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这里是勤劳的小编帮大家分享的初中作文教学【9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的:
1.把握景物描写中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三个要求。
2.学会赏析写景文章
教学方法
1.探究点拨法
2.比较法
教学准备
1.多媒体教室
2.《夜色》初稿和修改稿
教学程序
一.导入
大自然美丽的风景时时刻刻吸引着我们的目光,也常常牵动着我们的情思,那么我们怎样用文字将生活之景很好地展现在文章中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景物描写的方法。
二.讨论赏析《夜色》初稿
1.多媒体展现《夜色》初稿
夜色
黄昏过后不久,夜幕便悄悄降临了。白天深蓝的河水变得墨黑一片。月亮升起来了,淡淡的月光洒满了大地。河水中有一轮银色的月亮,一阵风吹来,河面漾起一长串洁白的月光。
几只夜鸟在上空飞过,喳喳的叫声连成一片,顷刻便过去了,在这静静的夜里反而更加增添了一种静谧的感觉。
一阵风吹过来,吹在我的身上,别有一番情趣。晚风夹着河对岸野花的香味,带来了浓郁而又清新的田野气息。树影婆娑,婀娜多姿,煞是好看。不知名的昆虫发出各种各样的叫声,让人觉得仿佛来到了一个昆虫的世界中。
不远处河边传来“哗哗”的水声,是野鸭子在戏水玩耍。月光照在水上闪闪发亮,水上又漾起了一阵阵粼粼的波光。
2.学生齐声朗读文章。
3、学生从写作方面自由谈谈《夜色》的得失优劣。
4、学生思考并回答:
(1)《夜色》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选材的?
(2)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景物的?
时间顺序。
由静到动。
河水、月亮(视觉)。
夜鸟、昆虫野鸭(听觉)。
野花(嗅觉)。
5、老师总结文章的优点,并指出其缺点,即联想想象还不够,夜色还不美,还缺少诗情画意。
6.学生群策群力,一起动手动脑,修改文章,让文章美起来。
7.总结交流修改成果。
三、比较《夜色》初稿和修改稿
1.老师利用多媒体显示修改稿资料。
《夜色》修改稿
多情的黄昏,伸出无数只小手,轻轻地抖开了夜的纱幕,东方的圆月便登场了。银盆似的月亮,像充满深情的眼睛一样,俯视着大地。
与此同时,夜一不小心,身子一晃,翻落在河里,迅速的融化开来。于是,白天里深蓝色的河水,渐渐的被染黑了。一会儿,这条匍匐的大河变成了墨黑墨黑的一片,与岸上的黑树林连成一体。一切都沉浸在深邃的静谧之中。
月儿升高了,深深的河底出现了一片蓝天和一轮圆月。风儿吹着口哨,奏着美妙的音乐,河两岸一些不知名的虫豸也叫叫嚷嚷,闹得可欢呢。树影一阵婆娑,婀娜娇媚,杨柳甩着长辩梢,真是可爱极了。这时候河中蓝色和月亮不知道哪里去了。哦!它们化成了河面上的点点碎银,一漾一漾的,一直传到河那边去了。河水,在月光的亲吻下,变得愈加温顺,月光,在河水的浮载中,显得格外的轻柔。河对岸的野花的馨香乘着风过来。直沁我的心脾。
一会儿,风又停了,但空气中掺扎着的一股浓郁而又清新的野花香味还是没有褪尽。我嗅了一下,仿佛喝了一口醉人的美酒。
风儿不起,虫儿不鸣,远处的轮团船汽笛也停止了。这是一个多么宁静的世界!
这时候,不知道从哪里来了的三两只夜鸟,叼着星,衔着月,在苍穹中翱翔。相唤声在空中传过,传得老远老远的。赶热闹的小虫虫又叫起来,夜风又吹起口哨。夜色中大自然的音乐家们卖弄着喉咙和管弦,时而粗犷豪放,时而委婉悠扬,把我的心带到了另一个更加美妙的境界————
2.学生比较两篇文章的优劣并发表看法。
3.总结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
言之有物:要仔细观察,充分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感觉,多角度选材
言之有序:或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或时间顺序---------------言之有情、移情于物、物我换位、联想想象
四.迁移作业:任选下面一个题目作文。
1、借鉴朱自清先生的《春》,以夏季为中心自命题作一篇写景文章
2、 《校园之晨》
摘要:作文水平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检验和体现,历来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内容。新课改理念下的作文教学提倡个性化教学方向,不仅关注写作技巧和能力的提升,还尊重学生在写作过程的独特感受,注重其创作的真实性和创新性,从传统作文教学千篇一律的模式中解脱出来。本文就从素材、表达训练、评价三个层面,针对新课改理念下初中语文作文个性化教学思路展开探究。
关键词:新课改理念;初中语文;作文课堂;个性化教学
高超的作文教学应该超越单纯的技术性层面,语文教师应该不断挖掘学生潜在的语文储备和文学底蕴,利用作文教学各环节的活动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个性化作文教学非常符合新课改教学理念,关注学生在文字创作中的真情实感,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思想及感受,让学生在写作课堂中迸发出创造力,使每个学生的作品都充满个性化的表达和特点,将作文教学变成灵感激发、醒目新颖的互动过程。
一、引导学生搜集个性化素材,形成独特写作视角
内容预览:
初中作文教学专题系列训练教案。
初中语文作文专题训练教案之一—切题。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掌握切题的具体要求和方法。
2、能针对写作实际分析在切题方面失分的原因。
3、能运用切题提升要诀提升自己的作文。
教学重点:
1、掌握切题得分点的策略和提升要诀。
2、能运用所学知识写作。
教学难点:
分析自己作文在切题方面失分的原因及在写作中能运用切题的方法提升自己的作文水平。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经过一系列的分类训练后,我们掌握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文体的写法,以及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等类型作文的写法。从今天开始,我们对中考作文进行专题训练,拟从切题、中心、内容、选材、感情(这五个点属于基础等级三大项之一“内容”的范围),结构、条理、语言、表达方式、文体(这五个点属于基础等级三大项之二“表达”的范围),文面(基础等级的又一个评分项),特征、创新(属发展等级一层)。希望通过一系列的专题训练,给你一个成功的支点,你的立意更新,构思更美,作文更上一层楼。
今天我们进行第一个专题训练——切题。它的具体要求是:审准题目,切合题意。
一提起作文,不仅让学生头疼,也会让老师头疼。特别是在我们这样偏远的农村中学,许多优秀学生有时见了写作文也会“一声叹息”,就更不用提那些“学困生”了,他们要么简简单单三言两语应付了事,更有的学生干脆不写。问其原因,他们都是振振有词,不会写或者是无事可写,无话可说,要想让他们说爱写作文还真是不容易。看到这种情况,我不禁思索起来:“是啊,他们本身写一两句话都不容易,要他们流畅地写出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何其难啊!”但是有没有可能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让他们也有话可说呢?通过平时在写作教学中有意无意的尝试,我摸索出了几点激发“学困生”写作兴趣的方法:
一、选取贴近生活的“学困生”关注的素材。
“学困生”总是一副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态度,不闻不问甚至睡大觉。可是一次训练“缺陷也能变成长处”这一作文时,我问同学们有哪些材料可选,前面的同学纷纷举了贝多芬等经典名人事例后,我又问还有没有其他一些热点的素材呢?正在班上鸦雀无声时,坐在最后的最调皮的大个子韩清同学扯起嗓子喊了起来:“火箭队的布鲁克斯,他在nba里算个子小的,本不适合打篮球,但他作为得分后卫身体灵活,速度快,带领火箭队打败了强大的湖人队!”我一听,感觉眼前一亮,这不正是像他这样的学生关注的适合写作的素材么?于是我马上对他加以肯定和表扬,并鼓励他在自己的作文中就可以运用这些材料。在以后进行作文选材时,因为这些“学困生”对热点事件比那些“优秀生”更关注,我就经常让他们说一说有关热点,这样既激发了他们对作文的兴趣,又为其他同学要提供了很好的平时没有关注的热点素材,真可谓一举两得。由此我们也感受到了这些“学困生”并不是无话可说,而是老师没有挖掘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和素材来发挥他们的潜力呀!
新编《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根据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总结语文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在写作教学方面也提出了明确的目的要求,适应时代,驶向未来,既讲究规范,又鼓励创新。那么,如何实现作文教学的创新呢?笔者结合新课程标准和自己教学经验,提出了中学作文教学创新的建构思路。
一、作文教学的现状和困难分析
中学生写作文的现状有以下几点表现:
1、畏惧写作,缺乏饱满的写作激情,致使作文情感缺失。由于学生语文素养参差不齐,教师在写作训练上较多的在面对应试。局限于教材上的内容。较少地考虑到学生真实情感和体验。这样学生的作文就缺激情,缺真情。缺流动的气韵。久之,学生对作文就会产生畏惧心理。加之阅读量少,对周围的人和事观察体验不够,缺乏素材积累和灵感采撷的契机。
2、思维不活,思路狭窄,选材雷同,内容空洞。中学生课业负担重,自由活动和社会实践时间较少。课外阅读量不大,作文的材料贫乏。再者,多年的应试教育,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学生被迫按应试模式写作,以致头脑僵化、思维堵塞、文思枯竭。创新能力被消磨。逐渐形成盲目从众的思维模式。选材雷同,娇揉做作。作文时没有去写真实的内心感受和体验。盲目地模仿写出的文章内容就空洞浅薄,既缺少生动的细节,又缺乏独到的感悟,千篇一律。
3、过于追求写作的技巧性操作,形式大于思想。现实的作文教学内容上更多的是写作技法要求规律等方面术语的直接搬运。形式上较多的是一种集体操练,基本上排斥个人的体验。为了迎合命题者的意图。迎合阅卷者的趣味,就放弃了自我,放弃了生命的独到体验,放弃了自己的个体感受。中规中矩,审题要准确,立意要积极,结构要合理,中心要突出等。过于强调这些规范性要求,就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压抑了学生真实的思想感受和体验。
4、语言贫乏,语言表达能力差。有很多时候,学生对写作素材应该说有感悟,有深刻的内心体验。但其作文语言贫乏,心里有话说不出来,心里有情写不出来。即使心里纵有千言万语,但落笔时却不知用什么语言表达。这样的作文就丧失了个性,缺乏创新。
二、营造宽松环境,促进作文创新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重视鼓励自由表达,其基本理念是:“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过去的各个时期教学大纲关于写作教学过多强调写作规范,冲淡了有创意的表达这一根本要求。不造假,是对作文最起码的要求;写出个性,有创意,才是作文的关键所在。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权威抑制创造,创造性教学需要民主。只有教学民主,学生才能积极思维,大胆想象,不断产生新观念,否则,学生处处看教师的脸色行事,唯教师的观点是从,其思维必然狭隘僵化,乃至枯竭
2、延迟评价,激励创新。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和成功的需要。成功,作为目标,它是行为的动力;作为结果,它是新的更进一步的行为的动力。学生创造性的发展有赖于积极持久地从事创造活动,而这种活动需要他们创造成功的支持。
3、张扬教师个性。语文教学比起其他学科来,教师的主体参与意识更强烈,更投入。这种主体意识既渗透在他们研读教材过程中,又涌动于他们的课堂教学中。由于思想认识、社会阅历、性格爱好、知识储备等方面的差异,他们对教材的认识、处理,必然烙上强烈的个性印记,并把它宣泄于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探究思路、把握主旨、鉴赏意境中;只有这样,学生的习作才会有实感。
三、中学生创新作文技巧浅析
1、打破思维定势,立意才能新颖、深刻立意就是提炼和确立文章的主题。
“文章以意为主”,“意犹帅也”。写弘扬主旋律的“大”题材固然是好事,但“大”题材并不一定能写出立意深刻的文章来,我们可以以“小”见“大”对文题,将材料多作由表及里地深入分析,挖掘出它们所蕴含的本质意义。立意要新颖、深刻,可以变换角度寻求新意。出新意就要变向思维,选取最佳角度。
立意要新颖、深刻,就要顺应时代潮流。写文章要紧扣时代脉搏,反映时代精神,这样的文章才会常写常新。2008年高考、中考中,就有多个省市的作文题或直接或间接地与“汶川大地震”有关。
立意要新颖、深刻,还要善于旧意翻新,逆向思维。采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是被人们所公认的一种相当有效的出新方法。比如:开卷有益———开卷未必有益,异想天开———不“异想”何来“天开”,班门弄斧———弄斧须到班门,“有志者事未必成”等等。
可以“以能出新”。写你擅长的文体,写你擅长的内容,运用你擅长的表达方式,表现出你的与众不同,你的文章就会脱颖而出。
3、采用多种构思技法,文章面目才会全新。构思是指在动笔行文之前,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式做总的规划和设计。具体地说,文章的构思就是对头脑中的材料。
彩线串珠法。“彩线”指的是文章的线索,可以是物线,也可以是人线,亦可为感情线。“珠”是指精选的题材,“彩线串珠”就是以一个能体现文章主旨的事物作为贯穿全篇的线索,将一组如珠的精选材料联缀成篇。如萧乾的《枣核》,以枣核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朋友索要枣核,引出悬念;得到枣核,如获至宝,加强悬念;叙说索枣核原因,解开悬念,体现了美籍朋友的思乡爱国之情。
曲折跌宕法。“文似看山不喜平”,平铺直叙的文章,往往让人感到呆板、单调、乏味。因此,写作时在不违背真实原则的基础上,要造出一些曲折波澜,以便吸引读者。传说唐伯虎为某员外的母亲题的祝寿诗就达到曲折波澜的效果:“这个婆婆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生的儿子都是贼,偷来蟠桃敬娘亲。”一句一个逆转,令人叹为叫绝。
四、小结
作文教学是一个难点。当然作文教学的话题也一言难尽。作文创新的道路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道路,任何一蹴而就的想法都是没有道理的。但我们也应该相信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经过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就会逐步转变一些陈旧的观念,摈弃偏于程式化的训练方式,就能引导学生回到作文的原点,用作文这种形式去表达生命,书写生命的真实,去体味写作中的快乐。
背诵名家文章
无论是课本上的经典文章,还是课外的知名的名家文章作品,都应该让初中生进行有选择地背诵。
记忆经典语句
除了要背诵名家文章和一些经典文章作品,还要让初中生定期记忆一些经典名句,诸如伟人的名言警句等。
学习写作技巧
写作文是有一定的技巧的,老师在课堂上要给初中生讲讲作文写作技巧,这样是有助于初中生作文写作技能提升。
增加文本阅读
写作是内容的输出,而文本阅读则是一种知识吸收,“肚子里有货,才能吐出来”,所以让增加孩子的文本阅读量。
寻找写作素材
写作要有素材,而素材源于生活。初中生的语文作文主要是记叙文写作,应用文和议论文。记叙文以写人记事为主,而写人记事需要仔细观察,切身体验才能更好地作文,抒发情感。
审清题意是写作的前提。否则就会南辕北辙。尤其是命题作文,学生不愿在审题上下功夫,不去认真思考题意,盲目下笔,导致文章脱离命题作文的写作要求。因此,教师要辅导学生在审题上多下功夫,让他们学会一些审题的方法和技巧。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明白要想审清题意,就要抓住题目上的关键词语。如《发生在我家的一件新鲜事》,就要抓住“我家”、“一件”、“新鲜事”三个必备重要条件,缺一不可。但有少数学生就不注意这三者是命题的关键,虽然写了一件新鲜事,却不是“我”家发生的事,导致这篇文章离题千里。
审清题意后,就要列出一个简明扼要的写作提纲,为行文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也是作文教学不可忽视的环节。俗话说的好,磨刀不误砍柴功。教师要求学生必须重视这一环节,切实做好写作前的准备工作,切实做好文章的谋篇布局工作。如开头怎样点题,正文中怎样写人叙事,结尾如何归纳全文,突出主题等等。有了明晰的写作提纲,就可以避免离题现象的再次发生。只有这样,学生就会胸有成竹,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一挥而就。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动作描写中凸显性格、展示心理、合理修饰的写作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口语、行文的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同学们,外国著名作家高尔基曾说:“写人物要多行动少说话”。我国人民艺术家老舍也曾说:“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看来,动作的确是刻画人物的关键功夫。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绘其行,现其人”,学习动作描写,让你笔下的人物站起来。
二、读文猜人,感受动词
请学会读文字,根据动词的改变和细化,判断人物的身份。
(1)他在大街上走着。
(2)身穿黑衣服的他慢慢地在大街上走着。
(3)身穿黑衣服、戴着墨镜的他慢慢地在大街上走着,不时地左右观看。
(4)身穿黑衣服、戴着墨镜的他慢慢地在大街上走着,贼眉鼠眼地向四周张望,目光始终瞄着行人的口袋和背包。
(5)身穿黑衣服、戴着墨镜的他慢慢地在大街上走着,贼眉鼠眼地向四周张望,目光始终瞄着行人的口袋和背包。突然一阵警笛声使他身子惊悚一颤,立刻又恢复了常态。
总结:动作刻画的原则:要凸显人物特征,展现内心活动,还有必要的动作修饰语。
三、动作描写方法指导
(一)让动作凸显“性格特质”
1、 请学生分别阅读两端文字,感受动词凸显人物性格特征的作用。
1)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象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的老师》
思考:她是怎样的一位老师?
2)“她是一个温柔,慈爱的老师,总是亲切的对待我们,从来没有打骂过我们。我们都很喜欢她,依恋她。
思考:哪种方式更形象可感?
印证老舍名言:“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
2、回顾经典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得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朱自清《背影》
请根据动词分析“父亲”的性格特征:中年、肥胖、爱子
(二)让动作传递“内心活动”
回顾经典:
1、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鬼子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芦苇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绿色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孙犁《芦花荡》
2、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朱自清《春》
启示:“砸、敲、狠狠地”,写出老头子打鬼子时的痛快,
解恨的心情!“偷偷的,钻”写出了小草可爱、朝气的情态
四、堂上练习:
(一)看图说文
1、欣赏学生校运会4X100接力赛的经典图片
2、请学生看图根据老师提示口头作文。
1)、请说出几个连续的动词
2)请在动词上加一些修饰语。
3)请用上一些生动的修辞。
4)请想象此时的一种心理。
5)请把它完整地写出成一段话
(二)情景作文
1、晚修下课后,班主任把期末考试的成绩贴在公布栏上,顿时教室热闹了起来……
2、静悄悄的考场,突然,有人走来,把监考老师叫了出去,随后一起下楼,顿时……(任选一题)
要求:请灵活运用动作描写,刻画学生百态(不同性格的人,不同动作表现,不同心理活动)
1、学生自由完成。
2、教师巡堂,指导中下生完成。
3、互评互赏。
提醒:
1、动作要:形象代言(什么人,什么动作,版权!)
2、动词要:准确到位(动则一分太过,静则一分太少)
五、小结:动作描写的要点
1、能选用好动词,并加以修饰。
2、能写出人物身份、性格特点。
3、能体现人物的性格和内心世界。
4、用上比喻等修辞手法。
5、和其它人物描写的方法相结合。
……
六、结束语:
同学们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人物的每一行动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约的,因此,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作出的反应——主要是动作反应,就势必显示出了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成功的动作描写,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练就“绘其行,现其人”的动作描写本领。
教学目标:
1、初步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能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并能多角度描写景物。
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收集有关家乡的名胜古迹、土特产品及著名人士等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你了解你的家乡吗?你的家乡一定有许多可爱的地方,比如,有迷人的自然风光,引以为荣的名胜古迹,享誉古今中外的著名人士,令人叫绝的土特产品,特别是有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人民。请你从家乡值得写的景、物、人、事中选择一个,写一篇记叙文。题目可以是《我爱家乡的——》,也可以是《我的家乡》。那么,你们想一想,《我爱家乡的——》、《我的家乡》让我们最值得爱的、最值得夸的、最值得写的是什么?
明确:亮丽风景——九仙山、石牛山、戴云山、云龙谷、岱仙瀑布、龙湖寺……土特产品——陶瓷、黄花菜、黑三宝、水口李、德化梨、苦笋、红菇……著名人士——蔡尚思、陈其泰、陈明谋……
二、注意观察,注重描写的方法
1、多角度描写景物
观察事物要有顺序,因事物状态不同,观察顺序也不同。当我们观察的事物处于静止状态下的时候,可采用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或按一定的方位顺序,或构成事物的不同方面的顺序,按事物不同特点进行观察。例如《我爱家乡的桃子》,可以从桃子的形、色、味不同方面,写出我对桃子的喜爱之情。
当我们观察的事物处于发展变化时,也就是动态时,可以按事情发展变化的顺序,按时间变化的顺序或空间变化的顺序来观察。例如,《我爱家乡的石牛山(或戴云山、九仙山)》,山上的景色不会相同,可按空间顺序写出自己对山的喜爱。
我们知道观察离不开思考,只有用心观察才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只有学会阅读、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多角度地写景状物,才能写出情真意切的文章来。
2、选好你要介绍的一处景物
家乡有许多名胜古迹,但是在一次小小的作文中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一个一个去介绍,那就把你印象最深的或感情最深的一处写下来吧!这就解决了同学们“写什么”的问题。
3、抓住景物的特点介绍
4、写景一定要有顺序
这一点我们在第一点上已经说过,这里有必要再讲一遍。写景的顺序有观察顺序,如由远到
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上到下,由外到内等,还有时间顺序,如《美丽的小兴安岭》就是按照四季的顺序来介绍的。当然,写作顺序也并不是固定的,要根据你的表达需要来确定,因文而异。同学们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一定要条理清楚哟!让没有到过你家乡的人一读你的作文一目了然,或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那就太好了!
5、要有丰富的想像
6、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7、运用多种修辞方法
《我爱家乡的——》、《我的家乡》题意,不但要将××的特点写出来,还要注意在描写××特点的词时写出自己的喜爱之情,为了写的更具体、生动、富有感染力,可以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如:比喻、拟人、排比、设问、反问等。
例如:《我爱家乡的雪松》的习作中,就有这么一段描写:“看!那呼呼的西北风吹到脸上似刀割一样痛。然而,雪松并没有被寒霜冰雪所征服、所吓倒。它依然挺直身体,昂起了头,迎接一次又一次的严峻考验。”
三、赏析【优秀习作】
我爱家乡的木板桥
家乡的小镇边有一坐古老的木板桥,它横卧在小河上。多少年来的风吹雨打,它饱经风霜,却岿然不动。每天不知有多少双脚在它上面踩过,它总是高兴地耸耸肩膀,抖抖精神,和着脚步的节拍,口中反复吟唱着一曲古老动听的歌谣,乐呵呵地迎送着过客来往。
这座桥修建于50年代,桥桩由18根裹着沥青的衫木做成,每根粗约筛盘大小,它们两两成对分9排竖立。桥梁是由八寸见方的松树条木做成,上面涂刷了多遍桐油,因此才这样经久耐用,至今还没有风化。桥面用3寸来厚的衫木板铺排,由于年长月久,风刮雨淋,脚踩足踏,木板大多变得凸凹不平和出现松动,人们踏在上面,就像按响了一架古老钢琴上的发音键。
为了方便桥下的渔船过往,这座桥弧度修得较大,它犹如一弯新月,又恰似长虹卧波,还如一轮古老的水车。其桥身总长41米,桥面宽米。桥面的两边修有一米见高的雕花扶手,虽不存清晰轮廓,但古朴典雅的风韵犹存。远看,小木桥随着河水荡漾,像“长虹饮涧”,在碧波中浮动;近看,桥身与水中的倒影构成椭圆环桥,就像镶嵌在绿树红花中的一幅唐宋古画,典雅端庄而富有立体感。
在这座木板桥的东边100多处建有一座钢筋混凝土桥,行人不知是不愿和大桥上的车辆拥挤,还是对这座木桥产生了感情,他们总是漫步在这座木桥上,踏着音乐的节拍,或观望,或交谈,或歌放……
桥的四季风景独好,但夏季夜晚的景观尤其迷人。有持扇的孩童在桥头捕捉流萤的,有年青的恋人在“鹊桥”相约的,有年轻的夫妇携儿带女来纳凉的,还有一些年过半百的长者是来这里寻觅童年的……河面垂柳拂水,凉风习习,芦苇间鸟啭虫鸣,委婉动听,天空中明月高
挂,群星闪烁。它们与这古老的木桥,构成了一幅优美的图画,这是多么富有艺术况味!家乡的木板桥,你是一道连接天上人间的彩虹,你是一曲百唱不厌的古谣,你是社会发展的见证,你是连接你我他的心桥!
家乡的木板桥,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