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关于“力”的必考结论与学习方法

  同学们初二开始接触学习物理,物理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其中的力学部分是最基础也是最常考的部分,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初二物理关于“力”的必考结论

  一、力的概念: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间的推、拉、提、压、吸引、排斥等都叫做力的作用。物体间里的作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接触而产生的力,如物体间的推、拉、提、压等;另一种是物体间不直接接触而产生的力,如物体间的吸引、排斥等。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另一个物体也对这个物体施加力。换句话说,产生力的物体,即是施礼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也就是说要产生力,必须有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3、力的作用效果:一是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二是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发生改变。

  二、力的描述:

  1、力的三要素: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有关系,所以我们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字母N来表示。1N的力大约是我们用手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3、力的图示法: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就是力的图示法。

  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来表示力的方向,这种表示力的形式叫做力的示意图。

  三、弹簧测力计:

  1、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测力计。实验室中常用的测力计叫做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主要是由弹簧、刻度盘、指针组成的。

  2、工作原理:弹簧在一定的弹性限度范围内,弹簧伸长的长度跟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因此弹簧测力计刻度盘上刻度线的分布是均匀的。

  四、弹力:

  1、弹性: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特性叫做弹性。

  2、物体在弹性范围内发生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3、弹力:因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五、重力:

  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的三要素:

  ①重力的大小: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比值用g来表示,g=9.8N/kg

  重力的计算公式:G=mg

  ②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③重力的作用点: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六、摩擦力:

  1、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摩擦力用f来表示)

  2、摩擦力的分类:

  A 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B 滚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C 静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将要运动而未运动时所产生的摩擦力。

  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还与压力大小有关,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4、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压力;增大接触面的光滑程度;变滑动为滚动;使接触面彼此离开。

  七、二力平衡:

  1、平衡状态:物体在两个力或几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为平衡状态。

  2、平衡力的条件:同体、等值、反向、共线。

  八、力的合成:

  1、合成的思想:等效替代法。

  2、合成原则:同向相加,方向不变;反向相减,方向跟比较大的那个力的方向

  九、惯性:

  1、惯性:一切物体不论它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都具有一种维持它原先运动状态的性质

  2、惯性的大小只和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3、惯性定律(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的原来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为止。

  怎么应对初二物理力学题

  1、细读书,多设问,培养自学能力

  教材的阅读,主要包括课前阅读,课堂阅读和课后阅读。

  (1)课前阅读,有的放矢.根据课本内容的不同,结合课文中提出的问题,边读边想。对新课内容有一个粗略的了解,弄清知识点,找出重点、难点,作出标记,以便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解时突破,攻克难点。

  (2)课堂阅读,就是在进行新课的过程中阅读,对于那些重点知识(概念、规律等)要边读边记.对于关键的宇、词、句、段落要用符号标志,只有抓住关健,才能深刻理解,也才能准确掌握所学的知识.

  (3)课后阅读,结合课堂笔记,在阅读的基础上勤总结、归纳.新课结束或学完一章后,结合课堂笔记去阅读,及时复习归纳,把每节或每章的知识按“树结构”或以图表形式归纳,使零碎的知识逐步系统化、条理化.通过归纳,可以把学过的知识串成线,连成网,结成体.以便加深现解,使知识得到升华.

  2

  2、细观察,会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学习物理获得感性认识的源泉,也是学习物理学的重要手段.初中阶段主要观察物理现象和过程,观察实验仪器和装置及操作过程,观察物理图表、教师板书等.

  3

  3、勤实验,会操作,提高实验技能

  实验是研究物理的基本方法,它对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观察分析能力,提高实验技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演示实验可以通过分析物理现象,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

  在学生实验中,要接触实验器材,了解实验目的和原理,严格按使用规则和程序亲自操作,作必要的记录,根据实验内容得出结论,呀袄做到手、眼、脑并用.通过实验,自己去“发现”规律,学到探索物理知识的方法。

  4

  4、多思考,细比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孔子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学习的开端、思维的动力.在物理学习中,要结合结合教材中的“想想议议”,进行巧妙的设疑,多动脑积极思维,多质疑,多解疑,才能真正弄清物理概念、规律的内涵和外延,并提高表述能力.如在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时,可先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认识到浸在液体里的物体不论是上浮的还是下沉的都受到浮力……

  5、善记忆,会记忆,提高记忆效益

  为了使学到的知识牢固地铭刻,必须加强记忆.如图表记忆,顺口溜记忆,理解记忆,类比记忆,系统记忆,形象记忆等,这些巧记、妙记,都能缩短记忆周期,使知识信息贮存得牢固.如果能做到科学记忆,就可以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智慧的仓库”.在新的学习活动中,当需要某些知识时,则可随时取用,从而保证了新知识的学习和思考的迅速进行.

  6、广训练,精练习,提高学习成绩

  练习是掌握知识,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练习包括课堂练习、作业练习、实验操作练习、单元练习及综合练习等。进行科学的思维活动,不断探索解题的方法、思路和技巧,以便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抓住关键的词句和物理过程仔细分析,同时应反思解题过程,勇于修正错误,不断提高解题能力和思维效率


初二物理关于“力”的必考结论与学习方法相关文章:

1.初中物理力学超详细知识点总结与学习方法

2.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大全

3.初二物理力的知识点总结

4.初二物理学习方法指导与学习方法总结

5.初中物理六大能力的培养与学习方法

6.初二学习方法指导与学习方法总结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