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培训汇总12篇

小学语文教师培训(精选12篇)

小学语文教师培训 篇1

xx年x月,在区教研室的带领下,我有幸成为“xx区初中教师xx培训班”的一员,到山东xx培训。四天的学习考察,走访了五所学校,观摩了四堂语文示范课,听取了三场专题报告,时间虽短,但“271高效课堂”和广文中学的课程开发讲座,让我坚定了课改的信念,明确了课改的内容和方法,我深感受益匪浅,不虚此行。

一、坚定了课改的信念

去前,我对课改一直抱有质疑,总认为应试教育体制下的任何课改都是换汤不换药,更何况教无定法,对于各种课改模式的理解也仅仅停留在表层。但前往二中听第一节课时,我就被学生在课堂上高涨的学习热情和敏捷的才思所震惊。

报告会上,发言人先进的教育理念阐述和“不惟模式惟高效”的课改原则,让我顿悟:“271模式”实则是借助课堂这一主阵地,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走出“题海+时间”的应试教育泥淖,同时开展海量阅读、大德育社会实践、学生自主管理等实践活动,从而推进素质教育,让学生自主发展,主动进取。当我们还将目光停留于抓成绩,当我们的思想还徘徊于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矛盾冲突时,二中己高瞻远瞩,把目光转向了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271模式”为我们如何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践行素质教育,激发学生内在动力,做了很好的表率。

二、明确了课改的内容和方法

1、改理念

“教育是对人的成全、培养完整的人”;“深刻的教育来自学生深刻的体验”;“把每个孩子的一生变成一个精彩的故事”。透过这些教育语录,回想孩子们在课堂上积极自主的学习状态,我们不得不发自内心的感慨:二中的教育理念着眼于人性,指向孩子更长远的发展。虽然这里的孩子也有压力,但他们是快乐而主动进取的;虽然这里的老师也很辛劳,但他们懂得教育的真谛。老师教学有法,教有所成;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长。

2、改课程

“有什么样的课程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在听讲座、与讲课教师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这里的几所学校都有一个共同点——重视阅读,课外活动丰富。二中给初一学生一周内安排6节阅读课,学生人手一本习作,一本作文,一本阅读摘录(均为16K方格本)。外国语学校的课文,一个单元只精讲一篇,其余均被结合课外教材重新整合。一中两周安排一次自由阅读,每次阅读固定为一个下午。为学生安排固定的时间、空间落实阅读,以读促学,以读促教。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开拓了学生视野,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纯净的精神世界,还为学生人生的发展积蓄了巨大的能量。确实,语文是读出来的,而非教出来的。有了阅读的厚度与深度,方可开拓人生的高度与气度。

微笑的脸庞源于丰富的校园活动,除阅读被纳入学科课程外,这些学校的综合性实践课程、特色课程也丰富多彩且能借助多方外力如实展开。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相比我们只抱着教材不放的单一课程设置,不仅学生学得枯燥,老师也越教越乏味。

课改,改课程比改课堂更重要。我们是否也应考虑将阅读纳入学科课程,在校内,给学生提供专门的阅读时间和空间,同时丰富学校的课程设置呢?

3、改考核评价体系和管理

改革需大环境。就二中的成功而言,考核评价体系的转变对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管理的自主性功不可没。对学生的考评,课堂表现和考试成绩各占30%,参与各种活动和创新创意占40%。我们单以一纸成绩定优劣,xx学校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能够串起脚踏实地的每一天,青春自然能无悔!在看似学生自主管理的背后,有着精细的类似企业化的管理和激励机制,还有严格的军事化管理条例层层牵引。当然,我们在借鉴这些管理条例时,还须考虑xx区的教育大环境,切不可只看片面。

总之,这次之行,使我的教育理念有了质的飞跃,对课改也有了较清晰的认识。我深深的体会到,践行“道(通“导”)而弗牵、关注内驱”的教育理念,应试教育体制下的素质教育,其实真不是水中月与镜中花。感怀于齐鲁大地厚重的书香底蕴,钦佩教育同仁付诸素质教育的务实精神。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我定竭己所能,为课改贡献我的绵薄之力。

小学语文教师培训 篇2

我参加了这次小学语文远程培训。这次培训所给予我的启发和经验却是一笔永久的财富。几位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专家给了我们具体的指导,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非浅。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几点体会:

一、教师要不断进行知识更新

这次培训中专家们的讲座,我明白了阅读的真正意义,从大处说是为了国家的发展,而从小处说则是为了每一个学生、每一位教师的成长和生活。所以,阅读不应是一句虚无缥缈的口号,而更应该具体地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们常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应该有一桶水。那么这桶水从哪里来,从书中来,历史、哲学的、自然的、科学的……我们都应有所涉猎。这样我们的知识才能时时处于更新的状态,才能更好地去教育学生,去引导学生,并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阅读的快乐,而不是为应付读书而读书。

二、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新课程改革的终极目标是什么?一句话: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此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新课程中也说到: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直接培养能力。可事实上,有多少人真正领悟到新课改的真谛呢?此外,老师也告诉我们:我们教师必须发现学生的优势智能,发展他的优势智能,为他们的“成才”提供方向,让每一个人都能为社会发展尽己所能。

三、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只有把学习的选择权真正归还给学生,学生才有了获得主动发展的前提。

作为教师,我们肩上的担子是沉重的,面对如此重大的革新,我们要做什么?首要的是我们要更新观念,要敢于打破传统教学中的条条框框,在教改的路上敢于创新。继而走上务实之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求实效。这也是我在阅读教学方面最大的感悟。语文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形态,有特定的目标和任务,有独特的个性,这就是语文的本。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牢牢把握住这个本,从关注内容到关注语言,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汲取传统教学中可取的东西。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不断拓展自己的阅读面,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把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结合起来,使自己无愧于“人类的灵魂工程师”这一称号。

小学语文教师培训 篇3

20xx年x月x日至x日,我有幸参加了南靖县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继续教育培训活动,我反复认真地阅读了高培雄老师主讲的“关注《小学语文新课标》”,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纵观语文教学的历史,在古代,说某某能写一手好字,能写书信,这人的语文素养就好;相反,说某某的语文水平差,往往就说这人斗大的字也识不了一筐。可见古代私塾的语文教学目的是何其简单。但尽管简单.却包含了教会做“人”的基本能力这一亘古不变的道理。因此,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将来学习和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基础,就是读读背背、说说写写。“能说会道”“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不就是对一个人语文水平高的最好评价吗当前在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受教育部门的统考和评价体制的束缚,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小学语文教学较大程度上仍在“讲”、“练”、“考”中兜圈子。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应该回归到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的要义所在。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二、注重学生的阅读背诵

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古圣先贤也早就指出了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学方式再简单不过了,熟读成诵,积少成多,然后融会贯通,化为已有。一味的读,一味的背,在硬性读背的戒尺下不也培养出了大量儒生?由此可见“读”在学习语文中还是具有相当的作用的。我们看到有些语文教师却对“读”束之高阁,在阅读教学中去搞新花样。教师纯粹“为讲而讲”,学生纯粹“为学而学”,“方法”看似灵活多样,课堂也颇显热闹,可学生学完一段时间后实质却知之甚少,遗忘很快。正如走马观花式的旅游仅是“到此一游”而已。有位教师在执教一篇游记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采用小导游的方式让学生先小组合作学习,然后集体交流,抽学生轮流上台用自己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景点的特点。利用先进的教学媒体,在教学时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幅形象直观的画面图,犹如身临其境,美不胜收,接着又让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整堂课内容充实,模式新颖,学生饶有兴趣,也学了很多。表面上学生收获不少,但是由于缺少了对文本的朗读,实质的理解还是缺少相当的内涵,尚有部分学生甚至一节课中没开过口,这显然无助于课文的内容的解读。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记忆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础。朱熹曾经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是多种分析器官同时参加活动的协同作用。心理学家早有实验结论:多种分析器官协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三、注重学生自悟探究

当前的语文教学,不管是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还是翻新的“教师问,学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师拨,学生转”,其总体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喧宾夺主”的情况还是显而易见。其实,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当然,学生的自悟探究,绝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领悟,必须在老师的引导、师生的讨论下进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维培养,自悟探究中要有语言训练,自悟探究中要有创新的火花。我会有效结合“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语文生活化,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为此,要关注儿童的经验和体验,并以儿童的经验、体验为中介,解决语文课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与儿童生活的具体性、多样性、独特性的矛盾。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出发引导儿童进入课文的想象世界、情感世界,以儿童的自我体验为契机、引发儿童和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共鸣。既使是学生发表了一些“异想天开”,有悖于常理的意见,也不要轻易否定。我们常常见到的是,恰恰是学生天真、幼稚毫无忌讳的“童言稚语”,表露了儿童纯真的天性,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生活即课堂。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反复历练,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累积起来,才会形成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小学语文教师培训 篇4

今年暑假,我县教育局教研室组织骨干教师进行集体培训学习,这次的学习对我来说受益匪浅,既有理论的学习,也有课堂教学的备课的商讨学习,还有优质课的观摩,对一名教师来说,我觉得这就是一次工作、业务的盛餐。对于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对于这次学习,我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要做好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我认为做为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热爱本职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忠于才能职守,爱岗才会敬业。做为教师首先必须对教育工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感情,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用知识培育一批又一批学生,用辛勤换来收获,用汗水哺育新苗。其次要博爱施教,每位学生的可塑性都非常大的,只要多关心,多爱护,他们都会变成很有用的人材。

(二)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寓教于乐。首先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其次要“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的有效方法,只要方法得当了,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最后要引导学生积极的学习动向,坚持用知识就是生产力的观点给同学正确的引导。告诉学生只有学好知识才能有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在现代知识迅速扩张的时候,只有掌握足够的知识,才不会被时代淘汰。

(三)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平等对待每位学生。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学生,才能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当下仍有少数教师家长作风盛行,视学生为敌,幺喝、训斥学生的事情时有发生。有的甚至大打出手,伤害学生的感情,损害老师的形象,这些都是与新理念下的教学模式格格不入的,必须坚决予以抵制和铲除。我也常会关心和善意地“训”学生几句,这样学生往往会带着笑容乐意接受

(四)刻苦研究业务,加强自身本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得扎扎实实的学习一些教育教学理论,是一名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学习了《新课程标准》,这一标准给各个年级各个学段作了明确的规定,既有层次性,又有连续性严格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模式是

我们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的准绳,只有吃透课标,才能活学活用课标,因此,我觉得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是非常有必要的一件事。

二、注重网络教学,加强教学研讨;

教研室朱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如何搞好网络大集体备课》的课,让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了网络大集体备课的重要性,知道了集体备课的内容、范围及基本程序。这对于以后的集体备课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法;同时也知道了集体备课应树立的三种意识:合作、超前、反思,集体备课应注意的若干问题。这对于今天我们处在一个知识信息年代的教师来说是必备的业务能力,也是写作精神的具体体现。几节专家型老师的课堂实录更是精彩纷呈,可以说真正做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引导者、组织者、帮助者,课题上老师设计思路清晰,富有情趣,就像一位导游不知不觉中带领所有学生到达语文的圣地,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课堂,简直就是一种享受,思想不时碰撞出美妙的火花,心底定会掀起阵阵涟漪这不正是对教育最好的诠释吗?这也是每一个教师追求的最高境界。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进一步增强了我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我必将以此为契机,再接再厉,时刻用教师职业道德准则来规范。

小学语文教师培训 篇5

新课程走近我们已有多年的时间了,多年的教学经历使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感触很多,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一、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纵观语文教学的历史,在古代,说某某能写一手好字,能写书信,这人的语文素养就好;相反,说某某的语文水平差,往往就说这人斗大的字也识不了一筐。可见古代私塾的语文教学目的是何其简单。但尽管简单.却包含了教会做“人”的基本能力这一亘古不变的道理。因此,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将来学习和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基础,就是读读背背、说说写写。“能说会道”“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不就是对一个人语文水平高的最好评价吗当前在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受教育部门的统考和评价体制的束缚,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小学语文教学较大程度上仍在“讲”、“练”、“考”中兜圈子。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应该回归到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的要义所在。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结合我校许多语文老师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种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做法:

1、走进教材,让学生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精神。

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和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所以要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性、工具性。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用欣赏的目光看待每篇课文。教师应重视用文学性的语言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听、说、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美。如:教学老舍的《养花》一文时,可以抓住老舍先生养花所付出的劳动这一段落,着力渗透“不劳动连棵花儿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这一富有人文内涵的思想内容。课上引导学生夸夸班上热爱劳动的同学,并倡导组织学生进行公益劳动,家务劳动,自己也学养花等实践活动。这样也就使学生懂得了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的道理,学生的人文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又如:教学古诗《石灰吟》,课前准备好几块生石灰和盛有清水的脸盆,让学生在课堂上把生石灰放进脸盆,亲眼目睹生石灰的变化过程。学生对坚硬的生石灰在水中沸腾,翻滚,最终踪影皆无,只留下清白一片的变化过程惊叹不已。可想而知,此时教师不用讲解,学生也已深入感悟到石灰不怕牺牲的品格,清清白白的形象,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生命价值观的教育,并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表情朗读,展现课文描写的形象,抓住课文中有一定内涵的词句进行体会,落实语言文字的综合训练。

2、走出教材,让学生扩展阅读,多实践,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从课内来说,每一节语文课留出3至5分钟给学生扩展阅读和本次课文相关的材料,让学生有新的感受和新的体验,语文素养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一定的提升。

从课外来说,必须加强课外阅读和实践。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有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有得天独厚的语文环境。班委选举;课前一分钟演讲;评论班级生活;开主题队会;读书、看报、听广播;参加文艺、体育、科技竞赛……都会使学生在“语文化”的生活中,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这都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好方法。

二、注重学生的阅读背诵

我国有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的俗语,古圣先贤也早就指出了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学方式再简单不过了,熟读成诵,积少成多,然后融会贯通,化为已有。一味的读,一味的背,在硬性读背的戒尺下不也培养出了大量儒生?由此可见“读”在学习语文中还是具有相当的作用的。我们看到有些语文教师却对“读”束之高阁,在阅读教学中去搞新花样。教师纯粹“为讲而讲”,学生纯粹“为学而学”,“方法”看似灵活多样,课堂也颇显热闹,可学生学完一段时间后实质却知之甚少,遗忘很快。正如走马观花式的旅游仅是“到此一游”而已。有位教师在执教一篇游记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采用小导游的方式让学生先小组合作学习,然后集体交流,抽学生轮流上台用自己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景点的特点。利用先进的教学媒体,在教学时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幅形象直观的画面图,犹如身临其境,美不胜收,接着又让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整堂课内容充实,模式新颖,学生饶有兴趣,也学了很多。表面上学生收获不少,但是由于缺少了对文本的朗读,实质的理解还是缺少相当的内涵,尚有部分学生甚至一节课中没开过口,这显然无助于课文的内容的解读。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记忆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础。朱熹曾经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是多种分析器官同时参加活动的协同作用。心理学家早有实验结论:多种分析器官协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三、注重学生自悟探究

当前的语文教学,不管是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还是翻新的“教师问,学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师拨,学生转”,其总体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喧宾夺主”的情况还是显而易见。

其实,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当然,学生的自悟探究,绝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领悟,必须在老师的引导、师生的讨论下进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维培养,自悟探究中要有语言训练,自悟探究中要有创新的火花。我们许多老师在新老教材的语文教学中,曾经尝试运用过“小组互动探究四步法”,也就是:1.读——读喜爱的语段;2.说——说探究的内容;3.问——问不懂的问题;4.帮——帮助解决疑难。例如:学习《桂林山水》时,就是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读一读、说一说、问一问、帮一帮的过程,以多元的对话为模式,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同学之间的合作探究,这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使整个课堂弥漫着一股亲切、活泼的气氛。课堂上或争先发言、或点评、或小组讨论。教师在课堂上架设起一座文本与学生对话的桥梁,使学生学会了真正地学。

四、语文生活化,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为此,要关注儿童的经验和体验,并以儿童的经验、体验为中介,解决语文课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与儿童生活的具体性、多样性、独特性的矛盾。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出发引导儿童进入课文的想象世界、情感世界,以儿童的自我体验为契机、引发儿童和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共鸣。既使是学生发表了一些“异想天开”,有悖于常理的意见,也不要轻易否定。我们常常见到的是,恰恰是学生天真、幼稚毫无忌讳的“童言稚语”,表露了儿童纯真的天性,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生活即课堂。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反复历练,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累积起来,才会形成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小学语文教师培训 篇6

一转眼一个学期的工作即将结束,本学期,我的语文教学工作能以上级精神为指导,以改革课堂教学,培养创新精神、实现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学校语文教研组教研课题为中心,突出四年级教材特点,并结合本班实际情况,严格按照学期初工作计划顺利开展。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素质教学主体上,使课堂成为他们尽情展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让他们在这里找到自己的自信;找到自己的兴趣;学到自己的知识。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深入钻研教材积极参与教研活动、掌握教材体系、基本内容及其内在联系,抓住主线、明确重、难点,搞清要点,把握关键。精心设计教案。每课教案要做到“五有”: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有具体的教学内容;有连贯而清晰的教学步骤;有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教法;有合适精当的练习。要提前两天备课。课前,能认真学习教学大纲,钻研教材,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备好每一节课。课后布置作业力求少而精,努力做到既减轻负担,又提高质量。坚持写教后记。授课后及时记载本课教学的成功和失误;以便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改进教法,不断提高。我认真学习新的教学大纲上的要求,把大纲作为自己教学的准绳,严格按照大纲上的要求进行教学工作。同时,充分地体现在课堂之上。把每一个学生放到学习的为了能够更好地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我精心地进行备课,认真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注重每一个教学重点的理解教学。

二、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室阅读和教学有关的书籍,使自己能够更好地掌握教材的中难点,有针对性地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在教学中经常向一些有经验的教师请教,与他们共同讨论教材,共同研究教法。

三、《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用什么去影响并感染学生?毫无疑问,主要凭借的是课文,是课文的字里行间蕴涵着的深刻的人文内涵。而这种内涵,是要靠教师去深入地领会并挖掘的。学生能争论是好事,最终得出一个结论:在现今时代,我们要做一个既讲体面,又对人们有用的人。在习惯以往教学中对课文价值固定甚至僵硬的把握之后,突然发现对课文原来还可以有否定有超越,而其形式是那么生动活泼,其结论又是那么辨证合理。我不禁为之心动,心想这应该就是新课程标准中提倡的发挥师生双方创造精神和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体验的表现。

四、课外阅读、讲求方法的过程。引导学生不但要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获。我的做法主要是结合阅读教学,向他们介绍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一是选读法,即根据自己在课内外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二是浏览法,即对所读的书报,不是逐字逐句地读下去,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用这种方法阅读,对于爱读书报,却无充分时间细嚼慢咽的学生来说,是十分可取的。三是精读法,即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精细地读。比如阅读教材推荐的有关文章,我常常使用这种方法,让学生在校内外的课余时间或回家之后,去反复阅读,并按我预先提出的思考题去思考、去解答。四是摘读法,即用抄文章有关内容或重要词句的方法去读。这是我在课外阅读指导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泪水,然而我收获的却是那一份份充实,那沉甸甸的情感。我用我的心去教诲我的学生,我用我的情去培育我的学生,我无愧于我心,我无悔于我的事业。让我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愿化为热爱学生的一团火,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孩子们,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

小学语文教师培训 篇7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肩负着培养祖国接班人的重任,我们要做到:“给人一瓢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正如窦桂梅老师所说:“读书一生”、“海纳百川。”教师这一行业更需要有挤的精神!挤时间思考、挤时间看书、挤时间学习、挤时间写作!挤时间总结。只有在不断总结、不断反省、不断修正的努力下,教师的各项水平才能得到提高。经过培训后,我觉得教师绝对不是一桶水这么简单,它应该是一条有源头的溪流。我认为,教师只有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教育思想,才能跟上时代前进和知识发展的步伐,才能胜任复杂而又富有创造性的教育工作。“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不断否定自己,才能不断进步,拥有的知识才能像‘泉水”般沽沽涌出,而不只是可怜的“一桶水”了。

得到通知,我们参加了teta—20xx年的教师培训,问问老师朋友们:为什么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简称teta?是英文简称吧?t- teachers 教师 ; e- education 教育 ; t -technology 技术;a-是什么?或许是authorware软件(培训的意思吧?)

培训活动带给我的收获却是无限的。我参加的是小学语文的培训,整个培训过程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各级专家的专题报告,有特级教师的教学展示,有名师与培训教师的在线辅导、答疑和专家讲评。也有学员的互动讨论,更有专家的指导、引领。通过理论的培训学习,现场教学片段的观摩,使学员们从知识到理论到实践都来了一次观念的洗礼。因此,对我们很多老师来讲,这次培训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对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是一个很好的引领。

在培训中,是专家们的精彩讲座一次次的激起我内心的感应,更激起了我的反思,在我以前的教学工作中存在着不少问题,有思想怠慢的问题、有理论和信心不足的问题、也有操作不得法的问题。各位专家的讲座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受益匪浅。下面就是我在这次培训中的一些体会:

一、对课堂教学行为的重新认识与思考

课堂是教师教学生命力的所在地,也是学生智慧的发源地之一。

(一)要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

传统意义上的课堂,就是教师讲,学生听,老师很少审视自己的教学是否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也不够关注学生的参与度是否与自己有关。当学生出现与课堂教学不一致的行为时,只是一味怨学生,很少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适应了学生心理特点,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优秀教师之所以优秀,其特点之一,就是每节课后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不断改进教学,以增加课堂教学的魅力,达到及时调控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目的,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学生获取知识的结果,远远比不上他获取结果的过程重要。让学生在学习上有所发现,有所体验,重要的前提是给予他在学习和研究知识的过程中主动思考与积极探究的时间与空间,这样,他的体验才是幸福而自信的。如:“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亲历阅读过程”等。

(三)要学会欣赏学生

教师要在教学中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念,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做到这一点,教师要学会欣赏每一位学生,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学生在老师的关注中,不仅会喜欢老师,喜欢上课,产生融洽和谐的师生情感,还会在课堂上积极表现,快乐愉快地去学习。

二、提升了理论水平,认识到科研的重要性

作为新教师,我们没有多少教学经验,理论水平低,对自己的工作不善于总结归纳,现在,通过对教育研究的理解,基本上能用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在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握了教改方向,坚定了探索新路子的信心,并增加了教育科研的意识,认识到不能只做教书匠,而要做新时期的教育家,特别是有关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我们不但认识了它的重要性,也掌握了一些实际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综合性学习将带给学生超越课本的新的只是领域,教师要认真对待。

三、认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目标

这次培训,就自身更新优化而言,树立了终身教育(学习)的思想。以前总以为搞继续教育没有学到什么新知识,所以总觉着耽误时间,不如读读书,备备课,这次,通过听取了报告,真正认识到了继续教育的重要性,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目标,提高了对继续教育的认识。学然后知不足,这是我的一个体会。在培训中,专家的耐心指导、学员的激烈讨论都给我不少启发。通过培训,感觉以前所学的知识太有限了,看问题的眼光也太肤浅了,工作方法也太单一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把这次学得的经验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做到课前有预设、有准备,课堂上不呆板,给与学生宽松的学习氛围,课后抓反馈,进行反思,有必要的还要进行课后辅导,促自身的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断飞跃。

培训结束了,再次感谢专家的指导,同时也感谢我们的辅导老师,道一声:“你们辛苦了!谢谢!”

四.给培训平台的建议

这次培训确实给了我们许多指导,但本人觉得培训班培训的时间和空间都有限,短短的一个星期时间是不够的。空间方面,学员受培训地方管理器的限制,实际上别的省份的指导和讨论更详细、更精彩,我们是否以后可以随便进入?还有,教师培训不应该只是本门学科的提高,我认为:班主任工作、心理学、教育学、教师自身的修养以及世界别的国家的教育状况与教学经验是不是都要学?我希望专家商讨一下,以后能给我们更广阔的培训平台?期待中!

小学语文教师培训 篇8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觉这一学期已接近尾声,身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感触颇多,我越来越感觉到书上仅有的知识远远满足不了学生那一双双饥渴的眼睛,满足不了他们如饥似渴的求知欲,现将本学期的语文教学总结如下:

一、课堂教学中,努力体现教育新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与培养能力的主要阵地。这一学期,我在这一方面狠下工夫。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特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努力贯彻当前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创设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形成群言堂。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探究式课堂模式,挖掘教材与学生的尝试因素,引导主动探究,自主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此外,注重鼓励后进生,提供更多的机会给他们,使他们也能取得进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现在本班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学习兴趣比较浓厚。二、通过多途径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与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运用多种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年级也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所在。针对本班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我运用竞争机制,每人发一本竞争本,每日由值日干部做记录,每星期评选一次,给予星星奖励。一个月后评选语文学习积极分子,这样促进学生自觉守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此外,每日组织一位"小老师"领读,既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又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本班学生上课热情高涨,自我组织领导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二)通过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爱阅读课外书籍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年级是学生写作的正式开始。首先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从作文的选题入手,以写童话、想象文为主,适合三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另外,积累大量的语汇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我充分利用课前一分钟,借助故事,作文佳作,让学生边听边记好词好句。平日每天轮流,一位学生在黑板上摘录好词好句,要求其余学生读读记记。平时还经常组织学生到图书馆阅读书籍。经过一学期的尝试,本班学生的词汇量大大增加,写作能力也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在学校举行的作文评比中好多同学还获了奖。

(三)加强写字指导,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

三年级的写字教学往往被老师忽略,本学期,我重视了学生的写字习惯的培养,课堂中注意提醒,利用文化餐对学生进行写字指导,课外严格要求学生认真书写。在学校里举行的三年级铅笔字比赛中,本班学生获得了一等奖。

二、 加强培优辅差工作,促进全体学生得以发展

本班学生存在着差异,为促使每位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我"抓两头,扶中间",注重培养优生的特长,同时,在班中成立"互助"小组,利用结对子形式,以优生来带动差生,课外加强辅导工作,课堂中创设机会,给予鼓励,树立后进生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提高。

由于自身的能力有限,教学的经验的不足,本学期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有:

1、个别学生的不良的学习习惯还有待进一步引导改正。本班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其中有一些学生在习惯方面存在着的问题--写字习惯很差,写字姿势不正确,不能自觉地完成作业,还有个别学生字迹潦草。还有的学生作业不能按时上交。或遇到难题没有坚强的意志,不会主动克服解决。

2、写作方面水平差异太大。班中学生的写作兴趣比较浓厚,但优生与差生的差异比较大。导致全班学生的写作水平发展不够均衡。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以克服。

3、在课堂中努力构建开放、民主的教学模式还不够到位。

总之,本学期以来,我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汲取他人的长处,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的实践中,使每一节课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教师培训 篇9

我参加了市教研室组织的小学语文教学培训活动。在培训过程中,不但观摩了四位优秀教师的课,而且有幸听取了人民教育出版社两位专家的报告,感觉收获很多。帮助我解决了许多教学中的困惑,并且指明了以后阅读教学的方向。

一、更加明确了一堂好课的标准

从几位特邀专家评委老师给四位优秀教师的评课中,我更加明确了一堂好课的标准。那就是:

1、看教学目标的制定。首先是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并且是小学语文课的教学目标。要体现年段教学目标。

2、看教学内容。是不是仅仅把课文当成了教学内容,要凭借课文这个例子找好三个点来培养孩子听说读写的能力。

3、看教与学的过程。看学生课堂上是否生动活泼的学,包括恰当有效的合作学习;老师的作用就是导学,看指导是否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学上。

4、看教学效率。是否做到省时高效。

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了以上几点,那么就具备了一堂好课的条件。

二、指明了阅读教学的方向

1、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在工具性与人文性之间,出现偏向人文性的倾向。

2)教学目标阶段性不明,都在分析内容上用力,目标越位和不到位现象严重。存在低年级向中年级靠、中年级向高年级靠、高年级向初中靠的现象,部分教师把语文课上成文学赏析课。对教学内容进行繁琐分析,没有深刻把握年段目标。

3)字词教学普遍有所忽视,应做到该识的识、该写的写、该积累的积累、该解释的解释。

4)阅读教学找不准起点,抓不住重点,浪费在过于细抠深挖课文内容上,往往低估学生的学习能力。

5)口号提的太多。小学语文要主要把握语言文字的教学,提倡百花齐放。

6)儿童阅读还没提到日程上来。

结合自己平时的语文教学,我发现这些问题确实存在于我们的阅读教学工作中,应真正的引起我们语文教师的思考。

2、阅读教学该怎样进行

1)继续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总的概括为低年级学段目标是:字识得巩固、写得端正;能正确朗读;在背诵中积累词句;敢于说、乐于写。中年级学段目标是:有初步识字能力、把字写好;加强朗读学习;继续加强词句训练,加强段的训练,向篇过渡;多读书、重积累;自由表达、有内容、有真情;在口语交际中要听得懂、说得通。高年级学段目标是有较强识字学词能力,吧字写美观;会朗读、默读、略读、浏览;在词句段练习基础上加强篇的训练;会写记事作文、想象作文、应用文;在讨论中有较强的表达和应对能力。

2)把握好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小学课本不是全部的教学内容,学生阅读数量要增加,且要经典;借助课文这个例子进行语文训练。要从课文提供的语文材料出发找准三个点。既语言训练点、能力培养点、方法习得点。

3)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母语的兴趣。

4)小学语文目标要明确恰当。

5)牢记语文学习本质是学习语言文字。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过分地依赖课内阅读,把培养阅读能力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分析课本阅读上,由于量小,则不能产生质变,即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更重要地是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学习语文知识,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6)教师要时刻学好反思。伴随着反思才能进步,才会有发展,才能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重视识字写字教学,要让识字写字贯穿始终;要重视语言文字教学,真正让学生踏踏实实学好母语,提高语文素养。要注重文章整体的把握;要整合的提问;在语言学习中渗透人文情感的熏陶;做到听、说、读、写的有机结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真正为学生的将来考虑,要教给学生好的学习语文的方法,“授之以渔”而不要“授之以鱼”。它必将在我以后的语文教学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也将是阅读教学的未来之路。

小学语文教师培训 篇10

自从市教育局、进修学校组织学习、学校组织登录远程培训台学习以来,今年又报名参加远程培训,今年本人又从网上中学习到其它以前所没学过的,及一些在实际教学中会遇到的理论知识,从中得到了很大的启发,本人从学生到教师才7年的时间,各方面的理论及实践都没有老教师充沛,自从报名以来及远程培训的开通本人坚持每周利用时间上网学习,并认真地做好相关的学习笔记,教研时认真的与同事探讨所学的内容,并多向老教师取经,经过这期的培训,本人认为语文教学是很有内含的一门学科,本人就这次远程培训的学习及个人的实际教学浅淡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具备独立自主的教学个性

教师的个性有益于创造语文教学的艺术。教师有个性,才有语文教学的艺术。个性意识强,个性教学主动性明显,愈能有效地进行和指导语文教学。同样,个性意识越强烈,教学创新意识就越强烈,愈能创造地运用于语文教学艺术之中。独立自主的个性,是实施个性语文教学的前提。

二、设计独树一帜的个性化教学思路

思路要新颖,不同凡响,就要别出心裁,不拘一格地设计教学思路。首先要有超前意识,尽可能打破原先的课堂教学模式,赋予新意。不拘泥于教参,不受名人名言的束缚,用自己的个性去演绎作品的个性,更可以用自己的个性进行教学组织和课堂教学的再创作。其次,找准教学"突破口"。教师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是教学思路的"突破口"。个性的差异和个体发展都要求教师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创造性地促进"有个性的个人"的全面发展,使之形成优良的个性。教学的思路应该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说个性的话,说自由的话,讲真实的事,让课堂充满学生的个性活力。个性化的教学思路,不是拘泥于一家之言、之行,而是在尊重教育规律上各展百家之长。简单地说,让学生自由地抒发,如实地描写自我个性,从而创造良好课堂教学环境。

三、寻求与众不同的个性化教学艺术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启发、引导。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如何“学”。个性化的语文教学艺术,必须有轻松幽默的一面。轻松的教学、幽默的启发,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创设教学的情趣和氛围,产生幽默中不失本分,欢乐中不乏启发的教学效果。个性化的语文教学艺术,必须要有生动、精彩描写的另一面。入胜的细节描绘与非凡的思想境界相辅,将学生引入教材的美的境界之中,引导学生在作品的鉴赏、联想、体验之中融入学生个性的理解,从而将教学的情趣、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从而创造课堂气氛"其乐融融"。

个性化的语文教学艺术,教学上要“运其才智,相机诱导,体悟传神,发展个性”。就是运用教师的才智,发展学生的才智,以个性培养个性,以情感增进情感,从而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和个性。

四、塑造别具一格的个性化教学风格

教学的个性,体现在语文教学中,就是将独创性教学方法和与众不同的教学手段相融合,形成切合教师个性实际的教学风格,从而在教学上产生对学生个性教育的最大效果。

首先,开放性语文课堂教学是独创性教学风格的具体体现,开放性教学,教师要促进师生双边交流,以及生生交流,让学生在多种思想和观点的碰撞下,触发思想火花,产生学习的最大兴趣。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批判能力,不迷信权威,勇于评价他人与自己,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发展独立自主的个性和创新能力。其次,开放性语文教学要开拓语文教学空间,开展第二课堂的语文学习。教师要树立"得法于课内,增益于课外"的开放性教学观,多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上社会,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社会接触面和知识面。

五 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1、问题探究法;2、情境探究法;3、自主探究法;4、合作探究法;5、纵向探究法;6、逆向探究法。

小学语文教师培训 篇11

一学期以来,我在忙碌中收获,在收获中总结,在总结中进步。

本学期,我认真重温了《新课程标准》及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并在班级里对浙江师范大学郑逸农教授的“非指示性”教学理念进行实践。在已有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和学习各种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认识。虚心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取长补短,力求形成自己特色的教学风格。以下是我本学期教学工作的几点剖析:

一、 措施及成效

1、 课前认真备课,积极钻研教材,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寻求最佳的教学方法并因材施教。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参与者。因此,教师充分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性、有目的、有人文关怀的因材施教,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倡导教师要转换教学角色,由老师的教变为学生主动地学。此外,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教学中,我认认真真地备课,深入细致的钻研教材,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寻找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在课堂教学中,我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向40分钟要质量。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学生的语文素养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2、做好中下生的课外辅导和优生的培养等各项工作。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对学生而言,有如坦途策马,云端探险。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语文,就要让学生喜爱语文,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因为人文、个性差异,学生在学习中会出现功半事倍现象,差生面扩大了,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为此,我根据优生与中下生接受能力和学习要求的不同采取了一些不同方法。让他们了解语文,喜欢学习语文。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多开展有益身心的读书活动,丰富自己的知识,扩大视野。只有语文水平提高了,才有可能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因此,我制定了具体的目标。对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我把他们分为三个组:第一组为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的潜能。第二组为肯学,但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我做耐心诱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就有望提高。第三组为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有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立下心来学习。只要坚持辅导,把他们的基础重新建立起来,以后学习的效果就会好转。

3、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结合我班学生一向读书兴趣不浓等弊病,我走访大部分家长了解发现,事情弊病并不是外部因素造成,而是由于大部分学生自身缺乏读书兴趣引起的。为此,我采取对症下药的方法,以人为本,探病下药,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另外,我充分利用课前一分钟,借助故事,例文佳作,让学生边听边记好词好句。帮助他们积累词汇,文段,把握、解决他们学习难的关键。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本班学生积累的词汇多了,写文语句通顺了,课外阅读兴趣浓了,写作能力有比较明显的提高。

4、重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sp;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运用。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我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活动。

(1)、优秀文段朗读。通过学生自主搜寻优秀文段,使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

(2)、好词佳句的收集。

(3)、开展辩论、演讲、出手抄报等活动。

(4)、课前背诵古诗词、歇后语、格言、警句等活动。

二、存在不足:

1、注重阅读短文分析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基本功的训练。

2、与学生的交流不够,对部分待提高学生的说服教育不够。

小学语文教师培训 篇12

一、运用经典的魅力

潍坊幸福街小学的王安存主任为我们讲了经典诵读的重要性。最近几年国学经典课程已被提到很重要的位置上来,社会上也举办了一些“国学班”“国学启蒙馆”之类的辅导班。从去年开始,我们学校专门开设了国学课程,每周一节,每天早晨走进校园你就会听到教室里传来朗朗的诵读声,每到这时我仿佛感觉自己又走进了几百年前的私塾,仿佛看到孩子们摇头晃脑诵读的样子。走在书香校园里,有着经典的浸润,幸福感油然而生。

今天听了王主任的报告,让我在经典诵读的教学上豁然开朗,她强调经典诵读要做到“理解、记忆、运用”同步进行,一直以来,我采用诵读经典“不求甚解,但求熟读成诵”的教学方法。结果发现,孩子们记忆的很快,我们四年级学生诵读了《道德经》,在不理解的情况下,孩子们背诵得很快,可见孩子们的记忆是非凡的,但是我却发现,孩子能熟练诵读,却不会运用,不会运用的原因就是不理解。而今天王老师的报告如一盏明灯,给我指明了方向。

除此之外,我深知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该具有一定的文学积淀,才能在课堂上出口成章,在教学上才能游刃有余,所以在孩子们背诵经典的同时,我们老师应持之以恒地背诵,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储备下受用不尽的才华,才能做一名呢合格的语文教师。

二、追求心灵的财富——专业成长

我们参加骨干班培训、新秀班培训、校本教研,以及外出听课学习等等,应该追求的是自身的专业成长,并非为了外在的荣誉证书,或者外在的功与名。我们应该追求生命本质的东西,专业成长正是内在于我们心灵的财富,专业智慧,专业能力,专业经验,如金一般的宝贵。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有智慧的教师,比任何荣誉证书都更有人生价值。

三、积极学习,积淀文化素养,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听了张云杰、张秀红、郭美玲老师的报告,让我觉得作为老师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不断学习,用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

学习正是每一个有所成就者的不二法门。谁永远保持学习的热情,谁就能永远保持青春活力。什么时候放弃了学习,什么时候就开始停滞不前,甚至倒退。我们常常发现自己失去了读书学习的兴趣,觉得没什么好看了,好像什么都知道了。这是个危险的信号,我们开始固步自封了。

一个语文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是文本解读的能力,它直接制约着教师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和教学设计的能力。教学设计的水平是文本解读能力的直接体现。老一批特级教师令人惊叹的便是极高超的文本解读能力,而文本解读能力背后,则是深厚文化素养的支撑。文本解读三个层次:课文说了什么,课文怎样说的,课文为什么这样说。

提高文化素养,我们已经失去了优势,因为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都不是大学中文系科班出身的,这是无法追回的遗憾。但先天不足后天可补,那就是学习。学习是不管什么时候开始都不迟的,广泛阅读经典,阅读名著,日积月累,仍可期待。人的一生,其实是不断积累的过程。文化素养也是,文本解读能力也是,教学智慧也是。只要我们有心学习用心积累,总能一步一步走得更远,走得更高。

正是一直以来的积淀,才成就今天的你我。我们应该树立一生备课的理念。

苏霍姆林斯基早就疾呼:“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正是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做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穷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思考。”

要想干好工作,当好教师,就要静下心来,留一点时间学习,找一点时间学习,挤一点时间学习,来陶冶我们因繁杂生活而麻木了的惰性,来矫正我们因忙碌而迷失了的方向,来开启我们因机械工作而掩饰了的心扉。要做好老师,就要读好书,善学习,学而不厌,持之以恒,才诲人不倦啊。

四、心存理想,坚持实践

《小学语文教师》刊出了《管建刚和他的作文教学革命》,管建刚是江苏吴江爱德双语实验小学副校长,苏州市学术带头人。他的作文教学革命说起来很简单,就是办一份班级作文周报,名叫《评价周报》,配一本评价周记。评价周记分为两部分,一是每日简评,二是每周一稿。他的作文教学革命逐步构建了三大系统,动力系统、助力系统、保障系统。动力系统第一年等级评奖,第二年积分活动,第三年稿费活动。

他的成功并不在于他的作文教学革命有多创新,而是他坚持做了8年,办了300多期的《评价周报》!这是一种令人震撼的精神力量!正如他自己说的:“一件事情,当你坚持做8年,你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你必须解决这些问题和困难才能坚持下去。解决这些问题和困难的同时,也就是教育智慧孕育和诞生之际。”

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是一种打井的精神!契而不舍,金石可镂!我们大多数人并不是缺少灵感,缺少的正是灵感之后的坚持不懈!浅尝辄止,见难即退,正是我们不能成为大家的根本症结所在。平庸,就是这样形成的。

任何伟大的事情,都是想了之后做出来的。只有想是没有结果的!更重要的是要实践,坚持不懈的实践,不断加以反思的实践!

虽然仅仅培训了两天,但它对我来说却又是一次观念的洗礼,理论的提高,技能的增长。我们如果能够心存理想,坚持实践,此生必有所成,必有所获。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