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学校劳动教育工作计划(通用28篇)
我校劳动教育工作将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实践育人”为基本途径,坚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生活、生存技能,在动手动脑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一、多渠道宣传,提高认识,形成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是培养二十一世纪建设人才必须遵守的守则。对学生加强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的教育,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中学教育的重要教学任务。我校重视劳动教育,组成以德育主任具体负责的领导小组,把劳动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保证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和多样性。我校还将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对学生家长进行劳动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引导家长认识劳动对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使家长能积极主动配合各项校内外教育活动。
二、以“服务岗位的创建”活动为抓手开展劳动教育活动
打通渠道,拓宽开放外延,为学生搭建多元的成长舞台。我校从学生的认知、情感规律出发,广泛为学生创建服务实践岗位,开展体验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服务岗位实践活动中,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用自己的理智去感悟生活的意义和做人做事的道理,从而内化为健康的思想、品格,外显为良好的行为和自觉习惯。
1、组织“爱学校的集体劳动”,每个学生在班级内寻找适合自己的小岗位,在为集体、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培养责任感。各班有劳动责任区,各班主任要组织学生到责任区参加劳动实践活动,把责任区作为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另一课堂,确保“时间、地点、人员、效果”四落实。
2、坚持劳动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开展“做爸妈的帮手”活动。要求学生每天坚持帮助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洗衣、叠被……;同时要求学生自己能干的事自己干,如自己烧饭、自己做好个人卫生、自己上学等。
3、组织“爱社会的公益劳动”,加强学校劳动教育与社区教育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给孩子积极参与并实践劳动技能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与平台,让其感受劳动的快乐与光荣。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以达到劳动育人的目的。
1、各班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有目的,有主题的组织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在劳动的过程中,遵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原则,并充分注意教育形势的趣、活、实。要求:每班进行一次关于劳动教育的主题班会,组织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一次劳动技能竞赛活动,并及时整理活动的过程性资料。
2、积极开展“三个一”活动,即“访一名劳动能手”“学一种劳动技术”“写一篇劳动收获体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本领,做主人。
四、主要活动安排
1、本学期至少到劳动实践基地活动五次。每三周一次。
2、本学期至少开展公益劳动三次。每四周一次。
3、安排两次劳动知识和技能竞赛。
3、坚持每天上下午两次卫生区检查,进行公示。
健康教育工作是局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的工作,进一步完善我局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体系,在公司内普及健康知识,提高职工健康水平,制定了20xx年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内容如下:
一、主要工作任务
依照健康教育工作规范要求,做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各项工作任务。围绕甲型流感、艾滋病、结核病、肿瘤、肝炎等重大传染病和慢性病,结合各种卫生日主题开展宣传活动。特别是积极开展“世界结核病日”、“世界卫生日”、“全国预防接种日”、“防治碘缺乏病日”、“世界无烟日”、“世界艾滋病日”等各种卫生主题日宣传活动。根据《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开展群众性的健康安全和防范教育,提高职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加强健康教育档案规范化管理。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健教工作网络完善的健康教育网络是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保证
和有效措施,20xx年我们将结合本局实际情况,加强职工健康教育培训;组织人员积极参加市、县、疾控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提高健康教育工作者自身健康教育能力和理论水平;将健康教育工作列入中心工作计划,把健康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加大经费投入计划20xx年购置新的照相机、电脑、打印机等设备,印制健康教育宣传材料,保障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三)计划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
1、开展职工喜闻乐见的活动开展职工喜欢的健康知识竞赛,提前认真组织,设计试题、配备奖品,让职工在娱乐的同时学习到日常所需的健康知识。
2、办好健康教育宣传栏按季度定期对公司的健康教育宣传栏更换内容。将季节多发病、常见病及职工感兴趣的健康常识列入其中,丰富多彩的宣传健康知识。
(四)健康教育效果评估
对公司的职工科学规范的进行一次健康知识知晓、行为形成情况和健康需求等内容的健康教育效果评估。健康教育专人主要负责设计调查方案、调查问卷、评估总结等工作。
(五)健康教育覆盖
计划于20xx开展的健康教育讲座、职工健康咨询活动、健康知识竞赛、播放健康教育光盘、发放健康教育材料等工作的受教育人数覆盖全公司职工,争取让更多的职工学习到需要的健康知识,从根本上提高职工自身的健康知识水平和保健能力,促进人们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
劳动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课程之一, 搞好劳动课的教学工作可以使学生 掌握简单的劳动方法。提高劳动技能,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高尚品质。因此为了搞好本学期的劳动教学工作,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一、熟悉教学内容、重难点、课时安排 本册劳动课共 20 课,内容分为三部分;①自我服务和家务劳动;②手工制作;③生活小常识。这些内容不仅注意适应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而且 具有思想性、科学性、实践性和趣味性。教材的重难点是手工制作这一部分,本 学期共有 19周,安排了 20 课时,每周一节正课。
二、本册劳动课的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劳动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自立能力和耐心细致的高尚品质。
3、提高学生对劳动生活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4、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创新精神。
三、本学期教学工作安排 通过我对班级情况的了解和对教材内容的熟悉,依据《新课程标准》和《劳动教学大纲》的要求,本学期对劳动课教学工作做以下安排。
1、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通过了解,班上的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习惯,面对这种情况,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好的思想教育,告诉他们劳动创造了 人, 劳动是最光荣的, 讲一些热爱劳动的小故事, 来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2、认真钻研学习《新课程标准》和《劳动教学大纲》,熟悉教材内容,备 好每一节课。
3、积极进行劳动课的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率。 劳动课的教学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 更要重视学生掌握劳动技能和各种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方 法,学会总结规律,在学生掌握了简单劳动方法的同时,学会创新,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了技能,陶冶了品德。
4、改革劳动课的`评价制度
改变过去单一的理论测试的评价制度。本学期要从三个方面评价学生的劳 动。①平时的劳动(如值日、义务劳动)②对待劳动课的态度③家务劳动。即:一方面从学生平时的值日,义务劳动等情况,评出等级;第二方面从学生在劳动 课各方面的表现评出等级; 三从家长反映在家中的劳动情况评出等级,最后进行综合评定,这样全方位地调动了学生热爱劳动的兴趣。
5、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热爱劳 动的兴趣。
6、经常带领学生参加适当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大胆创新,勇于竞争 的实践能力。 总之,在本学期教学中,要以以上的总体计划来完成劳动课的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健康教育工作是局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的工作,进一步完善我局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体系,在公司内普及健康知识,提高职工健康水平,制定了20xx年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内容如下:
一、主要工作任务
依照健康教育工作规范要求,做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各项工作任务。围绕甲型流感、艾滋病、结核病、肿瘤、肝炎等重大传染病和慢性病,结合各种卫生日主题开展宣传活动。特别是积极开展“世界结核病日”、“世界卫生日”、“全国预防接种日”、“防治碘缺乏病日”、“世界无烟日”、“世界艾滋病日”等各种卫生主题日宣传活动。根据《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开展群众性的健康安全和防范教育,提高职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加强健康教育档案规范化管理。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健教工作网络完善的健康教育网络是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保证
和有效措施,20xx年我们将结合本局实际情况,加强职工健康教育培训;组织人员积极参加市、县、疾控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提高健康教育工作者自身健康教育能力和理论水平;将健康教育工作列入中心工作计划,把健康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加大经费投入计划20xx年购置新的照相机、电脑、打印机等设备,印制健康教育宣传材料,保障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三)计划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
1、开展职工喜闻乐见的活动开展职工喜欢的健康知识竞赛,提前认真组织,设计试题、配备奖品,让职工在娱乐的同时学习到日常所需的健康知识。
2、办好健康教育宣传栏按季度定期对公司的健康教育宣传栏更换内容。将季节多发病、常见病及职工感兴趣的健康常识列入其中,丰富多彩的宣传健康知识。
(四)健康教育效果评估
对公司的职工科学规范的进行一次健康知识知晓、行为形成情况和健康需求等内容的健康教育效果评估。健康教育专人主要负责设计调查方案、调查问卷、评估总结等工作。
(五)健康教育覆盖
计划于20xx开展的健康教育讲座、职工健康咨询活动、健康知识竞赛、播放健康教育光盘、发放健康教育材料等工作的受教育人数覆盖全公司职工,争取让更多的职工学习到需要的健康知识,从根本上提高职工自身的健康知识水平和保健能力,促进人们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
二Oxx年四月三十日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教育部等xx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教基〔20xx〕号)、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通知》(教材〔20xx〕4号)、《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材〔20xx〕4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意见》(中发〔20xx〕7号)、xx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意见》(鲁教基发〔20xx〕1号)等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全面实施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充分认识加强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重要意义
加强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渠道,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教育部分别印发了相应的《指导纲要》,对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内容、评价方式等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其中,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生必须开展的教育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都具有显著的实践性,都要求学生在真实的生活、生产和社会服务情境中亲身体验,动手实践,实现树德、增智、强体、悦心、育美等目的,全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和生存生活能力。
明确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要求
1、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体验,培养广大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构建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统筹劳动教育、研学实践和综合实践活动资源,进行整体设计、统一架构,构建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
3、打造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示范校。探索新时代劳动教育新模式,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不断提升教育实效,在“十四五”期间,打造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特色学校。
三、扎实开展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
(一)统筹课程设置。严格按照有关文件要求,开齐开足开好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依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发展特征和能力水平,分层次开展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在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要充分发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的育人功能。义务教育段学生应围绕家务劳动、劳动技术、社会服务、职业体验、考察探究和专题活动等,重在培养基本劳动情感,养成劳动习惯,增强基本劳动能力等。其中,小学1—2年级每学期分别至少完成1个主题活动,3—5年级学生每学期分别至少完成2个主题活动。
(二)合理安排课时。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必须按要求纳入课时计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安排为:小学1—2年级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小学3—5年级平均每两周不少于2课时,可通过每周的多彩实践活动日等形式丰富活动内涵。劳动教育每周不少于1课时,要做好校内劳动规划,并指导学生利用课外校外活动进行劳动实践。用好“延时服务”时段,组织学生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成效显著的.劳动实践类社团活动。学校每月可设劳动日一次,或每学年设劳动周一次,采用专题讲座、劳动技能竞赛、劳动成果展示等形式进行。
(三)注重学科融合。不断加大课程整合力度,把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地方课程等有关内容进行必要统筹融合,科学安排课程内容,创新课程实施方式,提升课程实施水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包含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劳动教育的重要实现形式和途径,其中的设计制作、创意物化等环节要打破传统观念,用STEAM的教育方式强化引领,可开设创客空间等,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
(四)丰富课程资源。广开渠道,充分挖掘校内外各类课程资源,加大研发力度,着力开发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深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劳动实践校本课程,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发开设家政、烹饪、手工类、园艺、农业种植、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拓展类课程;要有效利用各级各类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青少年宫、校外的挂牌社会实践基地及开发区中小学综合实践学校等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学工学农、社会服务、职业体验等活动,创造条件保障课程实施;利用学校闲置的场地及社会资源,建立校内劳动教育基地。
(五)加强家校共育。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和家委会等组织的作用,建立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三位一体”协同实施机制,创新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教育实施方式。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有针对性地布置洗碗、洗衣、扫地、整理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转变家长对孩子参加劳动的观念,使其充分认识劳动教育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作用。要定期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绿化和美化,可适当开展种植、养殖等体验活动。
四、工作总体目标:
1、使学生获得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状态。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5、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五、工作具体内容及要求
1、“四季”红色文化课程
红色文化课程分低中高三个年级段进行,低年级(一二年级)主要负责搜集古代英雄人物的主要事迹、历史小故事等;中年级(三年级)主要负责近代史(1840年——1949年新中国成立)抗日英雄的主要事迹;高年级(四五年级)搜集当代(新中国成立至今的中华英雄人物的事迹。各年级统筹安排,每班至少搜集十个英雄人物,最终按年级装订成册,形成我校的《中华英雄谱》。另外,红色文化课程还要结合其它学科同时进行,比如:语文组要推行红色书籍阅读活动,每个学生至少读五篇红色经典文章,教师要上好红色书籍的推荐课、交流课,让学生写好读后感,并留有阅读痕迹。再如:音乐课要教给学生唱红色歌曲;美术课要有红色经典方面的绘画等,并进行学校的红五月汇报展演。此外,每学期参加不少于五次关于红色影片的观影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们对红色文化的了解。
2、“四季”劳动技术教育课程
劳动技术教育包括:校内的卫生管理课程、绿植养护课程和种养殖实践基地课程和校外的家庭自理性、服务性劳动及学工学农职业体验活动。校内的综合实践基地活动主要由综合实践教师负责,校外的家庭自理性、服务性劳动及学工学农职业体验活动由各班主任负责。
校内的卫生管理和绿植养护以及实践类活动评比、小竞赛由政教处统筹安排,每学期初做出规划执行;校内综合实践基地由班级管理,总务处跟进服务,三年级参与养殖(兔子、鸽子等)与种植,四年级学生参与蔬菜种植(校内种植基地),主要种植萝卜、黄瓜、芸豆、白菜等蔬菜,包括蔬菜种植的理论学习、前期的准备工作,以及进行种植、收获的过程性参与、记录等,最终形成蔬菜种植的一系列成果和体验,掌握基本技能,五年级主要是校外综合实践基地,负责粮食种植,包括粮食种植的理论学习、前期准备工作,及种植、收获及义卖等过程性活动参与,最终形成粮食种植的一系列成果。
校外的自理性、服务性劳动及学工学农体职业验活动的具体要求:低年级自理性劳动(服务性性劳动)每周至少一次,每次附一张学生劳动照片,每月4次。三到五年级劳动作业分家务劳动和学工学农劳动。其中家务劳动评价表每周记录一次,每次附一张学生劳动照片,每月4张;学工学农劳动记录评价表每月一次,并附照片。学校每学期根据检查考核情况对学生进行“劳动之星”表彰。
3、探究性特色实践活动:
“谁不说俺家乡好”、“百年校史,数风流人物”
(详见附件《特色实践活动方案》,实践教师负责,此项目为考核项目)
多彩实践活动日:教务处负责,每周二下午第一节课后到放学为“多彩实践活动”时间(详见“社团类课程安排”)。原有基础上开设好三D打印、makerbolook课程。
设立劳动月:将每年的五月和十月设立为学校“劳动月”。20xx年主题“劳动最美丽”;20xx年主题“劳动创造美好生活”;20xx年主题“劳动——感恩”。结合劳动节和国庆假日开展学工学农职业体验、社会服务实践活动和研学活动。劳动月活动有政教处、大队部负责组织实施。
六、过程开展
制定活动计划、方案:根据活动主题,制定活动计划、方案,明确目的、方法、步骤、注意事项及预期成果等,做到活动前心中有数。
组织活动:教师要根据计划和方案,同学生一起亲历实践并给予学生及时恰当的指导以解决实际困难。
总结反思:帮助学生及时活动总结,积累经验弥补不足,提出建议,展示成果,发展能力。
七、本学期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份:(完成基地建设)
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
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学习。
十月份: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研讨活动。
十一月份:
开展综合实践教学成果展示活动。
十二月份:
1、汇总各种材料
2、回顾本学期教研活动情况,进行学期总结、表彰。
为了加强涌泉中学基地建设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基地建设的科技含量,增强育人功能,推动社会服务,增加经济效益,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的趋势,特制定20xx年基地建设方案及计划。
一、指导思想:
1、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的建设,要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做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和创新精神。
2、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的建设,要坚持为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服务,为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成果服务,要使学校劳动实践场所成为补充教育经费,改善办学条件,有效地服务农村教育,为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服务。
3、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的建设,要坚持与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相结合,务求实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服务。
二、目标及任务:
1、提高基地的示范作用。
2、提高基地的科技含量。
3、提高基地育人功能,社会服务水平和经济效益。
4、提高基地的建设水平,使基地上规模上档次。
5、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
三、领导机构:
为保证基地建设有序高效的运行。学校建立了以一把手为组长,班子人员和专业教师为成员的领导机构,具体如下:
涌泉中学基地建设领导机构
组长:周德霞
副组长:刘景峰
成员:关明武崔艳玲
四、实施办法:
1、继续提高基地建设的示范作用。加强学生的专业技术意识教育,提高基地的示范作用,加强与科研部门的协作,提高基地生产繁育的科技含量。力争在基地效益上领先当地农业生产专业户,力争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育人效果上走在兄弟学校的前列。
2、不断提高基地的科技含量。以乙醇汽油全面普及应用为契机,把玉米繁育做为今年的突破点,大面积种植,提高玉米的产量,认真做好科研工作,向农技推广部门请教,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逐步实现高产、抗旱、优质等多样性。
3、继续提高基地育人功能,社会服务水平和经济效益。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对农作物的培育能力,真正让学生学有所用。不断加强对农业品种的开发与更新,用优良的农作物品种抢占市场,充分发挥基地的育人作用,培养更多的'适用型人才,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4、不断提高基地的建设水平。年内计划投资1.5万元,并对基础设施的布局做出合理的调整,使基地的建设上档次,规范化。
5、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我校现有专职教师1名,学历为大专,学校将加大专业教师的培训工作力度,为专业教师创造学习进修的机会,使其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更加适应学校专业课教学的发展需要。同时,不断开发和完善校本课程,用已获得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充实基地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
学校将在新的一年里开拓创新,强化管理,力争在基地建设上,取得更大的成绩。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州政府“助力五无甘南,打造五无校园”决策部署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相关文件精神,切实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建设,全面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健康顺利的开展。
二、组织机构
学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工作目标
(一)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全校师生对“五无甘南、五无校园”的理解与执行。
1、学校环境卫生领导小组召开专项会议,给各位教师传达州政府关于“助力五无甘南,打造五无校园”决策部署的要求。
2、各班主任通过班会,给学生讲解传达“五无甘南、五无校园”方面的相关知识。
(二)通过加大整治,进一步美化净化学校及周边环境。
充分利用现有设施,积极开展环境卫生的整治工作,引导全校师生树立牢固的健康向上的卫生习惯和良好的公共卫生意识,完善卫生清洁制度,坚持做到办公室内门窗、墙壁、顶棚、用具物品上无灰尘蜘蛛网,地上无烟头、纸屑、杂物,办公用品摆放整齐,院落环境整洁、美观。
四、各项具体创建要求:
1、学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安排统筹,由各班主任安排学生,在校园周边打扫。
2、全校师生打扫校园内卫生,做到无死角,全覆盖。
3、把“五无甘南,五无校园”,做到常态化,严格按照上级要求执行。
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劳动教育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和问题,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出现了一些学生轻视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
为进一步落实20xx年xx区教育和体育局“劳动助成长”项目进程,特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坚持立德树人,回归教育初心”教育理念大讨论活动要求,切实加强劳动实践教育,围绕“参加校内劳动”、“参与校外劳动”、“承担家务劳动”、“学习劳动技能”、“开发劳动资源”、“落实劳动评价”等方面,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提高学生劳动素养,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进一步做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终身发展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二、活动主题
劳动助成长,为幸福生活奠基
三、基本原则
1、坚持立德树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让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通过劳动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幸福生活的能力,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2、坚持统筹融入。要有效发挥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劳动教育功能,开展学校劳动教育、家庭劳动教育、社会劳动教育,探索劳动研学教育,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正确理念。
3、坚持实践体验。要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坚持适当适度。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性别差异、身体状况等特点,选择合适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安排适度的劳动时间和强度,做好劳动保护,确保学生安全。
四工作任务
(一)结合“劳动助成长”项目,开展劳动实践教育活动。
扎实推进劳动教育实效,拓宽劳动教育渠道,在“劳动资源开发、家务劳动、校外劳动、校内劳动和劳动教育课程”方面有序推进、整体构建,探索形成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机制健全的学校劳动教育育人体系。
在学校,立足校内,组织开展好常规校内劳动,将每天的卫生值日、每周扫除和午餐服务作为校内劳动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关注岗位体验,使校内劳动常态化。
在家庭,结合“家校合作相伴成长”家校工作,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身心发展规律的家务劳动实践作业,让学生自主参与家庭劳动,使家庭劳动经常化。
在校外,利用xx市中学生学农实践基地等劳动教育资源和场所,结合团队活动,探索劳动实践研学活动,鼓励学生在老师和家长的带领、指导下,参与校外实践劳动以及公益性志愿服务等活动,形成热爱劳动、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使校外劳动多样化。
(二)开展“劳动实践周”活动,推进重点项目工作进程。
1、进行集中启动。学校将结合“五一”国际劳动节的节日契机,充分利用xx月xx日(星期一)的升旗仪式集中启动“劳动实践周”,并根据《xx区中小学生劳动成长指南》(附件3),结合学校实际,进行补充和细化,通过各类形式进行发布。
2、丰富活动形式。加强校内统筹,整合统筹各类社会资源,从“在学校、在家庭、在社会”三个层面,通过实践、体验、服务、竞赛、讲座等不同形式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劳动意识,激发学生劳动兴趣,提升劳动实践活动的实效。
(三)完善工作举措,做好劳动教育机制保障。
1、关注评价激励。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利用好《中学生素质报告册》,关注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让学生从评价中获得劳动体验的快乐,从而实现学校、家庭、社会劳动教育评价全覆盖。
2、加强宣传引导。及时传递劳动信息、劳动技能等知识理念,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并利用报纸、电视、微信等载体,加强对劳动实践活动的宣传报道,营造全面参与的社会氛围。
我校劳动教育工作将紧紧把握时代脉搏,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实践育人”为基本途径,坚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生活、生存技能,在动手动脑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一、多渠道宣传,提高认识,形成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是培养二十一世纪建设人才必须遵守的守则。对学生加强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的教育,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小学教育的重要教学任务。我校重视劳动教育,组成以校长具体负责的领导小组,把劳动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紧密与少先队活动挂钩,保证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和多样性。我校还将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对学生家长进行劳动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引导家长认识劳动对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使家长能积极主动配合各项校内外教育活动。
二、继续以“服务岗位的创建”活动为抓手开展劳动教育活动,打通渠道,拓宽开放外延,为学生搭建多元的成长舞台。
我校从学生的认知、情感规律出发,以“广阔的舞台,金色的童年”为主题,广泛为学生创建服务实践岗位,开展体验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服务岗位实践活动中,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用自己的理智去感悟生活的意义和做人做事的道理,从而内化为健康的思想、品格,外显为良好的行为和自觉习惯。
1、组织“爱学校的集体劳动”,每个学生在班级内寻找适合自己的小岗位,在为集体、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培养责任感。班班有劳动基地,各班主任要继续组织学生到劳动基地参加劳动实践活动,把劳动基地作为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另一课堂,确保“时间、地点、人员、效果”四落实。
2、组织“爱自家的家务活动和爱自己的自理劳动”,坚持劳动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开展“我做爸妈的小帮手”活动。要求学生每天坚持帮助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洗衣、叠被;同时要求学生自己能干的事自己干,如自己烧饭、自己做好个人卫生、自己上学等。
3、组织“爱社会的公益劳动”,加强学校劳动教育与社区教育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给孩子积极参与并实践劳动技能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与平台,让其感受劳动的快乐与光荣。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以达到劳动育人的目的。
1、各班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有目的,有主题的组织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在劳动的过程中,遵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原则,并充分注意教育形势的趣、活、实。要求:每班进行一次关于劳动教育的主题班会,组织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一次劳动技能竞赛活动,并及时整理活动的过程性资料。
2、积极开展“三个一”活动,即“访一名劳动能手”“学一种劳动技术”“写一篇劳动收获体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本领,做主人。
一、指导思想:
以推进中学地理素质教学为工作中心,以现代教学观念为实践指导,切实落实学校在各项工作的要求,加强现代化多媒体教育手段、教学模式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研究探索。用党的先进性理论指导工作作风。
以继续创建优秀教研组为动力,团结组员,总结经验,发挥优势,改进不足,集全组教师的工作力和创造力,努力建好地理教学网站,使地理教研组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全娄底市,乃至全省、全国有名的地理教研组。
二、重点工作:
(一)加强教研组建设
1、整体构建教研组,进一步规范教研组活动制度:每月召开一次全组教师全体会议;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每次活动有主题、有针对性,通过一系列活动将全校地理教师凝结为一个整体,强化整体意识,发挥整体作用,实现智慧共享。
2、强化备课组长的责任意识:在统筹全组工作的前提下,备课组长分工负责。具体安排为:
高一:吴伯平
高二:石振欢
高三:李建雄
3、加强教师教学基本功培训
以备课组为单位提高教师基本功。
带好青年教师,建立师徒对子:胡跃军——吴伯平老师带教
教研组长组织骨干教师,配合教务处加强地理课堂教学的检查与督促。
(二)加强对本组教学科研课题的研究及管理
1、鼓励全组教师做有追求、有激情、有理想、有阅读的习惯、有写作习惯的研究型、学者型教师。
有位教育名家说:我常常想两个问题:第一,我能够做什么;第二,我怎样把我能够做的尽可能做好?所谓“有追求”,就意味着不断地给自己提出新的目标,让自己的每一个工作日都充满创造的乐趣。“有追求”还意味着不断拜师求学,不断地接受新知。
地理教师应该是一个有激情的,而又见多识广的人。很难设想一个埋头苦干,不举动接受新知识的人,能够在讲气象灾害时联想到9月2日的美国“卡特里娜”飓风给美国带来的250亿美元的损失,激情缘起于新闻。紧跟时代,走进学生的心灵,把学生感兴趣的引入课堂,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一伟人说过:“人不过是自然界一只最脆弱的芦苇,但这是一只会思考的芦苇。人因思想而伟大。”教师首先是知识分子,地理教师更应该以知识分子为荣,因为古时就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形容一个人的渊博知识。而知识分子的特点是富有社会责任感,而且善于独立思考。
教师应当读四类书:一是经典教育理论,二是教育报刊,三是科技博览,四是写中学生或中学生写的书。
2、各备课组老师要积极支持和参与学校教务处的各项常规活动,确保常规教学:全期每个老师听课不少于10次,作业批改不少于10次,小考不少于2次,高三小考每月不小于2次,教师备课要求按课时备,做好期中、期末考试,高三月考的命题及评卷工作
3、积极参与我组的科研课题――湖南省基础教育教研重点课题“可持续发展”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活动子课题。由组长负责建好地理组网站
我组要探讨和实践的是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利用网络优势进行资料搜集和筛选、如何利用新的教学设备――白板,如何利用校园网络的交互功能等实践与思考
(三)、积极开展地理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改善萧条的地理学习氛围
1、开展全校性地理小论文大赛
2、由各备课组设计组织,开展具有年级特点的地理知识与技能竞赛
3、利用学校网络资源开展“地理新闻综览”活动。
(四)积极组织本组老师参加市级公开课的竞赛和观摹,为我校教师提供展示与学习的舞台。(开课教师:校、市级骨干教师带头)
三、主要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订并交流个人教学工作计划,了解教研活动要求
2、组织教师学习了xx年的高考考试大纲和《新课程标准》。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发〔20xx〕号)》及省市文件精神,发挥职业院校在劳动教育中的独特作用,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坚持知行合一、德技并修的育人理念,造就新时代高素质劳动者和社会主义接班人,现就我校劳动教育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重要意义
加强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广泛开展劳动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劳动教育,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进而养成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良好品格。
在教育实践中,丰富劳动实践育人途径,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实践能力,对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中等职业学校要紧密结合“服务发展宗旨和促进就业导向”,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我校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基本原则
1、育人为本。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准确把握劳动教育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以诚实劳动报效国家、奉献社会。
2、遵循规律。将劳动实践教育有效融入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段特点、学生特点、学业特点,与专业发展有机结合,选择恰当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安排适度的劳动时间和强度,做好劳动保护,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3、融合专业。结合学生专业学习过程和特征,探索建立产教融合的劳动教育方式,将劳动教育与实习实训活动有机融合,明确劳动教育时间,弘扬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
4、实践导向。将劳动实践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主要途径,让学生直接参与生产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主要目标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学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观念,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形成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通过劳动精神教育,增强学生职业荣誉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通过劳动实践教育,培养学生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创新劳动教育模式,“五育”并举,“五育”融合,知行合一,逐步建立有我校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建立新颖高效的劳动教育体系。
用3-5年时间,争创省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和劳动教育特色示范学校,实现中职劳动教育常态化,形成学校、企业、社会、家庭普遍重视劳动教育良好氛围。统筹区域多样化劳动教育资源,推动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丰富的教育资源、多样化的方式方法、健全有效的教育机制,形成立体、开放的中等职业教育劳动教育体系。
四、工作措施
(一)科学建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将劳动教育纳入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培养目标,结合专业特点,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结合产业新业态、劳动新形态,注重选择新型服务性劳动的内容,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创新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每学年不少于16学时。将学生管理一日常规与每天劳动时间有机结合,与实训实习有机结合,发挥实习实训课在劳动教育中的载体作用。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每学年设立一个集体劳动周,根据专业、年级实际情况自主安排。根据需要编写职业学校劳动实践指导手册,明确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工具使用、考核评价、安全保护等劳动教育要求。结合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鼓励学校与企业合作或自主开发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结合学校、社区、社会资源,开发家政、烹饪、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社区劳动实践课程。开发校外劳动实践教育课程。职业学校要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及其他战略新兴产业,结合专业设置,基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开发企业劳动实践课程。
(二)有效组织多种形式的学校劳动教育实践
发挥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切实承担劳动教育主体责任,明确实施机构和专职人员,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不得挤占、挪用劳动实践时间。将劳动课程纳入学校课程管理,明确劳动教育目标,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特点设计学生劳动技能培养目标,将学校、企业、社会、家庭劳动实践有机结合,有序开展。统筹组织好学校劳动实践。结合学生管理一日常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为学生创设参与校园卫生保洁、绿化美化、食堂劳作、教室环境美化、实训室清扫、勤工俭学等劳动实践岗位,建立学校、系部、班级劳动实践岗位系统图谱,引导学生自主制定校内劳动实践公约,倡导学生自治管理,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劳动服务理念。组织实施好劳动周,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走向社会、企业,参加校外劳动锻炼。基于产教融合的企业劳动实践。充分利用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及生产性实训基地,鼓励学生用技能参加劳动,通过劳动促进各专业交流,引导学生尊重规范和标准,积累职业经验;将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相结合,鼓励创新型劳动,激发学生劳动的内在需求和动力。
(三)积极开展力所能及的家庭劳动
充分发挥家长职责。各班级要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和沟通形式,广泛宣传加强劳动教育的意义和措施,使广大家长深刻领会劳动实践在学生学习、生活和未来长远发展中的积极意义和作用,引领家长自觉成为孩子家庭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形成育人合力。合理安排劳动作业。针对中职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明确家庭劳动内容,布置力所能及的家庭劳动作业,以一定形式保持与家长的交流反馈,并表彰鼓励积极参加家庭劳动的学生。
(四)大力推进社会劳动实践教育
明确校外劳动实践教育实施要求。将校外劳动实践纳入社会实践范畴。加强组织管理,合理安排一定时间的校外劳动实践。推行学校集体组织与学生自主选择相结合的方式,保障学生劳动实践活动数量和质量。通过各类培训提升教师指导能力,教师躬亲示范,以身作则,结合各类基地特点组织劳动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循序渐进参加劳动,逐步提升学生劳动实践能力。加强对教师劳动教育参与度和劳动教育能力、实践指导能力等的考核。公益劳动实践教育方式。联合社区、街道及各类公益场所,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校团组织的作用,做好学生志愿服务的具体组织实施,教育引导学生在志愿服务中加强劳动,培育良好的社会公德。
(五)加强劳动教育载体和平台建设
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资源,为劳动教育提供必要保障。积极协调和引导企业公司、工厂农场等组织履行社会责任,开放实践场所,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参与新型服务性劳动,使学生与普通劳动者一起经历劳动过程。组织动员相关力量、搭建活动平台,共同支持学生深入城乡社区、福利院和公共场所等参加志愿服务,开展公益劳动,参与社区治理。建设部分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制定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标准,力争挂牌省级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率先建成一个规模适度、课程完备、管理规范、运营良好的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职业体验中心),并向所在地区中小学生开放。鼓励学校因地制宜栽植多种类的花草、树木,开辟专门区域种植农作物,开展适宜的养殖活动,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承担养护、种植和养殖等劳动任务,学习相关劳动技能和动植物知识。打造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统筹各类社会优质资源,因地制宜,面向行业、企业建设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形成一批示范性产教融合型劳动教育实训基地。鼓励高新企业为学生体验现代科技条件下劳动实践新形态、新方式提供支持。
(六)创设劳动文化传承主阵地
积极营造“劳动光荣”的校园文化,多渠道表彰宣传劳动实践优秀典型,在学生中牢固树立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同等重要的理念。结合学校特色挖掘劳动教育素材,广泛开展以劳动实践为主题班会、劳模报告会、工匠进校园、手工作品制作、劳动技能表演等活动。发展与劳动实践有关的学生社团、兴趣小组、志愿者组织,结合植树节、五一劳动节等时间节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主题教育活动。将劳动实践教育活动与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精益求精等相关劳动文化相结合,与二十四节气、“中国农民丰收节”等中国传统劳动所包含的人生智慧相结合,农村学校可结合地域特点和新农村建设,提升劳动实践教育的文化内涵。教育学生热爱家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弘扬优良家风,积极践行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
(七)建立科学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将学生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规范评价内容,制定评价标准,建立激励机制。结合学生在学校、企业、家庭、社会劳动实践中的表现,将具体劳动内容、过程和相关事实材料全面客观地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加强实际劳动技能和价值体认情况的考核,并作为升学、评优、毕业的重要参考。建立公示、审核制度,确保记录真实可靠。
五、保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
把劳动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履行职责,建立劳动教育的长效机制。由主管部门牵头,明确相关部门职责,统筹开发和整合劳动教育资源,协调学校设计劳动教育课程、实践项目、组织实践活动。成立专门机构加强对学校劳动教育的指导。教育督导部门要加强对劳动教育的督导评估,将劳动教育纳入督导体系,将学校劳动教育组织实施情况纳入督导内容,适时组织开展对各地劳动教育组织和实践基地建设情况的专项督导。
(二)加强师资队伍保障
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配备必要的专职教师,在工资待遇、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优树先、培养培训等方面与其他学科专业教师同等对待,保持劳动教育教师队伍的稳定与发展。积极探索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劳动实践教育教师队伍,从企业、社会聘请能工巧匠、专业技术人员及其他具有一技之长的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校外劳动实践基地要根据规模和特点,配备能满足基地教学和管理需要、结构合理、有专业特长的专任教师和管理人员。
(三)建立经费保障机制
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承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可争取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吸引社会力量提供劳动教育服务。鼓励通过社会捐赠、公益性活动等形式支持开展校外劳动实践活动。中等职业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在坚持公益性原则下,可以发挥专业技能优势,适当开展一些经营性创收,减轻家庭负担。教育部门会同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推动将校外劳动实践纳入校方责任险范围,鼓励保险企业开发有针对性的产品,对投保费用实施优惠措施。
(四)加强安全保障
加强对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强化劳动风险意识,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安全保障体系。中等职业学校要制定劳动教育实践工作规程,校内外劳动实践教育均要强化安全措施,落实安全责任。各学校组织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要制定完备的活动方案和风险防控应急预案。科学评估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风险,在场所设施选择、材料选用、工具设备和防护用品使用、活动流程等方面制定安全、科学的操作规范。学校开展校外劳动实践活动,要与家长签订协议书,明确学校、家长、学生的责任和权利。
(五)加强宣传引导
职业学校要结合职业教育特点,着重加强对劳动教育的宣传引导,大力宣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弘扬技能宝贵、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主旋律,畅树奉献意识,引导学生树立在重大疫情、灾害面前的全局意识和责任担当,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
我校劳动教育工作将紧紧把握时代脉搏,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实践育人”为基本途径,坚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生活、生存技能,在动手动脑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一、多渠道宣传,提高认识,形成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是培养二十一世纪建设人才必须遵守的守则。对学生加强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的教育,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小学教育的重要教学任务。我校重视劳动教育,组成以校长具体负责的领导小组,把劳动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紧密与少先队活动挂钩,保证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和多样性。我校还将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对学生家长进行劳动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引导家长认识劳动对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使家长能积极主动配合各项校内外教育活动。
二、继续组织学生到校外劳动教育基地和学校劳动基地参加劳动实践活动,把劳动基地作为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另一课堂,确保“时间、地点、人员、效果”四落实。
继续以“服务岗位的创建”活动为抓手开展劳动教育活动,打通渠道,拓宽开放外延,为学生搭建多元的成长舞台。我校从学生的认知、情感规律出发,以“广阔的舞台,金色的童年”为主题,广泛为学生创建服务实践岗位,开展体验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服务岗位实践活动中,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用自己的理智去感悟生活的意义和做人做事的道理,从而内化为健康的思想、品格,外显为良好的行为和自觉习惯。
三、注意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使学生学到一定的劳动知识和技能,还要使学生有机会尝试丰收的喜悦,懂得浪费可耻的良好品质,使学生对劳动产生兴趣。
四、任务目标:
争创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五、时间安排:
九月份:
安排三-四年级到校外劳动基地和校园经济小区锄草。
十月份:
收获玉米
四--五月份:
劳动基地播种任务。
六月份:
安排三年级锄草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实施创新教育工程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为重点,认真开展劳动技术教育,促进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形成初步的劳技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工作重点
1、结合语文、综合实践、科学学科的教学,以劳动实践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为目的,注重劳动技术教育与相关学科的整合。
2、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亲历劳动过程,在劳动中增长技能,学会劳动。
三、具体
1、利用综合实践课,对学生进行自己动手讲卫生教育、勤俭节约的教育、讲科学的.教育。
2、加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使用效果,指导学生开展技术探究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操作能力。以计算机课堂为主阵地,使计算机课程成为学生喜爱的课程之一。
3、开展“争当小实验家”科学小组活动,成立综合实践组、科学组、环教组、手工组等,组织三年级至五年级学生,双周一次有计划地开展活动。
4、结合具体情况,带领学生参加校内外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
一、制定文件意图
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广大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北京市《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结合区域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起草及征求意见情况
该文件主要内容包括工作目标、工作原则、工作任务和工作保障四大方面。已面向相关委办局征求了意见,并进行了修订完善。
三、文件主要内容
(一)工作目标
通过劳动教育,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使他们“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培养他们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为学生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用3-5年时间,统筹区域多样化劳动教育资源,推动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形式多样、机制健全的门头沟区劳动教育体系;推动创建一批区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和劳动教育特色学校;中小学劳动教育常态深入开展,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普遍重视劳动的教育氛围。
(二)工作原则
1.坚持思想引领。中小学劳动教育既要让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更要通过劳动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坚持有机融入。要有效发挥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劳动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正确观念。
3.坚持实际体验。要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坚持适当适度。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性别差异、身体状况等特点,选择合适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安排适度的劳动时间和强度,做好劳动保护,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三)工作任务
1.严格落实新课程计划中有关劳动教育的要求
严格按照《北京市实施教育部的课程计划(修订)》和《北京市实施教育部的课程计划》要求,将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用技术课程作为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渠道,开足开好。义务教育阶段3-9年级切实开设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课,普通高中阶段严格落实通用技术课程标准。严格落实北京市初中阶段各学科平均不低于10%的学时用于开设学科实践活动课程的要求,在开展初中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中,加强对中小学生劳动实践的引导,促进学生动手动脑,在生产劳作、科研发明、创新创造等活动中独立解决问题,收获劳动成果。在语文、历史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劳动观念和态度的培养,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动手操作和劳动技能、职业技能的培养。鼓励有条件学校结合实际,开设家政、烹饪、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特色课程,加强劳动教育。
2.广泛深入开展校内外劳动主题教育与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在校园内开展劳动主题教育与实践活动是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形式。积极利用各种劳动教育契机,开展劳动教育主题活动。要和创建文明城区工作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做好班级和学校环境卫生,开展校内“文明一起走”等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卫生评比、优秀宿舍评比等提升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责任。要与以“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节水、节电、节粮”为主要内容的“三爱三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丰富教育形式和载体,引导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提高劳动素养。学校要在日常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教室布置、校园种植等。大力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俱乐部活动,进行手工制作、电器维修、班务整理、室内装饰、勤工俭学等实践活动。广泛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团队会、劳模报告会、手工劳技展演,提高学生劳动意识。
学校要充分利用区内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综合实践基地和其他社会资源,结合研学旅行、团日队日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城乡学生交流,组织学生学工学农。城镇学校可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农村学校可结合实际情况在农忙时节组织学生帮助家长进行适当的农业生产劳动。
3.充分利用社会大课堂资源开展好劳动教育
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是学生实践体验的重要资源平台。学校要利用社会大课堂活动经费,组织学生走进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中国农业博物馆等教育场馆开展农业生产、农具使用等农业基本知识方面的普及教育;组织学生走进蔬菜水果种植、畜牧养殖、城市绿化等现代农业基地、生态庄园体验感受现代农业的魅力;组织学生走进农业生产基地、工厂车间、制造基地、商业企业等,参与到劳动生产、流通、服务贸易的实践体验中去。鼓励中小学校利用社会大课堂资源,给学生安排一定时间的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服务等劳动实践。鼓励各学科教师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提升教师运用社会教育资源辅助教育教学的能力和组织策划学生实践活动的能力。
4.注重发挥家庭和社会力量协同推进劳动教育
家务劳动是劳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密切家校联系,利用家长教师协会,加强家校合作。加大宣讲力度,转变家长教育观念,帮助家长明确劳动在孩子学习、生活以及未来发展中的积极意义,鼓励家长为学生劳动创造机会。学校可适当适度安排适量的家庭劳动作业。家庭劳动作业以引导学生养成主动参与劳动的习惯,习得基本的生活知识和技能,逐步形成自理、自立能力为主要目标。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布置整理、扫地、洗碗、洗衣、煮饭、修理、花草宠物养护等力所能及的家务。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劳动,积极争取社区街道、所在村镇和学校周边单位的支持,为学生参加社会劳动和社区服务提供便利。
(四)工作保障
1.加强对劳动教育的组织领导。
2.加强劳动教育的经费投入和人员配备。
3.加强劳动教育基地和场所建设。
4.加强对劳动教育的督导评价与宣传。
劳动技术教育在普通中小学实施,使学生既学习某些技术又参加一定劳动和技术实践,从而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养成文明的劳动习惯,了解现代化生产的`技术的基本原理并掌握相应的多种基本技能,为今后打下从事各种职业基础,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帮助学生很好地处理理论与实践,知识和技能的关系,并使二者结合起来,同时也把传授知识和育人结合起来,特制定劳动技术教育教学计划。
教育目的:
1、农村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必须具备教学育人、教学改革、劳动实践,实施“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的实践活动。
2、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为新时期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3、通过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创新精神,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综合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4、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基地建设要确立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为深化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为农村全面建设服务的指导思想。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和科学性、实践性、效益性相统一的原则。
5、开展勤工俭学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对学生的劳动观点教育和劳动技能训练,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促进教育结构,教育制度改革,发展教育事业的一个有效措施,现时期农村劳动实践基地建设是农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深化农村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教学要求:
1、根据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农村学校课程改革的需要,通过劳动实践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观念,热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有理想、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艰苦奋斗的道德品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增强学生服务农村群众,服务农村社会的责任感。结合当地条件和农业生产特色,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积极进行农业科技实践,优良品种繁育,先进科技示范实用技术人才培养。
2、按照劳动实践技术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符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的劳动实践技能教育教学计划,按要求设置课程和安排课时;学生要有教材和学习资料,全县中小学必须全部开设综合劳动实践课,有教案、有评估、有总结。
教学内容:
一、坚持实用性原则。中小学理论课教学以种植养殖技术为主,包括农作物种植技术、经济作物种植技术、林果种植技术、家禽家畜养殖技术、综合劳动实践课,以上各内容各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特点,开展适合本校实际的课程,各科教学内容要依据劳动实践教学大纲的要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般以基础知识为主,有条件的学校要尽可能多的现代化的技术劳动,暂时条件不具备的就搞些手工劳动,学校要创造一切可能条件,搞些小实验农场,学习科学种田的本领,把当地种田的先进经验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积极地进行科学实验,种好种子田、试验田、高产稳产田,使学生感到农业生产大有学问,实现农业现代化大有奔头,从事农业劳动大有作为。
二、坚持实践性原则。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初步学习并掌握一些生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劳动实践课以劳动实践为主,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独立性的基础上安排劳动。劳动要尽可能和教学结合起来,用理论知识指导劳动实践,通过劳动实践扩大和加深理论知识。劳动实践和思想教育相结合,把思想教育贯穿于整个生产劳动实践过程。让学生实际亲自动手操作,手脑并用,以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并发展操作能力。
三,坚持实效原则。实施劳动实践教育,要以尽量少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获得尽可能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为目的,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改善办学条件。因此,进行劳动技术教育,要按照各地经济状况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人而宜。同时尽可能把学校掌握的新科学技术知识向社会推广,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服务。还要把生产劳动的组织和管理知识、技能作为重要内容之一,让学生了解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以及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关系。让学生了解现代生产组织管理的一般知识,让学生了解我国管理的现状及改革的趋势,要追求社会效益而不流于形式,图有其名。
四、教学时间安排。总要求是:每个学生每学年有一周的综合劳动实践课,一周实践基地操作课。各学校根据各年级年龄特点和时令季节及当地的基地的实际情况,要科学安排、综合考虑,确保教学课时的落实,与实际相结合,决不能违背客观实际原则。实践活动要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分期、分批、分类组织实施,不搞集中、突击活动,使劳动实践教育扎实有效。
教学评价:
县教育局每学年对我校进行一次劳动实践教育活动评价,评价内容分四个方面:
一理论教育评价:按照《劳动技术教育大纲》是否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学校有理论教材、教学计划、经验总结、教师教案、有记录等,根据情节分别被评为优、良、差三个等级。
二学生的劳动技术教育评价:包括四个方面:劳动课教学评价、劳动基地管理与勤工俭学评价、家庭劳动教育评价、学生劳动教育质量评价。学生劳动教育质量评价是学校劳动教育工作评价的主要方面。评价方法是:劳动实践课看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是否符合规定要求,有无完善记录、制度是否健全、教师的教案和学生的活动记录;劳动基地管理是否有专人负责、资金投入情况、劳动基地的建设情况及基地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情况;家庭劳动教育情况通过发放问卷,有学生家长给予子女评价,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的的要求;劳动实践教育质量评价:按年级的不同情况考察学生劳动技术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劳动实践学生的思想品德情况、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学生在当地经济建设中所发挥的程度如何,社会对学校的评价程度和家长对学校评价如何。通过抽查和座谈访问等方式进行考核评价。以上评价均以优、良、差三个等级评价。
注意的问题:
为使劳动技术教育教学扎实有效,并达到上述目的与要求各学校在基地建设和劳动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在服务方向上面向社会主义建设实际,应为本地经济建设和各项建设服务,促进本地经济建设的发展,使教育与经济建设形成相互促进和良性循环。学校必须从单纯的“升学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办学指导思想中摆脱出来,把工作着重点转移到为当地经济发展培育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正确道路上来。
2、在教育目标上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四有”人才。通过劳动技术教育使学生在学校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生产技术知识和劳动技能,既能动脑,又能动手,为毕业后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城乡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3、在培养途径上,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教育结构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正确道路,打破封闭式的办学状态,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与社会相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
4、在教育管理上,依照劳动技术课教学大纲的要求,开设劳动技术课,依照规定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逐步做到按不同年级有计划地系统地进行劳动实践教育活动,各年级教育内容和开设的专业,尽可能保持相结稳定。同时也应加强生产劳动的经营管理,逐步实现劳动技术教育的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
一、多渠道宣传,提高认识,形成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是培养二十一世纪建设人才必须遵守的守则。对学生加强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的教育,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中学教育的重要教学任务。我校重视劳动教育,组成以德育主任具体负责的领导小组,把劳动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保证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和多样性。我校还将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对学生家长进行劳动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引导家长认识劳动对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使家长能积极主动配合各项校内外教育活动。
二、以“服务岗位的创建”活动为抓手开展劳动教育活动
打通渠道,拓宽开放外延,为学生搭建多元的成长舞台。我校从学生的认知、情感规律出发,广泛为学生创建服务实践岗位,开展体验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服务岗位实践活动中,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用自己的理智去感悟生活的意义和做人做事的道理,从而内化为健康的思想、品格,外显为良好的行为和自觉习惯。
1、组织“爱学校的集体劳动”,每个学生在班级内寻找适合自己的小岗位,在为集体、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培养责任感。各班有劳动责任区,各班主任要组织学生到责任区参加劳动实践活动,把责任区作为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另一课堂,确保“时间、地点、人员、效果”四落实。
2、坚持劳动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开展“做爸妈的帮手”活动。要求学生每天坚持帮助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洗衣、叠被……;同时要求学生自己能干的事自己干,如自己烧饭、自己做好个人卫生、自己上学等。
3、组织“爱社会的公益劳动”,加强学校劳动教育与社区教育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给孩子积极参与并实践劳动技能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与平台,让其感受劳动的快乐与光荣。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以达到劳动育人的目的。
1、各班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有目的,有主题的组织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在劳动的过程中,遵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原则,并充分注意教育形势的趣、活、实。要求:每班进行一次关于劳动教育的主题班会,组织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一次劳动技能竞赛活动,并及时整理活动的过程性资料。
2、积极开展“三个一”活动,即“访一名劳动能手”“学一种劳动技术”“写一篇劳动收获体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本领,做主人。
四、主要活动安排
1、本学期至少到劳动实践基地活动五次。每三周一次。
2、本学期至少开展公益劳动三次。每四周一次。
3、安排两次劳动知识和技能竞赛。
3、坚持每天上下午两次卫生区检查,进行公示。
一、班级基本情况分析本学期六年级共8人,学生整体素质不错。但思想教浮躁,大多数同学热爱劳动,个别学生劳动态度不端正。
二、掌握基本知识情况
三、熟悉教学内容、重难点、课时安排本册劳动课共15课,内容分为三部分;
①自我服务和家务劳动;
②手工制作;
③生活小常识。这些内容不仅注意适应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而且具有思想性、科学性、实践性和趣味性。
四、教材的重难点是手工制作这一部分,本学期共有19周,安排了16课时,每周一节正课。
五、本学期教学工作安排通过我对班级情况的了解和对教材内容的熟悉,依据《新课程标准》和《劳动教学大纲》的要求,本学期对劳动课教学工作做以下安排。通过了解,班上的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习惯,面对这种情况。
1、对学生进行好的思想教育,告诉他们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是最光荣的,讲一些热爱劳动的小故事,来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2、认真钻研学习《新课程标准》和《劳动教学大纲》,熟悉教材内容,备好每一节课。劳动课的教学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学生掌握劳动技能和各种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方法,学会总结规律,在学生掌握了简单劳动方法的同时,学会创新,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了技能,陶冶了品德。改变过去单一的理论测试的评价制度。
3、本学期要从三个方面评价学生的劳动。
①平时的劳动。
②对待劳动课的态度。
③家务劳动。
4、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热爱劳动的兴趣。
5、经常带领学生参加适当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大胆创新、勇于竞争的实践能力。
总之,在本学期教学中,要以以上的总体计划来完成劳动课的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我班劳动教育工作将紧紧把握时代脉搏,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实践育人”为基本途径,坚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生活、生存技能,在动手动脑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一、多渠道宣传,提高认识,形成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是培养二十一世纪建设人才必须遵守的守则。对学生加强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的教育,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小学教育的重要教学任务。我校重视劳动教育,组成以校长具体负责的领导小组,把劳动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紧密与少先队活动挂钩,保证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和多样性。我校还将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对学生家长进行劳动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引导家长认识劳动对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使家长能积极主动配合各项校内外教育活动。
二、继续以“服务岗位的创建”活动为抓手开展劳动教育活动,打通渠道,拓宽开放外延,为学生搭建多元的成长舞台。我校从学生的认知、情感规律出发,以“广阔的舞台,金色的童年”为主题,广泛为学生创建服务实践岗位,开展体验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服务岗位实践活动中,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用自己的理智去感悟生活的意义和做人做事的道理,从而内化为健康的思想、品格,外显为良好的行为和自觉习惯。
1、组织“爱学校的集体劳动”,每个学生在班级内寻找适合自己的小岗位,在为集体、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培养责任感。
班班有劳动基地,各班主任要继续组织学生到劳动基地参加劳动实践活动,把劳动基地作为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另一课堂,确保“时间、地点、人员、效果”四落实。
2、组织“爱自家的家务活动和爱自己的自理劳动”,坚持劳动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开展“我做爸妈的小帮手”活动。要求学生每
天坚持帮助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洗衣、叠被;同时要求学生自己能干的事自己干,如自己烧饭、自己做好个人卫生、自己上学等。
3、组织“爱社会的公益劳动”,加强学校劳动教育与社区教育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给孩子积极参与并实践劳动技能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与平台,让其感受劳动的快乐与光荣。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以达到劳动育人的目的。
1、各班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有目的,有主题的组织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在劳动的过程中,遵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原则,并充分注意教育形势的趣、活、实。要求:每班进行一次关于劳动教育的主题班会,组织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一次劳动技能竞赛活动,并及时整理活动的过程性资料。
2、积极开展“三个一”活动,即“访一名劳动能手”“学一种劳动技术”“写一篇劳动收获体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本领,做主人。
劳动课是以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只有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实践劳动,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劳动课是一门思想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劳动技能的掌握、自理能力的提高、劳动习惯的养成都是在劳动实践中实现的。
(1)在实践操作中丰富想象力。
想象是我们的大脑对已存储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亚力士多德指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性活动的源泉。"要创新就必须会想象,因此,在劳动课实践操作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对劳动课动手操作过程的兴趣,来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展开丰富的想象,是培养学生和发展学生创新意识的必要手段。
(2)在实践操作中强化合作意识。
在劳动实践操作中,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建立合理的竞争机制,激励全体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小组之间开展竞争,使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特长得以锻炼,素质得以提高,最终走向成功。追求学生人人进步为最终目标,以合作学习小组为运行载体,以全员激动为操作手段,以小组团体成绩评价为导向,激发竞争活力,强化合作意识。
在劳动各科教学中,我总是将学生分为几组,最后,评一评哪组做的最好,激励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强调学生个体心理品质的训练、健康心理素质的养成、互助协作的团队精神的形成,使学生不以自我为中心,而从集体的利益出发,让他们明白成功的作品属于自己,也属于集体。
(3)在实践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每个学生总是希望自己成功,总是能得到老师的赞赏,可见,让学生在劳动实践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尽力满足学生的成就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依靠自身的努力达到成功和从知识的获益中得到满足,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劳动教学过程中总是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促使每一个学生学会学习,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例如,在劳动课上,不管学生最后的作品做的怎样,教师总是能肯定学生的作品,总是能肯定学生为作品付出的一切劳动。教师还应当众表扬一些成绩平平的学生,他将终生受益。英国教育学家斯宾基说过:"求知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快乐,及时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
总结一年的工作,我坚信,只要劳技教师意识到学生具有创造潜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坚持"教、学、做合一",积极创造条件,劳动课教学将使无数学生创造力迸发出艳丽的火花,而且常开不败。
一、基本情况概述:
本学期我担任四年级两个班的劳动课。班里学习气氛比较浓,在每个班都有几位非常优秀的学生在他们地带动下,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孩子
们都有着很强的求知欲,其中,大多数学生的基础较好,有着很强的上进心。大部分同学对这门功课具有浓厚的兴趣,在劳动课上,同学们可以充分动手、动脑、动口,学得有趣的知识。
二、指导思想:
以陪审样学生全面发展,实施创新教育工程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为重点,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主要对家务劳动做了较集中的安排,教材编入16篇课文,从劳动的性质划分有厨房的膳食方面,有生活自理方面的,有电脑方面的,有简单的生产劳动的。
四、定位与反思
在劳动课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组织好劳动课的实践活动,是劳动课程计划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简单地“请你象我这样做”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完全置于消极被动的状态,使他们很少或者根本无法主动参与并认真思考,由此造成学生的操作动作机械模式化,制作出的成品雷同无生气。整个劳动课教学,教师更多关注的是结果,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发展。
五、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钻研教材,全面理解教材,明确教学的目的,把握教学的重点,做到被学生备课、教材,备操作,备教具,让学生全面掌握每项劳动技能、技巧。
2、劳动课不仅要以劳动实践为主,还要以培养学生的劳动概念,养成良好劳动习惯,如进行自己动手讲好卫生的教育,勤俭节约的教育,讲科学的经验教育。
3、每项劳动都有一定的程序,教学中一定要紧密结合,做到规范化,只有这样才防止发生一些不安全的事故发生。
4、教学时,教师可采取边讲解边操作的方式进行,也可去课堂讲解课外实践的方法进行,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的能力。
六、本学期努力的方向
1、培养学生的爱劳动的意识。
2、组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观察、想象、推理、判断、思维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明确概念,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3、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既争取大多数学生的积极参与,又有利于优生才能的发展。
4、组织实际操作活动,综合实践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明确概念,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实施创新教育工程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为重点,认真开展劳动技术教育,促进学生动手与动脑箱结合,形成初步的劳技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工作重点
1、结合语文、综合实践、科学学科的教学,以劳动实践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为目的,注重劳动技术教育与相关学科的整合。
2、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亲历劳动过程,在劳动中增长技能,学会劳动。
三、具体措施
1、利用综合实践课,对学生进行自己动手讲卫生教育、勤俭节约的教育、讲科学的经验教育。
2、加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使用效果,指导学生开展技术探究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操作能力。以计算机课堂为主阵地,使计算机课程成为学生喜爱的课程之一。
3、开展“争当小实验家”科学小组活动,成立综合实践组、科学组、环教组、手工组等,组织三年级至五年级学生,双周一次有计划地开展活动。
一、教学任务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把劳动与技术教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并将其纳入到学校德育教学计划之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使学生获得劳动与技术的基本知识和观点。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责任感,以及在现实劳动中保护自己的合法合理利益。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发展的劳动的内在动机。懂得怎样以实际劳动来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做出贡献,形成良好的珍惜劳动、专研技术的习惯。
二、劳动与技术教育目的和要求
开展劳动与技术教育活,普及劳动与技术知识,不断提高劳动与技术知识水平,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技术意识、知识产权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开展劳动与技术教育,让学生明确劳动是人类发展基础、是个人发展到基础。让学生明确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的伟大意义,并运用他来理解技术在个人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国家竞争力中的决定性作用。让学生时时刻刻接受劳动与技术的教育,积极参与劳动,积极参与技术革新,不断提升自己的劳动与技术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让学生时时刻刻牢记劳动安全和熟悉劳动法规,维护自己的利益和社会的利益。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现实中的劳动与技术有所认识。可以利用身边的劳动与技术发家致富的列子作为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好教材。
四、教学中应该采取的措施和方法,预计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使环境教育深入开展,具体计划如下:
1、每周一节劳动与技术知识课,以期把劳动与技术知识传递给每一个学生。
2、定期举办劳动与技术宣传活动,主要内容包括:在校园内张贴宣传画与科普知识信息;在学校宣传栏制作劳动与技术教育专题板报等。
3、学校将继续利用班会课、思品课、校会、广播等途径,广泛开展宣传预防环境教育知识;广泛征订适合学生阅读的劳动与技术系列丛书用各类宣传教育报刊、杂志用各种宣传资料。
4、组织学生进行“读一本劳动与技术书籍,看一场劳动与技术专题片,听一场劳动与技术教育专题报告,写一篇劳动与技术的文章”的活动,为提高广大学生对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认识。
5、注重形成社会、学校、家庭相协作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合力,共同加强对学生的劳动与技术教育教育。
一、教学理念
(一)在动手与动脑的紧密结合中促进学生技术素养的形成
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学生的操作性学习为主要特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做中学”和“学中做”。但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主旨并不仅仅停留在一般的“操作”层面,它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强调学生技术操作过程中技术意识的形成技术思维的培养、技术能力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强调规范操作与技术创新意识的统一。学生的操作学习过程是富有生机、充满探究的学习过程,是手脑并用的过程。
(二)用作品引导学生的劳动与技术学习活动
小学生的思维活动以形象思维为主。顺应这一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提倡用可感而形象的技术作品来引导、来组织学生的劳动与技术学习活动。
二、教学目标
(一)了解劳动世界,理解劳动意义,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点和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1、通过技术实践活动,丰富自己的劳动体验,形成对劳动的初步认识。
2、培养认真负责、遵章守纪、团结互助、爱护公物以及爱惜劳动成果的晶质,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二)注重生活中的技能学习,学会生活自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1、掌握生活必备的技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会生活自理。
2、建立生活中的主体意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三)积极参与技术实践,掌握基本的技术知识与技能
1、认识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常见材料,学会使用一些基本的工具。
2、了解设计与制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并进行简单的工艺品和技术作品的设计与制作。
三、教学原则
1、注重基础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劳动与技术能力培养的基础,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劳动与技术方面基础能力和基本态度的培养,应以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服从且服务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生动活泼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
2、体现综合
一是注意劳动与技术教育各个实施途径的沟通与结合。劳动与技术的课堂学习要与课外活动、常规指导、社会实践、家庭教育等途径相沟通相结合,以实现其教育目标。如学校生活中的值日活动、环境整理,可与劳动教育结合起来。
二是注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各领域学习活动的统筹规划和有机协调。
三是注意劳动与技术教育各个具体项目之间的联系与衔接。
3、讲究科学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实施在方式和内容上应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和年龄阶段特征。
4、注重实效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实施有一定的条件要求,而各地的现有条件和资源优势,千差万别。因此,应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从教育的实际效果出发,选取内容,确定方式,安排实施计划。在实现基本目标的前提下,尽可能发挥各地资源优势,形成本学校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传统和特色。
四、教学重点
根据农村实际和需要分为三个阶段:
低段:重点在洗脸、用餐、整理等自我服务上,教会学生学会自理。中断:重点在家乡的特产加工、小吃,烹调等手工加工上,教会学生学会生存和基本常识。
高段:重点在家乡特色养殖、种植上去了解,并参与社会活动,让学生学会发展,为走上社会打下基础。
五、教学评价
(一)评价原则
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评价以发展性评价、激励性评价为根本宗旨。凡参与劳动与技术的学习与实践活动,完成或基本完成所规定的学习任务,都应当予以肯定。对那些劳动与技术学习表现突出,成绩优异,或有所发明与创造的应给予特别鼓励。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考核等级一般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种。
(二)评价内容
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评价是对学生多方面发展目标的整体性评价。评价内容主要有劳动态度与劳动习惯、知识的学习及其应用、设计与操作技能、实践与创造能力、学习的成果质量等。在全面评价的同时,尤其要注意学生的态度与习惯、学生的技术意识形成等方面的评价。
(三)评价方式
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评价过程本身就是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评价中可采取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小组评价、班级评价等多种方式。要吸引教师、家长以及其他人员积极参与评价工作。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评价应当注意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既要关注学生技术学习与技术操作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既要关注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习得与创新,又要关注学生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情感的进步与发展。评价应当删繁就简,方法应当灵活多样。可以采用产品展示、作品评定、撰写心得体会、相互交流、专题活动、日常观察、学期考核等多种形式。经意间流逝,
一、教学理念
(一)在动手与动脑的紧密结合中促进学生技术素养的形成
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学生的操作性学习为主要特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做中学”和“学中做”。但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主旨并不仅仅停留在一般的“操作”层面,它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强调学生技术操作过程中技术意识的形成技术思维的培养、技术能力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强调规范操作与技术创新意识的统一。学生的操作学习过程是富有生机、充满探究的学习过程,是手脑并用的过程。
(二)用作品引导学生的劳动与技术学习活动
小学生的思维活动以形象思维为主。顺应这一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提倡用可感而形象的技术作品来引导、来组织学生的劳动与技术学习活动。
二、教学目标
(一)了解劳动世界,理解劳动意义,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点和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1、通过技术实践活动,丰富自己的劳动体验,形成对劳动的初步认识。
2、培养认真负责、遵章守纪、团结互助、爱护公物以及爱惜劳动成果的晶质,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二)注重生活中的技能学习,学会生活自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1、掌握生活必备的技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会生活自理。
2、建立生活中的主体意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三)积极参与技术实践,掌握基本的技术知识与技能
1、认识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常见材料,学会使用一些基本的工具。
2、了解设计与制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并进行简单的工艺品和技术作品的设计与制作。
三、教学原则
1、注重基础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劳动与技术能力培养的基础,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劳动与技术方面基础能力和基本态度的培养,应以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服从且服务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生动活泼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
2、体现综合
一是注意劳动与技术教育各个实施途径的沟通与结合。劳动与技术的课堂学习要与课外活动、常规指导、社会实践、家庭教育等途径相沟通相结合,以实现其教育目标。如学校生活中的值日活动、环境整理,可与劳动教育结合起来。
二是注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各领域学习活动的统筹规划和有机协调。
三是注意劳动与技术教育各个具体项目之间的联系与衔接。
3、讲究科学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实施在方式和内容上应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和年龄阶段特征。
4、注重实效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实施有一定的条件要求,而各地的现有条件和资源优势,千差万别。因此,应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从教育的实际效果出发,选取内容,确定方式,安排实施计划。在实现基本目标的前提下,尽可能发挥各地资源优势,形成本学校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传统和特色。
四、教学重点
根据农村实际和需要分为三个阶段:
低段:重点在洗脸、用餐、整理等自我服务上,教会学生学会自理。中断:重点在家乡的特产加工、小吃,烹调等手工加工上,教会学生学会生存和基本常识。
高段:重点在家乡特色养殖、种植上去了解,并参与社会活动,让学生学会发展,为走上社会打下基础。
五、教学评价
(一)评价原则
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评价以发展性评价、激励性评价为根本宗旨。凡参与劳动与技术的学习与实践活动,完成或基本完成所规定的学习任务,都应当予以肯定。对那些劳动与技术学习表现突出,成绩优异,或有所发明与创造的应给予特别鼓励。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考核等级一般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种。
(二)评价内容
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评价是对学生多方面发展目标的整体性评价。评价内容主要有劳动态度与劳动习惯、知识的学习及其应用、设计与操作技能、实践与创造能力、学习的成果质量等。在全面评价的同时,尤其要注意学生的态度与习惯、学生的技术意识形成等方面的评价。
(三)评价方式
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评价过程本身就是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评价中可采取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小组评价、班级评价等多种方式。要吸引教师、家长以及其他人员积极参与评价工作。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评价应当注意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既要关注学生技术学习与技术操作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既要关注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习得与创新,又要关注学生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情感的进步与发展。评价应当删繁就简,方法应当灵活多样。可以采用产品展示、作品评定、撰写心得体会、相互交流、专题活动、日常观察、学期考核等多种形式。
本学期,我校劳动教育工作将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实践育人”为基本途径,坚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生活、生存技能,在动手动脑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一、多渠道宣传,提高认识,形成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是培养二十一世纪建设人才必须遵守的守则。对学生加强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的教育,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中学教育的重要教学任务。我校重视劳动教育,组成以德育主任具体负责的领导小组,把劳动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保证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和多样性。我校还将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对学生家长进行劳动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引导家长认识劳动对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使家长能积极主动配合各项校内外教育活动。
二、以“服务岗位的创建”活动为抓手开展劳动教育活动
打通渠道,拓宽开放外延,为学生搭建多元的成长舞台。我校从学生的认知、情感规律出发,广泛为学生创建服务实践岗位,开展体验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服务岗位实践活动中,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用自己的理智去感悟生活的意义和做人做事的道理,从而内化为健康的思想、品格,外显为良好的行为和自觉习惯。
1、组织“爱学校的集体劳动”,每个学生在班级内寻找适合自己的小岗位,在为集体、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培养责任感。各班有劳动责任区,各班主任要组织学生到责任区参加劳动实践活动,把责任区作为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另一课堂,确保“时间、地点、人员、效果”四落实。
2、坚持劳动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开展“做爸妈的帮手”活动。要求学生每天坚持帮助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洗衣、叠被……;同时要求学生自己能干的事自己干,如自己烧饭、自己做好个人卫生、自己上学等。
3、组织“爱社会的公益劳动”,加强学校劳动教育与社区教育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给孩子积极参与并实践劳动技能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与平台,让其感受劳动的快乐与光荣。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以达到劳动育人的目的。
1、各班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有目的,有主题的组织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在劳动的过程中,遵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原则,并充分注意教育形势的趣、活、实。要求:每班进行一次关于劳动教育的主题班会,组织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一次劳动技能竞赛活动,并及时整理活动的过程性资料。
2、积极开展“三个一”活动,即“访一名劳动能手”“学一种劳动技术”“写一篇劳动收获体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本领,做主人。
四、主要活动安排
1、本学期至少到劳动实践基地活动五次。每三周一次。
2、本学期至少开展公益劳动三次。每四周一次。
3、安排两次劳动知识和技能竞赛。
3、坚持每天上下午两次卫生区检查,进行公示。
一、班级学生情况:
本班大部分学生上课纪律较好,但也有少数学生在课堂上有随便不遵守纪律的现象,这就影响了上课的质量。大多数学生还是喜欢上劳动与技术课的,他们还是喜欢动手,做小制作。总之,要使班级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当然,我也应该严格要求学生,提高本班的教学质量。
二、教材概况:
本册教材内容涉及很广。包括有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简单生产劳动和公益劳动。以项目为载体,旨在使学生掌握技能、注重探究、引导创新,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并重视劳动与技术教育和的.有机结合。教材内容从浅入深,逐步深化,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而且由于教材内容广,材料不足,所以教师应根据内容采购材料。
三、教学目标
1、养成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
2、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协调发展。
3、通过劳动技术教育课的教学与实践,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4、培养学生的自我服务和服务他人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四、教学重难点
1、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新精神。
3、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五、教学:
1、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念,贯彻双向主体的教学思想。
2、加强实践训练,鼓励多动手动脑、课余时间多看课外书,扩大知识面。
3、课内学习和课外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4、课堂上注重分层教学,作业上体现分层设计。为优生和后进生量身定做合适的的教学手段。使优生能尽情发挥,后进生也能适得其需。
5、熟练掌握微机操作、课件制作,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学生利用资源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便利学习与成长。
六、教学安排:
第一周
始业教育
第二周
奇妙的针法
第三周
美丽的钩针花样
第四周
香皂结
第五周
小刺猬
第六周
电影放映机
第七周
无土栽培
第八周
无土栽培常春藤
第九周
神奇的音乐片
第十周
水果电池
第十一周
制作冰镇番茄
第十二周
煮饭
第十三周
栽培豆芽菜
第十四周
制作电动摩托艇模型
我校劳动教育工作将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实践育人”为基本途径,坚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生活、生存技能,在动手动脑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一、多渠道宣传,提高认识,形成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是培养二十一世纪建设人才必须遵守的守则。对学生加强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的教育,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中学教育的重要教学任务。我校重视劳动教育,组成以德育主任具体负责的领导小组,把劳动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保证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和多样性。我校还将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对学生家长进行劳动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引导家长认识劳动对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使家长能积极主动配合各项校内外教育活动。
二、以“服务岗位的创建”活动为抓手开展劳动教育活动
打通渠道,拓宽开放外延,为学生搭建多元的成长舞台。我校从学生的认知、情感规律出发,广泛为学生创建服务实践岗位,开展体验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服务岗位实践活动中,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用自己的理智去感悟生活的意义和做人做事的道理,从而内化为健康的思想、品格,外显为良好的行为和自觉习惯。
1、组织“爱学校的`集体劳动”,每个学生在班级内寻找适合自己的小岗位,在为集体、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培养责任感。各班有劳动责任区,各班主任要组织学生到责任区参加劳动实践活动,把责任区作为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另一课堂,确保“时间、地点、人员、效果”四落实。
2、坚持劳动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开展“做爸妈的帮手”活动。要求学生每星期坚持帮助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洗衣、叠被;同时要求学生自己能干的事自己干,如自己烧饭、自己做好个人卫生、自己上学等。
3、组织“爱社会的公益劳动”,加强学校劳动教育与社区教育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给孩子积极参与并实践劳动技能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与平台,让其感受劳动的快乐与光荣。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以达到劳动育人的目的。
1、各班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有目的,有主题的组织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在劳动的过程中,遵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原则,并充分注意教育形势的趣、活、实。要求:每班进行一次关于劳动教育的主题班会,组织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一次劳动技能竞赛活动,并及时整理活动的过程性资料。
2、坚持每天上下午两次卫生区检查,进行公示。
本学期,我校劳动教育工作将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实践育人”为基本途径,坚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生活、生存技能,在动手动脑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一、多渠道宣传,提高认识,形成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是培养二十一世纪建设人才必须遵守的守则。对学生加强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的教育,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中学教育的重要教学任务。我校重视劳动教育,组成以德育主任具体负责的领导小组,把劳动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保证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和多样性。我校还将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对学生家长进行劳动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引导家长认识劳动对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使家长能积极主动配合各项校内外教育活动。
二、以“服务岗位的创建”活动为抓手开展劳动教育活动
打通渠道,拓宽开放外延,为学生搭建多元的成长舞台。我校从学生的认知、情感规律出发,广泛为学生创建服务实践岗位,开展体验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服务岗位实践活动中,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用自己的理智去感悟生活的意义和做人做事的道理,从而内化为健康的思想、品格,外显为良好的行为和自觉习惯。
1、组织“爱学校的集体劳动”,每个学生在班级内寻找适合自己的小岗位,在为集体、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培养责任感。各班有劳动责任区,各班主任要组织学生到责任区参加劳动实践活动,把责任区作为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另一课堂,确保“时间、地点、人员、效果”四落实。
2、坚持劳动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开展“做爸妈的帮手”活动。要求学生每天坚持帮助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洗衣、叠被……;同时要求学生自己能干的事自己干,如自己烧饭、自己做好个人卫生、自己上学等。
3、组织“爱社会的公益劳动”,加强学校劳动教育与社区教育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给孩子积极参与并实践劳动技能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与平台,让其感受劳动的快乐与光荣。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以达到劳动育人的目的。
1、各班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有目的,有主题的组织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在劳动的过程中,遵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原则,并充分注意教育形势的趣、活、实。要求:每班进行一次关于劳动教育的主题班会,组织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一次劳动技能竞赛活动,并及时整理活动的过程性资料。
2、积极开展“三个一”活动,即“访一名劳动能手”“学一种劳动技术”“写一篇劳动收获体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本领,做主人。
四、主要活动安排
1、本学期至少到劳动实践基地活动五次。每三周一次。
2、本学期至少开展公益劳动三次。每四周一次。
3、安排两次劳动知识和技能竞赛。
3、坚持每天上下午两次卫生区检查,进行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