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粤教粤人版电子课本

教材一般分为人教版、沪科版、粤教版、新课标、人教大纲版、粤沪版、江苏科技版、北师大版。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七年级地理上册粤教粤人版电子课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七年级地理上册粤教粤人版电子课本



查看完整版可微信搜索公众号【5068教学资料】,关注后对话框回复【7】获取七年级语文七年级数学七年级英语电子课本资源。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地图

1、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文字式、线段式、数字式

2、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3、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4、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5、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方法:

一般的地图,用一般定向法: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有指向标的地图,用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方向一般指向北方。

有经纬网的地图,用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6、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要记住常用的图例)

7、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8、海拔(绝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等高线:在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点的连线。

9、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较缓。

10、由等高线的特点判断地形:

山顶: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鞍部:两侧的等高线比较高。

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七年级上册地理练习题

一、选择题

读“东西半球图”,回答1~2题。

1.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大洲是 ( )

A.亚洲、大洋洲  B.欧洲、非洲

C.南、北美洲    D.大洋洲、南极洲

2.图中代号①所在的大洋是 (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3. 有关右图四大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大洲面积,且与B大洲陆上相邻

B.B大洲位于西半球,有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

C.C大洲与D大洲位于同一板块

D.D大洲纬度较低,气候温暖湿润

4.全球分为七大洲,其中完全处于北半球的大洲有 ( )

A.欧洲、北美洲 B.欧洲、亚洲 C.非洲、大洋洲 D.北美洲、南美洲

5.下列哪个地理事物不是大洲的分界线:( )

A.苏伊士运河 B.乌拉尔河 C.巴拿马运河 D.马六甲海峡

6.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 ( )

A.亚洲 B.北美洲 C.大洋洲 D.南极洲

7.四大洋中,面积最小的是 ( )

A.印度洋 B.太平洋 C.北冰洋 D.大西洋

8.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沧海桑田”不可能发生 B.世界海陆分布今后不会再发生变化

C.世界火山、地震与板块运动有关 D.各个板块始终是静止不动的

9.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认为,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结的一块大陆,后来原始大陆才逐渐分离,形成了今天的七大洲,这一学说被认为是 ( )

A.板块构造学说 B.地心说 C.同心说 D.大陆漂移说

10.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有 ( )

①气候变化 ② 人类活动 ③ 地壳的变动 ④ 海平面的升降

A. ②④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③

11.对于大陆漂移说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是科学家在掌握大量科学证据的前提下提出的

B.仅仅是一种假说,永远不会被人类证实

C.它的提出,使人类重新认识了地球

D.是根据一次偶然发现而提出的,缺乏科学依据

12.下列各项,可以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 ( )

①世界一些地方的大陆轮廓的凹凸十分吻合 ②非洲和南美洲生活着不会飞的同种

海牛和鸵鸟 ③喜马拉雅山原是一片大海 ④地球上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A.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

13.喜马拉雅山仍在不断上升的原因是 ( )

A.位于板块交界处 B.位于板块扩张部位

C.位于火山、地震带上 D.位于板块挤压部位

14.根据板块运动的规律推测,以下叙述正确的有 ( )

①大西洋面积将扩大 ②地中海将会消失

③亚洲大陆和欧洲大陆将分离 ④非洲大陆与南美大陆将发生碰撞

A.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①②

15.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的比例是 ( ) ( )

A.各占二分之一 B.三分之二海洋

C.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D.四分之一陆地

16.世界上面积的大洲是 ( )

A.亚洲 B.北美洲 C.南美洲 D.非洲

17.面积、水温、水体最深的大洋是 ( )

A.大西洋 B.太平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18.全球的火山地震带是 ( )

A.东非裂谷带 B.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C.环太平洋沿岸地带 D.大西洋海底地震带

19.世界上面积的岛屿是 ( )

A.台湾岛 B.格陵兰岛 C.马达加斯加岛 D.加里曼丹岛

20.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下列哪两大板块挤压形成的 ( )

A.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B.南极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C.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 D.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21.右图中字母C、E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分别为 ( )

A.岛屿、半岛  B.海峡、大洋

C.半岛、岛屿 D.大陆、岛屿

22.关于地球上大洲、大洋的一些叙述,正确的是 ( )

A.七大洲中,亚洲面积,欧洲面积最小

B.四大洋中,太平洋面积,它的面积近于其他三大洋面积的总和

C.四大洋是彼此相通的水体,七大洲是彼此不相连的陆地

D.赤道穿过的大洲自东向西依次有亚洲、欧洲、南美洲和大洋洲

23.平均海拔和最低的大洲分别是 ( )

A.亚洲、大洋洲B.南极洲、欧洲C.北美洲、欧洲D.亚洲、欧洲

24.按面积从大到小顺序排列的大洲是 ( )

A.亚洲、北美洲、非洲、欧洲

B.亚洲、非洲、北美洲、南极洲

C.亚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

D.亚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

25.关于世界各洲分界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麦哲伦海峡

B.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直布罗陀海峡、苏伊士运河

C.非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土耳其海峡

D.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第Ⅱ卷(非选择题 50分)

二、非选择题 (每空1分,共50分。)

26.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5分

(1)图中表示的是东西半球还是南北半球 ,我国位于这两个半球上的 半球。

(2填出下列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

大洲C 平原M 高原G

山脉T 盆地N 大洋A

(3)大洲W 和南美洲的分界线E是 运河;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D是 运河。

(4)被三大洲包围的大洋是 (填名称),被三大洋包围的大洲是 (填字母)。

(5)大洋B 到北冰洋的通道F是 海峡.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

春去秋来,又是一年开学季,在这一学期,我任教初一的5个班,初一(5)到初一(9)。面对这一群新面孔,潮气蓬勃,脸上写满了对知识的渴求,让我内心澎湃激荡,激发了我对教学的热情。现在,我对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作个计划。

一、详细分析教材内容

本期共有五大章内容必须掌握,而且中考重点章节较多,尤其是有关地球的面貌和世界的气候这两大方面的内容,历年来考点多,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Ⅰ:让我们走进地理

本章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地理做情感上的铺垫和准备,引导学生认识地理,亲近地理,进而热爱地理。教材安排了“我们身边的地理”和“我们怎样学地理”这两节,它们分别介绍了地理学科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意义,以及地理学习的方法与途径。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教材遵循了低起点的原则,降低了课程起始时的难度,将有关地图的内容进行了分解,仅把一部分地图基础知识纳入本章内容,而将难度较大的有关地图运用的内容分解到其他章节之中。

Ⅱ:地球的面貌

本章涉及课标“地球与地图

”中的“地球与地球仪”和“地图”,以及“世界地理”中的“海洋与陆地”共3个方面的课程内容,共安排了“认识地球”“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和“海陆变迁”4节课文。考虑到本章内容难点过于密集,加之学生又是刚刚接触到地理这门课程,为了避免因学习难度过大,大部分学生往往丧失地理学习兴趣这种在以往的教学中常常出现的现象的发生,经过慎重考虑,教材将有关地球运动的绝大部分知识后移,安排到本册第四章第三节中进行教学。

Ⅲ:世界的居民

本章对应课程标准是“世界地理”概况中的“居民”,这部分课程内容又人口与人种、语言和宗教、聚落3个方面构成。教材编写时,将人口与人种拆开分为两节,由此形成了本章“世界的人口”“世界的人种”“世界的语言与宗教”和“世界的聚落”4节学习内容。

Ⅳ: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本章涉及到课标“气候”和“地球与地图”中的相关内容,共安排了“天气和气候”“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等四部分内容。在了解全球海露分布之后,认识世界地理环境的地区差异就成为一个重要的学习目标。影响区域差异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气候。一个地区的气候特点,影响着该地区的水文、植被、土壤等要素的特点。气候包括多种因素,如气温、降水、气压、干湿度等。气候的地区差异是由这些因素的`地区差异所综合形成的。同时,气候时一个地区长期天气的平均状况。为此,教材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选择了天气、气温和降水三方面内容,以及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部,力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

五:世界的发展差异

学习世界地理,要认识世界各地区在自然、文化、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差异。自然、文化的差异在前面的章节中已经涉及了,在世界地区发展差异中,学习目标重在经济差异。如果把学习目标定位在经济发展差异上,自然会要求学生了解一些量化指标,如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等。课程标准从降低要求出发,只定性地要求认识世界地区经济发展是部平衡的。

二、教学大体思路和目标:

(一)大体思路

⑴把握课程新理念,培养能力求发展

《地理课程标准》中鲜明地提出了地理学科的六大理念,其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这次课程改革中突出强调的两个最重要的理念。这也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育理念的充分体现。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做到:

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与评价机制

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体现出来,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评价学生不能以分数来作为评价学生唯一的标准,要重视学生的发展变化,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并充分注意他们在情感态度行为方面的变化,在实施课堂教学中特别要注重这点。

②构建新型的地理课程:这要求我做到不断学习,转变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尽快适应地理新课程的教学。加强科学研究,由"教书匠"型转变成"学者型"教师。还要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不能满足于"三板"教学,而要努力学习与掌握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技术。

⑵体现教学新原则,调整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本期除了完成必须的教学任务外,要把教学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上。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实现这一目标。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本期地理教学,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进一步提高阅读地图的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画图能力。

2、通过本期地理教学,使学生掌握世界地理概括,包括地球面貌。世界人口和人种等分布特点,了解人口问题给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

3.掌握世界的气候,包括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其世界气候类型。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从多方面培养学生读图方法和运用地图的能力,使学生领会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明确掌握地图知识和技能,也是今后建设祖国所应具备的文化素质之一。

[知识和能力]

1.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以及等高线等基础知识。

2.学会运用比例尺在图上量算两地间的距离,以及在地图上辨认方向。

3.初步学会在各种地形图上判断地势高低起伏状况,以备将来能用在生活和生产上。

4.在地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种地形。

5.用比例尺量算距离,在地图上识别方向、填绘常用图例和注记。

6.在各种地图上,学会判断地势起伏高低的方法,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7.能够使用目的(如旅游)确定所选择的地图类型及其比例尺。

8.举例说明一到两种现代高科技地图(例如遥感图像和电子地图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重点

1.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和线段比例尺。

2.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

3.用海拔计算地面高度。

4.等高线稠稀与坡度徒缓。

5.分层设色地形图。

教学难点

1.比例尺大小的判别以及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

2.在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

3.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表形态。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和方向,但是,要和地图“对话”,获取我们所需的信息,这是不够的,还必须认识和熟悉地图的“语言”——图例。

板书

地图的基本因素——图例

[讲授新课]

提出问题

什么是图例?

指导阅读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3图1.22中有关图例的文字说明,以及课本P14第3自然段,使学生知道图例是指: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说明各种地理事物的文字和说明各种地理事物的数字,又称注记。

组织活动

1.让学生看课本P14图1.24“一些常用图例”,自己想办法尽快记住一些常用的图例。

2.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记忆的好方法。教师给予指导启发,如点状的符号有哪些?分别表示什么地理事物?线状的呢?面状的呢?等等。

3.教师可用电脑逐个展示各种图例,让学生辨认,也可用课前准备的“图例卡片”,进行“找朋友”或“对号入座”等游戏。

4.组织学生进行绘制自己居住房间平面图的比赛,看谁画的又符合实际又美观,图上要有比例尺、方向以及自己设计的图例等要素。

评价点拨

展示若干学生绘制的平面图,点拨评价后说明记住图例虽然很好,但地图一般都附有图例,所以也不需去死记硬背,关键是要掌握识图的方法和步骤。结合绘图中的问题,强调在绘图和填图时,图例要规范准确,特别是注记,应该字体清晰匀正,大小合适,排列应“横写自左向右,竖写自上而下”,点状事物不离点,线状事物也是线,面状事物不出面。

小结过渡

同学们,比例尺、方向、图例是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只有熟练掌握了这些阅读地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很好地与地图“对话”,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板书

二、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提出问题

1.当前人们的哪些社会活动会用到地图,各需要什么样的地图?

2.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你是否知道人们除了

利用地图之外,还有哪些方法、手段,能够更加快速和准确地获得有关地表环境状况的信息?

讨论交流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9第1和第3自然段以及阅读材料“地图家族一览”,以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列举说明。

评价点拨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评价后小结点拨。

①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地图,如气候分布图、农作物分布图、工业区或工业城市分布图、铁路、公路分布图、旅游景点分布图、商业中心分布图、政区图、军事地图等。

②根据地图的内容,通常可以划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两类。普通地图是反映自然和社会经济一般特征的地图,概括程度高,多为小比例尺地图。专题地图则是根据专门用途着重反映一种或几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地图。

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在地图绘制中的广泛应用,出现了许多新型的地图,地图家族中新贵族不断涌现,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使传说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变成了现实,人们能够更快、更准确地传输和获取地理信息,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更大的方便。

④根据目的和需要,选择和使用地图,查找和获得所需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好习惯。特别是地理课的学习过程中更是离不开地图,正如人们说的那样:“地图是地理的眼睛”,如何才能充分利用地图学好地理呢?

讨论引导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地图在自己学习地理过程中的.体会后进一步引导:

1.运用地图的方法——上课时要做到左图右书,图文结合,养成读图、用图的好习惯。

2.运用地图的步骤:

①看和指——在图上找到所学地名,指出它的位置。

②读和写——生疏地名反复读,同音、近形、近义的地名要多写。

③想和说——看到的事物要多动脑想,想好以后要表达出来,能够“看图说话”,把“哑图”变为“活图”。

④变和画——变是指在地图上获取的信息,要善于迁移应用(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画是指要多动手进行画图练习。如照着画、默着画、反着画(如图上画的是南半球某种现象,你就画北半球相反的某种现象)、繁化简、图配文、创新画等。

总之,学地理,在脑海里时时、事事都要装有一幅活地图,逐步建立空间概念。

反馈练习

1.电脑展示下面三件事,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件事,让各小组去组织分配的活动,看看需要选择什么样的地图,为什么?

2.各小组再去韩国汉城乘坐地铁,让学生完成课本P21活动2。

[课堂小结]

根据以下电脑展示,引导学生共同归纳地图基本要素的内容,强调养成运用地图的好习惯。作业布置每个学习小组,用16开纸把学校的平面图设计出来,以“我为学校提建议”为形式设计未来的学校建设方案;或以“我浪费时间了吗”为主题,结合现有城市地图分析本组同学上学的路线是否最为简捷。地图上要有自己设计的图例及其他要素,以及绘图小组同学的姓名,一周后,大家评比,看哪个组绘的最准确、最美观。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