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地理是世界或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经济因素的总的情况。那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试卷怎么做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仅供参考。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所选答案的序号填在第3页的选择题答题栏内)

人类传言的“世界末日”已远离而去,太阳仍每天东升西落,地球也一如往常在不停地运动着。回答1~4题。

1.12月21日出现冬至,冬至日时太阳直射位置在

A.赤道B.北回归线C.南回归线D.本初子午线

2.太阳每天东升西落,这一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地球

A.自西向东自转B.自西向东公转C.自东向西自转D.自东向西公转

3.12月21日,北半球处于冬季,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处于什么季节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4.地球一如往常在不停地运动着。下列关于地球运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4小时B.昼夜更替现象是由地球公转产生的

C.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D.地球公转与自转的方向一致

2012年12月22日,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106°53′E,47°55′N)白天最高气温为-29℃,凌晨气温最低降至-42℃,回答5~8题。

5.查找蒙古国及其首都,选择下列哪种地图较好

A.亚洲政区图B.亚洲地形图C.世界气候图D.世界交通图

6.当日,乌兰巴托的气温日较差为

A.-29℃B.13℃C.-42℃D.-13℃

7.乌兰巴托白天的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

A.2时左右B.正午12时左右C.13时左右D.午后2时左右

8.从五带划分看,乌兰巴托所处的温度带是

A.热带B.南温带C.北寒带D.北温带

9.下列关于赤道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最长的经线B.最长的纬线

C.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D.东、西经的分界线

10.任意两条相对的经线可组成一个经线圈。与20°E经线组成经线圈的经线是

A.20°WB.160°EC.160°WD.180°E

11.某地点的东侧是东半球、西侧是西半球,则可确定该点肯定位于

A.东经度B.西经度C.北半球D.低纬度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注意事项:第Ⅰ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答案填入下面相应的表格里。

1.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下列能说明地球是球体的是

A.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B.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C.春夏秋冬四季轮回D.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2.下列现象中,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而产生的是

A.白昼和黑夜B.昼夜交替C.四季变化D.昼夜长短的变化

3.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在围绕太阳公转,就在我们考试的今天,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

A.a到b之间B.b到c之间C.c到d之间D.d到a之间

4.下列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经线长度相等,所有纬线长度也相等B.纬线有180条,经线有360条

C.所有纬线相互平行,所有经线交汇于两极D.每条经线和纬线都自成一个圆圈

5.地球上有一个地方会让人“找不着北”,这个地方位于

A.赤道B.北极点C.南极点D.本初子午线

6.下图是济南不同季节正午南窗太阳光线入射情况,据图判断

A.甲图是冬季 B.乙图是春季

C.乙图是夏季 D.丙图是秋季

7.正确选择、使用地图,可以方便我们的生活。有关下列四幅地图使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家住云南的'小明想去北京旅游,可从乙图上查找乘火车路线

B.小明想知道世界甲型流感的疫情情况,可通过阅读甲图了解

C.小明来到北京后,购买了丁图以便了解旅游景点的分布情况

D.若四幅图的图幅面积相同,则比例尺大小应是甲>乙>丙>丁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下列是不同时期大陆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8~10题。

8.以上哪一幅图表示的是现代大陆的分布状况

A.①B.② C.③ D.④

12.在一幅地图上,量得甲地到乙地的直线距离为7.2厘米,两地间实地距离为144千米,该图的比例尺是

A.1:2000 B.千米

C.二十万分之一 D.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00千米

13.下列图例中,表示长城的是

14.下列地形类型中,符合“等高线闭合且四周高中间低”特征的是

A.山地 B.高原 C.平原 D.盆地

读右图,回答15~17题。

15.甲地的海拔高度是

A.500米B.1000米C.1500米D.2000米

16.甲地与乙地的相对高度是

A.0米B.500米C.1000米D.1500米

17.若乙地气温为24℃,则甲地气温约为

A.18℃B.20℃C.24℃D.28℃

18.苏联宇航员加加林说,从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这主要是因为

A.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海洋B.地球表面被云层覆盖

C.地球表层被水汽包围D.地球表面森林茂密

19.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火山、地震带主要分布在

A.板块内部B.大陆内部C.陆海交界处D.板块与板块交界处

20.下列词语中,属于描述气候的是

A.风和日丽B.暴风骤雨C.四季如春D.阴转多云

21.下图所示天气符号中,表示雨夹雪的是

22.下列选项中的数据为空气污染指数。四大城市中,空气质量最差的是

A.天津126B.北京87C.上海70D.石家庄437

2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一现象反映气候受到下列哪一因素的影响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因素D.人类活动

24.北半球海洋上气温最高月份通常是

A.1月B.2月C.7月D.8月

25.表示人口分布状况通常使用下列哪一指标

A.人口自然增长率B.人口密度

C.人口数量D.城市化水平

26.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A.两极地区B.高山、高原和荒漠地区

C.赤道地区D.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区

27.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将会产生的现象有

A.就业机会增加B.医疗卫生条件改善

C.住房紧张、交通拥挤D.受教育机会增加

来自中国大陆及港澳地区的部分学生代表,参加了2012年的“北京模拟联合国大会”。回答28~29题。

28.关于右图中学生体质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头发黑直B.鼻梁高

C.肤色黝黑D.体毛较多

29.中国大陆及港澳地区使用的最主要语言是

A.俄语B.英语C.法语D.汉语

30.世界上三大宗教的发源地均位于哪一大洲

A.欧洲B.亚洲C.非洲D.北美洲

31.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根本差别在于

A.劳动生产方式B.人口密度大小C.人口数量多少D.居民收入高低

32.下列条件中,不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是

A.资源丰富B.交通便利C.水源充足D.地形崎岖

3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划分依据是

A.自然条件差异B.政治地图变化C.发展水平差异D.社会制度不同

34.发展中国家大多数位于

A.亚洲、非洲和南美洲B.南极洲、南美洲和欧洲

C.非洲、亚洲和北美洲D.欧洲、北美和大洋洲

35.下列国家中,既位于亚洲又属于发达国家的是

A.中国B.日本C.俄罗斯D.德国

选择题答题栏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答案

题号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

答案

二、读图分析题(共30分)

36.读下图,回答相关问题。(7分)

(1)①、②两地区人口都很稠密,但形成原因不同,①地主要是;

②地区主要是因。

(2)③地区人口稀少,主要是因为该地区:

(3)①、②、④三地区中,以黑色人种分布为主的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

(填序号)

37.读“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6分)

(1)丙、丁处分别表示的地形部位是:

丙;丁;

(2)甲山位于乙山的方向,甲山的海拔应在米以上;

(3)学校利用暑假组织学生进行登山活动,在从A点沿图中虚线登上甲山顶的过程中,山坡陡缓变化状况是先后。

38.根据下图,完成相关要求。(12分)

(1)A处为洲,B为介于两大洲之间的运河。

(2)①、②两点所在的线为(经、纬)线。①点的经度为,按纬度①点位于(高、中、低)纬度地区。②点位于洋上。

(3)③地的气候状况如右侧图,该地为气候(类型),其气候特征可描述为:。气候的两大要素是和。

(4)甲、乙两图表示1月份两地居民衣着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与(海陆、纬度、地形)因素影响的气候差异有关。此时,乙地为季(季节)。

39.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5分)

(1)读图可知,全球气温分布规律是从纬向纬气温逐渐降低,造成这种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海陆、地形)。

(2)世界气温最低的地方是在

洲。

(3)南、北半球中,等温线比较平直的是半球。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试卷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答案CABBABDDBCBBCDCCAA

题号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

答案DCBDCDBDCADBADCAB

二、读图分析题:(共30分)

36.(7分)

(1)工业发展最早,经济发达(2分);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较早(2分)

(2)终年严寒(1分)

(3)④(1分) ①(1分)

37.(6分,每空1分)

(1)陡崖山脊(2)(正)南900(3)缓陡

38.(12分,每空1分)

(1)欧巴拿马(2)纬30°E低大西洋

(3)热带雨林全年高温多雨气温降水

(4)纬度夏

39.(5分,每空1分)

(1)低高纬度(2)南极(3)南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24.天气时间短、变化快。气候时间长,变化不大,比较稳定。

25.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大多为阴雨区)。

26.天气符号,设法记住P49页的天气符号。

27.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污染指数越大,空气受污染就越严重。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28.一天中,气温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气温在日出前后;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29.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1月最低;海洋上8月,2月最低,南半球相反。一年内的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30.等温线的特点:①闭合曲线(如果中心气温比周围气温低,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如果中心气温比周围气温高,表示这里是高温中心。)②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气温相等。③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31.世界气温分布规律:①一般来说,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②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③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32.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33.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通常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在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相等。

34.世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四多四少):①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②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③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大陆内部降水少。④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如世界“雨极”是乞拉朋齐,世界“干极”是阿塔卡马沙漠。

世界的气候

35.气候类型:①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②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1月平均气温高于0℃)③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1月平均气温低于0℃。)④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⑤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⑥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降水柱状都低于100mm)说出下图中数字①-⑨代表的气候类型名称

36.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举例)、海陆位置(举例)、地形(举例)。可用P66举例

37.气候与人类活动:①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显著。②人类活动使气候变暖的后果及解决办法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计划

针对中考复习时间短任务重的现状,结合县教研室的工作计划和我校教学实际,特制定以下教学计划

第一阶段,依据“新课标”和“探究”回扣教材,全面复习,夯实基础,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也要抓好全体学生,不能只抓少数尖子生而忽视学困生,以免影响学科的整体成绩。在这个阶段,我们对学生提出的口号是“以课标为纲,以教材为本。明知识要点,抱地图打滚。”争取第一轮全县水平测试,以较好的成绩为后续复习奠定一个稳定的思想基础。

第二阶段,重点教给学生利用基础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尤其是要会分析当今社会的一些热点问题,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这阶段安排了以下两个环节:

1、梳理体系环节。

打破几册课本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的界限,以地图为中心,整合相关地理知识,形成知识的系统化,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提高空间思维能力(地理思维能力),也便于学生形成知识专题。

2、讲练结合环节。

主要分各种题型的讲练(读图、填图、绘图训练,材料分析题训练,开放性题目训练),各种专题的讲练(精选部分中考试题,组成几套专题练习)。通过讲练,帮助学生总结和归纳有规律性的知识,教给学生解题思路和方法。学习解决某一类问题切入点的方法、规范表达的方法、分析地图的方法及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同时布置量小而精的作业(对练习要精选,注意练习的基础性、代表性、典型性,以基础题为主,适当综合、适当提高。坚决舍弃“繁、难、偏、旧的题目”)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并从中发现不足和漏洞,及时调整教学,补缺补漏。通过这个环节的复习,让绝大多数学生基本做到熟悉课本知识点,掌握应考方法,能够举一反三。力争在全县第二轮水平测试中,学生总体水平有长足进步。

第三阶段,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和忠孝模拟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一)是试题的.选择要符合思路。从题量、题目组成、到考查的知识、技能、方法及能力等各方面都要符合中考要求,尤其要符合新课改理念。

(二)是试题不易过难,重点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应考心理,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三)是指导答题技巧。

(四)是指导学生解决由于粗心大意导致失分的方法。

(五)是及时激励学习进步、解题方法巧妙的学生,尤其是对进步较大的后进生更要大加鼓励。

采取的措施:

1、全面复习,坚定不移地抓好基础知识的教学。知识点要砸牢,并且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此类题虽难度不大,但是情景性强,涉及面广。

2、认真研究中考试题,把握命题脉博。

(1)认真研究近三年中考试题,把握好知识的难度和强度,以及命题的思路和方向,采取有针对性的复习。

(2)认真分析试题结构,加强对选择题、综合题专项训练。

(3)注意抓好区域地理重点知识的复习,将中考热点问题融入其中。如最新科技发展、时事新闻等,注意观察生活,联系实际。如环境污染问题、水资源问题、能源问题等。

3、要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复习,提高复习效率。

初中地理内容多、时间紧、学习压力大,如能花较少的时间达到最佳的复习效果显得尤其重要,为此用“联系法”来复习,往往效果不错。

(1)图文联系。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经常把图文联系起来,化抽象为直观,有助于形象记忆,同时还培养了读图能力和表达能力。

(2)时空联系。地理分布具有时空性。如: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与南水北调工程的联系等。

(3)因果联系。地理现象和地理成因密不可分,联系起来有助于理解记忆。

(4)知识和实际联系。联系生产生活,关注社会热点,学以致用才有乐趣,知识得到验证才不会遗忘。

(5)共性和个性的相联系。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和地区差异性。复习区域地理,把区域共性和个性对比联系起来,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通过这种方法来复习,不仅有助于牢固掌握基本知识,对中学地理能够融合贯通,而且防止了单纯机械记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4、培育学生良好的答题习惯。答题词时时间分配要合理,注意审清题意,尽量使用地理专业术语。

5、加强集体备课,努力提高复习课教学效率。

6、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近年中考题特别关注环保、能源、可持续发展、高科技、国内外时政大事等社会热点问题。此类题不仅能较好地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极大地促使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关注国家、人类和世界的命运,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是中考命题的焦点。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