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高考作文的书写,作为一名高考生,对于高考的即将到来,应该懂得书写规范的作文内容。作文的事项有许多,那么,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云南省高考作文命题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感动,存在于我们生命中的点点滴滴;感动,或让我们流泪。或让我们高兴。在我的记忆中,一个黄山的小男孩让我感动,他把那心灵的花粉洒向我的内心深处。
记得,在几年前,去黄山旅游时,导游告诉我们,不要去坐轿子,或让它们背包,否则,会被骗走许多的钱。听了导游的话,我顿时认为黄山人充满了恶意。
黄山的风景很美,一路上光顾着拍照留念,没有注意到导游的队伍愈行愈远。一下子,我们发现,我们已经和队伍落开了。
我们急忙打电话给导游,但因为他们已经走到了山顶的附近,无法回来,只能让我们自己上山,天色越来越晚,风也越来越大,风声如同一只猛虎在号叫,令人毛骨悚然。就在这时,一个小男孩从前面走了过来,他衣衫破旧,鞋子破了一个大洞,脚趾也露了出来,裤子上打满了补丁,我立马警觉起来:这一定不是好人。
他看见我们,便走来问:“有什么要帮忙吗?”我恶狠狠地回了一句:“去,没你的事。”但理智的父亲看了看无尽的上路,无可奈何地说:“那你帮我们指个路吧。”看见我们倦怠的样子,小男孩不由分说地背起了一个最沉的包,引我们上山。
到了山顶,他已经累地气喘吁吁,汗流浃背,豆大的汗水从他脸上滚落;身上的汗水也已经浸湿了他单薄的衣衫,衣服贴在他身上,更显出他竹枝般的身躯;一阵山风吹过,他便瑟瑟发抖起来。父亲拿出50元交给他,他看了看,摆摆手,刚勉强从嘴里挤出一个不字,我便打断他:“50元还不够,难道要500吗?”顿时,他的脸如同熟透了的西红柿,他在口袋里摸索一阵,掏出了一把皱巴巴的钱,小心翼翼地点出40元找给我爸,一下子我呆了:他只要10元。找完钱他头也不回地转身离去。我的心情错综起来,既有对他的愧疚,也有因为他的感动。看着他渐行渐远的背影,我懂了许多:我知道了要去无私地帮助他人,去感动他人,撒泼那花粉。
从那时起,我学会了感动,我认识了去感动,也懂得了被感动,他那花粉渐渐撒泼在我们的心头。
或许,我从未像他感动我那样去感动过他人;或许,我帮助的人实在太少;或许,我并没太好地将花粉撒泼出去……但我相信,会有更多的人撒泼那花粉,那爱的花粉,那感动的花粉,那心灵的花粉。
多一点感动,世间才会变得美好,对一点感动,社会才会更和谐,对一点感动,心灵的花粉才会被无限次方地传播。感动,其实离我们很近,要用心去感知它,接受它。让我们的一生在感动中度过。
夏雨初起,在学校一棵不知名的老树上发现了一种很好的中药——蝉蜕。
露水打滚了。借着千千的绝对甘露之光,我看到了这晶莹的蝉蜕,这是一座孤独的空屋,让人想起蝉令人钦佩的人生智慧。
智慧和自然一样,都有自己的愿景。智慧是一座孤独的空屋,既不多彩也不辉煌,就像蝉蜕,在灰色的雨帘中闪耀着一颗星,在漫漫长夜里点亮一盏豆灯。
孤独的空屋可以忍受孤独,拒绝悲伤。蝉的生命是有限的,在阴暗潮湿的地面上蛰伏了几年,只有一个夏天。他们熬过了几千个无字的寂寞夜晚,一旦出现,就成了仲夏最优秀的歌手。这时,他们的生命已经奄奄一息。人到老年,难免会感到自怜和哀叹。你哪里来的心情唱什么歌?但是蝉没有。在“黑发如银”的季节里,我们必须每天唱歌,这是对生活的巨大包容。
孤独的空屋,可见或不可见,都是一个人此生存在的证据。人的智慧会年复一年的积累在这个空荡荡的房子里,积累在血液的最深处。岭轩,前南阁楼。这就是归有光的寂寞空屋。房间里只有方丈,装不下金银珠宝也装不下繁华如梦,只能装下那一段不断放弃的回忆。“某个地方,但我妈妈在这里……”归有光在这里学习长大,妈妈在后面嘘寒问暖。空屋虽寂寞,心却温柔。观察父母的情感是我们最朴素的智慧。
寂寞的空屋,给高舞以平淡,给浮华的心灵以踏实的依靠。史铁生活到最狂妄的年纪,突然双腿残疾
在他的世界里,不会再有欢笑和嬉闹。他走进神坛,走进一百代皇族留下的孤独空屋。他看到树叶上的阳光,花丛中的蜜蜂和蝴蝶,他听到了世界欣欣向荣,生命如昔的答案。“死亡是不可避免的节日,”史铁生说。在这个孤独的空屋里,他的生命从青春、高远的舞蹈、不切实际的梦想中淡出。他拥抱了敞开的生命之门,成为了一个智者。
在普世价值观中,所有的交换都是等价的,那些付出最多的人,也理应得到最好的回报,但现实却往往与之相悖。因为个人私心恣意地在世间胡作非为,个人利益又不可一世地在世间横行霸道,所以只有世人的良知踽踽独行。
有这样的一则小故事:小女孩用自己所有的糖果与小男孩所有的石头交换,但小男孩却偷偷藏起了最大、最好看的石头,而把剩下的给了小女孩。那天晚上,小女孩睡得很甜,小男孩却彻夜难眠,一直在想小女孩是否也藏起了最好的糖果。孩童最是天真无邪的,“良知”一词之于他们,恐怕是过重了吧。小女孩的真挚和善良让她的小世界单纯快乐,而小男孩的谎言却使他难逃内心的煎熬和痛楚,那是良知在起作用。我想我更愿意相信这则故事并未结束,它真正的结尾应该是小男孩在第二天一早便找到了小女孩,将他私藏的石头悉数送给她,并向她诚恳地道歉。加上这个结尾之后,人性便会归于完整,倘若不加,我们看到的只是残缺破碎的人性。毕竟邪恶也好,后悔也罢,只是世间一隅,难以囊括万象。
但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里,这小小一隅就有可能被人无限放大。世人惶惶,唯恐自己便是下一个直接或间接的受害者,毕竟生活并非出自安徒生之手,也无人有此等情趣为每一个恶都加上一个完美的结局。很多的恶都是终于良知的,良知的叩问已是当今社会完成自我救赎的最佳手段。“摧花狂魔”王书金现已归案,他潜逃了十多年,内心不安,无以成眠,而在之后的庭审过程中,更是坚持认罪。由此可见,在很多时候良知的作用甚至大于法律,没有人能够逃过良知的叩问。曾经“红极一时”的“毒奶粉”“毒豆芽”等毒物必有一日会在“江湖”上销声匿迹,那些出卖良知的人必会受到无尽的谴责。社会弊端层见错出,这里有罪恶和鲜血,这里有悲悯和血泪,这里有无尽的潘多拉魔盒等待开启抑或永世封闭。我们用一己之力似乎难以驱退黑暗,但是我们的良知却如同火炬,薪火相传,便可铸成太阳一般的光亮。这个世界更像是来自卡夫卡的臆想,而非《一千零一夜》,我们需要良知,良知的叩问有着巨大而不可比拟的力量。良知来自心底最柔软的地方,是人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造物主的天才在于每个人的人性都是完整的。
没有一个人可以彻底摆脱良知,在迈上通向万劫不复的独木桥时,良知必将是能使他悬崖勒马的最为有力的缰绳。“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在狄更斯预言的这个时代里,我们应该庆幸,还有良知与我们同行于纷繁复杂的尘世间。
时间的单行道上,初心与彼岸遥相呼应。
白居易曰:“所以表不忘初心,而必果本愿也。”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圆梦于彼岸,当一个个由24小时组成的今天被昨天的虚妄一网打尽,当你在“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沉”的孤帆空舟上妄自蹉跎,当光阴的故事无法实现你初心的诺言,那么,从今天开始,寻找明天的自己吧。
当年伏羲一画开天之后,人类的文明之舟已经在时间里砥砺前行了几千年,灿若星辰的先贤们在转瞬即逝的每一个昨天里坚守初心,为今天的你留下了一座座仰头可视的璀璨丰碑。假如你蓦然回首,会发现一束束智慧的光芒仍然在时空中穿越:老子的《道德经》、屈原的爱国情怀、阿基米德的几何学遗产、牛顿对万有引力的发现、鲁迅对中华民族新文化的贡献……先贤们以构建灯塔的方式,在完成对初心的所有诠释之后,连同自己的生命一起与你的今天挥别,毅然把时间和路径让给了你。
“逝者如斯夫!”先贤们没有一位重返今天,那是因为,有你在。
每当夜深人静,当你以撕掉一页日历的方式与今天告别时,这一天,说不定便是先贤们当中某一位的纪念日。很多纪念日其实是为他们诞辰或谢世的日子设立的。纪念日在提醒你,他们曾经来过,又走了。一个个纪念日,如果能让你对昨天的回味有了敬畏,对今天的选择有了参照,对明天的眺望有了信心,那么,纪念日永不会消失,因为,纪念日之于你,是“我思故我在”。
只要“故我在”,时间的单行道上,属于你的那一串串脚印,便是你自己的一页页日历,每一页,都散发着驿路梨花的芬芳。
有个故事是这么讲的:一位桀骜不驯的年轻人忘记了初心,失去了寻找明天的信心,于是把时间的单行道改造成了双行道,试图跨越隔离线,从倒流的时光里与老子、屈原、阿基米德、鲁迅等先贤们一决高下。他果然见到了他们,可由于是相向而行,只能擦肩而过。某一天,他惊恐地发现自己已经重返母亲的身体,彻底与世隔绝,这才幡然悔悟。他唯一的希望是让母亲重新把他生下来,可这时,他已经化为乌有。时间,只对他一个人停止了。
我不知道故事中的先贤们是否说过这样的话:“你既然有倒退的勇气,那就把明天给别人吧。”
说什么“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其实,明天始终在时间的彼岸,以花儿的名义朝少年招手。那个少年,会是你吗?
找到明天,便找到你了。
当我们回顾历史,摇旗呐喊“举子的时代离我们而去”的时候,高考已出其不意地压的人喘可是气。
将数十年劳苦付诸一纸试卷,这是中国大多数青年学生不可抗争的命运。历史继续上演着九小时改变人一生的戏剧。九小时对于广大考生来说即短暂又漫长。短暂是十年磨一剑的短暂。漫长是心徨徨然似惊似喜似哀似悲的漫长。考生们是在用这九个小时做一场盛大而隆重的赌博,赌注是数十年的劳苦学习,他们期望的开盘结局是四年的安心以及四十年的安逸。而他们中又有几人能偿所愿
六月我们在高考,我们也在准备着流亡。
当然有人会说:“金榜题名”为人生极致。然而在古代科举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最高的儒生境界,也早已被后世冷峻的史家揭露的体无完肤时,人们是否在研究当今的高考制度有没有一种完善的文化体系,是不是有一种文化意识形态的支撑。回眸短暂的高考史,人们定然悚然而惊,我们在高考,而我们又不足以拿高考作为信仰,那我们的信仰何在
当代信仰危机时代的中国,高考似乎难以成为社会出纳的载体。高考制度和大学教育不接轨是人们不愿正视的问题,这正是一种不完善的文化系统的问题。缺乏统一的文化信仰,社会教育家们各施其职,但始终没能完善,不能结合成一种统一的'文化体。要想使高考制度至善至美,当务之急是完备青年学生的文化信仰。
在信仰危机的世道,考生们孜孜以求,除了可怜兮兮,苟且偷生的书生梦想之外,还有什么呢千千万万读书人为了高考交付了自我本该斑驳陆离的青春。在高考的路上,我们没有听到壮阔的军号,只剩下了哀歌声声。但愿在新的文化制度下,我们不要见到新范进、孔乙己者流。
在现今的高考制度下,学生都是批量生产,似乎是在应试的模具中制造,然后交付给社会,个个都型号相同,不生任何枝节。而教师的处境也极为尴尬。教师本是园丁,是育才的有机质,今却成了应试教育下培养应试人才的工具。他们最了解高考,他们也最明白,我们是在高考,同时也在流亡。
六月,高考来的太突然,但流亡已注定。七月又有几人能喜。成绩好,他们在感叹只让十年苦读成了今日欢笑一场的成本。成绩差,他们在哀叹十年苦读或成了今日的一枕黄梁。千千万万的考生抬起头,他们在说,高考结束了,而我们又是在哪里。
无论成绩好坏,这注定是一场流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