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六年级的这个学习过程中,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是非常必要的。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电子课本教材,欢迎大家参考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5068教学资料
查看完整版电子课本可微信搜索公众号【5068教学资料】,关注后对话框回复【6】获取六年级电子课本资源。
【描写环境恶劣的】
狂风怒号 穷山恶水 荒无人烟 风雨交加 冰天雪地
【关于爱国的】
精忠报国 忧国忧民 碧血丹心 以身殉国 毁家纾难 为国捐躯
【形容痛苦的词语】
欲哭无泪 痛不欲生 愁肠百结 悲痛欲绝 撕心裂肺
【关于思念家乡、祖国的词】
魂牵梦萦 故土难离 归心似箭 魂归故里
【含有“不”字的词语】
食不下咽 坚韧不拔 刚正不阿 高不可攀
【含有“如”字的词语】
碧空如洗 心急如焚 心乱如麻 始终如一
【关于蝴蝶的词语】
破茧成蝶 庄周梦蝶 蜂媒蝶使 蝶恋蜂狂 招蜂引蝶
设计说明
本课精选了三首古诗,分别是《浪淘沙》(其一)、《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浪淘沙”是唐代曲名,刘禹锡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淘金者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江南春》这首诗中,作者杜牧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征,缩千里于尺幅的同时,着重表现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衬、丰富多彩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春天的赞美和忧国忧民的情感。《书湖阴先生壁》一诗中作者因为恰当地用字,使平淡无奇的景象具有了异常丰富的表现力。院内清幽环境令人陶醉,门前的景物在诗人眼里是对这位志趣高洁的主人也有情谊。诗人用拟人手法,将“一水”“两山”赋予人的感情,“护”和“送”显得那么深情。门前的青山见到庭院这样整洁,主人这样爱美,也争相前来为主人的院落增色添彩:推门而入,奉献上一片青翠。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搜集描写春天的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借助课件,谈话导入
1.(播放课件少儿歌曲《春晓》,学生倾听。)古诗是中国文学的一朵奇葩,我们从牙牙学语开始,《春晓》《静夜思》就一直伴着我们成长。今天,我找同学来背一背你知道的古诗。
2.导入:同学们的积累真丰富。我们今天继续学习一组古诗。不同的诗人,不同的经历,他们眼中的景色也是不一样的。
设计意图:歌曲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背古诗能有效地调动课堂气氛,通过古诗的积累感受古诗题材的丰富。
二、学习古诗,复习方法
(一)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1.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古诗《浪淘沙》(其一),在学古诗之前,我请同学来说一说学习古诗的方法。
(1)解诗题(2)知诗人(3)明诗意(理解大意)(4)悟诗情(品意境,悟感情)引导学生迁移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掌握方法,学以致用。
设计意图:了解学习古诗的方法,便于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有目标、有方法。
2.出示自学提示,学生根据自学提示以小组为单位学习。
(1)根据注释解诗题。
(2)互相交流资料,了解作者刘禹锡。
(3)将古诗读正确、流利。
(4)根据注释和过去学习古诗的经验,用解词法、扩词法、想象法理解古诗大意。
(二)集体反馈。
1.说一说你对“浪淘沙”这个题目的理解。
浪淘沙:唐代曲名。
2.把你了解的“刘禹锡”和大家分享一下。
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3.指名读古诗。
纠音曲(qū) 簸(bǒ)
指导书写“涯”左边是三点水,右边“厂”里边是两个土,上横短,下横长。
4.交流理解诗意。
(1)出示诗句“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①指名读、全班齐读诗句。
②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是你不懂的?
a.过渡:能根据注释和查阅资料来理解诗意真棒,不过老师有点疑问,“九曲黄河”你为什么不说千曲,百曲呢?真的是万里沙吗?引导学生了解古汉语中的数字一般是虚指。“九曲”意思是黄河曲曲折折。
b.引出:这里是夸张的手法,自古以来黄河相传就有九曲十八弯的说法。
c.提问:你从哪里体会到了黄河的磅礴的气势?(板书:雄伟壮观)
交流回答:九曲黄河、浪淘风簸。
③下面就让我们通过朗读把黄河的这种磅礴的气势表现出来吧!自由朗读、指名读、分组读。看到大家读诗这么积极,老师也想来读一读,请给老师一点温馨提示吧!
预设:把字读准,声音洪亮。把“九曲黄河”“浪淘风簸”读重些,豪迈些。
(2)学习第3、4句。出示诗句“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①全班齐读。
②诗人想直上银河去做什么呢?引导学生想象:让我们随着诗人的脚步,沿着黄河顺流直上,到那天上的银河之畔,探访牛郎和织女。想象一下牛郎织女的家是什么样子的?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板书:想象、写实)
预设: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优美。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女家,寄托了作者对宁静田园牧歌生活的向往。
③指导朗读。
(3)尝试背诵。(指名背。全班背。)
设计意图:通过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四步学习方法学习古诗,在理解古诗过程中抓住重点词朗读品味诗歌意境,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感悟黄河的雄伟壮观。不同层次的朗读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做到师生互动。通过想象、作画、描述牛郎织女的生活,然后和淘金者的生活进行对比,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三、方法迁移,自主学习
(一)解诗题。
引出诗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江南的春天。全诗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二)知诗人。
介绍作者:杜牧,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诗以七绝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三)明诗意。
1.诵读古诗
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结合旁边的注释,理解词语或诗句的意思。
3.学写生字“莺”,注意下边“鸟”字要占主体,但也要写紧凑。
(四)悟诗情。
1.前两句——晴景、写今
(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想想“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的意思。
(2)理解“千里”并不是真的有千里,而是虚指,在这里指的是辽阔的江南地区。
(3)体会第一句诗的意思。辽阔的江南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的景象。
(4)看图、配乐辅助,指导学生读出江南春日的美景,用自己的话描述感受到的内容。
2.后两句——雨景、怀古
(1)提问:诗歌的后两句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晴景吗?
(2)学生默读后两句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看到了什么。
①汇报:在远处,诗人看到了很多寺庙,他写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②提问:我们静静地听一听诗人的心声,和他一起来想象,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中,你看到什么了?
预设:①很多很多的寺庙,很多很多的楼台在蒙蒙的烟雨中忽隐忽现。
②蒙蒙细雨的沙沙声,还有黄莺的叫声。
③寺庙旁边的花香、下雨时空气的清新、雨中还有草的味道。
④四百八十四座寺庙,是一座不多一座不少的吗?(这是一个虚数,告诉我们在江南,有各种各样的寺庙)及时补充背景知识(南朝统治者广建佛寺,想要依靠神灵的庇护,永保江山稳固)。
(3)南朝统治者广建佛寺,想要依靠神灵永保江山稳固,这样的做法对吗?
(4)小结:作者由古思今,今天的唐朝失去了昔日的繁华,统治者不思进取的思想和南朝统治者何其相似!这里表达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板书:忧国忧民)
3.带着理解,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尝试背诵。
4.小组交流:这首诗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春天?描绘了春天怎样的画面?
5.作业:依据《浪淘沙》(其一)、《江南春》这两首诗的内容,任选一首,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其配一幅画。
设计意图:通过四步学习古诗的方法,感受《江南春》描写的景象,了解作者通过描写“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寺院”“楼台”“烟雨”这些江南代表性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思。另外了解“千里”“四百八十”都是虚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古诗。
2.根据提示,写出诗句。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学习古诗有哪些方法吗?这节课我们依然运用这样的方法学习古诗《书湖阴先生壁》。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从复习入手,导入新课,意在巩固上节课的学习的内容,同时自然引入新课。
二、谈话交流,精准释题
1.过渡:这节课,我们学习古诗《书湖阴先生壁》,说说你对诗题的理解。
2.介绍古诗背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晚年闲居在南京江宁,常跟附近居民来往,相处得很友好,湖阴先生杨德逢便是其中的一位。这一年夏初时节,诗人又到湖阴先生家做客,对这里的环境景色十分欣赏,随口吟成这首绝句,应主人请求题写在当院墙壁上。(书:题写)
设计意图:通过引入资料,了解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为理解诗意,感悟诗情做铺垫。
三、交流资料,简介诗人
1.交流资料。
同学们,你对王安石有哪些了解呢?(师生活动、展示资料)
2.简介诗人及写作背景。
王安石,字介甫,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元日》《梅花》等存世。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诗人,积累文学常识。
四、诵读古诗,明了诗意
(一)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提示:“畦”读qí,“闼”读tà。)
指名读,读准字音,读清停顿。
(二)再读,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交流反馈,重点引导。
1.注释。
长扫:指经常打扫。
净:干净。
苔:青苔。
畦:这里指种有花木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土地,周围有土埂围着。
排闼:推开门。“闼”指小门。
2.理解诗意:茅草房庭院因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满畦,都是主人亲手栽种的。庭院外一条小河护卫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两座青山推开门,送来青翠的山色。
3.说说你听后的感受,再带着初步体会到的情感朗读全诗。
设计意图:了解全诗大意、初步掌握古诗的感情基调。
五、再读古诗,感悟诗情
(一)(播放音乐)学生闭眼冥想画面:几间简朴的茅舍由于经常打扫,檐洁壁净,没有苔藓生长的余地;成垄成行的花木,把小小庭院装点得井井有条,这些全出自主人的亲手栽培。一条快活的溪水,环绕着大片碧绿的禾苗,俨然是稻田的守护者;两座多情的山峰,不待邀请就推门而入,把清清的秀色送入眼帘。你眼前出现什么样的景象?你心里有什么想法?
(二)带着你的理解和感悟默读古诗,说说哪些词语让你和作者产生共鸣,说说你新的体会。(侧重于人物形象与情感的体会与感悟。)
(三)汇报交流:
1.全诗哪些诗句暗示了主人生活的情趣高雅,哪些诗句表现了主人的品质高洁?(“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暗示了湖阴先生人品高洁、富有生活情趣,清静脱俗,朴实勤劳。)
2.小结:江南地湿,又时值初夏多雨,这对青苔的生长比之其他时令都更为有利。况且,青苔性喜阴暗,总是生长在僻静之处,较之其他杂草更难于扫除。而今,庭院经常打扫,总是干干净净的,叫人感觉舒适。更有令人赏心悦目的花木,一畦畦,整整齐齐,都是主人亲手栽种的,这更令人心旷神怡。所以再读这两句的时候,要注意表达作者愉快的心情。(鼓励学生带着对湖阴先生的尊敬和赞美读一读这两句诗。)
3.“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门前的景物是一条河流,一片农田,两座青山。在诗人眼里,山水对这位志趣高洁的主人也有情谊。你感受到了吗?
(1)带着你的理解读古诗。边读边想,在作者的写作方法上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1:“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引导学生明确拟人手法的特点及作用。
小结: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将“一水”“两山”写成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一条弯弯的河流环绕着碧绿的农田,正像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
预设2: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小结:作者运用了对偶的写作方法,读起来朗朗上口。这样的诗句我们还积累过哪些呢?“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预设:写了湖阴先生的生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表现了湖阴先生的人品高洁。
4.朗诵全诗,感悟诗歌内涵。
5.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1)背诵并默写全诗。
(2)结合诗歌,想象画面,在感悟诗境的基础上,为《书湖阴先生壁》一诗配幅插图。
设计意图:结合课外资料,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通过朗读、创设情境想象,感受湖阴先生的情趣高雅,品性高洁。通过温馨提示、小组讨论的学习形式,了解作者在语言上的写作技巧,了解作者借助拟人、对偶等修辞方法表达主题,文采斐然。
1
积少成多聚沙成塔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在生活中、学习中不断的积累。因此,可以让学生利用生活中零碎的时间去学习,看一点,记一点;积累一些零碎的知识,在不经意中建造自己知识的高塔。鲁迅先生就善于翻阅各门各类的书,随时随地积累自己有用的知识。“要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微小的量的积累,会带来质的飞跃。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只有知识的广博积累,才有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只有学富五年,才能才高八斗。
做生活的有心人,做语文学习的有心人,点点滴滴地学习,可以把语文学习变成非常有趣味的事情。当人们很随意地学习东西的时候,依着自己的兴趣学东西的时候,学习就会变成一件乐事。
2
回忆内容促进记忆
每天晚上睡觉前,把当天学习的内容在脑子里过一遍,加深记忆,这种方法对学好语文是很有帮助的。在回忆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想不起来的内容,此时要及时翻一下书,然后合上书本再回忆一遍。如果还没睡着可以把当天的学习内容多回忆几次。由于刚上完课,学生对大部分内容还有印象,往往用很短的时间就回忆完了。如果回到家,书一合,对所讲的内容不理不睬,到期末复习时,对堆积如山的知识点会使学生“望题兴叹”。急来抱佛脚不如睡前多回忆来得好。
3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学习语文,是一个阅读、思考、写作相结合的过程,读读、思思、写写多结合才能提高学习效率。阅读的同时要人,甚至请教别人也只停留在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上,这样是不能掌握所学知识的。为了使书本知识真正变为自己的知识就必须教会学生遇到问题独立思考。
写读书笔记,把书中最有价值的内容记下来,也要把自己阅读中的新思考、新想法记下来。经常这样做就能提高自己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了。
4
磨刀不误砍柴工
学生做习题时,不要急于去做,一定要想一想老师讲的例题是什么意思或先看书,把所讲的内容全部弄懂后,再做习题。这样就会感到轻松自如。常言道:磨刀不误砍柴工,就是这个道理。做练习是为了牢固掌握所学的知识,那些图快、图省事欲走捷径的学生,似懂非懂,一味地为做习题而做,常常会到处碰壁,走进死胡同。返回头再看书,事倍功半。
1.学会快速阅读。在实际学习中,许多同学不甚阅读,更不用说大量的阅读课外书籍。长期下去造成的结果是不会读书,没有形成熟练的阅读技能,对语文学习造成障碍。阅读技能并不是指能简单的读,而是指在阅读的同时能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阅读的能力,是指能够根据文章的不同的文体、内容、表现形式迅速分清文章主次、把握书中内容的一种技能。这就要求同学必须多读书,注意了解不同书籍的特点和阅读技巧,加强读思结合,并且有意识地加快阅读速度,逐渐形成快速阅读技能。
2、作好笔记。作笔记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是一种必须掌握的技能。初中生的学xi笔记主要有课堂笔记、读书笔记和复xi笔记等。课堂笔记应注意结合课文对老师所讲内容进行记录,不能全抄全录老师的板书,读书笔记(后面还要重点介绍)应注意做好圈点勾画,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在复习笔记时,应注意知识的归纳和整理,如常被误读的单词的发音、误写词的形式、普通文言文、虚词等,以阐明知识的结构和关系。还需要指出的是,不论哪种笔记都要做好疑难问题的记录,便于集中处理。
每天晚上睡觉前,把当天学习的内容在脑子里过一遍,加深记忆,这种方法对学好语文是很有帮助的。在回忆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想不起来的内容,此时要及时翻一下书,然后合上书本再回忆一遍。由于学生对课后大部分内容仍然印象深刻,所以他们经常在很短的时间内回忆起来。如果回到家,书一合,对所讲的内容不理不睬,到复习时,对堆积如山的知识点会使学生“望题兴叹”。急来抱佛脚,不如睡前多回忆来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