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必修一的学习,需要大家及时的对知识点进行总结,那么高一数学必修一的电子课本怎么学习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鄂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电子课本,仅供参考。
高一数学必修一电子课本
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5068教学资料
查看完整版电子课本可微信搜索公众号【5068教学资料】,关注后对话框回复【11】获取高中数学电子课本资源。
高一数学上册复习知识点
空间角问题
(1)直线与直线所成的角
①两平行直线所成的角:规定为0。
②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两条直线相交其中不大于直角的角,叫这两条直线所成的角。
③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过空间任意一点O,分别作与两条异面直线a,b平行的直线a,b,形成两条相交直线,这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不大于直角的角叫做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2)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①平面的平行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规定为0。
②平面的垂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规定为90。
③平面的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
求斜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思路类似于求异面直线所成角:“一作,二证,三计算”。
高一上册数学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计50分,每题有且仅有一个答案正确.)
1.设全集U={1, 2, 3, 4, 5},集合A={1, 2}, B={2, 3},则A∩CUB=( )
A.{4,5} B.{2,3} C.{1} D.{2}
2.已知集合A={x|ax2-ax+1<0},若A=ф,则实数a的集合为( )
A.{a|03.下列对应法则f中,构成从集合P到S的映射的是( )
A.P=R,S=(-∞, 0), x∈P, y∈S, f:x→y=|x|
B.P=N(N是自然数集),S=N__, x∈P, y∈S, f: y=x2
C.P={有理数},S={数轴上的点},x∈P, f: x→数轴上表示x的点
D.P=R,S={y|y>0}, x∈P, y∈S, f: x→y=
4.已知命题p:若m>0,则关于x的方程x2+x-m=0有实根.q是p的逆命题,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A.p真q真 B.p假q假 C.p真q假 D.p假q真
5.如果命题“非p或非q”是假命题,对于下列各结论( )
(1)命题“p且q”是真命题 (2)命题“p且q”是个假命题
(3)命题“p或q”是真命题 (4)命题“p或q”是假命题
其中正确的是( )
A.(1)(3) B.(2)(4) C.(2)(3) D.(1)(4)
6.如果函数f(x)=x2+bx+c对任意实数t都有f(2+t)=f(2-t),那么( )
A.f(2) C.f(2)7.关于x的不等式ax-b>0的解集为(1, +∞),则关于x的不等式 的解集为( )
A.(-1, 2) B.(-∞, -1)∪(2, +∞)
C.(1, 2) D.(-∞, -2)∪(1, +∞)
8.函数y= 的单调递减区间为( )
A. , +∞) B. , +∞) C.(-∞, 0 D.(-∞, -
9.已知函数y=f(x)存在反函数且f(3)=0,则函数f-1(x+1)的图象点( )
A.(2, 0) B.(0, 2) C.(3, -1) D.(-1, 3)
10.设A、B是非空集合,定义A×B={x|x∈A∪B,且x A∩B},已知A={x|y= }, B={y|y= (x>0)},则A×B等于( )
A.[0, 1]∪(2, +∞) B.[0, 1 ∪(2, +∞)
C.[0, 1] D.[0, 2]
第Ⅱ卷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1.命题“a, b是实数,若|a-1|+|b-1|=0,则a=b=1”,用反证法证明时,应先假设________.
12. =____________.
13.已知集合A={1,2},集合B={x|x2-ax+a-1=0}, A∪B=A,则实数a的值是_________.
14.若0≤x≤2,则函数y=( )x-1-4?( )x+2的值域是________________.
15.设定义域为R的函数f(x)= ,若关于x的方程f2(x)+bf(x)+c=0有3个不同的实数解x1, x2, x3,则(x1+x2+x3)2=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计7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6.(12分)已知命题p:指数函数f(x)=(2a-6)x在R上单调递减,命题q:关于x的方程x2-3ax+2a2+1=0的两个实根均大于3.若p或q为真,p且q为假,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17.(12分)设全集U={1, 2}, 集合A={x|x2+px+q=0}, CUA={1},
(1)求p、q;
(2)试求函数y=px2+qx+15在[ ,2]上的反函数.
18.(12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公民全月工资,薪金所得不超过1600元的部分不必纳税,超过1600元的部分应纳税,此项税款按下表分段累进计算: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不超过500元的部分 5%
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 10%
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 15%
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 20%
………… ……
(1)上表中“全月应纳税所得额”是从月工资、薪金收入中减去1600元后的余额.写出月工资,薪金的个人所得税y关于工资,薪金收入x(0 (2)某人在一月份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是85元,求他这个月的工资,薪金税后收入.
19.(12分)已知p:x2-8x-20>0, q:x2-2x+1-a2>0,若p是q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20.(13分)已知f(x)= ,且f(1)=3,
(1)试求a的值,并证明f(x)在[ , +∞ 上单调递增.
(2)设关于x的方程f(x)=x+b的两根为x1, x2,试问是否存在实数m,使得不等式m2+tm+1≥|x1-x2|对任意的b∈[2, ]及t∈[-1, 1]恒成立?若存在,求出m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1.(14分)对于区间[a, b],若函数y=f(x)同时满足下列两个条件:①函数y=f(x)在[a, b]上是单调函数;②函数y=f(x),x∈[a, b]的值域是[a, b],则称区间[a, b]为函数y=f(x)的“保值”区间.
(1)写出函数y=x2的“保值”区间;
(2)函数y=x2+m(m≠0)是否存在“保值”区间?若存在,求出相应的实数m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
高一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1)能根据定义判断形如什么样的函数是指数函数,了解对底数的限制条件的合理性,明确指数函数的定义域。
(2)能在基本性质的指导下,用列表描点法画出指数函数的图象,能从数形两方面认识指数函数的性质。
(3)能利用指数函数的性质比较某些幂形数的大小,会利用指数函数的图象画出形如的图象。
2、通过对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3、通过对指数函数的研究,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善于从现实生活中数学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1)指数函数是在学生系统学习了函数概念,基本掌握了函数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它是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之一,作为常见函数,它既是函数概念及性质的第一次应用,也是今后学习对数函数的基础,同时在生活及生产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指数函数应重点研究。
(2)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在理解指数函数定义的基础上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难点是对底数在和时,函数值变化情况的区分。
(3)指数函数是学生完全陌生的一类函数,对于这样的函数应怎样进行较为系统的理论研究是学生面临的重要问题,所以从指数函数的研究过程中得到相应的结论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要了解系统研究一类函数的方法,所以在教学中要特别让学生去体会研究的方法,以便能将其迁移到其他函数的研究。
教法建议
(1)关于指数函数的定义按照课本上说法它是一种形式定义即解析式的特征必须是的样子,不能有一点差异,诸如等都不是指数函数。
(2)对底数的限制条件的理解与认识也是认识指数函数的重要内容。如果有可能尽量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对底数,指数都有什么限制要求,教师再给予补充或用具体例子加以说明,因为对这个条件的认识不仅关系到对指数函数的认识及性质的分类讨论,还关系到后面学习对数函数中底数的认识,所以一定要真正了解它的由来。
关于指数函数图象的绘制,虽然是用列表描点法,但在具体教学中应避免描点前的盲目列表计算,也应避免盲目的连点成线,要把表列在关键之处,要把点连在恰当之处,所以应在列表描点前先把函数的性质作一些简单的讨论,取得对要画图象的存在范围,大致特征,变化趋势的大概认识后,以此为指导再列表计算,描点得图象。
高一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秋季起,湖南省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全面启动,我校选用的数学教材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A版教材。与旧教材作一比较,发现本套教材是在继承我国高中数学教科书编写优良传统和基础上积极创新,充分体现了数学的美学价值和人文精神。我校是一所普通的高中,在重点高中和私立学校扩招的影响下,我校新生的素质可想而知了。学生基础差,学习兴趣不大,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本期在教学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有下列几个特点:
1、更加注重强调数学知识的实际背景和应用,使教材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即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美感,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
2、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数学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体现了问题性,本套教材的一个很大特点是每一章都可以看到观察思考探索以及用问号性图标呈现的边空等栏目,利用这些栏目,在知识形过过程的关键点上,在运用数学思想方法产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关节点上,在数学知识之间联系的联结点上,在数学问题变式的发散点上,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内,提出恰当的、对学生数学思维有适度启发的问题,以引导学生的数学探究活动,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3、信息技术是一种强有力的认识工具,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体现了积极探索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帮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力量,对数学的本质作进一步的理解。
4、关注学生数学发展的不同需求,为不同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例如教材通过设置观察与猜想、阅读与思考、探究与发现等栏目,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关于探究性、拓展性、思想性、时代性和应用性的选学材料,拓展学生的数学活动空间和扩大学生的数学知识面,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数学的科学价值,反映了数学在推动其他科学和整个文化进步中的作用。
5、新教材注重数学史渗透,特别是注重介绍我国对数学的贡献,充分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任务与目的
1、了解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理解集合间的关系和运算,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会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描述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了解函数的`构成要素,会求简单函数定义域和值域,会根据实际情境的不同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通过已学过的具体函数,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了解奇偶性的含义,会用函数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根据某个主题,收集17世纪前后发生的一些对数学发展起重大作用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开普勒、伽利略、笛卡儿、牛顿、莱布尼兹、欧拉等)的有关资料,了解函数概念的发展历程。
2、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理解有理指数幂的含义,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掌握幂的运算。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意义,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指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理解指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指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知道用换底公式能将一般对数转化成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通过阅读材料,了解对数的发现历史以及对简化运算的作用。通过具体实例,直观了解对数函数模型所刻画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对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了解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知道指数函数y=ax与对数函数y=loga x互为反函数(a 0, a1)。通过实例,了解幂函数的概念;结合函数y=x, y=x2, y=x3, y=1/x, y=x1/2的图象,了解它们的变化情况。
3、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从而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根据具体函数的图象,能够借助计算器用二分法求相应方程的近似解,了解这种方法是求方程近似解的常用方法、利用计算工具,比较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幂函数间的增长差异;结合实例体会直线上升、指数爆炸、对数增长等不同函数类型增长的含义、收集一些社会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函数模型,了解函数模型的广泛应用。
4、利用实物模型、计算机软件观察大量空间图形,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的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使用材料(如纸板)制作模型,会用斜二侧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通过观察用两种方法(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画出的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完成实习作业,如画出某些建筑的视图与直观图(在不影响图形特征的基础上,尺寸、线条等不作严格要求)。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不要求记忆公式)。
5以长方体为载体,使学生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认识空间中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通过对大量图形的观察、实验、操作和说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平行、垂直判定方法以及基本性质。学会准确地使用数学语言表述几何对象的位置关系,体验公理化思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并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推理论证及应用问题、
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图形,探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经历用代数方法刻画直线斜率的过程,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能根据斜率判定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根据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探索并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体会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能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两直线的交点坐标。探索并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会求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四、教学措施和活动
1、加强集体备课与个人学习,个人要加强自我学习和养成解数学题的习惯,提高个人专业素养和教学基本功。
2、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转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与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是高中数学新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
3、了解新课程教学基本程序,掌握新课程教学常规策略,立足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与学生多沟通、多交流,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5、要深刻理解领悟新教材的立意进行教学,而不要盲目地加深难度。
五、教学时间大致安排
集合与函数概念13
基本初等函数15
函数的应用8
空间几何体8
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10
直线与方程9
圆与方程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