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2000字(优秀15篇)

《三国演义》用一种比较成熟的演义体小说语言,塑造了四百多个人物形象,《三国演义》中有一个大人物——诸葛亮,他为刘备出谋划策,之后,刘备与周瑜合作,共同对付曹操。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三国演义两千字读后感”,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1

“七分事实,三分虚构”,这是某位我不知的学者对《演义》的评价。我认为这绝不是说整部小说百分之七十是历史,百分之三十是想象,而是虚指整部小说所有的主要历史事件,所有人物的总体形象与正史是相符的。也就是说,刘备的确忠厚过人,诸葛亮真的是智骇天地。那么,那三分区别于历史的虚构呢?

小说与历史,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主观色彩的浓淡,而在总体情节主要以《三国志》为蓝本的前提下,主观思想的表达,最好的方式就是体现在人物形象上。但人本身是复杂的,不可能脸谱化,所以为了突出人物最为鲜明的一种特质,以及将同类人的不同人物区别开,就需要对一种特质强化,而将其他特质弱化。于是就有了对于《三国志》某些掐头去尾,补充扩写想象的处理。而罗贯中对人物形象的处理真是相当的成功,不仅将《三国志》已经形成的人物特质无限放大,更是将那些其他普遍的特质处理得令人叫绝。我就以刘备为例子。

刘备,鲁迅说他在《三国演义》中“其仁似伪”。显然他最大的特点就是“仁”。而《演义》对这一点进行了相当的强化。比如三让徐州、三顾茅庐、摔阿斗、华容道放曹操等等。其中有的是无中生有,比如说摔阿斗、华荣道放曹操,有的像三让徐州,在我模糊的对于小时候看过的那本注音版的《三国志》的记忆中,刘备只让了一次徐州,而且更多的出于对时局、利益得失的考虑。《演义》显然是夸大了他的表现。但我们还是要看到刘备那些常人难以做到的仁德之举中,的确有很大一部分是有史可考的,而且《三国志》中的确也貌似给过他“忠厚”这一评价。再者,这些仁举中有些是出于政治谋略和收买人心,但更多的是出于刘备真正的“仁心”。比如在《三国志》中也确有记载,在新野惨败后,刘备逃跑中还带上了十几万当阳民众,这让行军速度大大减慢。从这可以看出两点:一是刘备在生死关头还不忘百姓,为了苍生而宁可面对强敌,足以见其“仁”;二是十几万兵马随一人出逃,这绝不是刘备的强迫就可以实现的,而是当阳人真心实意地交生机于刘备,足见其在当地深得民心,足以见其“仁”。

所以刘备确为仁德之主,而且他的“仁”的产生也是可以理解的:刘备与孙、曹不同,他早年社会地位极其低微,多少有农民领袖的意思,长期的底层劳动中见识了百姓疾苦,自然也关怀百姓。

但正如前面说,小说是将其“仁”放大了,而刘备实际也有勇猛而刚烈的一面,特别是颇有心机的一面。而小说为了人物形象多样丰满真实立体,也只是对其淡化,不以陈述。刘备真的是个心机BOY,煮酒论英雄时,借打雷掩饰是其一,还有对蜀将的无数次激将法也可见识。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看似显其仁德的“白帝城托孤”。刘备把诸葛亮叫过来,前面大概就是说,哎呀,我当时咋个那么倔呀,读后感www。simayi。net不听你劝,被东吴纵火犯烧个精光,现在要死了。然后令我不解的是刘备对诸葛亮说,你的才能远在曹丕之上,定能兴复汉室。你说拿诸葛亮和谁比不好,非要和曹丕,一个是君主,一个是臣下,难道不有点隐喻失义?然后刘备说,如果我儿子实在辅佐不了,你就废了他自己当皇帝吧。哎呀呀,我儿子是大王皇帝,你废了汉帝自己当皇帝。曹丕干了啥?废了汉献帝自己当皇帝,我这跟你说,你这样干和狼心狗肺,我们天天喊着要宰了他的曹丕何异,你敢这样干?最后还是对着诸位大臣将军说我,不行了,你们一定要好好干,弄死“篡汉之逆贼”。哎呀呀,还不忘记提醒诸葛亮,你敢这样干,看看我这帮兄弟不整死你个“篡汉逆贼”。更重要的是,刘备了解诸葛亮的人品,知道他不会这么干,但是还是有必要提醒他一下。弥留之际尚且如此,平时刘备的城府之深,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最后我还想谈一谈对于正史的态度。罗贯中是极度尊重历史的。虽然他是写小说,但他却始终以陈寿的《三国志》为纲,绝大多数时候都是有史据可依的。我还隐约记得张飞喝退曹兵,原文书上只有几十个字,而张飞智夺瓦口隘只是魏传上的一笔带过,赵云救阿斗甚至是一句批注,而罗贯中以其绝妙的艺术手法,将其写为精彩无比的故事,同时也以艺术手法对正史进行了改造。但现在的各种评论、网络舆论都认为《演义》让许多人心中的历史扭曲了。《演义》是扭曲历史,是对历史的不尊重,要极力纠正,还原所谓真正的历史。但我倒是认为《演义》正是罗贯中对于历史充分尊重完成的。而且那些所谓“正史”就没有主观色彩,就没有扭曲改造了吗?我认为不是的。

何谓真正的历史,那些泛黄的让你皓首穷经的史书吗?那些断壁残垣,独墓孤冢吗?那些你以为的“绝对权威”吗?我认为不是的,我以为真正的历史在于让人鉴古知今,让人探索人性、社会、自然的规律,让人在那些英雄壮迹中激发力量,找到精神支柱。正是:你能了解多远的过去,就能创造多大的现在,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

真正的历史不在别处,在于人心。现在你叫嚣着的真理,他说的虚构,一切真假美丑,自有人心来定。人心觉得真实的,能够鉴古知今的,能够探求真理的,能够催人奋进的,那就会留下来,那就是历史。不见得史官秉笔的就是一幕幕过去,不见得采风民间的就是虚妄。若你要找一丝不差的历史,那就去找那块石头。它什么都知道,但它什么都不会说,什么也不会做,因为它知道的那不叫历史,叫过去。汲汲于过去和历史者,就像那句打油诗说的:书生轻议冢中人,冢中笑尔书生气。

国演义读后感1800字 篇2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三国演义》无疑是一部独具魅力的史诗性巨著。它不仅以其宏大的历史背景、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吸引了无数读者,更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表现赢得了后世的广泛赞誉。在阅读这部作品之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深感其中蕴含的哲理和智慧对于我们这个时代依然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

《三国演义》以东汉末年为历史背景,通过讲述魏、蜀、吴三个政治集团间的错综复杂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展现了那个时代英雄辈出、风云激荡的历史画卷。作者罗贯中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成功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忠诚勇猛的关羽、张飞,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奸诈狡猾的曹操等,他们各自具有独特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成为了这部作品中不可或缺的灵魂。

在阅读这部作品的过程中,我最为感动的是其中所蕴含的家国情怀和英雄气概。无论是刘备的“匡扶汉室”之志,还是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誓,都体现了那个时代人们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这种家国情怀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坚守自己的文化根脉,发扬民族精神,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深思的问题。

此外,《三国演义》中的策略智慧和人生哲理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赤壁之战中的火攻战术、诸葛亮的空城计等都体现了古代战争中的策略运用和智慧较量。这些战略战术的运用不仅改变了战争的走向,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在商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如何运用智慧和策略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是每一个企业家和管理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三国演义》中的策略智慧�

同时,《三国演义》中还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关羽的“过五关斩六将”体现了忠诚和勇气的力量;诸葛亮的“七擒孟获”展示了宽容和智慧的价值。这些人物的行为和品质都给我们提供了人生的楷模和榜样。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学习他们的精神品质,勇敢面对挑战和困难,以智慧和勇气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除了家国情怀、策略智慧和人生哲理外,《三国演义》还通过丰富的人物形象和生动的情节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每一个人物都有其独特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他们的选择和行为既体现了人性的光辉也揭示了人性的阴暗。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人性是复杂且多变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优点和缺点。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理解和包容他人的不同观点和选择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面对世界。

在阅读这部作品时我也不禁思考了历史与文学的关系,《三国演义》作为一部历史小说既基于真实历史事件又加入了作者的想象和创作使得历史事件更加生动有趣且富有深意,这种历史与文学的交融使得这部作品既具有历史的厚重感又富有文学的想象力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三国世界也使得我们对那个时代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此外,《三国演义》的语言艺术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罗贯中以其生动的笔触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将我们带入了一个个惊心动魄的历史场景之中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物的心理活动这种语言的魅力和表现力无疑增加了这部作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得我们更加沉浸在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之中。

在阅读这部作品之后我深感其对于我们的启示和意义是多方面的,无论是家国情怀、策略智慧还是人生哲理都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同时,《三国演义》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历史和人性以及历史与文学的交融关系这无疑增加了我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最后我想说的是《三国演义》作为一部经典之作其价值不仅在于它所展现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更在于它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和艺术表现力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这部作品的独特魅力和价值也使得它成为了我们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值得我们反复品读和领悟。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深入阅读这部作品去探寻其中更多的哲理和智慧并将这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运用到我的生活和工作中去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人生格局同时也希望能够将这部作品推荐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能够领略到《三国演义》的独特魅力和价值感受到它所蕴含的家国情怀、策略智慧和人生哲理。

总之,《三国演义》是一部值得我们深入阅读和研究的经典之作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赢得了后世的广泛赞誉和喜爱在阅读这部作品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领略到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风采更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去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理想追求。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3

我读了《三国演义》,它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这 本书由罗贯中以陈寿的《三国志罚范晔的《后汉书》及元代的《三国志肺依据,经由熔裁在元末明初创作的。它描述了近90多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流动,铺示了三国兴亡的历史画卷,形象地再现了这一风云变幻而又动荡不安地历史时代,生动地揭示了统治团体内部钩心斗角、尔虞我诈、互相勾结而又相互争夺的关系,向读者铺现了一副出色壮阔的历史画卷。

其中有庸主献帝刘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纳贤的刘备等等,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慨感染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先说关羽。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动静,便不知千里万里去投。我以为虽降了敌,但最后仍是归来了,不但仍算衷冬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朴:“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

国家的统治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绝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他也是我最喜欢的人物。诸葛亮熟知天文地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严,鞠躬绝瘁。他火烧新野,借春风,草舟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凡人所想不到的。我本认为这种人应该相貌不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朴: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他有独特的人格,择梧而栖,择主而事,他效忠于刘备,效忠于蜀汉,最后中献身于同一的大业中。"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跟着蜀汉的衰亡悲剧,他也成了悲剧人物!

再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恰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光鲜的对比。还有赵子龙长坂坡单骑救主,巧用苦肉计黄盖受罚等等

在《三国演义》里还可以望到,各政治团体为了自己的亲身利益,今天势不两立,明天却又杯酒言欢。而且这种斗争渗透渗出到糊口的很多方面,连家庭、朋友、婚姻等,都毫无例外埠被卷进了斗争的漩涡,甚至成为斗争的工具。他们为了知足自己权利,财产的欲瞅,为了使自己在激烈的争夺战中不被消灭,老是玩弄各种手段,演出了一幕幕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活剧。

这样的心机,在如今又和偿没有。商家绞绝心机,赚消费者的钱;骗子费绝心思,骗取他人财物。人们可以望见:贪欲和权势欲如何主宰了社会中兄弟、夫妇⑴笥训裙叵怠H嗣巧踔廖了钱财,千方百计的想办法偷取,杀害。所以奸诈桀黠的有心机的人,必将成为权势的佼佼者。但是,心机是需要无心机来衬托的。假如每个人都那么奸诈桀黠,世界怎会太平呢?

总之,《三国演义》除了给人以阅读的愉悦与历史的启迪以外,它更是给有志王天下者听的英雄史诗。正由于如斯,《三国演义》在雄浑悲壮的格调中弥漫与渗透渗出着的是一种深沉的历史感悟和富有力度的反思。

《三国演义》描述了三国时期的局面。自从董卓被杀后,整个朝廷就乱了套,大家都争着当皇上,刘备、关羽、张飞为了恢复汉试冬请来了诸葛亮,有了诸葛亮的匡助,他们一连攻下了荆州、南郡、襄阳等城池。孙权同心用心要得到荆州,就千方百计往抢,诸葛亮识破了一计又一计,使孙权赔了夫人和大将周瑜,又打了败仗。可好景不长,不久刘备、关羽、张飞三人都被曹操害死了,很快,诸葛亮也死了。这时,地盘已被晋军占领。

我想:刘备的志向是弘遥的,他的步履也是迅速的。他只要找到了目标,就全身心的投进了,不怕任何艰难险阻,都要达到目的。我联想到了中国的“体操王子”李宁,说起李宁人们总说他是个不平凡的人,但李宁自己很清晰,自己只是一个认定方向后决不动摇的普通人。他相信,凭着顽强和汗水,心态和适应能力,无论做什么都能取得成功!退役后,李宁转向了新得事业:组建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S腥宋世钅:“经商和体育,哪个更轻松,更痛快?”李宁说:“要做好,哪个都不轻松,不外我老是很痛快。”不错,无论在那里,李宁始终保持痛快的心情。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的英勇善战,我应该学习;诸葛亮的机智,我应该学习;刘备的定了目标不抛却,我更应该学习。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4

东坡词云:“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多少自认英雄的人或是自信即成英雄的人在那“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风云乱世中摸爬打滚,四起干戈,却也渐渐被历史淘出了长河。英雄,此二字不知纠葛了几多逐鹿群雄、东征西讨的人的心绪。多少人又葬身名利场下?

凡言“三国”者,即便未曾看过此书者也必知悉“卧龙先生”诸葛孔明的大名。书中,他是一位羽扇纶巾、谈吐高雅、自比管乐、有呼风唤雨之能、经天纬地之才的一代儒将。隆中定三分,火烧新野,草船借箭,六出祁山,七擒孟获无不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这一点。在无数人心中,诸葛亮的文才武略、战术谋略,甚比“武圣”孙武而被顶礼膜拜。没错,孔明多谋而近妖,是个奇人;三国系一体,是个伟人;言归子底,他呕尽心和血,可惜却是个苦人,一世争战却未能打下那汉室江山。刘备尝夸诸葛亮:“君才十倍于曹丕。”缘何其六出祁山终无功而返?只因他把自己一生命运捆绑于一个平庸王朝的戎马战车之上了。知刘禅不可扶而扶,人格固然可敬,而现实终究是悲哀的:一代贤相南征北战,心血呕尽,戎马倥偬,到头来却也不过是五丈原夕夕秋风,锦官城片片降幡。

而书中倍受推崇,集大义于一身的刘备,虽为汉室宗亲,当世皇叔,尽人和之利,而论起英雄,便如当时青梅煮酒论英雄之时一般,此酒也得脱手,难入口。书中刘玄德大仁大义,至孝至亲,满面忠厚之相,又有识人用人之才能,真可谓系古今圣主之德行于一身而无半点瑕疵。可惜透书而观,这却只能说是贯中为体贴顾念这位刘姓皇帝的面子而在其苍白脸上抹上些许胭脂而已。李宗吾所书之《厚黑学》中骂刘玄德之脸皮之厚更甚城墙转拐之处。刘备皮虽厚、心虽黑却终是心中无谋,而其皮厚心黑却实实在在地体现出了:刘备好哭,且会哭,哭得山崩地裂,日月无华。而其亦非干嚎,亦非嘶喊,乃是真正泗泪齐流,惺惺作态之中又不得不使人心服口服,以至于低声呜咽几声,似鲁肃这般忠厚之人便会跟着流下两行老泪。刘备之哭,把人心收买,孔明被哭出隆中,赵云被哭得死心塌地,左一声“刘大哥”,右一声“主公”,虽然没有拜过把子。玄德之心黑,胜于浓墨啊!其黑在于利用人近乎残忍卑鄙。白帝城托孤之时他对诸葛亮说:“若嗣子可辅,辅之,若其不才,君请自取。”这招欲擒故纵之技阴狠歹毒之至,好一声“君可自取”听得孔明汗流满面,热泪盈眶,手足无措,抽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想刘备听毕必是侧脸叹息,心中却已笑足三万六千五百次了,可见刘备确是一个皮厚心黑的“忠厚长者”。

而回头看看那些各路诸侯,吕布虽可独战三英,却只是个背信弃义、沉迷声色的三姓家奴,被历史唾弃;周瑜,虽然是青年俊才,深谋远虑,城府之深都和卧龙有得一拼,只可惜意气用事,心胸狭小。孙权,只不过依父兄基业,虽有任人唯贤之能,知人而用之才,却无争世夺天下之大才,而无半点建树;董卓乱政,擅自废立皇帝,擅自戳杀群臣,虽极大打击了皇权,却不过是在三分天下之路下扮演了一个清道夫的角色,为旁人卖力做嫁衣耳……青梅煮酒,酒亦冷。乱世枭雄,令诸侯。

可以说,那英雄之能饮者唯曹公耳,曹操年少时便被断言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其城府年少时已然颇深。书中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大逆不道,遭人非议。而我却要说天下之大,能者居之,缘何唯有刘姓可称帝?曹操作为一位政治家,有远见卓识,他抓住“天子”这个有利筹吗,于乱世之中占一席之地,有何不可?作为军事家。官渡之战,他以少胜多,一统北方,充分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他同样为其子代汉建魏,为最终平蜀平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难能可贵的是作为建安文学代表人物之一,诗词之格匠心独具,豪情奔放洒脱:“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全都脍炙人口,为人所争诵。惟一可惜的是曹操生性多疑,以致刚愎自用,不然赤壁之战总该有另胜负之写。

“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可见曹操之弊,也在那不得人和的环境。然而终究是瑕不掩瑜,曹操总无愧于英雄之名。后记:英雄之说本无定论,每个人心中的三国都有一个英雄,但刀光剑影之下,鼓角争鸣之远却总躲不过一个满头华发,黄尘裹身。英雄,英雄之说本戏言耳。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5

《三国演义》是明朝罗贯中著,与《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 《三国演义》讲述的是从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到三国归晋的故事。各种英雄人物层出不穷,神机妙算、忠心耿耿的诸葛亮;仁慈纯朴、志向远大的刘备;武艺超群、有情有义的关羽;奸诈狡猾、足智多谋的曹操……

在三国众多人物中,曹操给我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曹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他东奔西走、四处征战,更有“官渡之战”这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他贵为大汉丞相,治理国家,井井有条;他饱读诗书,佳作万千,一首《短歌行》更是流传至今,《观沧海》、《人龟虽寿》也是家喻户晓。可曹操又是千古唾弃的逆臣贼子。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写出了曹操的勃勃野心,更露出了他的凶残和不仁不义;”挟天子以令诸侯“,事事都打着天子的名号,其实他才是幕后操纵者,可见他的狡猾、奸诈、野心,以及城府之深;曹操爱美女,天下皆知,只要长得漂亮,哪怕是有夫之妇,他也要纳于怀中,俗话说”英雄难过美人关“,像他这样的乱世奸雄更是如此。人和事都有两面性,经常褒贬不一的秦始皇、汉武帝、隋炀帝尚且如此,更何况曹操呢?所以评价一个人要从正反两方面去评价。

”王允设宴后堂,公卿皆至。允曰:‘董卓欺主弄权,社稷旦夕难保。’于是众官皆哭。坐中一人抚掌大笑曰:‘愿即断董头,悬之都门,以谢天下。’允随取宝刀与之,曹操持王允宝刀刺卓,不成,骑马逃走。“曹操刺杀董卓,想必很多人都听说过刺杀董卓时,曹操只是一个小小的骑都尉,却有着过人的胆识和万夫不当之勇。别人在哭和抱怨时,曹操只字未语,却打算见机去刺董卓,一展大丈夫本色,同时引出他为民除害,死而后已的鸿鹄之志。

行刺董卓后,董卓悬赏捉曹操。曹操被一个叫陈宫的县令捉住,陈宫舍官随曹操来到他父亲的世交吕伯奢家。曹操疑心吕伯奢要害他,便杀了他全家,才发现误杀了人。逃走路上曹操明知吕伯奢是好人却因为怕他发现后报复,不顾情分,为一己之私杀了他。陈宫弃操而走。由此可见曹操的不仁不义、狠毒和忘恩负义。曹操只因怕他复仇,就杀了吕伯奢,乃是小人所为。既是误杀了人,就要勇于承担,主动承认,怎能再杀好人。这件事充分表明了曹操的狼子野心,也为”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这句令人毛骨悚然的千古名句做了最好的诠释。

曹操在兖州招兵买马、招贤纳士其势日壮。于是曹操派人迎接父亲,没想到其父亲在徐州遇害,曹操悲痛下令大肆杀掠百姓,如文中所言”操令:‘但得城池,将城中百姓,尽行屠戮,以雪父仇。’…… 且说操大军所到之处,杀戮人民,挖掘坟墓,民不聊生。“曹操为父报仇且可以理解,但也不该牵连那么多无辜的百姓,不该为此而血洗徐州。这种做法,与奸贼董卓有何区别?无论有多大的血海深仇,都不能拿百姓出气,他们不� 据《后汉书》记载”屠杀的黎民达到几十万之多,泗水流之不畅“,足以证实当时的惨烈。也深切的让人体会到曹操的凶狠、残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不管是谁,只要有残害百姓的污点,必定不能统一天下,成就大业。

曹操一生征战无数,游走天下,一统北方。但是让人敬佩的还是官渡之战,官渡之战是曹操和袁绍对抗,曹操最终取得胜利的战役,也是中国古代少有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当时曹操率兵七万,而袁绍率兵足有七十万之多,如此实力悬殊,有何人会相信曹操会赢呢?在大多数人眼里,曹操无疑自不量力,以卵击石,但他充耳不闻,毫不在乎。他知道袁绍兵多,自己兵少,不能硬碰,只能智取;他知道袁绍粮多,自己粮少,不能持久,只能速战速决,而想出烧粮一招,一举破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和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从而让天下人另眼相看、刮目相待。曹操的胜利虽说和许攸密不可分,但也与他的爱才和善于纳才有着深切的关联。曹操赤脚迎许攸,想必是妇孺皆知吧。许攸本是袁绍的谋士,足智多谋,但因袁绍羞辱自己而投奔曹操,曹操激动得连鞋也忘了穿,急忙去迎许攸,不顾丞相身份,向他跪下叩拜,于是许攸真心向� 曹操不见得仪表堂堂,但作为一军统帅,一国丞相,风度、气质也十分重要,怎么会忘了穿鞋?定是刻意做出来的,如此这般会让许攸充分感到自己的重要以及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从而死心塌地地追随曹操。曹操身为大汉丞相,见到许攸竟跪下叩首,无疑再一次感动许攸。看出了曹操狡猾而略显奸诈的性格:他的爱才、用才和他统领大军的勇猛无敌、所向披靡。

《三国演义》中计策出神入化,各种篇章又不乏神秘感,书中的人物更是栩栩如生,性格鲜明,让人读后不禁叫绝,可谓书中之典范。

国演义读后感 篇6

我是一名地道的小书虫,因为一有空我就会捧起书来津津有味地啃着,享受遨游知识海洋的乐趣。谈起课外阅读,我便兴奋不已,尤其是《三国演义》,人物丰富多彩,情节跌宕起伏,让我如痴如醉,百看不厌。

《三国演义》是值得细细品味的一本书,不同时期读它,又有着不同的感受。

幼儿园的时候,妈妈买回来一些色彩斑斓的连环画册。一拿到书,我就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印象中有一本封面是三个器宇不凡的大英雄,原来那就是著名的《三国演义》。虽然我是小女孩,但我迷上《三国演义》。每天晚上倾听妈妈讲述里面的一个个传奇故事,“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赤壁之战”,“草船借箭”,“煮酒论英雄”,“单骑救主”……一个个精彩的故事陪伴我进入梦乡,让我朦胧地认识了料事如神的诸葛亮,骁勇善战的关羽,爱憎分明的张飞,礼贤下士的刘备,浑身是胆的赵子龙,足智多谋的周瑜,奸诈阴险的曹操,有勇无谋的吕布。那是一段美妙的时光!

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妈妈买了一本拼音版的《三国演义》,我一知半解地读起来。虽然有的字我不认识,但我尝试用拼音拼读,居然越看越明白,越看越有趣。同时,也想起幼儿园时妈妈跟我讲的三国故事,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似乎在我的脑海里“活”起来。每当拿起这本书,我好像身临其境,里面的故事情节吸引着我,书中人物牵动着我的心。

当我看到刘备从桃园三结义到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当他的军师,不禁感叹——“刘备真是慧眼识英雄!”但刘备看到关羽、张飞被杀后,他倍受打击无法控制情绪,一心攻打吴国,失去了联吴抗曹的好机会。我又慨叹——刘备是个重情义的人,但太冲动,不能审时度势,进退有度,造成他最终不能实现统一天下的宏愿;当我看到刘备大意失荆州,我禁不住为他感到惋惜,我便唉声叹气:“聪明的刘备怎么可以犯这么低级的错误!”当我看到诸葛亮利用“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巧用天时——借东风,巧妙地化解周瑜的阴险计谋而对诸葛亮佩服得五体投地,不禁拍手叫好,直夸诸葛孔明的神机妙算,“卧龙”称号果然不是浪得虚名;当我看到诸葛亮病逝五丈原,我不禁大哭一场,感慨一代奇才就这样病逝,内心感到无比悲伤和痛苦。

小学高年级的时候,《三国演义》成为必读书目,再次阅读“换了装”的它,别有一番感受。老师说《三国演义》是一部蕴藏人生哲理的历史鸿篇巨制,值得我们去研读。首先开篇一首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作文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已经深深吸引我。再细读——刘备的仁德,关公的重义孔明,孔明的智谋,桃园三结义,同生共死之信,慧眼识英才,三顾茅庐之礼。仁、义、礼、智、信,这些崇高的品质都在《三国演义》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演绎。在它曲折迂回的情节中,无不蕴藏着对人生的启迪。

看到《三国演义》里面这些同生共死,重情重义的画面,不禁让我想起电视新闻里播放关于全国各地的一些医护人员主动请战支援武汉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画面,多么的激动人心啊!这些白衣战士就是最美的逆行者,生命的守护者,他们值得我们敬仰。正是他们这种舍小家为大家,挺身而出,舍生忘死的精神绽放出万丈光芒。这光芒让全国人民看到希望曙光,产生了抗击疫情的必胜信念。这次疫情抗战中也涌现出一批批优秀的共产党员,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我们是共产党员,国家危难之际,我们应该挺身而出,起模范先锋作用,真正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共产党人精神,时刻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福利。抗击肺炎疫情中涌现了一批批最美的逆行者和一批批优秀党员,不正与《三国演义》中描述的同生共死,重情重义的情怀相吻合吗?所以《三国演义》越读越耐人寻味。

书中每个人物都是立体的呈现,比如:曹操虽然奸诈,但他也是一位“枭雄”,他对关羽的赏识实在让人钦佩。而诸多人物中,忠心耿耿的诸葛亮使我肃然起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出师表》中� 诸葛亮从刘备的三顾茅庐开始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征程。从火烧博望坡到病死五丈原,中间的点点滴滴都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为报刘备知遇之恩,日夜操劳,直至病死。其实以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他肯定知道刘禅是个昏庸无能的君主,不可能成就霸业的,但他出于对刘备感恩,还是义无反顾地辅助他。在诸葛亮的身上,我看到了84岁龄的钟南山院士身影,他深知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凶险,他呼吁广大人民足不出户减少互相传染,但他义无反顾地踏上武汉的列车,肩负起党中央赋予他的重任。为了尽快寻找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源头和研制出有效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案,他废寝忘食,时刻谨记肩上的重任。我想我也要成为诸葛亮、终南山这样的人,足智多谋,鞠躬尽瘁。

玄妙书香,伴我成长。每次读《三国演义》,我都有新的感受,各种感受,玄妙地焕发出一个特别的我。《三国演义》让我爱不释手,细细品味,学习其中的人生哲理。你也赶快读一读吧,肯定会大有收获!如若不信,盍试看之?

国演义读后感1700字 篇7

三国是一个风云变幻,沧海横流,英雄辈出,令人神往的时代,不知多少盖世英雄在那里大显身手,叱咤风云,正可谓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从天下大乱到诸侯割据;从三国鼎立到重归统一;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这是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这是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这是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正史记录,野史传说,戏剧编排,小说演义;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评点;不同作品有不同的描述;是非真假众说纷纭;成败得失疑窦丛生;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先生站在平民立场,通过现代视角,运用三维结构;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生;一家之言品三国。

看完三国演义,才感觉到中国文学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作者的写作能力,罗贯中把所有人物都描述的栩栩如生,如:关羽的义、张飞的直、诸葛亮的忠及曹操的奸等……,让读者都与故事的剧情融合为一体,随着故事剧情的高潮而起伏,使人不会觉得枯燥乏味,故事编排得宜,紧张刺激,使人有一种深陷其中,好像自己也处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乱世之中,《三国演义》不仅是在当时有一种象征的功用,也是令一种体制的创新,更是研究明清小说的典范之一,所以,《三国演义》真是一本值得在再看的好书,每阅读一次,就感觉多了一次不同的体验,文学素养也提升了许多。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教、仁、义、爱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它写的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张飞、许楮、典韦,下至因行间而贻笑千古的蒋干,无不个极其态,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伏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

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先说关羽,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而约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又读过《春秋》,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他的所做所为值得我们学习。封建统治时期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他的所做所为给后人很深的印象。现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可能是因为他的儿子篡了汉。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曹操还是个实干家,曾经行刺董卓,矫诏聚诸侯讨伐董卓。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伟大之处。

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要忠义,也应该要有诚信吧。如果一个人把现实生� 诚信是一个人的永久身份证,如果没有了诚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后指指点点,你一定会觉得非常难过,这些又岂是金钱、地位、官职能弥补的。所以,我们要打开诚信的大门,要用我们永久的身份证去面对人生。

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

国演义读后感1800字 篇8

《三国演义》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从桃园三结义到三国归晋五大时期,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

《三国演义》是我最喜欢看的一本书,不同时期读它有不同的感受。幼儿园时看的是连环画《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个个传奇的故事,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赤壁之战……。我还明白了俗语“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肚子在唱空城计。”的含义。

低年级看的是青少版的《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篇长篇历史小说,它不仅使我懂得了许多历史知识,更让我看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的人物: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胆狭义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赤膊上阵的许褚、抬棺上战的庞德、阴险狡诈的`曹操、软弱无能的刘禅……

今年再读《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饱含人生哲理,有着非凡意义的鸿篇巨作。对里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三国演义》中, 最欣赏的就是曹操了,虽然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他被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没有抹杀。他在几年的东征西战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随着我的慢慢成长,每次读《三国演义》都有了不同的感受,《三国演义》真是伴我成长的一本好书。

读完了《三国演义(上)》,我紧接着又读完了大人版《三国演义(中)》。

《三国演义》的(上)和(中)有点不一样,一、是人物不一样。二、是情节不一样。

从头开始说,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诸葛亮、张松。我不喜欢的是:刘璋、庞统、周瑜。先说诸葛亮吧,诸葛亮深谋远虑,天气、地理、计谋都是他的强项,我能不喜欢他吗?说说张松,刘备进攻时,张松投降了刘备,把法正画的西川地图给刘备,还到刘璋那里做内应,所以我也喜欢他。我为何不喜欢刘璋?刘璋虽为西川之主,但管理得非常不好,荒废朝事,民间盗贼四起,弄得百姓不可安宁。而且没有主见,我不喜欢他!说道庞统,虽然外号是“雏凤”,却很贪功。不听诸葛亮的劝告,被川军射死在“落凤坡”。周瑜,是吴军的都督,嫉妒心很强。他非常嫉妒诸葛亮,后来,中了曹军的“生气而死箭”后,被诸葛亮三气而死。

我最喜欢的情节,火烧赤壁也,先是周瑜、黄盖演苦肉计,然后是阚泽向曹操献诈降书,庞统献连环计,诸葛亮借东风,周瑜火烧赤壁。非常成功,我喜欢!

读完这本书,我有一个收获:历史上三国时期发生的事情有了一个很好的了解,也学到了很多计谋:苦肉计、美人计、假途灭虢计等。

《三国演义》是我百读不厌的一本书,不同的时期读它,有着不同的感受。 在幼儿园时,看的是连环画《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个个传奇的故事,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赤壁之战……。我还明白了俗语“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周瑜打黄盖,一个愿 打,一个愿挨。”、“肚子在唱空城计。”……的含义。 在中低年级,我看的是青少版的《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篇长篇历史小说,它不仅使我懂得了许多历史知识,更让我记着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鲜活的人物: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胆狭义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赤膊上阵的许褚、抬棺上战的庞德、阴险狡诈的曹操、软弱无能的刘禅…… 在小学高年级,再读原著《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饱含人生哲理,有着非凡意义的鸿篇巨作。对里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如我最崇拜的诸葛亮,从火烧新野,骂死王朗、空城计、妙锦斩魏延中显示出他的非凡才智。可他也并非神仙,如他让马谡去守街亭,导致丢失了街亭、柳列城两个军事重镇,一出祁山失败,自己也被降职。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况我等凡夫俗子。所以我们没有理由苛求别人和自己不犯错误,不应� 而我喜爱的三国猛将张飞,长坡桥单骑救主,智夺瓦口,义释严颜,可谓功不可没,只可惜关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务正业,无故鞭打士兵,导致自己被手下两名小将刺杀,还陪上了黄忠、刘备和蜀国七十五万大军的性命,使蜀国状况一落千丈。相反,魏国名将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辱骂置之不理,态度乐观,使一代奇才诸葛亮无计可使,以病死五丈原为告终。可见当遇见悲伤、痛苦、气愤的事情时,应该理智地控制情绪,用乐观的态度去战胜它,如果意气用事,后果将不堪设想。 随着我的成长,每次研读《三国演义》都有不同感受,《三国演义》真是伴我成长的一本好书。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9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三国中,我最佩服的人是关羽,他不但武工好,而且人也好。在跟曹操打仗时,他因带着二嫂,所以才假装投降。其实他还是一心想找到刘备,保护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马”时,便立即骑着这匹“赤兔马”又去找刘备了。在山下遇见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带回去,真是一名当之无愧的好汉。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他不但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伏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要忠义,也应该要有诚信吧。如果一个人把现实生� 诚信是一个人的永久身份证,如果没有了诚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后指指点点,你不会难过吗?这些又岂是金钱、地位、官职能弥补的?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个缺点多的不胜枚举的人吧!所以,让我们打开诚信的大门,用我们永久的身份证去面对人生吧!

纵观历史长河,三国风云,犹如电闪雷劈,像那烟火瞬间般的绚丽,又如泰山般永恒的霸气。抚摸着那发黄的封面,仍能感受到当年群雄叱吒风云的豪气。气壮山河的历史,又有谁能像三国演义令我如此的意气激昂。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书中还有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加上作者本身借着历史人物,来阐述忠、教、仁、义、爱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它写的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张飞、许楮、典韦,下至因行间而贻笑千古的蒋干,无不个极其态。不错,正是如此,才能有了这感天泣地的故事。我深深的被这雄伟的著作所折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英雄数不尽,如同天上之繁星,从“桃园三结义”到“三分归一统”,无数的奇事流芳百世。美鬓公关羽,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一种难人可贵的忠,在他身上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了,所过之处,刀光剑影处,唯其独尊!可惜,长亭失守,明星坠落。

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可谓“胜吴用,顶庞统,无人不知的诸葛亮”。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非曹操莫属。曹操当真对的起“乱世枭雄”这一称号。一个人,能在不同的环境下扮演两个角色,只可能说明是环境改变了他。也就是说,治世,因为民得安泰,故而曹操不需要作为君主,已经有贤明的君主,所以,只需要辅佐就可以了。而在乱世,“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百姓饥饱谁来管?也许君主都自顾不暇,所以,曹操就担起了这个大 有人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的路,是自己走出来的,而不是一开始,他就豪言我要统一天下。他刺杀董卓失败后白手起家,讨董卓、攻陶谦、伐吕布、征张绣、击刘备、战袁术、抗袁绍,是时代将他推向了最前线。即使他晚年野心膨胀得厉害,直至登上魏王之位。曹操说过:“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许多人说,这正是曹操的卑鄙的表现,其实不然也。对错,也只能用历史的眼光来衡量。乱世铸就英雄,而曹操正是这绝世枭雄。

也许是思绪太多,只觉得群雄并起、风云幻变、三国鼎立,多么壮观的场面,但在多年后的今天,只觉得弹指挥间似的过去,再多的纷争、再多的欲望也没什么意义,每个人只是历史轨迹上的匆匆过客。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要用豁达的胸怀对待事情……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10

东汉末年,三国鼎立,硝烟弥漫,战火纷飞。问,花落谁家;看,群雄争霸;感,情丝情愫;梦,一方霸业。以史为镜,引以为戒。

——题记

“不是英雄不读三国,若是英雄怎麽能不懂寂寞”、“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听着林俊杰的《曹操》心中不免感慨万分。

带着万分激情、寂寞与寥落翻开《三国演义》,体验那战火纷飞的年代,那别样的情感。

乱世枭雄,拔剑伫立

落魄的农家小院,今天却来了两个非凡的客人。只听一个老头儿说:“孟德,你在这休息吧,我去前庄打点酒来,顺便打探下你父亲的消息吧!我想他们应该追不到这儿来吧。”“嗯,叔,谢谢你……”

老头儿说完便走了。那叫孟德的中年人闭着眼养神。忽然他闻到了些许杀气。隐约间,听到后院传来响声“我们把他给捆起来杀了吧,不然又让他逃了。”孟德大惊,挺剑而起,冲到后院,与同来的人把后院的人杀光,这才发现后院捆着一头猪。这才发现自己误会了,但没办法只好离开。两人到了村口,老头儿回来了:“孟德,怎么就走啊?我叫家人杀猪好好款待你呢!”“叔,我是带罪之人不能久留我先走了。”老头儿还想挽留。孟德说:“叔,你看那是谁?”老头儿转过头,孟德乘机提剑杀之。同来者大惊道:“方才杀了他一家是误会,你现在又杀他干什么?”孟德大声道:“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同来者大惊……

带着这大声的吼叫,乱世枭雄曹操挺剑而立……

曹操的事告诫我们,要弄清事情的真相才能下定论,做人不应该那么奸诈与残忍,应该善待他人,宽容为怀。

麦城飘雪,心在哭泣

每当看到武神关羽败走麦城,我便心痛不已。麦城之战失利,关羽面临着生死抉择,以他的才能,一旦受降,富贵权力会一涌而至,“玉可碎不可损其白,竹可破不可毁其节”他背负着忠君的沧桑与巍峨,透着不尽的壮烈与苍凉,留给世人一个从容赴死的背影,赤诚,隽永……。

关羽的自大,关羽的鲁莽,关羽的失误,共同编织了蜀国衰亡的开始。人生在世孰能无过?年少的我总是天真的认为关羽是小说中的主人公,是游戏中的boss,他是不会失败,是不会死的。他只会功成名就,辉煌的过完一生。但是事实证明,关羽也是一介凡人。我一直希望看到关羽再次站起,看到他拿着青龙偃月刀,骑着赤兔马再次征战沙场,我希望,这只是罗贯中的失误……这一个个希望,代表着一个少年对梦想的渴望。

不管怎样,关羽的失败给我们的警示:让我们不要像他一样,不要走他的老路,要去开辟一条新的充满阳光的康庄大道。

壮哉公瑾,悲哉公瑾

“壮哉公瑾,悲哉公瑾。”这是诸葛亮写给周瑜的悼词,他在周瑜的葬礼上哭的悲天动地。让人觉得他和周瑜真的是好朋友一样。反过来,周瑜的心胸狭窄,倒是让人不敢恭维了。就几句话就让他哭天喊地:“即生瑜,何生亮……”胜败乃兵家常事,何必为一次小小的失误而被活活气死呢?这样实在是太不值得了。人生还有大好的时光,应为想不开而白白送掉了性命。

但是,尽管如此,那个少年得志的将军还是成了我无数次午夜梦回的对象。依稀还是梦中,那些骑在白马之上,一身戎装,俊朗不凡的影子统统成了他。他的一腔抱负并未实现,却早早离开了人世,在历史长河中,就如一滴小水珠般,没有泛起阵阵涟漪。

周瑜的事告诫我们,做人不能因为一点小小的失误而放在心上久久不能挥去,这样会害了一生的。我们应当以坦然的心去面对,笑一笑,这点小事就让他过去吧。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鸡肋鸡肋,害死英才

对于三国中最让人惋惜的,英年早逝的人才莫过于杨修了。杨修侍才放阔,不遮掩自己反而处处想要表现自己。屡次犯曹操的大忌,让曹操脸上无光。三国中,夏侯惇曾对杨修说过:“公真知魏王肺腑也。”然而他真的知道曹操心中的所思所想么?答案是否定的,他不知曹操的性格、人品。这都导致了他的死亡。

他的失误在于他选错了主公。他选择了三国中最多疑,最心狠手辣的曹操,以至于最后被曹操所杀。如果,他选择的是刘备,那么他的结果就会有所不同了。刘皇叔爱才,宽厚大度。若杨修追随刘备,定能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名留史册,万古留芳。

杨修的死告诫我们,做人要懂得谦虚。不能将自己的才华全部外现,要深藏不露。要收敛锋芒,才能永得平安。

三国给了我太多的渴望,它不断充实着我的知识,同时也在不断带给我对社会的了解。它告诫了我许多,也赠与了我许多。

用一生,用一世,去品味那人,那事,那景。用心灵去感叹时间的奇妙,用心灵去感受人世间的温情。畅游在梦幻般的世界,呼吸着古老的气息,听那远方传来的悠扬的琴声,共同感受岁月的沧桑。

国演义读后感2000字 篇11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提起这首词,人们都会想到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我百读不厌的一本书,不同的时期读它,有着不同的感受。在幼时,看的是连环画《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个个传奇的故事,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草船借箭……我还明白了俗语“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在学生年代,我看的是小说《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篇长篇历史小说,它不仅使我懂得了许多历史知识,更让我记着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鲜活的人物: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肝义胆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阴险狡诈的曹操,赤膊上阵的许褚,软弱无能的刘禅……

工作多年以后,我再反复读了小说《三国演义》,更觉得它是一部诉说英雄和美人、忠义和狡诈、战争和谋略、沧桑和无奈……壮丽的民族史诗,饱含处世权谋与人生智慧,人生哲理和名言历史巨作。

《三国演义》是一部诉说英雄美人的史诗,东坡居士的一曲《念奴娇·赤壁怀古》令人感慨万千,“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三国,正是乱世出英雄,人才辈出。试想当年有横槊赋诗的曹操,驰马射虎的孙权,隆中定策的诸葛亮,足智多谋的周公瑾……真是“一时多少豪杰”啊!然而《三国演义》中我最景仰的顶天立地大英雄当属关羽关云长。《三国演义》中的关公形象: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五绺长髯,青衣青袍,手执青龙偃月刀,跨下赤兔马。关公的忠义之举,智勇之能,在《三国演义》故事中一展无遗,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屯土山约三事,斩颜良诛文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义释曹操,单刀赴会,水淹七军,刮骨辽伤,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等故事妇孺皆知。

纵观关云长一生,“义”当头,诚信为先,他用自己的人生实践了“义不负心,忠不顾死”的诺言。从桃园结义到断首捐躯,他把一切都献给了刘备及他的统一事业,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称颂。《三国演义》是一部极尽推崇“忠孝节义”的小说,“玉可碎不可损其白,竹可破不可毁其节”,关云长背负着忠君的沧桑与巍峨,透着不尽的壮烈与苍凉,留给世人一个从容赴死的背影,赤诚,隽永……。相反,三国演义中不讲信义出尔反尔的人不少,像马超,姜维,张松……其杰出代表当属吕布。虽然,作者罗贯中在虎牢关和濮阳的两次大战来渲染吕布如何的勇武善战,天下无敌,直杀得“八路诸侯心丧胆裂”。但吕布“背恩诛董卓,忘义杀丁原”的卑劣行径,最终落得声败名裂,身首异处,为世人所不齿……。另外,《三国演义》里许邵对曹操中肯的评价:“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令人深思!

《三国演义》也是一部中描写了大大小小的战争,贯穿其中,构思宏伟,手法多样,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一场场刀光血影的战争场面。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争的描写波澜起伏、跌宕跳跃,读来惊心动魄。《三国演义》写战争写得很深刻,主要表现在它并不是停留在两军对垒、主将交锋等程式化、简单化的描写上,而是从多方面复杂的矛盾斗争来展现战争的发展进程,将军事斗争乃至外交斗争结合起来描写。《三国演义》写战争不完全是一种军事力量(如兵力、粮草等)的较量,而是更着重于表现指挥员的战略、战术指导思想是否正确,突出了战争中人的主观作用,将斗武和斗智、斗勇结合起来。特别是斗智,也就是谋略的运用,在战争胜负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像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彝陵之战这样规模宏大的战役,作者总是将各次战争特定的环境、条件,双方的战略布署,战术运用,力量对比,矛盾转化等等都作了具体生动的描写,深刻地揭示出战争中矛盾转化的过程和胜败的原因。

《三国演义》对战争谋略重要性评价非常高,司马徽的“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曾经把诸葛亮比成姜尚,张良,不是因为二人战斗力如何强,而是二人除了“上懂天文,下知地理”的本事外,更重要的是懂谋略。书中诸葛孔明的借东风,草船借箭,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空城计,以木偶退司马懿,将谋略演绎到了极致。

《三国演义》中第一句话这样说到:“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就注定了三国乱世沧桑和无奈。书中第104回讲到魏延踏灭七星灯,孔明祈禳求寿失败,意味着蜀国的擎天巨擘失却了。在安排一系列后事后,“孔明强支病体,令左右扶上小车,出寨遍观各营;自觉秋风吹面,彻骨生寒,乃长叹曰:‘再不能临阵讨贼矣!悠悠苍天,曷此其极!’叹息良久。”杜工部所言“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可谓道出诸葛亮后期六出祁山无力回天这种壮志未酬的哀愁!

同样书中第120回提到晋兵势如破竹时,诸葛靓唯有逃亡。为何,再战已经无济于事,投降那是再受辱,也不可能了。“靓谓悌曰:‘东吴危矣,何不遁去?’悌垂泣曰:‘吴之将亡,贤愚共知;今若君臣皆降,无一人死于国难,不亦辱乎!’诸葛靓亦垂泣而去。”垂泣,垂泣!!!诸葛靓本是魏国淮南大将诸葛诞的儿子,当年其父为反司马昭专权而身死。作为人质的他,从此只能以异乡的吴国为家了。谁料到20多年后,已经是右将军的他又要面对国家灭亡的处境。也许此时,他能体会到当年李陵的苦楚,再也不能回头了。

国演义读后感1700字 篇12

读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让我受益匪浅:《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大国相互斗争为主要的题目,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刻画了很多人物形象。

先说说关羽吧。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刘备,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刘备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

国家的统治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纵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

再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然刘备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具其态,有长有短。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

《三国演义》真不愧是我国最着名、最杰出的历史小说,他向我们展示了精彩壮阔的三国兴亡的历史画卷。无论是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还是阴险狡诈的曹操,还是心胸狭窄的周瑜、英勇善战的关羽、赵云……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都已深深印在我心中。

诸葛亮是我在《三国演义》中最欣赏的一个人物,他的一生鞠躬尽,死而后已,他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谋,他火烧博望坡,借东风,草船借箭,巧摆八阵图,空城退敌、以木偶智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一个个故事打动人心。使人难以忘怀。就拿“草船借箭”来说吧,虽然他知道周瑜妒忌他,想用造十万支箭陷害他,可他顾全大局,豁达大度,不愿意在大敌当前时与周瑜闹翻,而是将计就计,立下军令状。他预测三天内必有大雾,了解鲁肃的忠厚,知道他不会泄露借船机密,更深知曹操多疑,料定他不敢轻易出兵。诸葛亮安排草船,精心伪装,利用大雾,“一字儿摆开”,是为了受箭的面积大、数量多;让军士“擂鼓呐喊”,是为了虚张声势,提示曹军射箭方向;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既能增加受箭面积,使船身保持平衡,又能使回程顺风顺水,巧妙地利用草船“借”来十万多支箭,粉碎了周瑜的阴谋,使周瑜自叹不如……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怎能不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呢?

《三国演义》真是一部百看不厌的好书,每阅读一次,我就感觉多了一次不同的。体验,让我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它是罗贯中根据《三国志》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编写的。里面的人物活灵活现,如:魏国的奸诈哥—曹操,蜀国的妙算哥—诸葛亮,爽快哥—关羽,吴国的大美女—小乔,大乔,周瑜黄盖等…

曹操不用我介绍都众所周知了。他可是非常奸诈。有爱才,可是又美中不住的是,此人心胸狭窄,所以贤才忠服他的并不多~我从他身上看到了人类最丑陋的一面,但又看到了好的一面。但在京剧脸谱中,曹操的脸大部分是白的,在京剧中白脸代表阴险、狡诈、狠毒。·中而言之,我从中得到啦一个启示:做人要实在。要心胸宽广,要光明磊落,不要处处算计别人。

诸葛亮简直比苹果的双核A处理器还厉害,他的脑子的智商决对超过999999999…………比爱因斯坦牛!在火烧赤壁那一战中,因为刮了东南风+火攻才赢的。可是大家知道不?在当时那个季节,刮东南风得几率几乎为,可是诸葛亮神机妙算,竟知道会刮东南风!!!!诸葛亮你的脑袋那么发达!为什么死那么晚!你多唱唱‘我真得还想再活一万年’说不定老天真显灵来。

《三国演义》这本书让我们读到的道理是很多。刘备重情义,是位仁君。他的领土中没有一个人抱怨刘备的,反而受到人民的爱戴。我认为;人民是军队的后盾。民心在谁那,谁就是胜利者!抗日战争就是见证。

厚厚的《三国演义》翻完啦,说实话每次读完后都会有新的发现和感悟。读书破万卷,笔如有神……

国演义读后感1800字 篇13

俗话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意思是说年轻人不应该读《水浒传》,而老年人则不宜读《三国演义》。原因是水浒中的打打杀杀太多,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而三国中勾心斗角太多,会损害老年人的身心。因此,古人才会对这两本名著发出如此的感叹呀!

不过,说到三国中的勾心斗角,最精彩的莫过于诸葛亮和周瑜之间的那几场较量了。

他们二人第一次较量是在周瑜的大厅,周瑜因为对于投降曹操或者抗曹的问题犹豫了很久。最终,诸葛亮指出大小乔实际上是曹操的目标,还背诵了一遍《铜雀台赋》,激怒了周瑜,他立刻宣布:“我与曹贼势不两立!”从初次交锋来看,诸葛亮稍微占了上风。周瑜意识到诸葛亮是个人才,便想要拉拢他为自己所用。于是,周瑜派遣诸葛亮的兄弟诸葛瑾去游说诸葛亮归顺东吴,然而结果却是诸葛亮以其自己的方式反过来影响了诸葛瑾。这次局面,周瑜再次失败了。

周瑜看到如此出色的人才却无法利用,他便想除掉诸葛亮。于是,他设下了一个借刀计,让诸葛亮去劫取粮食,打算借曹操之手杀死诸葛亮。然而,这个小小的计谋被诸葛亮识破了。他不仅没有上周瑜的当,还施展了一个激将法:“周公瑾只擅长水战,不擅长陆战。”周瑜上了诸葛亮的套:“你以为我不能进行陆战吗?不用他去!我自己去!”诸葛亮笑了笑:“曹贼多谋,他一生惯于断绝人的粮道,今天肯定会派重兵防守,如果公瑾去的话,必定会被擒住。”诸葛亮只说了几句话,周瑜就容纳不了了,可见他的`气量很小。经过这件事后,周瑜摇着头,失望地说:“这个人的见识胜过我十倍,如果不除掉他,将来必定会给我们国家带来灾难!”但因为需要和曹操合作抗击,他只能暂时压下心头的怒火。

接下来,他们的第三次较量是在一个湖边,双方各自拥有一艘小船。诸葛亮和周瑜达成协议,在三天内制造十万支箭。然而,周瑜心怀妒忌,想方设法阻挠孔明。孔明机智过人,精通天文地理,预见到三天后会有大雾,便带领二十只灵巧的小船前往假装攻击曹营。结果,毫不费力地得到了十万余支箭。鲁肃将孔明得到箭的方法告诉了周瑜,周瑜大吃一惊,感慨地说:“孔明真是机智过人,我比不上他!”

周瑜屡次败给了诸葛亮,心中不平。当蜀吴火烧赤壁,大败曹操,形成三国鼎立之势后,周瑜想要乘胜追击,一举攻下南郡、荆州和襄阳,但是此时刘备和诸葛亮也想拿这三个城� 好便好;不好时,不等他去南郡,先结果了刘备!”诸葛亮这次又是略胜一筹,看出了周瑜的来意,让刘备对周瑜说:“先让周瑜去取;若不下,再让刘备取。”

结果魏国的曹仁与吴国的周瑜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周瑜在战斗中不幸中了毒箭,但最终还是成功击败了曹仁。第二天,周瑜带领部队来到南郡城下,却发现城楼上竟然有一位身穿白袍的将军——赵云。周瑜决定强行攻城,但城楼上的箭如雨般射下,迫使他只能选择撤退。为了寻求胜利,周瑜派遣部队去攻打襄阳和荆州,却遭到了诸葛亮派遣的关羽和张飞的攻击。周瑜愤怒至极,口喷鲜血,最终晕厥在地。

在此之后,周瑜感到愤怒和羞愧,决定再次使用美人计来迷惑刘备。然而,他并没有料到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诸葛亮给了赵云三个锦囊,其中包含一项巧妙的计策,最终帮助刘备成功逃脱。不甘心失败的周瑜率领军队攻打荆州,却不知道诸葛亮的部下已经在四周埋伏。周瑜的军队被击溃,蜀军欢呼着说:“周郎的计策可以安抚天下,但他却因此损失了夫人又折兵!”周瑜感到极度愤怒,在船上倒下,伤口裂开,鲜血流了出来。

周瑜的计谋失败后,他决定派鲁肃与刘备和诸葛亮商议。他提出,如果刘备能攻下西川,他就愿意将荆州归还给东吴。然而,周瑜并不满足于此,他又想出了一计:假装前往攻打西川,引诱刘备给予东吴军队一些粮草,以便趁机夺取荆州。然而,聪明的诸葛亮立刻看出了周瑜的算计,派遣赵云严守荆州城池,并派遣张飞、关羽、魏延和黄忠四面包围周瑜,破坏了他的计划。周瑜非常气愤,再次感到悔恨万分。回到自己的营地后,诸葛亮派人送来一封带有讽刺和嘲笑的信件,周瑜读完之后情绪激动,大喊几声:“既然生了周瑜这样的人,何必还要有诸葛亮。”然后他突发病情,年仅三十六岁就去世了。

其实,依我之见:周瑜之死完全是由于他的心胸狭窄,嫉妒他人的才能,无法怪罪诸葛亮。他的离世提醒我们不应因为别人在某个方面比自己强而嫉妒他们,相反,我们应该善于向他人学习,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真正提升自己。同时,我们也应该热心地帮助他人,因为通过帮助他人,我们自己也能得到提升。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14

读书可以丰富孩子的知识,给孩子一本书,就等于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向世界的门。

和孩子在一起读书时,在母子间亲情浓郁的互动氛围感染下,不经意间我们就会融入到一个充满新奇的故事海洋中,陶醉之余,我不得不惊叹,原来陪孩子看书、阅读、讲故事,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如此多的快乐,何乐而不为?

暑假伊始我和儿子共同选了《三国演义》和《科学家故100个》两本书。先说说《科学家故100个》的感想。只是选取科学家一生中最有趣的一些故事,仿佛用照相机拍下科学家一生中最精彩的镜头。这些故事告诉你,科学家是多么勤奋,惜时如金;这些故事告诉你,科学家是多么勇敢,知难而进;这些故事告诉你,科学家是多么谦逊,永不满足;这些故事告诉你,科学家是多么好学,孜孜不倦;这些故事告诉你,科学家是多么坚定,捍卫真理;从这些故事中,你将可以学习科学家的种种优秀品质,进而向科学的高峰进军。这本书的每一个故事,都附有科学家的画像,科学家的简历。这样,你还可以知道科学家是什么长相,他的简历和对科学的贡献。不论哪一位“大科学家”,都曾是“小科学迷”。愿你读了《科普系列:科学家故事100个》,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成为一个“小科学迷”。长大了,为祖国的科学事业作出大贡献!在这本书里,作者向读者介绍了古今中外100多位科学家的故事。这些故事短小、生动、有趣,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反映了科学家们的思想、工作和生活。为了便于读者了解这些科学家,在每一篇故事前面附有这位科学家的简历。

《三国演义》是为了陪儿子第三遍阅读了。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每当这首《临江仙》出现在我的视野里,耳畔就仿佛响起古典剧《三国演义》中杨洪基那深沉而雄浑的音调,令人神往,令人神思。心底平静的湖面也泛起美妙的涟漪,思想也像插上了翅膀一样随着歌声穿越千年时光,去追溯令人向往的历史……而这,都缘自《三国演义》——心中永远的经典。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一部详尽而宏大的历史。它记载了从东汉末年黄巾之乱到公元280年约110多年的历史。它以陈寿着《三国志》为模板,经过作者罗贯中大胆的艺术创作而完成的,使高深难懂的正史以一种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现在广大群众面前,并为人民所喜爱、传颂。《三国演义》又是一部小说,一部内容丰富蕴涵深刻的小说,作者匠心独运,以生花妙笔勾勒出桃园结义,过五关斩六将,火烧赤壁,借东风,长板桥等一系列生动的故事,为妇孺皆知。它妙趣横生的文字,以及驰骋于神出鬼没境界的畅快深深地打动了我,而它也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经典。

然而使《三国演义》更让人觉经典绝妙是在于它的战争前后经过的细致描写和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独树一帜,这恐怕是包括《史记》在内的其它史书望尘莫及的,譬如赤壁之战,战争的起因是刘备兵败,曹操妄图吞并吴,诸葛孔明舌战群儒,智激周瑜抗曹是事情的经过,而后孙曹对峙,巧施连环计,火烧战船这一连串惊心动魄的情书掀起了故事的高潮,最后又以曹操兵败,关云长义释华容道这原本出乎人意料却又让人欣然接受的结果圆满地叙述完了这宏大的战争。而在人物塑造方面,更可以看出《三国演义的独到之处,刘备的仁德,张飞、赵云、许诸、典韦的勇猛,鲁肃的憨傻都被描写得淋漓尽致,而“宁可教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的曹操的阻险毒辣,“安居平五路”运筹帷幄诸葛亮的足智多谋,还有“降汉不降曹”“义拔云天”关公的忠义凛然更是被刻画地入木三分,读完《三国演义》,掩卷沉思,满脑是那杀声阵阵的战场,个个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不禁佩服作者自然流畅的文笔和巧妙的构思。那种宏大而一气呵成的气势,使人读完有种无可名状的快感,深深地感受到经典之作无法抗拒的魅力。

寇第斯曾说:“书籍乃世人累积智慧之不灭明灯,”读三国,就时刻能感受到它的光辉带来的温暖,它字里行间蕴含着一股震撼人心的力量。读三国,让人深刻体会到它透

露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匡扶社稷,兼济天下”的思想。这种思想与我内心深埋的理想交织、碰撞,产生共鸣,激荡出串串亮丽的火花,鼓励我为实现生命的价值而拼搏、前进……

《三国演义》,一部丰富而深刻的巨作,仅凭我的三言两语又怎能细说?如今,硝烟散去,英雄不在,千年古事已俱付尘灰,只剩那“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古鼓角铮鸣”的淡淡哀伤。但心中永远的经典——《三国演义》却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有人说:“每一本书,都象一盏奇特的灯,不过它照的不是黑夜,而是求知者的心灵。”而《三国演义》更是一盏灯,一盏明亮而永不熄灭的灯,它不仅照亮了我的心灵,更照亮了我的人生。

国演义读后感1700字 篇15

《三国演义》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从桃园三结义至三国归晋共经历了五大时期,便是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

黄巾之乱是从桃园三结义开始,讲了黄巾起义之后,东汉政府的反击,出现了刘备,曹操等英雄,而东汉政权也快灭亡了。

董卓之乱是讲董卓入京前后的故事,从何进与十常侍对战到少帝逃出京城,结果被董卓救驾。董卓入京后收买了猛将吕布,又废少帝,立献帝,大权独揽,实施暴政,逼得群雄联军伐董卓,虽然后来联军失败了,但是董卓最后也被吕布所杀。群雄割据是讲董卓死后,中原诸侯群龙无首,为了扩大自己的地盘互相厮杀,最主要分为三个战区,即北方的袁绍与公孙瓒,江东地区孙策的崛起,中原地区曹操,刘备,吕布,袁术之间的战争。再后来的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我就不一一细说了,最主要的我想谈谈自己对三国演义的一些认识和看法。

在《三国演义》中,我最欣赏的就是曹操了,虽然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他被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没有抹杀。他在几年的东征西战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对于人才的求贤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赏的地方,曹操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据封建德行和门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于公元210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贤令》。曹操在令中一开始就总结历史经验,认为自古以来的开国皇帝和中兴之君,没有一个不是得到贤才和他共同来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贤才,又往往不出里巷,这绝不是机遇,而是当政的人求,访得来的。有鉴于此,曹操立足现实,指出现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贤最迫切的时刻。他希望在左右的人不要考虑出身,帮他把那些出身贫贱而被埋没的贤才发现和推举出来,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后来,曹操于公元214和217年又下了两道《求贤令》,反复强调他在用人上;唯才是举;的方针。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门和各级地方官吏在选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责备,即使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也受有关系,只要真有才能就行。经过一番努力,曹魏集中了大量人才,当时各地投奔到曹操门下的人很多,形成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盛况。而且对于有才干的人曹操还能做到不计前嫌,比如陈琳本来是袁绍的部下,曾经替袁绍起草檄文,骂了曹操的祖宗三代。袁绍失败后,陈琳归降曹操。曹操问他说:;你从前为袁绍写檄之,骂我一个人就可以了,为什么要骂到我的祖宗三代,陈琳连忙谢罪。曹操爱惜他的文才,不仅对他不处罪,还照样任用他。

曹操的成功不 在赤壁的惨败之后,曹操并未一筹莫展,而是笑着说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据;,并且三次大笑展现出他对待挫折的乐观态度。曹操同时也是个很有文学情趣的人,喜欢作文赋诗,即使大战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许多诗作都是乐府中的名篇。

赵云开始跟随公孙瓒征讨,后投靠刘备,当阳长阪恶战,赵云几进几出,杀得曹军闻风丧胆。保护刘禅和甘夫人安全脱险。刘备入西川,赵云随诸葛亮、张飞等人沿江而上作为援军,为平定益州做出了贡献。刘备死后,赵云跟随诸葛亮北伐,子龙单骑退追兵。为蜀汉立下赫赫战功。在演义中,赵云英武潇洒,武力超群,数次成为孤胆英雄,被刘备赞为“一身都是胆”,是深受我国民众喜爱的小说人物之一。

在《三国演义》中,赵云以一个浓眉大眼,阔面重颜,相貌堂堂的英气少年形象出场。他一登场即和河北名将文丑大战,救了公孙瓒,曾和多名三国名将对战,冲锋陷阵未尝败绩,长坂坡救阿斗时,连续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智取桂阳时,更是展现了他过人的机智和出众的谋略。随诸葛亮吊祭周瑜时,因赵云带剑相随,吴将无人敢动诸葛亮。汉水救黄忠时,让魏国名将张郃、徐晃心惊胆战,不敢迎敌。刘备去世之后,曹魏五路犯蜀,赵云把守阳平关,一将当关,万夫莫开。七十几岁时仍为蜀军前锋,阵前力斩被作者称为“有万夫不当之勇”的西凉大将韩德一门五将。

《三国演义》中刘备为汉中王时封赵云与关羽、张飞、马超、黄忠等五位将军为蜀汉的“五虎上将”,五虎将之名� 而赵云又有许多机智应变、�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