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儒林外史读后感600字初三优秀5篇

《儒林外史》看完之后不觉惊异于作者的独具匠心,却没有领略导作者的真正用心,直到翻开《儒林外史》浏览了整个故事之后。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最新儒林外史读后感600字初三优秀5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初三儒林外史读后感1000字 篇1

《范进中举》讲的是五十四岁的老童生范进终于考上举人,欢喜至疯,最后被平日最怕的老丈人胡屠户一巴掌打清醒的故事。非常简单的故事,但纵观全文事实上却并不是那么简单。

中举从范进身上来看是好事,苦考了三十四年终于出头,从他发疯来看足以看出那时的读书人对功名痴情一片,像周进哭号着为秀才名分磕头撞板。但他们的痴情并不是为了道德理论上的治国之经,而是纯粹的个人升官发财。还有范进中举前后判若两人,中举前畏缩地向老丈人低头称事,中举后便有了老爷大人们的官腔。甚至在为母亲守丧时,在打秋风的筵席上大吃大喝。而他仅仅是中举,不出两个月,什么房产、田地、金银、奴役,不请自来。范进是千万得中读书人的代表之一,封建政府用他们的荣华为不得中的读书人做榜样,加深科举对他们的毒害。

中举对胡屠户来说,也是意义非凡。对范进中举前要打要骂由着性子来,一旦中举后,因范进发疯让他打范进一巴掌,他却说:“(范进)虽是我女婿,如今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如此便把一个势利小人的嘴脸清晰的勾画了出来,胡屠户就是那些满脑子也是功名,中了科举余毒的市井小人的化身。还有那些乡绅,都在第一时间忙不迭的为范进送金送银,正是他们为政府传播科举毒推波助澜。

综上所述的人物,无一不受科举的毒害。事实上不只这些人。还有举着科举饭碗的名士们,还有科场屡屡落败的如看西湖风景都要挤出几句经典的马二先生之类的人。还有佛门弟子,一听胡屠户为女婿范进母亲做法师,屁滚尿流地马上安排起来。甚至是贾宝玉最最推崇女子亦是如此。鲁小姐受其父影响只认八股文,什么都以八股文马首是瞻,自己终日练习八股,后来因为丈夫对科举毫无兴趣,终日长叹。书中充斥着讽刺味,辛辣尖刻,这与作者生活背景很有联系。

作者吴敬梓慷慨好施,被族人看成败家子。他后半生十分潦倒,但是旁人几次三番找他参加科举,他都不应。他的书桌下有八股细绳,每根下都有一个臭虫,一个蚊子,就是“八股臭文”之意。因为贫困无法取暖,他常邀请朋友绕成行走还“歌吟啸呼,相与应和”,并称其为“暖足”。这样的背景下,无怪乎书中描写如此地耐人寻味了。

如今时代不同了,我们生活的时代很少有人提及科举这类的话,也没有了书中迂腐的现象。但是,我们常常看见家中老人为了让下下代的人凌晨排队报课外班,诸多考生因为中考高考日以继夜读书,有些考上的扔书庆贺,有些考不上的跳楼自杀。没有人为了什么“秀才”、“举人”磕头撞板,却有人为“硕士”、“博士”不择手段。很多人拿着文凭大吃大喝。不知以后是否还会有一本“儒林次史”来讽刺这个时代的制度。

初三儒林外史读后感500字 篇2

《儒林外史》这本书是吴敬梓写的,写成于清朝,作者吴敬梓以写“儒林”二字为中心,旁及当时的宦海沉浮和时代风尚。对以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和抨击,将封建末世的伦理道德、文化生活,官场腐朽黑暗活生生的展现给了咱们。

《儒林外史》的批判矛头直指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作品塑造了一群热衷科举,追求功名富贵的读书人形象,尖酸地讽刺了因谋取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丑恶的社会风气。

《儒林外史》刻画人物细致入微,故事深刻,鞭辟入里。其中,我最喜欢的一段的内容大概是:严监生就要死了,可他却迟迟不肯断气,原来他有一桩心事未了。因为气息奄奄,已说不出话来,只好从被单里伸出两个手指头,让别人去猜。大侄子、二侄子猜的都不对,严监生竖着两个手指头怎么都不肯闭眼。还是小老婆知道他的用意,他是嫌油用两根灯草,太费油了。这样的手法值得咱们学习,生动地刻画出了一个吝啬鬼的形象,真是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

另外,《儒林外史》是一部时代的缩影。它时间跨度大,一部书中浓缩了一百多年的事情,塑造了二百多个人物。通过各类“儒林”人物被愚弄、被腐蚀、被消磨,深刻的揭露了封建末世文化教育和精神道德的严重危机。作者用长篇小说的这种艺术形式深刻的反映了“一代文人”受苦受难、不得重用的历程。

读了这本《儒林外史》,真的是让我受益匪浅!

儒林外史读后感700字 篇3

反思读书的意义

文雨涵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代主义长篇讽刺小说,作者吴敬梓在文中借一些追求功名、思想迂腐的文人儒士极力揭露和批判封建科举制度的昏暗及大批读书人灵魂的玷污、人格的坠落,在《儒林外史》中作者生动形象的塑造了一大批读书人,有正面形象,亦有反面形象,相互映衬,相辅相成。鲁迅先生评价:“秉持公心,指擿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不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

本文最中心的一句应该就在于:“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这句话高度概括了全文,可谓全书的灵魂。在第一回锲子中用王冕引出全文,既从正面展现了读书人该有的形象,大概又是因为八股取士于明朝所创,借王冕元朝文人身份对比八股取士前后人不同的境界,讽刺了八股取士对文人的残害。

俗话说,人是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组成的,是社会的产物。放在当时其实也是不难理解的,好比革命时期,周恩来的一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亦有秋瑾如此女流,弃文从武的文人墨客。处在不同的社会,每个人对读书、学习的觉悟也是不同的。

古代文人有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读书,有渴望权势而读书,这都因时代的不同而变化着。如今在这美好的时代,与我们年龄完美契合的新时期,一个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的时期,大家有没有思考过我们为什么要读书?生于这个世界,我们应该做点什么?中考不过是为了进入高中,铺垫大学的选拔考试而已,这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而它是否能决定我们能能否一帆风顺的活着?不同时代答案必不相同。或许我们无法选择时代,无法改变这个时代对我们或深刻、或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请勇于面对、适应它,我们只能支配未来,在将来社会中因自己现在的学习而爆发出耀眼的光彩。

儒林外史读后感800字 篇4

翻开《儒林外史》读完之后感觉在当今社会中,依然有着古代社会的剪影。只是人、事、物、时代变了,但人有的丑恶本质依然没有变,不禁让我感叹古人的智慧和思想。

吴敬梓是清代小说家,晚年自号“文木老人”,而他也是小说中的人物杜少卿的原型,是反对当代八股取士的先锋,也是世界级讽刺大师,每个人物在他笔下栩栩如生,简直就是现代社会的翻版。

小说痛批了见钱眼开的士人群体,如今社会也确实如作者笔下的文字生动形象,让我读后深有感触。这本书的每一个字,每一句,甚至连每一个标点符号,都带着与众不同的意味,几乎在每一回合,都有着社会生活的重影。的确,当王氏病重以后,严监生想“扶正”小妾,王氏家的两位“舅姥爷”王蓉和王德,起初“把脸木丧者不哼一声”,结果等严监生拿出来二百两银子,一人一百两收了之后,立刻喜形于色,义正言辞地拍着桌子道:“我们念书的人全在纲常上做功夫,就是做文章。代孔子说话,也不过是这个理”,说完就走,一点也不记得他们的妹妹,这一段情节,活生生地写出了这两位见钱眼开,虚伪嘴脸的丑恶灵魂。因为吴敬梓笔下的人物,让我又重新去了解和领悟社会中的“士人群体”。

我认为社会中的“士人群体”腐败无能,嫌贫爱富的形象太多,太多。如范进中举,胡屠夫在范进中举前骂他,说他考试中了是因为别人可怜他,而不是自己凭借真本事得到的这千古一骂,紧接着戏剧般的,故事一转折,范进中举了,胡屠夫马上转变态度,对范进说好话,全然不顾丈人的脸面。接了范进的钱,嘴上还说不要不要,结果又抓得紧紧的,范进执意要给,胡屠夫如蒙大赦,赶紧把银子放到自己的腰包里,边塞边说范进的好话,说完之后笑眯眯的走了。由此便可以看出,胡屠夫爱财如命。吴敬梓在书中也写了些如胡屠夫一般的人物,如严监生与两根灯芯等等。

读完整本书后,我再次深刻的感受到社会上的一些“士人群体”,他们不同的外貌下隐藏了一个个如此相似的灵魂,让我深切体会到了认识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一个不小心就可能被蒙蔽。

生活中也有着这些人的翻版,他们或近或远,但在于你选择怎么做,应该追寻你最真实的自己,不该去阿谀奉承、趋炎附势。

儒林外史读后感600字 篇5

将相神仙,儒林偏生江湖事。集诸碎锦,一双冷眼看世人。

今日,我们便谈谈这儒林外史。

“两根灯茎”的故事人人皆知,严监生的吝啬遭世人唾弃,他的哥哥严贡生更令人作呕。唐知县处理完回民的案子,有俩人来告严贡生,知县下令拿人,严贡生畏罪而逃,严监生出手用银子打点。在严监生病故时,严贡生科举回来,却不顾弟弟的死,不仅不安排丧事,反倒为了儿子的亲事去了省城。啧,真是世态炎凉。

匡超人的故事更加令人唏嘘。年少时孝亲敬长,勤奋好学,有幸在马二的帮助下走上科举之路,又承蒙李知县的资助考上秀才,却在避祸于杭州时与假名士同流合污,又有幸有是市井流氓却为人丈义的潘三照顾。但终究是心性不定,难逃社会污染,成为薄情寡义的人。真难以相信,当初那个舍生救父母于火海中的天真少年会有如此下场。儒林外史中的故事仿佛都是悲剧,为谋求出路去科考甚至癫狂疯魔。相比之下,王冕真是我的慰藉,争取去做段干木、泄柳那样淡泊明利的人,是那么的纯净自然。

儒林外史中的人似乎都是可怜人。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眼中俱是风花雪月的少年经历社会的磨搓,又有几人能保持初心。可悲,可叹。

人生南北多歧路,将相神仙,也要凡人做。百代兴亡朝复暮,江风吹倒前朝树。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流水花谢自何处。不过说人生富贵功名,是身外之物,但世人一见了功名,便舍着性命去求他。及至到手之后,味同嚼蜡。自古及今,哪一个是看破的!

三国写的是王候争霸,水浒述的是江湖事迹,西游摩的是神魔玄幻,红楼绘的是权贵兴衰,聊斋记的是怪志异谈,儒林叙的是民间真谛!

话虽如此,仅是个人意,欲详细了解,尽在儒林外史……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