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的提出
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主要载体,她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散发着浓郁的芳香。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其意义不言自明。
对小学生来讲,经典诵读的内容偏深偏难,学生不易理解,背诵起来费劲,背会之后,也忘得快。因此,很多学生对经典诵读望而生畏。如何让经典诵读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乐意学、有兴趣,达到学得好又记得住的效果,是我们需要研究并加以解决的课题。
当前,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国学经典在学生的语文考试中只占极小的比例,怎样合理安排诵读时间,做到减负增效;怎样评价诵读经典的效果;怎样既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同时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经典在新的时代重放光彩,也是我们十分关注的问题。
在中华诗词学会、湖北省诗词学会及潜江诗词楹联学会的大力支持与悉心指导下,我们学校从诵读古诗词名篇入手,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并将此项工作称之为诗教工作。为抓好这项工作,老师们学习了许多专家的相关著作,并实地到xx市一小、xx市实验小学、实验小学等地参观学习,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对诵读经典工作有了比较符合学生实际的办法。怎样才能深入、持久地把诵读经典活动开展下去,让学生学得开心,学得主动?怎样让经典诵读活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使全社会包括学生家长都来积极支持我们的工作呢?
据此,我们提出开展“学生经典诵读兴趣研究”。从XX年4月起,我们从优化学校文化环境,编写诗教教材,开设诗教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和表演活动,师生共读经典,鼓励亲子共读等方面入手,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并收到了一些效果。
二、研究的构想
1.研究的目标
主要目标: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使我校经典诵读工作更加扎实而富有成效,让经典不再枯燥,让孩子们乐意亲近经典。通过诵读,让孩子的内心变得宁静而和谐,同时产生无数个书香家庭,让这些家庭变得诗意而和谐,让孩子拥有一个诗意而幸福的人生。
2.研究内容
①经心挑选适合学生年龄特点,让学生喜闻乐见的经典篇目。
②开设诵读经典课程。
③开展诵读结果评价。
④在活动中诵读,使诵读经典的过程变得有趣,让孩子愿意学、想学,学得快,学得主动。
⑤进行课程整合,使经典诵读与学校的其它活动有机结合,让诵读经典成为学校的一大特色。
3.研究重点
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编出学生乐学易学的经典诵读教材。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以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为前提,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让学生热爱经典诵读。走出一条“全员参与”、“以诗育德”、“寓教于乐”的经典诵读新路。
三、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
1.成立了课题组。由学校分管校园文化建设的副校长任课题组组长,部分语文骨干教师、中层干部为组员,共计12人。这些教师均为从事一线语文教学工作,有一定的教研能力。同时,德育处、全校各班主任密切配合,把经典诵读课题作为学校工程,举全校之力开展研究。
2.组织学习。我校是全国诗教先进单位,上级对我们开展阅读经典诗文的做法十分支持,也很欣赏。希望我们继续探索,再创佳绩,这对我们既是鼓舞,又是鞭策,我们组织课题组成员,通过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认真学习兄弟学校开展经典诵读的成功经验,提高大家对小学生诵读经典的认识。我们派出部分教师到武汉、恩施、洪湖等地学习考察,以此深化教师的经典诵读意识。通过网上查资料,购买专门书籍学习等办法,使我们对如何提高学生读经的兴趣有了深刻的认识,在实践中我们创造性的吸收了其他学校经典诵读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本校实际深入开展研究。
我们加强教师专业素质培训,开展教师诵读经典活动,让教师拥有指导学生经典诵读的知识储备,而不是简单的让学生死记硬背。
我们组织教师读书会,请市内外、省内外的一些专家学者来校传经送宝,这些举措促进了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
3.“研训一体化”,将课题纳入到学校每一次教研活动中。每周星期二下午第一、二节课,我们开展语文教研活动,都要拿出一节课的时间来研究经典诵读专题。每次活动,内容都十分具有针对性,如上诗教研究课,学习有关经典诵读的理论文章,探讨学校如何把系列德育活动与经典诵读结合起来。美术、体育、音乐课如何渗透经典诵读等。两年多来,学校进行了多次专题研讨。
4.围绕此课题开展系列活动。提高学生对经典诵读的兴趣,主要是以活动为抓手。为此,我们把有关的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如:清明诗会、古诗文竞赛、画诗、舞诗、唱诗、写诗、演诗,办诗社、编辑诗刊、办黑板报、手抄报等等。
5.反思、总结、提高。每次活动后,都让教师及时反思,不断总结提高。每学期要求教师积极撰写教学案例和教学反思。使教师逐渐对组织小学生开展诵读经典活动有了新办法,更能提高学生的兴趣。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编出了《小学生经典诵读》校本教材,每年级一套,并分为上下册。每学期学生背诵在老师的指导下,背诵20篇经典诗文。
我们所选取的经典篇目,以诗词名篇为主。经过反复筛选,一些偏深偏难的内容被淘汰,保留的都是文质兼美,较易背诵,且适合于现场朗诵的篇目。
(二)将地方课程辟为诗教课。每周星期四下午安排一节,由语文老师上课。诗教课可以指导诵读,可以进行诗词欣赏,也可以进行诗歌创作,诗配画创作,编写与经典相关的情景剧、小品等等。
(三)学校的大课间操时间,学生每天做古诗韵律操。课间操期间,组织五分钟的经典美文欣赏。
(四)建起学校香樟树诗社,共吸纳100余人为会员。每个社员都是读书积极分子,除了课余自读学校指定的经典篇目,每学期还参加一次诗歌创作辅导培训,一次诗歌采风活动,并创作两首质量较高的诗作。
(五)创办《香樟树诗报》,每学期编三期,主要内容有“好书推荐”“经典诵读”“师生习作”“我与经典”征文栏目等等。
(六)融情入景读经典,我们学校诗词文化氛围特别浓郁,校园建有一条70多米长的诗词文化长廊、教学楼走廊,也挂着诗词条屏,学生目之所及,处处有诗,整个校园,流淌着诗意。
除了让学生采用常规方法读诗背诗外,我们还积极寻找新的方法增加学生读诗的兴趣。如:在课堂上,用古今诗文名句来诠释和体会胡总书记的“八荣八耻”,把学生带到大自然,让他们在诗歌与景物的融合中朗诵诗歌。
(七)系列活动亲近经典
1、不拘一格赛诗。在我们学校,诵诗不仅是学生每周、每天必须温习的功课,甚至每一节课前都能听到琅琅的吟诗声。在此基础上,学校还坚持开展多种形式的赛诗活动。一是评选全校“诗词大王”,以诗词背诵绝对数量最大者胜出;二是评选班级 “诵诗星”,以单位时间诵诗数量最多者胜出;三是举行看画、听音乐的“联想诵诗”比赛,以联想贴切、诵诗流利者胜出;四是举办“诗词连句接龙”比赛,诗词文学常识比赛,主要考察学生的诗词综合修养;五是举行大规模的诗教汇报演出活动,以班为单位,集中展示班级的诗教效果。在“经典诗文共诵读,你方咏罢我登场”的阵阵声浪中,全校师生激情飞扬,师生同台,场面壮观。
2、进入角色演诗。我们大力倡导边吟边演的诵诗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演”中记忆、“演”中感悟、“演”中陶情。在组织学生“演”的同时,我们十分注重对学生的多种素质进行综合训练:一是实现“诗书联姻”,要求学生在吟诗的同时做到边诵边写,将诗句写成一幅书法作品;二是实现“诗画联姻”,要求学生在吟诗的同时将诗的意境画出来;三是实现“诗乐联姻”,在集体诵诗会演中,组织部分学生进行配乐伴奏,同时还穿插一些舞蹈,使古诗焕发出音、形、色的魅力。
(八)把“清明诗会”打造成一张亮丽的名片
自XX年市教育局举办首届“清明诗会”以来,我校坚持每年举行一次不同主题的“清明诗会”,到今年四月,已举办五届。“清明诗会”以舞台表演的形式,呈现我校学生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丰硕成果,既有少数人参加的“精品节目”,又有全体学生人人参加的千人赛诗节目,台上台下互动,一人诵、千人和已成为我校经典诵读活动中的保留节目。节目表演之前两周,各班自行组织活动,包括诗朗诵比赛、办诗歌手抄报、黑板报,举办以吟咏春天、缅怀英烈等为内容的主题诗会。活动中涌现出的最精彩的节目再拿到舞台上表演。
(九)德育活动与经典联姻
“以诗育德”是我校德育工作的特色。现已形成序列,如爱国教育读爱国诗篇、诚信教育读廉洁诗篇,节假活动读与节日有关的诗篇。每年12月26日,毛主席生日举行赛诗会,每次活动不是机械诵读,而是经过精心准备。设计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经典学习不再枯燥。
五、结论与思考
1、主要成果。我校的经典诵读工作开展的扎实认真,XX年,被市教育局授予“学校文化建设先进单位”、“书香校园”光荣称号。XX年4月被授予XX年度湖北省全民阅读争先创优活动“书香校园”光荣称号,而全省享此殊荣的学校只有十所。XX年6月,央视《乡约》栏目组到潜江制作节目,我校小诗人殷被推荐到现场与著名诗人汪互动,并现场作诗,获得节目主持人的赞许。我校学生的诗作,有许多在市级刊物发表。我们编演的小品《穿越时空的诗话》、《四大诗人赴三小》、《梁祝赶考到三小赛诗》、《羊村要建诗香村》等。风趣幽默,引人入胜,我们在编创这类小品时,力求台上台下互动,实际上就是由台上的演员客串主持,指挥台下的学生赛诗,由于事前精心准备,节目形式新颖,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赛诗的场面极其壮观,别开生面,极大地调动了全体学生诵读经典的热情。
2、问题与打算。自本课题实施以来,尽管我们开展了相关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我们感到,因为自身的研究水平有限,很多研究工作做的不科学、不严谨,急需提高研究水平和专家的引领。
第二,与我们学校在经典诵读方面所获得的巨大荣誉相比,我们有“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焦虑,因为应试的压力,我校学生经典活动的开展也是热一阵,冷一阵。即学校开展活动期间读得热热闹闹,活动过后就有些松懈,不少学生尚未真正养成对经典的浓厚兴趣。
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我们将针对存在的问题,积极开展工作,力争使课题研究更全面、更深入,收到的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