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半生》读后感【精选25篇】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

《我的前半生》观后感 1

电视剧男女主大都自带光芒,可是咱们这部剧就不,演技、颜值高撑起了一切,剧情走向越来越狗血,如果说还能看到一个有正能量的主角,非唐晶莫属。

在发现闺蜜丈夫婚外情时,她强势警告陈俊生。

在闺蜜被丈夫抛弃后,唐晶说:我养你!

在闺蜜争取儿子抚养权时,唐晶为她找律师,为她出谋划策。

帮闺蜜找工作,教闺蜜工作,甚至将闺蜜交给男友照顾。

可怕的是,在贺涵喜欢上罗子君,跟唐晶摊牌后,有人说唐晶先前只是同情怜悯罗子君,后来不甘心输给比自己差,小绵羊一样的罗子君。

而我认为,世上唯唐晶不可辜负

设想,你的掏心掏肺好朋友和你信赖十年的恋人,这两个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在一起了,把你扔出了他们的世界,你会不会愤怒?

唐晶对子君,甚至在男友和子君好上后,子君妈妈不知死活地让唐晶放手,不考虑唐晶的感受等一系列事情之后,在子君妈妈去世时还探看她,安抚她如此重情重义、恩怨分明的唐晶,罗子君、贺涵,你们怎么忍心伤害?

虽然接受不了,但两个人相爱本没有错。

很不幸,我爱上了太阳。

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你需要我,无论多远我都会来到你身边。

在我心中,唐晶是不可侵犯的,但凡她愿意,我会单膝跪地,马上把她娶回家。

当年非唐晶不娶变成了后来非子君不婚。这些倒也正常,没有人会一直在原地等你,在他找到了替代你的人后,他会马上转身离开。所以,既然要走,就不要奢望原来的人会一直在。

错的是贺涵,和子君暧昧,又向唐晶求婚,这样伤唐晶更深,二者不能选其一,反而不胜陈俊生。

错的是子君欲拒还迎,一次次说不能对不起唐晶,一次次对贺涵说不要再见,可是每次遇到困难都是贺涵出现在她身边,帮她解决,其中,子君妈妈也帮了不少忙。

我的前半生观后感 2

以往影视剧中,“职场白骨精”往往都被塑造成有着严厉标准、对人对事都不留情面的“女魔头”。而袁泉饰演的唐晶却有点不一样。袁泉坦言,这一次之所以会接下这个角色,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唐晶这个角色身上的轻松感觉,“当时我看完剧本的时候,我觉得这个剧本里面的唐晶是非常主动地积极面对自己人生的角色,身上有很多正能量。”由于角色积极向上的性格太突出,剧组里的人甚至会跟袁泉开玩笑说,“你这个角色阳气太重了。”

不过,此前,袁泉在影视剧中很少扮演职业女性。而这次一出手就是“白骨精”级别的角色,袁泉还有些不太适应:“我平时说话的速度是相对比较慢的,对于事情的反应总是需要自己消化一下再给出一个反应,但唐晶不是,所以这个节奏上要做一些适应。”在袁泉看来,唐晶永远是保护别人的人,“她有非常强大的世界,她会用她的能力、去保护她的亲人、朋友,她是别人心中特别强大的支点。”然而物极必反,在某方面看起来强大的人,必定在别处会有短板,袁泉透露,发展到最后的时候,唐晶也会展现出特别脆弱的一面。

对于外界颇有争议的两闺蜜爱上同一个男人的戏码,袁泉也不觉得狗血,“情感上的变化,随着时间的变化,皆有可能,身边有很多朋友发生这样的事情,有的时候你会觉得生活比戏精彩。这部戏好看的地方就在于,其实生活中的狗血情节太多了,这部戏把狗血的戏剧情节设置得非常非常的细腻。我相信很多人都会从里面不同角色的不同阶段找到自己的影子。”

《我的前半生》观后感 3

有人说,母亲的格局会影响孩子一生。可以说,罗子君之所以走到离婚这一步,与她母亲对她的婚姻观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剧中的罗子君,大学毕业后只工作半年就选择回家做全职太太,还振振有词的说:是他说要养我的呀。

罗子君当初之所以做出这个决定,除了老公的一句“我养你”之外,还有她妈妈在耳边吹风说,找男人是做什么的,就是让他来养的呀。于是,罗子君吸收了妈妈的价值观,觉得女人靠男人天经地义,她只要做好太太的身份就好了,其他事都不用管。

当女儿老公执意离婚时,罗妈妈的观点是,能不离就不离,到哪里去找这么好的长期饭票。丝毫不管女儿的婚姻幸不幸福,只在乎女儿是否有男人养着,这是多么可悲的执念啊。

当女儿离婚已成定局时,罗妈妈急了,心疼女儿的同时,还不忘劝女儿,打扮打扮再找个男人嫁了,甚至打上了身边的贺函的主意。

罗妈妈的这种“女人要靠男人养”的观念,也势必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罗子君。当女儿的一次婚姻失败时,她依然劝女儿再找个有钱人、养得起她的男人嫁了,却不知道劝女儿努力提高自己才是正解。要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你才配得起什么样的男人。

其实,罗妈妈的这种想法,在她自己身上也体现的淋漓尽致。去跳舞都不去一般的公园,人家要去百乐门,因为那里要花门票,大家都很“正规”。

后来不知道她用了什么手段,这个多金老华侨成功被拿下,让子君妈妈以为在晚年也有了个能养她的男人。

虽然不知道结局怎样,但这种“女人要靠男人养”的思想,不但得不到男人的爱,还很可能会让男人瞧不起,真心不建议。

我的前半生读后感 4

《我的前半生》是爱新觉罗·溥仪看管所中所完成的“反省式”自传。阅读这本书之前,先看了由本书改编的电影《末代皇帝》,影片展现了溥仪的一生,年轻时想要统治整个中国旧社会但却被紫禁城禁锢,到老时,也才真正开始适应这个社会。这究竟是欣慰还是悲哀?带这个疑问,我翻开了由溥仪亲自写下的历史。

溥仪先生自己在书中写道:“我在这块小天地里一直住到民国十三年,被民国军追赶的时候,度过了人世间最荒谬的少年时代。其所以荒谬,就在于中华号称为民国,人类进入了二十世纪,而我仍然过着原封未动的帝王生活,呼吸着十九世纪遗下的灰尘。”宣统三年旧历十二月二十五日,溥仪退位,但宫禁也却限制了他的自由,阻碍了他的正常生活,看起来是享受着很好的。待遇,实际给他造成了从心理到身体实实在在的消极影响。

还好,来自牛津大学的庄士敦先生简直是溥仪生命中的一道光。先生是个博学的人,教给溥仪许多道理和事实,同他也像朋友一般,与先生相处的日子给溥仪增添了许多美好的难以抹去的回忆,也是一生中难得的快乐。

经历了跌宕的一生,他做出了令后人产生看法的事情,当时社会的渐趋复杂,局势紧张,日本大使馆的邀请等,让溥仪的内心开始有小小的欲望,他说:“望着角楼和城堞的轮廓,想起了我刚离开不久的养心殿和乾清宫,想起了我的宝座的明黄色的一切,复仇还有复辟的欲望一起涌到了我的心头,不由的心如火烧。我的眼睛噙着泪水,心里发下誓愿,将来必以一个胜利的君主的姿态,就像第一代祖先那样,重新回到这里来”。正是这仇恨的滋生,换来的历史悲剧的发生。最终。这位末代皇帝选择了日本人,将复辟的幻想压在了日本人的身上,他与生俱来的身份逼得他去冒险,去恢复大清帝国,然而他的一生也是命运的赌注,换来的也只是悲哀、彷徨、希望、失望,还有无奈和心酸。

溥仪的一生是凄苦的,跌宕的。出生时名门望族,童年时君临天下,少年时局势动荡,中年时胆战心惊,晚年终于得到原谅。然而他并没有抱怨和堕落,而是积极向上,心中始终牵挂着祖国,这也是他身上最宝贵的精神和品质。

我怀着沉重的心情认读完整本书,不得不感叹历史的沧桑巨变和溥仪的坚强性格,不单只会像原来觉得溥仪是中国历史上的罪人,而更多是对他的理解。与之相比,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快乐和自由。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需要一道光,谁能为我们打开心灵的那扇窗?朋友,请读书吧!不要沉迷于游戏,因为你不是王者,没有荣耀!

我的前半生读后感 5

不知花了多长时间,终于读完了这本《我的前半生》。之所以说终于,是因为这本书在带给我快乐的同时,让我感受更深的是惋惜和耻辱。中国的近代史原本就是一部耻辱史,而 这种耻辱在溥仪身上表现的更加深刻。

溥仪的家族,那些世袭的王爷们和出自他们家的两个皇帝或许会让很多人羡慕这个昌盛的家族,但在我看来,他们却是可怜的。一群本来可以有自己理想抱负的贵族男人们,却因为一个女人——慈禧的几道圣旨而将自己的大好人生葬送在了晚清的战火中。还记得溥仪在回忆他进宫时的情景时,在他幼小的脑海里唯一留下印象的就是" 一个阴森森的帷帐,里面露出一张丑的要命的瘦脸——这就是慈禧" 。慈禧虽然干政多年,但我并不觉得她多有能力,多有胆识。她给我更多的印象是阴险、狠毒、迂腐且贪恋权势,胆小怕事。为了自己可以继续垂帘听政,她甚至被给自己的儿子立嗣却把外甥载湉要去做儿子。 溥仪的祖父也正是因为看透了慈禧的真面目,才会在慈禧宣布立载湉为嗣的话一出口,立即“碰头痛哭,昏迷伏地,掖之不能起—— ”。晚清在慈禧和一群顽固派的阻挠下,上演成了一场闹剧,让我在哭笑不得的同时又感到深深的痛心。

宣统皇帝一登基,就过起了富贵无忧的生活,他在书里记下了他的弟弟溥杰来到宫中看望哥哥时,处处拘束,行为让他感到很不自在,因为他是皇帝,所以连亲人,长辈都要敬他三分。他从小就欺负宫中的太监和宫女,说的动他的只有奶妈王焦氏,她说:“皇上,您拿石子扔别人,别人也会疼,别人也是肉长的。”从此,他改变了霸道的性格,王焦氏是他最敬重的人,因为他从不多说一句话,从不讨好皇上,也从不惧怕皇上,是她,教会了皇上做人。

溥仪到了青年时期,王焦氏离开了他。他开始接触新事物,开始喜欢外国东西。在外国师傅庄士敦的影响下开始穿西装,戴眼镜,甚至让大清国的男人都开始剪辫子,留短发。这使大清国开始西洋化。从此,街上开始卖西洋玩意了。真正让我感触的是他在深宫大院中刚刚接触洋物时的那种好奇,这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中国的落后。落后就要挨打,但当时的人们并不知道,因为他们被自己蒙住了双眼。

溥仪开始选妃时,就在相片上画圈,当时他才十五岁,对这些并不感兴趣。所以随便选了婉容和文绣分别做他的皇后和贵人。由于婉容思想开放,人性貌美,所以得宠,开始排挤文绣,当时的大清国正腐败,沦陷。文绣提出和他离婚,婉容开始吸毒,后来和他的侍卫私奔,病死他乡。后来共娶进福贵人和玲贵人,其中一死一失。溥仪把他们比作金笼中的鸟。

日本 侵略了中国,他们要中日联姻,让日本的嵯峨浩和溥杰结婚。这对年轻人很快也有了好感。当然,溥仪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他自己没有儿子,如果他弟弟和日本女人生了儿子,大清就有日本人一半。溥仪开始日夜恐惧,甚至连嵯峨浩做的饭都一口不碰,但最终她生下了靓女,溥仪这才放心,日方却大大失望。最后由毛主席带领大家,溥仪被关进了监狱,最后改造被释放,还找了一个夫人,最后病终。

这是溥仪前半生的大体概括,但是这并不是他的《我的前半生》的意义。他用自己的笔写下了自己那段荒唐而又耻辱的过往,写下了中国近代的一段辛酸史。说实话,我对于溥仪本身是敬佩的,那种大起大落的人生,那种提心吊胆的生活,那种由万人敬仰到锒铛入狱的遭遇,是旁人所无法体会的。而他,坦然的面对了一切,而且在一切尘埃落定后还能平静的回忆而写成《我的前半生》。他由一个皇帝到一个公民,无半点抱怨,而是笑对人生。看着他那一张张微笑干活改造的相片,我不得不为之震撼。真是命运戏弄人,溥仪无论之前有多少过错,毕竟他能改过。尽管包括他以前把中国改为“满国”,和日本人打交道,但是他能抛弃过去的一切,从新改过,这种精神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溥仪在新中国成立前的曲折经历,他本人虽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主要还是时代以及他周围的小环境造成的。正如溥仪所总结,他在刚会跑的时候,就被抱上了君临天下的`宝座,浑然无知地度过了三年革命的风暴,然后在封建军阀保护下的皇宫中度过童年。从这时开始,他的命运便被注定了,已经无法自行选择。此后,在民族敌人的豢养下送走青春,接着认贼作父,充当了14 年的傀儡元首。如此40 年的生活里,他必然地“只有罪恶和羞耻,愚蠢和狡诈,凶暴和怯懦,猜疑和迷信……”。在这种情势下,他除了不断沉沦,是不可能跳出苦海的。而溥仪的作为是值得原谅的,记得曾经看过《东京审判》,在东京法庭上那个义正言辞的人才是大清的皇帝吧,不论电影里的是否是真实的历史,他的表现真的让我深深的震撼。

书中关于复辟的记载,更让我瞠目结舌。自从清朝的封建统治退出历史舞台后,那些顽固派分子一刻不停地在筹备着一次又一次复辟。溥仪与胡适的相识曾经为他的命运打上一丝转变的微光。但这丝微光,还没有让人瞥见,便倏然消逝了。胡适再差劲,也终比溥仪周遭的那批封建遗老晓得何为历史潮流、何为世界大势。而那批封建遗老,可谓个个都是满腹经纶的学问家。但这些人在思想上,特别是在政治思想上,又可谓个个都是糊涂虫。例如康有为(本书附录中收了一封他写给军阀吴佩孚的信函,堪称现代政治思想史上的重要文献),虽然也能说出一通保皇的“大道理”,但就是看不清封建王朝体制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已然明日黄花,大势不再。看不清这一点,任你说得天花乱坠,也只能落个螳臂当车的反派下场而已。还有那位不惜投水自杀的国学大师王国维,溥仪清楚明白地告诉我们,他和他的父亲摄政王载沣早就剪掉了辫子,许多爱新觉罗的子孙也早就穿上了西装,惟独王国维、辜鸿铭这些顶有学问的外姓人,却始终留着那条猪尾巴。这种“皇上不急太监急”的强烈反差,对知识分子来说,是非常值得深思的。

溥仪通过手中的笔解构了封建帝室的穷极无聊,也解构了国学大师的不识时务,使人们看清了他们的真相。解构完成之时,也就是解脱和解放之时。在抚顺监狱,一位伪满洲国原大臣对溥仪说:我原来忠心耿耿地崇拜你,现在才发现,原来你不过是个废物。当“废物”一词从口中冲出时,他所感受到的,不是失望,而是轻松。由“废物”而成为“公民”,真正从内心得到解脱,获得所谓“人”的自由,这是溥仪历经周折后所收获的荣幸。为此,他真心感谢共产党。从共产党对他的改造以及他最后对共产党的态度来看,此书实际上还潜伏着一根贯穿始终的暗线,那就是人道主义和人性复归的线索。这是本书非常深刻的一点暗示。看不到这一点,就无从通过此书照见自我。

《我的前半生》以一部如近代史的自传,写出了人生的深度。好一个溥仪,好一个末代皇帝!历史的前进轨迹是以他一人之力所无从改变的,但他以他自己的表现,为近代的荒唐史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最后不想说太多的感想,人生的哲理就应该在人生的道路上慢慢品味,慢慢践行的。只想说,溥仪是确实一个值得敬重的皇帝!历史终究是历史,我们看历史不只是要知历史,更要从历史中得到启示,得到奋发向前的力量。

《我的前半生》读后感 6

回到《我的前半生》中的罗子君,昨晚的剧情迎来了自开播以来的第一个高潮。陈俊生几经犹豫后,向罗子君提出离婚,而且是毅然决然,不留任何余地。面对这样的打击,罗子君先是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然后是苦苦哀求,再然后就是准备找对方理论。再经过一系列的矛盾、挣扎、委屈、愤懑之后,她渐渐走出了阴霾,迎接着风雨的砥砺,沐浴着阳光的洗礼。

马伊琍将罗子君遭遇重创后的心境变化呈现的十分到位。特别是那场躲在卫生间低声啜泣的戏份,那暴怒的脖筋,抽搐的面部肌肉,自然流淌的眼泪,呆滞绝望的眼神,无目的的肢体语言,都将那时那刻这个“天塌了”的女性内心世界,拿捏的精准而通透,诠释的饱满而丰实。

10年前的一部《奋斗》,借助着对夏琳的出彩演绎,马伊琍在30岁的时候,演艺事业掀开了新篇。10年后的今天,《我的前半生》中的罗子君,再度以精彩的人设和精湛的表演,为马伊琍的演艺生涯锦上添花。

夏琳与子君是马伊琍演艺生涯中的两个足称里程碑式的角色。30岁邂逅夏琳,40岁牵手子君,马伊琍在其现实生活中的“我的前半生”,用作品、角色谱写着“女人有志,遇刚则刚”的命运交响。

《我的前半生》读后感 7

延续亦舒一贯的风格,简洁的语言又不失幽默,独特的见解,看着看着,常常大叹惊奇,真正金玉良言。书中写的是一个三十来岁的西医太太,结婚十来年,生有一对儿女,过惯了富裕,安逸,无忧无虑的生活,突然遭到丈夫的抛弃。

男女主角的姓名与鲁迅《伤逝》中一样,子君和涓生。但是他们的际遇却截然不同。亦舒中的子君,没有沉沦,离婚后,重新进入社会,慢慢的摸索,重新找回自己,在事业上也小有发展,最后重获爱情。很完美的结局,呵呵。情节看似有点旧,最重要的是看写的人如何描述。没有慷慨激昂,没有颓废阴暗,娓娓道来,中间穿插些令人心旷神怡的对白,很精彩。

不过毕竟是小说,亦舒笔下的男女总是完美的让人觉得生活中难以找到。不过个中的为人处事态度还是可以借鉴的。做人如果能洒脱如斯,多好啊。

我的前半生观后感 8

孩子们期待的暑假来了,20年前的一件往事又浮现在了脑海中,好像每个孩子都经历过这样的“尴尬”。那是一段无忧无虑的日子,去了厦门,去了大连,疯玩儿两个月,直到假期的最后三天,才真正重视起来许久未曾动过的暑假作业。

60天的东西堆到3天来完成,结果可想而知,1号开学,8月31号通了一宵,仍旧是没有完成。哭没有用,赶紧解决问题!是到学校告诉老师慢慢补,还是请假?无论哪一种,都挺痛苦。面子无关年龄,每个人都需要,为了躲避后期要面对的种种问题,我选择在家写完再去上学,而付出的代价就是三天的缺课和数不清的措手不及。而就是从那次开始,我记住了教训,彻底学会自律!

后来才知道,是父母特意一整个假期都没有提醒,目的就是给我个教训。现在想起来,这痛苦,值得,所谓置于死地而后生。更何况:痛苦要趁早,未来才能好。最近看了东方卫视和月如意合作的《我的前半生》,这种感觉再次加深。每个人的人生都有很多个阶段,失败和成功、悲伤和喜悦同在,很多事情是特别不想经历的,过程很痛苦。但现在想起来,应该感谢这些痛苦在还可以应付来的年纪来到了,因为至少还有精力可以让我们挽回局面,甚至是从头再来。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会是什么味道。几乎所有的人都会面临人生的新拐点,就像剧中主角罗子君活到三十几岁遭遇最艰难的时光,突然失去了婚姻中的安全感,痛定思痛而后洗心革面重回社会工作打拼,终于学会自己给自己寻找快乐的人生,靠自己能力活着,坦然地过着每一天。的确,只要不放弃自我追求与探寻,人生随时可以重新开始,永远不会太晚。剧中的子君是幸福的,前半生经历总比后半生折腾要好,她也告诉女性应该拥有自己热爱的事业和生活,努力活出自己的精彩。

不畏将来,不念过去。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次远行,不知道在哪一个路口还会遇到谁,还会看到怎样的风景,也不知道在下一个路口,会迎来怎样的狂风暴雨,唯有奋力前行。但求此时,能惠风和畅,岁月静好。感谢每一次经历,永远向前看,昂头跨入人生下一程!

《我的前半生》观后感 9

还好罗子君跟陈俊生在一起的时候买了很多好看的衣服鞋子和包包,离婚后去任何声合都有穿得出去的衣服和包包。

还好她花钱大手大脚,不然钱都留给小三了,而且保养得非常好,就算前一段婚姻翻篇,立即有很多追随者。

我们试想一下,如果她在婚姻中省吃俭用,那么离婚后钱都留给了小三,如果她的婚姻中买的都是地摊货、淘宝货。那么离婚后穿的衣服没有档次,没有质感。有钱人也看不上她,高档的场合也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撑门面,如果她在婚姻中保养的不好,那么离婚后黄脸婆的她也没有男人看得上她。

当然对于子君经营婚姻的策略,也实在值得人们思考,肯定没有找婚姻咨询师杜文德咨询。否则,她的婚姻也不会这么糟糕,老公提出离婚还不相信有三。最后落个离婚下场。

而且真正离婚后,有几个有子君那么好的命找到高、富,帅。就算找了个高、富、帅并不等于她就学会了经营婚姻的策略。她自身的问题并 并 放眼天下有几个有她这么好的命,当然写小说的人可以随意编写,但是现实生活中找的多数找的都是歪瓜裂枣。离婚后找歪瓜裂枣还不如找婚姻咨询师杜文德帮助挽救婚姻。将自己的男人培养成好男人才是真正的王道。

《我的前半生》读后感300字 10

当你爱上一个人,默默地念在心里,而他却因喜欢来看你时,这种快乐和欢欣的感受是不是世界上众多的快乐而无法比拟的?人还是需要这种感情的。即使是分了手受过了伤,离了婚做了孤身或单亲,对未来对生活没有了希望。可是人为什么终究要在感情里翻了船才说不要再经历?是痛定思痛?还是别的?

爱上的感觉太美,让人年轻,令人自信,基至对原先计较在意的都可不必在乎,快乐得那么忘乎所以,没什么是比得上的,哪怕是学业,事业的成功,哪怕是拥有亿万资产,哪怕是自由,洒脱,自得其乐的灵魂,无论是哪种都会觉得寂寞,无聊,都没有这种满心的欢喜,整个灵魂都快乐起来的感觉,甚至是天伦之乐,也是借助在孩子身上,那是一种完满的满足,是骄傲,却没有颤抖得仿佛世界都不存在的感觉。

也许我说的不好,也不准确,那是因为我拿捏不准,词语匮乏,但是你不相信,只能说明,你不明白这种感受,你体验不了。只能意会了。

《我的前半生》观后感 11

《我的前半生》剧种的全职太太罗子君沉溺在养在线蓝盾尊处优的生活中,遭到丈夫陈俊生的抛弃离婚,为了孩子和自己,罗子君不得不拾起久未工作的心。女人在带孩子照顾老人,起早贪黑,却被男人嫌弃,的确很让人心寒。全职太太的女人越来越多,追了前半部,很多在家相夫教子的女人都久久不能睡,那是因为做个全职太太有以下几点弊端:

1、女人不赚钱,没有话语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样也适合夫妻关系。夫妻一方那个更能为家庭带来更多的利益,相应话就更大声。男人说会养你,但并代表他会养你一杯子;而男人说不爱你,那真的就不爱你了。经济不平衡的夫妻,感情也无法对等。女人只有经济独立,才能获得人格的尊严。

2、容易与社会脱节。每日照顾孩子,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眼里除了孩子就是老公,除了唠叨菜米油盐,最后连女人八卦的兴趣都会被磨光。最后,当哪一天被男人抛弃是才发现,自己除了家务更麻利外,一切会归零。

3、容易变得不美丽了。男人嘴里说即使你身材走了样,爱你依然。只是,当你整日在家里忙里忙外,没有功夫收拾自个,穿着睡衣披头散发,三是岁的女人看上去像五十岁的大妈,男人不嫌弃你才怪。

4、没有自己舞台的女人,迟早变怨妇。女人为了照顾孩子,辞了工作,全心全意当家庭主妇,不仅经济上要依赖男人,情感更是孤独和寂寞。没事找事,神经过敏,无事生非,都是全职妈妈部分夫妻关系的写照。

5、女人无法与男人一起进步,很容易出现感情裂痕。男人把女人娶回家,说出我会养你时,意味男人一定会不断进步;而女人同意男人来养自己的时候,意味女人一定原地踏步。夫妻双方,无法共同进步,代沟是难免的。时间久了,就会出现男人的心,女人不懂;女人的心,男人瞧不起。甚至男人会认为,女人在家毫无贡献。没有共同语言的夫妻,很容易让男人去寻找所谓的感动。

女人,要对自己好一点

我的前半生观后感 12

最近这个电视剧真的火得不要不要的,我也在一个无聊的晚上点开看了,看了前面3集,前面就是现代社会最火爆的话题,小三、出轨。

妞表示真心不想看前几集的马伊琍,真的,前面3集里面如果我是个男的,我也会出轨。.。.太受不了了。——穿红戴绿毫无审美乱搭配的土村画风,说话语气方式、作,各种作、、、气得想弃剧了。.。.

如果婚姻是场冒险 那我陪你堵到底

妞并不觉得,有一纸婚书,就能让一个人在没有爱的婚姻里苦苦挣扎一生。

如果确实一段感情穷途末路了,每天活在言语如刀匕相向的家庭,那么及早放手,让自己解脱。

如果你对一个没有爱了,心生厌倦,及时放手,是对对方最大的尊重。

一边拖着,一边另有新欢,这是最不齿的行为。

不要让你的枕边人,变成遥远的陌生人。

从来没有一个人的另一半是完美无缺完全适合的,没有一段婚姻是全然顺遂没有问题的,你只看到别人恩爱,却看不到两个人为了经营这段关系,背后付出的努力。

在婚姻里,你我两个人都是生手,那么初次交手,何不多点耐心,强的一方,带领比较弱的一方,一起升级打怪,急什么,反正到了终点还是我们两个人。

看我的前半生观后感 13

《我的前半生》不是亦舒小说改编成影视剧的第一部,也不是改编作品中第一部有差评的。在此之前,由亦舒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玫瑰的故事》《流金岁月》,口碑也参差不齐。亦舒小说影视化,几乎是公认的不容易,甚至是不讨好。尽管如此,还是有幕后团队前仆后继地向她的作品伸出改编之手。

篇幅不长的《我的前半生》最终被改编成42集的电视剧,但从策划到播出,前后却历经6年,到底难在哪?日前,信息时报记者分别对话该剧制片人黄澜、编剧秦雯,了解这部《我的前半生》的前(改)半(编)生(史)……让原著粉炸了的改编,她们是这么看的。

《我的前半生》中马伊琍饰演的罗子君到商场工作后,结识了“老实人”老金。 “老实人”老金在同事口中都是这么“老实”,有口碑。老金经常接送罗子君上下班和孩子上学,就这样一来二往,老金博得了子君的好感,两人就这样“稀里糊涂”地默认了这种关系。究竟适不适合在一起,那是需要经过事实检验的。

老金要带子君和朋友聚会,子君换了正式衣服却被老金挑剔过于高贵,二人不欢而散。夜里老金喝多了来找子君道歉,早上却又笑容可掬的做了丰盛早饭。

老金要把子君调到商场的企划部,却被人事拒绝,吵架也没吵出结果。贺涵和商场执行董事谈笑风生,便解决了子君的职位调动。因此让老金觉得非常满意面子,对贺涵深深的嫉妒和误解,这让老金看到了在追求罗子君方面自己还是有差距的。

当罗子君提出分手时,老金恼怒让商场的人尽皆知,去找人做说客、去门口蹲点,作为一个三十好几的成年人,这行为确实有点“下三”,这老实人的阴暗面确实很吓人啊,包括后来罗子君也说:得罪老实人的代价不低啊。

也许老金只是一个适合柴米油盐生活追求的人,这对生活在离婚低谷生活状态的罗子君是暂时需要的,但是子君的生活方式和精神层面的追求是老金达不到的层次。所以,他们不可能走到一起。

不属于你的船就算挤上去也得下来——老金!罗子君和老金最终没能在一起,和有钱没钱没有关系,还是因为两个人的价值观不同。

《我的前半生》读后感400字 14

《我的前半生》相比中国正统的皇帝,爱新觉罗?傅仪的一生更让我好奇。

这位中国末代皇帝的生活,距离我最近,而他在那个时代颠沛流离的生活,他在四位继母“爱护”下的童年,在没有一位真正意义上父亲的过去,在半开放的皇宫中最后的皇子养成生活也被历史“润色”最少,因此我去

看了他的《我的前半生》。不想过多评价这后半本书,总觉得有点乏味,还是那一段无关现在,还是他一个人的世界有趣。那一段无人关心却显得无比真实的小时候,与我们童年十分不同,但他却无比可渴望有我们的幸福的童年时代。

在电视剧里,皇帝有最权威的尊严,他的话是“圣旨”,金口玉言,一字千金,深深地满足了男人的大丈夫主义。是的,在爱新觉罗?傅仪的世界里,他是皇帝,他的话的确也是圣旨,他的话甚至是他的字都值千金。在

他的小朝廷里,他的捉弄与玩心在别人看来都是“圣上贤德”;他的年幼成了周遭大臣的财富,不断索取名贵的古玩字画,一点点小事前来邀功,加官进爵;在没有乳母的日子里,没有人真正去教导他,变得骄纵跋扈,脾气暴烈。

我的前半生读后感 15

最近,大家都在追剧《我的前半生》,一部改编自亦舒同名小说的电视剧。于我而言,我倒宁愿去读小说。读小说的时候,导演是自己,书中角色任自己演绎,除此之余,还可领略作者文笔。相反,电视剧为了追求收视率,很多时候多了编剧的杜撰,剧中角色也更多是由明星演绎,所以失去了原著人物的灵性,多了那些明星的影子在其中。

初读亦舒的作品是在17岁,大一。她笔下的主人公大多数是女子,独立、睿智、美丽,面对一切,无论是怎样的困境,都不会歇斯底里,而是异常的沉着冷静,应对自如。故而她笔下的女人公从不缺优秀的追求者。如今,过了很多年,亦舒的作品仍没有与时代脱节,尤其是倡导女性独立的今日。但是总体而言,她的小说中的女子又过于完美化,每个女子都超尘脱俗,令人只能在脑海中想象而不可求。

昨晚,将《我的前半生》一口气读完,颇有感触。养尊处优的子君未曾料到往日很顺从、老实的丈夫会突然出轨,与她离婚。那时她才三十五岁。丈夫义无反顾,拖着行李离开了妻子、两个孩子。已在家安于做太太多年的子君措手不及,面对着无收入的困境只能在好友唐晶的帮助下找份她昔日曾嗤之以鼻的工作来振作。好在子君没有沉沦下去,一年有余就一改往日那种阔太太的生活面貌,成了一名靠自己的能力过活的女性。当然,这样独立、优秀、特质在身的女性是能够再次觅得良人的。读完小说后,思忖许久。子君其实是幸运的。三十五岁遇到这样的波折,尚有振作的机会。如若是四十岁、五十岁呢?

由人及己,如若是我们自己,面对这样的变故,又该作何打算?一位情感专家说:我不赞成女人出轨,但是我赞成女人要有出轨的资本。乍听之下,实属无稽之谈。但是,细加忖度,又有那么一点道理。就如子君一样,初入围城的女子,大都学着去做贤妻良母,将全部精力与时间都奉献给了丈夫、孩子与永无止境的家务,待到中年,丈夫事业有升、孩子学业有进,只是自己,已是皮肤暗黄、身材臃肿、胸无点墨的中年妇女。如若此时再遭丈夫抛弃,那可真是永无翻身之日。所以,子君的故事也算是对所有女性的一部警示剧吧!不论什么时候,都不能放弃自己。不论现在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多么安逸,都要时刻提醒自己要不断学习,强大自己。即使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仍难逃脱岁月印刻在身体内的沧桑,但是与岁月同行,与日俱增的学识、智慧、本领足够抵消掉容颜老去、身材走样的损失。最起码,在突遇人生变故之际,仍有还手之力。就像亦舒笔下的喜宝所说:女人,要做一幅画,而不是一件衣服。毕竟,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谁又能料到,明天会发生些什么?

我的前半生读后感 16

当然不是我的前半生,是人家末代皇帝的。套用王蒙老先生的一句话,半生,多事。

这是一本书的书名,知道这本书是是好久了,但是一直没有看见这本书在市面上有卖。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书店里买到了这本号称是大陆唯一的正式授权版本。那叫一个贵的,看上去不怎么厚的卖了50块。我只能自我安慰着,话说这里面大部分的成本不是作者的书写,而是历史的积淀。买回来的时候就随便的翻了几页,现在有空都看了一下。

放在桌上的书,黑色的封面,那是末代的皇帝和末代的妃子。一个消瘦的年轻人,戴着厚厚的眼镜,怎么都看不出来曾经也算是统领天下的帝王,在历代的帝王里,我似乎想不出来哪个是戴着眼镜的,虽然看上去很有学识,但怎么的都缺少了君临天下的气魄。戴眼镜的人,在我看来,心底深处,总会有那么一丝的柔弱,而柔弱,恰恰是领不需要的美德。

书自然就是显摆着末代皇帝的家世经历,光荣与屈辱。不想谈这本书的内容,最讨厌写的就是读后感。

就谈谈溥仪。

小时候看书的时候就能倒背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对清朝我也有史无前例的好感,不知道为什么我不太喜欢汉唐盛世,谦和大宋和金戈铁马的铁木真忽必烈。就对这个朝代,感觉不错。虽然它曾经闭关锁国,丧权辱国带给古老中国沉重的伤与痛。但这毕竟是离我们年代最近的一个王朝,相对较短的时间差距或许增加了我对它的判断力,相对空间的某些能遗留至今的痕迹能够加深我对它的感触,这也就是我为什么喜欢北京的原因。康乾盛世自然远不能和汉唐盛世相比,同光的中兴或许也只是封建王朝最后的回光返照。溥仪,就是这个王朝最后的终结。

我有一本书叫做《历代皇帝之陵》,生时享受万丈荣光,死后还霸占一大片的土地做地下统治者,这就是皇帝的待遇。清帝们的陵墓是分东陵西陵的,传说也很多,像陵墓里的皇帝都是隔代的,比如康熙和乾隆是一个陵群的,起因仅仅是因为虎视鹰啼的雍正不敢和他龙骧虎步的老父亲葬在一起,说是怕地下不宁,就不一一细数。而所有陵墓照片中的最后一幅,就是我本文的主人公,爱新觉罗溥仪,他所拥有的,无庙宇,无祠堂,无碑无传;无甬道,无牌楼,无龙无凤。仅仅和一个共和国的普通公民的身后之处一样。简单的墓碑,掩盖了一个时代曾经的光芒,寥寥几笔,又怎能说清这个复杂人物坎坷的一生?

三岁登基,六岁退位,或许不是历史的先例。所拥有的国土从泱泱九州骤减至小小一隅,或许早已有先辈体会到其中的滋味。但退位后仍在宫中无忧无虑的长大,丝毫不知外面世界的艰辛,长大后又被夷狄掳去,去当伪皇帝,又被打败投入监狱,最后再经历改造,这么曲折的经历。我想,是从来没有人经历过的吧。这个丧钟响起时候的最后一位封建统治者,我所能说的就是,兄弟,你生的不是时候。

记得多年以前看过一个电影——《川岛芳子》,印象最深的不是阿姐梅艳芳,不是小阿飞刘德华,而是那个戴着眼镜,却从镜片后面投来不知是无怨无悔还是无奈眼神的溥仪,已经当上伪满州国皇帝的溥仪,不管日本人之情还是溥仪所愿。我相信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溥仪想想曾经的神州大地,八旗之天下,今日却尽遭日本人和北洋军阀的侵蚀,心中的那般滋味,或许比那句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更甚吧,嘴角流露的苦涩,应该比那句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更像刀子般刺向心肠吧。

史学家们总喜欢把历史和一些命运啊宿命啊连在一起。说什么满清是摄政王始,必定摄政王终,其实要让载沣去接多尔衮的班,似乎难为他了。又说什么在溥仪的登基大典上,载沣为了让哭闹的溥仪安静下来,就在一边说“快完了,快完了”,导致最后清王朝的完蛋,封建王朝的覆灭。其实,一句快完了根本改变不了局面,重重历史政治注定的结局。可溥仪,却注定因此被人铭记。

我的前半生读后感 17

这本书我看过,我觉得溥仪他小时候这段,写得并不真实,因为他详细分析了宫廷中的利害关系,还有慈禧这个人的影响力,当时他才三岁,不可能懂得这些,想必是後来有感而发,所以可见他在退位前,还是皇帝这段期间的故事并不贴切,感觉是在背文章,後来在宫中的生活还稍微可以看,描述了很多自己童年做的趣事,包括有了电话,就打给胡适,还让胡适吓一跳,还描述有个人,一直让袁世凯欠他钱,让整个北洋政府还不起等,严格来说,他心机很重,觉得那些满清的遗老们都抢著在他面前争宠,言语之中,可以看得出他当时很想复兴,後来到了伪满,他自己也知道自己是傀儡,其中有一段他焚化妻子跟别人生的子女,感觉也怪怪的,这句话来的很突然,不像那个氛围该讲的话,建国後,他描绘自己非常害怕的心情,倒很生动,被关的日子,他也嚐到了人情冷暖,包括那些同伴的互相出卖。

我的前半生读后感 18

放下了厚厚的群众出版社发行的俗称“灰皮本”的溥仪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写成的《我的前半生》,再结合我在长春期间参观的“伪皇宫”,对这个末代皇帝的前半生有了一个比较全面地了解。

在这本“忏悔录”中,溥仪以一个历史罪人的身份和语气反复唾骂自己,同时深深感激共产党和毛主席挽救自己于水火之中。溥仪的文采很好,不愧是学“帝王之学”出身,全书以自述的形式把自己的前半生分成五个阶段记述,分别是宫中生活、天津时代、长春时代、苏联的五年、回到祖国。一边回忆,一边悔过。

尤其是在最后一部分,战犯管理所安排包括溥仪在内的战犯到东新中国的东三省的各条战线去参观。当溥仪走在曾经自己是这个地盘的“主人”的土地上的时候,他被眼前所看到的景象深深的触动和感动着,同时在心里将眼前的“新面貌”和解放前的自己领导下的“旧面貌”做了深切的比较,感觉到没有共产党,没有毛主席,中国还将在黑暗中摸索很长时间。自己在东三省犯下的罪行是“百死不得已赎其身”,自己过去犯下的各种罪行是永远不可饶恕的。

在哈尔滨,他们参观了包括儿童公园、太阳岛在内的许多地方。儿童公园是我很熟悉的地方了,园中有许多古树,我每天走在里面的时候,就是感觉这个公园有些年头了。这里空气清新,干净整洁,树木郁郁葱葱。要是这样算起来,这个公园至少已经有六十年的历史了,而且公园里的小火车也有同样的年头了。在哈尔滨期间儿童公园是留给溥仪印象最深的地� 时光荏苒,现在的儿童公园同样是绿树成荫,各种年龄的儿童在这里蹒跚学步、奔跑欢笑,但是这里的景物却是物是人非事事休。亲子读后感棋王读后感普法教育读本读后感

我的前半生读后感 19

一直没有看过亦舒写的东西,她的名字倒是如雷贯耳。没看过她写的东西,主要是因为大家把她写的东西定性为言情小说,而在当今社会,一旦被打上言情小说的标志,那就意味着庸俗和商业化。在这个寒假决定看她的小说,也是有契机的。

喜欢安妮,喜欢安妮写的东西,那里面的文字,场景,都让我喜欢,她玩转了小资阶级的格调。看到安妮写的一篇文章《如烟花寂寞》,里面推荐了亦舒的作品,她说,喜欢亦舒的文字。媒体习惯把她写的`东西叫言情小说。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我感觉她是很有思想的人。因为这样,所以决定靠自己的感觉来走,看了再说。这样看来,我是一个易于受影响的人。这提醒我,任何事都要自己去体会,不要人云亦云。在亦舒一大堆作品中,我挑选了两部非常著名的作品:《人淡如菊》《我的前半生》。我主要是想说《我的前半生》这部作品。

女主人公子君,前半生是一个家庭主妇。她乐于当家庭主妇。悠闲的过日子,她的生活完全依附她的老公——一个西医,整日她她的孩子打转,她的生命完全是为了她的家庭,这使得她的生命的重心几乎瓜分殆尽,这也就降低了她的友情,亲情,哪怕爱情的感受力。比如,称得上她的好友的只有唐晶,她的妹妹也不和她亲近,她的老公—————涓生,要和她离婚。用她自己的话来说:一事无成,半生潦倒。

《我的前半生》观后感 20

近日,现实题材都市情感剧《我的前半生》每晚7时30分在东方卫视和北京卫视火热播出,引发众多追剧族热捧,连续多日来,该剧都取得了CSM52城收视第一的佳绩,网络累计播放量已经突破10亿。

而唐晶呢,她独立,不依靠任何人,看似让人称羡,其实,她是安全感的极度匮乏,不敢轻易的交付真心,也许看了太多的欺骗与被叛,也见识太多棋逢对手的精于算计,再加之父母不幸福的婚姻,这是个外表坚强,内心柔软的女郎。因为,她深知,爱上对方,也就等同于给了他可以伤害自己的权利。所以,面对贺涵的求婚,她心里明明很爱,但是却没有勇气接受和面对,她不是不会爱,而是不敢爱,不敢正视自己的内心,她太怕自己受到伤害。

子君与唐晶其实就是硬币的两面,子君看上去单纯,作得可爱。但是面对爱情时,却有着不顾一切的勇气。和所有沉浸在爱情和婚姻里的傻姑娘一样,会把对方的每一句话当真,把对方随口说说的渴望当成是务必达到的目标。既然你希望家庭美满,妻子漂亮,儿子可爱。我就把家理得井井有条,同时让自己美貌如花,家庭的光鲜和美满就是我的KPI。

贺涵一直不理解,差别如此大的两个人怎么会成为闺蜜。工作拼命的唐晶再忙遇到子君的事,也都务必办到,两个人从三观到智商到阅历都完全不在一个等级,为什么居然关系还这么好?

因为唐晶自己没有不顾一切爱的勇气,她看到子君,就象是那个隐藏起来的自己,她比谁都希望子君是幸福的,她自己还没有能量去做到的事,子君做到了。能够真正的做到信任和爱的能力,真的不是每个人都能具备。

据了解,该剧由靳东、马伊琍、袁泉、雷佳音、吴越领衔主演,许娣、张龄心、邬君梅助阵,陈道明友情出演。近期播出剧情中,罗子君(马伊琍饰)遭遇离婚重创,在闺蜜唐晶(袁泉饰)和其男友贺涵(靳东饰)帮助下,成功夺回了儿子的抚养权。另一方面,唐晶和贺涵恋爱十年,终于到了订婚那一天,然而唐晶最后发现,自己还是没有成婚的勇气,落荒而逃。罗子君能否做好新工作,适应不靠陈俊生的新生活?唐晶能否拔出心中的刺与贺涵顺利成婚?剧中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深深牵扯着电视观众的心。

有媒体评价称,尽管《我的前半生》是以女主角罗子君遭遇离婚为开端,但该剧之后聚焦的却是她在感情和职场方面的人生蜕变,展现了罗子君从人生低谷到开启属于自己人生新篇章的过程,这种关注现实的剧情,在近期的电视荧屏上的确是最让人感兴趣的题材。

溥仪我的前半生读后感 21

中学时,在母亲的书橱里搜寻爱情小说,找不到琼瑶找不到三毛,只有当时还没听过的一个名字:亦舒。她那一本《喜宝》,淡粉色的封面,抽象的女人脸,细长的眉眼,极尽妩媚之能事。

书中女子,在十多年前的审美观里,是个浅薄的女人,喜欢钱(以前喜欢钱可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儿,我们都被教育视金钱为粪土),对感情不专一(和父子二人产生情感纠葛)等等,但是现在想想,我妈妈独立的精神恐怕多多少少也是受喜宝影响的吧。独立的女子,无论独身或结婚,都会有幸福归宿。

后来很多年,我不看亦舒。无来由的,我一直怕看爱情小说,觉得拘谨,不够大气,后来不知道怎么回事自己却一头栽进写爱情小说的陷阱里,这是后话。

身边很多人喜欢亦舒,我觉得有些好奇,因为自一些杂志上看到她的短篇,实在糟糕得很,这样的文笔这样的故事,随便一拉就是一大把,凭什么人人把她挂在嘴边?不看也罢,于是一搁又是多年。直到《我的前半生》。

人名是吸引我的第一点:涓生和子君。他们本是鲁迅的短篇小说《伤逝》中的一对夫妻,在亦舒笔下仍然改变不了伤逝的命运。

故事颇有些结婚十年的味道,一对情侣,就结婚,丈夫是西医,拿高薪,妻子在家生儿育女,一晃十年过去。丈夫爱上旁人,妻子最后一个才知道,来不及哭泣来不及哀求,已被人暗示早点离家。这是她的丈夫,曾经是她的天她的地她的整个世界,但是转脸就变了。

真怨不得女人现实。你看看,老实女人的下场没一个好的,到时候,人家不喜欢你了,你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一间一间找,三十多岁,一切重头,和二十岁新鲜水嫩的姑娘争一个职位,还要看人脸色行事,被已婚男人纠缠。

女人出来做事,不是不辛苦的。多年前苏青就说了,职业妇女也有她自己的难处。

但是,好歹是有了自己的私房钱。说到底,钱,还是重要的。所以,喜宝突然变得可爱起来,这女子,自80年代就知道金钱的妙处,是谁说金钱不好?切,且饿他三日看看?

子君自离婚后也日日以泪洗面,可是女儿贴心,倒也是公平。虽然被弃,但到底有一双儿女,结婚十年,和恋爱一年,真的不一样。付出的多,得到的也多,更不用说三十万港币和一月几千的赡养费用。子君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了,我认识一个女子,当年与人相亲,觉得人品不错,恋爱四年后结婚,帮助他申请去美国读书,一切成功后,他在她怀孕六个月时写来一封信,大抵是要求离婚云云,连面都不用见,分居数年后便可离婚。她还能怎样?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子君当然得一切重来。

风风火火加入上班一族,累死累活拿一月四千费用。终于一切进入正轨,慢慢淡忘伤痛。

真的会忘记么?每日面上带笑,绝口不提此人名字,真的就是忘记了么?亦舒写到子君某日做梦梦见一个女子披头散发独坐哭泣,仔细看来,竟是自己。呵,午夜梦回才看见那颗深埋的心,于人不知的角落里暗自淌血。

当然,我们不演苦情戏,甚至鄙夷那些卑微着求一份情感的人,所以,亦舒的小说若改编成电影电视,绝对不能让琼瑶影视中那票人马出现,无论是马景涛的青筋直冒还是刘雪华的水龙头,都离亦舒太远,她小说里的女子,是张曼玉,禁得起一个近景,临窗的脸被灯光照得发白,怔怔的,一颗眼泪,静静滚落。

伤心之极,说不出,喊不出,甚至,哭不出,需要很久很久,挣扎着,压抑着,却又弥漫着,最后,落下眼泪来。

子君后来很少伤心了,幸亏有平儿安儿,这两个名字,让我想起朱卫茵,她与李宗盛的一双儿女,也叫平安,似是巧合,又是必然。

还是要笑的,看到涓生渐渐老去,越来越痴肥,能想象那副蠢相,离了子君后才发现,和任何女人结婚,结果大抵都一样,于是怯怯地回来找,子君却已越发有韵味了,他与她离得远了,她成了他攀不到的一朵雪莲,而几年前,她曾是他的`玫瑰,任他揉捏。

千万不要让子君学会独立,否则,她将美艳不可方物。涓生唯唯诺诺地说,你看上去真年轻。哈,笑死人。当初他一手推她进万恶的社会,她还不是一点点全靠自己打拼?年轻?真正的年轻已经渐行渐远,三十岁的女人,笑起来已经无法恣意了。

子君当然要开始新生活。她曾经以为她不能,但是,真正放下来的时候,已经可以进退自如。有人爱,自然好,无人爱,依旧精彩。

这是亦舒的终极目的,让女人真正做到独立和自爱。

有些时候,我也在想,或许遭遇一些背叛和离弃是一件好事。读书的女子,不太容易做到苦苦哀求,顶住一口真气,努力让自己活出精彩,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亦舒写了那么多小说,那么多爱情,说的无非是这些,在这一点上,你我都一样。

我的前半生观后感 22

看了我的。前半生,觉得女性确实不能做男性的附属品,不管挣多挣少起码不是无所事事,起码经济独立。对自己好一点,穿的用的抹的完全可以用自己的钱买给自己,不靠任何人。人各有志,做好自己就好,每个人有自己的活法。

圆满的婚姻大抵是这样子的:各自有稳定的工作和交际圈,在成长路上一路扶持,又在对方面前天真的像个孩子。独立又亲密,相爱又自由。没有斗智斗勇,只有相辅相成。真是一部满满的鸡汤剧呀!各种语录看完全集感觉都可以出一本贺涵语录了“爱她就让她去做她想做的 剧版的子君,对于女性的想象,更不如亦舒。剧中无所不能的高富帅贺涵是小说中翟有道的加强版,他是言情偶像剧中白马王子、霸道总裁的化身,充当着子君的护花使者,子君的独立自强之路,离不开他的一路陪伴。

换句话说,剧版子君的逆袭之路,男性依旧是唯一的解药。子君离不开男性,子君最后的圆满还是靠得到一个更完美男人的宠爱来证明。这真是令人遗憾,国产影视剧对于女性自主、独立的想象,实在太过贫瘠。它或许折射的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女权基础,依旧苍白而薄弱。

每次三观党都骂子君,又是抢男人又是依赖人,可明明她的三观最正,她知道自己什么家庭,从没想过拖累贺涵,也真心祝福贺涵唐晶,后面也坚定拒绝了贺涵。而且如果她一开始就足够完美不需要人帮忙还能婚姻失败吗,骂她的人跟她有一样的家庭拖后腿婚姻失败不知道能不能比她做得更好

这种天气什么都不想干,不想工作不想下乡不想去区里送资料。只想吹着空调吃着某人给我甜滋滋的梨子,然后看着我的前半生,最近发现河神也好好看。

我的前半生观后感 23

一部电视剧是多少家庭的真实写照,扎痛了多少人的真实内心,暴露了多少婚姻中的残酷真相,《我的前半生》教会了你什么?今天来跟大家谈谈我看了之后的感受。大家都来讨论下关于如何理解婚姻、关于如何善待自己、关于人的底牌和底线。”我养你“是世界上最毒的情话“我负责赚钱养家,你负责貌美如花”这只是听上去很美罢了。一句“我养你”,你就轻易的把自己的后半生托付给了他,从此以他为中心,以他的喜好为法则。

可你有没有想过,你心甘情愿接受的其实是一场交易,他用钱,买你的青春,买你勤快,买你的孝顺,买你的传宗接代。话糙理不糙!这样的婚姻对男人来说,稳赚不赔;而对女人来说,只赔不赚!安全感只能自己给自己下面我们来谈谈剧中几位关键人物。子君,全职太太,衣食无忧,有保姆和花不完的钱,但她80%的时间里都在提心吊胆,担心丈夫出轨,甚至冲进丈夫公司,却被人骂“没教养”。

她回了那人一句话,让文娟觉得又可怜又可气:一个女人,所有的生活来源和安全感都源自于丈夫,没了底气、更没了尊严!唐晶,子君的闺蜜,职场女性,有房、有车、有钱,不依靠别人,不委曲求全。她从不担心男朋友会离开,因为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就算有那么一天,孤身一人也能活得漂亮!

真正的安全感,从来都是自己给自己,强大的底气来自于经济独立乃至精神独立。要知道,别人给的那叫依靠,自己有的,才叫安全感!远大的眼界独立的人生,才是智慧女人的首选,长得漂亮是优势,活得漂亮是本事,能独立的女人才是最美丽的女人!婚姻不是一张长期饭票,寻个人过完美生活,不是把自己的未来和人生的全部,都寄托在这个人身上。女人最大的底牌不是丈夫,不是家庭,是你自己!

所以,不管婚否要保持单身力,如果你把注意力放在“单身”两个字上,那就错了,这个点应该在“力”上。一个“力”字,撑起了单身的精彩,也顶起了婚姻的沉实。这里的单身力,可不是单身,而是指不论什么时候,你都要时刻保持你的魅力、鲜活力和经济力。

记住,婚姻不是保险箱,男人也不是你人生唯一的归宿,你人生的归宿应该是健康和能力,至少这两样东西不会背叛你,健康可以让你走得更远,能力可 在人生旅途中,不是爱情不重要,而是自己更可靠!

我的前半生读后感 24

与历史相比,一个人显得是那样的小,就像是一颗小小的尘埃。

浩浩荡荡的清朝,在几十年间土崩瓦解,这一切对于小小的宣统帝来说,并不是他所能够控制住的,在这场历史的车轮里,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尘埃,注定无法改变历史的走向。

而对他来说,紫禁城外的社会才是一个小小的尘埃。所谓历史的进步,对紫禁城内的他,都不过是城外的风言风语,没有什么价值。

《我的前半生》记录着一个男人的一生,从他还未出生时已经注定的命运到他大起大落、无可奈何的人生轨迹,从他登上帝位后的冷酷无情到重新改造后的大彻大悟。

当他重新回忆起过往,写下这本书时,没有了作为宣统帝的残忍暴虐,没有了作为满州伪政权执政人的卑微求全,更多是作为新中国公民的淡然,他已经不对过往保持一种怨恨的心情,这就是历史在一个人身上施展的魔力。

对于这本书来说,它尽管是以一个人的回忆所写成的书,但确实重现了那段历史。虽然这很大程度是因为溥仪身份的特殊,使得他的故事对于清史的研究有着很大的帮助。

但是我觉得它的作用更多还是以一个人的经历来重现过往的历史,过往的记忆,无论你是什么样的一个身份,即使你就仅仅只是这个社会里的一颗小小的尘埃。

如果想要再现一段历史,个人的经历是否是可靠的?

是不是只有名人的故事才能够帮我们再现历史?

我觉得尽管个人的经历可能会有因为各种原因进行人为删改,也可能会有记忆错乱现象,但是从总体来看,这些其实是可信的。一个人,他的生活不可能脱离这个社会,那么他所进行的每一个事情都会体现出这个时代的特征,就算他进行了删改,也不可能修改出他从未经历或从未听闻过的东西。

我认为,无论是什么样的人物,都能够帮助我们构建这个社会的记忆。

首先,不同的社会角色有着不同的经历,对于共同经历的同一个事件有着不同的解读,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到这个社会不同的侧面。另外,往大了说,每一个人都是这个世界的一个小小的螺丝钉,只有所有人聚在一起,世界才会是一个世界。

就像我们此次阅读的另一本书《梦醒子:一个华北居士的生平》,尽管这位乡绅凭借他的声望维持一段该地区的稳定,但是他可能并没有对当地做太大贡献,毕竟他要养活自己一家人就很不容易了。那么他的日记没有价值吗?

不。透过这本书,我们可以看到儒生、乡绅、议员、商人等多个不同身份、不同视角对近代山西社会的剖析,这为我们了解那段历史提供非常大的帮助。

其实无论是史学界对于个人历史价值的挖掘,还是我们档案学界对口述档案等个人档案的挖掘,都是看到了个人这个小小的尘埃对于构建世界记忆的贡献。

当无数过的尘埃聚在一起时,世界才成为了世界,当无数多人的记忆构成在一起时,历史才会是历史。(谢鹏鑫)

亦舒我的前半生读后感 25

本文开头给大家呈现的是一个温馨幸福的小家庭。女主人公子君是个全职的家庭主妇,丈夫史涓生是名抢手的西医,儿子平儿和女儿安儿都是学生。日子一天天地过着,就这样看似平静祥和的家庭却即将发生一场巨变。

一天涓生回到家说要和子君离婚,原因是子君根本就不了解自己,所以他已经爱上别的女人了,并且要与她结婚。子君做梦也没有想到,和自己相处了十二年且性格一向温和的涓生会对自己说出这样的话。她也永远都不会想到自己的丈夫会出轨,而出轨这件事别人甚至自己的女儿都知道了她却全然不知。开始虽然子君内心几乎快要崩溃却任对涓生抱有幻想,她相信涓生只是在生自己的气,怪自己不够了解他。但当涓生把离婚协议书递给子君时,她彻底醒悟了,她知道眼前的这个男人已经铁了心不要自己了,即使内心千万个不愿也无可奈何。而接下来的一系列打击:母亲与妹妹的冷嘲热讽、不管不顾;女儿出国念书;儿子由涓生父母亲照料;自己被赶出史家…更是让子君陷入了绝望的深渊,就那么一会儿工夫子君的人生彻底洗牌。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子君离开涓生会无法生存的时候,子君让大家失望了。靠着涓生每月给的生活费、房子和好友唐晶的帮助,子君找到了一份文秘的工作,虽然月薪只有600元并且工作劳累繁琐,但子君从未想过放弃。因为她知道自己虽然有张大学文凭,却没有任何工作经验,再加上不工作只有自己一个人呆在家里,所以她别无选择。渐渐,大家发现了子君的女性美,� 还吸引了公司的一名外国经理可林钟斯的注意,并且最后可林钟斯还向子君求婚了,但是由于子君的排外情节所以没有答应他的请求。文秘的工作也让子君明白了许多事,以前靠涓生养着无忧无虑还过着奢侈的生活,而现在即使站在名牌店门口也只能望而却步,才知道以前的日子是那般安逸幸福。

就这样坚持了一个多月后,一位叫张先生的人看中了子君的绘画才能并邀请她与自己合伙经营一家彩绘店。犹豫再三子君答应了,与其在现在的公司过着暗无天日的日子还不如去闯荡下,子君是这样想的。事实也证明子君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有了子君张先生的店子生意慢慢火了,而子君的日子也渐渐好转。

一次长假,子君决定去拉斯维加斯看女儿安儿。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就在拉斯维加斯,子君邂逅了安儿男友的舅舅霍君,两人从此坠入爱河,并在亲人朋友的祝福下修成正果。这就是子君的上半生,相信在霍君的陪伴下,子君的下半生也会像众多夫妻那样会美满幸福。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