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等文件精神,我们结合试验区城乡教育的现状与实情,为了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城乡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早在xx年秋学期就下发了叶教[]81号《关于开展中小学对口支援工作的通知》,启动了城区学校对口帮扶乡村薄弱学校的试点工作并一举成功。
特别是《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和市教育局六教人[]39号文件下发后,我们进一步加大了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结对帮扶的力度。几年来,我们坚持求真务实的原则,精心组织,周密实施,结对帮扶工作,坚持做到“四有”,即有组织领导,有阶段性计划,有实施方案,有检查督导。以此推动结对帮扶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运作。
一、高度重视,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按照xx年市局文件和会议要求,试验区成立了由试验区分管干部人事和文教工作的领导任组长,区组织人事部和文教局的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其他相关同志为成员的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工作领导组,并在文教局人事股设领导组办公室,负责制定计划,具体安排,组织实施。
xx年文教局又下发了叶教[]45号《关于开展城镇学校对口帮扶农村薄弱学校工作的通知》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城乡学校结对帮扶的措施和目标,确保了结对帮扶工作的顺利实施。按照“xx年结对帮扶计划”的规定,全区有19所中小学担负结对帮扶任务,共安排129名教师到比较偏远、条件较差的农村薄弱学校从事支教工作,现已进行了四年三批轮岗支教达107人次。
由于我区范围较小,校数较少,所以开展结对帮扶薄弱学校的工程在具体实施中,其意义有了外延,范围有了扩大,不仅城区中小学校要结对帮扶农村薄弱学校,而且农村完中、初中、乡(办)中心学校及区级农村示范小学也要开展结对帮扶村级薄弱小学,不仅要从师资和教学管理上予以帮扶,而且要从资金和物质上予以帮扶,因此有些农村中小学既是结对帮扶的受援学校,又是结对帮扶的支援学校。
例如,三元中学是**中学结对帮扶的受援学校,三元中学又是三元乡梓园小学的支援学校。另外规模较大的城区学校要结对帮扶2所农村薄弱中小学,例如实验学校在师资上结对帮扶平岗中学,在物质上结对帮扶孙岗乡段岗小学;**中学在师资和教学上帮扶三元中学,在资金和物质上帮扶桥店中学;二小在师资上结对帮扶三元乡龙塘小学,在物质上结对帮扶平岗办事处龙冲小学。
结对帮扶薄弱学校工程的实施,发挥了支援学校的示范辐射作用,加深了校际关系,实现了教育优质资源共享,缩小了城乡教育的差距。
二、营造氛围,积极做好结对帮扶工作
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加强薄弱学校建设是一项难以操作的教育工程,为了大力推动和促进此项工作的开展,我们积极营造氛围,升温加压,早在xx年11月12日上午,镇区办事处教辅组门前彩旗飘扬,鼓乐阵阵。文教局和镇区办事处选派14名小学教师赴孙岗乡小学支教的欢送会在这里隆重举行。
文教局负责同志、镇区办事处领导及镇区教辅组成员、镇区办各小学校长和镇区中心小学学生参加了欢送会。镇区办分管领导首先发表热情洋溢的致辞,代表镇区办党委政府对踊跃报名、主动申请赴孙岗乡薄弱学校支教的老师表示谢意,要求支教老师要发扬特别能吃苦的精神,把镇区办严明的校风、严谨的教风、严格的学风带到孙岗乡学校。
支教教师代表在会上作了表态发言。镇区办主要领导在讲话中希望选派支教的教师奔赴新的工作岗位后,要在当地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领导下,勤奋学习、扎实工作、教书育人、无私奉献,为加强两乡的教育交流与合作,促进孙岗乡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欢迎会结束后,14名支教教师在师生的热烈欢迎下,乘坐支教专车开赴孙岗乡,沿途所经学校,受到师生的夹道欢迎。中午,孙岗乡党委、政府对新到任的支教教师给予热情接待。乡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代表孙岗乡党委政府对镇区办顾全大局,关心支持孙岗乡薄弱学校教育的行动表示感谢,对支教教师舍弃城区优越环境,到艰苦地方工作的精神表示敬意。并表示,孙岗乡将会尽其所能地解决这些支教教师的工作和生活问题,为大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为了优化支教措施,收到帮扶实效,促进全区支教帮扶工作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的开展,我们每年都要举行这样的欢送活动。此举促进了全区教育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打破过去那种乡镇之间教师派不动、调不出、分不进的局面,为今后的教师合理有序流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积极的尝试,必将对全区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和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文教局始终把结对帮扶农村薄弱学校的支教工作作为新时期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来抓。我们多次召开了全区支教工作动员会及支援、受援学校协调会,出台了相关政策,提出了有关规定和具体要求,积极鼓励中青年骨干教师到薄弱学校支教,并把支教与职评、评优晋级挂钩,要求城区学校教师参加中级和高级职称的评聘必须有一年以上的农村薄弱学校工作的经历,否则,一票否决。通过广泛宣传,政策导向,广大中青年教师能够理解支持,各校教师都能按计划安排如期到受援学校支教。
开展结对帮扶的各校非常重视和关心支教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待遇问题,如**中学在本校高中教师紧缺的情况下,采取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的教学工作量加一点,对相关专业的教师压一点,支教教师兼一点的办法,为支教教师提供方便。
xx年秋期一次性派出7名高中骨干教师赴三元中学支教,并把教师在受援学校承担的工作量和在本校承担的工作量实行累加计算,来确定超课时奖的发放标准,另外还给予一定的生活和交通费补助,保证了支教教师能安心踏实地工作。实验学校支教教师在活工资分配上,将受援学校工作量作为本校实际工作量计算,所需经费由本校支付,其他方面的津贴也仍然正常发放。
三、共同提高,达到优质资源共享
**中学与受援学校三元中学开展结对帮扶,除师资教学支援外还为三元中学争示创办市级综合示范高中提供软件设施帮助;镇区办选派省级“教坛新星”焦健同志到孙岗乡竹园小学为师生上示范课,简明新颖的课堂教学设计,精湛的教学艺术,全新的教学理念,良好的教学效果,使他们受益匪浅。
尽管我区人口少,面积小,但据不完全统计,在近4年来的结对帮扶活动中,支教学校向受援学校捐助帮扶资金达29万余元,还有衣物、文具、图书、教学仪器、电教设备、文体器材、树木花卉等,总价值达17万余元,不同程度地改善了农村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美化了校园环境,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四、加强联系,建立稳定的互访机制
为切实了解和评价支教学校与受援学校在结对帮扶工作中的效果,共同提高办学效益,我们建立了稳定的互访机制。
一是领导互访,了解帮扶工作实施情况,确定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相互协调,保证帮扶工作顺利开展。
二是教师互访,开展教研活动。主要以公开课、示范课、讲座课为载体,来提高薄弱学校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能力。
三是农村薄弱学校选派中青年教师到市、区级示范学校进行每月一周的教学培训,以提高其教学业务素质。
四是学生互访。支教学校的学生与受援学校的学生建立“手拉手”互助互学活动。鼓励学生捐款、捐物,使受援学校贫困学生和学习困难生得到精神上、物质上和学习上的帮助。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五、有始有终,建立考核评价机制
结对帮扶工作一年一总结,每年支教学校、受援学校和支教人员都要写出支教工作总结,支教教师还要写出自我鉴定,参与受援学校教职工年度考核,经派出学校签署意见,报区教育主管部门支教办公室核定。城区学校的李启成老师、尤如昌老师在孙岗乡薄弱学校支教过程中克服困难,吃住在偏远的农村学校,默默无闻地敬业奉献,得到了学校和社会的充分肯定和赞赏,他们分别在和xx年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
六、感受与启发
虽然我区开展结对帮扶薄弱学校的活动时间不长,但给我们的感受和启发较多。
一是支教和受援学校的领导有了新的办学理念,明确了办学目标。
二是支教教师在农村偏远学校艰苦创业、自强不息、乐于奉献教育事业的精神得到了发扬和升华。
三是处在困境中的学生奋发向上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渲染。四是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得到了共享,促进了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农村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五是受援学校得到的教学上和物质上的资助,改善了办学条件,增强了发展后劲。
总之,开展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工作是一项根本性的战略举措,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使支教学校和受援学校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优质资源共享的目的,为逐步改变我区农村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实现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不懈地努力。
20xx年的第一学期即将过去,在这将近半年的时间中,我通过领导、同事的帮助,自己的学习,也有了一点收获。临近期末,我感觉有必要对自己的工作做一下总结,目的在吸取教训,提高自己,以致于把工作做得更好,自己有信心也有决心把未来的工作做得更好。下面我对一学期的工作简要的总结。
一、主要工作和成绩
我始终按照语文学科管理制度严格管理学生,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始终以一个新教师的身份要求自己,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切实做好一切教学常规工作,并坚持做好培优扶差工作,每期常规检查都得到肯定。
1、做好备课工作。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预先备好课,课前再重新复习一遍教案的做法。在教学中我归纳了以下几点备课原则:扣大纲,抓重点;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能围绕本课时教学目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复杂的内容进行变换,取其精华,有取有舍;环节齐,有后记等等。
2、上好每一节课。课堂教学能做到:教学目的明确,能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研究教法,突破重难点,善于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热情,能有序地开展教学活动,体现分层教学,各类学生主动地发展。严把课堂教学质量关等。
3、作业布置做到合理,习题精练,有代表性和启发性,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重复死板的作业少做,能及时批改作业,字迹工整,并做好成绩登记。
4、抓好培优扶差工作。我认识到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培优扶差工作至关重要,只有把优生培养好了,优秀率才能升高,班级才有榜样;也只有把差生的转化工作做好,才能提高合格率,并为营造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扫清障碍,利于班级良好学风的形成。因此,我坚持做到有计划、有效果、有记录、有辅导、有鼓励、努力提高合格率和优秀率。
三、存在不足与今后打算:
1、班级发展不平衡,我班的学法指导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2、教学以传统方法为主缺少创新意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不够成功。培优扶差工作做得不够扎实,培优目标不明确,时常有变更;
3、继续更新观念,努力实践主体教学;积极运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加大科研促教的力度,努力撰写有较高质量的教学论文;继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一学期来,工作有得有失,今后我一定会取长补短,争取做到最好
开学伊始,我园按照上级指示将教育扶贫工作提上日程,继续开展“两师一生”帮扶活动,几个月过去了,期间有太多的感悟想书写,可每次提笔总觉得特别沉重,无法下笔。随着理论学习,政策了解,实际帮扶的深入,我对此项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也在过程中感动着、成长着……
作为一名教师,对帮扶学生“扶志、扶智、扶生活”是我们教育扶贫的常态化工作。以前总觉得自己就是一名普通的幼儿园教师,管好幼儿就可以了,当我向建档立卡幼儿家长宣讲教育扶贫政策时,当我走进帮扶学生家里进行家访,看到狭小破旧的居住条件时,我的想法在不经意间改变了,深感在教育扶贫中,自己能做的、要做的太多太多。
就拿我帮扶的孩子宁浩泽来说,每天入园和离园,我们都会给孩子父母说一说孩子情况,或者抽空发一些孩子在幼儿园活动游戏视频图片,孩子生病请假也会隔三差五电话询问孩子康复情况,督促鼓励孩子好好养病早日入园!在我观察了解中我发现宁浩泽特别喜欢画画,于是我就买了一些水彩笔和绘画材料送给孩子,并经常抽时间去辅导孩子绘画,时间长了孩子渐渐开朗起来,也会主动问候人了,也愿意和小朋友交流啦,建立起了自信心。
五月中旬,幼儿园要组织一支足球队参加比赛,我们就帮他报了名,没想到他没有令我们失望,每一次训练都在认真的学习,而且还会主动向教练请教,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啊!最后荣获了二等奖的奖杯,这次的经历又再一次让他增加了自信心,希望以后他都能自信面对朋友、家人、老师等等,相信在我们的帮助下,他一定还会有更大的改变。
教育扶贫是精准扶贫的根本之策,作为教师的我们,对于精准扶贫这一项重大工程来说,我们做的可能微不足道,但对于帮扶的孩子来说,从精神上帮助贫困学生及其家庭树立自信,学有所乐、学有所成,意义重大。
东莞理工学院扶贫工作情况报告20xx年上半年,我校根据东莞市扶贫帮困“双到”工作的安排,在市扶贫办的正确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 观,积极主动开展扶贫帮困工作,扎扎实实地为铁炉坑村及16户帮扶对象办实事。
在今年的工作中,我们紧紧围绕市委、 市政府“两个80%”的任务,深入村户摸清情况,结合实际,制定帮扶计划,并针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做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现将有关帮扶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帮扶措施 (一)领导高度重视,责任落实到人学校党委、行政高度重视扶贫帮困工作。由校党委副书 记吕琦元同志任组长,学校办公室(党委办公室)主任、组织部部长任副组长的校内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元月,学校安排了一名驻村干部前往铁炉坑村协助开展 工作,实地推动扶贫帮困工作。5 月 4 日,校扶贫帮困“双 到”小组组长、党委副书记吕琦元,东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 代表、副校长李忠红率员到我校对口帮扶的东莞市企石镇铁 炉坑村慰问。5 月 16 日,校党委书记周致纳率队到我校对口 帮扶的东莞市企石镇铁炉坑村调研扶贫帮困工作。在铁炉坑 村,周致纳与企石镇党委委员、镇人大副主席张佛祥,镇党 委委员杨永成等镇村两级干部座谈交流。座谈中,铁炉坑村 干部汇报了近期扶贫帮困工作的进展,并介绍了下阶段的工 作设想。听完汇报介绍后,周致纳提了三点意见:一是要加 强班子的团结,二是要继续加大力度减债收债,三是要利用优势加快发展。
(二)统筹安排,保障集体经济收入 一是用好专项资金发展创收项目。铁炉坑对该村农贸市 场进行重新规划和装修,工程项目价格约 180 多万,学校已 将市下拨的两年帮扶专项资金共 60 万元(30 元/年)划拨到 铁炉坑村,另外,学校正积极协助铁炉坑村做好用款计划, 申请 20xx 年市内扶贫定点帮扶资金(30 万元)。目前,铁 炉坑农贸市场一楼已以 3 万元/月出租,一年的出租费约 36 万元;二楼尚待出租,估计可租 2 万元/月,年约 24 万。二 是研究追讨厂方拖欠款项。经近 10 多年来的积累,铁炉坑 村仍有 1000 多万的债款没有收回,主要是厂方拖欠的租金 等,这也是目前村委会面临的一大难题,学校也就此问题多 次与村委会研究对策追讨欠款,现在村正采取法律途径追讨 欠款。三是加强经济收支管理。学校特别委派一名经济管理 方面专业的老师到村进行工作交流,进一步弄清村级债务的 结构、收入项目、支出项目的明细情况,有效促进了村经济收入的规范管理。
(三)加大结对帮扶力度,多方面促进困难户脱贫 一是把准致贫原因和难点,积极采取应对措施。经过调查摸 底,困难户致贫原因有多种,比如有些困难户有劳动能力的 人少、收入低,而需要消费的人员多、支出大;有些帮扶对 象安排了就业岗位而不愿干;有些帮扶对象中计划外生育和 残疾、心理障碍、精神分裂症等情况较多,个别家庭的子女 因精神问题,对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间歇性使用暴力,家庭 情况较为复杂等。针对以上问题,我们主要采取智力扶贫、 心理辅导、多方筹措资金、帮助子女解决读书就业等措施, 力所能及进行帮扶。二是针对各困难户的不同情况,帮助解 决实际困难。分别派心理专家和大学生前往帮扶对象家里, 开展心理辅导和学习辅导,设身处地为帮扶对象解决实际问 题,缓解家庭矛盾和压力,使他们在思想上树立脱贫信心, 目前,共有 7 户受益,效果比较明显;到困难户子女学校做 工作,协调减免学费,提供生活便利,帮助在校的大中专学 生协调勤工助学岗位,减轻经济压力,目前,减免学费2人,勤工助学岗位6个;通过做思想工作、报销路费、提高工资水平、协调合适的工作岗位等方法,由各党总支分别安排帮 扶对象就业,到学校或联系单位工作,工资水平均不低于 20xx 元/月,目前,共安排6人就业;为一些有疾病的帮扶 对象解决部分医疗费用,缓解经济压力;帮教帮学,对一些学习有困难的中小学生,学校派出专人到困难家庭帮教帮 学,进行面对面的辅导;学校还组织教职工捐款捐物,协调 各方力量进行赞助,想方设法增加帮扶资金,使资金能够整 合使用、合理使用、用到帮扶对象最需要的地方。三是完善 工作机制,提升帮扶动力。建立校领导督导机制,学校班子成员深入挂钩联系的村委,走访慰问群众,实地查看帮扶成效,听取镇村两级的扶贫工作情况汇报,详细的查阅扶贫帮 扶记录及档案资料,就建立健全对村内扶贫的长效机制与下 半年的具体扶贫工作任务与当地村干部进行了细致的交流 与探讨。 二、存在问题 一是内外因素制约。受宏观环境、用地资源、发展模式、 投资渠道等因素的制约,村内增收难度加大,该村主要经济 收入所依靠的厂房、铺位等陈旧,需要维修,融资改造比较 困难,租金偏低,收入不可观,同时村公共开支刚性增长较快,个别困难家庭“老、弱、病、残、幼”成员较多,脱贫难度较大。二是缺乏优质的发展项目。且帮扶资金来源和额 度有限。三是债务负担较重,偿还集资款利息、支付村民口 粮款和社保费等支出较大,年开支往往大于收入。四是部分 困难户有劳动能力的家庭成员少,甚至没有,很难在近期实现脱贫。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结合新的工作目标,下一阶 段要重点做好四项工作:
一是细化工作安排。学校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及校内 16 个党总支要逐级分解扶贫任务,落实“两个 80%”的年度目 标,制定工作方案。驻村干部要深入学习政策,帮助村委和 困难群众用好扶贫政策。
二是力抓项目落实。探讨扶贫增收 项目,积极帮助村委申请市发展优质项目补助资金,增强铁 炉坑村的“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
三是力促就业扶贫。充分利用我校自身优势,加大技能培训、岗位介绍力度,帮 助低保困难户劳动力实现充分就业。帮助低保困难群众申报 市就业激励补助资金,鼓励贫困群众自力更生,通过劳动就 业实现脱贫。
四是脱贫不脱钩。由对口帮扶村组与我校共同 负责,对于去年已经脱贫的低保户今年继续帮扶,力争早日 脱贫。充分发挥我校自身优势,着力帮助所在帮扶村解决制 约经济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力争经过帮扶,使贫困群众达到稳定脱贫的目标。
五是深化宣传报道。认真总结工作亮点,树立扶贫工作先进典型,通过网络、报刊及校园内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营造浓厚的扶贫氛围。确保今年帮扶工作任务顺利完成,确保村和户早日脱贫。
近几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等文件精神,我们按照县教育局统一制定的帮扶规划,结合本地教育的现状与实情,启动了学校对口帮扶乡村薄弱学校工作。xx年,我们继续坚持求真务实的原则,精心组织,周密实施,努力推动结对帮扶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运作。
一、高度重视,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按照县教育局文件要求,我校迅速成立薄弱学校结对帮扶工作领导组,制定计划,明确任务,确保结对帮扶工作的顺利实施。按照“xx年结对帮扶计划”的规定,我校负责结对帮扶学校为中心学校和XX乡X小学。
二、营造氛围,积极做好结对帮扶工作
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加强薄弱学校建设是一项难以操作的教育工程。为了大力推动和促进此项工作的开展,我们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及时召开校领导组会议和全校教职工会议,宣传结对帮扶工作的深远意义;二是鼓励中青年骨干教师到结对帮扶学校的从事支教工作作,并将支教与职评、评优晋级挂钩;三是定期组织教师深入结对帮扶学校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交流活动。
三、资源共享,促进双方共同提高
作为山区两乡两镇中唯一一所完全中学,我校教学教研条件肯定优于兄弟学校。因此,我们及时成立了片教学研究会,主动承担本片教研工作。乡镇教师培训,我们也积极支持,尽可能的提供场地及器材。由于我校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多,带回的先进的教育理念或教学方法,我们总是主动的与帮扶学校交流、沟通。帮扶学校办公、试验有困难,我们也总会尽力帮助。通过结对帮扶,我们深感收获很多:
一是双方都有了新的办学理念,明确了办学目标。
二是支教教师在偏远学校艰苦创业、自强不息、乐于奉献教育事业的精神得到了发扬和升华。bfanwen.com
三是处在困境中的学生奋发向上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渲染。四是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得到了共享,促进了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农村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五是受援学校得到的教学上和物质上的资助,改善了办学条件,增强了发展后劲。
四、加强联系,建立稳定的互访机制
为加强联系,促使共同提高,我们还建立了稳定的互访机制。一是领导互访,及时了解帮扶工作实施情况,确定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相互协调,保证帮扶工作顺利开展。二是教师互访,开展教研活动。主要以公开课、示范课、讲座课为载体,来提高帮扶学校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能力。三是学生互访。组织我校的学生与受援学校的学生建立“手拉手”互助互学活动。鼓励学生捐款、捐物,使受援学校贫困学生和学习困难生得到精神上、物质上和学习上的帮助。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总之,开展结对帮扶工作是教育改革中一项根本性的战略举措,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使帮扶双方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优质资源共享的目的,为逐步改变农村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实现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担任帮扶老师的工作,在工作中,我们本着“认真、踏实、团结”的工作态度,本着“共同学习,一齐进步”的理念,坚持求真务实的原则,精心组织,周密实施结对帮扶工作,以此推动结对帮扶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运作。
(一)高度重视,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结对帮扶工作的实施,有利于发挥结对教师示范辐射作用,有利于加深教师关系,实现教育优质资源共享,从而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我俩紧紧围绕名师工作室帮扶工作的相关精神,在已取得帮扶效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帮扶方案,有效地引导和促进了我俩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重视交流,达到优质资源共享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通过一齐学习、互相听课、评课等形式的活动,共同探讨、研究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改善与完善自身的课堂教学方式,强化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研究,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
本人担任小学语文学科农村教师的结对教师,指导结对帮扶对象用新理念处理旧教材,深入钻研教材,备好每一堂课,使其投入到课改的实验热潮中。在课堂上,大胆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入课堂,在这堂课上充分思考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潜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本人用心参加各级教研活动,用心挑战自我,勇挑重担,承担各级对外公开课;并透过电话、信息传送给她,让她早做好调课准备,前往学习。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帮忙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潜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同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只起组织者,引导者,帮忙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在“导”中帮忙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最终到达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好处建构的目的。让学生走进大自然,从而引导学生让学生透过活动用心地获得知识,将感性的实际活动与学生的内心感受体验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各方面潜力。总之,展示了简明新颖的课堂教学设计,精湛的教学艺术,全新的教学理念,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她受益匪浅。
(三)加强联系,建立稳定的互访机制
为切实了解和评价我俩在结对帮扶工作中的效果,共同提高业务素质,我俩建立了稳定的互访机制。一是电话联系,了解帮扶工作实施状况,确定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相互协调,保证帮扶工作顺利开展。二是发送信息联系,开展教研活动,主要以公开课、示范课、群众备课为载体,来提高我俩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潜力。三是接收邮件联系,主要透过教育教学资料:教育理论、教学案例、教学论文、题组设计、数学试题等形式交流,到达资源共享,互通有无。这样,建立结对帮扶互助互学活动,从而到达共同进步的目的。
(四)、感受与启发
我俩开展结对帮扶的活动时间不长,但给我俩的感受和启发较多。一是老师有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明确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二是老师艰苦创业、自强不息、乐于奉献的精神得到了发扬和升华。三是处在困境中的学生奋发向上的学习用心性得到渲染。四是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得到了共享,促进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向教育的公平发展迈进了一步。五是对认识《新课标》的新感受,突出“语文味”教学。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透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用心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教学可采用“讨论式”、“合作式”等教学模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会上都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教学资料呈现方式丰富多彩;重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人地位,注意带给学生用心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重视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注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潜力;注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潜力。
总之,学校结对帮扶工作是一项根本性的战略举措,在结对帮扶工作中,为青年教师带给了很好的机会。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努力,加强师德修养,钻研业务,敬业爱生,为人师表,为逐步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近几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等文件精神,我们按照县教育局统一制定的帮扶规划,结合本地教育的现状与实情,启动了学校对口帮扶乡村薄弱学校工作。xx年,我们继续坚持求真务实的原则,精心组织,周密实施,努力推动结对帮扶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运作。
一、高度重视,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按照县教育局文件要求,我校迅速成立薄弱学校结对帮扶工作领导组,制定计划,明确任务,确保结对帮扶工作的顺利实施。按照“xx年结对帮扶计划”的规定,我校负责结对帮扶学校为中心学校和XX乡X小学。
二、营造氛围,积极做好结对帮扶工作
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加强薄弱学校建设是一项难以操作的教育工程。为了大力推动和促进此项工作的开展,我们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及时召开校领导组会议和全校教职工会议,宣传结对帮扶工作的深远意义;二是鼓励中青年骨干教师到结对帮扶学校的从事支教工作作,并将支教与职评、评优晋级挂钩;三是定期组织教师深入结对帮扶学校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交流活动。
三、资源共享,促进双方共同提高
作为山区两乡两镇中唯一一所完全中学,我校教学教研条件肯定优于兄弟学校。因此,我们及时成立了片教学研究会,主动承担本片教研工作。乡镇教师培训,我们也积极支持,尽可能的提供场地及器材。由于我校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多,带回的先进的教育理念或教学方法,我们总是主动的与帮扶学校交流、沟通。帮扶学校办公、试验有困难,我们也总会尽力帮助。通过结对帮扶,我们深感收获很多:
一是双方都有了新的办学理念,明确了办学目标。
二是支教教师在偏远学校艰苦创业、自强不息、乐于奉献教育事业的精神得到了发扬和升华。
三是处在困境中的学生奋发向上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渲染。四是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得到了共享,促进了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农村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五是受援学校得到的教学上和物质上的资助,改善了办学条件,增强了发展后劲。
四、加强联系,建立稳定的互访机制
为加强联系,促使共同提高,我们还建立了稳定的互访机制。一是领导互访,及时了解帮扶工作实施情况,确定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相互协调,保证帮扶工作顺利开展。二是教师互访,开展教研活动。主要以公开课、示范课、讲座课为载体,来提高帮扶学校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能力。三是学生互访。组织我校的学生与受援学校的学生建立“手拉手”互助互学活动。鼓励学生捐款、捐物,使受援学校贫困学生和学习困难生得到精神上、物质上和学习上的帮助。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总之,开展结对帮扶工作是教育改革中一项根本性的战略举措,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使帮扶双方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优质资源共享的目的,为逐步改变农村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实现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古往今来,家长对孩子最殷切的期望莫过于“望子成龙”,然而,对于怎样去培养和教育孩子,每个做家长的往往感到困惑,不知道该何从入手。孩子的培养与教育关乎其未来的人生旅程,也关乎做家长的责任。
我班有些家长自身经济受条件限制,在外经商、务工,无法将孩子接到自己身边一起生活,只能留在家里由老人或亲戚照看,造成了事实上的“单亲教育”、“隔代教育”、“寄养教育”的现象屡见不鲜,使学生成为留守儿童。
这些留守儿童与父母整年,甚至几年不能见上一面,在长期缺乏父爱、母爱的环境中畸形成长现象令人瞩目。至于这些留守儿童的“生活上缺照顾、行为上缺管教、学习上缺辅导、思想道德上缺约束、安全上缺保障”等五大问题对学校、家庭、社会影响颇深。为了更好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让留守儿童能够安心学习,留守儿童的家长在外安心工作,在工作中,我不断的反思着自己,努力使自己不会愧对于代理家长这个神圣的职责。现将自己的工作心得谈一谈:
1、密切关注儿童、增强情感投资。学校是留守儿童的第二个家,老师就是他们全权负责的“父母”。学校和教师密切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变化情况。首先让班主任做本班留守儿童的“爱心妈妈”,让全班留守儿童结对子。
2、对留守儿童开展学习辅导、思想教育、生活服务等。如果孩子生病,我立即带领学生去医院治疗。在学习上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更重要的是始终注重他的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使他们能够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以优异成绩完成小学的学业;课间关心留守儿童,经常与他们一起拉家常、做游戏,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这样使他们亲近、信任老师。这样默默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投资,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师爱”胜过“母爱”。此外我们还组织班干部协助老师对留守儿童进行动态跟踪,有的放矢地做好相关帮扶工作,这样一来二去,留守儿童就觉得自己在这儿读书拥有“大家庭”的心理归属感,使留守儿童能安心生活和学习,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大大增强教育实效性。
3、确定监护人员、家校通力合作。现在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的娇生惯养,这就给教育带来一定的难度,目前学校的留守儿童这么多,无形中给老师在教育教学上增添了许多麻烦。至于这些重重的困难摆在我们老师面前,大家感到十分困惑,也是教育工作上的一种挑战,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集体座谈、个别访问,真正摸清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然后要求留守儿童的父母配合学校确定孩子的监护人,学校建立班主任、监护人联系卡,这样便于学校、班主任、监护人随时可以相互进行沟通,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同时建立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爱心妈妈”、全权负责的“父母”,学生中的“爱心同学”等交流平台,发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力作用,对留守儿童进行齐抓共管,保持家校通力合作这条永不消失的天线,对孩子的管理提供一条捷径,保证了留守儿童的正常运作。
4、健全”留守”档案、便于信息捕捉。我们对留守儿童的性格、兴趣、学习、思想、心理、品格等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分析,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专门的档案。档案包括学生的家庭情况、家长的相关信息、监护人的信息,并将这些档案进行管理。
5、保持融洽感情、填补深邃沟壑。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虽然时时惦记着家里的孩子,但是由于工作的繁忙,意识上的疏忽,不能随时与孩子保持联系,造成孩子情感和心灵的创伤极为严重。留守儿童中品质低下、心态不良、性格倔强等两极分化也不在话下,我们老师总不能看着这些留守儿童的悲剧一幕幕地重演下去,就想方设法把情况反馈给家长,要求家长通过电话、书信随时与孩子保持联系,同时要求家长定期与子女沟通;期初期末还给每位家长发去《致家长的一封信》,让他们了解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子女的在校情况。许多家长照着这种方法去做起到积极的作用,久而久之,融洽了感情,填补了父子母子之间的深邃沟壑,有力地促进孩子们的身心沿着正确的轨迹发展。
关心关爱留守学生,不单是学校的事,应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总之,为留守儿童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学校、家庭、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应提高认识,协调一致,为此做出积极努力,使留守儿童和所有孩子一样享有同一片蓝天,受到同样的关爱,把素质教育落实到每一个孩子身上。
在“一帮一”活动中,“帮”是核心,是两个“一”的焦点。帮的前提是我们本质是好的,整体是可塑的,心态是健康的,追求是积极向上的,更重要的是,我们都是富有个性,拥有闪光点,蕴涵进一步发展提升潜力的有价值个体。下面关于一帮一活动总结的文章都是由百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准备并且统一整理的,希望对您 有帮助。感谢您对百范文网的关注哦!
教师“一帮一”活动计划
为了使新教师更快的投入教学状态,学校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组织新老教师结对子,互帮互学,取长补短,使新教师能尽快适应教学,共同提高教学质量,特安排我组新老教师结对子活动,总的活动计划如下:
一、 新老教师“一帮一”结对子名单:
老教师新教师
陈炳林冯文聪
二、 “结对子”活动的主要内容:
1、与帮扶对象谈话。冯文聪老师虽然参加工作已20xx年,但是真正上政治课是第一次,对他来说是新鲜的,指导老师应把教学中的一些情况告诉他,让他有个心理准备,以免在以后的教学中遇到问题无法处理。
2、共同研读课标。这一点非常的重要。课标的要求是什么?教材的重点是什么?难点又是什么?每一节课学生要掌握哪些内容?这一节需要几课时讲完?新教师初拿课本,一时会无从下手,这就要指导老师从旁指导,指导一两课待新老师能熟练掌握教材后,再撒手让他自己研究课标和教材。
3、开展听课活动。开展听课活动是一种提高教学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听新教师的课,可以对他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给予纠正。正所谓“旁观者清”。新教师也应听指导老师的课,根据新老教师的课程安排,安排每周听课一至两节,互相听课评课,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要及时地提出,并督促改进。
4、跨年级听课。要上好课,不仅要听同年级的课,其他年级的课也应多听。每个老师在教学中都有其出色的地方,关键是发现并学习。通过听课、评课,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在以后的教学中及时地纠正。
5、多交流意见。在教学中难免会遇到疑问,新教师就应时时在指导老师身边,多向指导老师学习,多听取指导老师的意见和建议,以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比如说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活跃课堂气氛,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等,可以多找老师取取经,让自己不仅在教学生活中成为一名好老师,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成为学生的好朋友。
通过这一活动,让年轻老师在教学中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时时自评、反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近几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等文件精神,我们结合试验区城乡教育的现状与实情,为了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城乡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早在xx年秋学期就下发了叶教[]81号《关于开展中小学对口支援工作的通知》,启动了城区学校对口帮扶乡村薄弱学校的试点工作并一举成功。
特别是《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和市教育局六教人[]39号文件下发后,我们进一步加大了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结对帮扶的力度。几年来,我们坚持求真务实的原则,精心组织,周密实施,结对帮扶工作,坚持做到“四有”,即有组织领导,有阶段性计划,有实施方案,有检查督导。以此推动结对帮扶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运作。
一、高度重视,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按照xx年市局文件和会议要求,试验区成立了由试验区分管干部人事和文教工作的领导任组长,区组织人事部和文教局的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其他相关同志为成员的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工作领导组,并在文教局人事股设领导组办公室,负责制定计划,具体安排,组织实施。
xx年文教局又下发了叶教[]45号《关于开展城镇学校对口帮扶农村薄弱学校工作的通知》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城乡学校结对帮扶的措施和目标,确保了结对帮扶工作的顺利实施。按照“xx年结对帮扶计划”的规定,全区有19所中小学担负结对帮扶任务,共安排129名教师到比较偏远、条件较差的农村薄弱学校从事支教工作,现已进行了四年三批轮岗支教达107人次。
由于我区范围较小,校数较少,所以开展结对帮扶薄弱学校的工程在具体实施中,其意义有了外延,范围有了扩大,不仅城区中小学校要结对帮扶农村薄弱学校,而且农村完中、初中、乡(办)中心学校及区级农村示范小学也要开展结对帮扶村级薄弱小学,不仅要从师资和教学管理上予以帮扶,而且要从资金和物质上予以帮扶,因此有些农村中小学既是结对帮扶的受援学校,又是结对帮扶的支援学校。
例如,三元中学是**中学结对帮扶的受援学校,三元中学又是三元乡梓园小学的支援学校。另外规模较大的城区学校要结对帮扶2所农村薄弱中小学,例如实验学校在师资上结对帮扶平岗中学,在物质上结对帮扶孙岗乡段岗小学;**中学在师资和教学上帮扶三元中学,在资金和物质上帮扶桥店中学;二小在师资上结对帮扶三元乡龙塘小学,在物质上结对帮扶平岗办事处龙冲小学。
结对帮扶薄弱学校工程的实施,发挥了支援学校的示范辐射作用,加深了校际关系,实现了教育优质资源共享,缩小了城乡教育的差距。
二、营造氛围,积极做好结对帮扶工作
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加强薄弱学校建设是一项难以操作的教育工程,为了大力推动和促进此项工作的开展,我们积极营造氛围,升温加压,早在xx年11月12日上午,镇区办事处教辅组门前彩旗飘扬,鼓乐阵阵。文教局和镇区办事处选派14名小学教师赴孙岗乡小学支教的欢送会在这里隆重举行。
文教局负责同志、镇区办事处领导及镇区教辅组成员、镇区办各小学校长和镇区中心小学学生参加了欢送会。镇区办分管领导首先发表热情洋溢的致辞,代表镇区办党委政府对踊跃报名、主动申请赴孙岗乡薄弱学校支教的老师表示谢意,要求支教老师要发扬特别能吃苦的精神,把镇区办严明的校风、严谨的教风、严格的学风带到孙岗乡学校。
支教教师代表在会上作了表态发言。镇区办主要领导在讲话中希望选派支教的教师奔赴新的工作岗位后,要在当地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领导下,勤奋学习、扎实工作、教书育人、无私奉献,为加强两乡的教育交流与合作,促进孙岗乡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欢迎会结束后,14名支教教师在师生的热烈欢迎下,乘坐支教专车开赴孙岗乡,沿途所经学校,受到师生的夹道欢迎。中午,孙岗乡党委、政府对新到任的支教教师给予热情接待。乡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代表孙岗乡党委政府对镇区办顾全大局,关心支持孙岗乡薄弱学校教育的行动表示感谢,对支教教师舍弃城区优越环境,到艰苦地方工作的精神表示敬意。并表示,孙岗乡将会尽其所能地解决这些支教教师的工作和生活问题,为大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为了优化支教措施,收到帮扶实效,促进全区支教帮扶工作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的开展,我们每年都要举行这样的欢送活动。此举促进了全区教育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打破过去那种乡镇之间教师派不动、调不出、分不进的局面,为今后的教师合理有序流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积极的尝试,必将对全区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和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文教局始终把结对帮扶农村薄弱学校的支教工作作为新时期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来抓。我们多次召开了全区支教工作动员会及支援、受援学校协调会,出台了相关政策,提出了有关规定和具体要求,积极鼓励中青年骨干教师到薄弱学校支教,并把支教与职评、评优晋级挂钩,要求城区学校教师参加中级和高级职称的评聘必须有一年以上的农村薄弱学校工作的经历,否则,一票否决。通过广泛宣传,政策导向,广大中青年教师能够理解支持,各校教师都能按计划安排如期到受援学校支教。
开展结对帮扶的各校非常重视和关心支教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待遇问题,如**中学在本校高中教师紧缺的情况下,采取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的教学工作量加一点,对相关专业的教师压一点,支教教师兼一点的办法,为支教教师提供方便。
xx年秋期一次性派出7名高中骨干教师赴三元中学支教,并把教师在受援学校承担的工作量和在本校承担的工作量实行累加计算,来确定超课时奖的发放标准,另外还给予一定的生活和交通费补助,保证了支教教师能安心踏实地工作。实验学校支教教师在活工资分配上,将受援学校工作量作为本校实际工作量计算,所需经费由本校支付,其他方面的津贴也仍然正常发放。
三、共同提高,达到优质资源共享
**中学与受援学校三元中学开展结对帮扶,除师资教学支援外还为三元中学争示创办市级综合示范高中提供软件设施帮助;镇区办选派省级“教坛新星”焦健同志到孙岗乡竹园小学为师生上示范课,简明新颖的课堂教学设计,精湛的教学艺术,全新的教学理念,良好的教学效果,使他们受益匪浅。
尽管我区人口少,面积小,但据不完全统计,在近4年来的结对帮扶活动中,支教学校向受援学校捐助帮扶资金达29万余元,还有衣物、文具、图书、教学仪器、电教设备、文体器材、树木花卉等,总价值达17万余元,不同程度地改善了农村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美化了校园环境,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四、加强联系,建立稳定的互访机制
为切实了解和评价支教学校与受援学校在结对帮扶工作中的效果,共同提高办学效益,我们建立了稳定的互访机制。
一是领导互访,了解帮扶工作实施情况,确定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相互协调,保证帮扶工作顺利开展。
二是教师互访,开展教研活动。主要以公开课、示范课、讲座课为载体,来提高薄弱学校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能力。
三是农村薄弱学校选派中青年教师到市、区级示范学校进行每月一周的教学培训,以提高其教学业务素质。
四是学生互访。支教学校的学生与受援学校的学生建立“手拉手”互助互学活动。鼓励学生捐款、捐物,使受援学校贫困学生和学习困难生得到精神上、物质上和学习上的帮助。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五、有始有终,建立考核评价机制
结对帮扶工作一年一总结,每年支教学校、受援学校和支教人员都要写出支教工作总结,支教教师还要写出自我鉴定,参与受援学校教职工年度考核,经派出学校签署意见,报区教育主管部门支教办公室核定。城区学校的李启成老师、尤如昌老师在孙岗乡薄弱学校支教过程中克服困难,吃住在偏远的农村学校,默默无闻地敬业奉献,得到了学校和社会的充分肯定和赞赏,他们分别在和xx年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
六、感受与启发
虽然我区开展结对帮扶薄弱学校的活动时间不长,但给我们的感受和启发较多。
一是支教和受援学校的领导有了新的办学理念,明确了办学目标。
二是支教教师在农村偏远学校艰苦创业、自强不息、乐于奉献教育事业的精神得到了发扬和升华。
三是处在困境中的学生奋发向上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渲染。四是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得到了共享,促进了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农村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五是受援学校得到的教学上和物质上的资助,改善了办学条件,增强了发展后劲。
总之,开展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工作是一项根本性的战略举措,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使支教学校和受援学校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优质资源共享的目的,为逐步改变我区农村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实现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不懈地努力。
古往今来,家长对孩子最殷切的期望莫过于“望子成龙”,然而,对于怎样去培养和教育孩子,每个做家长的往往感到困惑,不知道该何从入手。孩子的培养与教育关乎其未来的人生旅程,也关乎做家长的责任。
我班有些家长自身经济受条件限制,在外经商、务工,无法将孩子接到自己身边一起生活,只能留在家里由老人或亲戚照看,造成了事实上的“单亲教育”、“隔代教育”、“寄养教育”的现象屡见不鲜,使学生成为留守儿童。
这些留守儿童与父母整年,甚至几年不能见上一面,在长期缺乏父爱、母爱的环境中畸形成长现象令人瞩目。至于这些留守儿童的“生活上缺照顾、行为上缺管教、学习上缺辅导、思想道德上缺约束、安全上缺保障”等五大问题对学校、家庭、社会影响颇深。为了更好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让留守儿童能够安心学习,留守儿童的家长在外安心工作,在工作中,我不断的反思着自己,努力使自己不会愧对于代理家长这个神圣的职责。现将自己的工作心得谈一谈:
1、密切关注儿童、增强情感投资。学校是留守儿童的第二个家,老师就是他们全权负责的“父母”。学校和教师密切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变化情况。首先让班主任做本班留守儿童的“爱心妈妈”,让全班留守儿童结对子。
2、对留守儿童开展学习辅导、思想教育、生活服务等。如果孩子生病,我立即带领学生去医院治疗。在学习上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更重要的是始终注重他的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使他们能够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以优异成绩完成小学的学业;课间关心留守儿童,经常与他们一起拉家常、做游戏,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这样使他们亲近、信任老师。这样默默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投资,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师爱”胜过“母爱”。此外我们还组织班干部协助老师对留守儿童进行动态跟踪,有的放矢地做好相关帮扶工作,这样一来二去,留守儿童就觉得自己在这儿读书拥有“大家庭”的心理归属感,使留守儿童能安心生活和学习,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大大增强教育实效性。
3、确定监护人员、家校通力合作。现在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的娇生惯养,这就给教育带来一定的难度,目前学校的留守儿童这么多,无形中给老师在教育教学上增添了许多麻烦。至于这些重重的困难摆在我们老师面前,大家感到十分困惑,也是教育工作上的一种挑战,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集体座谈、个别访问,真正摸清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然后要求留守儿童的父母配合学校确定孩子的监护人,学校建立班主任、监护人联系卡,这样便于学校、班主任、监护人随时可以相互进行沟通,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同时建立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爱心妈妈”、全权负责的“父母”,学生中的“爱心同学”等交流平台,发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力作用,对留守儿童进行齐抓共管,保持家校通力合作这条永不消失的天线,对孩子的管理提供一条捷径,保证了留守儿童的正常运作。
4、健全”留守”档案、便于信息捕捉。我们对留守儿童的性格、兴趣、学习、思想、心理、品格等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分析,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专门的档案。档案包括学生的家庭情况、家长的相关信息、监护人的信息,并将这些档案进行管理。
5、保持融洽感情、填补深邃沟壑。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虽然时时惦记着家里的孩子,但是由于工作的繁忙,意识上的疏忽,不能随时与孩子保持联系,造成孩子情感和心灵的创伤极为严重。留守儿童中品质低下、心态不良、性格倔强等两极分化也不在话下,我们老师总不能看着这些留守儿童的悲剧一幕幕地重演下去,就想方设法把情况反馈给家长,要求家长通过电话、书信随时与孩子保持联系,同时要求家长定期与子女沟通;期初期末还给每位家长发去《致家长的一封信》,让他们了解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子女的在校情况。许多家长照着这种方法去做起到积极的作用,久而久之,融洽了感情,填补了父子母子之间的深邃沟壑,有力地促进孩子们的身心沿着正确的轨迹发展。
关心关爱留守学生,不单是学校的事,应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总之,为留守儿童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学校、家庭、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应提高认识,协调一致,为此做出积极努力,使留守儿童和所有孩子一样享有同一片蓝天,受到同样的关爱,把素质教育落实到每一个孩子身上。
生活中处处需要爱。爱,无处不在。它也许是沙漠里的一泓清泉;是枯树的一片新绿;是生病时的一声问候;是夜空中一颗颗闪耀点缀的星星……教育扶贫便是这爱的种子。
我是一名普通的一线教师,也是一名班主任。根据教育局和学校的统一安排,我参与了精准扶贫工作。涵涵便是我帮扶的一名学生。
20__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非常时期,举国上下,众志成城,共克难关。各个岗位的人们都竭尽全力努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作为教师的我们,更是积极响应国家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和学校线上教学的要求,一起开启了自己的网络在线教学之路。
初次尝试通过网络途径进行在线授课,我觉得首先得做好充分的准备。因此,我电话联系了涵涵及她的家长,了解她家网络是否通畅,上课所用设备是否备齐,家里是否有人监管。在了解情况后,我对她提出了几点上课的要求。在开课之前,借助微信和直播平台,我将课程的介绍、学习方法、需要安装配置的软件等内容提前介绍给她和家长,并且通过远程的方式手把手地指导她及家人安装慕课和钉钉软件。涵涵也很聪明,很快就熟练掌握了线上上课的操作方法。开学的第一节课,上课效率和效果都很好。
第一次直播课程结束后,我通过微信咨询了涵涵学习中的问题,并且理解进行了答疑解惑,帮助她有效地解决了问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通过帮扶,我了解到了涵涵的家庭情况和学习困难。在接下来的时间,我一有时间就会找涵涵谈心,了解她生活、学习中的困难,利用课间及闲余时间帮她复习语文学习中的知识,同时我也打算在班里确定两名学优生对她进行学习上的帮扶。希望通过我不懈地努力,帮助其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学习、生活的自信心。
在短短几个月的扶贫路上让我深深地意识到,扶贫不仅仅是任务,也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爱的传递。通过互相认识,互相了解,拉近彼此间的距离,通过无微不至的关爱帮助,使一个个孩子、一个个家庭看到希望,这何尝不是一种教育的成功。扶贫的道路任重而道远,只有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才能真正迎来教育灿烂的明天。