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计划通用29篇

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计划(通用29篇)

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计划 篇1

一、教材分析

通过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用三角板来判断一个角是否为直角。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都是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体现了方法的前后一致性,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使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数学交流。

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从数学的意义上讲,平移和旋转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上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改变,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平移现象。物体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旋转现象。教材在介绍这两种现象时,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体会它们的不同特点。此外,教材还通过在方格纸上将图形进行平移,使学生掌握图形的平移,并会画出在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上平移后的图形。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

2、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3、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4、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教学建议

1、注意结合生活实际教学几何概念。

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学习抽象的几何概念时,需要借助形象直观的支持。为此,在引入概念时,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帮助学生理解。除了利用教材上提供的素材以外,教师可以结合当地实际,为学生准备其他的实物,帮助学生认识锐角、钝角以及平移、旋转现象。

2、借助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教学中可以仿照教材上设计的活动,通过折叠、做角、画角、拼摆、拉一拉、转一转,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除了教材上提供的活动形式以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自行设计一些活动。例如,让一名学生站在教室里,演示一下分别向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平移一步、两步……再如,让一组学生手拉手围成一圈,旋转一下,或是拿一根线,一头拴上橡皮,在空中旋转一下。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进一步体验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3、准确把握教学要求。

教学时,要准确把握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要求。例如,教学锐角和钝角时,重点是让学生对一个角和直角进行比较大小,知道它是锐角(或钝角)就可以了。再如,本单元对平移、旋转主要是从生活化的角度让学生初步感知,使学生大致能辨别这两种现象,并能通过操作对图形进行简单的平移(或旋转)。

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计划 篇2

一、教材分析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教材主要内容有:

万以内的乘法

(一)对称

(二)加减法

(三)可能性。

(四)乘除法

(五)混和运算

(六)周长

(七)生活中的大数

(八)吨的认识

(九)乘法

本册教材在编排上有以下特点:

1、适当加强口算。在笔算一位数的乘除法之前教学口算,加强对笔算乘除法算理的理解。

2、笔算乘除法的编排,突出重点内容的教学,分散难点,重视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应用题的编排,一是在已学简单应用题的基础上,出现反叙的一步计算应用题;二是是已学两步应用题的基础上,出现数量关系较复杂一些的两步应用题(包括只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

4、加强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学会计算它们的周长,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5、注意体现教学顺序,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探索。采取多种练习形式,促进学生能力与智力的发展。

6、注意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编入有教育意义的插图和多种形式的习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年级的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要求上进,上课遵守纪律,能积极动脑、举手发言,作业按时认真完成,但也有些学生学习不用心,懒惰,有怕做作业不守纪律的坏习惯。因此,仍要在学习行为习惯方面进行说服教育。因此,在以后的学习中还必须加强思想教育,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做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

三、教学要求

1、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法则,比较熟练地笔算一位数乘除多位数;比较熟练地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和两位数(每位乘积不满10)以及相应的除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2、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1吨=1000千克;会进行长度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计算。

3、使学生初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4、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步解答一些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并学会解答含有5、口算乘除法的速度要求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每分钟做5题。

四、思想品德教育结合点

1、结合练习题进行绿化祖国保护环境的思想教育。

2、结合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的好品质。

4、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尊敬师长、互相帮助的好品质。

五、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

2、充分利用电器,教具,学具,加强直观性教学。

3、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良好习惯,强调“认真刻苦学习”,不允许一个人掉队。

4、接班后,对所有学生进行成绩摸底,排好、中、差,平时课上提问就有针对性,把提优、补差工作作为首要任务,为后进生找“小老师”,做到一帮一。

5、在教学中既要加强笔算训练,又要加强口算训练,使笔算口算互相促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使计算题做到大面积“丰收”。

6、严格要求学生按时独立完成作业,书写工整,不搞“题海战术”,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计划 篇3

一、教材分析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商是一位数)。结合分物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在生活中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第二单元“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加减混合以及两步有括号式题)。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体会到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能根据这些运算顺序计算有关问题,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大数”。结合实例,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比“百”大的数,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并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了解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万以内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会用词语或符号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4、第六单元“加与减(一)”,第八单元“加与减(二)”。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边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的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三单元“方向与路线”。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七个方向,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途径的地方。

2、第五单元“测量”。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际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1千米”“1分米”“1毫米”;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钝角;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三)、统计与概率

1、经历简单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

2、会读统计图表,会在方格纸上绘制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单间的实际问题,并能作出一些简单的预测。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丰富的实践活动。例如:

1、设计希望小区示意图。

2、找一找生活中的大数,并与同伴说一说。

3、估一估,数一数有多少片树叶。

4、走一走10米大约有多少步,100米大约有多少步;估一估1000米大约有多少步。

5、用附页1中的七巧板拼出长方形、正方形。

6、用学过的图形设计漂亮的图案。

7、把几十粒黄豆泡在水中,记录生长情况,制成统计图表。

通过以上一系列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二、学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在经过一年半的学习生活后,已养成了很好的学习习惯。基本上能做到认真听讲,及时上交作业,检查和订正作业的习惯也逐渐养成。个别后进生也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学习任务。有几个孩子对奥数有着浓厚的兴趣。

三、教学措施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在本册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数小正方体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千”“万”的实际含义;利用自制的方向板,让学生在教室内或操场上辨认方向;通过数学游戏“你问我答”、神奇的“495”,练习万以内加减法;通过设计图案复习图形;通过“泡黄豆”的实验,绘制统计图表描述数据。这些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例如:乘车去机场,有25人,面包车限乘8人,小汽车限乘3人。可以怎样派车?你认为怎样派车合理?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先鼓励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想出一种方案就可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达。如:表格的方式。特别是在回答怎样派车合理时,答案不要求一致,只要合理就可以了。

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在本册教材中,安排了多个实践活动,应充分利用,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的过程。

3、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算能力。例如:在估计一筒花生在多少粒;估计一篇文章有多少字;进行万以内加减法计算时,先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再进行计算;在学习测量时,先估计测量的物体有多长,再实际测量。这样做,有利于学生估计能力的培养。

4、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册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五、课时安排:

一、除法……………………………………6课时

二、混合运算…………………………………7课时

三、方向与路线………………………………4课时

四、生活中的大数…………………………………8课时

五、测量…………………………………5课时

走进乡村…………………………………1课时

六、加与减(一)…………………………………14课时

七、认识图形…………………………………7课时

八、加与减(二)…………………………………8课时

美丽的植物园…………………………………1课时

九、统计…………………………………5课时

总复习…………………………………5课时

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计划 篇4

教学内容:

神奇的扑克

教学内容:

在学生初步了解,年月日、季度的概念后,寻找历法与扑克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完成对年月日、季度的'认识

2、调动学生丰富的联想,养成一种思考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这个你们一定见过吧!这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

生:......

(教师补充,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新课

1、桃、心、梅、方4种花色可以代表一年四季春、夏、秋、冬。

2、大王=太阳小王=月亮红=白天黑=夜晚。

3、A=1 2=2 3=3 4=4 5=5 6=6 7=7 8=8 9=9 10=10 J=11 Q=12 K=13大王=1小王=1。

4、所有牌的和+小王=平年的天数;所有牌的和+小王+大王=闰年的天数。

5、扑克中的K、Q、J共有12张,3×4=12,表示一年有12个月。

6、365÷7≈52一年有52个星期。54张牌中除去大王、小王有52张是正牌,表示一年有52个星期。一种花色有13张牌=一个季度有13个星期。

三、小结

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学,他每时每刻都在我们的身边出现,只是我们大家没有注意到。请大家都要学会留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计划 篇5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五(3)班和五(4)班。五年级大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都能积极思考,主动、创造性的进行学习。但从上学年的知识质量验收的情况看,仍有小部分后进生的存在,五(3)班有5个学生是上课纪律差,从来不完成作业的,而且很不好沟通,这些孩子的家长不是离异就是在外面做生意,都跟在爷爷奶奶身边,缺乏教育和监督,使得他们的成绩很不理想。五(4)班也有这样的情况,针对这些情况,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材简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1)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的乘法和除法在实际生活中和数学学习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部分内容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是小学阶段集中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在这一单元里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3)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知识。通过操作与实验,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平均数的基础上教学中位数,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和中位数各自的统计意义、各自的特征和适用范围;进一步体会统计和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4)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初步的数字编码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运用数字的有规律排列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换变得安全、有序、快捷,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及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5)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学期教学目标

根据我对以上教材的理解,特制定以下目标:

1、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

小数乘法、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五、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公式,理解方程的意义及等式的基本性质,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理解多边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六、课时安排

根据《数学教师用书》课时安排建议,五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时会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调整。

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计划 篇6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初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和思想;经历探索和理解分数的意义、性质和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概念的扩展,理解运算的意义,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经历因数和倍数、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的认识过程,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加深对自然数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认识圆的特征,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并获得有关的基础知识和相应的基本技能。

(3)联系统计活动过程认识折线统计图,初步掌握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方法和特点,能按要求完成相关的折线统计图,能对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数据及其变化情况进行简单的分析。

2、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识等式、方程,探索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培养符号意识,感受方程思想的意义和价值。

(2)在认识因数和倍数、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公因数和公倍数等活动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自然数的基本特征,加深对自然数相互关系的理解,增强数感。

(3)在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有序思考的意义和价值,增强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4)在认识分数的意义,探索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分数加、减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主动进行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学会合乎逻辑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培养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5)在探索2、5和3的倍数特征、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等活动中,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思考过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6)在认识圆的特征、探索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认识,感受不同平面图形的相互关联,发展空间观念。

(7)在收集和整理数据、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以及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3、解决问题方面

(1)联系分数的意义、方程的特点,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分数加减法的计算,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等数学知识和方法,尝试从数量的多少及其关系、物体的形状及其变化等角度,提出和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进一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锻炼实践能力。

(2)在列方程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体会其特点和价值。

(3)在基于数据作出判断和简单预测,以及应用转化策略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等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关联,增强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选择相应策略的能力。

(4)在分析数量间的相互关系,推导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探索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归纳分数基本性质等活动中,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学会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身的思考,进一步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

4、情感与态度方面

(1)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在探索数学知识、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不断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

(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4)通过阅读“你知道吗”中的内容,参与“实践与综合应用”等活动,进一步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背景,体会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培养民族自豪感,逐步养成乐于动手、勤于思考的习惯以及认真严谨、实事求是的品质。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等式的性质,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教学难点:合理运用方程的特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

教学重点:了解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的方法和特点,能读懂常见的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活动的需要完成相应的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由数据本身能说明什么逐步过渡到基于数据进行一些有意义的判断和预测。

第三单元因数与倍数

教学重点: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等概念的联系和区别,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数的特点合理灵活地确定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以及根据对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理解正确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重点:分数的意义和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第五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

教学重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分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的计算。

第六单元圆

教学重点:认识圆的基本特征以及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探索并理解圆的面积公式。

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领会转化的过程和特点,体会转化的价值,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针对具体问题寻找合适的转化方法。

第八单元整理与复习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本学期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沟通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计划 篇7

一、指导思想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它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国公民应当具备的文化素质之一。为此,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学情分析

新生,情况有待了解。

三、全册教材分析

(一)、 数与计算部分

1、数一数

教材第2-3页是一幅“万象更新、生机勃勃”的美丽校园的画面。该图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校园生活,并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另一方面也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能够从多角度数数,并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教材第4-5页出现了10以内的各数,主要是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以便教师了解学生认数、读数情况。

2、第三单元是1-5认识和加减法

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1-5的认识,二是5以人数的加法和减法。先安排教学1-5的认识和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是数的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尝试用恰当的方法进行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打下基础。

3、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加减法

全单元教材主要分为五个部分:一是6、7的认识和加减法,二是8、9的认识和加减法。三是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四是连加和连减,五是加减混合。

4、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

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掌握20以内的数的大小和11-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教材先给出一幅教师带着学生过马路的生活情境图,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启发学生观察情境图中还有什么,有多少。通过让学生数一数,引出例1数数,在讲解数数时,让学生通过数出10根小棒捆成1捆,再接着数到20根,然后把另外10根捆成1捆,突出把“十”作为一个计数单位,让学生直观地了解110-20各数的组成。讲解例2数的读法时,教师通过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在学习数的组成的基础上完成数的读法学习。讲解例3数序,要求学生把直尺上的数读出来,有助于学生理解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例4利用小棒图和计数器教学数学的写法,通过观察计数器十位和个位上每个珠子表示的数的不同,使学生初步了解十进制。

5、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即两个一位数相加得数超过10的加法,二是“用数学”,即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本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分为三节,即9加几,8,7,6加几,5,4,3,2加几,这样体现了学习知识和形成技能的反复认识过程,同时丰富的教学内容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益于培养学生用脑的习惯。此外,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时注意在具体情景下,让学生自己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体现算法的多样化。本单元教材中把“用教学”编排在计算当中,用学生熟悉的事物设计情境图,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索数学问题提供生动有趣的资源。本单元“用数学”的内容比前面的画面内容丰富,更注重事理情节,同时增加了观察、收集信息的难度,并注意使学生了解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二)、关于第二单元 比一比, 第五单元 分类。

这两部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体现了活动性、过程性和体验性,不是一个单纯的知识点学习,而是一种体验活动。在活动中领悟比较的方法,分类的方法、位置的相对性,学会有条理的思考,有效的合作交流。

第二单元比较多少、高矮、轻重。“多少”是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的,没有出现“同样多”的术语,要求学生用自己理解的语言进行表达“同样多,一样多,一般多”,避免程式化的语言。

第五单元,分类。 教材创设了两个活动,都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一个是整理房间,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体验到分类的必要性和怎样进行分类,情境图中有两句指导语,“哪些是学习用品?”指导学生把学习用品放在一起,从而类推出把玩具放在一起,把生活用品放在一起;第二句话“说一说,怎样整理房间。”通过自己的活动,体验分类的过程。相应的实践活动,整理一下自己住的房间,向同伴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渗透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教育。整理书包比整理房间又进了一步,分类标准可以多样化,整理书包可以按数学、语文不同的学科来分类,也可以按书和本来分类。

(三)、 关于 第四单元 认识物体,第八单元 认识钟表,

1.通过游戏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根据《课标》的要求,对形体的认识顺序是“立体——平面——立体。”因为学生从生活中接触到的是体,因此,先认识体,教材通过给物体分类,介绍四类物体的数学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通过游戏活动,动手搭出你喜欢的东西,特别是 “你说我摆”,通过两人搭积木游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发指令的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摆的学生学会倾听,不仅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练习,并与上一单元位置与顺序进行综合练习。同时在活动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摸一摸、说一说,把操作活动与表达结合起来。

2.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认识钟表”。

第八单元认识钟表。“小明的一天”、“小芳的上午”是结合学生日常作息时间,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认识钟表,认识整时,几时半,几时刚过,快到几时,同时,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生活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材通过一年级(1班)要举行元旦晚会,要买一些水果,买什么水果比较好呢?就要调查全班每个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然后组织统计活动,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并通过象形统计图呈现出来,这就是经历统计的过程。根据统计图表来回答一些问题,如第(3)题全班喜欢吃(香蕉)的同学最多。根据统计图帮助同学学会决策,应当多买香蕉和桔子,因为喜欢吃的人多。

(四)、整理与复习

“整理与复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本学段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进行回顾与反思,并进行自我的评价,从中看到自己成长足迹,起到激励作用,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一年级上册教材考虑学生年龄小,没有完整地要求学生这样做。但是改变了过去的作法。

以上这些,都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与人交流,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打基础。除此之外,本套教材还设立了“问题银行”。当学生在生活中遇到了数学问题,当前所学的知识不能解决时,就存入问题银行,当能够解决时,就把它取出,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培养学生的数感。

四、全期教学目标

数与代数

包括“生活中的数”、“比较”、“加减法(一)”、“加减法(二)”、“认识钟表”等5个单元。

1.数的认识

能认、读、写20以内的数,会用它们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

认识符号<,=,>的意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表示20以内数的大小。

能说出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识别它们的意义。

2.数的运算

结合具体情景,体会加减运算的意义。

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3.常见的量

能读出钟表上表示整点半时的时刻,会用“快几时了”或“刚过几时”的语句表示时间。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4.探索规律

发现给定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空间与图形包括 “认识物体”等单元。

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能对简单几何进行分类。

统计与概率包括“分类”等单元。

实践活动

1.经历观察、调查等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五、本册重难点分析

本册的教学重点:

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

本册的教学难点:

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

六、教学进度

注:等第分为5、4、3、3以下。

总评包括自评、小组评、师评,其中自评占20%,小组评占40%,教师评占40%。60以上为优,53-60为良,45-53为合格,45以下为待合格。

双基掌握情况的评价。(70%)

1、 口试。(10%)

内容:口算、应用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统计。

形式:抽查

2、 笔试。(60%)

①期中测试卷(10%)

②期末测试卷(50%)

七、教研专题与研究措施

一)教研专题

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精神及主动探索的意识

二)研究措施

1、优化课堂教学,构建数学学科特色的评价方式:教师从课堂教学入手,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通过有效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水平。

2、个案跟踪:选择朱敏进行数学学习跟踪调查,记录他在课题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课堂数学学习表现、课外数学学习表现,既包括他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也包括他在数学学习中表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师生共营:组建“师生合作共营小组”,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互助的关系。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惑,并通过同学科跨年级的教师团队,解决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达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目的。

4、每周每月的星级积分制:沿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中的星级积分制,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结果进行定量和定性描述。

5、家校联系:执教教师通过数学家庭作业、家校联系本,采用激励性评价,经常与家长进行书面交流,为家长提供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及时收集家长反馈的信息,以此促进数学课堂教学。

6、课堂学习评价表:每堂数学课在黑板上设计一个评价园地,对学生数学课堂表现进行定量评价。结合星级积分制进行综合评价。

7、多与其他数学教师交流合作,利用星期四,定期集体备课,共同探讨课题的研究状况。

三)教研课安排

第12周

八、个人业务学习计划

1、学习内容

⑴、《新课程标准》、《教师职业与发展》

⑵、有关的教育教学杂志,如:《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湖南教育(数学教师)》;网络上发布的先进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

2、学习时间

学校规定的集体学习时间 及课余时间。

3、学习方式

上网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方法,参加教师集体学习及自学,多听课、多参加评课、观看教学方面的影碟。

九、学科实践活动

1、数一数

2、数学乐园

3、我们的校园

完成实践活动的主要措施:

1.活动前让学生明确活动目的,分好小组,明确小组成员的细分工任务,准备好必备的活动用品。

2.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小组之间互相学习观摩竞评,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协作完成。教师着重为学生搭建平台,开展交流活动,推荐学生中的优点,吸引学生不断思考,设计,完善。

3.活动后积极组织学生展示作品,写活动感想,促进各学生探索成果的快速交流,提高学习效率,实现资源共享,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评价方案:每次活动要注意给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鼓励个性化设计和合作能力的发展,评价力求以多元化方式进行,形式用等级式、话语式相结合。

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计划 篇8

一、本班学生状况

四年级学生已经从中年级迈向高年级,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该班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在小学阶段,本学期结束后,有关正整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内容将全部教学完。本册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因此,这部分知识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介绍了纵向和横向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并学习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的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综合应用--“1亿有多大”和“你寄过贺卡吗?”,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计划 篇9

一、以课堂为核心,提高教学效率

1、认真备课。

认真准备课堂内容,做到具有实效性。对我来说,去年已经带过一年的五年级数学,但版本不一样,对人教版的教材比较陌生,要想在课堂上运用自如,课下必须下足功夫,所以我熟读教材,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课下,针对在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思为什么,究竟是我的教学方法有问题,还是没有把握住教材的重难点,然后在下节课查缺补漏。此外,在备课本中我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再联系以前的教学经验认真设计练

2、上课。

(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我在教学中积极利用多媒体的动感性,直观性,尽可能的把教学中的重难点,简单化,然学生对数学充满兴趣,在轻松的课堂中掌握知识。

(2)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在教学中我注重利用学生身边的事和数来创设问题情境,对高年级的孩子来说,动手操作比说教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在自主探索中获取知识,获得快乐。

(3)注重评价。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采用一些奖励措施对学生进行评价。根据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不同表现,采用加分的形式对其进行鼓励,每个学生都渴望被表扬鼓励,老师不经意的一句鼓励可能对孩子产生很大的鼓励作用。所以,在课堂上我不会吝啬我的掌声、我的微笑。

3、作业批改。

与上学期相比,本学期在作业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改变,注重了作业的实效性、情感性、沟通交流性。作业本不仅是检查学生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还是我和学生情感交流的通道、教师改进教学的镜子。我从不搞题海战术,每次的作业量不大但我要求他们要有质量,通过作业本,我会发现学生在哪些知识点上掌握的不够,需要在下节课上加以强调。同时我也注重作业的评价,对做得好的表扬称赞,画个大大的笑脸,做得不好的加油鼓励。

两个班的数学程度不同,所以辅导时也不可能同步,二班的差生比较多辅导课就去的次数多,然他们反复练习一些较容易的题目,增强他们的信心。

二、注重学生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学生轻松快捷地学好知识;不良的学习习惯,不仅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而且有损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如果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学习知识就会事半功倍。所以在本学期,我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例如,认真书写、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及时总结反思、学会阅读课本等一般习惯养成和特殊习惯养成,并在各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接受知识更快更有效了。

三、积极提高自身修养积极

1、不断充实自己。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时代在变迁,如果不及时充实自己的大脑,你就会被淘汰。所以,在本学期我认真阅读学校订阅的一些小学教育报,认真利用学校为我们提供的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

2、积极参与学校的专项研究,打造快乐高效的数学课堂。通过积极参与学校的优质课教学活动、各种教研活动,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并运用于自己的课堂。

3、积极参加学校的论语背诵活动,提高自己文学修养的同时可以借鉴古代教育大家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受益颇深。

总体看来,这学期有进步,也存在着很多不足,如在教学中,课堂语言不简单明了等,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努力逐步树立素质教育观念和新课程标准理念,争取更加的优秀、完美,继续保持我所教学生的优秀,超越自我,挑战自己,既是,还要更好!

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计划 篇10

一、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分析:

本期所教的四年级,从上学期了解的情况来看,由于学生存在着年龄的差异,所以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也就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新课标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达到该册的目标要求。但仍有少数同学,由于智力、学习态度的问题,有待于今后积极引导,以引导他们达到学段目标。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三、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重点难点: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四、全册教材分析:

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有关小数概念的知识和小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小数,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比较复杂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新课标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能用小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初步学习用小数知识解决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三角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进一步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学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学会看懂此种统计图并学习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计算内容,教学用所学的整数四则运算知识和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

五、改进教学工作的措施:

1、认真备课,精习设计练习,上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建构立互动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在实践中的应

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变成"要我学"为"我要学"。

3、多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

生活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解开他们心中的结,让他们在快乐、轻松的气

氛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4、赏识每个层次的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并及时鼓励他们,多表扬

和肯定、批评、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5、利用各种形式帮助中下生赶队,狠抓双基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6、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教好每一个学生。

六、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以前的教具和学具,一些仍可继续使用,本册的教学需要一些新教具和学具,如下:

1.数位顺序表

2.用硬纸条做的三角形

七、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计划 篇11

教学内容:

课本40-4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掌握利用连乘、连除列出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列式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分步列式或是利用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并说出算列算式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口算

41×20=答案61×30=答案11×80=答案12×40=答案50×20=答案640÷8=答案140÷7=答案280÷7=答案350÷7=答案120÷6=答案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

师:同学们,我们来到了美丽的生态园,在这里,到处是五颜六色的花,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板书学生梳理出的数学信息)

教师适时评价。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

1、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

2、每个花架摆了多少盆花?

3、平均每个花架每层摆了多少盆花?

……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二、你说我讲

1、教学“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

(1)师:要解决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啊?怎样列式?

学生列出算式,教师适时出示课件5×8=40(盆)、3×40=120(盆),追问:你能说一下你所列的两个算式的含义吗?

学生回答,教师提升:通过分步列式,先求出1组花有多少盆,再求出3组花一共有多少盆。

教师利用课件演示分布计算的过程,并引导学生两个算式所表达的含义。

师:你能不能列出一个综合算式?

教师巡视,掌握学生操作的信息。

组内交流,讨论综合算式的列法,并讲解出该综合算式的含义。

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展示合作交流的成果,并及时给予恰当的评价,然后教师利用课件演示综合算式的含义,加深学生的理解。

2,教学“平均每个花架每层摆了多少盆花?”

教师出示问题,引导学生再看情境图,重新梳理信息,先引导学生列出分布算式。

在学生自主学习、列式的基础上,师:谁愿意到黑板上来展示一下自己所列的分布算式?

学生板演自主学习成果:96÷2=48(盆),48÷4=12(盆)。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96除以2表示什么?48为什么要除以4?

学生:96÷2=48(盆),表示每个花架有多少盆花。48÷4=12(盆)表示一个花架有四层,每层有12盆。

学生回答,教师提升:对,先算每个花架有多少盆花,再算每层花架有多少盆花。然后教师利用课件进行演示讲解。

师:谁能列出一个综合算式?小组内可以进行合作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板演展示。

学生板演:96÷2÷4。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96除以2表示什么?为什么要除以4?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提升:对,96除以2表示96盆花放在2个花架上,每个花架上有多少盆花;再除以4,表示一个花架上的花分放在4层,每层有多少盆花。教师利用课件演示,讲解。

三、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第1、2题,

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画面,找到已知信息和问题,明确数量间的关系,并独立解决。

教师提示:做一张这样的画需要多少个贝壳?

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画面,找到已知信息和问题,明确数量间的关系,并独立解决。

教师提示:每箱8个什么?每盒6个什么?

四、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课件出示教材丰收园图)

学生可能回答:我会积极学习了。教师适时追问:你哪个环节最积极?学生可能说:摆一摆,操作方面。

学生也可能回答:我学会提问了。教师适时追问:你都问什么问题了?(课件“会问”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同时出示问题:你都问什么问题了?)

……

师:让我们满载着收获,下课休息一下吧。

学生回答

学生小组合作回答

学生选择学具,利用摆一摆,想一想,再列式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独立操作,利用小纸板摆一摆,

学生组内讨论交流,小组内列出综合算式。

学生合作,解决问题

小组交流,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计划 篇12

我校数学教师教学工作认真负责,取得一定的教学成绩。根据他们的具体教学做法,做一简单的工作总结

一、认真备课

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增强教学技能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互相学习

新教师虚心请教老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认真学习优秀教师的方法,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不断改进教学工作。

四、认真批改作业

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课后辅导

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了解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六、推进素质教育

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以上是我校数学教学工作的简单总结。今后,我们将继续认真搞好数学等各科教学研究工作,不断学习,向优秀学校学习,把我校各项教学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

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计划 篇13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修订后的六年制第九册教科书的主要内容有:小数的乘法和除法,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多边形面积的计算,简易方程。这些内容的编排既保持了原教科书中的一些好的做法,同时根据《大纲(试用修订版)》和调查研究的情况做了一些调整。

二、教材分析

1、 数和运算的教学。

2、 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

A平行线和垂线 B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C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D实际测量

3、 量和计量的教学

4、 教学思维专项训练的教学

三、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 掌握倍数和因数、素数和合数等概念。

2、 认识分数的意义。

3、 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会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垂线、平行线、长方形和正方形。

4、 掌握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5、 认识土地面积单位

(2)教学思考

1、 能结合具体情境,对有关的数学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

2、 在探索物体的位置关系、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设计图形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 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

4、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3)解决问题

1、 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 能够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

3、 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4、 能够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5、 具有回顾和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

(4)情感与态度

1、 对周围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事物充满好奇,能主动参与教师组织的数学活动。

2、 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能够积极地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有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3、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达和交流。

4、 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正确性。

5、 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有提出疑问的意识,并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

四、教学措施

(1)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1、 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

2、 处理好基本训练与创造性思维发展及后继学习的关系。

(2) 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1、 本册教材设计了适量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数学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和一个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肯于钻研、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科学态度。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

(3)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1、 数学教学应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建立模型,寻求结论,应用与推广”的基本过程。

2、 在日常的数学活动中要注意小课题研究和实习作业等实践活动,对这方面的内容不但不能随意删减,而且要加强这方面内容安排的密度和强度。

(4)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

1、 教师要善于驾驭教材,把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要求,开展教学活动。

2、 要注意在直观感知广泛的背景下,通过自身体验在分析、整理的过程中学习概念,不要用死记硬背的方法。

(5)改进教学评估方法。

1、 教学评估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察。

2、 知识和技能的评估,试题类型要多样化。

3、 评价应体现激励的作用。

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计划 篇14

一. 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

按知识的分类,本册可以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和统计与概率三个大部分。

1. 数与代数

10000以内数的意义,认、读、写10000以内的数以及比较大小。让学生认识“万”,知道10个一千是一万,了解万以内数位顺序表,理解10000以内数的意义,掌握数的读、写方法,能在具体的情景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5课时)

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和估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验算,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笔算和估算三位数乘一位数。使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整百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整千数加、减整千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能正确估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得数是几十多,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十多,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的得数是几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是几十多。能正确列竖式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知道0与一个数相乘得0,会验算除法。(20课时)

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初步含义,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景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读、写分数,在具体的材料支持下能比较两个几分之一或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能正确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3课时)

千克和克。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并认知千克与克,通过动手实验知道1千克=1000克。(4课时)

24时计时法。了解24时计时法,能进行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转换。(3课时)

能力培养: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先求和或剩余,在平均分;与“倍”有关的两步应用题及变式;连乘应用题;求经过时间的实际问题;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2. 空间与图形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和周长。让学生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了解它们的异同,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正方形的边长和它们的周长。(5课时)

观察物体。让学生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知道从一个角度观察长方体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能指出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由三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的视图,能根据视图摆出相应的物体。(2课时)

能力培养:根据指定的视图要求,用三个小正方形拼塔,与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有关的实际问题。

3. 统计与概率

随机事件有大、有小,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简单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能用比较有效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会用表格或条形统计图表达统计结果,初步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时大些,有时小些,有时相等,会用“偶尔”、“经常”等词语描述可能性的大小。(4课时)

能力培养:收集并整理信息,用统计表或条形图呈现统计结果,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按照预设的可能性设计简单的活动。

二. 实践活动:

1. 农村形貌。

2. 称一称。

3. 周末的一天安排。

4. 周长是多少。

5. 摸牌和下棋。

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计划 篇15

本学期,我担任四年级五、七班数学教学工作.在一学期的实际教学中,我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为了克服不足,总结经验,使今后的工作更上一层楼,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如下总结:

一、认真备课.备课时,我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不但要考虑知识的相互联系,而且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以及各教学环节的自然衔接;既要突出本节课的难点,又要突破本节课的重点.认真写好教案和教后感.

二,认真上课.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体现新的育人理念,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真正实施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之中.课堂教学以人为本,注重精讲多练,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化他们探究合作意识.对于每一节课新知的学习,我通过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们在生活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通过小组交流活动,让学生在探究合作中动手操作,掌握方法,体验成功等.鼓励学习大胆质疑,注重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从而,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使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

三,认真批改作业.对于学生作业的布置,我本着"因人而异,适中适量"的原则进行合理安排,既要使作业有基础性,针对性,综合性,又要考虑学生的不同实际,突出层次性,坚决不做毫无意义的作业.学生的每次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并做到了面批面改.个别错题,当面讲解,出错率在50%以上的,我认真作出分析,并进行集体讲评.

四,认真做好后进行转化工作.在137名学生中,学习中下者将近占一半,所以"抓差补阙"工作认真尤为重要.本学期,我除了在课堂上多照顾他们外,课后还给他们"开小灶".首先,我通过和他们主动谈心,了解了他们家庭状况,经济基础,邻里关系等,找出了其中的原因,并从心理上疏导他们,拉近了我们师生之间的距离,使他们建立了自信心;其次,对他们进行了辅导.对于他们遗漏的知识,我主动为他们弥补,对于新学内容,我耐心为他们讲解,并让他们每天为自己制定一个目标,同时我还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鼓励表扬.通过一学期"时间,地点,内容,人物,措施"五落实的辅导工作,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使他们对数学产生了兴趣,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本班数学成绩由第五周测验平均76分,上升到期末测验平均82分.

总之,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困惑,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的缺点,如对新课改理念的学习和探讨上,信息基础教育上,自己的教学经验及方法上等方面.本人今后将在教学工作中,汲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

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计划 篇16

一、学生情况分析:

1、六年级共同学生23人,其中女生12人,男生11人,面且差生较多,优生偏少,大多数学生的基础都比较差,有很多学生学习习惯不是很好,纪律意识较为簿弱,需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强化训练。

二、本册教材内容。

六年制第十二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比例,圆柱、圆锥和球,简单的统计(二),整理和复习。

三、全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会看比例尺,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2、使学生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3、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会用两种不同的折线分别表示两组数量的变化情况,会利用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比较、分析。

4、使学生通过系统的复习,巩固和加深理解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并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

四、单元教学目标

(一)比例: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使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3、使学生能够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4、通过比例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受到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二)圆柱、圆锥和球: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使学生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计算。

3、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答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4、结合圆柱、圆锥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猜测、估计.

5、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简单的判断、推理的能力。

6、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中的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感觉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复式折线统计图

1、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初步了解它的特点和作用;能完成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时的描点、连线等工作。

2.使学生能根据绘制的统计图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

3.渗透统计思想,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四)总复习:

1、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简易方程、比和比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2、使学生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的大小表象,牢固地掌握所学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正确进行名数的简单变换,能够进行简单的估算或应用。

3、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能够正确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的简单的画图、测量等技能。

4、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统计知识,能够看懂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能够计算求平均数问题,并能够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和求得的平均数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

5、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应用题和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本册教材的重点、难点

1、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运用比例知识接应用题。能运用不同的知识解答应用题,加强整数、分数运算和比例之间的联系。

2、认识圆柱和圆锥,理解特征;学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了解体积的推导过程。

3、培养学生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和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分析问题,加强学生对统计思想和方法的认识。

4、系统的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加深,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更好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的预定目标。

六、教学措施

1、进一步培养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3、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以及迁移类推的能力;

4、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5、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加强口算练习,学会解答比较简单的整数、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逐步提高学生四则计算的能力。

8、能掌握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逐步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9、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图形表象,正确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

10、能掌握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正确进行名数的换算。

七、教时安排。

周次内容课时

第一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5课时

第二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5课时

第三周比例和应用、整理和复习5课时

第四周实践活动、复习测验5课时

第五周圆柱5课时

第六周圆锥5课时

第七周统计表、统计图5课时

第八周统计图、活动课5课时

第九周数和数的运算5课时

第十周“五一节”

第十一周数和数的运算、代数初步知识5课时

第十二周应用题5课时

第十三周应用题、量的计量5课时

第十四周几何初步知识5课时

第十五周简单统计5课时

第十六周知识分类归纳复习5课时

陈庄小学张玲玲

20xx年2月26日

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计划 篇17

一、学生情况分析

204班的孩子在经过一年半的学习生活后,已养成了很好的学习习惯。基本上能做到认真听讲,及时上交作业,检查和订正作业的习惯也逐渐养成。个别后进生也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学习任务。有几个孩子对奥数有着浓厚的兴趣。

203班的孩子相对比较复杂,相对调皮了许多。大多数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认真听讲,及时完成作业。但数学方面冒尖的孩子较多。后进生比较多,但经过一年半的努力,已有长足进步。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

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一)数与代数教学内容

1、表内除法

仍分成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两段编排分散难点,让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时间。

2、万以内数的认识。

仍分两段:1000以内数的认识、10000以内数的认识,但更强调培养数感。

3、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两位数加、减法的口算

(2)增加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和估算

4、量的计量

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

5、数学广角(排列组合、推理)

继续探索稍复杂的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

如图形的排列呈现形状和颜色的循环变化。

一个数列每相邻两项的差组成新的数列是等差数列。

6、解决问题

结合所学的知识,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单独安排一个单元。

(2)结合各部分知识的教学,安排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

结合计算教学内容进行。

结合其他教学内容安排例题或练习。

(二)空间与图形

图形与变换(包括:平移和旋转、锐角和钝角)

(三)统计

(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仍然让学生学习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四)实践活动(安排了剪一剪和有多重两个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的编排还处于一个开始阶段,对实践活动的认识也各不相同,究竟什么样的活动才叫实践活动,应该怎样开展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分哪几个层次,在教材上应该怎么呈现,这确实是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的。就目前,我们认识的水平而言,我们认为可以分两个方面,一是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如“生活中的数学”。

二是单独安排,大体上可以分这样几个层次:

1、在活动中巩固数学知识。

2、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3、体会课题研究的过程。我们的实践活动,一定要让学生活动起来,在活动中体会、应用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计划 篇18

一、本学期本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和任务

(一)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 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 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 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 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 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 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二)过程与方法

1.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重点:

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

难点:

1、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3、通过对曲线图形——圆的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认知情况

经过前面5年的数学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熟练掌握基本的计算能力,学会了整数、小数的加减乘除。分数的加减法。在数与代数、空间和图形、解决问题、统计、数学广角等领域都已涉足。

但少数学生对于计算还不熟练,抽象能力发展滞后,对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尚有困难,缺乏综合分析能力。

2、情感、态度

学生课堂纪律较好,学习习惯较好,但也存在不平衡性,有些学生因为学习失败对数学失去信心,所以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教学中边教新知识,边帮助他们弥补旧知识。

有部分学生已经提早进入青春期,在教学中要尊重他们寻求独立的要求,帮助他们静下心来学好数学。

(二)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首先吃透本册教材的内容,掌握本册教学的重难点,并有个完整的学期教学设想;其次要一步一个脚印的上好每一堂课。

2、继续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工作目标。

3、加强学生订正错题的工作。

4、关注后30%的学生的学习,并加强个别学生课余时间辅导。

5、用“学有所得”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计划 篇19

一、教材内容分析

1、“数与代数”领域。

⑴体会小数的意义,介绍小数部分的名称及数位的相互关系,会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当中的一些事物

⑵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互化

⑶正确读写小数,并比较小数的大小

⑷能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及加减混合运算

⑸运用小数加减运算的知识,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

⑹体会小数乘法的意义,并能正确计算

⑺发现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理解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

⑻小数乘法和小数加减乘的混合运算,并能解决日常生活当中的简单问题

⑼体会小数除法与生活密切联系,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⑽小数除法(包括除数是整数和除数是小数两部分)、小数的混合运算,运用小数除法和小数的混合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⑾求积、商的近似值,认识循环小数

⑿用字母表示数

⒀认识方程,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⒁等式的性质

⒂解简单的方程:如3x±x=5,3x±7=13⒃初步学会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空间与图形”领域。

⑴图形的分类

⑵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⑶三角形内角和

⑷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⑸初步认识梯形,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⑹欣赏与设计图案

⑺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范围

⑻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形状

3、“统计与概率”领域。

⑴认识等可能性,能判断规则的公平性

⑵能设计公平的规则

4、“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

⑴数图形中的学问

⑵激情奥运

⑶图形中的规律

二、教材编排方面的意图与特色:

1、内容的呈现体现了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

2、删繁就简,突出数学的思想方法

3、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努力形成“综合应用”专题化,渗透数学思想

5、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灵活多样,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情感

三、教学目标

1、学习习惯:

(1)进一步培养学生勤学习、爱动脑的好习惯。

(2)继续加强纪律教育。

(3)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

(4)培养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受到爱祖国、爱科学等方面的.教育。

(5)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作业干净整洁。

(6)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学生养成检验的习惯。

2、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经历从具体问题中抽象数量关系的过程,进一步认识小数,掌握相应的计算方法和必要的计算技能,理解和掌握运算顺序,发现一些运算规律;探索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结合解决实践问题,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会解简单的方程。

(2)联系现实情境,经历观察、操作和探索相关图形的形状、大小、运动和位置关系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能对简单的图形进行变换。

(3)体验时间发生的等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数学思考方面:

(1)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数、字母和图表描述和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

(2)在探索物体的位置关系、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设计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4、解决问题方面:

(1)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4)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5)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意识。

5、情感与态度方面:

(1)对周围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具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教师组织的数学学习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与引导下,能够积极地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有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对自己得到的结果正确与否有一定的把握,相信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取得不断的进步。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

(4)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5)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有提出疑问的意识,并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

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计划 篇20

一、学情分析:

全班共有学生54人,原班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但是今年我们由于重新分班,所以对于相当一部分同学还是不太了解,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在充分了解新来学生的学习状态下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分为五大板快:

(一)、数与运算。

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2.第四单元“比的认识”。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一单元“圆”。

2.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

3.第六单元“观察物体”。

(三)、统计与概率。第五单元“统计”。

(四)综合应用:数学与体育、生活中的数。

(五)整理与复习。

三、教学目标(按照单元顺序)

第一单元“圆”:

1。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了解圆的相关知识。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实验、拼摆操作等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且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图案设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4.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结合圆周率发展历史的阅读,体会人类对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索过程,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

1.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或运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第四单元“比的认识”:

1.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2.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3.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五单元“统计”:

1.学生通过投球游戏、两城市降水量等实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

3.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与同伴进行交流。

第六单元“观察物体”:

1.学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能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3.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4.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综合应用:

即“数学与体育”、“生活中的数”,促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某一生活领域的实际问题。教材还安排了“看图找关系”的专题,使学生体会图能直观、清晰、简捷地刻画关系。同时,还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安排了某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活动。学生在从事这些活动中,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方法,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整理与复习

教材安排了两个整理与复习。整理与复习改变单纯做题的模式,注重发展学生自我反思的意识。每个整理与复习都分成三部分:对所学内容的整理,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一些练习题目。

你学到了什么“这个栏目,目的是鼓励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与反思,能运用列表或采用其他的形式对所学的主要内容进行简单的整理。

”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目的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回顾在学习过程中自己的体会与进步。

四、教学措施:

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学困生的成绩。

4、多创设学习情境,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5、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6、对学困生要付出更多的关心和爱心,作业适当降低要求。

7、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计划 篇21

一、教材简析

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二、班级情况简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习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读写20以内的数

2、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4、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五、渗透教育

1、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2、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集体、爱大自然的教育。

六、教学措施

1、教者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勇于创新,坚持教学“六认真”。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3、不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对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5、重视学困生的补课工作。

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计划 篇22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使学生掌握6~10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5.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6.使学生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7.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二)教材简析和教学策略

本单元教材主要由“6、7的认识和加减法”、“8、9的认识和加减法”、“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连加和连减”、“加减混合”数学乐园,等内容构成。

这一单元是在学生系统学习“1~5的认识和加减法之后,又一次集中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1.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

(1)相对集中安排6~10的认识。

教材改变了传统教学逐一认识10以内的数的作法,采用相对集中的办法,将6和7、8和9分别放在一起认识,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还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相邻两个自然数之间的联系和比较大小。由于数“10”是由两个数字组合而成的,学生认识10特别是它的写法,相对要比前面所学的数困难一些,因此教材单独安排了10的认识,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10的概念。

(2)认数与计算紧密结合。

教材将6~10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计算有机地结合起来穿插安排,学习一组数后紧接着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或数的组成学习相应的加法和减法。如6、7的认识和有关6、7的加减法,教材让学生在认识数的过程中体会6、7的组成,然后通过学具拼摆引出有关6和7的加法、减法计算。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利用数的组成更好地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又可以使学生在计算中加深数概念的理解。

(3)让学生经历数概念形成的过程。

6~10各数的认识,教材都给学生提供了经历数概念产生过程的现实背景,引导学生结合生动的画面按照数数(通过具体实物与自然数建立一一对应关系而理解自然数所表示的基数意义)→认识数字→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序数→写数字→数的组成的顺序认识数,这个过程不仅从不同侧面展示了6~10各个数概念的丰富内涵,同时还给学生提供了经历数概念形成过程的情境和机会,让学生有条件在现实背景中抽象出6~10的数概念,形成相应的数感。

(4)教材内容生动有趣,富有思考性。

本单元教材在内容的选择和呈现上都比较注意现实性,使教材内容成为学生主动从事观察、实验、推理等数学活动的有效素材。首先,教材注意选择学生所喜欢的素材作为数学知识的载体,如充分利用小动物图帮助学生认识数的计算,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其次,教材内容的呈现形式生动有趣,有利于学生学习。如第72页用小鸡觅食的生动画面引出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这既有现实性和趣味性,又能直观地展示连加、连减的计算过程及其算理。再次,教材尽量避免直接向学生呈现现成的答案,而是给学生提供一些探索的线索,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发现答案。另外,教材除在认数和计算过程中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外,还两次集中安排了“生活中的数”的内容,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我们的生活与数学密不可分,学数学是生活的需要。

(5)让学生在学生中体验教学的价值和用数学的乐趣。

本单元教材除集中安排了“生活中的数”外,还安排了大量“用数学”的内容(如第47页、第51页、第58页、第62页等),另外教材在练习中还安排了一些充分体现数学价值的习题。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我们所学的数学都是有用的,它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教学内容的安排。

本单元教材由“6和7”、“8和9”、“10”、“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整理和复习”等七个小节组成。下面对这些内容作一简要说明。

(l)6、7的认识和加减法。其内容包括6和7的数概念,并根据数的组成介绍有关6和7的加减法计算方法,最后还安排了用有关6、7的加减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用数学”的内容。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内容在编排上与6、7的认识和加减法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要求比前者略有提高。如在6、7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中出现了“一图两式”(即根据一幅写出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而在本小节则出现“一图四式”(即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另外,教材在第60页第5题中渗透了统计思想,以及在练习中安排了比多比少的内容。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这部分内容在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上与前两小节基本一致,但有两个明显的区别:一是在认识数的过程中省略了10的序数意义,这主要是考虑到学生对自然数的序数意义已经比较清楚了,教材没有把10的序数意义明确写出来。二是教材在第70页专门安排了填未知加数的内容,这一问题需要逆向思考才能解决,对一年级刚入学不久的儿童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教材安排这一内容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另一方面它可以为后面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做一些准备,这种准备不只是一种知识准备,更重要的是一种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的准备,可以把它看成是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提前孕伏和早期渗透。

(4)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教材在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内容的安排上充分利用直观图,通过生动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尽管如此,由于一年级儿童受年龄特点的限制,这部分内容同前面的“填未知加数”一样,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这是因为连加或连减都是由两个计算步骤构成的一个连续的口算过程,在计算中都要先记住前两个数相加(或相减)的结果,再与第三个数相加(或相减)才能完成其计算任务,一年级儿童容易出现由于看不见第一步计算的结果而导致第二步计算受阻的现象。加减混合计算,更容易出现由于前后两个计算步骤所采用的计算方法不一致使计算过程不能顺利进行的困难。

(5)整理和复习。这部分教材分两部分安排:先是对所学内容的整理,使其系统化;然后专门安排一个练习,让学生全面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其掌握水平。这是学生第一次进行数学知识的整理和复习,其内容包括“l~5的认识和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

减法”两个单元,复习整理的重点是10以内的数概念和1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这部分内容教学的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加深学生对10以内数概念的理解,进一步强化10以内数的数感;二是进一步熟练掌握1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并形成相应的口算能力。

针对本单的元教学的重难点特制定以下策略:

本单元作为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教学中应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强操作和观察活动。

从学生的学习方式来看,本单元的知识主要是借助操作和观察来进行的。在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学生对实物、模型、图画的深入观察和学具拼摆,以此丰富学生关于6~10各数概念和加减法计算的表象,让他们在丰富的实物背景中更好地理解6~10的数概念和相应的加减法计算方法。观察和操作作为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基本方式,在具体实施过程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1)根据学习任务突出观察和操作的重点,如学生对第72页反映连加过程的小鸡图的观察,重点就应放在走来2只小鸡和又走来1只小鸡的增加过程上,以此让观察更好地为理解“5+2+1”的意义和计算顺序服务。

(2)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操作的活动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建立起6~10的数概念和加减法计算的知识表象。首先,要激发学生的活动动机,让他们有观察、操作的愿望。其次,全体学生都要真正参与到活动中去,让他们切实感受到自己所参与的观察和操作活动过程。中外要特别注意观察和操作要与思考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

2.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

教材在6和7、8和9、10的认识及有关计算之前都安排了一幅反映所学知识内容的主题图,这些图除具有供学生数数、抽象数概念和理解计算过程及方法外,还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作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它们各方面的育人功能,以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的全面和谐发展。如认识6和7的主题图,教学时除了要发挥它让学生数数,从中抽象出数6和7外,还要充分挖掘画面内容关于讲卫生、爱劳动、热爱班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教育功能,以此让学生在认识数6和7的过程中,同时感受到思想和情感教育。

3.引导学生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6~10各数,教材都是按照数数→认识数字→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序数→写数字→数的组成的顺序去安排的。这样安排,一方面反映了数概念的内涵,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教材对学生认识数的逻辑顺序的考虑。教学时要注意做好两项工作:一是引导学生有步骤地逐一认识、理解数概念的内涵,让他们感受到数的含义。二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如创设恰当的情境把学习过程变成一种活动过程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概念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4。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本单元的加减法计算主要是通过三种途径引导学生掌握的:一是利用数的组成计算加减法,二是通过学具拼摆计算加减法,三是通过实物、图形的观察去完成计算任务。教学时要高度重视这些方法和途径,一方面让学生全面了解这些方法,另一方面又允许他们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计算方法进行加减法计算。计算教学要充分体现《标准》关于“算法多样化”的理念。为此,如果部分学生不采用教材介绍的方法计算,而用数数的方法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教师应尊重学生的选择,允许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计算,让他们在以后的计算中逐步掌握其他计算方法。

5。加强学生“用数学”活动过程的指导。

教材从本单元开始安排了大量“用数学”的内容。在这些内容中教材通过具体画面创设恰当的情境,用大括号表示总数(或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用问号“?”表示所要求的问题,让学生自己选择恰当的计算方法求出所要求的问题。这对学生巩固加减法意义和1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放手让学生去大担探索,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学生“用数学”过程的指导,让他们明确大括号和问题所表示的意义、怎样在问题情境中去选择有用信息解决问题,以此让学生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基础。

6.引导学生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材在本单元两次集中安排了“生活中的数”,其目的是让学生把已学到的数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中感受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教学时除用好这些材料外,还要注意充分挖掘其他内容中有关学数学、用数学的资源,并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去切实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1)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如让学生在观察和学具拼摆的过程中感受认识数和计算的乐趣。

(2)引导学生体会用教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乐趣,如让学生用所学的数去数出自己书包里课本的本数、自己的座位号等,从中感受用数学的乐趣。

(3)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学习成功的乐趣。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或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某一实际问题后,教师应满腔热情地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从中感受到成功后的快乐。

重点课时:

6和7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2页6和7的数数和认数以及序数和书写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和7。

2.使学生知道7以内数的数序,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掌握6和7的组成。

4.结合插图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

教学重点: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

教学难点:学生会正确书写数字6。

教具准备:

主题图、点子图、数字卡片、计数器、直尺图、鱼图。

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师:你知道哪些数字?你想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吗?猜一猜我们今天学习什么?(板书:6、7的认识)

二、自主探索 解决问题

(一)教学数数

师:(出示主题图)图上有些什么?

生:图上有人、桌子、椅子、黑板等。

师:请同学们数一数,图上有多少人?

生:……(学生报得数)。

师: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

生:先数教室里面打扫卫生的同学和老师,5添上1是6。再数从外面走进来的一位同学,一共7人。

师:还可以怎样数?

生:先数学生6人,再数一位老师,是7人。

师:数一数几张桌子和几把椅子?你们是怎样数出椅子的数量的?

生:先数已放好的6把椅子,再数又搬来的1把。6个再添1是7。

师:谁会从1数到7,从7数到1?(指名回答)

学生活动:同位互相数一数。

师(小结):小朋友,我们要做一个讲卫生、爱集体、爱劳动的小朋友,你能做到吗?我们刚才按顺序数数的。在数数中我们发现:数5以后再数1个就是6个,接着6再数1个就是7,7比6多1,6比5多1。

(二)教学认数

师:同学们再数一数第42页下面的人物图和点子图,看分别有多少个。

生:……(学生报得数)。

教学活动:贴出数字卡片6和7。

师:仔细观察一下数字6和7的形状分别像什么?(指名回答)

学生活动:同桌互相说一说。(6的字形像哨子,7的字形像镰刀)

师:请你分别数出6根和7根小棒。

学生活动:学生自己分别数一数,摆在桌子上。

师:用你手中6根和7根小棒分别摆一摆,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三)教学数序

教师活动:(用计数器)先拨1个珠子。

学生活动:齐数1、2、3、4、5。

师:5个珠子再添1颗是几?

生:5添1是6(齐读)。

师:6个珠子再添1颗是几?

生:6添上1是7(齐读)。

师:(用直尺图)只写出0、1、2、3、4、5、,你知道填什么?6和7应该写在什么地方?

生:填6和7,6写在5的后面,7写在6的后面。

师:谁能从1正数到7,从7例数到1?

学生活动:指名数,拍手数。

师:5的后面是谁?6的后面是谁?7的前面是谁?

学生活动:6、7、6抢答。

(四)比较大小的教学

师:你会比较6和7的大小吗?比比看,谁比谁小?

生:5比6小,6比7小。

教师活动:板书:5○6 6○7。

师:它们用什么符号表示?

学生活动:填符号:5○66○7。

教师活动:板书:5<66<7。

师:谁比谁大呢?谁会说呢?

生:6比5大,7比6大。

教师活动:板书:6○57○6。

师:它们用什么符号表示?

学生活动:填符号:6○57○6。

教师活动:板书:6>57>6。

(五)教学序数

教师活动:教师奖励学生红花,先发5朵,再发1朵,问学生是几朵。

学生活动:6名学生到前面。

师:从左数6个同学指的是谁?从右数第6个同学是谁?(指名回答)

生:……

教师活动:(出示图)左数第6瓶有□条鱼,有6条鱼的是第□瓶,第7瓶有□条鱼。

学生活动:数一数,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设计说明: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序数的意义,为下面内容的学习起铺垫作用。]

(六)指导书写

师:6的写法,下半圆要圆起来;7比较好写(板书6和7)。

学生活动:学生填在书上。

三、巩固应用 内化提高

教师活动:小刺猬送给小朋友7个苹果,每个苹果中都有一个问题,让学生任选一个号码出示一道题目。

①号235;

②号5○66○7;

③号5;

④号5添上1是几?6添上1是几?

⑤号6○57○6;

③号数一数有几朵花?3、2;

①号从左数第6朵是什么颜色的?

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自己是如何思考的。

集体订正

四、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

根据今天学习的内容,用数字说一个故事,四人小组说一说。

分组说说,指名回答。

你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五、板书设计(略)

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计划 篇23

教学目标:

1、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确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能表达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过程和结果,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2、感受大数的意义,发展数感,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活动中培养获取、提炼信息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

教学重点:

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总结并熟练掌握和运用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我们的祖国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名山大川更是让世人心驰神往。今天老师带领大家一边领略美丽风光,一边学数学知识,好吗?(出示情景图)。

〖资料:黄山素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美称,徐霞客曾两次游黄山,留下“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叹。

香山是北京著名的森林公园,香山红叶最为著名。

恒山,人称北岳,亦名“太恒山”,又名“元岳、紫岳、大茂山”,海拔20xx米,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为五岳,扬名国内外。

华山,自古以来就有"华山天下险"、"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说法,正因为如此,华山多少年以来吸引了无数勇敢者。〗

师:哪座山比较高?这样可以比吗?必须知道什么?(每座山的高度),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回答:

黄山1873米,香山575米,恒山20xx米,华山2160米。

华山最高,香山最低

……

(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在本节课一开始,我就出示四幅生活中的图片——黄山、香山、恒山和华山,并给出了相应的海拔高度,通过这种独特的方式呈现出生活中的大数,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会、理解并掌握知识,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

二、实践活动,探索新知

1、位数不同直接比。

黄山和香山哪座山高?,你是怎样比较的?

学生回答:黄山高。黄山1873米是四位数,香山575米是三位数,四位数比三位数大,所以1873>575(板书)。

师:这个同学分析很有道理,四位数确实比三位数大。根据这个道理,从图中,你还可以知道哪些山也一定比香山高?

2160>575

师:你还知道哪些位数不同的数可以直接比?

[五位数一定大于(四位数、三位数、两位数、一位数……)]

师:从刚才的比较中,我们知道:(板书:位数不同直接比)。

生提问:位数相同怎么办?

师:这个问题问得真好,这就是我们接下去要研究的问题。

2、位数相同,比首位。

师:黄山和恒山比较,哪座山高呢?为什么?

生:恒山和黄山都是四位数,先看千位,千位上1比2少,所以1873<201(板书)。

师:真聪明。比较两个数,位数相同的数,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大的那个就大(板书:位数相同,比首位)。

师:你能举个例子来说一说吗?

3、位数相同,首位也相同,依次比

恒山和华山比较,那座山比较高呢?你能说说理由吗?

生:华山。恒山和华山都是四位数。从最高位比起,它们的最高位千位相同,就比较百位,在百位上,0比1要少,所以20xx<2160。

师:这个学生的思路很清晰,语言概括很具体。同学们,比较两个数,如果位数相同的数,最高位也相同的数,就比下一位,这样一位一位比下去。(板书:首位相同,依次比)

师:出一个这类的题目,考考你的同桌。

4、总结万以内的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设计意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索者,教师的作用是创设一种学生能够探索的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索。通过“比一比”的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利用讨论等方法,在合作中,不断主动探索比较数大小的方法,四位数比三位数大;如果都是四位数,就要先看最高位,最高位上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相等,就依次比较下一位……从而去发现、去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

三、巩固练习应用新知

1、练一练。

师:欣赏完了名山,下一站是参观动物园,进动物园需要门票,只要你做36页中的练一练,你就可以得到门票,顺利进入动物园,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根据小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故意设置障碍,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到自己想要的,从而体验成功的快乐。)

2、试一试。

师:动物园到了,咦,这里怎么这么热闹呀?让我们来一探究竟:原来呀,这六只小动物是非常好的朋友,它们决定以兄弟姐妹相称,可比来比去,比了半天,也没弄清楚谁大谁小?小朋友,你们愿意帮他们按年龄的大小排好顺序吗?

(课件展示,学生在教材上自主完成)

师:你为什么这么快就能把这么多数排列出来呢?

生:先按位数多少分一分,分出两位数、三位数、四位数,就很容易排列了。

生:……(点击课件检验并给予鼓励)(设计意图:小学生最喜欢乐于助人了,通过帮助小动物们确定身份这一载体,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同时加强了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

3、想一想:

最小的三位数是多少(100)?最大的三位数是多少(999)?

最小的四位数是多少(1000)?最大的四位数是多少(9999)?

指名回答,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你还知道什么?

(最小的一位数是1,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

四、考验能力,树立自信

1、考眼力:估计杯子中的豆子多少粒。(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生说思路课件用红色虚线演示比一比)

2、考智力:确定数的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考眼力和考智力,目的在于让学生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发展学生的数感,感受大数的意义。)

3、数学游戏:

两人一组,一人想数,一人猜。想数的人只能说“是”或“不是”,猜数的人按照题中提示的方法提问,直到把数猜中,猜的次数尽可能少。

(设计意图:通过互动游戏,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活动中进一步加深对三位数和四位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并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五、课堂评价,总结延伸

1、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么样?

2、课件出示比较方法:

位数不同,直接比;位数相同,比首位;首位相同,依次比。

六、板书设计

比一比

1873>575位数不同,直接比

四位数三位数

1873<20xx位数相同,比首位

四位数四位数

20xx<2160首位相同,依次比

四位数四位数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内容是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数的大小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本节课旨在让学生对万以内的大数有进一步的认识,掌握万以内的数的比较方法,并在有趣的数学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特别提倡所学数学内容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本单元的主题是生活中的大数,因此,教材一开始就出示四幅生活中的图片——黄山、香山、恒山和华山,并给出了相应的海拔高度,通过这种独特的方式呈现出生活中的大数,让学生比较大小,并概括总结出比较万以内大数的方法。接着,教材又通过“比一比”“想一想”“猜一猜”等活动进一步巩固比较大数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数感。最后,教材安排了一些接近生活,具有操作性、开放性和挑战性的习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本节课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几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能紧扣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生活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了本节课的数学知识、数学方法。

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计划 篇24

一、教材分析: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二、学生分析:

四年级学生基础较扎实,思想品德较好,学习能力较强,学习习惯较好,但也存在不平衡性,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发挥本班的优势,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自觉地有效地探索知识,寻求规律,不断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适当开展数学课外活动,以拓宽知识面,提高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素质,形成“守纪、惜时、善思、创新”的学风。

四年级绝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上课遵守纪律,但也有些学生学习不用心,懒惰,怕做作业,不守纪律的坏习惯。因此,仍要在学习行为习惯方面进行说服教育。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计划 篇25

一、学情分析:

本期新接任二(1)班,二(2)班的数学科教学工作,二(1)班共有学生45人,二(2)班45人。

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同学们学到了不少基础知识,同时也掌握了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大部分同学掌握了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最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从而为下期的教学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也存在有个别差异。有少部分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能力较差,不明白题目的要求,有的对10以内的加减法都不能一口说出得数,还要通过长时间的思考才能想出来,而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就还需要要用数小棒或数手指节的方法来辅助完成,对应用题的理解非常困难。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只有少部分学生能通顺连贯地叙述题的要求和意思。除了识字量的原因外,还有对事情的理解能力以及综合的能力。因而本期要特别注意对这部分学困生的辅导和提高。

通过一年的培养、训练和理解,多数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完成学习上的事情。但还是存在有少部分的小朋友,不能正确对待自身存在的问题,不愿意正确面对学习上遇到的困难,仍然不能完全控制和克服自己的缺点和毛病,从而造成学习中更多的困难。因而在本学期还要加强习惯方面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初步认识角,表内乘法,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认识几时几分,数学广角,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三、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认识直角、锐角、钝角;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教学措施

1、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法渗透。教师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重视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4、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将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计划 篇26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包括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的运算),认识图形(三),米、千克的认识,表内乘法(一)(包括乘法的初步认识,2~6的乘法口诀,求相同加数和的应用题),表内除法(一)(包括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应用题)。重点是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这是学习一位数乘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1、了解加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掌握2~6的乘法口诀。

3、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初步了解乘除法的关系,能运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计算表内除法。

4、掌握乘除法简单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地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书写答案。

5、认识长度单位米和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1米、1千克的观念。

6、直观认识圆柱和球。

7、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品质的培养。

四、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五、教学进度

略......

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计划 篇27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小学数学教科研工作将以20xx年8月19日召开的县小学教研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落实新课标为重点,努力促进我县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不断提升,提高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质量。

二、基本思路

1、在学习、实践、研讨中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探索、总结新课程的实践经验,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科研能力,组建一支适应新课标要求的数学教师队伍。

2、重视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激励第二学段的学生参与“数学日记”的读写活动,开展小学生“我的生活与数学”比赛,通过活动使学生感悟数学的魅力。

3、充分发挥研究、指导、监测的职能作用,深入开展数学学科教学工作的研究与指导,及时总结推广教科研经验和成果。积极发挥优质资源学校、优秀骨干教师的引领辐射作用,

三、主要措施

1、结合新修订的《课标》和二年级的新教材,积极开展课标学习和对新教材教法的钻研,更新教师践行新课标理念,切实提高教师驾驭新教材的能力。

2、做好课堂教学指导,强化质量意识。

课堂教学是落实课改的主渠道,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本学期将严把课堂教学质量关,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我县数学教师的重点工作。

3、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力求做到“四精”。

对于作业的设计、布置、批改,力求做到“四精”,即“精选、精练、精批、精讲”。严格控制作业量及作业时间,减轻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调动学习积极性。

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计划 篇28

一、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1、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

2、处理好基本训练与创造性思维发展及后继学习的关系。

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1、本册教材设计了适量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数学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和一个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肯于钻研、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科学态度。

2、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1、数学教学应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建立模型,寻求结论,应用与推广”的基本过程。

2、在日常的数学活动中要注意小课题研究和实习作业等实践活动,对这方面的内容不但不能随意删减,而且要加强这方面内容安排的密度和强度。

四、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

1、教师要善于驾驭教材,把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要求,开展教学活动。

2、要注意在直观感知广泛的背景下,通过自身体验在分析、整理的过程中学习概念,不要用死记硬背的方法。

五、改进教学评估方法。

1、教学评估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察。

2、知识和技能的评估,试题类型要多样化。

3、评价应体现激励的作用。

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计划 篇29

一、班级情况。(略)

二、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量的计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内容。

1、混合运算和应用题:这单元进一步学习三步式题的混合运算顺序,学习使用小括号,继续学习解答两步应用题,解答比较容易的三步应用题,它的特点是未知量随着两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同时连乘和连除应用题集中在一起教学,加强彼此的联系,有助于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并能进行相互检验,在这一单元增加简单的统计内容,这也是小学数学教材改革的趋势,学生及早掌握一些统计的思想方法,可以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

教学关键;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是在前面所学有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复习,概括、整理和提高,先把整数的认数范围扩展到千亿位,总结十进制计数法,然后对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定律加以概括总结,为以后学习小数、分数打下较好的基础。

教学重点: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定律以及四则运算的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以及应用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X。

教学关键: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概括出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定律等知识,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3、量的计量: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学习各种计量单位的基础上,对各种常用的计量单位的系统整理和总结。这部分教材先讲计量的产生,接下来讲常用的计量单位,最后才是名数的改写。总之,本单元新知识不多,教学时应以复习、整理为主。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常用的长度、面积、重量、和时间及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认识面积单位和进率及名数的改写。

教学关键:重视计量单位的直观表示,使学生进一步形成明确的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

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以及在学习分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它包括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六部分内容。

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教学关键:正确理解小数的意义及小数和复名数的改写。

5、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部分内容先教学小数加减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再教学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由于小数加减法有密切联系,计算法则基本相同,突出小数点的处理问题,便于学生在已学的基础上较快地理解和掌握新的计算方法。这单元同整数计算一样,注意教给学生多种计算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灵活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小数加减法的简单算法。

教学关键:在学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时,着重说明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才能相加减的道理。

6、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材先讲角的概念和角的度量,随后出现垂直和平行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特征,初步对三角形进行分类,以及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结论。接着学习关于平行四边形的知识,理解它的特征以及与正方形、长方形的关系,最后学习梯形特征,以及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直线、线段、射线以及平行线的概念。

教学难点:区别直线、线段和射线,垂线与平行线概念。

教学关键: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画图能力。

三、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含有三级的多位数。

2、使学生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3、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口算。

4、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笔算和简单口算。

5、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以及简单的统计图表,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平均数。

6、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比较熟练地计算一般的三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7、使学生会解答一些数量关系稍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应用题,初步学会检验的方法。

8、结合有关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唯物辨证观点的教育。

四、教学措施:

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学困生的成绩。

4、多创设学习情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5、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6、对学困生要付出更多的关心和爱心,作业适当降低要求。

五、教学进度:

上学期末试卷混合运算 122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小管家机动 111

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5角的度量垂直和平行 41

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简单的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 32

垂直和平行三角形 14

简单的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整理和复习小测、讲评 122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整理和复习机动 221

十进制计数法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 32

总复习 5

减法的意义乘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机动 311

期末复习考试乘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除法的意义机动 221

除法的意义整理与复习机动 122

常用的计量单位名数的改写机动 212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221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和复名数 32

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整理和复习机动 221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5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