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语文高考全国一卷作文优秀8篇》由精心整编,希望在【2020年高考语文作文】的写作上带给您相应的帮助与启发。
——班级读书会发言稿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很开心能跟大家分享阅读史书的一点心得,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从史书中可知:管仲知时,能顺应时势,辅佐明君。桓公知理,能任人唯才,不计前嫌,成就霸业。可他们带给我的触动,远比不上另一个人——鲍叔牙。是他让我看到了,知人与自知的力量。
老子曾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生的智慧,最重要的是自知。而自知的首要之处,是明了自己的无知。既然自己无知,那便先居人后,找个知道的人来合作,大事可成,自己的人生短板也补齐了,这就是鲍叔牙的聪明之处——打上补丁。管仲深谙人性,明晰厉害,知道如何发展经济。鲍叔牙明了自己无法与之相比,主动让位,为自己和别人都找到了合适的位置。让管仲成为自己的补丁。贵有自知,谦以子牧。同学们,请了解你自己,卢梭曾说:“人之所以走入迷途,不是因为他无知,而是因为他自以为知。”自知不仅能帮助我们找到合适的位置,明了合作的意义,还能培育更宽广的胸怀,更真诚的谦逊。
前面我曾讲到,管仲是鲍叔牙的补丁。“管鲍之交”之所以能流传千古,其实在于鲍叔牙的识人之才。首先,鲍叔牙了解管仲,从不因管仲家境贫寒而恶待,也不因管仲曾多分给自己分红而否认管仲的才华。鲍叔牙一直以宽容和赏识的眼光看待别人,识人之才。其次,鲍叔牙了解桓公。他直言上谏,因为他深知桓公求贤若渴。鲍叔牙知人,是知人之需。所以,同学们,知人不单单是日复一日地观察,得出或好或坏的评价,更重要的是,察人之需,察人之德,以一人之德,解另一人的需,为更多的人,找到人生的补丁。
那么,我们该如何更好的察人观己呢?答案是:读书。《吕氏春秋》载:“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它的意思是说,人天生具有迁移的能力,故事总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只有通过读书,我们才能在如今狭窄的生活中,见到拥有各色经历,各样特点的人物,才能通过特点、经历与结局的对照,明了何为智者,何为大才。我们才能通过自己与人物的对比,反思自己的行为,作出更正确的选择。
可以说,我们很幸运,遇到鲍叔牙,让认识自己的力量如此直观形象地摆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明白留心自己,关切他人的重要,让我们体会合作的意义。
宋教仁曾说:白眼观天下,丹心报国家。愿我们都能眼察天下,心报国家。
谢谢大家,我的发言到此结束。
【一箭与苍生】
亲爱的各位同学:
大家好!
非常荣幸有这么一次机会给大家做读书会的分享,这次我分享的主题是《一箭与苍生》。
凭栏海涛拍岸,齐桓公神色凝重,用手轻抚衣带钩。当初争夺帝位,纠派管仲刺杀,他险些被箭射中,还好最后装死逃脱。
“管仲不除,其耻难雪。”此仇非报不可。
但他又望向河山,天下未定,苍生难安——他心愿结束这乱世纷争。“欲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鲍叔的话在他耳边回响。
斗转星移,金戈铁马。转眼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春秋霸业。而站在他身旁的,竟是当初刺杀他的管仲。
齐桓公一人上高台,挽弓满弦,开似月。我抬头看去,正好飞箭如电。
第一箭,敬容人之德。
若非其有雅量,难以如此大度并宽恕。易经有云:“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心若容不下一箭的仇恨,又怎能容下苍生?
子贡曾问孔子,有无一字可奉行终身,孔子答:“恕。”浸润在对话中的美德犹在耳边,自江水流转千年。一箭仇恨,终不及日月可攀的豁然;心怀慈悲,大爱值得奉予身旁。
回望当下,中华民族仍秉持容人之德。新冠疫情中,纵然遭遇他国诋毁,我们仍不改海纳百川的心意,不懈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二箭,敬明察之心。
江山为靶,管仲便是那选定的箭。
尧帝觉察儿子才能不足,便让位给舜,点缀选贤举能的开始;纣王听信小人,颠倒黑白,终致商朝覆灭。
齐桓公不带情感偏见,知人善任,不因鲍叔为亲信而厚待,不因管仲为旧敌而漠见。直至今日,在管理中仍是一样的道理,重用众才者必兴,善聚众智者必明。
面对退而居其次的鲍叔,隐忍投靠的管仲,齐桓公充分发挥二者的才能,把握微妙的动态平衡——不失为另一面向的中庸智慧。
第三箭,敬慷慨之气。
个人价值观必然指引行为前进的方向。
齐桓公格局宏远,心系天下,不因个人恩怨而影响家国大事。
我不禁想起高平公造福天下苍生的凛然之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广阔胸襟;又仿佛在橘子洲头,看见一袭背影望远凝眸:“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现如今,值中华民族复兴之际,我们应修德、明察、养浩然之气,为民族重屹世界之林尽微薄之力。
那齐桓公的箭,已经走远。
只见他举起衣袖,挥手一摆,江山万里荣枯。
涛声阵阵,雨点频频,人在时代深处向我回头轻笑。
我也举起弓,拉紧了弦,看准那模糊又清晰的天。
一箭。
【合力之固,坚不可摧】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能在我们的班级读书会上跟大家分享我的感受和思考。
我们今天分享的读书内容是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的故事,让我很是感动。他们每个人都让我敬佩和骄傲,很值得我们去学习。
齐桓公虚心纳谏,礼贤下士,听从鲍叔的建议,不计前嫌,重用管仲。想当年,管仲带兵阻击他,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他装死才得以逃脱。这种曾经置自己于死地的深仇大恨,怎还岂能重用?可是齐桓公做到了。真可谓是海纳百川,虚怀若谷,宽容博大,以德报怨。
狭路相逢勇者胜。齐桓公即位后,管仲的人生之路眼看已经走到尽头。可齐桓公和鲍叔不仅没有置他于死地,反而却赏识和重用他,于是管仲又迎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此情此恩必当终身相报。管仲不负众望,辅佐齐桓公终成一代霸业。
要说他们三个人里面让我感触最深的恐怕要数鲍叔了。
在齐桓公即位后,按常理正是鲍叔得意之时,做为的大功臣,意气风发,大可呼风唤雨,任性而为。可是他并没有。在此重要时刻,他却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他极力举荐管仲,而自己却甘居其下。说到这里,我感动得眼泪就要出来了。谦让是一种美德,宽广是一种胸怀。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鲍叔识大体,顾大局,知人善任,他对管仲大力支持和信任,以至于管仲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的友情,让人称赞。“管鲍之交”也为我们交友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和示范。“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时刻以“克己复礼”来提醒自己,与朋友交往要真心帮助,以诚相待,甘为他人做嫁衣。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上下五千年的璀璨文化和文明历史,有着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美德。“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尧舜“禅让”的历史传说,体现了“以人为本,任人唯贤”的思想。廉颇“负荆请罪”让我们明白了时刻以大局为重,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孔融让梨,让我们懂得了从小就要学会谦让。岳飞的故事告诉我们要精忠报国。 “圣与贤,可驯致。”我们要“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做好“君子”之道。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伯乐慧心慧眼知人,千里马任重道远驰骋。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在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格局,一种情怀,一种精神,一种能量。我们看到了团结,信任,默契,合作,忠心,抱负,力量等积极品质。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桓公之胸怀,鲍叔之知人,管仲之能力,他们强强联手,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合力。合力之固,坚不可摧。
有了这股强大的合力,也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没有战胜不了的灾难。疫情期间,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携手并肩,共战疫情。在我们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动员,全民行动,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构筑起最严密的防控体系,与时间赛跑,争分夺秒,风“火”神速,“雷”厉风行。全国上下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合力,大家劲往一块儿使。医护人员们在抗疫一线日夜奋战。社会各界紧急行动,倾力相助。各行各业,各人,也为疫情防控克服各种困难,尽着自己的一份力量。正是这种强大的合力,使疫情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保障了我们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合力之下,我们都有一种拼的精神。医生拼的是医者仁心,国家拼的是制度张力,亿万人民拼的是鼎力相助。有了这种拼的精神,没有我们战胜不了的困难!疫情期间,我们中国还向世界各地派出支援医疗队并捐赠大量防疫物资,充分体现了我们的大国担当。
我们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深深地感动和震撼着我们每一位中国人。我们在抗疫中淬炼和磨砺的精神财富,凝聚起不断向前的磅礴伟力,激励着我们披荆斩棘,砥砺前行。我们也更加明白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懂得了担当和责任,也深深体会到了做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我们要学习桓公的胸怀,鲍叔的知人,管仲的贤能,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合力有了,春风化雨,一切便会充满希望和力量,生机盎然,蓬勃向上!
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班级读书会发言稿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书画家李若禅曾说:“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作为一名上进的中学生,透过书香墨海,审视历史人物,在齐国崛起的这条路上,我敬仰不计前嫌、善于纳谏而九合诸侯的公子小白,我力赞尽己之贤、尊王攘夷的管仲,然而,最让我触动的当属“荐贤助君得天地,让相为国霸春秋”的鲍叔。接下来就跟大家交流一下我的浅见。
胸襟博大,鲍叔知人善任而勇荐旧敌。“治天下者,用人非止一端,故取士不以一路”,欧阳修这句话可很好形容鲍叔。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争夺齐国王位之时,鲍叔和管仲亦身居双方阵营的高位,甚至小白几乎为管仲所杀害,可当公子纠失败、桓公即位后,鲍叔却能发现与己与国曾有深仇大恨的管仲的才能,并为此直言纳谏,使其辅佐桓公成大业。“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同学们,请设想一下,假如没有鲍叔之知人善任及包容心胸,齐国人才中何来一位彪炳千古的管仲,又何来齐国今后之崛起?所以,管仲造就了齐国的荣光,而鲍叔造就了管仲之辉煌。
情操高洁,鲍叔知己不及而谦让相位。“夫人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春秋战国这样礼崩乐坏的时代中,诸侯将相们都沉沦于名利,贪念着霸权,齐桓公亦是如此。在管仲俯首称臣后,作为齐国之相的鲍叔却并未居高视之,反而称自己“贤不如管仲”而将相位谦让于其,自己甘居其下,终成一段千古佳话。“甘居下者位未卑”,虽然桓公终成五霸之首,但其与手足相争、与诸侯相杀,比起鲍叔却少了一分淡然与平静。同学们,我们深知,只有不迷恋权力,不陶醉富贵,鲍叔才如乱世之中的一抹清流,以己之行诠释了君子之德。
同学们,管仲虽贤,论胸怀其不如鲍叔;桓公虽能,论情操其亦不如鲍叔。故三人中,我首推鲍叔——荐贤助君得天地,让相为国霸春秋:于国家,鲍叔选贤举能、慧眼识精,为桓公夺王位,使管仲施才能;于己身,鲍叔不慕名利、清高淡泊,未曾自矜功伐,让相而身退。同学们,正如董卿所说:不读书就像没有吃饱饭一样,精神上是饥饿的。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理应在读书中学习历史人物之德行,以博大之胸襟容天下之人物,以慧眼识八方文化,多元融合、取精去糟;以高洁之情操立自身于浮华躁动的社会,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于己无愧,于国无愧!
谢谢大家,我的发言到此结束。
【功成不必在我】
尊敬的老师、各位同学:
我发言的题目是《功成不必在我》。看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不难发现此三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胸有大志、公而忘私。齐桓公为称霸天下,放下一箭之私仇,拜管仲为相。鲍叔牙为成就大事,高风亮节,甘愿退位让贤;管仲为实现富国强兵的志向,不拘小节,竭力辅佐昔日政敌,最终实现“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不朽功绩。《谋略论》有云“善谋者,谋势;不善谋者,谋子。”,所以成大业者一定要有大局观,能够真正观大势谋大事必定是一种胸襟,一种志向。
故事中,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鲍叔牙知人识人的眼光、荐贤【】举能的胸襟和大而忘我的情怀,老子有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混乱时期,鲍叔牙能够以齐国大局为重,自甘屈人之下,明月入怀、淡泊名利,不仅成就了“华夏第一相”管仲,更成就了“管鲍之交”的千古美名。这也正好切合“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大胸怀源自大境界,大境界造就大作为,2020新冠疫情期间,全国无数医护人员默默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患者点亮生命的曙光,人们不可能一一记住他们写在防护服后面的名字,更不可能认识他们那一张张被口罩遮住的脸,但他们却将“白衣天使”这个美丽的名字永远的印刻在2020年抗疫攻坚战这个伟大的历史丰碑上。
每一个新旧制度的更迭和社会的发展进步,都需要一代代人默默的前赴后继和接力奋斗。疫情以来的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行走在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道路上的我们,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牢固树立“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奉献精神,“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心底无私天地宽,撸起袖子加油干吧!
【择高处立向宽处行】
尊敬的老师、各位同学:
我发言的题目是《择高处立,向宽处行》。我想,先跟大家说个真心话。这个故事里的三个人,都令我倾慕:齐桓公不计一箭之仇,知人善任,唯才是举;鲍叔牙识才荐贤,谦和忠君;而管仲则鞠躬尽瘁,凭借过人的智谋,帮齐桓公完成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可以说,在史册中,他们都是一个大写的人。
但相比较而言,我更折服鲍叔牙的胸襟度量。正如孔子所说的“荐贤贤于贤”——荐贤,须知贤,这是智慧;推贤,这是仁爱;引贤,这是道义。而这些,恰能体现荐贤者超拔的站位和容人的胸襟。
宽博容人,那不是一种故意做出来的姿态,而是一种情怀和雅量;是那种立在高处、视野涵容八方的自信,是那种大智闲闲的游刃有余。
就像鲍叔牙,他本可以在商言利,与自私的管仲割席断交,也可以骄矜放旷,藐视管仲的贪生怕死;但他却一次又一次宽落落地予他以包容和维护;并向齐桓公推荐管仲为相,而自己甘愿位居其下,辅助他做事。这胸襟,便比常人多了一重人格之“美”。
他目光高远,思绪恒定,因此心无杂念,心间可撑船,可奔马,可容得人性万千。于是,宽容在他,便可以是一种体谅,暖暖的;可以是一种格局,宽宽的;可以是一种人生大智慧,成就别人也补益自己。
这种互相成就,正像那雨过天晴,人情和霞光共散成绮,相映生辉。
在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容人美谈。战国时,面对廉颇的敌对,蔺相如选择了宽容,最终成就了“将相和”的千古佳话;唐朝时,面对魏征的直言进谏,李世民选择了接纳,成就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宋朝君主对士子学人的包容,则迎来了继战国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文化繁荣的高潮……古今中外,类似美谈数不胜数。
相对于个人而言,我们的人生,肯定不会时时一帆风顺。曲折会有,坎坷也会有。
亲爱的同学们,且请记住:这一生,走万里路,修百年身,最难得是长风万里;宽容,便是一叶扁舟,乘风破浪,载你到一个开阔地。那里,柳暗花明,月朗风清。这正应了左宗棠那半个联儿: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
【以君子之风,破心中之贼】
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以君子之风,破心中之贼”。齐桓公重用管仲,内尊周王,外攘蛮夷,拉开了春秋争霸的序幕,成一代雄主;管夷吾箭伤小白,兵败被俘,沦为贱隶,得鲍叔之荐,而身居相位,匡合诸侯,扬名显身,百代荣之。但细究齐桓公之左膀右臂,最具君子之风的当属鲍叔。
举贤不避亲近之人,彰显鲍叔以国为先的公心。管鲍二人年少交游,共同经商,尽管其后二人分道,各为其主,但情深谊厚,世人周知。举荐管仲,拿什么让国中之人心服?如何避免任人唯亲的讥讽?《吕氏春秋》记载,祁黄羊向晋平公举荐自己的仇人和儿子,皆能人尽其才。孔子评价说:“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是的,以至公之心处事,则私情私利尽消;以利己之心举荐,虽荒远之人皆为党羽。小说《人民的名义》中,李达康不举荐自己的至交易学习,看似爱惜羽毛,实则耽误政事。而鲍叔之举管仲,其心磊落,以国为先,破“唯己”之私心,一派光风霁月,君子之气也。
举仇不避君主之恶,昭示鲍叔审时度势的慧心。韩非子在《说难》中说,说客能够不触犯到君主的逆鳞,那么劝谏就能成功了。而鲍叔举荐与桓公有仇怨的管仲,不仅是触君主之逆鳞,更无异于在伤口上撒盐。此举看似莽撞,实则显出其深远谋国的慧心。桓公即位之始,要务在于弥合国内因争君位而产生的裂痕,所谓攘外必先安内,而安内必先得人。人心定,则国力盛。汉高祖首封雍齿,将相之间反侧自消;李世民重用魏征,河北之地反意冰消。当此际,鲍叔审时度势,不惧逆鳞,举荐一管仲而公子纠的势力瓦解心附,老成谋国,克制了众人每易有的畏上媚君之怯心,直如海畔尖峰,撑天拄地,君子之智也。
举友不顾胜己之议,尽显鲍叔成人之美的仁心。管鲍二人相交多年,管仲之贤,天下又有谁能像鲍叔这样明晓?管仲才如盈月,一待拂去阴霾,则天地之间只余管子的辉光;其建功立业、奔腾千里之时,朝中诸人,不过如青蝇之附骥尾。《左传》有言:“凡有血气,皆有争心”。作为公子小白的谋主,争位战的胜利者,谁甘心拱手让出高位?可鲍叔硬是破除了人心中幽微难明的嫉妒心、争胜心。孔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鲍叔急公尚义,推己及人,仁者之风,当如是哉。
同学们,王阳明曾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而鲍叔,则以君子之风尽破心中之贼,风格高古,胸襟开畅,实乃我辈之楷模。吾人当传诵其高风亮节,以照亮现实,辉映寰球。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020年高考全国一卷作文题真可谓“欧·亨利式的结尾”——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得今年的高考注定是一场不平凡的考试,对于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既是对文化知识的考查,也是对人生认识的考查。因此考前绝大部分模拟作文题都倾向于考查与疫情有关的内容,尤其是突出青年使命担当。
令人意料不到的是,今年的高考命题者选取了一段春秋争霸的故事,脱离了前几年喜欢选用最新时事的套路,相信会给很多人以“惊喜”,毕竟在考场上遇到新题会让一部分喜欢“套作宿构”的学生瞬间手忙脚乱。
但是,如果不考虑“套作宿构”,仔细分析题目内容,其实还是比较符合全国一卷的风格:任务驱动明显,体现辩证思维,强调“立德树人”,这又是合情合理的。
“管鲍之交”的故事、齐桓公九合诸侯的历史虽不能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作为高中毕业生这应该是必备的文化知识吧,由考生熟悉的事例引出题目任务,这是延续了前几年的命题风格,同时由历史典故引出话题也正是体现了“文化自信”的追求。
三个人物各有特点,这自然形成审题的三个角度:
齐桓公:志向高远、心胸宽阔,唯才是用,所以能成就霸业;
鲍叔:不计私利、审时度势、谦虚礼让,对齐桓公任用管仲起到了重要作用;
管仲:才能出众、当仁不让、恪尽职守,有力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
他们的品行、格局、人格境界、为国为民的情怀,不但让他们在历史上曾经发挥重要作用,展现出独特人格魅力和思想价值,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值得尊重和学习,能够让我们从历史人物的事迹中获得启发。
题目在叙述故事之后,一如往年,接着给出了几种观点:
后人对齐桓公成就霸业的称赞;孔子对管仲才能的赞美;司马迁对鲍叔知人的称许。这三个观点恰恰是对三人行为的高度概括,也自然是对考生立意的规范引导。
与2019年全国一卷相类似的是,今年的高考作文题任务驱动极为明显,“戴着镣铐跳舞”是考场作文与自由写作的最大区别,因此除了对材料的深思,还需要对写作任务进行一一廓清,只有在完成任务的基础上,思维深刻、创新、富有文采这三项才能成为加分项,否则轻则偏题,重则跑题。
“读书会”是预设了情境,也就是要求写作时考虑情境化,考虑语境,考虑语体,甚至应该考虑读者对象的特点。“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读者必然是同班同学。
“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这说明写作重点应该是突出一个,但是又需要有所比较,没有比较何来“最深”!建议参考周敦颐《爱莲说》开头部分的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