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审题”点滴谈精彩10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这里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高考作文“审题”点滴谈精彩10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审题作文700字 篇1

一、比较下列两组作文题,回答问题。1.我们的语文老师

题目要求写谁?是否有什么限定?适合写什么文体?重点应写人还是叙事?可表现什么主题?

2、我所希望的语文老师

本题的题眼是什么?文章应侧重写什么内容?可表现什么主题?

3、我和语文老师

本题要求写谁?应重点写人还是写事?可表现什么主题?

二、请指出下列各题所提出的要求、范围、并判断文体。1.校园里发生的一件事

中心词为,范围,文体2.春

文体:,写作中主要运用和的表达方式,表达之情。3.我最喜欢的人

中心词:,题眼:,范围:

4.我们学习过的许多课文都表达着、表现着作者对“美好”的感受:望天树的坚贞不屈,乔纳坦为梦想的执着追求,空山中引人深思的婉转鸟语,故乡那让人魂牵梦萦的桂花,羚羊木雕上寄托的真挚的友谊,袁隆平心中那美丽的“寻梦园”……这一切都融入了我们成长的历程。

现在,也让我们来表达对“美好”的“感受”吧。请以“感受的美好”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自选内容,自拟文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1)用波浪线画出关键词句。(2)补题:感受的美好(3)分析自己补后的题目。

题眼:范围:一句话概括中心:通过写表现

5.在我们的成长的过程中,既有阳光雨露的呵护,也有风霜雨雪的相伴,它们都是人生的一大财富。幸福和谐的生活,让我们品评甜蜜,懂得了珍惜;苦难艰辛的处境,使我们志怀高远,实现了超越。尊重关爱,让我们学会宽容;挫折磨难,使我们变得成熟。在经历和体验中,我们逐渐摆脱了蒙昧、自私、幼稚……我们长大了。请你以“在600字的作文。

(1)用波浪线画出关键词句。(2)补题:在中成长(3)分析自己补后的`题目。

中心词:范围:一句话概括中心:

三、在以上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写作。

审题作文700字 篇2

审题就是弄清题目的要求,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

拿到一个文题,我们首先要弄明白文章让我们写什么,是写人还是记事,是写景还是状物,是命题作文还是半命题作文,是给材料作文还是幻想类作文等。其次要弄明白要求写作的文章的体裁是什么,是记叙文还是说明文,是寓言,童话故事还是读后感。另外,还要仔细看看题目中有没有什么特别的限制,有没有提示中心的条件等。这些都要认真分析思考,才不会使写出来的文章偏题或走题。

典型例题:

《雷锋的事迹教育了我》

这个题目的重点要求在“教育”二字上,既要写“雷锋的事迹”,又要写“我”从中受到哪些“教育”。如果只写雷锋的事迹,而没有写对“我”的教育,那就成了雷锋的故事;如果写了对“我”的教育,但只是表表决心,蜻蜓点水,那也是轻重倒置,重点不突出。

《我和母亲》

有些作文题目所用的词语相近,但实际上却有较大的差别,审题时要认真加以比较,找出它的特点。例如《我和母亲》这个题目与《我的母亲》比较一下,前者要求写我和母亲两个人,后者则重点写母亲一个人。

《我最喜爱的 ______ 》

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题,需要同学们自己补充内容。碰到这类题目,要先想一想题目后面可以补充什么词语,关于人物的:老师,同学,朋友,关于活动的:体育活动,文娱活动,科技活动;关于事物的:工艺品,书籍,文具等。想好以后,再选择自己熟悉的,擅长的,有意我的内容填上去,然后再写作文,就不会跑题了。

《校园的早晨》

这个题目,既可描写早晨校园里师生锻炼身体的火热场面,也可以写同学们刻苦学习的动人情景,还可以摄取若干小镜头,小片断,表现同学们新的道德风尚,或者是热情歌颂园丁为培育新苗不辞辛苦。总之,审题的时候,既要准确地理解题意,紧扣题目来写,又不要把思路限制得很死,避免千篇一律。

审题作文600字 篇3

中考作文中,因为偏离题旨而失分的情况屡屡发生,中考作文中审题常出现的三种问题。其表现形式主要有:

一、整体偏离。指文章内容全部没有落实题目要求,比如,题目要求以“诚信”为话题写作,有的考生拟题“要做个诚实的人”,全文大谈诚实,忽略了“诚信”中“守信”的意思。

二、部分脱轨。即行文中出现离心句、离心段,使得部分内容偏离题旨和文章中心。比如《我关注“神舟”六号飞船升空》一文,记叙“我”全天守候在电视机旁关注飞船的情况,中间写母亲教育“我”不要因此耽误学习,顺势写“我”以前痴迷于电视导致学习退步的经历,结尾又写“我”看飞船而感到自豪一事,中学生作文《中考作文中审题常出现的三种问题》。文中插入“影响学习”一段就偏离了题旨。

三、表达失当。有些题目对写作内容或文章体裁有限制,不注意就容易出问题。比如题目是“小议骨气”,文章如果成段成篇地描写,就不符合该题目要求写议论文的暗示。还有的小作文要求进行场景描写,你如果大段描写人物言行就不妥当。

造成偏离题旨的原因,主要是写作时审题不准,错误地理解了题意。比如,以“责任”为话题作文,你若将它等同于“任务”,就会写别人“指定”你担任的工作,而不是写自己“应尽”的职责。曲解题意,写作就极容易离题。其次是扣题写作和围绕中心写作的意识不强,写作时随意性大。特别是话题作文,不要以为只要把写作内容锁定在话题范围之内就万事大吉了。殊不知,符合话题理所应当,扣住你自己拟定的文题写作也很重要。三是没有掌握一定的点题方法。比如,有的同学重视开头点题而忽视结尾扣题,结果在中间部分跑了题。

审题作文600字 篇4

培养学生审题能力是写作训练的首要一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审题能力呢?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教会学生找准“题眼”。找准了“题眼”,也就找到了写作的重点。然后围绕“题眼”选材组材、谋篇布局,就能做到详略得当,层次分明。有的题目“题眼”突出,一看便知。比如:《最后悔的一件事》、《我爱妈妈》、《一件难忘的小事》等,只要抓住了“后悔”、“爱”、“难忘”等“题眼”,就不会出现离题的现象。

教会学生弄清题目的写作范围。教师要指导学生善于扣住写作范围,写作就会切合题意。比如:我在作文教学中对《春天的发现》这篇作文,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来确定写作范围的。可以写到田野、山上以及到名胜古迹参观等内容;可以写春游中看到的事物或春游中经历的难忘事情;如果写景物,一定要反映出来春天景物的特点;写景物一定要把什么时间和什么人到什么地方看到的景物是怎样的,有什么感受等写清楚。总之,写出春天的特点是这篇作文的重点之处。

教会学生确定写作体裁。记叙文是小学阶段常写的文体,而记叙又分为写景的、记事的、写人的、状物的等。审视记叙文题目,能够帮助小学生确定文章的体裁。因此,教师也应在这一方面加以指导,以免出现给出作文题目,学生无处下笔的现象。笔者认为:教师要正确了解学生依据题目确定“怎么写”。例如:《校园生活二三事》,抓住题目中的“事”,就可以确定是一篇记事的文章;《美丽的校园》,只要抓住了“美丽”二字,就可以直接确定为写景的;《辛勤的园丁》,重点围绕“园丁”来写,一看便知道是一篇记人的文章;《小草》,要重点指导学生放在“小草”上,可以看出,它是一篇状物的文章。可见指导学生确定体裁是写作的关键之处。

审题作文600字 篇5

高考作文审题还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把握写作的着眼点。比如话题作文,审题时就要从话题与材料的结合中把握写作的着眼点。因为话题作文不同于材料作文,材料作文对材料可以从不同角度写作,而话题作文的材料是与话题相联系的,在审题时只有将材料与话题结合起来,才能排除材料中的干扰内容,找出写作的着眼点。如:

皇帝造屋,百工齐集。木匠、石匠暗暗竞赛。一天,木工师傅求胜心切,重责小徒弟。徒弟为了泄愤,把师傅的木尺偷偷锉短了一分。结果,根据木尺做成的木柱都短了一分。而那些稀有木材是远方进贡来的,无法在当地补充,皇帝必然为此震怒。木工师傅知道自己死到临头而大哭。这时,石匠想出了一个方法,他把承托长柱的石礅的平坦的礅面改为微微隆起,补足了木柱短缺的部分。这样,不但宫室如期落成,木匠全家得救,也改善了石礅设计,为中国建筑多增一分姿彩。

这则故事寓有中国人处世的哲理:别人的短处可以彰显我们的长处,我们的长处也可以“承托”别人的短处,这样彼此都有好处。推而广之,这是一种竞争中“双赢”的智慧,而这在现代社会中尤为重要。

请以“双赢的智慧”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如果单看材料,材料表明的观点有“不能以怨报怨”、“要宽容地待人处世”、“助人是美德”、“惊喜往往获得于意外”等。如果是材料作文的话,这些观点都可以写,但对话题作文来说,话题规定是“双赢的智慧”,就只能围绕它来写,而不能写其他

审题训练高考作文 篇6

现在很美好,有陪伴我的人;以后将会慢慢远离,留下独行的我,看着渐行渐远的身影,只有我在那里徘徊。

现在每天都会很开心,家人都陪伴着我,陪着我,让我看到这世间的快乐,每天晚上工作一天回来,晚餐聚集在一起边吃边聊,这时候任何的愁感都已经消失,感觉这世界都是美好的。

慢慢远去的步伐带走了回忆,内心的压抑无法言明,想着时间的残酷,残酷的让人天各一方,残酷的让时间让我回想起来。那条熟悉的街道,那个熟悉的街道,那次单枪匹马的路程,都溢满了脑海。依稀还记得的初日的早晨,忙碌一天收起的夕阳,看着夕阳西下,断肠人就在这。

崩溃到独立,接受着孤独带来的感受,带着难以接受的心情一次次的踏上自己的旅程,然后整理破碎的心情,让后微笑着走出去,看看这世界的人情味,寻找着夏日的凉爽,冬日的温暖,都会耐人寻味。

未来的我是否适应了这世间的变化,是未来的我是否适应了人心的冷与暖,还会恐惧自己一个人吗,我希望这一切切都不会再出现在我的生活里,让我抛开所有的烦恼,与这个世界单打独斗。

审题作文600字 篇7

一、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要审清题目中的“题眼”和“题限”。“题眼”就是题目中的关键词。“题限”,即题目限制的记叙范围。

例:我的好朋友

提示:风雨人生路,朋友可以为你挡风寒,为你分忧愁,朋友时时会伸出友谊之手,是你登高时的一把扶梯。请用一两件事来介绍你最好的朋友,写出他的特点。写一篇450字以上的记叙文。

审题解读:题目中的核心词是“好朋友”,因此这是一篇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文章要以第一人称“我”来叙述。“用一两件事”写出好朋友的“特点”。

二、半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是指作文题目只出现一部分,另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补充的一种作文题型。写好半命题作文首先要分析题目中已有文字部分所表达的意思。然后细读提示中对空白处的要求和限制。再根据提示展开联想,搜寻最适合写的材料。补写文题时我们要充分利用半命题作文选材自由的特点,在提示要求的范围内,选择自己认为最想写、最有把握写好的内容填在横线上。

例:____给予____

提示:人们常说,“给予”是快乐的,我们曾经感受过他人给予的关怀,社会给予的磨炼,生活给予的启迪;也曾将信任给予他人,爱心给予社会,热情给予生活……请围绕“给予”选择合适的材料,写一篇400字以上的纪实作文。

审题解读:这个题目的关键词是“给予”,“给予”就是“给”的意思,它包括物质上的给予和精神上的给予。“给予”是双向的,既可以是他人给我,也可以是我给他人。“提示”中尤其要注意的是“人们常说,‘给予’是快乐的”一句,它点出了“给予”带给人的感受,同时也为文章定下了情感的基调,那就是 “快乐”。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 篇8

1、寓意揭示法对于一些寄寓性材料,如寓言、童话、漫画等,须透过材料的表象,进行“由物及人”、“由物及事”的联想,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内涵,从而确立论点。

示例

驴子驮盐渡河,它滑了一下,跌进水里,盐溶化了,它站起来时轻了许多。这件事使它很高兴。又有一天,它驮了海绵走到河边,故意一滑,跌进水里,那海绵吸了水,驴子站不起来,终于淹死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切应从实际出发,情况变化了,我们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也应随之变化,如果墨守成规,或盲目套用,必将招致失败。写作时要透过驴子驮盐和海绵的表象,把握并取其寓意作为文章的论点。

2、倾向揣摩法

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的情感,审题时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示例

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他们提出种种接上维纳斯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好事之徒”,“趋之若鹜”,贬斥之情溢于言表,显然对想接上断臂这种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①要有独特的美;②要顺其自然,不必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与人。如不顾材料的倾向性而提炼“攻关不怕难”、“坚持就能成功”之类的观点,就有跑题之嫌。

3、互补完善法

示例

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材料①“走自己的路”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材料②“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是讲走路时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要听从他人指导。两者孰是孰非?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又合理。因此,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只有既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又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当然,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还有很多,而各种方法也并非孤立的,可能互有交叉。若在具体的审题立意过程中能灵活地综合运用,效果则更佳。

4、主旨领悟法

这是材料作文最为常用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如果能准确地领悟材料的中心,并以之为文章的主旨,那么,所写文章定能既切题又有深度。

示例

《华尔街日报》报道:海湾战争前夕,该报记者到驻沙特的美国陆战队采访时,惊奇地发现,在沙漠的帐篷里,待命的军舰上,美国的官兵正在争相研读中国的《孙子兵法》。陆战队司令格雷将军指令:《孙子兵法》为陆战队官兵必读书。

综观材料,我们不难发现,美国官兵之所以学习中国的《孙子兵法》,是用以指导他们的战术,材料的主旨十分清晰,据此,可提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类的观点。当然,这是显性的;从隐性看,外国人尚且如此重视对我国文化遗产的学习,那么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则更应“重视祖国文化遗产的传承”,而这在某种意义上更具深意。

5、关键把握法

关键词句往往是“文眼”,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将其作把握材料、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词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示例

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

这“下一个”三个字,既体现出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又蕴含着艺无止境、不断创新的哲理,闪耀着人格、智慧、精神的光芒。抓住了这个关键词,便抓住了材料的灵魂实质。

由于材料作文加重了考生的审题能力,如果没有充分的把握是很容易跑题的,所以应该充分的把握,上面就是一些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对于不同的材料选择不同的方法来审题,就很容易的理解题意确立主题了。

审题作文700字 篇9

材料作文较之话题作文,审题上有一定难度,它首先要求考生审清材料的中心内涵,选准角度提取观点,材料在作文中必须引用,而由材料引发其他联想,通过分析、议论,表达自己对人对事对物比较深入的思考。虽然标明文体不限,实际上受材料本身所限制,还是以议论为主,不像话题作文,所给材料可引可不引,只要在话题范围内,天马行空,任你驰骋;文体上可议论,可记叙,可抒情,编造寓言、神话、童话、科幻,甚至写小说,都无不可。所以,材料作文本身就是一种限制性很强的作文,千万大意不得。但也有好处,就是注意到了读写结合。对材料的审读也应该是很重要的能力,因为它直接考察学生是否具有辩证思维的能力,是否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是否对事物的分析不停留在其表面,而能深入事物的本质内涵。事实上,对材料审读有偏差的同学,即便其文笔再好,作文也缺乏对事物认识的深度,或者,观点容易偏激。

除了审题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外,材料作文的基本定位也要注意。一般来说,材料作文的基本定位如下:

一、引述材料。这是第一步定位。材料字数如果比较多,可以概括性引述;材料字数比较少,可以照引不误。

二、分析材料,概括中心内涵。

三、联系现实,提取观点。

四、由此及彼,产生联想,想到其他事情,紧扣观点,具体深入分析。联想根据论证观点的需要,可以是相似联想、相反联想、相关联想等。选例必须精当,对事情的分析,必须能够恰如其分地说明你的观点。

五、做出结论。

具体写作时,也可以先开门见山提出观点,再引述材料,可以灵活机动,但对于高考作文来说,观点必须在显眼地方提出,不要含蓄地将观点包含文中,使阅卷老师费猜。要知道是阅卷老师审查你,不是你审查阅卷老师的阅读水平,看他是否能读懂你的文章。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 篇10

一、作文材料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二、审题立意

今年的江苏作文题依然延续近两年高考的做法,力图体现思辨色彩,想在个性与创新两个词语上做文章。

显然从内容看,与近两年的高考题又有些变化。前年谈一个话题“青春”,然后涉及到“朽”与“不朽”的对立关系,去年谈一个话题“智慧”,可以径直找到它的对立面,于是出现“智慧”与“不智慧”,“大智慧”与“小聪明”的比较;今年则有些不同了,是谈相互之间似乎有些联系的又不是对立关系的两个概念,有点复杂。

首先,“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给人的第一感觉,是说话、做事,当行则行,该止则止,不勉强,不绕舌,不推诿,不卖弄,不大话,不低调,不虚与委蛇,不空话连篇,不偷工减料,不节外生枝。直性坦率,从心出发,不忘本初,保持童趣,天真烂漫,这叫有个性!想那东坡先生,有话就说,有屁敢放,该喝就喝,酒到话狂,痛快时骂得狗血淋头,不痛快时一言不发。得罪了人,那是因为别人的小鸡肚肠,给小鞋穿,扣大帽子——那是小人的`事儿,我管不着,我没记性。难怪他老子苏洵给了他取了个名:“轼”。这“轼”的特性就是直来直去,不喜欢拐弯抹角,对那些肚肠弯弯绕,还九曲十八弯的人——东坡先生一定讨厌至极!这话讲的是彰显个性,活出真我。于是才有了“明月清风泛赤壁,大江东去流千年”的文坛佳话。

但“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仅仅指个性?谈言语的效率、做事的风格、说话的智慧行不行,当然。

其次,“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这话如何理解?防止考生不懂,命题人解释了——有话则短,因为别人说过;无话则长,因为别人无话处正是发现创造大有可为的地方。难怪有陈寅恪的“三不讲”,难怪有课堂上的“发出我的声音”的那些老师喜欢的学生。似乎这一句的理解更倾向于“创新”一词,是这样吗?

不尽然。这个话也可以这样理解:“有话则短”,该说不说,不敢招事,推脱责任,缺少担当勇气;“无话则长”,王顾左右而言他,偏重就轻,无理搅三分,废话连篇,不干实事,骗吃骗喝,皇帝的新装,这是贪腐的官员最擅长的本领,这就还能是创新的意识?

再者,“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也可以体现自己的创新?长话也好短话也罢,都可以从创新出发,言别人之不敢言,说别人之没有说,这不是创新又是什么?而“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讲过的不讲,别人不说的我偏说出三五六、八九十,江水滔滔停不住。这份不走寻常路,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求新标异的精神,不也是一种个性精神的体现?

所以,个性与创新,这不是两个对立的概念,而是两个有一些交叉的概念。彼此中没有必然联系,其间关系总有些剪不断理还乱,所以在材料的后面小心翼翼地加上了两个“有时”,一个“也许”。显然,命题人主观上想对前两年作文命题的一点小突破,以体现稳中求变的命题原则。而事实上却有些将“说话”、“个性”、“创新”三个词语生拉硬拽,强行扭在一起了,出了一个有点怪怪味的题目。

那么,揣摩出题者的意图,这篇文章的立意该这样来确定:1、写个性;2、写创新;3、写个性与创新的同向性;4、个性与创新的区别与联系。

那么,写“说话”行不行?似乎不妥。因为出题者意图是用“说话”引出“个性”与“创新”的思辨的。可是我要说,根据我的解读,谈“说话”也行,因为“有时”“有时”,更因为三者之间的相遇,是有些随意的。所以今年作文一部分考生是可以套用事先备好的宿构作文一挥而就的,谈“个性”,谈“创新”的文章早已是广大应考师生准备了的熟题。而另有一部分考生鉴于今年作文命题的突破,可能会想:咱们“文化大省”不至于这么简单的考查我们吧?于是他们心怀疑虑,就有可能将后两个词语或三个词语拉在一起进行思辨,搅成一锅粥,出现一些云障雾罩的让人头晕的文章的。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