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丰富多彩的高中生涯即将结束,这三年来,在尊师的辛勤培育下,使我从幼稚走向成熟,成为一名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中学生.
在思想政治上,我有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我关心国家大事,努力学习时事政治,思想健康成长.在学习上,我态度端正,目标明确,进取心强,持之以恒,知难而进,不甘落后.上课认真听讲,大胆提问,弄懂课堂所学内容.课余时间,我喜欢博览群书,开阔视野,学以致用,充实自己.虚心向班里优秀同学学习,刻苦钻研,不断总结,不断提高,使我的学习成绩不断取得进步
我是一个文静的女孩。在缤纷校园生活中,我得到了很多快乐,与朋友交往中,那种信任的笑容,让我难以忘记,我用一颗热诚的心对待身边的同学。因为我相信“一分耕耘一份收获”。
我自入学以来,一直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各方面表现优秀。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工作责任心,坚持实事求事的原则。本人思想端正,能吃苦耐劳,有崇高的理想和伟大的目标。经过三年学习,我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学习还应更细心,防止因审题粗心而失分,争取在中考中发挥自己的最好水平。
我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尽管学习方面,我的基础不够扎实,但我对学习的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虚心向班主任和同学请教。初中三年是我不断进取、逐步完善、充实自己、开拓奋斗的三年。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勇敢面对,永不退缩。因此,我相信我的明天会更美好,让我能够寻找自己的价值。
不过,我也有一些缺点和不足的地方,早上的时候比较晚来学校,值日也做不好。睡觉还总是迟到,最严重的是偶尔也会开小差。
从今以后,我要更加努力,争取改正缺点,从而继续发扬优点。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的!!!
三年的初中生活即将画上句号,之间的学习和生活场景就像放电影一样在我脑海里闪现。回顾起这三年的学习生活,有过欢乐,有过笑颜,也有过辛酸。
我是一个懂事,乖巧,听话,有孝心的女孩。平时,我也最爱看书,经常去书店,我细化飘满书香的地方,陶冶心灵,启迪人生。初中毕业生的自我评价。我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有较强的几题责任感,我严格要求自己,对于不良诱惑,及时抵制,遇到困难能自我安慰,总能想到积极的一面。
学习上,我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勤于钻研,肯思考,合理安排好学习时间,理解能力强,思维敏捷,对问题有独到的见解。学习中摸索出一套符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脚踏实地,循序渐进,精益求精,学习效率初。三年来学习成绩优异,半期考、期考等重大考试均居年段第一。
我也是一位十分自信的女孩,但我也有些弱点:不喜欢接受父母的批评,有时父母批评自己就会受不了,也许是自尊心太强了吧!但我还是想着:[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犯错时,只要虚心接受他人的建议,就能将其转化为优点。
一路风雨一路坡,一路荆棘一路河,一路血水一路汗,一路欢笑一路歌。初中毕业生的自我评价。我收获的是什么?是快乐的成长,是无悔的青春,是艰辛的执著,是幸福的硕果。
三年的时光如白驹过隙,稍纵即失。我即将结束自己的初中生活,有着几许不舍,但更多的是憧憬,面临我的将是更加丰富多彩的高中生活,我将继续发扬自己在各方面的优点,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努力充实和完善自己,使自己向一名优异的中学生不断迈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初三学生自我评价:本人自初一至初三,一直都是在自己的学校就读。
在学校里,得益于老师的教诲,同学的关爱,我养成了一中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在生活上,自己逐渐养成了一种自理的能力,基本的生活都能够自理,能够洗衣服,能够自己上街购买文化用具,能够与同学良好的沟通并团结同学,共同进步。
在学习上,自己不再依赖家长和老师,很多问题自己都能够自己通过思考解决,养成了一种思考的习惯,这是我最大的收获。我的学习成绩也能够扶摇直上。
同时,本人能够遵守学校的各种校规纪律,团结师生,友爱进步,具有良好的责任心。
暑假期间,刘润阳同学用一周的时间阅读了《浮士德》。开学之初,学校要求学生填写高二第一学期自我评价,在“综合实践·记录”一栏,该同学记录了通过阅读《浮士德》,浮士德精神带给自己的震撼与激励。从刘润阳同学的文字中我了解到,她读懂了《浮士德》,不到16岁半,该同学不仅啃下了这本书,还得到了启示,获得了一种内在的自主驱动力,令我叹为观止。
浮士德精神源自于德国著名作家的歌剧《浮士德》。
浮士德精神首先是一种笃于实践的入世精神。浮士德在将希伯来文的《圣经》译成德文时,决定将“泰出有道”转译成“泰出有行”,体现了他实践意识的觉醒。于是他充满自信,敢于与魔鬼订赌,走出象牙塔,最终找到满足与幸福。
另外,“浮士德精神”还是一种不甘堕落、永不满足的追求精神。正像浮士德所言,“有两个灵魂在我胸中,它们总想分道扬镳;一个怀着一种强烈的情欲,以它的卷须紧紧攀附着现世;另一个却拼命要脱离尘俗,高飞到崇高的先辈居地”。任凭魔鬼百般以恶诱恶,浮士德虽有暂时的踟躇,但绝不栖息止步。他的瑰伟之处在于那不竭的活力总是携着人性的善审判内心的恶,这种审判横亘人类的文明进程,也使浮士德的形象葆有难以言尽的魅力。
由于与魔鬼的约定,浮士德不可以对事物有所满足,一旦他说出“停留一会吧”这样的话,他就会堕入地狱。正是由于这样一种精神,浮士德才能不断地突破自我,去追求爱、美、礼、实践,浮士德才因此在精神探求的范围内成长。于是人们将这样一种对事物永不满足的精神视为浮士德精神。
这种精神是一种对自我永不满足,不断进取的精神,正如同中国《易经》所说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种精神反映了人们不断要求突破自我,力争上游的愿望。从形象学来说,他概括了西欧资产阶级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32019年来间的精神探索。也是德意志民族一直保持的民族气节。
整个一部浮士德给我们的启示是歌德已经把艺术的浮士德上升到了一种精神的浮士德,一种内在的自主驱动力。从小我到大我的进取,超越自己的能力和极限,去完成伟大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