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最新

物理学起始于伽利略和牛顿的年代,它已经成为一门有众多分支的基础科学。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最新,欢迎大家参考阅读,希望大家喜欢!

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光的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108/s

1、光直线传播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等

2、光年:光年是长度单位

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两种反射现象: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注意:1、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2、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

(1)像和物的大小相同;(2)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3)成的是虚象

2、平面镜对光的作用 :

(1)成像 (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1、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光屏接收到。

2、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

成的,不能用光屏接收。

光的折射

(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2)光从水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3)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

在光的折射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光的色散

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依次被分解成红、橙、黄、

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2、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1)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

色光决定;(2)、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

看不见的光

1、红外线:主要特性是热作用强

2、紫外线:主要特性是化学作用强

红外线主要应用在遥控器

紫外线主要应用在验钞机

初二物理知识点整理

一、电路

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电流的方向: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盐水溶液等。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电路有三种状态:

(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

(2)开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

(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

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串联:把元件逐个顺序连接起来,叫串联。(任意处断开,电流都会消失)

并联: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叫并联。(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

二、电流

国际单位:安培(A);常用:毫安(mA),微安(A),1安培=103毫安=106微安。

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

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

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三、电压

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国际单位:伏特(V);常用:千伏(KV),毫伏(mV)。1千伏=103伏=106毫伏。

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使用规则:

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实验室常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

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

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伏.

熟记的电压值:

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

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

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

④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伏;

⑤工业电压380伏。

四、电阻

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大,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兆欧(MΩ),千欧(KΩ);1兆欧=103千欧;1千欧=103欧。

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R与它的U和I无关)。

20_年7月3日星期六滑动变阻器:

原理: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2A"表示的意义是:阻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电流是2A。

正确使用:a,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b,接线要"一上一下";c,通电前应把阻值调至的地方。

初二物理知识点梳理

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一、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伽利略认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的作用。

二、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定律解读:

1.“一切”适用于所有物体。

2.“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条件。

3.“总”一直、不变。

4.“或”指物体不受力时,原来静止的总保持静止,原来运动的就总保持原来的速度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两种状态必有其一,不同时存在。

5.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用推理的方法概括出来的。不能用实验直接证明。

6.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三、惯性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叫惯性。

惯性概念解读

1.惯性没有条件。任何物体任何时候都有惯性。

2.惯性没有方向。物体只是保持之前的运动状态。

3.惯性只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4.跟物体的运动情况无关。

第二节二力平衡

一、力的平衡:

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二、二力平衡的条件: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简记:同体、等大、反向、共线。)

平衡力——运动状态不改变

如,一个物体只受拉力和重力作用时。静止:F=G匀速向上:F=G

匀速向下:F=G

三、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已知物体状态求重力大小;已知物体受力求重力大小;已知拉力大小求重力大小;已知物体受力可知物体运动状态。


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最新相关文章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