魅力。只要不沉沦,边缘也可以是中心。

【范文】

心系中心,不畏边缘

无论是抽象还是具体,总有中心边缘之分。中心与边缘这对关系是辩证存在的,在边缘的映衬下,中心显得更加“高大上”,拥有着更多的便利、机会和认同。因此,中心成了大多数人的'向往和追逐的目标,在边缘的人们努力奔向着中心。重要的是,不必在乎自己在边缘的处境,心中要坚信会进入中心。

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有的人一出生就含着金勺子,便成为中心;而绝大多数人只能从边缘眺望中心,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中心。你可以现在在边缘,但绝不能抱怨,如果你想成为中心,就一定要心系中心,渴望到中心,甚至成为中心。“重要的不是你是谁,重要的你想成为谁。”心系中心,哪怕身在边缘。唯有此,在边缘的我们会从眺望中心,变为迈入中心。

“感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是件多余的装饰品,那是很难堪的;活着而又没有目标是可怕的。”契诃夫这样感叹道。诚然,追求更好的生活、更高的目标是人之天性,从边缘想挤进中心也是无可厚非的。罗本岛锌皮房中的xxx可谓地处政治的边缘,但他却心系缓解种族矛盾的中心,27年不忘初衷,用自己伟大的心灵为南非民主建设架起桥梁。27年的牢狱生活,在边缘的小角落,但不仅没有削弱xxx目标,反而使他更加坚信自己的信念,身在xxx,心却一直紧随南非政坛。可见,无论身在多偏僻的边缘,心系中心是秘诀。

“没有了希望,一个人就不能维持他的信仰,保守他的精神,或保全他的内心纯洁。”巴尔扎克如是思考。是的,心系中心,是保持在边缘却亦能拥有持续追逐中心的希望。正如北宋范仲淹在四次被贬谪后,在“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时,亦能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高尚节操。虽距皇帝千里之遥,却心系皇帝,永远在心中贴近中心。

心系中心,就不畏身处边缘,无论迈入中心的机会多么渺茫,但那毕竟是心中的希望。那是潘多拉魔盒中人类最后的法宝,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助你迈入那曾经眺望无数次的中心。

高考的材料作文带 篇3

对于自然,人理应借助科学发明和经验去了解,通达宏观层面,同时用细腻的心仔细体会和感受身边的微观自然之美,方可达成“宏通科学之通,微感自然之美”的境界,实现人、科学与自然最终的“和谐”。

古谚有云:“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这是世代积累传承的观天经验,但看云卷云舒,从微末中推测天气变化,是种享受与乐趣。而回头开启电视,世界范围的天气预报映入眼帘。两种感知自然的途径不同,却无外乎为观得天气,殊途同归。自然并无需划分出“近”与“远”。

科学与自然不曾分离,从古代各种水利工具的发明应用到如今发达的。天气监测预报系统发展,人类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进步一直相辅相成。人之于自然,甚为渺少,人类没有能力一一亲自探寻自然的所有奥秘,因此自然似乎离人很远。而科学应用,正是解决人想在宏观上更好了解自然的需求的有力工具。通过电视,人类可以“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地获取天气信息、地理资讯,增长了自然知识、弥补了人自身能力和视野的局限。同时,科学知识对人形成科学思想也大有裨益。达尔文曾说,他对自然的兴趣正是从前人的科学著作中萌生的,其中的科学理论如生物的纲目属种,都对他形成严谨的科学思维产生巨大作用。可见,利用科学感知自然,既便捷全面又有利于培养自然科学思维,正是“仰观宇宙之大”的好方法。

而“俯察品类之盛”则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生于自然,也归于自然。汉字“性”中由一人和一生构成,可见人性之真必然离不开生态自然。中国古代有“生”的哲学,生生不息,物我一体是古代给人们不竭的追求。孟浩然、王维醉心于自然山水,感受天光云影之变,细观云过水动之美,创作出“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这样反映人与自然浑然一体的传世佳句。人的生命,融于自然生态,同呼吸、共命运。因而多留心身边微观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树,方可融入自然,“微感自然之美”。

中国儒家学说中重要的“和谐”思想,要求各方面达成统一与协调,在当下,人既不能肆意丢弃传统感受自然的方法,也无法抵抗科学发展的潮流。因此,务必达成人、科学和自然的和谐统一,就像时兴的观星活动,利用高科学望远镜观测遥远星体的人们,也同时在夜晚的山上感受凉风与蝉鸣,“信可乐也”!

宏通科学之道,微感自然之美。人既与自然亲近、融入自然,又可以更高的视角认识自然。心有宏观看待自然的“猛虎”,亦可微观细嗅身边的“蔷薇”。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