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又将迎来全新的工作和生活,需要认真地为此写一份职业规划。那么你知道职业规划是用什么方法吗?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职业生涯规划书结束语精选6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基于生涯辅导个案的研究与启示
姚玉英刘先君
(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海南 海口 571127)
【摘要】生涯辅导自上世纪从国外引入后就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国内对生涯辅导的研究文献也日渐增多,研究的视角、内容和方法也呈多样化趋势,但对大学生个体生涯辅导的实效性的专门研究还没有呈现。通过对大学生生涯辅导的个案进行研究分析,认为大学生个体生涯辅导的效果是明显的,生涯辅导途径应该人性化多元化,同时认为生涯辅导的个案研究和实效性研究是今后应该关注的一个热点,理论永远都来源于实践,只有足够多的实践案例研究才可能促进生涯辅导理论的本土化创新。另外研究还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个体生涯辅导的实效性该如何科学评估,这有待更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关键词 生涯辅导;个案研究;实效性
1研究综述
1.1相关概念
生涯,英文为career,从词源看,来自罗马字Via carraria及拉丁文carrus,均有古代战车之意。career一词在希腊有“疯狂竞赛精神”的意思,后来引伸为道路。现常指人生的发展道路,也指人或事物所经历的途径,还有人把它看作是一个人一生发展的过程,或一个人一生中所扮演的系列角色和职位等。[1](P.3)美国职业指导专家舒伯认为,生涯是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演进方向和历程,它统合了人一生中的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同时表现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形态。[2]生涯辅导的前身为职业指导,始于二十世纪初的美国帕森斯(Parsons)的职业指导工作,而后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职业与职业指导、职业生涯发展与职业生涯辅导、生涯发展与辅导。[3]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萨帕(1976)[4](p.19)将生涯定义为“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演变方向和历程,包括人一生中的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由此表现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类型;它也是人自青春期至退休之后一连串的有报酬或无报酬职位的总和,甚至包含了副业、家庭和公民的角色。”
1.2研究现状
在中国知网以
关键词 “生涯辅导”进行搜索共搜索到589篇相关文献(截止2014年6月15日)。从关注的时间点上看,最早涉足这一研究领域的有尤敬党、吴大同(2001),池忠军(2001),林永和(2001),权福军(2001)。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对生涯辅导进行了研究,主要还是侧重在理论的普及探讨。随后生涯辅导逐渐被广泛关注,研究文献也日渐增多。
我国学者陈德明在2011年对我国生涯辅导研究进行过综述。他通过中国知网相关主题文献分析认为,从2000到2011这十年间学界对生涯辅导的研究日益重视,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生涯辅导的定义、实施原则、对象内容以及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等方面。[5]通过
关键词 补充文献检索发现,我国生涯辅导研究的内容并不限于以上的综述,而是更广泛和多样化。这主要体现在如下:生涯理论的发展与综述研究(龙立荣,李晔,2001;崔小蕊,2012);生涯辅导模式的架构研究(彭雪华,2012;吴成国,谢华,2008);欧美、日本等国家的生涯辅导研究(杨迎春,2009;彭正军,李蕾蕾,2006;赵荣生,2011);生涯辅导的理论方法与对策的研究(叶晓燕,2006;王剑敏,2012);团体生涯辅导效果的研究(张莹,李靈,曹丽影,2009;高洁,2008);基于CIP理论的生涯辅导研究(周伟珍,2009)、香港、台湾等地区的生涯辅导研究(沈红,2003;赵荣生,2011;韩学芹,2013);另有少数学者关注并研究高中、硕士阶段的生涯辅导(桑生华,2014;景亮,2013)。在生涯辅导个案研究方面,目前文献发现仅有刘涛(2011)和雍克勤(2010)在个案研究方面做了尝试,刘涛以系统基模为基础对大学生生涯辅导的个案进行了呈现;雍克勤则以咨询师的身份呈现了一份完整的学生职业生涯辅导个案报告。
1.3研究述评
通过文献研究发现,当前的研究在理论上没有明显创新,多数依旧是国外生涯理论的梳理与重述,在本土化的研究上有学者进行了努力和尝试,但实践的效果如何却很少有跟进的研究成果呈现,对生涯辅导的个案研究更是凤毛麟角。鉴于生涯辅导现有的研究现状,再加上生涯辅导理论创新不足的现实,理论的创新需要本土化的大量实践才有可能。因此,生涯辅导的实效性研究、案例研究将成为生涯辅导未来关注的一个热点。
2案例报告
2.1一般资料
陈天(化名),男,21岁。大专二年级学生,大一的时候就读旅游管理专业,大二转读英语专业。父母是农民,热情朴实。父亲在他14岁时因故丧失劳动能力,母亲从此成为家庭的顶梁柱。有一弟弟,辍学在家务工,父母之间关系和睦,他和弟弟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不和。祖上都是农民且一直居住在农村,称自己封建思想严重。家族无精神病史。
陈天从小学到初二都比较有优越感,那时父亲开车赚钱,家庭比较宽裕,初一时的梦想是当个明星。可初二那年父亲出了变故,从此家庭境况大变,打那时起他也开始变得不自信起来,并且开始觉得应该努力学习才是正途。上高中时,陈天由于英语成绩好(150分的试卷能通常都能考140分左右),在学校小有名气,高中时的梦想就是考上某外国语大学,将来毕业了当个翻译官或者外交官。可高考成绩并未能让他如愿考上理想的学校,最终只上了现在的一个专科学校,从此之前的一些理想不再敢奢望。另外陈天还有慢性病,会被一些行业的潜规则排除在外,这也让他感觉极不自信。
2.2辅导过程
大学一年级上半学期末由于转专业遇到了一些问题,曾找到我说他想退学,于是我约了个时间和他谈话,在谈话的过程中,给他摆出了退学与继续完成学业的未来比较,最终让他自己选择是否退学。最后他还是选择了继续完成学业,而且也如他所愿地转到了他心仪的英语专业,而且在专科阶段就决定继续选择了专接本。在大二即将结束的那个学期,他又主动联系到了我。首先说的是一些感激的话语,可能如果不是那次谈话他可能早已经退学了,但我肯定地告诉他主要的抉择都在他自己,因此要感谢自己才对。这次他主动找到我是因为迷茫了,他虽然已经确定要接本学习,但对未来依然迷茫,不知道路在何方。
这次的辅导我们约定为一个正式的生涯辅导,因此时间拉得比较长,总共进行了四次咨询,前前后后差不多有三个月的时间。在第一次的辅导时间里,我们一起商定咨询目标和方案,同时进行了兴趣探索;第二次的咨询因为间隔时间较长,因此首先进行了咨询目标的澄清和再确认,接着进行了自我能力发现和价值观的探索;第三次的咨询从他的家庭作业生涯平衡单开始,由于陈天还是纠结困惑,于是在现场使用的行为治疗法的“空椅子”技术帮他澄清决策,最终在这一技术的辅助下,他内心有了自己的决定;第四次的咨询从他自己的陈述开始,陈天说他回去后想了很久,也向周围的朋友、同学和亲人请教过,收获挺大的。他自信满满地说他能够解决这一问题。
最后,为了帮助陈天更加明确以后的职业发展方向,我运用了想象引导的技术,启发他对于自己的未来进行想象。陈天按照我的指导语,在我的提示下进行了充分的想象。他想到十年后他在一家英语培训机构工作,负责培训及学校管理方面的工作,在培训机构小有名气,在同学中享有一定的声誉。他的父母也随着他一起进城生活了,不用再为了生活到处奔波打工。唯一的一个弟弟也在他的(下转第54页)(上接第22页)影响下积极工作和生活了。他们一家生活得很幸福。想象之后,陈天显得很高兴,他说他自己以前从来没有认真地这么生动翔实地想象过自己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的,有的也只是一种模糊的向往。这一次的想象事实上是对于自己思绪的梳理,是对于自己发展目标的确定和信心的坚定。
明确了未来的目标方向后,我问陈天将来要如何更好地达成目标时,他说他会制定一个详细的行动计划。听到这儿,我感到由衷的欣慰。生涯辅导是一种助人自助的活儿,能提供给陈天的只是一种方法、一种陪伴、一种理解、一种支持,我不能去代替他做出决定,只有他自己才能真正的帮助自己做出选择。
2.3辅导后的观察
辅导结束后虽然没有再和陈天保持联系,但平时通过即时通讯还有他同学的反馈,我了解到陈天在求助后有了较大的改变。他至少自信了、充实了,而且他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是充满激情的。也许有其他的许多因素促进了他的变化,但我还是相信个体的关注和辅导给了他很大且明显的帮助。
3结论与讨论
3.1个体生涯辅导的实效性
从上面的生涯辅导个案来看,生涯辅导对个体的生涯决策及发展是有明显帮助作用的。上述案例中的陈天从极度不自信地绝望想退学,通过生涯辅导,他重新找到了自信,找到了自己的兴趣,也发现了自身的能力和优势,同时也挖掘到了自己内心的价值观,也由此他开始积极地学习生活并规划自己未来。这个案例的实效性不仅帮助到了来访者自己,同时也可以把他作为典型案例分享给和他困惑相似的来访者,从而帮助到更多的来访者。
3.2个体生涯辅导途径反思
上述个案中的来访者陈天曾经是我的学生,在他大一的时候单独约谈话过一次,据他后来的反馈,就是那次谈话改变了他退学的想法,同时我的个人经验也给了他很大的激励,可以说那次谈话对他的人生是有帮助的,可那次谈话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生涯辅导。大二学期末的他主动找到我的那次才是真正意义的生涯辅导,而且也完全是按照生涯辅导的职业规范进行的,其中也使用了生涯辅导程序化的一些技巧和方法,前前后后延续了三个月的时间,最后效果良好。一次非正式的谈话和一次规范的生涯辅导,于同一个体,都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于是有一个问题自然呈现,那就是生涯辅导在现实中的实践到底是应该规范还是应该随意或者灵活处理呢?我现有的经验是生涯辅导应该人性化和多元化。
3.3个体生涯辅导实效性评估困境
个体生涯辅导的实效性虽然明显,但这毕竟是来自主观的观察和判断,而且,在职业道德约束中有一条规定是咨询关系结束后咨询师应该主动告知来访者两人之间的关系结束,这么规定的初衷是为了避免来访者咨询师的心理依赖,这样一来,辅导的实效性就愈加不好跟踪和评估。因此,个体职业生涯辅导的实效性该如何去科学评估或评判,这可能是今后需要长期实践和关注的一个课题。
[1]沈之菲。生涯心理辅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程肇基,廖萍蓉,陈发云。大学生体验式生涯辅导及其实施例举[J].青年探索,2006(6):55-58.
[3]李斌。职业生涯团体心理辅导对女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影响研究[D].2005.
[4]张添洲。生涯发展与规划[M].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3.
2、个人信息:自己的姓名,联系方式,所在单位等等。美化:这就要看个人的喜好和风格喽,一般的封面的话要突出个人的风格,和自己的审美,有些还附上自己喜欢的Log。反正是根据自己的审美观啦。
3、目录是规划书正文前所载的目次,是为大纲,反映规划顺序、指导阅读、检索步骤等,这个也可以按自己的风格来做,也可以比较传统式。不过最重要的是醒目、有条例、一目了然。
4、根据自身特点,结合自身实际,如实书写职业生涯规划书,一般内容包含以下五点但不限于以上内容。
5、自我分析: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自我分析主要是指在依据心理学的测评系统对自己的心理素质、人格特征等进行测评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以往的经历等加以综合评价,给自己“画像”。说白一点就是主观和客观的了解自己的性格、爱好等特性。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就是“知己”的过程。
6、外部环境分析: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我们必须全面、客观、正确的分析和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和将要面临的环境,即在“知己”的基础上还要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其实也就是对社会、对职业、对前景、对现有条件和机会等的分析。
7、目标的确定、实现和策划:首先需要对职业目标进行设定,具体是指在自我剖析及对外部环境进行了分析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定位。其次,制定一系列行动计划及目标实现的策略。即通过各种积极的具体措施与行动去争取职业生涯目标的实现,也就是说,在职业生涯规划书中,对自己如何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制定一个比较详细而又确实可行的行动计划和策略方案。有点类似与国家的“几年几年计划”。
8、评估调整:职业生涯规划是个动态的过程,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自觉的总结经验和教训,修正对自我的认知和对最终职业生涯目标的界定。
关键词:独立学院 职业生涯规划 就业指导 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8-0136-02
随着高校不断扩招,我国的高等教育已逐渐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大学生”已不再是个稀有名词,随之而来的大学生就业压力也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在大学期间加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已成为现今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话题。独立学院因其办学性质的独特性,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建设更注重于培养实用型与应用型人才,特别是要创造条件加快社会发展和人力资源市场急需的短线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目的在于指导学生在大学期间全面认识自己,了解职业及职业环境,有针对性地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及职业生涯,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与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方向相符合。因此,在独立学院开设《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
笔者连续四年断续担任过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大一及大四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与就业指导课程,下文将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为例,分析当前该门课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思考建议。
一、独立学院《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现状
由于当前高校对《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而且开始开设的时间比较晚,还处于探索期,不管是教学模式还是课程设置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学校的重视程度不足。我国职业生涯教育的体系正处于探索和实践阶段,各高校情况参差不齐,虽然目前职业生涯教育在各高校逐渐引起重视,但由于起步较晚未能获得足够的资源和支持。部分院校开设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仅仅是停留在选修课阶段,没能系统地设置课程体系。我校主要把该门课程放在第二学期与第七学期授课,一共38学时,时间设置较合理,但是课时相对较少,未能对学生起到充分的指导作用。
2.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目前高校普遍没有职业规划教育的专职教师,也没有固定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教研室,大多数职业规划的指导教师是由辅导员来兼任,辅导员大多非该专业出身,专业参差不齐,且没有经过专门系统的培训,缺乏扎实的职业规划理论和过硬的指导技能,不能真正有效地发挥指导作用,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困惑大多难以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因此,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普遍在高校难以系统科学有效地开展。
3.课程教学一般为大班上课,150人到200多人以上,而且课程教学形式与内容较为单一,理论课程为主,因为大班课程涉及人数多,专业也参差不齐,所以很难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的实践课程。所以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较低,教师一人面对上百人,课堂氛围难以调动起来,师生互动较少,教师不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久而久之也会影响教师的上课积极性。
4.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大学生对该门课程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认为该门课程可有可无,觉得只是大学课程中的“次科”,可上可不上,觉得对自己的指导作用不大。另外,学生只是专注于个人的学习与成绩,不能正确地认知自我,对职业生涯教育概念认识与需要仅停留在表层阶段,一味被动地接受学校和老师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很少能把理论知识运用在自己的实际操作上。
二、反思及应对措施
1.加强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专业化指导团队
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不断完善需要有一支专业化较高的师资队伍做支撑,因此,笔者认为成立专门的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教研室,加强专业指导教师的聘任、选拔和培训,培养一批专业化师资队伍势在必行,通过集体备课、共享资源、培训交流学习等多种方式增强教师有关理论和专业知识,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和基本能力;另外,教师自己也需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通过继续教育与课余充电增强自己的指导能力;同时,学校如若有条件或教师自身有条件,加强校企合作交流,深入现场,改变课堂只能纸上谈兵的现状。
另外,学校可针对不同的学生个体,开设大学生职业咨询室,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对遇到困难和问题的学生,提供引导信息和意见,针对不同的岗位提供技能信息的咨询。
2.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核心,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贯穿大学全过程
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一步到位的,目前高校开设的课程阶段化、分层化问题突出,导致规划过程连贯性不强,存在着盲目性、随意性等问题。另外高校对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重视度不高,课时不多,仅仅两个学期的大班课堂学习远远不能满足对学生的指导作用,因此,高校在就业指导的全过程中,应结合不同年级学生专业学习的实际情况,分年级、分阶段、有侧重地安排不同课程模块,逐步构建具有院校特色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立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针对大一新生主要开展职业生涯始教育,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及专业,定位自己,初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大二、大三主要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培养,开展职业竞赛、职业与就业能力相关培训,帮助学生确定好职业目标,客观定位自己;同时通过各种社会实践,创业、学术等竞赛帮助学生拓宽视野知识面,积累实战经验,提升职业就业素质与能力。针对大四毕业生主要进行就业指导与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念,调整好就业心态,为求职做好充分的准备。
3.丰富课程内容与形式,延伸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触角
目前我校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材比较单一,且一直沿用着同一本教材,无论是教材内容与案例都比较陈旧。另外,课程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教授为主,尽管想丰富教学形式,可鉴于班级较大人数较多的情况,很多想法也只能望而怯步,难以开展。因此,丰富课程内容与形式,第一步建议采用分专业授课,班级人数不宜过多;第二,课堂形式与内容不仅仅限于课堂与书本知识,适当增加拓展训练,如小组讨论、社会调查、网络测试与搜索等等,突破纸上谈兵的现状,让学生学以致用,并以亲身经历与实际行动参与到课堂学习。同时,结合学生专业,进行校企合作,让学生走进企业,通过面对面交流与实际性体验,了解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在过程中进行自我培养与改进,为未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结束语
总的来说,《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在高校特别是独立学院开设具体重要的意义。这门课程的开设主要是帮助大学生合理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顺利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它可以使大学生充分地认识自己,客观地分析环境,正确地做出职业选择,采取有效的措施克服职业生涯发展中的各种困扰,实现从“自然人”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的转变。
参考文献
浙江省温州中学是浙江省首批特色示范学校。秉承“为培养高尚人格、追求真理的领袖型、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的办学宗旨,学校从2009年正式实施生涯规划教育,旨在使学生在知识学习与个体特质、职业愿景、理想奋斗之间建立积极联系,在丰富学习和塑造完美个性的同时增强未来进入社会的适应能力。本文为生涯规划教育实践的总结及展望。
一、生涯规划教育宗旨:真正关注学生的生涯发展
高中阶段,学生有好奇、独立、冲动的特点,价值观开始形成,富于幻想、疏于务实,生涯发展需要因时、因人的变化不断调节和完善。生涯规划是帮助学生在知己识心的基础上自主规划人生的教育,让学生将视线投向社会,关注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找到学习的意义、生活的意义、改变思维方式的意义。生涯规划教育既是一种设计也是一种实践,要让生涯规划教育更务实、更多元,突出生涯的独特性,凸显“人”的主体地位。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不是为了规划而规划,而是让学生在此过程中获得存在感与幸福感,以及生成动力与执行力。
二、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途径
我校生涯规划教育指导思想为:建立生涯规划指导中心,挑选生涯规划专职教师,以“知己识心、智慧选择、合理规划、扎实奋进”为愿景,以纳入必修课课时的生涯规划辅导课为载体,以“真正关注学生生涯发展”为宗旨,分层次分阶段开展生涯咨询、生涯查询、生涯访谈、职业体验等。
(一)实施途径:课程、咨询、讲座、回访、相关研习和社会实践
1.开设“高中生涯规划辅导”课程,纳入必修课时
学校于2009年开设“高中生涯规划辅导”必修课程,由专职教师分专题进行班级授课,指导学生认识自我、放眼世界、学会选择、学会规划、发掘自我潜能、激发学习动力。秉承“课堂中生成、活动中生动、碰撞中升华”的理念,针对学生的关注与反馈,经过几年的磨合和优化,课程分为9个主题:生涯彩虹、知己识心、聚焦高中、本科专业、本科大学、职业生涯、自主创业、扎实行动、生涯质感。必修课的授课方式为,整理出一系列问题,先搭框架,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再补充信息,用大量学生喜闻乐见的案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而言,课程是一个放眼世界的过程,是一个自我探索的过程,更是一个制造疑惑的过程。经过精心提炼的理念和案例给学生以积极的刺激,可以唤醒及启示学生,在开放眼界、让梦想照亮现实的同时,又勇于担当敢于作为。
开设“大学专业职业放大镜”选修课,围绕大学、专业、职业三大生涯愿景的探索展开。沙龙式的选修课程,突出多参与、多互动、多感悟的风格,课堂互动相当充分,教师能获得很多反馈和灵感,学生也能获得很多启发和感悟。
2.生涯咨询
生涯咨询是课程在课堂外的有效延伸,课堂未提及部分、课堂生成的疑惑,以及学生反思后需要沟通、探讨的部分,可以选择到生涯规划指导中心预约生涯咨询。咨询涵盖的内容是多触点多维度的,重点有三项内容:生涯澄清(价值澄清),生涯测试和生涯畅谈。生涯咨询是一个师生探讨、畅谈的过程,没有正确答案。它是显化学生愿景、唤醒学生自身能量的有效方式。
3.校友回访
校友回访是学生获取专业、大学信息的最佳方式,也是受关注度、参与度最高的活动,有大学、优势专业介绍,也有“为什么选这个大学”“为什么选这个专业”“就读的学校和印象中有何不同”“高中生活和大学生活的联系”等问题的回答,以及自主招生考试经验分享。
4.职业讲座
职业信息浩瀚而多元,身临职场的人是最有体会的。学校采取“请进来”的方式,邀请家长、校友或者行业专业人士来校开展讲座。讲座前先调查学生对该职业领域的认知及学生最想知道该领域的哪些信息;再将调查结果反馈给主讲,主讲整理职业资料并形成课件;由生涯规划指导教师和主讲对课件资料进行微调。
5.职业访谈DV大赛
职业访谈DV大赛是学生主动探寻职业生涯的有效方式,已经开展四届,学生不仅接受信息,而且梳理信息并呈现信息。这一校园活动好操作、成效明显,评比结束有优秀作品展播周,短短8分钟的视频很容易点燃学生的热情。经过几年的生涯规划教育,学生也已经能自主地有意识地用生涯规划的思维去搜集、梳理呈现资料。
这一届学生从以往关注身边熟悉的职业到更多关注新兴陌生的职业,如网络编辑、航标工作者等。同时,学生从以往只介绍职业信息到呈现多元立体的职业。前6名的获奖作品不约而同地提出了“该职业对高中生有什么要求”“这个工作的幸福感有哪些”“这个职业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困难”等问题。
6.社会实践和研究性学习
社会实践基于亲身体验,能打开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在琳琅满目的研习主题中,生涯规划是一个容易操作的新选题。经历了“请进来”的方式,暑期实践让更多学生“走出去”,使职业体验更有深度。
此外,这五年来还开展了诸多特色活动:生涯规划书大赛、一句话描述我的生涯理念、生涯规划班级主题班会等。为“高中生涯规划辅导”必修课程准备了配套丛书《学长生涯感悟》,该书关注“有故事的校友”,每年编辑一期,已经完成五辑,94位校友带来珍贵真诚的文字,内容包括校园文化、特色专业、专业学习、社会实践、交换生、考研保研、面试经验等,是课程的极好补充。
分析以上实施途径可以发现,它们的受众人数呈现金字塔形:辅导课的受众最广,其次是校内外活动,生涯咨询面向小部分学生。
(二)活动原则:放眼世界、合理定位、积极务实
在活动中,多元化的主题和形式会给学生更多生涯规划的机会。针对高中阶段学生的特点,生涯规划教育活动遵循放眼世界、合理定位、积极务实的原则,营造氛围,提供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能抬头看天、能埋头看地、能专心做事。
每个人的特质不一样,闪光点也不一样。学校尝试让学生为自己设下目标,带出希望,让行为凝聚在目标的周围,活出意义来。
(三)成效:教学相长、活动丰富、多方满意
生涯规划教育是我校德育特色之一,我校自主开发的“高中生涯规划辅导”入选2012年浙江省首批精品课程,同年入选浙江省普通高中选修课网络课程。完成多项省市级课题。
一对一的生涯咨询超过450人次;校内教师讲座已进行8次;校友回访活动29次,校友来自综合类、语言类、医科类、外语类、财经类、师范类、艺术类院校,在三十余所高校定期开展;职业访谈DV大赛已经开展四届,每一届都有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学长生涯感悟》已经编辑完成五辑,94位学长倾情奉献;职业讲座9次,涵盖法律、电力、医科、建筑、动漫等领域;生涯规划文化长廊上有一百三十余本由生涯规划指导中心推荐的图书供师生阅读;相关的社会实践和研究性学习不胜枚举;有生涯规划实践基地――正泰集团。
学校高中生涯规划的实践扎实有序,真正关注学生发展。随着课程在全省推广、更多人接受生涯规划理念,学校的实践备受关注,颇受好评。
三、思考与展望
生涯规划教育契合学校的办学宗旨,确实能引领学生充实、从容地度过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如何进一步凸显“人”的主体地位,学校就生涯规划的可持续性发展作出了思考与展望。
(一)坚定信心,真正关注学生的生涯发展
金树人在《生涯谘商与辅导》中对生涯规划作了如下阐述:一个人若是看不到未来,就掌握不到现在;一个人若是掌握不住现在,就看不到未来。人为自己设下目标,就会带出希望,所有行为将会凝聚在这个希望的周围,活出意义来。生涯规划即是自己托付于这个目标,从而安身立命。
“安身立命”如何理解呢?高中阶段,学生价值观开始形成,富于幻想,疏于务实,我们用“执行力”来诠释“安身立命”。生涯规划教育所有的愿景都指向一个目标,那就是执行力(执行力包含完成任务的意愿、能力、程度)。生涯规划的过程就是学生不断向愿景迈进的过程,及在此过程中获得存在感与幸福感,经历纠结与困扰,个人小宇宙潜在能量的释放和闪亮的过程。
(二)实践共赢,需要更多教师的共同参与
生涯规划为学校德育工作注入新元素,为班主任工作带来新理念,为学生发展提供新契机,学校、教师、学生都获益,是有效的“三赢”。要保持其竞争力和生命力,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是生涯规划的主要助推力量。
我们为班主任创设良好的条件,除了相关培训,还为他们梳理高中三年生涯发展目标,提供高中三年生涯系列主题活动的参考方案,提高了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参与度与积极性。校友回访时,班主任请校友来班级宣讲也是很好操作的方式。高一、高二段已经有九成的班级开展生涯规划系列的主题班会,学生受用,教师自然乐于采用。
(三)内外兼修,加强校外资源的建设与支持
校园活动的意义很大程度上在于视野的拓展,但生涯规划需要更接地气的体验和碰撞。我们鼓励学生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创造条件,更多地走入社会,尤其是参与暑期社会实践。学生走入社区、体验职业、踏入社会,在与人沟通、接触、磨合、洗练中获得生涯的成长。
以上三方面既是浙江省温州中学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经验,也是今后进步的动力。
关键词:青年员工;职业生涯;人才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8-000-01
职业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近年来,公司不断积极探索,尤其是青年员工,青年员工处于职业发展的初期,面临各种职业困惑和诱惑,迫切需要组织的帮助和正确引导。若企业能适时的“传道”“解惑”,切实满足员工的职业发展需要,也许能更好地育人、留人、发展人,从而使企业获得长足进步。基于此,在企业中青年员工开展职业生涯管理非常必要,而针对性的研究则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但是随着公司发展,青年员工越来越多,综合素质有所提升,但是在职业生涯的认知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青年员工不够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每次在新入职员工培训时,公司均讲解关于员工发展的知识,但部分员工均未引起足够重视,也不积极主动了解,只有到了关系到其切身利益发展的时候才开始关心,则为时已晚。
2.青年员工立足生产一线较难。一线工作又苦且累,部分青年员工适应能力较差,面对工作挫折、问题缺乏应对技巧,容易意志消沉;二是有些青年员工在工作中处处讲条件、讲利益,缺乏大局意识;三是有些青年员工思想上存在得过且过的思想,工作懒散,缺乏主动性,存在得过且过、混时间的想法。长此以往容易产生倦怠情绪,同时工作热情减退从而影响工作效率。
3.晋升时间长,消磨工作热情。受政策影响:新入职大学生在一线岗位工作满4年、7年和10年才能晋升管理岗位,青年员工在长期的坚持过程中,也会容易掉队,产生惰性。因此保持青年员工的持续战斗力也是工作中的重点内容。
为提高公司发展壮大的“领头人”的积极能动性,在企业生产实践中发挥其必要的带头和示范作用,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公司制定了以下措施助力青年员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一、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辅导,配备职业导师
在结合国网公司集训活动要求,组织开展《性格能力测评》的测评工作,根据测评结果引导员工正确认知自己;宣讲公司人才培养政策和职业发展通道,从如何设计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从自我认知部分、职业认识和职业规划设计三个方面讲述了员工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的编制,并提出明确要求:新入职员工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自己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并由公司为其配备一名职业导师,进行为期一年的职业指导与培养,从源头上开始宣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二、开展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讲解,再次明确晋升通道
公司曾参与开发省公司《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课程设计,根据课程内容,利用公司各类机会在公司范围内开展全员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讲解,全面普及职业生涯知识,并且再次明确四级四类人才发展晋升渠道,让每位员工能够基本了解相关内容。
三、个性定制,建立员工成长动态档案
近2年公司已逐步对员工进行动态管理,结合本年度的员工素质评价工作,公司对青年员工专业技术资格、职业技能资格、后续学历和人才管理工作进行了重新梳理,基本全部真实掌握员工资料,对每一位员工建立了一本成长业绩档案,记录了每一位员工自参加工作以来的各项业绩材料及成果,并为其他员工成长发展提供参考。同时在成长道路上,公司对每一位青年员工制定了不同的发展方向,针对其弱势项目或不满足条件设定取得期限,确保每位青年员工按时提升、不拖延晋升职称、职业资格等,并给予一定的支持与建议,帮助员工快速有效成长,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努力前行,为公司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实施青年人才盘点,建立青年员工人才信息储备库
结合省公司开展的员工素质评价工作,从基本素质、科技创新、专业研究、标准规范、授权专利、竞赛调考、传授技艺、表彰奖励、绩效考核九个方面客观、全面地对员工进行评价,全面完成人才盘点工作。其中,公司重点抽取了青年员工的信息资料进行单独管理。结合公司“精一会二懂三“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关注青年员工资料,形成公司的青年员工人才信息储备库。通过开展员工培养、建立成长业绩档案和人才评价工作,加强了对青年员工的关注,激发员工成长成才动力,拓展了人才宽度,实现了人才储备、培养、使用多元化发展的创新性机制建设。
五、盘活人力资源,实现人岗的最优匹配
公司通过岗位轮换,挂岗锻炼等方式不断培训培养相关人才,挖掘可开发人才,实现人才综合发展。部分重点岗位可以实现AB角切换、互动。确保每人在岗位上都能发挥个体的最大潜力,岗位也能够带给个人工作满足感,人与岗位的匹配处在最优状态,从而获得最优绩效。
青年员工可以利用员工岗位交流平台,进行意向登记、与意向单位进行双向选择、竞聘上岗,通过岗位实践,培养员工第二岗位能力,激发员工的第二次工作热情,从而实现员工的多向发展。今年公司有4人到通过竞争到供电所进行挂岗锻炼,有效地激发了青年员工的再次工作热情。
而公司通过不断优化员工队伍结构、激活现有人力资源,才能提高公司的整体工作效能,有效激励员工全面发展,从而实现人员的最优配置。
六、结束语
课题开展以来,课题组做了大量的调研分析工作,在课题开展过程中,不仅青年员工信息进行了重新掌握,更对公司全员素质能力进行了全面梳理,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也有了新的突破,对今后的人才发展工作也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青年员工的不断成长成才,公司人才优势将日益明显,并不断为公司提供智力支持与人才储备。
参考文献:
[1]姚裕群,曹大友。职业生涯管理[M].北京: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
[2][美]哈林顿。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3]刘平青。职业生涯与自我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关键词:高职高专;文秘专业;就业能力
近年来,秘书人员和秘书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一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秘书职业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社会需求量较大。另一方面,无论是文秘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观念意识、专业能力都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究其原因,主要是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职业生涯规划不理想,专业能力认识模糊,毕业后缺乏职业坚韧性,短期内反复跳槽现象严重,就业率难以巩固,学生对企业严格的劳动纪律制度和高标准严要求不相适应。如何有效地解决以上问题,有效提升高职文秘专业学生就业能力,需要我们进行深入探讨。
一、提高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性以提升高职高专文秘专业的就业能力
最近几年,高职高专院校纷纷响应国家教育部的号召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国家政策和学校就业机构的推动下取得长足的进步,但是也存诸如高职高专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认识不深刻,学生职业目标定位不明确,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实施路径缺少逻辑性和可操作性,教师在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过程缺乏有效指导和监督等诸多问题。为此高职高专文秘专业学生不仅要对文秘职业进行分析,了解文秘职业现状,职业要求,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高职高专的文秘学生在制作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尤其要明确文秘这个职业的特点,要明确职业能力目标,尽可能提高职业生涯规划的执行力度以取得最好的效果。
1.职业生涯规划要让学生明确文秘工作的特点
根据相关调研显示,高职文秘专业毕业生绝大多数在中小型企业就业,这些企业往往规模较小,对秘书的分工不太细致。秘书往往兼有文秘、财务、法律事务、人事、档案管理等多种工作于一身。这种工作特点要求高职高专文秘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多层次职业能力。高职高专文秘学生在做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必须明确这些特点,才能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的价值和个人的努力方向,才能使他们在校期间能够有的放矢的进行综合素质和多层次职业能力的培养。
2.职业生涯规划要让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定位
职业定位是指择业者为实现自己的就业目标,根据自身条件和一定的择业原则,按照定位程序选择职业和工作单位的过程。高职学生的职业定位是否具有求是性和合理性,不仅关系到学生能否找到合适的职业岗位,而且影响着他们今后事业的发展。
根据文秘专业的特点,我们学生的第一职业目标应当定位在当一名优秀的秘书。因此,高职高专文秘学生首先要必须结合文秘工作的特点对社会需求和自身客观实际进行合理的分析,明确自身优势所在,对自己的客观优势与劣势进行正确评析,以便在学习中能够取长补短,有的放矢。
3.职业生涯规划要求明确高职高专文秘专业的能力目标
上文说到高职文秘绝大多数在中小型企业就业,往往往兼文秘、财务、法律事务、人事、档案管理等多种工作于一身,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具备多种能力。所以高职高职文秘专业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要明确这些能力,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的放矢。根据有关调查,这些能力包括:团队合作沟通能力、办公设备应用能力、书面表达能力、随机应变能力、适应环境能力、把握机遇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倾听能力、时间管理能力、独立性与责任心、方案策划能力、控制情绪能力、明确主题能力、当众讲话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办事能力、把握人脉能力、承受工作压力能力、文化理解能力、细致观察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化解危机能力、自我推销能力、化解与人矛盾能力、善于借助外力能力、看透他人能力、决断能力、自我反省提高能力、克服自身弱点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人生定位能力、说服他人能力、外语沟通能力、系统规划任务能力、预见能力、广泛兴趣、破解人生难题能力、社会理解能力等。
4.提高职业生涯规划的执行力
在老师的指导下,文秘专业学生也能够认真写出格式形式完美的《职业生涯规划书》,但是规划书制作出来后学生往往束之高阁,这样虽然《职业生涯规划》的学分是取得了,可是学生的文秘专业能力却没有半点提高。学生制定职业规划书关键的要看学生的执行力,而不是《职业生涯规划书》是否完美。为此,高职高专文秘学生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应详细制定行动计划,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在执行的过程中应该适时调整方案,提高职业生涯的可行性。教师评定学生的职业规划的成绩不应该在上完这门课后进行评定,而是应该在毕业前夕进行,并且评定成绩的主要依据应该是学生的执行情况。这就要求指导老师要随时督查学生的执行情况。如果学生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书》能够有较好的执行力,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工作能力一定会有显著提高。
二、提升第二课堂的质量以提高文秘专业学生专业能力
从广义上来讲,第二课堂是指学生在学习以专业知识为主的教学计划课程之外所从事的一切活动,约等同于课堂教学之外的所有日常生活。学生可以在完成教学计划所规定课程之外的各类活动中,开阔视野、愉悦身心、锻炼能力、积累课堂讲授以外的丰富知识与经验。从狭义上来讲,第二课堂是指相对于第一课堂(即课堂教学)而言的具有素质教育内涵的学习实践活动,即学生在教学计划的规定课程之外自愿参加、有组织地进行的各类活动,按照其类别(主要是其培养的学生素质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德育活动、社会实践、学术科研、社会工作、学生社团、志愿服务、勤工助学、文艺体育等几个方面。
实践证明,定期在第二课堂中进行专业性技能竞赛、模拟游戏、行业专家与专业人士专题讲座与座谈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成长,有助于学生了解行业现状,就业需求、成为踏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前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许多已经走向工作岗位的毕业生反馈来的信息说明,在第二课堂中提升了自己的职业道德情操、推销自我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自我控制能、社会沟通能力、交往与合作能力、竞争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职业的适应能力、职业迁移能力等,而这些能力正式文秘专业能力之核心。
高职高专文秘学生不仅要认真学习作为第一课堂文秘有关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要积极参加第二课堂的学习。覃彪喜在《读大学,究竟读什么》里面说:“读大学的目的不应该只是毕业后能够胜任一份理想的工作,因为走出校门以后将要面对的不是一份工作,而是整个纷繁复杂的社会。”而第二课堂却是学生学习纷繁复杂社会的有效途径。尽管大学校园与外面社会的情况有天壤之别,但是大学校园毕竟是一个社会的缩影,是一个缩小的社会。
三、鼓励学生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以提高文秘专业就业竞争力
职业技能证书制度是劳动就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国家考试制度。职业技能证书是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如今,它是劳动者求职、任职、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秘书作为一项专业性很强的社会职业,必然要求对从业人员进行资格认定,对各等级报考者规定的条件不是很高,秘书资格认定制度化对秘书职业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促使秘书人员不断地进修业务,全面提高能力,努力构建更为合理的能力结构。
除了高级文秘从业资格证,高职文秘专业学生还应该积极获取会计从业资格证、机动车驾驶证、普通话证、英语过级证、计算机证等等,这些证书的获取是文秘专业能力的有力证据,在就业的过程中明显更具就业竞争力。
四、积极鼓励学生掌握国家就业政策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高职院校应该掌握国家就业、创业政策,让学生明确就业创业政策的重要性,了解一些与大学生就业创业相关的就业政策,以得到国家就业创业政策的支持与保护,让学生少走弯路,提高就业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邓小康。提升高职文秘专业学生就业能力探析[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2).
[2]史振洪,等。秘书职业能力的分解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0(22).
[3]陈琳。基于关键能力培养的高职文秘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0,(26).
[4]卢亮。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关系初探。北京共青团网。2007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