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来了!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元宵节其实是春节活动的一个高潮,过了元宵节,这年才算真正把年给过完了。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南靖人民一年一度的元宵焰火晚会。我们来到中山桥,只见那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人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地等待着焰火晚会的开始,有的小朋友手里还提着花灯。
到了八点整,"嗖嗖嗖……"烟火喷上大堤,让大堤上显示出了"东南海渡假村"六个大字。"啪"的一声,一个火点如同离弦的箭一般飞上天空,绽开了灿烂的笑容。好漂亮,多像小天使头上的光环啊!又是"啪啪啪"的几声,烟花接连不断地奔上天空:有的烟花起初里面是黄色,到最后却变成紫色了;有的喷上天空,绽开了银白色的花朵,箭雨冲天,随后像流星似的落到了人群和屋檐上;有的烟花如同蜜蜂出巢,四面纷飞……
夜空中,百"花"争艳,争奇斗艳的火树银花像一个个调色盘,把漆黑的夜空描绘成一幅色彩缤纷的元宵喜乐画。你瞧,那烟花:红的如火,黄的如金,绿的如草,然后白的如银,紫的如茄……人群立刻沸腾起来,以往只能在电视里看到的"火树银花不夜天"的壮丽景象,今天在这里让观看的男女老少大开眼界,大家情不自禁地欢呼喝彩起来。
水上芭蕾,犹如一群穿着金色长裙的仙女在荆江河上翩翩起舞。水上芙蓉更是让人拍手叫绝,犹如小星星的火花向四面喷射,时而高时而低。河边又出现的一只正在展翅开屏的孔雀,然后你瞧它的羽毛,这变是紫色,那边却变成了柠檬黄,我心里暗暗想:"这孔雀挺臭美的嘛!"人们看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有的把嘴巴张得大大的,有的眼睛瞪得像铜铃,有的指指点点赞不绝口。
今天我们大悟要举办元宵焰火晚会,在二桥放焰火。7:20准时开始,我们吃完晚饭就去了。
出了门,就看见街上到处都是人,都在往二桥的方向去,到了二桥,一看,哇!人山人海,我觉得今年的人比以往的每一次都多一些。
我看了看表,快到7:20了我找了个高点的位置准看焰火。7:20到了。只听见‘啾’的一声一颗绿色照明弹升上了天空,不一会四周都亮了,一颗一颗的烟花升上了了天空。蓝色的,紫色的,红色的,五颜六色的好好看!形状有的像菊花,有的像星星,有的像光环,还有的像流星雨,像皇冠。看的就是“瀑布“了,空中的放了一会,就开始放”瀑布“一开始我还没看见,还是听后面的人的儿子说的,瞧,瞧,看见了吗,那边,像瀑布一样的烟花吗?我定睛一看,果然,我的斜对面,就是瀑布烟花,瀑布烟花就是用一个个喷泉烟花躺着放在地面上,在点燃,喷出来的就是小火花,大是非常长,一排看过去就是像个瀑布一样,不过颜色是黄色的。不一会瀑布就放完了。
“嘭”我的脚下一震,一颗大的烟花炸了,形状像一个超大型菊花,那些“菊花”不仅不落还在往我们这边飘,我仔细一看原来是一颗一颗的孔明灯,我跳起来抓了一个,灯纸上还有“元宵快乐”几个字呢。
这几个好看些的放完了,在就是一些普遍的,看看表,8:30,我想放了这么长的时间,也应该快放完了,再看看周围人们都开始回家了我也回去了。今年的焰火晚会火我觉得的是历年来看的一次了,因为今年的焰火,有创意,所以就好看。我想,未来的焰火晚会更好看!
元宵节里最好玩的游戏就是猜谜了。今天,刘老师也给我们设计了一个猜谜大赛,让我们来拼拼自己的智力。这次的谜语可有趣啦,谜底都是我校老师的名字。
我看着黑板上的一道题目,眉头紧锁,脑子飞快地转着。我心想:这个谜语的谜面是:勤劳美德,有木有这跟勤劳美德有关系的老师是谁呀?我把目光移到写着老师名字的半面黑板,上下仔细搜索着……突然,一个声音打断了我的思考。他说:“勤劳美德,有木有?是吴美勤老师。勤代表勤劳,美代表美德,而有木有就是吴的意思。”听了他的解释,我恍然大悟。
不一会儿,程琳曦又举起了手。她说:“鸽子图是何坪老师,因为鸽子是和平的象征。”
我听了后,心里不禁有些佩服他们。这时,一道题目映入了我的眼帘——橙黄绿青蓝紫。我嘀咕道:“这里面怎么没有红?难道是吴红老师吗?”最后,梁可立揭晓了答案:“这道题是说吴红老师,因为这里面没有红。”听了后,我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显得有些得意,为自己猜对了而感到高兴。
不一会儿,谜语就都快被猜完了,只剩下一道——做苦力的蚂蚁。我绞尽脑汁,却仍没有头绪。最后,还是张轶说出了答案——龚毅老师。刘老师说,是因为劳动的蚂蚁是工蚁,而龚毅是工蚁的谐音。
通过这次猜谜比赛,我知道了谜语有好多种解法,如:谐音解谜法、意义联想法、缺字法等,。同时我也感受到了出谜语的老师的聪明才智,感受到了中国汉语的博大精深。
在我的家乡,讲究的是“三十的火十五的灯”,所以在这两天的夜晚,家里的灯是要长明的,为了确保十五的灯能长明,正月十三这天还要“试灯”,就是把各屋的灯点亮至少一柱香的功夫,试灯这天,出了嫁的女儿不能在娘家过夜。
到了十五这天,主妇们要早早起来做饭,敬过菩萨祖先之后,一家人迅速吃完饭,换上新衣去上坟。家乡人讲,上祖坟要图早,谁家能抢到第一去拜祖坟,这家一年就会走好运。上坟的时候,大家族的成员会结伴前往,浩浩荡荡的十分壮观。到了坟前,烧上纸钱点上香后,每个人就轮番磕头,求祖先保佑。由于村里每个时期选择的坟地不一样,每家的祖坟都分布在各个地方,拜完一个再去拜另一个。
由于我有个伯父在外乡生活,我姨家离外婆家较远,所以他们上坟之后都要到我家吃午饭。妈妈一般在正月十四就做好春饼,家乡过年前会准备很多半成口的菜式,如肉糕、鱼丸、肉丸、鱼面、酥鱼、蛋卷等等,客人一来,很容易的做出一桌菜,主食就是春饼和汤圆。吃过午饭,这一天就没什么正事了,大人小孩都抓紧年的尾巴起劲的完。南方的农民辛苦,一年没多少清闲的时间,小时候就盼着过年的时间长一些,最怕听到妈妈说:“年过月半尽啦,该干活了!”
我已经有十多年没在家过元宵节了,这次回家看到过年的风俗依然没变,想必十五的风俗也是一样吧,毕竟在过节的时候祭拜祖先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只不过选择的时间不一样罢了。
我喜欢家乡那种重视过年的气氛,虽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想吃什么平时都能吃到,可是过年前一家人在一起做着各种准备,不也显得很温馨吗?古老的风俗不能丢,丢了,返乡的游子就找不到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