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政务工作总结报告(精选3篇)
实行政务公开制度是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为政清廉,优化服务质量,实现机关职能和作风转变,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保证,是促进依法行政。确保政令畅通的最有效途径。几年来,我们按照省工商局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全面推行了政务公开,形成了从上至下,全方位的政务公开体系,有效地促进了依法行政,基本实现了职能到位,提高了服务水平,树立了执法形象,其主要做法是:
一、围绕内容职责,实行政务公开。
在推行政务公开以来,我们紧紧围绕自身职责以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收费为重点内容,积极采取各种形式,全方位推行政务公开。
1、以执法公示制为主要形式全方位推行政务公开。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政府监管市场和行政执法的重要机关,为实现公开、公平、公正执法,我们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以执法公示制为主要形式的政务公开工作已在营口市工商系统全面铺开。市局在登记大厅内设置了咨询、收件、收费、核发执照和投诉等十三个窗口,每个窗口配置了专用外线电话和传真机。在咨询窗口处放置各部门的办事须知及登记服务指南,在大厅门外一侧设公告版,在大厅正中设触摸屏,将职责范围、办事依据、工作标、办事程序、办事时限、收费标准和项目、登记条件和程序、年检办照事项、预约登记服务、首问负责服务等十项公开内容录入其中。同时各市(县)、区工商局、各基层工商所也全部推行了政务公开。大石桥市工商局、鲅鱼圈分局的政务公开工作抓得早、落得实,一直走在全系统的前列,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并多次受到地方政府的表彰。
2、以解决执法中存在的问题为重点,狠抓政务公开。首先,针对“办照难”、“关系照”的问题,推行政务公开,规范行政许可行为。几年来,市局和各市(县)、区工商局都先后设立了注册大厅,开展窗口服务,使登记注册工作由原来的科室单独分散办理,变为一个窗口受理、审核、发照、收费,形成了“一条龙式”、“一站式”服务的工作模式,有效地克服了暗箱操作的不良倾向,实现了过程到结果的透明服务、文明服务、便捷服务。
其次,针对人情案、乱罚款等问题,实行政务公开,规范行政处罚行为。对普通程序处罚案件实行了立案、核审、定案三分离,对简单程序处罚案件实行备案制度,保证了行政执法工作程序合法,引律规范,处罚恰当,减少了人情案和错案的发生,同时也提高了办案质量,避免了为查而查,为罚而查、查必罚的不良倾向。
第三,针对乱收费、随意费的问题,进行政务公开,规范行政收费行为。按照收支两条线的规定要求,我们建立了严格的财务审计制度,使各种收费项目和标准全部公开,统一收费票据和台帐,实行了定、收、管、查四权分离和基层“两费”日清月结季审计制度。我们还下发了《营口市工商局公开收费暂行管理办法》,使随意收费,超标准收费,强行收费,搭车收费等问题基本得到解决。盖州市工商局实行了“收费公开”,将收费项目、标准、对象、额度全部公开上墙,公示于众,接受社会监督。大石桥市工商局实行了“收费三分离”,将定费、收费、日常监督管理分离,相互制约。这些做法,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有力地促进了公开办公、文明服务向更高的标准迈进。
3、以树好窗口形象为目的,贯彻政务公开。实行政务公开以来,我们各级工商部门将政务公开工作溶于日常工作之中,做到了着装上岗,持证执法,实现了公开、公正、文明执法。在工作中,积极贯彻落实省局“50条”措施,开展上门办照、上门送法、上门服务活动,简化和规范企业注册程序,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服务,支持企业利用外资进行资产重组,搞活经营。特别是去年以来,为落实省局关于“执法服务环境年”的要求,我们在窗口建设上着重抓了四件实事:一是企业注册登记实行了“并联审批”制度,减少了审批环节;二是改革了原有的“三级审核”制度,推行了“一审一核”制度;三是实行了首问责任制度、“绿色通道”制度、预约登记制度和收费明示制度等,并在注册大厅设立了专用窗口,予以明示;四是强化了基层窗口建设,工商职责、收费标准、执法程序等,通过板报上墙、散发宣传材料等全部向业户公示,树立了良好基层工商形象。
二、围绕制度建设,保证政务公开。
推行政务公开,制度建设是关剑我们从加强制度建设入手,不断完善规章制度,使之成为顺利实施政务公开的有力保证。
1、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根据工作职能和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明确划分各个部门的执法内容、执法类别、执法依据、执法范围、执法权限、执法程序和执法责任,将其分解到各个科、室、队、会,进一步完善内部执法监督。我们还将市场主体登记注册、行政处罚、合同鉴证、抵押登记、广告许可、商标印制审批、市场主体年检等执法程序分别用图表的形式予以明确,便于了解和掌握。
2、完善与之相关应的配套制度。为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落实,保证政务公开的顺利实施,我们完善了相关的配套制度。一是执法监督制。明确执法监督的机构、内容、范围、形式以及处理方法,对执法工作进行监督。二是过错追究制。对执法机构和人员在具体行政过程中出现的过错和不当行政行为进行责任追究,有利于实现权、责统一,使权力受到制约。三是案件核审制。我们建立了三级案件核审制,即办案单位初审,法制部门再审,立案的案件局长办公会定审,保证了处罚案件的质量。四是评议考核制。通过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和听取社会意见等不同渠道,进行评议考核,作为各执法单位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三、围绕依法行政,落实政务公开。
几年来,通过实施政务公开,使广大工商干部充分认识到政务公开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极大地提高了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有力地提高了工商行政管理各项工作的不断发展,收到了显着的效果。
一是规范了执法行为,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了严格执法,依法行政,急事急办,特事特办,把上门指导、帮扶、办照、解难作为依法行政的办公宗旨。把热情、方便、快捷、周到的办公要求贯穿于整个工作的始终。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二是提高了队伍素质,树立良好形象。实行政务公开以来,我们以提高队伍素质为基础,以依法行政为落脚点,积极开展了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和全员学法考法活动。还通过典型示范来推动和促进全员争先创优、文明执法活动的开展。大大提高了队伍的执法水平,促进了公开执法,廉洁执法,文明执法。
三是接受社会监督,改变工作作风。推行政务公开以来,我们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在全系统积极开展了“正行风,树形象”活动,仅去年就向社会各界发征求意见信2669封,召开座谈会23次,走访企业和个体工商户774户,共收集问题31个,并全部进行了整改,进一步改进了自身工作。与此同时,我们还加大队伍整治力度,认真贯彻落实了国家局、省局“六条禁令”,通过狠刹工作日中午饮酒,执法不着装,随意脱岗,工作时间打麻将,简单粗暴管理的歪风,明显地改善了工商干部形象。由于我们从多角度入手加强了队伍建设,使系统上下人心思进,干劲倍增,行为规范,面貌一新,使我市政务公开工作落到了实处。
今年以来,我镇在县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上级政务公开有关文件精神以及县政府政务服务工作会议精神,并对照华政公办发〔20_〕1号文件精神开展自清自查,对政务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查漏补缺,进一步加强完善政务公开工作,促进全镇政务公开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共处理12345公众热线28条,镇便民服务中心为群众办理各类事项759件,村便民服务点为群众代办各类事项16683件。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
一年来,镇政府先后召开了党政负责人、支部书记、部门一把手会议,传达了县会议精神,镇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谢绍峰同志任组长,胡剑任副组长,负责指导全镇的政务服务工作;镇便民服务中心主任杨杰。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并落实人员专门抓,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组织领导机制。加强了对政务村务公开工作的领导,做到了领导工作到位,责任落实到人。我镇确立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主抓,人大监督实施,党政办负责协调”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责任,落实责任,保证了政务村务公开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阵地建设,把政务服务工作的基础搞扎实
我镇便民服务中心包括社会救助、综合治理、农技服务、村建国土、劳动保障等6个窗口单位,财政、计划生育、户籍办理等设在各自的办公大楼一楼,总面积300平方米以上。全镇共9个便民服务点均配齐了办公场地、办公设备和办公人员。
三、健全制度,把政务公开纳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建立和健全了便民服务工作各项制度,制定了《20_年政务服务公开方案》,并配套了六项工作制度:《三封寺镇人民政府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工作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制度(试行)》《三封寺镇人民政府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工作发布协调制度(试行)》、《三封寺镇人民政府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工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试行)》、《三封寺镇人民政府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工作年度报告制度(试行)》、《三封寺镇人民政府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工作政策解读制度(试行)》、《三封寺镇人民政府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工作新闻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试行)》,针对政务服务信息进行网上公开实行“各分线申请—分管负责人审批—办公室审核—办公室分管负责人审批—网上公布”严格的审批制度,针对镇便民服务中心,制定了《首问首办责任制度》、《办结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一次性告知”制度》、《廉政建设制度》、《卫生保洁制度》、《考勤制度》,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服务工作。
四、出台新招数,把政务公开作为凝心聚力的重要举措
1、层层压实责任。认真贯彻落实、首问责任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一次性告知”制、廉政和考勤制、。力争办事程序科学、民主、合理、简便、办事条件具体、明确,努力让办事群众“最多跑一次”,限度方便服务对象。接待群众做到文明、热情、主动,不推诿扯皮,不欺上瞒下。
2、及时向社会公开。①各种服务电话和举报电话;②对机关办点干部分工、分线、办点的情况都予以公开;③公开部门涉农收费项目和标准;④农民负担项目及资金的缴付管理;⑤各项惠农补贴项目及标准;⑥农合、五保、低保办理工作流程。
3、加强便民服务中心管理。①考勤登记扎实。计生、民政、农技、畜牧、信访、水利、林业、村建、环保、国土、人社等窗口单位每天坚持签到;②加强培训与督查。每月的1号进行培训,每月的25日进行督查,并每年实行讲评2次以上。③及时更换宣传内容。④做到“五个落实”,即落实分管领导,落实专门机构,落实专职人员,落实专项经费以及有关工作措施和制度,使政务公开工作,长期有人管、有人抓,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⑤实行挂钩制。即与工作人员的绩效工资挂钩,坚持每月一汇总,每月一通报,每月一讲评,每月一结算,真正做到奖优罚劣。⑥实行廉政管理。即坚持“六个严禁”,严禁违规办理服务事项,严禁向服务对象“索、拿、卡、要、报”,严禁在上班时间玩电脑游戏、炒股、观看视频、网上购物等,严禁向服务对象耍态度或拖延时间,严禁违反规定从事有偿中介活动。
4、加强对便民服务管理。全年对便民服务点指导2次以上,有场地、有台账、有登记簿、有宣传栏、有制度、有办事指南,居委会等村场便民服务点工作有声有色。①优化服务态度,采取主动询问制;②优化服务方式,采取下村办理、入户办理、代办服务、领办服务等;③优化公示公开,每村定制了一块村级惠农资金公示栏。
1-10月,市政务办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率先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州”的目标,坚持以便民利民为导向,以群众满意度为标准,以提升政府行政效能为核心,以“办事便捷化、审批电子化、监控网络化、服务高效化”为理念,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狠抓工作任务落实,与市直机关各进驻部门一起勤恳工作、大胆探索,为广大企业和群众提供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共接待办事人员70万多人次,办结件96万多件,窗口服务评价满意率99.99%,收到企业和群众的表扬信46封,锦旗6面,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为提升广州市政府服务水平和行政效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一)全面推进审批提速,加强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
一是全力配合做好抓审批、抓服务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努力使广州成为全国‘行政审批项目最少、行政效率最高、行政成本最低、行政过程最透明’的先行城市”的目标要求,我办积极配合市编办、市府办公厅、市法制办、市经贸委等部门,深入开展广州市综合改革调研工作,紧密结合新型城市化发展的目标任务,提出改革的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配合制定了《市委市政府关于学习顺德南海改革经验深入推进全市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广州市建设工程项目优化审批流程试行方案》、《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抓审批抓服务工作的通知》、《广州市开展重点企业(项目)服务工作方案》等,推动实现广州市建设工程项目联合审批今年5月1日起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对外服务,为切实加快投资项目的落地实施,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出力。服务至今截止至12月上旬,共有1,070多家企业和项目建设单位主动前来咨询,已累计组织培训班、咨询座谈会90多场,2,800多人出席;目前共受理并联审批案件8193宗,办结6575宗。企业、项目建设单位等和广大市民对优化审批流程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认为这是一项改进机关作风、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优化投资环境的重要举措,真正体现了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创造性贯彻执行。今年6月24、25、2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连续三天对广州优化审批流程作系列报道,在全国范围引起较大反响。
二是持续开展行政审批备案事项梳理工作。组织43个市直部门对实施编号管理的474项事项进行全面的梳理,厘清对公众办理的事项项目类别共932项;梳理26个部门共336项跨部门审批事项项目类别的流程图及流程目录索引。指导、协助全市40多个部门共制定164条优化措施,有30个部门共674个对公众办理事项项目类别的审批环节减少至3个以内。为规范我市行政审批行为,推进跨部门联合审批,实现审批事项信息化和常态化管理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组织43个市直部门对实施编号管理的474项事项进行全面的梳理,厘清对公众办理的事项(申请类别)共912项;梳理26个部门共336项跨部门审批事项的流程图及流程目录索引,对涉及19个部门共60项互为前置、互为交叉的审批“死结”,组织各部门协商解结,目前已打通80%以上共49项“死结”;指导、协助全市40多个部门共制定164条优化措施,有30个部门共674个对公众办理事项的审批环节减少至3个以内。为规范我市行政审批行为,推进跨部门联合审批,实现审批事项信息化和常态化管理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
三是实施全市统一服务评价。为加强对行政审批的监管,我办联合市监察局、基评办对全市的政务服务窗口开展统一服务评价工作。完成市房地产交易中心等12个市属专业政务大厅、荔湾区等9个区(县级市)政务中心及79条街(镇)政务中心共1738台服务评价器的安装工作,实现服务评价数据的实时监管和定期通报;新印发《关于加快落实建立统一服务评价工作的通知》和《广州市政务服务中心评价管理办法》,有力地促进政务服务窗口的作风建设,营造我市规范、公开、透明的营商环境。
(二)优化政务服务机制,强化基层社会服务管理创新。
一是完善“一站式”集中审批服务机制。按照开展“一门受理”的工作部署,及时协调、跟踪和落实相关事宜,使政务服务中心进驻部门和进驻事项大幅增加。进驻部门4234个,进驻事项928项,其中市级行政审批备案事项项目类别691732项,市级审批事项七成以上可以在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基本实现“进一道门,办所有事”,大幅减少了办事群众“东跑西跑重复跑”的时间。
二是全面推进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按照市委《关于全面推进街道、社区服务管理改革创新的意见》等重要文件要求,积极到各区(县级市)、街(镇)开展调研,了解掌握各级政务中心建设运行情况,对已完成建设和未完成建设的政务中心分别提出完善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加快建设的要求,组织全市政务服务体系培训班,大力推进“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全市12个区(县级市)除越秀和天河正在建设外,其它10区(县级市)已建好政务中心;全市164个街(镇)已有158161个建好政务中心,并在科技园区设立政务和公共服务窗口,全市“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政务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三)深化电子政务应用,促进政务服务与电子监察协同联动。
在市监察局的支持下,初步构建政务服务与电子监察融合的一体化工作平台,实现行政审批事项从“权力梳理—权力公开—权力运行监督—服务效能评估”的全流程监察。一是建立全市行政审批编码事项管理信息系统,对第五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事项目录的'事项从事项新增、变更、删除、合并、取消等全生命周期进行信息化规范管理,并统一向社会公众公布。二是制定全市统一行政审批业务及技术标准,推进市级行政审批、备案事项运行情况接入政务服务平台和电子监察系统工作,已完成42个市直部门共446项事项(占应接入事项的93.31%)以及8个区(县级市)的接入,促进行政审批过程全流程监察。三是开展行政审批接入月度测评及通报工作,有效地保证接入数据能实时、准确的反映各部门的日常审批活动情况。构建行政审批服务暨电子监察系统,由市政务办、市监察局、各委办局的监察室共同对行政审批运行情况进行监督与管理。四是牵头全市网上办事大厅建设。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自8月起改由市政务办正式牵头全市网上办事大厅建设工作。经过3个月的努力,新版网上办事大厅已于11月1日上线试运行。根据省最新考核要求,我市网上办事大厅已达到考核要求。五是高标准建设商事登记管理信息平台。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的部署,组建专门技术团队,加班加点,牵头会市工商局、科信局、市有关部门、区(县级市)等,冲刺完成建设商事登记管理信息平台的任务。该平台自9月1日起正式运行,信息平台系统运行稳定。
(四)创新政务服务方式,促政务服务惠民利民。
一是加强政企互动。充分利用集z政务服务优势,主动送服务到企业、基层,今年组织进驻部门先后开展了12场政企互动活动,推动我市“暖区、暖企、暖项目”常态化工作,听取审批部门、企业和项目建设单位的意见,收集完善我市建设工程项目并联审批工作中的建议和问题;组织政策宣讲,进一步提升我市行政审批效能、优化外商投资企业营商环境;与区(县级市)以及政务中心探索建立市区两级协调联动机制,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难题,受到企业广泛好评。充分利用集z政务服务优势,主动送服务到企业、基层,今年组织进驻部门先后开展了7场政企互动活动,到全市各科技园区调研设置政务和公共服务窗口工作,与区(县级市)政务中心探索建立市区两级协调联动机制,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难题,受到企业广泛好评。二是拓展政府资讯服务。位于政务大厅7楼的政务资讯厅免费向市民和投资者提供广州市及各区(县级市)投资环境介绍、政府法规文件、行业资料、专业资料库等信息的查询服务,并举办了11场政府资讯专题展览,累计接待读者约1.28万多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