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设计大全

  地球上许多自然现象同地球在宇宙中的空间位置,特别是同太阳的空间位置分不开。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设计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设计大全一

  教学设计 个性化审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知道五带界线、范围及光照情况。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运用地球运动仪演示,说明地球自转公转特点,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着的,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与地球运动有关,从而树立唯物论和无神论观点。

  教学重点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和地理意义。

  2.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

  3.五带的划分及特征。

  教学难点

  1.由于地球的自转所产生的地方时差。

  2.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

  3.四季的形成。

  教具

  地球仪若干、手电筒若干、地图册、自制地球自转仪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

  课时安排

  2~3课时。

  建议第1课时讲地球的自转及地理意义、公转的方向和周期;

  第2课时讲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第3课时复习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讲五带的划分。

  教学设计

  第1课时

  (新课导入)

  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寒来暑往的四季变化,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自然现象。那么大家知道这些现象的形成原因吗?学习本节内容后,同学们就能找到答案了。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板书)

  活动1 请一名同学读教材P9阅读材料“是天转还是地转?”

  问: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请谈谈你的感想?(同学回答)

  教师:请同学们记住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哥白尼,学习他勇敢的科学精神

  活动2 (布置自学内容)请同学自读教材关于地球自转内容,完成下列内容(教师在学生阅读时板书以下内容)

  (说明:自转相关概念简单,学生可以自行归纳,横线不板书)

  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设计大全二

  基本信息 课题 人教版七年级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作者及工作单位 江西省德兴市实验学校:应站吉 教材分析 1.本节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和地球仪,本节课的地球的运动则体现了事物是运动的哲学原理,更是第三章中的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的基本地理原理之一;

  2.本节的知识点有二个:地球的自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地球的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学情分析 1.学生读图能力、综合分析及概括能力不强,空间想象力也不够丰富。

  2.通过观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总结出地球运动的性质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符合学生由到抽象的认知规律。

  3.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人地关系学生很难分析全面。 教学目标 1、掌握地球运动两种形式的概念及特点;

  2、理解地球自运动分别产生的地理现象;

  3、初形成对地球运动的好奇心和探索心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和地理意义;

  2、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

  3、五带的划分及特征

  难点:由于地球的自转所产生的地方时差和昼夜更替;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的差异;四季的形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引言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和地球仪》,知道地球的形状,那么地球的运动状态如何?又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这些问题 导入 显示夸父逐日的图片

  引导学生读出北半球中的季节差异及太阳的东升落 1、讲神话故事

  2、认识夸父逐日中体现出来的地球运动现象 神话故事提高学习兴趣,并激发学生的探知欲 自学 出示地球运动两种形式的表格 阅读课本第11——14页,完成地球的两种运动形式对比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地球的自转 出示地球的自转及晨昏线图,引导分析地球自转的性质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提醒:晨昏线不一定经过南北两极 观察地球自转,归纳出自转的定义及其性质;

  观察晨昏线,小组探讨出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 观察能力及分析归纳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学习意识 理论归纳 归纳由上两个环节中观察得出的理论 做笔记 提升理论素质 能力拓展一 出示南、北两极的俯视图 辨别南、北两极的地球自转情况

  归纳:南顺北逆 观察能力及分析归纳能力的培养 过度:地球除了绕地轴自转外,还会与其它七个行星一起绕着太阳公转 地球的公转 出示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及二分二至直射点图,引导分析地球公转的性质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日心说”的意义 观察地球公转得出公转的性质;

  观察二分二至图,完成太阳直射点位置表格 观察能力及分析归纳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学习意识 理论归纳 归纳由上两个环节中观察得出的理论 做笔记 提升理论素质 能力拓展二 引导学生分析太阳直射的移动规律及各时间段北半球的昼夜分布情况 观察四季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小组合作得出各时间段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 观察能力及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 南北回归线 展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引导南北回归线的地理意义 观察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总结南北回归线的意义 观察能力及分析归纳能力的培养 五带的划分 引导学生分析热量的分布 观察得出地球的五个温度带 观察能力的培养 小结 利用表格,完成对本课的小结;引导学生分析夸父逐日故事中的地理现象发生的地理原理 准确地完成表格内容;

  分析神话故事中的地理现象:季节变化和太阳的东升西落 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 课堂巩固 公转方向及二分二至的标注;二分二至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昼夜长短在实际生活中的判定 标注公转方向

  标注二分二至

  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设计大全三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运用自制教具演示地球公转,获得对公转特点的认识。

  2.在正确演示地球公转中观察,并结合公转示意图和生活体验,比较分析北半球二分二至日时的昼夜长短、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理解四季的变化。

  3.了解地球五带的划分依据、范围及地理特征。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学会模拟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在参与演示工程中认识并理解地球的公转。

  2.能够用四季更替和不同纬度地区热量的差异等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公转。

  难点:

  能使用自制学具模拟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并列表说出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当地的昼夜长短状况,感悟当地不同季节获得热量多少的不同。

  3. 教学用具

  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课件展示:视频(邹城四季景观)

  讲述:短短的视频让我们感受到了邹城春夏秋冬不一样的美丽,四季的变化让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那么产生四季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地理课堂探讨地球公转的奥秘。

  新授课:

  第一模块:观察与发现—地球公转的基本特点

  1、观察地球的公转运动,结合课本16页文字,快速完成多媒体展示的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以上问题。教师强调: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逆时针),公转姿态:地轴倾斜,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方向保持不变。(教师边讲解,边演示。)

  2、用教具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第一步:介绍教具;第二步:摆位置;第三步:学生自主演示;第四步:纠错;第五步:学生示范演示。

  ?第二模块:演示与记录---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时阳光直射点的差异

  1、地球在公转时,它总是倾斜着身子,这就导致了太阳直射点发生移动,那么它会在哪个范围内移动呢?同学们再次演示地球的公转,让地球仪停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位置,注意观察太阳分别直射哪条纬线?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2、学生汇报演示观察结果。教师完整演示一遍地球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位置时阳光的直射点。教师边演示边讲解。讲述:北半球春分时,阳光直射赤道;过了春分,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北移动,到夏至日,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这一天阳光直射点到达了它在地球上的最北界限(23.5°N)因为过了这一天,太阳就该回头向南移动,所以我们把23.5°N称为北回归线;秋分时,阳光再次直射赤道;过了秋分,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到冬至日,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这一天阳光直射点到达了它在地球上的最南界限(23.5°S)因为过了这一天,太阳就该回头向北移动,所以我们把23.5°S称为南回归线;第二年的春分时阳光又直射赤道,地球公转一周就结束了。

  3、随着地球公转一周,你能发现太阳直射点在哪两条纬线之间往返移动呢?(生答)

  ?第三模块:探索与发现---明白四季产生的原因

  (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太阳直射点的回归移动,使地球上产生了很多地理现象;比如贝贝发现自己的影子在夏季、冬季时不一样,为什么呢?影子的长短与什么有关系呢?我们联系一下我们的生活,一天中,你的影子什么时候最长(早晨、正午)?(生答);什么时候最短(早晨、正午)?(生答);一天中,什么时候太阳高度最高(早晨、正午)?(生答);什么时候太阳高度最低(早晨、正午)?(生答);结合图片,说出影子的长短与什么有关系?(生答);

  ?2、同理,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是如何变化的?咱们以北半球的A地为例,这次的观察点是:A地正午太阳高度随阳光直射点移动是如何变化的?教师演示动画,学生观察,完成表格中的内容。

  ?整理:一年中北半球:夏至日太阳高度最高—影子最短

  冬至日太阳高度最低—影子最长

  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设计大全四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第2课时)

  个案设计 个性化修改 教学设计

  第2课时

  复习导入

  (复习自转的相关知识,内容略)

  讲授新课

  教师: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地公转。

  二、地球的公转(板书)

  活动1请同学自读教材关于地球公转内容,完成下列内容

  (教师在学生阅读时板书以下内容)

  二、地球的公转(板书)

  1.方向:自西向东(逆时针)

  2.周期:一年

  3.公转中心之一:太阳

  4.轨道:近似圆形的椭圆

  结合图1.19地球公转示意图

  教师演示1:地球的公转(充分利用地球仪、电筒等材料。演示时务必注意地轴的倾斜方向),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并思考:

  1.地球绕什么在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什么?(太阳。自西向东)(学生回答,教师略作归纳,并讲述公转的周期)

  2.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地轴是倾斜的还是竖直的?地轴指向是否发生了变化?(倾斜的。没有)

  (板书)5.特征:a、地轴与公转轨道夹角66.5度

  b、地轴的北极总指向北极星附近

  教师演示2:教师在讲台上摆好地球的“二分二至日”的四个位置,将自制的十字光源放在四个地球位置中间,观察太阳直射情况。

  学生与老师一起画出地球公转示意图,边讨论边填表格。

  节气

  日期

  太阳直射的纬度

  北半球昼夜长短

  获得太阳光热

  冬至

  12.22前后

  23.5°S

  白天最短,夜晚最长

  最少

  春分

  3.21前后

  0°

  一样长

  一样多

  夏至

  6.22前后

  23.5°N

  白天最长,夜晚最短

  最多

  秋分

  9.23前后

  0°

  一样长

  一样多

  (板书)6.产生现象:四季变化

  (说明:“二分二至”是初中地理学生时的难点,教师演示时一定注意地轴倾斜角度及方向,并边演示边画图,注意分解难点)

  活动2请2名学生上讲台,用自己的脑袋当太阳和地球,根据自己的理解演示“地球公转”。

  (设计说明:让学生在表演中体验地球公转的真实状态,为理解地球公转特征打基础。历届教学证明,这个活动学生非常喜欢,记忆深刻。哈……这绝对是本节课的亮点。)


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设计大全相关文章

1.7年级地理教案:地球的运动

2.初中一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

3.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大全

4.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及答案

5.初一地理地球运动知识点总结

6.2020初一地理的教学计划

7.2020初一地理学课上册的教学工作计划

8.2020初一地理的教学工作计划5篇

9.地球运动的知识点总结 地理地球运动的知识点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