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
2、根据中心选材
3、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4、写出真情实感
1、根据中心选材
2、写出真情实感
进入初中以后,我们有怎么的感受呢?(学生畅谈谈)
1、话题作文的特点
①开放性。“话题”不是规定,只是谈话的中心。
②更宽松的环境。具有较大的写作空间,鼓励创新,拒绝平庸。
③文体选择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可以根据自己的擅长选择最适合的文体。
④表达方式的运用更为灵活。
⑤文题不限。可以充分展示文题的个性。
2、话题作文的注意事项:
①淡化审题并非不要审题。要与“话题”相关,“话题”是行文构思的轴心。
②淡化文体不是不要文体。自由表达并不是随心所欲。
⒈由身边的“话题”,引发学生充分讨论,交流看法。
学生为什么不在作文里说真话?到底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
⒉教师作为一个参与者与学生共同交换看法。分享彼此的观点、情感、态度。拉近师生的距离,创设自由言论的学习情境。
写真话也是我们要求的。但到底如何对待生活中那些尴尬的灰色,我们采取的是逃避。我们要求写健康的向上的生活。可是生活是五彩缤纷的,没有谁的生活会永远阳光灿烂。成年人在生活的重压下尚且要倾诉,何况孩子。我们强迫孩子扮出虚假的笑脸,然后再评判哪一个扮得更像。
孩子的生活中的确有许多健康向上的`内容可写,但我们永远只允许他们从这一面中挑选材料,他们的文思怎么可能不枯竭,长此以往,编作文是不可避免的。更何况学生整日埋头苦读,对生活早己没有了敏锐的观察力,对于写作文要求的符合生活又真实的素材,你叫她到哪里找去?所以,学生很讨厌写作文。
学生们久经“沙场”,已经总结出了一条真理: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老师也日复一日地看着千篇—律的作文。
如果,学生乐于写作文了。那么,必是在作文中可以畅所欲言了,可以说真话,说心里话了。这就需要对作文有一个民主的态度。需要评判者给一个宽松的氛围。到那时候,学生会把写作文看成一次抒发、一次宣泄、一种自醒、一次旧查,老师看作文也将不再是一个苦差事。
进入初中以后
不知不觉中,新学期一个多月过去了,我想,在这一个多月的生活也许是最不寻常的,对生活的关注和思考让我们觉的自己好象突然长大了许多,成熟了许多。成长的收获来自老师和亲友的关爱和鼓励,请把你上中学后最深切的感受告诉我,请相信,你的快乐和成长是我们的期待,你的困难更是我们努力改进的方向。
题目:进入中学以后
要求:
1字数不少于500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写真事,抒真情,内容完整,字迹清晰。
如何选材,可以写那些内容?
话题作文比较自由、开放,既可以议论,也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展开想象。如果我们只从议论、思辨这个角度来写这个话题,你们最需要什么,最缺什么?
初中三年的学生生活常常进入考生的选材视野,但雷同者多,出新者少。而有些考生却能把眼光锁定在特殊日子所发生的特殊事件上,给人“人有我新”之感。浙江宁海市2中考作文要求以“明天”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不少考生取“明天”的引申义构思,有位考生却取“明天”的本义作文,拟题《明天就是中考》,记叙了“挤独木桥”的前一天老爸赠送“作战武器”派克笔、老妈熬出高能量食物小米粥和表哥提供新式手表三件事,并在“后记”中这样结束全文:“粗硬的派克正在舞动,已被小米粥填饱的肚子正在提供能量,nike在忠实地记录时间……”有的同学把叙事的笔触延伸到考场,更体现出所选角度之新。更有独具眼光的作者把叙述的时空就锁定在眼前的语文考场。武汉市中考作文要求以“服务”为写作范围,自拟题目作文。有位考生别出心裁,所叙时间变一般考生的“过去进行时”为“现在进行时”,自拟题目《谢谢您,护花使者》,叙述自己在语文考场上的两次意外(一次墨水用完,一次鼻子出血),两次得到“如慈母般”的穿白裙的监考老师的关心和鼓励的具体经过。文中的“护花使者”身份特殊,所处时空特殊,这些都闪耀着作者创新思维的火花,使“服务”这一文旨演绎得别具魅力。
纵观各地中考作文的评分标准,它们都把“扣题”摆在最前头。一般而言,依照扣题的程度,可分为四等:切合题意,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偏离题意。分析偏离题意的作文,大致分为如下三种情况:
一是因误解而离题。或者对题目的含义理解不准;或者对题目的感情色彩把握不当;或者将题目中的局部当作整体,只扣其中的一部分,这些作法都是偏题离题。
三是因忽视而偏向。只重视狭义的“题目”(不包括导语等)或者“话题”,无视导语的限制,这也是造成离题的一个原因。
下面是《充满活力的岁月》一文的开头:
活力,是灿烂的阳光,是斑斓的花朵。“活着,火着。”白岩松的一句话就道破了生活的真谛。在少年的愉悦中,在探求的欣喜中,我们每一个人都积极进取,充满活力;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我们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和谐温馨的家庭,洋溢欢乐,充满活力;变化着的社区、家乡、祖国……蒸蒸日上,充满活力。下面,我来描述一个充满活力的地方。
这样的开头,从形式上看,彰显了语言的整齐美和形象美;从内容上看,抓住了题眼,即“活力”。但是,撇开了题目的中心词“岁月”——也就是某个时间段。开头部分就将文章的陈述中心引向了“充满活力的地方”——某个地点,这与题目要求是不相符的',偏离了题目的要求。由于这样的语言处在文章开头,很容易引得全文离题。因此,修改本文的开头,一方面要保留对“活力”部分的表述,另一方面必须兼顾和落脚到“岁月”上来。下面是修改稿:
“活着,火着。”白岩松的一句话道破了生活的真谛。我在生命路上走过了,蓦然回首,发现这15载岁月盈满了一种阳光灿烂的力量——喔,那不正是活力!如果说岁月是生命个体进行过程中幻化出的一条翠蔓,那么活力便是上面最绚烂斑斓的花朵。不错,这便是充满活力的岁月,而活力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且看——修改后,紧扣题目,突出重点,并用一个“且看——”自然地引出了下文,使得结构变得顺畅与自然一些。
围绕题意确定主旨,运用恰当的语言照应题旨。
一、认真审题。
这一步中,有几点要特别注意:一是要认真解读题目“导语”和“要求”部分,决不能轻易放过其中的若干限制;二是要读懂题目或者话题的真正含义。既要抓题眼,又要兼顾其他词语;既要吃透重点词,又要明确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既要抓本意,又要明确引伸义。近年来比较盛行比喻性话题,比如,从“门”中读出“沟通、交流”之意,从“歌”里读出颂扬之意,从“山”中读出“困难与阻隔”之意,从“心中的阳光”中读出“温暖、爱心”等意;如此等等。扣住比喻义来写,更合乎命题者的意图;三是要读懂题目包含的感情色彩。比如,面对以“借口——弱者的托辞”为话题写作,首先必须理解什么叫“借口”。“借口”,就是以(某事)为理由(非真正的理由),或者假托的理由。从这意义上来讲,“借口”是消极的、贬义的。如果�
二、落实扣题。
实现扣题写作,可以从如下方面入手:一是扣住话题拟新题。话题作文需要我们自己拟题,如果我们将独词式话题扩展成短语并以此作为写作题目,就能将题目限定在命题者设定的范围内;二是下笔扣题开一枪。也就是说,文章开门见山,直击题目,从而引得下文围绕这个方向展开;三是穿插文中巧切题。可以围绕题目拟出一组小标题,穿插在文章之中;可以根据题目拟定中心句子,穿插在文章中间。这些做法,不断地强化题旨,保证了文章依轨而行;四是锁定题目作结尾。文章的结尾一定要回扣题目,这一点至关重要。有人说,开头点题并不是必须的,但是,结尾必须点题。
三、【优秀作文片段】: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冬雪预兆出一个丰年,呼唤出丰年竹篮里的风情。雪花飘飘,如白蝶舞空,似仙鹤蹈云。房白了,树白了,人也白了。粉妆玉砌的世界里,孩子们在嬉戏,我也在嬉戏。给雪翁抹个鬼脸,给雪婆涂个红唇,给雪郎戴个瓜帽,给雪姑系块红绸,快快乐乐,无长无少,无忧无虑。寒气早飞九天外,暖意正蕴五脏内。这是一幅冬欢图,它的线条是好心情,它的色彩是心情好。
——选自浙江舟山市中考满分作文《四季之乐》。
2、流水伴着我回到了生活,生活在流水的荡漾中更加焕发出光泽。我时常微笑着看流水无私地淌入桶中,开始了它的使命。它无怨无悔地洗去世俗中的污秽与疲惫,洗去了喧哗与忙碌,只留得人们对明亮居室的赞美与感叹。它默默地流着,很平凡,甚至总在我不经意间就化为蒸汽,悄然而逝。
——选自福建福州市中考满分作文《流出生命的精彩》。
3、“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轰轰烈烈的生命不在于完美。当我们在生活的大海里搏浪进击,发现自己的弱点并被它牵累得气喘吁吁的时候,我们切莫忧心忡忡,悲观失望,贸然地步人后尘去“吃草”。须知:竭尽全力地去发挥自己的优点,才能抵达胜利的彼岸,领略无限的风光,享受历史的喝彩!
——选自湖北仙桃市中考满分作文《追求完美与发挥优点》。
4、朋友,提到柳絮,你会想起什么?是它的柳絮儿满天飘的悠美浪漫,还是它毛绒绒的苦恼烦人?大概是后者吧,我们的眼睛从来注意过柳絮从村头飘落的轻盈舞姿,从未注视过杨絮在阳光下乘着春风的翅膀悠悠来临的脚步,从未用心去感受,相反的,我们只看到了它们扑面而来的厌恶与烦人。
——选自河北唐山市中考满分作文《发现正确,忽略错误吧!》。
——选自江苏南通市中考满分作文《暗香弥散》。
6、罗曼·罗兰说过,生活这把犁,一方面割破了你的心,一方面掘出新的源泉。面对挫折、失败和不幸,我要坚韧,学会承受,学会把伤痛转移,就像珍珠贝一样,重塑自己的伤口,在伤处磨炼出一颗又大又亮的珍珠,闪闪发光,照耀自己的人生!
——选自广东湛江市中考满分作文《成长,需要学会承受》。
7、一段“方七百里,高万仞……”的文言文放到数学里,便成了一道复杂的几何题,让同学们绞尽脑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放到政治中,便成了华夏的传统美德,让同学们屏除一切杂念,去参省,去内敛,去领悟,去践行……瞧,语文就是这样无处不在,润物无声,从我们身边轻轻走过。
——选自江苏盐城市中考满分作文《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
上帝为你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题记
植物失去了美艳的花朵,收获了甜蜜的果实。大地失去了鲜嫩的绿色,收货了纯洁的白雪。青春失去了单纯的稚气,收获了成熟的未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行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想收获,便一定会失去什么。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失去不必担心,会得到另一种答案,而得到也是一种失去,失去了一份满足。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东坡在赤壁感叹古今,他被左迁多次,终舍弃功名利禄,选择飘逸流浪,成其一代文豪之名。陶潜舍弃了功名,得到了悠然见南山的恬适;李白舍弃了不愁吃穿、勾心斗角的宫廷生活,得到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洒脱;贝多芬舍弃了心灵的杂念,得到了空前绝后的“命运交响曲”。秦皇得到了绵延万里的长城,却失去了自己辛苦打下来的江山;汉武得到了儒家巩固统治,却失去了百家争鸣的辉煌;我们的到了独一无二的成熟,却失去了天真无邪的幼稚。得亦失,失亦得,人生在世,何必患得患失?
1、 《“小”动作 多棱镜——描写动作 凸显个性》教学设计
执教:恩施州宣恩县椒园中学 冯琼()
2、 与师同行 执教:宜昌市第二十三中学 马燕凌()
3、 《与众不同的你我他》作文教学设计 执教:天门市岳口镇天南初级中学 汪媛()
4、 《最熟悉的“陌生人”》教学设计 执教:仙桃市第四中学 杜明()
5、 巧用对比写人物 执教:黄石八中汪攀()
6、 我手写我心执教:随州市外国语学校曾凡梨()
7、 盒子里的秘密——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多角度、多层次展现人物内心活动写作指导教学设计
8、 让人物在细节中“立”起来 执教:江汉油田实验初级中学 付正宇()
9、 写人要为实现写作意图服务执教: 武汉四初 袁飞()
B组参赛选手讲课教案
1、 《巧设悬念》教学设计 执教:黄冈市黄梅县八角亭中学 张 枫()
2、 别出“新材”叙亲情执教:咸宁市温泉中学 孙晓璐()
3、 母爱深深深几许——妙用穿插,摇曳多姿 执教:荆门市京山外语学校 胡小丹()
4、 《打开“悬念”之门》教学设计执教:十堰市东风教育分局第七中学 邹文()
5、 叙事的小秘密执教:荆州市江陵县实验中学 郑 芳()
6、 歌词里的故事——作文训练:怎样具体生动地叙事
7、 凡景小事皆入文,最是细微能动情——记叙文之选材指导
8、 叙事以后巧“点睛” 执教:孝感市孝南区西湖中学 胡乔敏()
9、 依据表达意图来完善叙事——“记我与父母之间的事”的写作训练
10、记事如何以情动人执教:武昌水果湖中学 魏毅琼()
《“小”动作 多棱镜——描写动作 凸显个性》
教学设计
1、什么是在动作描写中凸显人物个性?动作描写就是通过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和状态的写作方法。可见,以动作描写为切入点,通过对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进行准确、具体而形象的描写,能够写出人物的不同个性,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生动鲜活,真实可感。
2、为什么要训练学生进行个性化动作描写?初中阶段的人物动作描写不能仅仅停留在小学阶段的基本要求上,而应通过不断的阅读、赏析、探究、尝试与评改,能够认识到动作描写对表现人物个性的重要作用,并能够掌握对动作进行仔细地推敲、具体地刻画和精心地修饰的种种方法,以达到动作描写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性格特征的目的,使笔下的人物形象 “立”起来,亮起来,活起来。这也切合新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写作“表达力求有创意”的目标要求。
教学重点:运用动作描写常用的几种方法进行动作描写。
教学难点:动作描写凸显人物个性。
二、方法探究与演练
导写材料一: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象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打)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我的老师》) .
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跑)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故乡》)
1.把上两则材料中加点的动词换成括号里的词语好不好?为什么?
2.从材料中你悟出了动作描写的什么方法?(方法一:推敲动词)
实战演练一:
请给师徒四人对号入座,再在括号里填上�
那日,唐僧师徒四人正在大山中跋涉。只见从前面树丛中走来一位美丽的姑娘。 A()了一眼,立刻低下了头,B()了一眼,继续赶路,C( )大了眼睛,摇晃着他肥胖的身子向姑娘小跑去,D( )着那女子,早就掏出了兵器。
导写材料二:
倘若有同学回答得正确、深刻,他便静静地伫立在教室一角,微仰着头,眯起眼睛仔细地听,仿佛在品一首美妙的乐曲倘若有的同学回答得不好,他就吃惊地瞪大眼睛,关切地瞧着同学(鄂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课《我的老师》)
1.上则材料中加横线的词语有什么好处?
2.你从材料中学会了怎样的技巧?(方法二:精心修饰)
实战演练二:
你能根据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在横线上填上相应的词语吗?
老奶奶 地拿起一块西瓜,地往嘴里喂, 地嚼着, 地咽着。 猪八戒 地抓起一块西瓜,地往嘴里塞,地嚼着, 地咽着。 导写材料三:
这时只见福楼拜做着大幅度动作,就像他要飞起来似的,从这个人面前一步跨到那个人面前,带动得他的衣裤鼓起来,像一条渔船上的风帆。(人教版下册莫泊桑《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阿长与〈山海经〉》)
1.想一想:文中画线句子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2.你从中学会了什么方法?(方法三:巧用修辞)
实战演练三:
你能用修辞方法让刘翔比赛时的动作更形象吗?
赛道上,刘翔半蹲在起跑线上,左脚尖顶住起跑线,右膝跪在跑道上,整个身体微微前倾,抬着头,目不转睛地盯向前方。随着一声枪响,他飞快地冲了出去。他拼命地跑着,最终率先冲到了终点。
三、 方法总结与归纳
通过前面的学习,�
主要方法:仔细推敲、精心修饰、巧用修辞。
附:板书设计
“小”动作 多棱镜
准确——推敲动词
描写动作
具体——精心修饰
凸显个性
形象——巧用修辞
《与众不同的你我他》作文教学设计
【选点说明】
外貌描写也叫肖像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方法之一。精彩的外貌描写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能刻画出人物的性格。
(二)教学重难点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特征进行准确、具体的外貌描写。
(三)教学过程
Ⅰ.“按图索贼”游戏导入
1.初识外貌描写。(ppt展示两段人物外貌描写进行比较阅读 )
例文1:盗丹者个子不高不矮,身材不胖不瘦,脸不黑不白,眼不大不小,鼻子不高不低,嘴巴不宽不窄,耳朵不圆不长。
例文2:盗丹者身形瘦小。他身披金光闪闪的战袍,手持从东海龙宫掠来的金箍棒。一对火眼金睛炯炯有神,一张伶牙俐齿的雷公嘴总是透着狡黠的笑意。
2.了解外貌描写的基本原则:与众不同。
Ⅱ.抓住特征展现外貌
1.了解外貌描写的具体内容:容貌、服饰、身形、表情。
例文:孙悟空身形瘦小。他身披金光闪闪的战袍,手持从东海龙宫掠来的金箍棒。一对火眼金睛炯炯有神,一张伶牙俐齿的雷公嘴总是透着狡黠的笑意。
2.学会抓住特征来描写人物外貌
(1)描摹容貌
活动环节:以貌取人
①(ppt)展示一段描写容貌的文字并配三幅图片,让学生选出与文字相匹配的图片。 例文: 他有一副多毛的脸庞,浓密的胡须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宽约一指的眉毛朝上倒竖。一缕缕灰白的头发盖不住光亮的额头,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 (配上贝多芬、莫泊桑、托尔斯泰的图片。)
②(ppt)展示一位人物的图片,请同学们抓住其容貌的特点进行描述(口述)。 活动目的:学会抓住与众不同的特点并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容貌。
(2)聚焦服饰
活动环节:看衣识人
通过片段训练,使学生能进行细致的描写。
片段练习
通过片段练习,掌握进行细致描写的技巧。
演示实验——练习——分析——片段练习——方法
(一) 组织教学、课堂导入: 同学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到最可怕的是写作文,往往胶尽 脑汁而无处下笔, 搜肠刮肚找不到一个词语。 其实, 你们都是幸运的, 因为前人留给我们太多的宝藏, “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李太白的杯中酒,曹雪芹笔下的十二金钗,只要我们能多读好书,再掌握一定的。作文技巧,又何愁写不好作文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解决作文中的一个难题: “怎么进行细致的描写”?
(二) 讲授新课
1、 教师演示:教师手拿一个纸飞机,用力射出去,然后飞机掉 教师演示到了地上。 要求: (1)同学们要仔细观察,然后用一段话进行描写。 (2)同学们之间交流、分享。
2、摘录例句: 、摘录例句: a、老师把纸飞机用力的射了出去,飞机在空中飞了一圈,掉到 了地上。 b、老师右手拿一个纸飞机,高高向斜后方举起,身体向右倾斜 45 度角,右脚后退一小步,头微微抬起,向斜上方看,用力的将 飞机射了出去。飞机在空中像一个翩翩起舞的女子,画了一道优 美的弧线,轻轻地站在了地上。
3、分析:这两段话,� 师总结:描写是什么呢?我认为描写就是把你看到的东西,可能是一 个人、一件物品、一个场景,告诉没有看到的人。 如果你要告诉别人什么, 首先一定要告诉别人。师总结:描写时,除了告诉别人“有什么”“怎么样”外,还要告诉别人“像什么”(板书:像什么)运用一定的修辞,这样才能使你的作文生动形象。“有什么”使我们明白了描写的对象,“怎么样”使描写具体起来,而“像什么”使描写变得更形象、生动,这三点就是描写三原则。
5、下面,同学们按照描写的三原则,检验一下自己刚刚的描写,进行修改。
6、教师让同学们将自己修改后的片段读出来,然后同学之间进行互评,教师让同学们将自己修改后的片段读出来。
7、美文共赏: 朱自清的《春》 分析:春天里“有什么”? 春天里“怎么样”? 春天的事物“像什么”?
8、作业:每人发一张图片——小鸭游水图, 让同学们课后按图片所画进行 描写练习。要示:用词准确,100 字左右。
9、板书设计:
三式妙法巧绘大千世界
1、有什么(对象) 描写三原则: 2、怎么样(细致) 3、像什么(修辞)
10、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对描写的练习,同学们都有一个感觉:原来作文很简单。这也是这节课,我要告诉同学们的一个道理——作文 并不难。 但也有一部分同学词句匮乏,以后教学中,一定要加强词句的积累。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亦是如此。根据课标要求,小学一二年级处于写话阶段,要求相对较低,主要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并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一直到三年级才提出习作要求,乐于书面表达。由写话到习作的过渡绝非是数量上的简单增加,也不是语句上的罗列,而是注重文章的内在的逻辑联系,彰显文章的思想。所以,由话到文的过渡显得尤其重要。教师作为引导者,要有引学生“习作入门”的本事。
一、故事入门法。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讲,“作文”还是一个新的概念,多数教师为突出重点,引起学生兴趣,都会迫不及待地告诉学生“这节课是一节作文课”。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学生好奇之心,但也有“大帽子压人”之嫌,让不解“作文”为何意的学生产生畏惧。因此,教师大可以淡然处之,可以说“我们来上一节有趣的故事课”。几乎每个孩子都是听着母亲讲故事长大的,故事是儿童接触到的最具直观性和趣味性的文体。因为内容浅显,充满情趣而被儿童喜欢。教师可以根据故事“深入人心”的特点,由故事引入作文。
例如,在指导《妈妈病了》(教科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下同。)时,笔者是这样处理的:同学们都听过哪些感人的故事呢?讲给大家听一听。学生纷纷举手,把听过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述出来。当学生进入状态后,我趁热打铁,“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发生在身边的故事?”这样的提问,会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联想起日常生活,并与刚刚讲过的故事发生衔接,接下来再进入看图习作的主题便水到渠成了。
二、表演入门法。
《课标》中强调“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习作是语文实践特色最为突出的课程,因此教学中要有大面积的实践。小学生,尤其是三年级小学生,他们对生活中的事件停留在表像阶段,缺少感悟,很多都是经历过,却没记住,更遑论写得绘声绘色。所以有些作文对他们而言是有难度的。比如三年级上册有这样一篇作文,题目是《变废为宝》。虽然是看图作文,但学生只能做到“所写即所见”,缺少想象力。而这样的事生活中很少具体地发生。为给学生创造一个具有想象力的环境,笔者设计一段情景短剧:一个易拉罐从楼下掉下来,砸到了一个人的头上,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我先让学生展开联想,然后进行表演。当一个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形成后,我又问:生活中有很多易拉罐这样的废品,我们要怎样处理呢?从而引导学生继续展开想象,直至达到“变废为宝”的目的。结果证明,变废为宝的习作,学生并未停留在简单的把废弃物变为宝的操作上,而都有一个有趣的小情节作为支撑,使作文显得生动活泼。
三、影视回忆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视已基本普及,现在的孩子没有几个不是看着动画片长大的。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块“敲门砖”,打开学生习作的思路。
例如,三年级上册有一篇习作,题目是《我喜爱的——》,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喜欢又熟悉的小动物进行描写。根据以往经验,学生虽然经常与小动物接触,但要写出来可谓腹有千言,却不知何处落笔。为让学生写出一个生动形象的小动物,笔者没有急于让学生回忆小动物的特点,而是问学生喜欢看《喜洋洋与灰太狼》吗?这可是当下最火爆的动画片,没有哪个学生不喜欢。当学生回答喜欢后,我让学生描述一下动画片主人公有什么特点,从头到尾写出来,比一比谁写得生动。学生跃跃欲试,把灰太狼脸上的伤疤缝了几针都写出来了。接下来,我让学生写一写他们所描绘的主人公都做了哪些有趣的事。学生便把记忆深刻的桥段写了出来。当学生完成“纸上谈兵”后,我及时引导学生深入实际,选择一个其它小动物进行描写。有了先前的经验,可谓手到擒来,一个个生动的小动物形象被学生用文字刻画出来。成功了。
《课标》强调中年级作文要“大胆写”。因此教师在指导习作时,不要做过多限制,鼓励学生的发散思维,尽可能多地给予学生自由。尤其不要拒绝来自影视的间接经验。孙绍振先生曾经说:作文课难于阅读课。阅读课的解读有千千万,但作文的原创性更强,无法可依,完全靠教师个人的语文素养和教学功力。换言之,作文是个性化的东西,教师的责任是帮助学生打开一扇门,进入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
按照不同的标准,说明文可分不同的类别:
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作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例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将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使读者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是其主要目的,例如《大自然的语言》、《奇妙的克隆》等。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把说明文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
根据说明文的体系不同,还可以分为自然科学类和社会科学类。
以说明为主的表达方式是说明文与其他文体的主要区别。在各种文章样式中,说明文体是一种客观的说明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说明文的特点是“说”,而且具有一定的知识性。这种知识,或者来自有关科学研究资料,或者是亲身实践、调查、考察的所得,都具有严格的科学性。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准确、简洁、平实是说明文语言的主要特点。当然,说明文的语言风格也是多种多样、各有特色的,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一般来说,以说明事物为主的说明文,重在抓住事物的特点,用简明的语言平实地加以说明。而科学小品,讲究趣味性、文艺性,须要作必要的生动、形象的说明。
1.时间顺序。时间顺序是文章常见的记叙、说明顺序之一。即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凡是事物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时间,如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工作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变、人物成长、动植物生长等等,都应以时间为序。时间顺序在文章中使用恰当就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说明清楚,使读者一目了然,所以在文章时间顺序也是一种独特技巧。2.空间顺序。空间顺序。即是按事物空间结构的顺序来说明,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一般说明某一静态实体(如建筑物等),常用这种顺序。;《故宫博物馆》按照先总后分的顺序,先概括说明故宫建筑物的总体特征,然后再具体介绍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御花园,而在介绍每一座建筑物的时候,则又按照先外后内、先上后下的顺序。
3.逻辑顺序。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等等一一介绍说明。逻辑顺序主要分成12种——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一般、从结果到原因、从次要到主要、从部分到整体、从具体到概括、从本质到现象、从一般到具体。不管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器物等,还是抽象的事理,如思想、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都适用于以逻辑顺序来说明凡是阐述事物、事理间的各种因果关系或其他逻辑关系,按逻辑顺序写作最为适宜。
说明文的结构一般有两种:总分式,事物说明文常用的结构形式:(1)总——分,如《苏州园林》(先总体的概括,再分说。结尾没有总结性的语言),(2)总——分——总,如《故宫博物院》;递进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各层之间的关系为递进关系。如《向沙漠进军》。
六、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
(1)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指出被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2)分类别。把被说明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叫分类别。如《食物从何处来》把生物获得食物的途径和方法划分为"自养"和"异养"两类,然后分别说明。
(3)举例子。举出实例进行说明,使内容具体化,叫举例子。《中国石拱桥》通过介绍赵州桥和芦沟桥,使人们具体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用的就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4)列数字。用准确的数据说明事物的某些方面,这种方法叫列数字。如"笔全长13.5厘米,笔身约占3/5,笔帽约占2/5。顶端的活动小枢纽能自由伸出和缩进,像个乌,长0.7厘米,笔挂长3.9厘米。"(《我的圆珠笔》)。
(5)作比较。就是通过比较说明事物和事理。例如《苏州园林》中,用苏州园林建筑的不对称与我国古代宫殿和近代的一般住房的对称进行比较,突出苏州园林的自然之美。
(6)打比方。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形象准确地说明了石拱桥的外形特征,这句话就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7)画图表。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使读者直观,一目了然地了解事物的特征。
(8)引资料。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
名言。
公式定律典故。
谚语。
等。
(9)摹状貌。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和描写要区分开,两者虽一样,不过是在不同的文体中的。)。
(10)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
1、必须抓住特征。所谓特征,就是指事物所具有的独特的地方。任何事物都有各自的特征,这也是它区别于其它事物的主要标志《活板》介绍我国古代的印刷术,就当时说:"活板"这种印刷术的主要特征是"活"。因而文章在介绍中自始至终抓住了这个特征,把活板的印刷历史、制作方法和使用方法,介绍得十分清楚,使读者有了确切的了解。能不能抓住事物的特征,主要取决于作者对事物有没有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研究。
2、合理安排顺序。事物大多是具有复杂性的,必须从多方面去介绍,才能讲清楚它的特征。依据事物本身固有的条理,是将说明文写得条理清楚的根本保证。事物本身固有的条理顺序,一般说来,有以下几种:
(1)空间顺序。是指按照物品的空间方位进行说明。或由远及近,由近及远;或由内到外,由外到内;或由上到下,由下到上;或由前到后,由后到前等等。说明物品的形状、构造,一般采用这种顺序。
(2)时间顺序。是指按照时间发展的先后进行说明,先发生的先说,后发生的后说。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往往采用这种顺序。如《看云识天气》中有一段描写天气的变化,由晴转阴,由阴转雨(雪)有时间先后的顺序,天空的云随着这个时间的推移,也变化着不同的形态:卷云--卷层云--雨层云。就是按时间先后的顺序写的。
(3)逻辑顺序。是指按照事物内部的联系和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来安排说明的顺序。由。
整体到部分,由主要到次要,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等,因此,说明文作者在考虑文章思路时也必须符合这些认识规律,才能使自己的文章正确地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同时又能适应读者的接受能力和欣赏习惯。如《大自然的语言》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共写了三段:第一段说,"首先是纬度",第二段指出,"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第二个因素",第三段指出,"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这个层次顺序的安排,就是由主次决定的。
3、选择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的方法很多,我们选择什么样的说明方法要根据自己的文章而定,因为运用一些说明方法的目的,是为了更正确地说明事物。
4、语言描述准确。说明文的语言,和其它文体一样,都讲究用词准确,表述明白,这是写好各类文体章的基本要求。但是,说明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对文章的语言又有自己的特殊要求。说明文是以介绍知识为主的一种文体,无论是解说事物,还是阐明事理,都必须讲究科学性,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老老实实地说清它们各自的特点和本质,既不允许虚构夸大,哗众取宠,也不允许艰深晦涩,佶屈聱牙。这样,说明文的语言就应该简洁明了,质朴无华,也就是语言要"平实"。
作文指导:
所谓中考作文的无谓失分,也叫非智力因素失分,即考生的失分不是由作文能力差等智力因素造成的,而是由不良的作文习惯等非智力因素造成的。笔者连续三年参加了中考作文阅卷工作,抽样调查结果表明:32.8%的考生在作文上会无谓失去价值不菲的3-10分。而造成失分的原因,主要是考生在作文时不注意一些细节。怎样尽可能地避免考场作文的无谓失分呢?我以为考生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 保持整洁的文面。不洁文面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形:字迹龙飞凤舞,恰似天书;东涂西抹,南连北圈;整个卷面墨团随处走,箭头上下飞;写不下去,大笔一圈,书曰“不要”。近几年� 但不洁的文面,纵使文质兼美,也很难得到理想的分数,因为斯地斯境,阅卷教师对不洁卷面的态度及给分标准大多趋同。所以.要想获得良好的第一印象,必须在文面上下功夫。
二 规矩写题。阅卷中,我们不难发现,不少考生不大重视写题,要么是忽视了或忘记了拟题〔写题〕;要么不把文题写在文格第一行的正中央;要么不按要求拟题或拟题不规范。如有的话题作文要求考生自拟题,而有的考生偏偏把话题当标题;有的对“以……”为副标题的要求视而不见。要知道,作文评分标准对标题特别是对要求自拟题的标题一般都有2分左右的分数。不按要求拟题或不规范的拟〔写题〕题,不仅此项得分不佳,而且不良的第一印象也影响对作文公正的评判。
三 拒绝三段式。中考作文中,不少作文都一段到底或是简单的三段式,这类作文,看起来头痛,读起来费劲,难给阅卷教师好印象。一般说来,600字左右的作文,5-8自然段较为宜,段与段详略分明、长短兼顾为好。
四 斟酌字数。中考作文对字数一般都有明确要求,如有的要求600字左右,有的是不少于600字。评分时,一般是少50字扣1分,少100字扣2-3分。一般说来,考场作文很少因字数多而扣分,绝大多数是因字数不够而扣分。要避免因字数不够而扣分,除了平常要认真观察,留心阅读、有意积累外,作文时可采用如下方法:一可多分段;二可将对话分行写,尽可能写出人物的神情举止、语调语态;还可增加带有描写、修饰或限制类的词语。因为文章的字数并不是实际的字数,它包括卷面上所有的标点符号、标题和行文的空格。三种增添字数的方法,不仅可以巧妙避免字数不够,也可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还可使文章疏密有致,摇曳多姿,看起来赏心悦目。
五 规范使用标点。阅卷教师很少在标点上斟酌,但有两种情况常常影响作文得分:一种是标点符号不占格,一种是一逗到底。前者是不懂规矩,要知道,一个标点符号在文中像汉字一样有一到两个格的法定位置,因此决不能让标点“委屈”.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引号要占两格,其它标点均占一格。还要注意:顿、逗、分、冒、句、问、叹等标点符号不在一行之首;可在句首的符号如书名号、引号前半边不在一行之尾。如遇到特殊情况,要特事特办,让此标点暂时“委屈”一下.留在行未或移到下行。而对一号两号到底的,行文结束时可适当调整,在写好作文后,快速浏览一遍,语气特别明显的地方,把句号、问号、感叹号特意添上即可。一般说来,这样处理后,阅卷教师不会在标点上再深究。
六 注意保密。不少中考作文题中明确要求不得使用真实姓名、地名、人名,并明确规定了替代要求.其用意不言而喻。可有些考生却忘记或偏偏忽视了这—要求;也有些考生怀有侥幸心理,在行文中不“经意”地透露信息,其用意也不言而喻,其后果是聪明反被聪明误。须知,此举已突破考试中的道德底线,阅卷老师对这类耍“小聪明”的考生决不会有好印象,其结果是“偷鸡不成蚀把米”。要知道,考生必须遵守考场规则和考场道德。
现代文阅读指导:
⒈解答现代文的基本规律,可以通过系统学习,将现代文阅读题中主观性简答题的解题步骤归纳为三步:第一步,对试题中的语段作仔细通读。第二步,审清题干包含的有关信息,如要解答什么问题.表述上有什么要求,字数多少,叙述角度有无限制等等。第三步,找准题干所提问题在语段中的具体位置。第四步,在通读语段后,确定哪些文字与要解答的问题有关,从中筛选出相关信息。第五步,按答题要求,对选取的材料作必要的增添、删减、组合加工,使答案表意准确全面,文字简洁,结构合理,符合答题要求。除按上述五步之外,还要注意两点,一是要联系全文。试题中有些问题是结合全文而问的,答题时必须联系全文作答,不可断章取义,选自课文语段尤其应注意这一点。二是要答全要点。考虑问题要全面,不可挂一漏万。
⒉重视探索规律.总结答题方法答题的大致规律是有的。比如答案应尽量从阅读材料中找,或原句照搬,或抽筋取骨,或抓住关键词语作答.或转换叙述角度、表达方式等等,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阅读读材料。再比如“指代”题的答案就可用照录原句、裁取半句、语境概括等方法。找议论文观点,可以看标题、开头、结尾、论证过程等等,这些方法同学们在练习时应加以总结,并会熟练应用。比如找议论观点可以从开头找,但常碰到开头两句都有点像.同学们就难以解决了。同学们要学会分析,搞清楚第一句是第二句话的铺垫,还是第二句话是第一句话的阐释。若是前者则第二句为观点,若是后者则第一句为观点。这些规律性的西只能结合练习分析才能辨析清楚。
⒊掌握方法,增强能力 复习时同学们要掌握以下方法:
(l)学会领悟。重视领悟题意、语义、文意、语境能力的培养,在领悟把握中总结方法。如对文章中某词句意思一时搞不懂,就应考查它的前后的文字.从中索取关键性的语言信息。
(2)学会筛选。同学们要培养读书专注,神思集中,学会带问寻读,筛选信息,提取主干。具体方法:①由近及远。先从命题点本句找,再从命题点前后句找,还找不到,再往远处找、②抓住标志。一是抓住语言标志,像“首先”、“其次”、“再次”等表示次序的词语。也可根据句式相同的原则来把握。例如在回答晋祠的树有什么特点时,应抓住“以古老苍劲见长”、“以造型奇特见长的”两处,得出树的特点是“古老苍劲”、“造型奇特”。二是抓住标点符号。有二个分号就表明有三点理由。
(3)学会评鉴。如评鉴时要联系时代背景,抓住主要物象.品读关键词句,不可以偏概全、无中生有等。
(4)学会创新。创新能力的考查将是今后考试的主旋律,复习时要突出以下方面:①根据文章谈看法、感受、启示;②发挥想象、联想补写有关内容;③对文中人物和作品思想感情进行评价;④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及其设想;⑤调动知识的积累,考查选文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联系;⑥语言特色和艺术表现手法的赏析;⑦现实生活中语言的实际运用。培养创新能力要同学们主动探究,发散思维,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寻求自圆其说的答案。
语言,那当然是要优美。语言优美,小技巧在于形容词和动词的使用。
如动词,鸟儿飞上天空,你可以写鸟儿掠上天空。树叶随风摇动,你要说“随风摇曳”。春风吹绿了大地,你可以写成“春风在大地上编织了翠色的印染”,让批卷老师倍感你是个才子,给你个高分。
再如名词的书面化,小鸡你要写成“雏鸡”,想表达任意书写你可以用“挥毫泼墨”,想表达悠闲自在你可以用“闲云野鹤、云卷云舒”。例子甚多,自行领悟。不过切忌修饰太甚,不合时宜。
记叙文是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的文章,它属于散文文体中的一类基本文体。下面是关于初中生记叙文写作指导的内容,欢迎阅读!
第一个问题,叫做化虚为实。我们写作文的时候,脑子里面总有个概念性的东西,你要把它表现出来。我们有的同学写作文往往虚一点,都不是概括性比较强的概念。比方讲,一说,哎呀今天教室里安静极了,咱们同学一说安静,安静极了、很安静、十分安静、特安静,这个词用得太多了,怎么安静啊?是吧,只听见飒飒飒记笔记的声音,有的时候就有一点哗哗的翻书的声音,老师讲话的声音虽然不大,但是大家都听得清清楚楚,窗外有的时候还传来两声鸟叫,有一个同学一不小心把铅笔盒碰得掉在地下,大家很吃惊地回过头来看着他。为什么会出现刚才那个情况,那是因为教室里面怎么样?安静。好了,你把这些写出来了,还要你在那儿说吗?教室里安静极了、教室里特安静,不行。影响你们得高分的好像就是在形象方面考虑得不够,把虚的化成实的注意得不够。比方说,遇到一个场面挤。哎呀,挤极了、挤得要命、特挤,咱们同学们往往会这么说,有的同学稍微夸张一下,都快把我挤成一张相片了。这还不够,化虚为实,把它说破了,那意思就是说,你描绘出一个形象来,让别人看,别人看完了,让别人得出这个结论。你说“安静”,你写完了让我一看,多安静;你说“热闹”,最好你的文段里面不用热闹最好,写出来让我一看,这个同学写的这个场面多热闹啊。好,你回忆一下,遇到过挤没有?挤,你想想看,怎么个挤法?好,告诉你一段“挤”,大家注意听,“公共汽车擦着人群的边缘,驶了过来,没等到停稳,人们便一起涌向前门、中门、后门,于是,青年的潇洒大度、教授的温文尔雅、姑娘的矜持恬静,便一齐被抛在那空落落的车牌下,只有那一个个黑发的头、白发的头、长发的头、短发的头和戴帽子、包围巾的头,一样地在车门口攒动,那一双双白皙的手、粗糙的手、青筋暴露的手和戴手套的手,一齐向上挥舞着,努力向前伸——企图抓住车门,此时人们之间便无了高低贵贱,紧紧‘团结’在一起:笔挺的西装和肮脏的工作服挨在一起,白亮的高跟皮鞋胡乱地踏在黑亮的大头皮鞋上,人们之间也没有了礼貌谦让:身体高大的在尽情发挥高空优势,身体瘦小的也在巧妙地利用低层空间,上的人气急败坏,下的人败坏气急,满眼扭曲的面孔、暴怒的目光,满耳叫声、喊声、骂声和小孩的哭声。”
这里面有挤吗?没听到有挤吧?挤呀,挤极了,挤得要命,好了,听完了以后挤不挤?挤。写作文就该这样,那么景物描写你也可以这么想,人物描写你也可以这么去想,我怎么把这个具体的形象描绘出来,让别人得出那个概念,是吧?你不要虚,你要化虚为实,你去描绘形象,让别人得出结论。
先让大家看一幅画,就是说乾隆皇帝他拿出一句诗来:“深山藏古刹”,说谁能把它画出来?那么我这儿,画了一个示意图,找了几个画家。第一个画家画出这个来了:崇山峻岭当中这儿有一个庙。乾隆皇帝一看大不满意,说我这句诗要害是什么,大家知道吗?“藏”,你这儿露了。那么这个画家说我不画出来这不就是一幅山水画了吗?谁知道这里有寺啊?第二个画家来画了:崇山峻岭里面,有一个寺的一角露在外边了,多数被挡住了。你瞧瞧,藏了吧?乾隆还是不满意,我说的是藏。好,第三个人说了,我有办法,崇山峻岭里面这儿有一根杆子上面挂着中幡。大家都知道大一点的寺庙前面都有一个挂中幡的旗杆是不是?这上面还写着一个佛字,你看看藏了吧?乾隆说不行,你这还不好,比前面两个可能好一点。最后这幅画出来了:崇山峻岭当中有一片水,一个和尚来挑水了。好,乾隆满意了。为什么?给人联想、想像的余地了。崇山峻岭里面有一片水,和尚到这儿来挑水,挑到哪儿去?挑到寺里去。好了,山里肯定有寺。我就觉得咱们写作文是不是这样写,把什么东西都直通通地告诉别人,不是讲究有含蕴吗!写作文,这就叫含蕴。当然我又要提醒大家,化显为隐,中心隐在里边,别隐得让人看不出来,模糊不行,写中心的时候,你不要直通通地把这个中心写出来,让它的语言比较形象,用比较形象的语言把你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说出来,不要太直白。前面我讲到想像、联想,它会帮助你把这个语言说得比较形象。
那么我现在要用一个例子来说话,我曾经让同学写过这样的作文,题目叫做《一件小事》,我对同学的要求是什么呢?事是小事,理要是大理,小事大道理,这是一;要求二:大道理不要直通通地给我说出来,让它形象化。我现在先把这一件小事我念给大家听:“眼一睁,糟糕,七点三十分了!我赶快从床上跳起来,穿上裤子,套上鞋,顾不得洗漱,拿上书包,推着自行车,腿一骗,迅速地向学校骑去。刚刚骑出大院的门,就看见门边停着一辆卖小吃的餐车,我赶紧下车,买了两个油条,接着上车,一边骑车,一边吃着油条。这时脑海里突然闪出一件往事。有一次,也是眼一睁,七点三十分了,我从床上跳起来,穿上裤子套上鞋,拿上书包推上车,飞快地向学校骑去。当时心想,去学校的路上,路边有个小吃店,经过那里的时候,买个火烧带到学校里去吃,既不至于迟到,也不至于挨饿,但当我快骑到小吃店就被那长长的由里排到外的人龙吓坏了,我只好带着失望继续向学校骑去。刚在座位上坐定,上课的预备铃就响了,第一节我还能专心听讲,第二节肚子就向我提抗议了,抗议的激烈程度使我再也无法专心听课了,要不时地安抚一下自己的肚子,安定坚持一下。想到这里,下意识地往回看了看,大院门口那个卖小吃的餐车,隐隐约约还看得见,我不由地心头一阵发热,我想,”你们看看他想什么了,“我想今后一定要更加努力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了向那位卖早点的师傅一样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前面写得很形象,挺不错的,最后你能说他不对吗?对,但是好吗?不好,我给你介绍两个结尾,你看看什么叫做化理为形。前面完全一样,没改,就是到了大院门口那辆买小吃的餐车,隐隐约约还看得见这儿,下面这么写的:“我不由地觉得:那不是一辆普普通通的摊车,那分明是一座加油站,在我们奔向“四化”的道路上。正因为有了一座座这样的加油站,才使得一辆辆车能多装快跑,以飞快的速度向“四化”这一宏伟而远大的目标驶去。”怎么样,比刚才那个结尾更形象了,加油站,多装快跑,飞快地驶去,这位卖早点的师傅他是一个典型,是人们一心奔四化的典型,我们亿万人民正在一心奔四化呢。人家把这个中心表现出来了,但是没有直通通的意思吧?我一定要怎么样怎么样,不是的。多好啊,我再给你念一个结尾:“在我的眼里,那辆卖小吃的餐车忽然幻化成一朵花,一朵鲜艳夺目的花。正是这一朵朵鲜艳夺目的奇花异葩绚丽绽放,把精神文明的百花园打扮得万紫千红,春意盎然。”怎么样?花儿,鲜艳夺目的花儿,奇花异葩绽放,精神文明的百花园是万紫千红,春意盎然。多好啊。从这个卖早点的师傅身上,我们看到了大家都在讲精神文明,我们这个社会是一个充分体现着精神文明的社会,你看看他把这个表现出来了。我再给你念一个结尾,你听第三个结尾的时候,你别白听,你想想我为什么要给你念三个结尾:“远处的那辆推车,好像是一朵花,一朵小小的浪花。这一小小的浪花汇聚起来,汇成了改革开放的巨浪,以雷霆万钧之势,向东汹涌奔腾而去。”怎么样?我原来为什么挨饿呀,物资不丰富,今天吃的怎么能送到家门口来了?改革开放使得物资丰富了。因此,人们拥护改革开放,谁敢阻挡改革开放的潮流,我们老百姓不答应。这个中心引出来了。多好呀。前面一点没动,后面怎么样?化成形了。我刚才要你们把这三个结尾想一想,我现在点破了。
写作文还有个很重要的,就是时代感。
第四,就是化� 平平常常、平平淡淡,你把它化了,能够达到什么?让人惊奇,哎呀感到意外。我想我这个奇,我有两个含义。俗话说“文如看山不喜平”,是不是波澜起伏呀?这是一个,平平淡淡的、平铺直叙的,不行;还有一个,别一看到开头最多看到中间就知道结尾了,那不行。好了,至于“文如看山不喜平”,起伏,几起几伏,说还有两个月,我们许多同学说我马上几起几伏我做不到。但是我认为意外结尾你做得到,那么,比方说你写提纲,我用那些材料,什么材料我放在最后用,让你感到意外,这就很重要。你把这个做好了,作文的分就上去了。有的。作文表面上你一看没有看出什么来,一看那个结尾不得了。《项链》怎么样?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怎么样?初中学过《我的叔叔于勒》怎么样?是不是都是意外结尾?到考场上我先列提纲,什么先写,什么后写,一定要养成写提纲的习惯。“磨刀不误砍柴工”,在提纲上你要让文章尽量有点起伏,不要平铺直叙,让这个结尾,让人感觉着意外,立刻就有一种震撼的感觉。
第五个我想讲的,叫做化情为物。有三句话大家可能都背熟了,老师可能都给你们讲过:“说明文以知育人,议论文以理服人,记叙文以情感人”。这个情怎么才能感人?许多同学比较习惯的做法:所谓议论跟抒情相结合。比方讲,文章写到一定的地方了,“妈妈我爱你,一千倍一万倍地爱你,假如有下一辈的话,我还做你的儿子,我还做你的女儿”。好像有的时候给人一个感觉,这个情怎么样,跟挤牙膏似的它挤出来的,谁知道你是不是真心。真情应当融在文章的字里行间,让人感觉到字字句句里面你都在表达一种情。我说的化情为物请大家注意,我这个物,是广义的物,人物、事物、景物、器物、动物、植物,你做到情物交融、情景交融、情事交融、情人交融。要做到这一点,不要在那儿空着喊那个情,那个情打动不了别人,我认为是这个。我下面我再给你们举一个例子,人家怎么把情融在物里的。
“爸爸,春天又到了!窗外那片竹,那样挺拔,那样秀颀,那样生机盎然。六年来,黄昏走来又走去,可我只能看到那片竹,爸爸,那是我终生难忘的一个春天!初春时还飘着零落的雪花,当冻土还未化尽时,您带回来了几株瘦竹,叶尖微微泛黄,蔫蔫的,虽无生气,却有壮实的根。您种下了绿的希望,给我留下了窗外那片竹。就在当年暮春,你匆匆地走了,再也没有回来!爸爸,那片竹顽强地活下来了,活得很旺盛,我整个的思念都系在了那片竹上,在那里,可以拾起您遗落的脚印,可以掬起您爽朗的笑声。夏天裹着燥热姗姗走来,昏黄的夕照中,我倚窗凝望那疲惫的竹,连日暴晒,叶面上蒙着厚厚的灰尘,叶片向下搭拉着,竹干微微倾斜,竹林似乎疏朗了许多,显得那样疲惫不堪。爸爸,这神情多像您!为了养育我们,您在暑天里四处奔走,收酒瓶,收破烂。归来时您是满身的灰尘,满身的汗,深深的皱纹里藏着辛劳和艰难。就这样,您还忙着为那片竹浇水!每当此时,我心中总涌动着阵阵酸楚。我觉得您很可怜,也恨自己无能。我下决心要好好学习,将来使您幸福。而今,我连着唯一的心愿也未曾兑现,您就走了,永远地走了!窗外的那片竹啊,只有你知道我的哀思有多深!”
写竹实际上也是写谁呀?写爸爸。“叶尖,微微泛黄,蔫蔫的”,但是怎么样?有壮实的根,是不是?爸爸虽然不能让家里富起来,但是在家里面怎么样?他是顶梁柱,顶着这个家承担着养活全家的责任。你看看是不是他的情融在对竹的描写上?融在对人的描写上?我觉得咱们写作文要这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