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优秀10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优秀10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红星照耀中国初中读书笔记 篇1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当时因为便于在白色中国发行才译成西行漫记。作者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

从序言中得知,《西行漫记》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斯诺以他充满热情和生动的笔触,记录了日渐成熟的中国共产党在苏区的一点一滴。大到毛泽东对抗日战争的著名论断、共产党的基本政策,小到党员和民众的言语神态,斯诺以他出色的纪实文学技巧记录了正在成长中的陕北苏区的一副立体而丰富的影像,让阅读者无不感到身临其境而为之动容。他对毛泽东以及红军的一无所知就像我们对逝去的历史一无所知一样,我们已经厌烦那些重复播放、没有任何新意的说教题材电视剧,就像斯诺厌烦了国民党对红军做的诋毁报道,我们渴求真实的东西。《西行漫记》带给人们的就是真实的东西。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状况。毛泽东和周恩来等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作为第一个到中国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西方新闻记者。带着无数他当时无法理解的关于革命战争的问题,到西北地区与中共领导下的红军共同生活了四个月,与许多中共领导者进行了应对面的交流。这段不同寻常的旅程与经历为斯诺的创作带给了超多真实、客观的素材。《西行漫记》第一次向世界全面讲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的革命历史与生活,再现了中国人民遭受的侵略、压迫与宁死不屈的抗争。

不同于其他红色经典,这本书的资料如小说般精彩,而且是活生生的事实。用斯诺自己的话来讲"这些故事却是中国革命青年们所创造,所写下的。这些革命青年们使本书所描述的故事活着。而且从严格的字面上的好处来讲,这一本书的一大部分也不是我写的,而是毛泽东、彭德怀、周恩来、林伯渠、徐海东、徐特立、林彪这些人——他们的斗争生活就是本书描述的对象--所口述的。此外还有毛泽东、彭德怀等人所作的长篇谈话,用春水一般清澈的言辞,解释中国革命的原因和目的。还有几十篇和无名的红色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所作的对话,从这些对话里面,读者能够约略窥知使他们成为不可征服的那种精神,那种力量,那种欲望,那种热情。"

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甚至照耀世界。

西行漫记,让我看到的是为人民浴血奋战的红军,是与人民打成一片的优秀共产党领袖,是一群一心一意为了民族生存,为了祖国未来不断拼搏奋斗的年轻人,更看到的是中国的期望。那些藏在我们骨髓中到危难关头必须会爆发出来的昂扬斗志。我更深刻理解了中国共产党能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并成功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原因,并将激励我们一向向前!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100字 篇2

久闻德加·斯诺和《西行漫记》的大名,今日有暇得以看到,第一眼看到这本书时,红色的略呈灰灰的书的色调,立即给人以“红色”的感觉,更兼有历史的厚重感,仿佛书面上一直有历史风沙在吹,显示出设计者的独具匠心和对红色中国那份历史的把握。《西行漫记》又名《红星照耀中国》,当时因为便于在“白色中国”发行才译成西行漫记的,坦率地讲,我更喜欢红星照耀中国这个名字,觉得更有中国革命的特色,更有力度,更有影响力和冲击力。

今年有幸去延安等西北地区参观学习,所以对书中提到的很多景物都有直观印象,那是一个什么地方呢,时过七十年了,依然属于欠发达的地区,同事们去一趟“面子上”都有反应,依然是一地干渴的黄土和太阳能晒开石头的缺水区。

翻开书本,心就平静下来了,作者平铺直叙、娓娓道来他的西部之行,而一个个鲜活人物跃然纸上,一幅红色苏区斗争图浮现在眼前。作者运用欧美作家善用的描写的手法,以平视的角度,朴实的笔触给我们讲述着那段历史。朴实的语句却将东西方文学的区别体现的淋离尽致,当时这样的文章应该算作新闻或通讯了,而在今天就是一部传记了。

朴实的语句却感觉别样而新鲜,外国人看中国的革命对每个读者和关心中国的人来说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我们还是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写别样情景和人物的吧。

“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这是对周恩来同志的描述。

“我开始有一点点懂得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这样长期地、这样毫不妥协地、这样不象中国人地进行战斗。”这是作者对中国革命的初步认识和认同(当然象中国人地战斗我们不知道是一个怎样的战斗)。

“在我看来,毛泽东是一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复杂的人。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这是对伟人毛泽东的描写——是一个喜欢憨笑的人。

从他的记叙中也让我们看到了极为难得看到的、很有点神秘色彩却极为悲壮的西路军的有关资料。西路军的很多故事、当然也包括很多女红军战士惨烈经过至今仍在民间流传,在中国革命可能是的,当年的残酷是我们现代人无法想象,而那种信念、意志也令我们不能望其项背的。如果你感受过西北的风沙,有幸、有缘你可能在宁夏、青海依然能听到当地百姓将一种树叫“红军杨”,折断树枝略呈红色的液体慢慢地渗出来,百姓们说那是当年红军的鲜血,每一节树枝中间有一个非常规则的、鲜红的五角星,百姓们说那是红军当年头上的红五星。这个故事是我听来的,我们无须去分辩真假,而那段悲壮、惨烈的历史却是真实的,至今放在档案里、在百姓中间口口相传,而经济仍欠发达或者说贫困的当地百姓对红军的那份感情言语间听来让你落泪,你是男人也会的。

让我们铭记那段历史吧,珍惜今天所拥有的,跟一位美国人——斯诺一样深爱这片红色土地或者说更爱这片土地,因为我们是中国人。

红星照耀中国作文 篇3

我会用英勇,顽强,勤劳这三个词来形容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里的资料。

英勇的意思是英勇:勇敢出众;勇敢出众的人。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中,每个人物都英勇善战。比如在第八篇同红军在一齐讲述了作者深入到真正的红军内部,了解他们年轻、英勇、精神饱满、训练严格、纪律严明、装备出色、政治觉悟高,才使得他们成为铁打的军队。并且讲述了红军采用游击战术的原因和策略(这就是他们英勇的一个方面)。

顽强的意思是顽强:强硬;坚强。勇敢出众,强硬不屈。比如在第五篇长征讲述了红军长征的艰难过程。着重记叙了第五次大围剿,以及长征中强渡大渡河、过大草原等艰难英勇的事迹。长征这么的不易,可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还是顽强的活了下来。并且还活得很好,说明了中国解放军的顽强。

在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中,人民解放军都十分的勤劳、能干。这也是人民解放军对战国民党能成功的一大原因。

所以我认为用英勇、顽强、勤劳来概括红星照耀这本书是十分完整的。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彭德怀很多,怀他小时候的经历并不是很好,可是他却没有对这个世界没有信心。他17岁带领饥民去攻打粮仓。说明了他是一个十分有正义感的人。

我从红星照耀中国的一段中,“在表演途中我突奇怪地发现彭德怀却已脱了棉衣,这是我才看到他把棉衣披在坐在他身边的一个小号手身上。”说明了他很喜欢小孩子,也没有官架子。

我从“长征途中自我的马让部下们骑。”说明了他是一个很有兄弟情的人,也体现了他没有官架子,身为一个长官却把自我的马给部下骑。也说明了人民解放军与人民之间没有距离。

因为这些种种原因,所以我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最喜欢的人物是彭德怀先生。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篇4

《红星照耀中国》是我最近在读的一本书,它的作者是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其中的形象让我印象极为深刻。

面容瘦削,比一般中国人高,背有些驼,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没错,这就是。这是斯诺在刹那间对他的印象,其实同志还有很多优秀品质。

他是一个平易近人的人。斯诺第一次见到他时,同志正和两个青年农民谈话,还一边认真地做着手势。从“认真”这个词语我可以看出同志特别尊重青年农民。虽身为苏维埃掌权人,但仍和百姓之间亲密交谈,丝毫没有领导的架子。着实令人敬畏。

同志也是一个纯真朴实的人。斯诺初来保安,同志就十分热情地招待他,并在斯诺访问时把他所有问题都做了详细的问答,如:为什么成为一个共产党员?红军是怎样成长壮大起来的?他全部告诉了斯诺。说明他不怕斯诺把这些告诉别人。对他这个老外没有戒备之心。从这些表现就可以侧面烘托出同志的善良、淳朴。

那究竟是什么造就了这么一个平易近人、淳朴善良……的领导呢?那就是——阅读。前苏联作家高尔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同志就是通过这一阶梯成为一个革命领袖的。

小时候同志家境不是特别好,所以很早就辍学了,使他离书远了一步。但他并没有放弃对文学对艺术的追求,他不断找机会读书。特别是喜欢看《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隋唐演义》……这在大人眼里是禁书。所以他总是背着大人看。久而久之,这些书对他产生了影响。他相信了佛教,开始了对生命的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后来又接触了一些西方文学。为了学习先进教育,他第一次到离家五十里远的地方。后来去了长沙,读到了报纸,知道了马克思主义,成为了一个共产党员。

读书,使从农民变成了唯物主义者。

读书可以改变思想,可以改变行动,可以改变一生。

读《红星照耀中国》,我收获了很多。你们收获到了吗?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篇5

埃德加·斯诺,美国著名记者,中日战争时期深入中国采访多次采访中共领导人。写成了《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

《红星照耀中国》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做出的不懈努力,亦表现了他们乐观向上,甘于奉献,奋力拼搏,勇往直前的红军精神。向世人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人的红色革命如一颗光华璀璨、熠熠闪光的“红星”,永运照耀着朝气蓬勃的新中国。

在书中,刚开始写道许多外国人对红军存有很大的争议,而埃德加·斯诺也对此很好奇,于是他便乘大慢车去了中国。到了中国,见到了红军,斯诺震惊了,震惊于红军的团结,震惊于红军的坚定意志,更令斯诺震惊的就是那些“红小鬼”了,他的当中最小的才9岁,平均年龄18岁,他们虽小,却跟着爬雪山,过草地,他们用不寻常的`童年谱写出一曲曲生命的壮歌。

82年后的今天,如书上所说,共产党如一颗红星照耀了全中国,让中国走上了繁荣富强的道路。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300字 篇6

《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__的语言诙谐幽默,读来生气盎然。

比如他形容邓发是“中国共产党秘密警察的头子”,在敌人的鼻子底下,在刀口上跳舞,稍有差迟,便会遍尝天下所有的__,最后脑袋搬家,葬身荒野。但他居然那样谈笑风声,有一种黑豹的优美风。他说贺龙是说起话来能叫死人活过来打仗。对周恩来的描写就相对的中规中矩,“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黑又长,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讲英语有些迟缓,但相当准确。他对我说已有五年不讲英语了,这使我感到惊讶。”然而,对于__,__则是用了很大的篇幅来叙述,这在相当程度上也是一个中国革命的故事。在__的笔下,__被还原成一个有血有肉,有缺点,有个性的一个人。当我想象着__把湖南不是说成“Hunan”,而是说成“Funan”时不仅黯然失笑。我们不对不承认,__对于中国革命的影响以及其历史地位,尽管其在这过程中犯下过缺点。或许__的一生都跟其性格有着极大的联系。少年的__很有个性,离家出走,甚至__。大约18岁的时候,他退学但是拟定了一个自修计划,并且非常认真严格执行,持之以恒。其实想想,我们现在的大学生,上课时候都很难坚持去上,经常逃课了,更别说,如果退学后还能坚持按自己的想法持之以恒去学习。青年的__是一个热血的青年。他和他的伙伴们,“热心于体育锻炼,在寒假当中,我们徒步穿野越林,爬山绕城,渡江过河。遇见下雨,我们就脱掉衬衣让雨淋,说这是雨浴。

烈日当空,我们也脱掉衬衣,说是日光浴。春风吹来的时候,我们高声叫喊,说这是叫做‘风浴’的体育新项目。在已经下霜的日子,我们就露天睡觉。”种种的描述,让我们看到的不再是一个被官方神化了的挂在城楼上的偶像,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既伟大也不乏缺点的人。一个浪漫的诗人,一个有着女人为他生,为他死的男人。我想__在是属于中国的,他的每根毛发和血管都刻着中国印记。他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人,虽然他也曾希望通过一种来自西方的方式来改变中国,但是他发现,中国不是西方,中国是独特的,无法复制他人的,所以他还是要回归他所激烈批判过的传统,他的一生就是从反抗传统到回归传统,体现在他的政治生涯中就是历史的重复。作为半个知识分子,他具有敢于行动和实践的胆量。

我很欣慰地看到作者没有把这本书的任何人写成具有神性的人,而是写出了许多个终身为了中国革命而兢兢业业,准备奉献自己一身的人。

我觉得这种本书其实完全可以当成一本游记来看,虽然是60年前写的书,但是美国人的那股满不在乎的洒脱劲变成文字后真的很有魅力。__以他充满热情和生动的笔触,记录了日渐成熟的中国共产党在苏区的一点一滴。大到__对抗日战争的论断、共产党的基本政策,小到党员和民众的言语神态,__以他出色的纪实文学技巧记录了正在成长中的陕北苏区的一副立体而丰富的影像,让阅读者无不身临其境般的为之动容。虽然我们很想拿现在的共产党和以前的共产党来比较,但是我个人觉得是没有可比之处的,毕竟很多时空限制太多。但是我仍然觉得那个时代的共产党,已经成为一个传奇,他们有些孤独,或者是非常孤独,但却在幽暗的历史隧道中闪光。

红星照耀中国 篇7

历史是用意志的血滴和拼搏的汗水酿成的琼浆――历久弥香;历史是用不凋的希望和不灭的向往编织的彩虹――绚丽辉煌;历史是用永恒的执著和顽强的韧劲筑起的一道铜墙铁壁――固若金汤。

所以《慰安妇血泪》说:“遗忘历史就等于背叛”

七一建军节,我怀着好奇之心翻开了《红星照耀中国》,这一翻就没停下来,直到看完。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埃德加·斯诺所著。斯诺于1936年6月访问苏区,客观、真实得向全世界报道了苏区,为中国共产党与全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友谊打下坚实基础。

斯诺笔下,毛泽东是他塑造的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在他的笔下,毛泽东被写成一位有血有肉、和蔼可亲又不失缺点的政治领袖,当我想到他把HUNAN说成FUNAN时,我忍俊不禁。我们不得不承认,毛泽东对中国的革命史有着深远的影响,尽管在这中间犯过错误。他幼年时的经历对他的性格有着深远的影响。虽然他的父亲是一位富农,但是他的父亲对他极其严苛,这使得他与父亲的长工组成了一个‘反政党’,而他父亲却是独裁者。

同学们,你们可曾听说过维新变法?听说过康有为?维新变法是由康有为领导的一次重要的改革运动。毛泽东就从中受到思想启蒙,开始崇拜康有为。之后,从多位教员中促进思想成长。最后,通过一些进步书籍,如:《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等,萌发加入共产党的念头。

故很多事情不要看表面,要深入了解。

本书的作者——斯诺先生冒着生命危险深入苏区,报道真实情况。他的精神值得敬佩。

这就是我的感悟,不知同学们有何见解?

红星照耀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初中读书笔记 篇8

埃德加斯诺是美国著名的记者,他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斯诺作为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

斯诺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手资料。此外,他还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四个月的采访,他密密麻麻写满了14个笔记本。当年10月底,斯诺带着他的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英文名《红星照耀中国》、中文译名为《西行漫记》的报告文学最后诞生。

《红星照耀中国》出版后,在国内外产生巨大的反响。1937年10月,《红星照耀中国》首先在英国出版,一问世便轰动世界,在伦敦出版的头几个星期就连续再版七次,销售10万册以上。世界舆论普遍认为这是一个杰作,标志着西方对中国的了解进入一个新时代。美国历史学家哈罗德伊萨克斯的调查说,从某种好处上说,一代美国人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知识都是从斯诺那里得来的。

1938年2月10日,由胡愈之策划,林淡秋、梅益等十二人群众承译,以复社名义出版的《RedStarOverChina》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在孤岛上海问世。思考到在敌占区和国民党政府统治区发行的缘故,译本改名为《西行漫记》。此书在短短的十个月内就印行了4版,轰动了国内及海外华侨聚集地,在香港及海外华人集中地还出现难以计数的该书重印本和翻印本。国民党政府不止一次下令查禁斯诺的这些著作,先后查禁的这类著作达十几种。成千上万个中国青年因为读了《红星照耀中国》,纷纷走上革命道路。

70多年后的这天,作为生长在和平年代里的青年,阅读这本书,思绪似乎又被带回到那硝烟滚滚的战争年代。

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展的原因。他决定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和具体行动,使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和个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务必行动起来的新的信念。由于有了一种思想武装,有一批坚决的青年,所以能够对国民党的统治进行群众性的'斗争长达十年之久。他对长征表达了钦佩之情,断言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十几年后,斯诺的预言得到了证实,红星照亮了中国,也照亮了世界。从斯诺的描述中,我们能真切的感受到这天被我们称之为长征精神的巨大的精神力量。众所周知,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红一方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红军牺牲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翻过连绵起伏的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与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能够说,红军在长征路上的经历是千难万险的,身后有追兵,头上有敌人的飞机,还要空着肚子,光着脚走过没有路的路这些在寻常看来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他们却胜利完成了。支撑他们走完漫漫长征路靠的是什么?

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认真思考了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也值得我们深思。透过斯诺的描述,我们能真切的感受到红军长征途中表现出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和对完美未来的向往。物质生活及其匮乏,但人们的精神缺相当富有,长征中红军战士表现出的对革命的必胜信念和一往直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成为共产党人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反思如今这个物质生活丰富的年代,喧嚣的社会令有些人的精神匮乏起来,有些人出门开名车,穿着讲名牌,内心却异常空虚,最近一段时间出现的明星吸毒,娱乐节目低俗等问题,不正是有些人精神空虚的表现吗?一些官员当官不是为了服务人民,而是为了追求个人的名利,他们也丢掉了长征精神和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如今中国已经崛起,为了实现中华腾飞的中国梦,我们务必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让中国立足于这个世界的巅峰!

《红星照耀中国》的另一魅力,在于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他应对面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贺龙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和红军将领,结下了或浅或深的交情。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毛泽东和周恩来。他从小人物的小事件中,反映当时人民百姓的生活、心理状况,更是从侧面的角度表现出红军以及那些遥不可忘的领袖们的精神状态和思想觉悟。毛泽东和周恩来作为党的最高领导者,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了党和国家,他们大公无私,清正廉洁,生活朴素,平易近人。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们的党才能在困境中找到出路,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甚至照耀世界。这是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这部书中的预言和感受,也是我读完后最大的感受!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和感悟 篇9

美国记者斯诺不远万里,怀揣对中国革命的无数问题,为探索红军真实情况进入苏区,并实事求是地进行采访记录,写下了一部纪实文学作品《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给了我极大的震撼。斯诺提出的问题,同样也是我的疑惑。带着疑惑,我对那片心驰神往风景——延安,作了一次精神之旅。

那些战士们长期经历如此激烈如此英勇的战斗,而且就像各种立场的观察家们所承认的那样。他们之所以那样战斗是因为什么?是什么在支撑着他们?在他们的运动背后,隐藏着怎样的革命原理?他们之所以顽强得不可思议,是因为他们怀揣着怎样的希望,怎样的目标,怎样的理想?

从质疑到明白再到感动,首先我跟随着作者来到了延安,遇到了鼎鼎大名的红军总政委周恩来,从他那说话的语气深切地感受到他是一个平易近人、温文尔雅的人,他还那么博学多才,作战策划时,他头脑冷静。

我认识了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毛主席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十分睿智自信。他对斯诺说:“共产党在苏区和红军问题上保持领导权,在与国民党关系中保持独立性和批判性。在这些问题上不能做出让步,共产党永远不会放弃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目标。”我从中读出了毛泽东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坚定的政治立场,战胜困难的信心。他也是一位心系人民群众、生活朴素的主席。“他的生活和普通人一样。做了十年红军战士领导人,曾无数次没收了地主,官僚的财产,但他自己的个人财产只不过一卷铺盖,一些随身衣物——其中有两套还是棉布军装,他既是主席也是红军指挥官,但他所拥戴的两条红领章和普通红军的一样。”他平等待人,深受人民群众的拥戴,他也是一位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长征不苦,不苦,只要和同志们在一起行军就不艰苦,我们革命青年不能惦记着眼前的任务,如果要走一万里,我们就走一万里,如果要走两万里,我们就走两万里。”这是红小鬼对斯诺说的话。红小鬼不仅是一群纯真的青少年,更是一群年轻的红星,他们来到了保安,坚持战斗,继承红军精神。

在那些优秀的红军领袖带领下,共产党的军队逐渐变得强大,百姓都拥护他们。虽然经历过艰苦卓绝的长征,但他们依旧没有放弃,以他们顽强不屈的品质打败了白军和日寇,建立了新中国。

他们就像闪闪的“红星”,用微弱的光芒点燃了中国人民的希望。那些红军指战员,以及他们战胜困难不怕苦不怕累的坚毅品质,为了共产主义流血牺牲、不屈不挠的伟大信仰,已然成为了我心中的最美的风景!

2019《红星照耀中国》观看心得 篇10

“只有当你了解中国的历史在过去四分之一的世纪中所经过的那种突出的孕育过程的时候,这个问题才能得到答复。这一孕育的合法产儿显然就是现在这支红军。”这是上世纪30年代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通过在西北根据地的所见所闻,对中国红军作出的真切描述。7月24日,真实再现这段历史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红星照耀中国》,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了全国首映礼。影片创作团队代表导演王冀邢、编剧兼制片人汤溪、总策划任平,以及李雪健、果靖霖、王鹏凯、柯南·何裴(美)、侯祥玲、徐僧等主要演员纷纷亮相,现场分享了作为主创的感动与激情。

据悉,这部将于8月8日全国公映的主旋律电影,讲述了八十三年前,一个美国记者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责任感,冲破国民党新闻封锁,冒险深入到被重重封锁的“红色中国临时首都”——陕北小镇保安,对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亲眼见证了毛泽东和他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的真实风采,第一次向全世界揭示了“红色中国”的秘密,并庄严预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发布会现场,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顾问何理良女士登台发言。作为前外交部部长黄华的夫人,现年93岁的何理良回忆说,1936年时,埃德加·斯诺收到获准前往陕北采访的消息后大喜过望,“他当时找到黄华,想请他做助手。黄华听到后喜从天降,他早就想参加红军。当时黄华正在燕京大学准备毕业考试,所以斯诺就先走,他随后赶上。黄华到保安后,见到了毛主席,主席说斯诺对我的采访已经完成了,是由宣传部领导吴亮平翻译的。他们现在正在去陕甘宁边区最前线采访彭德怀同志,你赶快追上他们,而且最好请斯诺先生把他的笔记打成文字,你来翻译成中文寄给我看一下。毛主席还是很关心的。”

电影《红星照耀中国》是峨影集团继拍摄《十八洞村》《大路朝天》等主旋律电影后,再次发力,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巨制。导演王冀邢现场表示,该片是自己酝酿了30年的夙愿,“这不是一部应景之作,它是从我心里流出的东西。”值得一提的是,曾经轰动一时的主旋律电影《焦裕禄》,当年便是由王冀邢执导,李雪健担纲主演。此次《红星照耀中国》是两位影人在三十年后再度携手,在李雪健看来,斯诺、白求恩等国际友人,都是“中国的贵人,对我们有恩”。而谈到电影,李雪健介绍说自己在片中饰演鲁迅,虽然只有一场戏,但还是诚惶诚恐,“我说我行吗?导演说你行。这个‘行’就让我想起来当年拍《焦裕禄》的时候,焦裕禄在我心目中是父亲般的榜样。我说我行吗?王冀邢导演说你行,我就有机会演了。”

《红星照耀中国》通过斯诺的视角,真实再现了抗战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艰苦条件下依然心系民族大局、坚持革命斗争的故事。此次饰演斯诺的演员是来自美国好莱坞的柯南·何裴。观照到历史中斯诺本人在上世纪二十年代便来到中国担任欧美多家新闻机构的驻华记者、通讯员,并在北平工作生活多年,片中柯南·何裴有大段台词都将用中文演绎。发布会现场他展示了自己出色的汉语水平,并坦言斯诺的角色是“融合了斯诺著作、导演想法和自己的经历塑造而成”。片中毛泽东的饰演者王鹏凯表示,自己已经是第六次出演毛主席,“这部影片不同之处在于站在外国人的视角看中国历史,对于主席形象的塑造客观真实。”蒋介石的扮演者、演员果靖霖则呼吁在这个明星照耀中国的年代,“希望年轻的观众朋友们可以静下心来,走进影院观赏这部《红星照耀中国》。”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