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预习课本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的理清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脉络,养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培养学科思维,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电子课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电子课本)
查看完整版可微信搜索公众号【5068教学资料】,关注后对话框回复【9】获取九年级语文、九年级数学、九年级英语电子课本资源。
九年级物理期末考试知识点
简单电路
1.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2.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3.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闭合电路。
4.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5.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6.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7.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断路:断开的电路叫断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
8.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9.串联: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电路中任意一处断开,电路中都没有电流通过)
10.并联:把电路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
电流
1.电流的大小用电流强度(简称电流)表示。
2.电流I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安培(A);常用单位是:毫安(mA)、微安(μA)。1A=103mA=106μA。
3.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4.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电压
1.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压U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伏特(V);常用单位是: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1千伏=103伏=106毫伏=109微伏。
3.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4.实验室中常用的电压表有两个量程: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伏。
5.熟记的电压值:
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④对人体安全的电压是:不高于36伏;⑤工业电压380伏。
电阻
1.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大,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2.电阻(R)的单位: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的单位有:兆欧(MΩ)、千欧(KΩ)。
1兆欧=103千欧;1千欧=103欧。
3.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电阻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
4.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
(1)滑动变阻器:
①原理: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②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③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2A”表示的意义是:阻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电流是2A。
④正确使用:A.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B.接线要“一上一下”;C.通电前应把阻值调至的地方。
(2)电阻箱:是能够表示出电阻值的变阻器。
九年级物理复习提纲
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
1. 扩散现象
? 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 扩散现象说明:① 分子之间有间隙;②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 在课本图13.1-2中,二氧化氮被放在下面的目的:防止二氧化氮扩散被误认为是重力作用的结果。
?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 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要区分开:扩散、蒸发等是分子运动的结果,是从微观领域看。而灰尘飞扬、液体对流、气体对流是物体运动的结果。是从宏观领域看。
2. 分子的热运动: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 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4. 分子间的作用力
? 分子间的作用力包括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
? 当分子间的距离d=分子间平衡距离r,引力=斥力。
? d<r时,引力<斥力,斥力起主要作用。< p="">
? 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 d>r时,引力>斥力,引力起主要作用。
? 固体很难被拉断、钢笔能写字、胶水能粘东西都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 当d>10r时,分子之间作用力十分微弱,可忽略不计。
? 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镜块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作用范围,分子间几乎没有作用力。
第二节 内能
1. 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3. 内能的单位为焦耳。
4. 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 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 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 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 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5. 内能与机械能不同
? 机械能是宏观的,是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与机械运动有关。
? 内能是微观的,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内能大小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快慢及分子作用有关。这种无规则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的运动,而不是物体的整体运动。
6. 内能改变的外部表现
? 物体温度升高,说明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温度降低,说明物体内能减小。
? 内能改变,温度不一定变化。温度变化,内能一定改变。
? 晶体熔化、凝固、沸腾过程中,物体的内能发生了改变,但是温度不变。
7.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8. 做功:
? 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
? 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
? 如课本图13.2-5甲,引火仪内的棉花燃烧起来,因为: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着火点,使棉花燃烧。
? 如课本图13.2-5乙,瓶塞跳出时容器内出现白雾,因为:瓶内空气推动瓶塞对瓶塞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使水蒸气液化凝成小水滴。
9. 热传递:
? 定义: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
? 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不是温度,温度变化只是热传递的一个表现。
? 实质:内能的转移
?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 热量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具有热量”。“传递温度”的说法也是错的。
? 条件:存在温度差。如果没有温度差,就不会发生热传递。
? 如右图,烧杯中的水不沸腾,因为没有温度差。
? 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热,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物体放热,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10. 做功与热传递的异同
? 相同点:由于它们在改变内能上的效果相同,所以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 不同点:做功时能量的形式发生了变化,热传递时能量的形式不变。
11. 温度、热量、内能的区别
?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但不一定吸收热量。
? 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的变化量。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内能也不一定增加。
? 内能是一个状态量。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也不一定吸收热量。
? “热”可以指热量、温度和内能,具体含义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12. 内能的利用方式
? 利用内能来加热:从能的角度看,这是内能的转移过程。
? 利用内能来做功:从能的角度看,这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怎么学习初中物理
1、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这个需要上课认真听讲,这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其中一定要坚持课前预习,遇到自己难以理解的要做好标记;上课时一定要带着问题听老师讲,边听边思考;课后对于没有理解的问题一定要及时问老师,同时把所学的东西在脑子里像过电影一样过一遍。
2、多做实验。这是探究精神的前提,在你去用实验验证问题前,首先要知道这些实验仪器有什么用,如何用,那么就要多做实验,建议买一套实验器材,没事多捣鼓捣鼓,受益颇多。
3、注意探究。探究的方法很多,其一,多思考,例如看到路边的石头,就要想想能如何测其体积,用过所学知识可知,拿量筒用排水法做是最好的,那万一没有量筒呢?那就可以用弹簧测力计通过测量浮力来计算出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