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读后感【合集五篇】

森林读后感(精选5篇)

森林读后感 篇1

拿到这部书后,我便一口气读完了。故事里说的是在一个茂密的大森林中,一刻会魔法的橡树被木匠砍下来做成了木偶,他拥有一颗寒冷的心。木偶人罗里要报复人类肆意砍伐的行为,希望最终将人类赶出城市……朋友们用热情和爱温暖了罗里,使他那颗复仇的心得以平静,回到了他魂牵梦绕的的故乡——大森林。

在故事的最后,罗里终于被朋友感动时,“罗里想起了水蒸气笼罩着的大森林,露水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那时候他是一棵橡胶树,他快乐的舒展着每一片树叶,他的树墩快乐地向地下伸展着根须。”我感受到植物的朝气逢勃,每一棵植物都热爱着自己的生活,虽然你听不懂他在说什么,可他却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

想想现在,人们在物质的需求下乱伐树木,当一棵参天大树被砍下时,美丽的小鸟没有了可爱的家园,成群的野兽失去了躲藏的地方。伴随而来的是一场接着一场的地质灾害,这不正是他们的报复吗?我们应该反省了,觉悟的人们开始呼号“保护大自然,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也许当我们每个人都已经有了保护地球的意识。或许,正如王一梅阿姨书中所讲罗里原谅了人类一样,我们美丽的家园会在我们真诚的悔过、积极的行动中原谅我们,一点一点的复苏。

生活中,人们积极地为保护大自然而行动,我也不另外地加入了其中。以前,我经常浪费纸张,当我在电视中看到许多劝导我们要保护地球的广告,我低头看着正准备扔掉的纸张,便有些心虚,这些要扔掉的纸张还可以用,我却要将它扔掉,这不是在扔掉祖国母亲的血肉吗?于是我痛改前非,纸张先用铅笔写,写完了,再用钢笔来写。用过的纸回收起来,等到攒多了以后,就卖给回收站。

朋友,我正在努力地为保护大自然尽一份力,你呢?美丽的家园正在呼唤我们,让我们积极参加保护地球的行动吧。

森林读后感 篇2

我喜欢读中国作家写的书,并非中国的作家们的文笔有多出彩,思想有多深刻,也并非出自于他们笔下的作品有多么使人读得津津有味,意味深长。主要原因是在中国文学作品中的人名相比起外国文学作品中那些冗长难记的人物名字要好记得多。

可是我却独爱读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的文学著作,不仅是因为其那些使人出其不意,幻想奇特的比喻修辞手法,更重要的是我这个具有双重性格的人,每每读起村上的著作,性格中感性时而又偏向悲观主义的性格,总会被勾引出来。以孤独与无奈为感情基调的村上文学深深地打动着我,时刻使我感受到其文章所述“海潮的清香,遥远的汽笛,女孩肌体的感触,洗发香波的气味,傍晚的和风,缥缈的憧憬,以及夏日的梦境……”所构成的使人心旷神怡的意境。

早在高中时期就已拜读过村上的《挪威的森林》,最近又不由自主重拾此书,品读一番。每读一次,内心都感到现实世界如此地虚无缥缈,恍然如梦。在现在这个充斥着“公”的色彩的社会里,纯粹个人的东西被压制得实在太多太多。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在繁华的大都市里迷失了自我,失去了人生奋斗的目标与方向。如果上升到社会的整个群体,在中国,“个人人身自由”、“个人言论自由”这些名词对于大多老百姓来说是个“熟悉的陌生人”,因为“个人人身自由”、“个人言论自由”这些名词时常出现在我们的耳畔与意识之中,却未能和它们有过“亲密接触”。这不禁使我联想到现在的许多政府职能部门、媒体本营为百姓说话,反映民声,传递民怨,却因“言论自由”“人身自由”等个性突出的事物而受高压限制而沦为某些利益集团的喉舌,使我深感悲哀。我相信很多人在中国这种用“民主”“自由”等美丽外包装下的强权政治之下,“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的情况之下,整个中国社会乃至“天朝”的每一个臣民们都会是一颗随时爆炸的定时炸弹。

当我们的这种感受逐渐趋于清新,当我们明白到与“公”那一方势力对抗是愚蠢的如同“以卵击石”的行为时,村上春树的文学作品却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种生活模式,一种人生态度——当与现实无法抗衡时,何不把玩孤独,把玩无奈,处江湖之远呢?

《挪威的森林》中的男主人公渡边君,一个毫不起眼的小人物以他的坚忍与执着在那个光怪陆离、喧嚣浮华的尘世中平静地守护着直子窗口的微小光亮,或许对于他来说这是在残酷的现实社会中唯一的精神寄托。

而再这纷繁多变的世界里,哪里才是能使我心灵得以憩息的乐土呢?

森林读后感 篇3

一种从头至尾的安静与祥和,我喜欢这样的平淡,这个不应当叫做乏味,是一种生活的真正体现,其实平常的生活就是这样,没有太多波澜,很平静的。对于写作的手法,我一直强调,我很喜欢村上的文字,或者说是林少华先生的翻译,有一种阡陌的诗意,感觉似曾相识,又感觉似乎有些陌生,骨子里还有一点吊儿郎当,一副玩世不恭的气息。读过所有村上的文字,就是只有《挪威的森林》才最具有生活的味道,其中弥漫着我们日常的缩影,感觉在文字中可以找到自己,可以感受自己的过去和现在,乃至未来。

对于渡边君来说,直子就是回忆,绿子就是现实,而玲子就是一闪而过但是不容易忘记的短暂停留。如同现实的生活,每个人或多或少的遇见一些人一些事情,然后开始在脑海里慢慢划分他们的类别,经过时间的洗礼我们知道他们的重要性,并且深刻的认识他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其实,很多时候这三者是矛盾的,因为如果说不能将三者融为一体,那么只能选择其一,在已经过去的岁月里,似乎已经不能把握过往,短暂停留是因为不能留的住,那么现实呢,是否还有可能不再成为回忆?今日听到如此一句,对于遥远的事情我们应该乐观,对于眼前的现实我们应该悲观。如此一个对于我来说的大人物对我说了这样一句话,我突然觉得一直还真的有人站在我一遍,因为我是一直这样做,也是这样想的。生活中的问题如同牛毛,而很多却是需要超越自己现时的极限才能完成的,有时候悲观一点有什么不对呢?

渡边对于直子的回忆是痛苦的,记得以前曾经提及过,对于过往的回忆,无非有三种:第一,对于美好事物的回忆,因为美好,希望经常回味,从中能感受到幸福和快乐;第二,因为过往中有着经验可以琢磨,需要时常回顾,需求更多的真知;第三,过往中有莫名的苦痛经历,弃之不舍,但是回忆起来又有点隐隐作痛。然而很多人还是不断的回忆,无论得到的是什么,只是不断地回忆。

记得第一次看村上的《挪威的森林》的时候,心中有一种强烈的刺痛和不安,不曾想到有一个人,一个我对于他来说如此陌生的人能如此精确的描绘出我当时的生活和心理,随即放下书,不愿意去可以用别人的故事来诠释自己似曾相识的生活。时间毕竟会洗涤一切,让很多的过往变得已经没有印记,当我第二遍、第三遍乃至更多遍的领会村上文字的时候,越来越多的是发掘文字中更深层次的意境和写作的风格。生活就是这样,我们有了新的目标,我们心中依然有着年少时纯洁的梦想,不会因为一些什么别的而做过多的停留。

现在的我,更多的喜欢文字的风格和意境,另一个就是富有哲理的对白。村上文字里的对白,简短、有力,并且还有一丝玩世不恭的冷漠。有时候人与人的交流和沟通是需要一点技巧的,或者说对于某些人不要那么的一本正经,运用一点小聪明,用一点吊儿郎当自然和达到更好的效果。对于哲理性的对白,我一直很喜欢,有一种迂腐但不失高雅的味道。村上的哲理在于不是应用别人的话语,而是喜欢用歌曲的名称开始对白,然后越来越多的文字描述,使得整个篇幅开始活灵活现,富有哲理,其中的文字都是他亲手制造,无需引用他人的。

最喜欢的是《森林》的开始和结尾,很有诗意,很有一种让人神伤的感觉。对于最后渡边仰天长叹,我自己到底在哪里的时候,我想很多人都会扪心自问,曾经的有一段时间,我们自己似乎在生活中迷失了自我,找不到方向。对于我们这个年纪的人来说,存在于成年和孩子之间,似乎很多时候永远的长不大一样,所以对待生活对待人和事物有一种依赖感,还有一种无所适从的状态,难免迷失自己,找不到前进的路。

《森林》对于我来说是一部彻底反映现实生活,现实社会的文字作品,从中可以了解生活的细节,人生的起伏。最重要的是活着,真实的活在这个世界上,因为活着,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更好的活下去。

森林读后感 篇4

最近看了《木偶的森林》这篇令我十分感动的童话故事。 故事的情节令我十分感动!茂密的大森林中,一棵会魔法的橡树被木匠砍下来做成了木偶,他拥有一颗寒冷的心。木偶人罗里用魔法歌谱让小熊白黑黑失去了关于森林、家人的记忆,过着没有生机的日子,罗里要报复人类肆意砍伐的行为,希望最终将人类赶出城市。

在善良的工程师阿汤先生和朋友们的帮助下,罗里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最终找到了魔法歌谱的下半部并帮白黑黑恢复了记忆。可怜的小熊终于回到了森林、爸爸妈妈的怀抱。而罗里那颗复仇的心得以平静,回到了他魂牵梦萦的故乡--大森林。 每个人都有一颗心,每个人都有爱,如果大家都能有颗温暖的心,都能无私的奉献出自己的爱。那么这个世界将会变的多么美好!

森林读后感 篇5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木偶的森林》。本文围绕木偶人罗里讲起。罗里的前身是一棵橡树,一开始罗里在森林里无忧无虑,快快乐乐的生活,它会说话,会一点魔法。之后人们到森林砍伐树木,他们不顾橡树罗里的乞求,木匠毫不留情的杀了它,把它变成有一颗冰心的木偶。罗里来到了城市,要报复人类,想把人类赶出城市,控制动物,让小熊白黑黑,猴子丢三、落四,大象班班一家,狮子毛毛一家,组成马戏团,让动物们表演各种各样的危险动作。最后在阿灿、阿汤先生的帮忙下,罗里回到了森林,和树墩和各种动物继续过着快乐的生活。

我喜欢善良、勤劳的白黑黑一家,它们过着朴实的生活,十分仁爱。我也喜欢阿汤先生,他关心动物,是个完美的人,在创造人类完美的生活,同时还在保护环境,保护动物,我们要向阿汤先生学习。

这个故事告诉我要保护环境,爱护动物,这样人类才能和动物和平共处,共同生存。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