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八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3篇】

数学的课件很有意义的。语文是工具学科,是我们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学好语文有利于提高我们逻辑思维,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最新八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3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八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 篇1

(一)内容

加权平均数。

(二)内容解析

学生在第二学段已学过平均数,初步了解了平均数的实际意义,这个课时将在此基础上,在研究数据集中趋势的大背景下,学习加权平均数,体会权的意义、作用,并进一步体会平均数是刻画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重要的统计量,是一组数据的“重心”。

教科书设计了以招聘英文翻译为背景的实际问题,根据不同的招聘要求,各项成绩的“重要程度”不同,从而平均成绩不同,由此引入加权平均数的概念。权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反映数据的相对“重要程度”。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一点,教科书设计了“思考”栏目和例1,从不同方面体现权的作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加权平均数,体会权的意义和作用。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对权及加权平均数统计意义的理解。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一)目标

1.理解加权平均数的统计意义。

2.会用加权平均数分析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发展数据分析能力。

(二)目标解析

1.理解权表示数据的相对“重要程度”,体会权的差异对平均数的影响,会计算加权平均数。

2.面对一组数据时,能根据具体情况赋予适当的权,并根据得到的加权平均数对实际问题作出简单的判断。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加权平均数不同于简单的算术平均数,简单的算术平均数只与数据的大小有关,而加权平均数则还与该组数据的权相关,学生对权的意义和作用的理解会有困难,往往造成数据与权混淆不清,只会利用公式,而不知加权平均数的统计意义。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对权的意义的理解,用加权平均数分析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由于教学重点是对加权平均数意义的理解,可以用电子表格excell来辅助计算加权平均数,同时加深对权意义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通过已有的统计学方面的知识,我们知道当收集到一些数据后,通常用统计图表整理和描述这些数据,为了进一步获取信息,还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小学时我们学习过平均数,知道它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本节我们将在实际问题情境中,进一步探讨平均数的统计意义,并学习中位数、众数和方差等另外几个统计量,了解它们在数据分析中的作用。

师生活动:阅读章引言。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统计调查的一般步骤,了解本节的大致内容,体会数据分析是统计的重要环节,而平均数等统计量在数据分析中起着重要作用。

问题1 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英文翻译,对甲、乙两名候选人进行了听、说、读、写的英语水平测试,他们各项的成绩(百分制)如下:

应试者 听 说 读 写

甲 85 78 85 73

乙 73 80 82 83

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综合能力较强的翻译,该录用谁?录用依据是什么?

师生活动:学生提出评判依据,若学生提出以总分作为依据,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已学过的哪个统计量可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学生计算平均数,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回顾小学学过的平均数的意义,为引入加权平均数作铺垫。

追问1:用小学学过的平均数解决问题2合理吗?为什么?

追问2:如何在计算平均数时体现听、说、读、写的差别?

师生活动:教师适时地追问,学生自主设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教师收集整理学生的计算方法,并统一计算形式,讲解权的意义及加权平均数。

设计意图:追问1让学生理解问题2与问题1的有区别,问题2中的每个数据的“重要程度”不同,追问2让学生自主探究如何在计算平均数时体现的每个数据的“重要程度”不同,从而体会权的意义。

(二)抽象概括,形成概念

八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 篇2

教学目标:

1.在生活实例中认识轴对称图。

2.分析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的概念。

3. 了解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性的性质,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教学重点 1、 轴对称图形的概念;2、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教学难点 1、能够识别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它的对称轴;

2、能运用其性质解答简单的几何问题。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同学们,自远古以来,对称的形式被认为是和谐、美丽的。不论在自然界里还是在建筑中,不论在艺术中还是在科学中,甚至最普通的日常生活用品中,对称的形式都随处可见,对称给我们带来了美的感受!而轴对称是对称中重要的一种,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轴对称世界,探索它的秘密吧!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来学习第十二章:轴对称。今天我们来研究第一节, 1.认识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2.了解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能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及对应点。3.弄清轴对称图形,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

八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 篇3

一、教学目标: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2、难点: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

紧紧抓住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先统一成为乘法运算这一点,然后利用上节课分式乘法运算的基础,达到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的目的。课堂练习以学生自己讨论为主,教师可组织学生对所做的题目作自我评价,关键是点拨运算符号问题、变号法则。

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

1、p17页例4是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先把除法统一成乘法运算,再把分子、分母中能因式分解的多项式分解因式,最后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

教材p17例4只把运算统一乘法,而没有把25x2-9分解因式,就得出了最后的结果,教师在见解是不要跳步太快,以免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理解不了,造成新的疑点。

2,p17页例4中没有涉及到符号问题,可运算符号问题、变号法则是学生学习中重点,也是难点,故补充例题,突破符号问题。

四、课堂引入

计算

(1)(2)

五、例题讲解

(p17)例4.计算

[分析]是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先统一成为乘法运算,再把分子、分母中能因式分解的多项式分解因式,最后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计算结果要是最简的。

(补充)例。计算

(1)

=(先把除法统一成乘法运算)

=(判断运算的符号)

=(约分到最简分式)

(2)

=(先把除法统一成乘法运算)

=(分子、分母中的多项式分解因式)

=

=

六、随堂练习

计算

(1)(2)

(3)(4)

七、课后练习

计算

(1)(2)

(3)(4)

八、答案:

六。(1)(2)(3)(4)-y

七。(1)(2)(3)(4)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